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由此可见,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最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服务。
如何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呢?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体会。
一、善于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充分把握儿童的这一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儿童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阅读的成功。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让情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教师要是一位动情和煽情之人。
要想感动学生,让学生对文章情深似海,我们教师必须要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以此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引起共鸣,正所谓学会“煽情”。
此环节在课堂引入上至为关键。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可以设计简朴而充满理性,凝重而饱含激情的导语(“圆明园”——融汇了整整六代皇帝的浩荡皇恩,更凝聚了151年的能工巧匠的风雨兼程,凝聚了古往今来的一切奇思异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奇迹般的园林,就是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东方神话,却那么悄然又轰然地毁灭在两个强盗之手),为文章的学习铺下慷慨、悲怆的基调,让学生对圆明园的情恩在脑中弥漫和升腾。
二、尝试品味词句情感是不能靠传授灌输的,而应是学生自发生成,是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品词感悟,从而产生的共鸣。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情感思想和语言本是平行一致的,并无先后内外的关系。
”那么如何在与文本对话中激发学生情感呢?找关键的词句就是不错的方法。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找出体现周总理这一夜“简朴”的生活词句——“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之我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
而在高段阅读策略的教学中,更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之我见。
我认为在教学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时,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成绩。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接触阅读材料,包括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故事会等形式,让他们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
而且,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来吸引他们的注意。
我认为在教学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只停留在文字表面的理解上,而忽略了其中的深层含义。
我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主题、语言、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我也会教授一些阅读技巧,比如预测、推理、归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我认为在教学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快速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也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通过阅读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内容,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认为在教学高段阅读策略单元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字的深层次理解和思考,是一种对文字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了解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内涵。
我还会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比较分析,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阅读兴趣、阅读理解、阅读思维和深度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之我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与写作教学一样,是字、词、句、段、篇基本功的“组装”、运用和熟练的过程。
同时,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获得知识、积累丰富的信息资源、掌握大量的鲜活的词汇,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没有一定量的阅读,便很难于写作。
因为阅读面过于狭窄的缘故,很多学生为写作文大伤脑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腹中空空,没有几点墨水,下笔难免抓耳挠腮,如挤牙膏。
或者词汇贫乏,翻来覆去还是那么几个词。
但是,不少同志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肯在阅读教学上多下功夫。
在课堂上抄抄笔记,写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便了事,更没有课外阅读的要求。
因此,语文总是学不好。
上了初中,还是不会阅读,一篇简单的文章读上半天,依然不知所云。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
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积累,提高读书能力,训练语感,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导致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针对农村的实际,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学生对阅读具有深厚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1.榜样引路。
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才之道,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用伟人的例子引导学生读书。
如:革命导师列宁的一生都在书中度过的,在他被捕入狱的三个月中,也天天在监狱图书馆里看书;陈毅将军看书时竟把墨水当酱油吃;毛泽东……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结果。
教育学生应多读书,多学习。
2.美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什么。
简约的教学丰实的成果——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综合2013·9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综合实践、体验感悟成了许多教师的自觉追求。
课堂里,小组讨论、唱歌跳舞、现场采访……热闹非凡。
很多教师认为,这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
果真如此吗?就阅读教学来说,其本质就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读书活动,是一个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正是在读懂、读通、读好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启迪。
因而,怎样让学生有效地读懂、读通、读好书才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阅读教学要专注于阅读本身学生的阅读能力好比一棵树,要让它长得枝繁叶茂,必须沃其根本,丰其主干,光在枝枝节节上修剪是难成大器的。
因此,阅读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根本,以简驭繁,以简求丰,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表面上热热闹闹,实则学生在学习上所得甚少,这不是好的阅读课。
教师要讲求教学效率,尽量减少课堂上的非语文活动,加强读书和其他语文实践活动。
我觉得,以“一篇带多篇”,以读好课文为主兼读相关段、篇的做法就值得提倡。
如我在教学《古诗三首》时,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本中的《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的内容,体悟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更引入了与之相关的古诗《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游子吟》等,还引入了一些表达思乡、离愁的诗句,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
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进课外阅读《桂花树》。
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掌握了《桂花雨》和《桂花树》在表达上的异同,结合所学的课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迁移了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调动了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教语文,就要贯彻八个字:“字,词,句,篇”“听,说,读,写”。
前四个字指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后四个字指的是语文的基本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们普遍意识里的语文,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阅读。
阅读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必须,是人习得知识的基础,也可以说的是一种生存方式。
如果说,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初级阶段,是入口,那么阅读则始终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是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于发展,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文字素养,有陶冶情操与健全人格的任务。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与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与要求方面有一些变化,在阅读的目标里体现出了整体性、阶段性与渐进性,适应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学习规律,设定的每个学段的阅读目标都有一定梯度,更优化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效果。
归纳小学各学段目标的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学段(1~2年级),引导学生入门阅读,使学生喜欢阅读,借助读物中的图画进行阅读,喜爱图书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学习默读,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和阅读过程情感体验;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方法要求“用普通话初步学会默读”,并学习略读,能借助字典、词典与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语言,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逗号与句号的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半用法,诵读优秀诗文并背诵部分优秀诗文等;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默读作出速度的要求,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背诵的优秀诗文60篇,并对课外阅读总量作出了要求等。
二、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亮点1.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在树立“学生观”的过程中难免摆脱不了封建时代“长幼尊卑”与“师道”的束缚,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仍然长时间处于控制课堂的地位,也就是一种“教师霸权”的现象,使得学生失去了在课堂中的主动参与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照本宣科”,而不是主动地探究“真情实感”,造成了教师、学生以及知识(指课本)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大语文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之我见
大语文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之我见摘要:大语文观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是把语文作为媒介,利用丰富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感、个性品质、学习思维,最终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以课堂为中心,没有对学生的生活、家庭等方面进行拓展,教学目的单一,知识拓展面窄。
所以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新课改对综合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
从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产生阅读教育的目的单一、在阅读教育时对教材内容关注过多、缺少对课外阅读积累等问题。
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成了必然趋势。
关键词:大语文观、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创新引言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创新。
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育观成为了语文教育s的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实现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创新,在学校的语文阅读教育中,教师应通过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协调听、说、读、写等能力,结合课外阅读的实践下,加强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素养的培养。
教师采用全新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身心以及良好的文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大语文观的内涵大语文观是一种全新模式的语文教育思想。
其中的“大”是相较于传统语文知识而言。
大语文的“大”不仅体现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上,而且知识范围也非常广泛,涵盖了国学、阅读、写作、口才、书法等一系列内容。
通过学校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相结合,旨在跳出课本的束缚,实现大教育观下的“大”目标,即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文学素养、思维情感以及认知能力。
课本与生活的结合,把语文知识变成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博大精深。
同时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语文的“大”体现在了以下三个方面:1.1大阅读大阅读主要是指语文阅读量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著名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现和发明。
”猜,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猜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有情有趣的学习方法;猜是一种思维过程,一种有根有据的思维过程;猜是一种体验过程,一种有滋有味的体验过程。
顺应小学生的天性,营造猜想的氛围,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不失时机地运用猜想,为学生和文本牵线搭桥,为学生和教师沟通心灵的桥梁,激发学生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愿望,让学生尽情猜想,为“猜”乐此不疲。
一、通过朗读训练普通话在阅读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是教学本身的任务,无论从加强语感训练,还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或发展思维的要求看,都必须加强训练学生的普通话。
在低年级中,它要求较低,强调的是在老师的指导示范下用普通话朗读;而中年级则强调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实践的过程,并要求形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到了高年级,它就要求具有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正确地读,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读清楚,还要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字句,不顿读,不唱读。
但在具体实施中,就必须有的放矢,注意训练过程。
学生在每次朗读之前教师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读后按要求组织评议,使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并指导他们认真改正。
学生读错字音,有的是受方言的影响,有的是因为没有掌握字的正确读音,教师就要利用汉语拼音进行正音。
有的学生丢字、添字,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养成认真的一丝不苟的朗读习惯,教师就要严格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看课文,把每个字都看在眼里,并准确地读出来,也可以要求他们认真听别人的朗读,指出别人朗读中出现的错误,这也有助于养成认真看书的习惯。
只要每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正确的朗读训练,并且持之以恒,那么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就肯定能得到提高。
二、借助朗读培养语感能力佳作的语言必然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是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韵的整齐匀称和语气的轻重缓急等因素形成的,它给人以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之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对话,在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相互交流的和谐氛围中,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不断调整并充实自己的经验世界。
“阅读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长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与基本途径。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与同学的对话,从而喜欢阅读,学会阅读,并走出文本,融入生活?一、潜心会文本——生本对话课堂上,学生不是单纯地接受,而应通过文本试图找“一束思想的芦苇,一个灵动的智慧,一种悠久的情怀”,同时又与文本展开认知、思维的较量。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时应力求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本”,自读自悟。
在教学《槐香五月》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提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并边读边想五月的槐花怎么样?用笔画一画相关的句子,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在书中空白处写写。
学生带着问题与文本进行对话。
自读后,在交流时,学生发言踊跃,都能把自己的点滴感受表达出来。
学生在自读中通过“‘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之蜜。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等句子概括出槐花之香。
还有的学生在自读中抓住“清香”“醇香”“浓香”“浸”“香海”等词语感受出了槐花之香。
接着指导学生练读他们找出的句子,通过动情、陶醉地朗读,学生感悟出文本的语言美,语境美;同时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读书做记号,写下阅读感受,留下思考的痕迹。
学生只有熟读课文,与课本对话,悟出其中的某些东西,才能走近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合作交流——生生对话语文学习常常表现为学生的个体化行为,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可能一样,学生对阅读内容必然有个性化的反应,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理解。
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经常平等友好地对话,这样,对其中任何一个学生个体来讲,他的学习资源有多么的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预设交流阅读感受,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朗读、合作创作、交流体验等,这样互动学习,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身的价值,同时也能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是提高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教育目标。
新课改施行以后,语文教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可以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无论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这其中都含有大量训练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素材。
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加强阅读训练。
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训练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由于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写为中心的,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忽视阅读教学。
对此,十分有必要重新审视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关键在“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些都道出了读的重要性。
所以语文教学应当加强阅读训练,那么如何进行训练呢?1.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
同样的道理,一翠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
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
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2.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灵活 变换 角度 . 设丰 富的教 学情景 。 创 并把 学生 引入情 景 , 而使 从
学生对学 习产 生兴趣 , 萌发 求知欲 , 引学生主动地去 探索延伸 。 吸
例如 , 在教 学《 美丽的小 兴安岭》 一课之 前 , 我先 布置学生 观察
入 角色” 强化 感受。 ,
由读到写是 学生阅读能 力的进一步提 高和升华 。 这里说 的写 ,
并不是说 写写生字 、 写写课 文 , 而是从大语 文教学观来 考虑 。从低 年级阅读教学 中的写句子 , 到中年级 的写片段 , 再到高 年级 的把人 物、 动物 、 活动 、 件等 写具体 . 事 这并不 是一 日之功 。 需要 语文 教师
能解决课文 中的问题 . 而且有 一个 明确 的阅读思路 。 掌握 了这 种阅
我根据讲解 的需要 , 时运用 电教 手段 , 适 如播放 多媒体课 件和
录音 带 , 学生获 得形 、 、 的直观 感觉 ; 出示相 关的摄影 、 使 声 色 或 图
读 方法 , 学生对 阅读课文 的理 解会感觉轻松许 多。
赞美之情 。
像《 大灰狼》= 生童话》 格林童话》 《 安徒 H 《 等许 多童话故事 集纷纷 在同
学 们中传 阅。几年下来 , 我发觉学生似 乎已经养成 了一种 习惯 : 有 问题找资料 、 有空 闲翻书架 。 以说到现在 为止我们班 的学生 已经 可
这一 环节 中让学 生能发现 问题 , 到整体感知课 文所 要表达 的一 做
我充分利用 实物指导学 生进行细致 的观察 ,加深 对课 文内容
个 大概意 思是什么 ; 然后 让学生 “ 想一 想” 者写 这些 内容 的 目的 作 是什么 ; “ 再 议一议 ”不仅 要找 到 以上 问题 的答案 , , 还要 “ 议一 议”
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之我见
语 文课程标准强调 , 让学生在阅读实 践中逐步学会独立 思 考, 学会读书 。 在教学实践中 , 教师应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 合起 来 , 使学生形 成 良好 的读书习惯。例 如 : 教学《 小柳树 和小 枣树》 一课时 , 笔者就采用 了以读代讲 、 以读促思 、 在读 书中感 悟的方式 , 首先让学生 自读课文 , 让学生 自由讨论 , 最后用 自己
这样安排既培养 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 又培养 了学生 的口语表达 能力 , 同时对读懂课 文 、 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 的》 一课 时 , 笔者 引导 学生学完课文后 , 仿照北京这 一
课写话 , 写写 自己的家乡。低年级的学生平常也是善于观察 生 活 中的事物 , 并且 观察得挺仔 细 , 写起话 来形象 生动 , 比喻贴 切, 想象丰富。
四、 读 与 演 相 结 合
分散 , 要激发他们的兴趣 , 教师首先应满怀激情 。“ 感 人心者莫 先乎情 , ” 教师只有用热情 、 激情 、 真情去点燃学生学 习的热情 , 才能使学生产生相应 的情感体验。 为 了保证低 年级学生 的阅读 质量 , 应该避免乏味 、 单调 、 灌输式的讲解。教师应利用多样的 教学方法 和读 书形式 , 培养学生 良好 的读书 习惯 , 让他们 尽情
中, 笔者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 如: 教学《 司马光》 一
课时 , 讲 到司马光“ 使劲 砸那 口缸” 时, 可让学 生在阅读 中思 考 “ 使劲砸” 是什 么意思 , 不砸缸 行不行 , 还 能不能想 出别 的办法 救出孩子? 问题一提出, 学生都积极思考 , 想 出了各种不 同的办
“ 读” 是信息的输入 , 而“ 说” 是对信息 的输 出。培养学生 口 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 的过程 。 冰冻三尺 , 非一 日之寒 ; 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之我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有着一些自己的见解和经验,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前提。
在教学中,我会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开展“课外阅读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主动进行阅读,提高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阅读技巧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我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设置问题导向、情境导入、图文结合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我还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扩大阅读量;我会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让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书籍,培养阅读的习惯;我还会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选择读物,培养良好的阅读品味;我会与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两个环境中都能够得到积极的阅读引导和帮助。
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学生们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整合和利用能力,通过开展课外作文、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获取、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和学校共同合作,共同努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语文天地今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安申景(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华陂镇华南小学 河南 上蔡 463800)摘要:小学生虽然社会经验匮乏,书本知识认识浅显,但也是儿童思维能力等各方面大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间段里如果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一个稳定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阅读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8-0099-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通过哪种方式能最大限度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那么怎样才能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进行小学阅读教学呢?下面就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个人理解谈几点拙见:1.带着疑问读,以点带面,以问带读我引导学生每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这样比随意读效果要好得多。
教学前。
教师要做到精心设计核心问题。
如讲授《春蚕》一课时。
我及时让学生思考:“课文哪些段落是写母亲养蚕,并能说明养蚕的辛苦?”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会试着通览全篇,找出问题答案之所在。
因此,读问结合,是学生读懂课文的关键,教师让学生在读中想.在想中画,从而找出问题的答案。
以问带读,以问促读。
学生就能把全身心投人到读中,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
要精通一篇课文,重复机械地读是必不可少的,但这样却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我在语文课上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和朗读形式。
如: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轮流读,找出说明某一个问题的关键词,理解词语后再读,体会就大不一样了。
学生的枯燥感也大大降低。
透过形式多样地读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文语感是每一个人感受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培养语感是最基本要求。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又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结合阅读训练,通过大量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文学习习惯。
关键词:阅读教学经验训练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人们常常把语文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四个能力,他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语文教学需要着力培养的就是这四项基本的能力。
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一入学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尽快的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
因此,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字有人说“阅读是靠经验理解文字”。
我们读一篇文章,单纯去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是很难领会文章的含义的,还必须凭借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来帮助理解,阅读者的经验直接影响阅读和理解程度的深浅,有一位教师在执教《第一场雪》时,学生问“瑞雪兆丰年”中的兆是什么意思,学生按照词语手册中的解释回答“预兆”,当教师再问“预兆”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学生无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生缺乏平时“预兆”的经验,接下来老师让学生回忆《要下雨了》一课,下雨之前小动物们的反应,并且在学生说蚂蚁、小鱼、燕子等小动物的反应时,都要用上“预兆”这个词,同时老师还给学生说了一些有关天气的谚语:缸穿裙,山戴帽,蚂蚁搬家蛇过道……这样学生就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把“兆”字学活了,在执教《丰碑》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准课题,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分析“碑”字,把“石”换成“月”“片”“口”等偏旁组字,调动学生的原有经验,说说自己对“碑”的认识,“丰碑”又是指怎样的石碑,当学生缺乏理解所必须的经验时候,就会出现“以词解词”这一种简单的文字游戏,也就谈不上语言文字训练,当学生获得足够的经验的时候,即使教师不做直接、细致的讲解,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首先应引导学生理解文字。
但是理解了文字并不等于大功告成了。
阅读教学还有它自身独有的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把学会的东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渐养成习惯,达到能够独立阅读的程度。
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在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作为从事小学低段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中,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在此,结合小学阅读教学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要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
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
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
让师生间在学习活动中真正达到互动、互惠;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学到了学生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们优于教师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长处,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首先要精心设计导语。
“导语”是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是要创设情境。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
低段课文都充满了生活情趣,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情趣,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情境教学的特点,可分为形象、情感、环境、角色与理智等类型。
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灵活运用。
只有当老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如饥似渴地学习丰富广博的知识。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之我见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之我见“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
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
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
这是生活的需要,工作的需要,也是参加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段话清晰而简洁得阐明了听、说、读、写这四个要素在表达和接受语言信息的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的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听、说、读、写的并行并举,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练习的综合训练。
1 多听——培养思维能力当今社会对一个人说和听的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程理念中越来越强调对说和听的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笔者认为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1.1耐心倾听,培养习惯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
引起鼓膜振动的主要音符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听的能力其实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要求,概括起来可以这样理解:“认真耐心,专注地听”是听人说话的基本态度。
“学会耐心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是对说话人尊重的表现。
“能把握说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复述或转述”是通过听话所要达到的目的。
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发现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往往没等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要作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意见。
这时我会一边专注地听同学把话讲完,一边暗示其他同学耐心倾听完同学的发言,再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
听,既是一种习惯,又是一种态度,学会倾听是十分必要的,要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从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开始。
1.2边听边思,掌握方法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
要实现听人说话达到了解主要内容,抓住要点复述或转述的目标,必须学会边听边思,掌握倾听的基本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摘要:阅读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应有新策略和新思路:一是教学的基本思路。
阅读教学必须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在教学中培养现代人的语文素质,包括语文能力以及兴趣、性格、气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
二是教改的基本思路。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研究的核心。
它以发展学生语言为基本任务,将字词句段篇基本功训练和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聚焦在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能力上。
教师要把精力放在训练上,防止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把要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
关键词:阅读育人注重能力强调训练注重学法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
只有这样读书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语感才能得到培养。
工作20年来,一直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途中摸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颇有一点认识:一、教学目标坚持阅读育人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学会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掌握理解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但从更深层的理论视野来看,教学的根本目标则是促进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
直接目标是出发点,根本目标是归宿点。
二者的辩证统一,是小学阅读教学改革的正确途经。
阅读教学要达到教学目标,应有新策略和新思路:一是教学的基本思路。
阅读教学必须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在教学中培养现代人的语文素质,其中包括语文能力以及兴趣、性格、气质、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培养。
二是教改的基本思路。
包括:1、让学生喜欢学,学得有趣;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阅读,学会求知;3、在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学得聪明;4、教学中把语言之道与育人之道、自然之道与做人之道统一起来,让学生学会做人。
二、教学内容注重能力培养阅读教材丰富多采的内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充分的营养。
阅读教学之我见
阅读教学之我见凡事兴趣应是先导,小学生更是如此,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产生“我要读”的渴望,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因此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十分重要,在平时工作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围绕读书开展益智、健身、有趣的活动少年儿童,尤其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兴趣广泛,最富于幻想,最易接受新鲜事物。
渴望认识生活,认识周围世界。
常常会问,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对什么都感兴趣,见到一朵花而产生喜悦心情,见到别人画画,他也想学画画。
广泛的兴趣能使儿童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丰富的指示,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供形成中心的可能性。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组织各种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来引导孩子们读书,寓读书于活动之中。
少年儿童直观感受和观察能力较强,在专人指导下,能使兴趣深化。
把兴趣变成乐趣,再把兴趣与远大目标和理想相结合变成志趣。
二、为培养读书兴趣,要经常讲解读书的重要意义并把读书和青少年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例如:爱迪生、鲁迅、高尔基、华罗庚等人无不是从小酷爱读书,从书籍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的脑子变得日益聪明起来的,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伟大的科学家培根说过:“读书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这些伟大的名言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
一个人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将受益一生。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杨乐,科普作家叶永烈都是由于他们在少先队员时,参加了读书活动,引起了专业的兴趣,才一步步深造,自学成才的。
为培养读书兴趣,推动课外读书的开展,学校领导和少先队的辅导员应经常利用队日开展读书活动,表扬喜欢读课外书的同学。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任务,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教学问题,影响整体教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最为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新课程标准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作出了详细的规划和分析,从不同学年段学生的学习出发,创建轻松和谐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境,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首先,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下,一些语文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认知比较片面,认为阅读教学就是针对教材内容按计划进行教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就能够收获相应年级段的知识,忽略了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一直比较低。
其次,针对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而言,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比较偏向于讲述式或者简单的师生互动形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也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最后,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实践活动机会,没有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的实践意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努力为学生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融入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学习某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而不是让学生单纯进行课文的背诵和记忆。
因此,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正确阅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促进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阅读兴趣阅读是一项主动性较强的活动,被动阅读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教学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数学阅读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重视数学阅读,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的培养,才能使教与学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方法;能力;习惯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
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到数学,大家往往会想到1、2、3、…… 想到讲不完的例题、做不完的习题,很难将阅读与数学联系到一起。
很多人都认为阅读与数学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其实不然。
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我们经常批评学生“审题不仔细”、“粗心”,其实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数学阅读能力有所欠缺。
一、何为数学阅读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它与日常语言不同的是除了文字语言外,还包括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术语、公式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二、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1. 带着疑问去读。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数学课本上的语言非常的简练、叙述非常的严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不易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例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初读第一遍时我先设疑:这段话中哪句话比较重要?学生提出:“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这句话要重点理解。
再细读第二遍,想一想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零除外”?我再问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零有意义吗?最后精读第三遍,通过带着疑问去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 边读边动手。
第一,动手圈点字词句。
众所周知,一代伟人毛泽东看过的书,圈画的痕迹比书中的字还要多。
我们应教会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来突出重点,帮助学生阅读
理解,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在读比较长的一段概念或在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时,可以用横线或浪线画出重点的句子,用小圆圈或小三角形等符号标出重点的字词。
第二,动手画图。
在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边读边画图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圆的画法能有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①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②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然后再要求学生画指定大小的圆;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圆,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再如:高年级的行程问题,用线段图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时很难的一道题目,把图画出来,结果就能在图中看出来了。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抓好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布置好下一节的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在书上用铅笔标画出预习题的答案,并摘记出不理解的问题。
对预习的要求不要过高,但有无预习必须进行检查。
检查的方式除了课堂
提问外,还可以巡视学生的课本有无预习的标志,也可让学生相互检查预习情况。
2. 指导课堂阅读。
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习惯培养,要在备课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安排好学生的阅读方式。
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先读后讲。
对于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有一个初步印象,但未必能进行概括、抽象。
如果让学生在课堂读一下,便可以加深已有的印象。
这时教师的讲课就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只讲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2)先读到讲再读。
对难度较大、抽象复杂的内容,学生预习时就会感到吃力,感觉看不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老师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若还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再予以讲解,最后再让学生读,就可以更为加深学生的印象。
3. 课外延伸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
比如我所带的班级订购了一些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等,使学生通过阅读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数学作为一种语言,它离不开阅读。
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局限于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应当是一种意识,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自学能力和习惯的意识,而不是一种形式,它应当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数学阅读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深度,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陌生领域施展才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社会、人生、世界,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真正达到“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