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PPT 84页PPT文档

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PPT 84页PPT文档

动态再结晶(dynamic reerystallization)
概念:指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现象。 对于低层错能金属(Cu、Ni、γ-Fe,Mg等),由
于它们的扩展位错宽度很宽,难以通过交滑移和刃 型位错的攀移来进行动态回复,因此发生动态再结 晶的倾向性大。
docin/sundae_meng
,或者使已成形的零件改变结晶状态以改善零件 的机械性能。
docin/sundae_meng
再结晶温度是区分冷加工/热加工的分界线。 1. Sn 的再结晶温度为-3℃,故室温时对Sn加工系
热加工。 2. W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1200℃,在1000℃下拉制
钨丝则属于温加工。 3. 热加工时,变形温度高于再结晶温度,故在变形
概念: 1. 工程上常将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称为热加工(
Hot working)。 2. 工程上常将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称为冷加工
(Cold working)。 3. 变形温度低于再结晶温度,高于室温的加工称为
温加工(Warm working)。
docin/sundae_meng
历史上的专业设置
但实际上,有些塑性变形是在加热过程中同时伴随 着回复和再结晶过程。
例如,镁合金AZ80热挤压温度为380℃,而镁合金 再结晶温度为150℃,在镁合金变形过程中同时发 生了回复和再结晶。这就是动态回复和再结晶。
doc复和动态再结晶 2. 热加工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蠕变 4. 超塑性 5. 陶瓷材料变形的特点 6. 聚合物的变形特点
docin/sundae_meng
动态回复机制
随应变量的增加,位错通过增殖,密度不断增加, 开始形成位错缠结和胞状亚结构。
热变形温度较高,为回复过程提供了热激活条件。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PPT课件

塑性变形与再结晶PPT课件

纯铁滑移线
纯锌机械孪晶
纯铁机械孪晶
形变孪晶的产生与金属的点阵类型和层 错能高低等因素有关,如密排六方金属 (Zn,Mg等),易以孪生方式变形而产生 孪晶,层错能低的奥氏体不锈钢亦产生 形变孪晶。
工业纯铁为体心立方金属,它只有在 0℃以下受冲击载荷时,才易产生孪晶。
晶粒形貌的变化
随着变形度的增加,等轴晶将逐渐沿变形 方向伸长。
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变形度:变形度越大,储能增加,再结晶驱 动力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同时等温退火 时的再结晶速度越快,但当变形量大到一定 程度后,再结晶温度基本稳定。在给定温度 下,发生再结晶需要一个最小变形量(临界 变形度)低于此变形度,不发生再结晶。同 时,变形度越大,得到的再结晶晶粒越细。
当变形程度和退火保温时间一定时,退 火温度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快,产生一
定体积分数的再结晶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再结晶后的晶粒越粗大。
变形度70%+400℃ 退火小时
变形度70%+450℃ 退火小时
变形度70%+500℃ 退火小时
变形度70%+600℃ 退火小时
变形度70%+850℃ 退火小时
层错能低的晶体容易形成退火孪晶。
实验步骤
观察并描绘纯铁冷变形的滑移线。 观察低碳钢经5%,10%,20%,50%,70%
变形度变形后的显微组织,并描绘其组织特 征。 观察低碳钢经5%,10%,20%,30%,70% 六种变形度变形后在850 ℃退火半小时后组织, 并用割线法测得其晶粒度。 观察低碳钢经70%变形度在400 ℃ ,450 ℃, 500 ℃,600 ℃,850 ℃退火半小时后的试样, 从中找出再结晶后晶粒大小与退火温度之间 的定性关系。 观察并描绘黄铜的退火孪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课件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课件
ONE
KEEP VIEW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与再结晶课件
目 录
•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 金属材料的再结晶 •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应用 •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实验研究方法 •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理论模型
PART 01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的基本概念
塑性变形
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的不可逆的形状变化。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再结晶的定义
再结晶是指在金属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或外力作用,使得 金属内部发生晶格重构的过程。
再结晶的基本类型
包括静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等,不同类型的再结晶过程对金属的 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再结晶过程的驱动力
理论模型能够解释再结晶过程的驱动力,从而预测再结晶发生的条 件和过程,指导金属的加工和热处理过程。
石油化工设备如压力容器、管道等需 要承受高压和腐蚀介质,因此需要使 用经过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处理的金属 材料。
航空航天
飞机和火箭等航空航天器的制造过程 中,需要使用经过塑性变形和再结晶 处理的金属材料,以确保其轻量化和 高强度。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发展趋势
新材料的研发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金属材料 不断涌现,如高强度轻质合金、 纳米材料等,为金属材料的塑性 变形和再结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实验原理
基于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利用各种实验手段观察和分析 金属材料在塑性变形和再结晶过程中的行为。
实验步骤
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和再结晶实验,收集实验数 据,进行结果分析和解释。
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实验研究方法
拉伸实验 通过拉伸实验可以测量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 延伸率等力学性能指标,同时观察金属材料在拉伸过程中 的变形行为。

材料科学基础 第6章 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PPT课件

材料科学基础 第6章 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PPT课件

屈服现象
当试样拉伸时,出现 了明显的屈服点。当拉伸 试样开始屈服时,应力随 即突然下降,并在应力基 本恒定情况下继续发生屈 服伸长,所以拉伸曲线上 出现水平台。其中,开始 屈服与下降时所对应的应 力分别为上、下屈服点。
屈服伸长
低碳钢的屈服现象
应变时效
间隙型溶质原子比置换原子具有较大的固溶强化 溶效质果原,子且与由基于体间金隙属原的子价在电体子心数立相方差晶越体大中,的固点溶阵强畸化变 作属用非越对显称著性,的即,固故溶其体强的化屈作服用强大度于随面合心金立电方子晶浓体度的的; 增但加间而隙提原高子。的固溶度很有限,故实际强化效果也有限。
2)固溶强化的原因
1.孪生的变形过程
A 孪生面
孪生方向 C E
A CE C'
C' E'
分析面
孪生区域
孪生面
2.孪生的特点
①②孪孪生生变是形一也种是均在匀切切应变力,作即用切下变发区内与孪晶 生起的面沿子的的临平孪相,应界行生对并力切的方于通集应每向孪常中力③系一位生出区要孪层移面现,比晶原了的于因滑的子一切滑此移两面定变移,时部均的量受大孪分相距跟阻得生晶对离它而多所体于,与引需。形其且孪成每毗生镜一邻面面层晶的对原面距称的位向关
c 2 e 2 f 2 2efcos
因此, 当α= 0°, φ= 45°时,φ+λ= 90°取向因子最大, 正应力在此滑移系
上的分切应力最大。
sin 2 cos 2 2sin cos cos
a2 c2 b2
cos 2 sin 2 cos 2 2sin cos cos
滑移系开始滑移的最小分 切应力值称为临界分切应力。
F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 力为Fcosλ,滑移的面积为A/ cosφ,因此,外力在滑移面沿 滑移方向的分切应力为: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课件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课件

2024/7/25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27
7.2.2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 晶界在变形中的作用 主要作用是提高变形抗力。见图7.21竹节状变形
2. 晶粒在变形中的作用
多晶体的屈服强度σS与晶粒平均直径d的关系可用著名的 霍尔-佩奇(Hall-Petch)公式表示:
σs=σo+Kd-1/2 式中: σo反映晶内对变形的阻力,相当于单晶体的屈服强度
滑移线(小台阶) 滑移量
滑移块 滑移带(一组小台阶)
2024/7/25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12
滑移系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称 为一个滑移系,可用{hkl}<uvw>来表示,见图6.5。
[ 1 11 ]
[0 1 1]
[1 1 1]
(110)
(111)
[ 1 10 ]
BCC {110}×6 <111>×2 滑移系数=6×2=12
5
理想晶体
σ
加载
ε
随时间不变
2024/7/25
卸载
ε
加力 去力
t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6
实际金属
不加应力也应变
σ
去应力
ε
滞弹性应变
后降低
b
εan a
O
Ca
随时间延续回到O
ε
H
ε0
O
随时间延续回到O
c d
t
这种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
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
2024/7/25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合金是在纯金属的基础上又加入其它元素,使 相结构发生了变化,也改变了基体金属的变形抗 力,使强度、硬度提高,塑韧性降低。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精品PPT课件

金属的塑性变形和再结晶精品PPT课件

2021/2/27
7
二、实际金属的塑性变形
实际金属的塑性变形,通常是多晶体的强度大于 单晶体的强度。
2021/2/27
8
晶粒位向的影响:由于多晶体中各个晶粒的 位向不同,在外力作用下,有的晶粒处于有利于 滑移的位置,有的晶粒处于不利位置。当有利于 滑移的晶粒要进行滑移时,必然受到周围位向不 同的其他晶粒的约束,使滑移的阻力增加,从而 提高了塑性变形的抗力。同时,多晶体各晶粒在 塑性变形时,由于受到周围位向不同的晶粒与晶 界的影响,其塑性变形是逐步扩展和不均匀的, 其结果之一产生内应力。
塑性变形的微观机制要比弹性变形复杂多了。
2021/2/27
3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单晶体(或晶粒)内晶体 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和晶向产生原 子间距整数倍距离的移动,当应力除去后也不能恢复 原位的这种相对移动称滑移。
2021/2/27
4
未变形
弹性变形
弹塑性变形 塑性变形
2021/2/27
13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的影响
在外形变化的同时,晶粒内部的形状也发生了变 化。通常是晶粒沿变形方向被压扁或拉长。当变形程 度很大时,晶粒形状变化也很大,晶粒被拉成细条状, 金属中的杂物也被拉长,形成显微组织,使金属的力 学性能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塑性变形还会使晶体内部 嵌镶块尺寸细碎化,位错密度增加,晶格畸变较严重, 因而增加了滑移阻力,这就是形变强化产生的原因。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不仅改变了材料的外形和 尺寸,也会使金属的显微组织和性能产生变化。因 此,有必要对金属材料塑性变形的一些规律进行了 解,以便更好的制定和实施压力加工的工艺并充分 发挥材料的性能潜力。
2021/2/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B、C为同 向加载,σe↑;C、 D为反向加载, σe↓。
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然后同向加载
则σe升高,反向加载则σe降低的现象,称为包申格效应 。
理想晶体
σ
加载
ε
随时间不变
卸载
ε
加力 去力
t
实际金属
不加应力也应变
σ
去应力
ε
滞弹性应变
后降低
b
εan a
O
Ca
随时间延续回到O
ε
H
ε0
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
不是有切应力作用就能产生滑移,只有在滑移面上沿滑 移方向的分切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才能发生滑移。能引起滑 移的最小分切应力称为临界分切应力,用τk表示。
以单晶体拉伸为例,求τk=?
F ф
面法向
λ
滑移方向
A 设单晶体中只有一组滑移面,
试样横截面积为A,轴心拉力 A/cosφ 为F,滑移面的法线与F夹角为
料的弹性变形量小,而橡胶类高分子材料的 弹性变形量大。
2. 弹性的不完整性
工程上应用的材料为多晶体,内部存 在各种类型的缺陷,弹性变形时,可能出 现加载线与卸载线不重合、应变的发展跟 不上应力的变化等现象,称为弹性的不完 整性,包括包申格效应、弹性后效、弹性 滞后等。
(1) 包申格效应
退火轧制黄铜在 不同载荷下弹性 极限的变化。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第7章 材料的变形与再结晶
Chapter 7 Deformation and recrystallization of materials
7.1 弹性变形 7.2 晶体塑性变形 7.3 回复和再结晶 7.4 金属的热加工 小结 思考题
材料的变形
材料受力后要发生变形,外力较小时产生弹 性变形,外力较大时产生塑性变形,而当外力过 大时就会发生断裂。
O
随时间延续回到O
c d
t
这种在弹性极限范围内,应变滞后于外加应
力,并和时间有关的现象称为弹性后效。
(3) 弹性滞后
由于应变落后于应力,在σ-ε曲线上使加载线与卸载 线不重合而形成一封闭回线,称为弹性滞后。
弹性滞后表明:加载时消耗于材料的变形功大于卸载 时材料恢复所释放的变形功,多余的部分被材料内部所消 耗,称为内耗,大小=弹性滞后环面积。
滑移块 滑移带(一组小台阶)
滑移系
一个滑移面和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合起来称 为一个滑移系,可用{hkl}<uvw>来表示,见图6.5。
[ 1 11 ]
[0 1 1]
[1 1 1]
(110)
(111)
[ 1 10 ]
BCC {110}×6 <111>×2 滑移系数=6×2=12
[10 1 ]
FCC
{111}×4 <110>×3
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有的要求高内耗,有的要求低内 耗,如制作钟、乐器的材料,要求低内耗,消振能力低, 声音好听;制作机座、汽轮机叶片的材料,要求高内耗, 以消除振动。
7.2 晶体的塑性变形
7.2.1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在常温和低温下,单晶体的塑性变形主要
通过滑移、孪生和扭折等方式进行。
1. 滑移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
不同材料变形时其应力-应变曲线和试样形貌 不同。如:普碳钢和灰铸铁。
变形可分为三个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 和断裂。
7.1 弹性变形
1. 弹性变形特征 (1) 变形是可逆的; (2) 应力与应变保持单值线性函数关系,服从
Hooke定律: σ=Eε,τ=Gγ。 (3) 弹性变形量随材料的不同而异。多数金属材
面(滑移面)和一定晶向(滑移方向)相对另一 部分发生相对位移的现象。
τ τ
切应力作用下晶体滑移示意图(微观)
滑移的特点:1) 滑移后,晶体的点阵类型不变; 2) 晶体内部各部分位向不变;3) 滑移量是滑移 方向上原子间距的整数倍;4) 滑移后,在晶体表 面出现一系列台阶,见图6.4 。
滑移线(小台阶) 滑移量
滑移系数=4×3=12
判断下列晶面及晶向是否构成滑移系?并说明原因。
BCC中(110)[111]、

FCC中(111)[110]、

F)必须是密排 面和密排方向;2)向一定在面上。
实验表明:滑移系越多,滑移越容易,塑性 越好。BCC与FCC的滑移系数相同,但滑移方向 对塑性变形的作用比滑移面大,所以FCC的塑性 比BCC的塑性好。如Cu的塑性比α-Fe好。
τk=σScosλcosφ cosλcosφ称为取向因子。
见图镁单晶拉伸时屈服应力与晶体取向 的关系。
由图可见:
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φ=90°)或垂 直(λ=90°)时,取向因子最小,σS为无限 大,不可能产生滑移,此时的位向称为硬位 向;
当外力与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夹角都接 近45°时,取向因子最大,σS最小,容易产 生滑移,此时的位向称为软位向。
滑移时晶面的转动:
单晶体滑移时,除滑移面发生相对位移外,还 伴随着晶面的转动,见图7.9、6.9和图7.11。
拉伸时,晶体转动力求使滑移系转到与力轴平行的方向;
压缩时,晶体转动力求使滑移系转到与力轴垂直的方向。
由于晶体的转动,使原来有利于滑移的晶面滑移到一定 程度后,变成不利于滑移的晶面;而原来不利于滑移的晶面, 则可能转到有利于滑移的方向上,参与滑移。所以,滑移可 在不同的滑移系上交替进行,其结果造成晶体的均匀变形。
φ,滑移方向与F的夹角为λ,滑
移面面积A’=A/cosφ.
F
计算分切应力分析图
外力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切向分力为:
Fτ=Fcosλ
外力在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
τ=Fτ/Aˊ=Fcosλ/(A/cosφ) =Fcosλcosφ/A
F/A=σ,当滑移系中的分切应力达到其临界分切应 力值而开始滑移时,σ=σS,此时τ=τk,所以
τ
τ
α
α
τ
τ
完整晶体
孪生
孪生的特点:
1) 点阵类型不变但晶体位向发生变化,呈镜面对称; 2) 孪生是一种均匀切变,每层原子面的位移量与该原子面到
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其相邻原子面的相对位移量相等, 且小于一个原子间距,即孪生时切变量是原子间距的分 数倍; 3) 孪生变形速度很快,接近声速。
滑移的位错机制
晶体滑移并不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 部分沿着滑移面作刚性整体位移,而是借助位 错在滑移面上的运动来逐步进行的。当移动到 晶体外表面时,晶体沿其滑移面产生了位移量 为一个b的滑移。
滑移的位错机制
2. 孪生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 晶面(孪生面)为对称面和一定的晶向(孪生方向 )与另一部分发生相对切变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