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组织与送风形式

合集下载

高大空间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技术经济分析

高大空间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技术经济分析

高大空间空调系统(气流组织)的技术经济分析目的:比较各种高大空间空调送风方式的技术特性,结合空间的使用功能和建筑形式等选择合适的送风方式。

综述: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应满足室内设计的温湿度要求、人员活动区的允许气流速度、室内噪声标准和室内空气质量等要求,并结合建筑形式与装修,气流分布均匀,避免产生短路和死角。

在不破坏气流组织效果的前提下,减少送风口数量,送风管道尽量简单,以降低空调系统造价。

送风方式:1.顶棚上送风下回风:经过处理的空气,由上部送风口送出,与室内空气混合后到达人员活动区域,空气从上部送达,无二次产尘隐患,卫生条件较好。

但空调负荷大,能耗较大,顶部风管布置较复杂,冷损失也较大,冬季送热风时,垂直梯度大,往往出现上热下冷的情况。

其常用的送风口有:散流器、喷口型送风口、孔板、格栅或百叶送风口、旋流送风口等;常用回风口有:格栅风口、百叶风口、网式风口等。

2.喷口送风下回风:高大空间通过喷口或旋流风口顶送或有一定的倾角,工作区处于回流区,回风口宜设置在下方同侧。

其送风射流射程远,气流混合过程长,可采用较大的风速和温差。

与一般上送风系统比较,可节省投资10~15%。

3.侧送风下回风:送风气流以百叶送风口、格栅送风口等从高大空间顶部侧墙沿水平或有一定倾角送出,再从同侧下部回风,工作区处于回流区内,气流分布均匀,布置简单。

4.分层空调送风:侧送方式往往将上部顶棚、侧墙、灯光等大量散热带入工作区,增大冷负荷,不利于节能。

分层空调送风是将高大空间分为空调区与非空调区,在空调区采用喷口、百叶风口等侧送,回风口宜设置在同侧下方;并在非空调区设置排风措施。

空调负荷仅为空调区负荷(包括非空调区向空调去转移形成的负荷),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

5.下送风上回风:经处理空调送风直接由地板送入工作区,吸收室内热湿负荷后,由顶部排出室内。

屋顶、上部侧墙及部分照明发热均可由排风带走,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为简化送风管道和风量分配均匀,常在地面下设静压箱。

气流组织和送风量

气流组织和送风量
/
≥80
孔桥孔口:3~5
1.洁净室内回风口;≤2.0
2走廊内回风口;≤4.5
/
≥30
M5.5
非单向流
1.局部孔板顶棚送风
2.带扩散板高效空气过滤器顶棚送风
3.上侧墙送风
1.单侧墙下布置回风口
2.当采用走廊回风时,在走廊内均匀布置回风口,或走廊内集中设置回风口
/
≥25
1.孔板孔口:3~5
/
15
侧送风口
(1)贴附射流2~5
(2)非贴附射流同侧端下部回风1.5~2.5.对侧墙下部回风1.0~1.5
1.洁净室内回风口≤2.0
2走廊内回风口;≤4.0
9
9
M7
/
10
注:FS209E为实行ISO标准前的分级标准
2.送风墙局部布置高效空气过滤器(满布率≥40%)
1.回风墙满布回风口
2.回风墙局部布署回风口
≥0.35
/
/
≤1.5
6
6
M4
非单向流
1.孔板顶棚送风
2.条形布置高效空气过滤器顶棚送风
3.间隔布置带扩散板高效空气过滤器顶棚送风
1.相对两侧墙下部均匀布置回风口
2.洁净室面积较大时,可采取地面均匀布置回风口
2
2
3
3
M1.5
4
4
M2.0
M2.5
5
5
M3.0
垂直单向流
1.顶棚满布高效空气过滤器(满布率≥80%)
2.侧布高效空气过滤器:顶棚设阻尼层送风
3.全孔板顶棚送风
1.格栅地面回风
(1)满布
(2)均匀局部布置回风口
2.相对两侧墙下部均匀布置回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

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哪些?

常见的⽓流组织形式有哪些?暖通知识常见的⽓流组织形式有哪些?1.侧板送风侧板送风是⽬前常⽤的⽓流组织形式。

风道位于房间上部,沿墙敷设,在风道的⼀侧或两侧开送风⼝。

可以上送风,上回风,也可以上送风,下回风。

它的特点是风⼝应贴顶布置,形成贴附式射流,回风区进⾏热交换。

回风⼝设在送风⼝的同侧,风速为2~5m/s。

冬季送热风时,调节百叶窗使⽓流向斜下⽅射出。

2.散流器送风散流器送风可以进⾏平送和侧送。

它也是在空⽓回流区进⾏热交换。

射流和回流流程较短,通常沿顶栅形成贴附式射流时效果较好。

它适⽤于设置顶栅的房间。

3.条缝送风条缝送风通过条缝形送风⼝进⾏送风,其射程较短。

温差和速度变化较快,适⽤于散热量较⼤只求降温的房间,例如纺织⼚、⾼级公共民⽤建筑等都有采⽤条缝送风。

4.喷⼝送风喷⼝送风经热、湿处理的空⽓由房间⼀侧的⼏个喷⼝⾼速喷出,渡过⼀定的距离后返回。

⼯作区处于回流过程中,这种送风⽅式风速⾼,射程远,速度、温度衰减缓慢,温度分布均匀。

适⽤于⼤型体育馆、礼堂、剧院及⾼⼤⼚房等公共建筑中。

5.孔板送风孔板送风利⽤顶栅上⾯的空间作为静压箱。

在压⼒的作⽤下,空⽓通过⾦属板上的⼩孔进⼊室内。

回风⼝设在房间下部。

孔板送时,射流的扩散及室内空⽓混合速度较快,因此⼯作区内空⽓温度和流速都⽐较稳定,适⽤于对区域温差和⼯作区风速要求严格,室温允许波动较⼩的场合室外排⽔管材应满⾜以下⼏点要求:(1)管材内壁应光滑,具有耐蚀和耐冲刷性。

(2)管材本⾝应具有⼀定的机械强度和承受来⾃⼟壤及地⾯荷载的能⼒。

(3)管材应具有⼀定的抗渗能⼒。

室外排⽔管材多采⽤⾮⾦属管。

常⽤的有混凝⼟管、钢筋混凝上管、排⽔铸铁管、硬质聚氯⼄烯管、带釉⾯缸⽡管等,混凝⼠管管径超过400多采⽤钢筋混凝⼟管,常⽤于⾬污⽔系统。

排放含酸碱性较强的污⽔可采⽤缸⽡管。

缸⽡管具有内壁光滑、较强的耐酸碱性能,但承压能⼒差,质脆易碎。

塑料管具有较强的耐蚀性、质轻、易于加⼯、施⼯⽅便,但应选择管壁较厚、刚度较⼤的管材。

高大空间建筑不同送风形式气流组织研究

高大空间建筑不同送风形式气流组织研究
o i — o c nd to s a c r i g t h i l to r n l s d a d a p s i l ui bl o m f a r s p y f a r f w o i n c o d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e s mu a i n a e a a y e n o s b y s t e f r o i up l l i a
sm u ainsc n an t i e e tt p s o i u p y: c i n u p y a d sd wals p l . T e c a a tr i lto o t i wo df r n y e far s p l f e l g s p l n i e l u p y i h h r ce s
摘 要 : 用 a p k软 件 对 高 大 空 间 建 筑 在 上 送 风 下 回 风 以 及 侧 送 风 下 回 风 方 式 下 的 室 内气 流 组 使 ia r
织进行 模拟 , 别分析 两种 不 同送 风方 式 下冬夏 季的 气流组 织状 况特 点 , 出高 大空 间建筑更 适合 分 提
多 的送风形 式 为上送 风和侧 送 风形 式.现有 大 空 问 建筑 室 内气 流组 织 的研 究 主 要集 中于 夏 季 , 冬季 对 送风研 究较 少 , 基 本设 计 为 在 冬 夏季 使 用 同一 套 且 空调 系统 , 但冬夏 两 季 由于室 内外 温度 及 室 内状 况
等 的不 同 , 足 夏 季 需 求 的 送 风 方 式 并 不 一 定 在 冬 满 季 能 取 得 同 样 的效 果 .通 过 使 用 Fu n Ara le t i k软 件 p
De . 2 0 c O1
文章 编 号 : 0 4— 0 l 2 1 ) 4—0 2 0 10 6 1 (0 0 0 0 5— 4

空调气流组织课件

空调气流组织课件

04
CATALOGUE
空调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
气流组织的模拟分析
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空调气流在 空间内的流动情况,分析气流速 度、温度、湿度等参数,预测气 流组织的分布和效果。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手段对数值模拟结果进 行验证,比较模拟与实际结果的 差异,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气流组织的优化方法
详细描述
上送风通常采用散流器或孔板等设备,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 均匀地送至整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避免直接吹向人体 ,减少不适感,同时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下送风
总结词
下送风方式是指空调的冷风或热风从房间的下部送入,再通过自然的对流或机 械的辅助方式使空气向上流动。
详细描述
下送风通常采用地面盘管、地暖等方式,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通过地面送至整 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地面附近的温度,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 均匀。
送风口位于房间的地面或吊顶内,通过向 下的送风方式,使冷空气自下而上流动, 实现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散流器送风
喷口送风
送风口采用散流器形式,通过散流器的扩 散作用,使冷空气在室内均匀扩散,实现 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送风口采用喷口形式,通过喷口的定向送 风,使冷空气直接吹向室内人员活动区域 ,实现快速降温和舒适度调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虑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以确保舒适的生活环境 。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合理设置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保证空气流通和室内空气质量。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 虑人流密度和空气质量,以确保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
• 气流组织的定义 • 气流组织的形式
气流组织的定义
气流组织是指对气流流向和均匀度按一定要求 进行组织。 所谓气流组织,就是在是空调房间内合理地布 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和热湿处理 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室内后,在扩散与混合 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从而 使工作区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 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 适的要求。
空调房间的噪声标准
空调房间对于噪声的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生产或工作过程本身对于噪声有严格的要求 (如播音室、录音室等) (2)生产或工作过程中要求为工作人员创造安静 的环境(如仪表装配车间、测试车间等) (3)为保证语言和通信质量以及听觉效果,对噪 声有一定的要求(如剧院、会议室等)
空调机房布置
• 空调机房要考虑设置在送风管路不要太长、便于 与冷热水管连接和可引入室外新风的地方。
• 对于室内声学要求高的建筑(如广播电台、电视 台的录音室等),以及体育馆之类的大空间公共建 筑,空调机房宜设置在地下室里。一般的办公楼、 旅馆公共部分空调机房可分散设置每层楼上。但 注意不要设置在紧靠会议室、报告厅、贵宾室等 室内噪声要求要求严格的地方。
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
• 空调管路系统应具备足够的输送能力 • 合理布置管道 • 确定系统的管径时,应保证能输送设计流量,并使阻 力损失和水流噪声小,以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 • 在设计中,应进行严格的水力计算,以确保各个环路 之间符合水力平衡要求,使空调水系统在实际运行中 有良好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 • 空调管路系统应满足中央空调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调节 要求 • 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节能技术措 施 • 管路系统选用的管材、配件要符合有关的规范要求 • 管路系统设计中要注意便于维修管理,操作、调节方 便

气流组织(PPT115页)(1)

气流组织(PPT115页)(1)
气流组织(PPT115页)(1)
首都机场喷口
气流组织(PPT115页)(1)
图所示的球形喷口又称为球形旋转式喷口。
该风口的球形壳体上带有圆形可调送风量的短喷嘴, 转动风口的球形壳体,可使喷嘴位置在一定范围内上 下左右变动,从而很方便地改变气流送出方向;
改变喷嘴处的阀片位
置,还可调节送风量
的大小。
图8-18 上送式旋流风口
1-出风格栅 2-集尘箱 3-旋流叶片
气流组织(PPT115页)(1)
上送式旋流风口优 点
送风气流与室内空 气混合好,速度衰 减快,格栅和集尘 箱可以随时取出清 扫。
适用场合
室内下部空调负荷 大的场合(如计算 机房),以及只需 要控制室内下部空 气环境的高大房间 (如展览馆)。
空调风口
§ 包括送风口和回风口。 § 空调风口的形式对空调房间内气流及温度、湿度等空气
参数的分布情况有很大影响。 § 对于空调房间的使用者来说,通常空调风口是整个空调
系统惟一可看见的装置,因此空调系统所选用的空调风 口不但应当很好的实现对其功能的要求,而且外观还要 与室内装饰相协调,并得到使用者的认可。 § 全面了解空调风口的形式和特点对选用合适的送回风口 十分重要。
气流组织(PPT115页)(1)
喷口送风的优点
射程远、送风口数量需要少、系统简单、投资较小。
常用场合
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展 览馆等)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要求不太严格的高大厂 房。
气流组织(PPT115页)(1)
4.条缝风口
或称条缝型风口。按风口的条缝数分有单条缝、 双条缝和多条缝等形式。
气流组织(PPT115页)(1)
(2)双层百叶风口 ▪ 是双层活动百叶风口的简称。 ▪ 它有两组相互垂直的活动可调叶片,分外层和内层布置,

简述影响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的因素。

简述影响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的因素。

简述影响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的因素。

在空调房间中,气流组织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空气的流通和温度的分布。

空调房间内的气流组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逐一进行简述。

1. 房间布局和设计:房间的布局和设计是影响气流组织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房间布局可以使气流流通畅通无阻,避免出现死角或者气流的回旋现象。

同时,房间的设计也应考虑到空调出风口和回风口的设置,以便实现良好的气流循环。

2. 空调出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空调出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对气流组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设置出风口和回风口可以使空气在房间内形成良好的流动,避免出现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

出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应尽量避免直接对人体吹风,以免造成不适。

3. 空调的送风方式:空调的送风方式也会影响气流组织。

常见的送风方式有上送风、下送风和侧送风等。

不同的送风方式会使空气在房间内形成不同的流动模式,影响到空气的温度分布。

选择合适的送风方式有助于实现均匀的空气流通。

4. 室内物体的摆放:室内物体的摆放也会对气流组织产生影响。

如果房间内有大型家具或者其他物体挡住了空气的流动路径,就会造成气流不畅,影响到房间内的温度分布。

因此,在摆放家具和其他物体时,应注意不要阻碍空气的流通。

5. 房间封闭度:房间的封闭度也会对气流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果房间密封性较好,通风条件较差,就会导致空气流通不畅,温度分布不均匀。

因此,在设计和装修房间时,应注意合理设置通风口或者安装换气设备,以保证空气的流通。

6. 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也会对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如果房间靠近窗户或者门口,外部的气流可能会通过窗户或者门口进入房间,影响到空气的流动。

此外,外部的天气条件也会对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产生影响,例如,外部温度高时,房间内的热空气容易上升,造成局部温度较高。

影响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的因素有房间布局和设计、空调出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空调的送风方式、室内物体的摆放、房间封闭度和外部环境因素等。

简述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五种加压送风方式

简述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五种加压送风方式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是通过机械设备将空气进行加压,然后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送风的区域。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机械加压送风方式:
1. 风机送风:利用风机产生的风力将空气进行加压,然后通过管道将加压后的空气送到指定区域。

风机送风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送风方式,适用于各种建筑和工业场所。

2. 风盘送风:通过风盘将风机产生的风力均匀地分布到整个送风区域。

风盘通常安装在天花板上,通过细长的出风口将空气均匀地送入室内,实现舒适的送风效果。

3. 风帘送风:通过风帘将加压后的空气垂直吹入室内。

风帘通常安装在门口或窗户上,通过形成气流屏障,防止室内外气体交叉和温度差异。

4. 风管送风:将加压后的空气通过风管输送到指定区域。

风管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布置,将送风效果更加集中和分散,适用于大型建筑和工业场所。

5. 气流组织送风:通过气流组织装置将加压后的空气进行调节和方向控制,实现精确的送风效果。

气流组织送风适用于
特殊要求的场所,如实验室、手术室等。

这些机械加压送风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场所特点选用,并结合通风设计和空气质量要求进行合理布置和调整。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能够有效提供新鲜空气和舒适的室内环境,广泛应用于建筑、工业、航空等领域。

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气流组织及颗粒物分布的模拟实验研究

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气流组织及颗粒物分布的模拟实验研究

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气流组织及颗粒物分布的模拟实验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技术的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上升,人们对生活物质方面的消费更加注重品质。

空调系统给人们带来室内舒适的环境,也起到通风除污的效果,为人们工作和居住带来一个健康舒适的空间。

在节能与健康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方式来对空调系统进行研究,以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人们的健康发展做出努力。

本文首先介绍不同气流组织形式及气流组织形式的评价指标,详细介绍本文研究中所使用的实验系统及测量系统,并介绍了仿真软件Fluent及模拟所应用的物理模型,本文采用RNG k-ε模型与壁面函数法作为室内空气流动的湍流模型。

本文分别进行了双侧送上回和双顶送上回的实验,通过改变回风口位置和不同风机频率,研究室内气流组织变化情况。

分别测得各实验工况下的室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表明,对于改变风口位置实验,除送风口射流对面墙附近位置以及风口位置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有所变化,其他位置并无影响。

而改变风机频率之后,室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有明显变化,但是气流组织形式基本不变。

通过建模、划分网格,计算采用的边界条件假设尽量符合实验要求,利用Fluent模拟软件进行计算,将实验和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出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同时也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应用该模型研究了室内存在挡板时不同送风方式下,室内颗粒物的扩散情况。

通过改变颗粒物粒径大小以及颗粒物产生源的不同位置来进行对比和分析,计算了不同工况下室内的通风效率以及能量利用系数。

以此来综合评价不同的气流组织形式在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方面的差异。

研究表明:挡板的存在影响侧送风气流流动,使得室内颗粒物不容易排出,由于顶送风位置与挡板在同一截面,所以顶送风受影响较小。

增大颗粒物直径,由于重力影响,大颗粒物有明显“惰性”,并不容易排出室内。

降低颗粒物释放源位置后,侧送风变化效果并不明显,而顶送风则变化较大。

空调送风方式

空调送风方式

送风方式是指空调工作时进行空气循环的方式,一般有独立上送风、独立下送风、上下同时送风三种送风方式。

每种气流有四种不同的风速档(自动、低速、中速、高速四挡),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上送风采用管道从机房的天花板从上至下送风,适合快速降低机房温度和加湿;下送风是从机房的地板处和墙角处从下至上送风,适合快速升高机房温度和除湿。

1、气流组织的形式:上送下回方式、上送上回方式、中送风、下送风2、常见送回风口形式:侧送、散流器平送和下送、喷口送风、回风口下回风第一章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特点能够充分满足机房环境条件要求的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也称恒温恒湿空调)是在近30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机种。

早期的机房使用舒适性空调机时,常常出现由于环境温湿度参数控制不当而造成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数据传输受干扰,出现静电等问题。

精密空调机,通常具有如下一些性能特点:1.1 大风量、小焓差与相同制冷量的舒适性空调机相比,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的循环风量约大一倍,相应的焓差只有一半,机房专用精密空调机运行时通常不需要除湿,循环风量较大将使得机组在空气露点以上运行,不必要像舒适性空调机那样为应付湿负荷而不得不使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故机组可以通过提高制冷剂的蒸发温度提高机组运行的热效率,从而提高运行的经济性。

根据经验,显热比为1.0的机组的单位制冷量的能耗仅是显热比为0.6的机组的60%左右。

同样,机房要求温湿度指标相对稳定,较大的循环风量将有利于稳定机房的温湿度指标,显然,在制冷量一定的情况下,风量的增大将导致焓差的减少,因而通常机组只能在显热比相当高的工况下运行,这恰恰与机房的负荷特点相适应。

通常舒适性空调冷负荷中有30%是为了消除潜热负荷,有70%是为了消除显热负荷。

对机房来讲,其情况却大不相同,机房主要是设备散出的显热,室内工作人员散出的热负荷及夏季进入房间的新鲜空气的热湿负荷(仅占总负荷的5%)。

并且冬季是需要加湿而不是减湿,即使在冬季机房仍需要消除热负荷,特别是程控机房更是如此。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64页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64页
11
(二)半经验公式
若用Fn表示垂直于单股射流的房间横截面积,则 射流自由度可表示为 Fn / d0
射流的无因次距离为 x ax / Fn 第Ⅱ临界断面的无因次距离为 x =0.2 最大回流平均速度vhp
vhp Fn 0.69 v0 d0
12
四、平行射流的叠加
当两股平行射流距离比较 近时,射流的发展互相影 响。在汇合之前,每股射 流独立发展。汇合之后, 射流边界相交,互相干扰 并重叠,逐渐形成一股总 射流。总射流的轴心速度 逐渐增大,直至最大,然 后再逐渐衰减直至趋近于 零。
9
三、受限射流
当射流边界的扩展受到房间边壁影响时,就 称为受限射流。
不管是受限射流还是自由射流,都是对周围 空气的扰动,它所具有的能量是有限的,它 能引起的扰动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扩展 到无限远去,而受限射流还要受到房间边壁 的影响,因此形成了受限射流的特征。
10
(一)受限射流的几何形状
当射流不断卷吸周围空气时,周围较远处空气流必然要来补充,由于边 壁的存在与影响,势必导致形成回流(见图8-3)。而回流范围有限,则促 使射流外逸,于是射流与回流闭合,形成大涡流。在所谓的第Ⅱ临界断 面处,将出现极值:射流断面最大,射流流量最大,回流流速最大。
36
二、经济指标
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就是以一定型式送进房间一定数量经过处理成 某种参数的空气,用以消除室内一定量的某种有害物使室内工作区空
气的某些参数的值和波动范围达到设计要求。换句话说,消除室内某
种有害物是以投入能量为代价的。因此,作为评价气流组织的经济指
标,就应能够反映投入能量的利用程度,为此,引入“投入能量利用
1
第八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概述 送风口空气射流 回风口的空气汇流 送、回风口型式 气流组织的评价指标 气流组织形式 气流组织设计计算

第十一章送、回风口的型式及气流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送、回风口的型式及气流组织形式
这是一种装在电子计算机房双层地板上的地面送风口。由出口格栅、集尘箱和旋流叶片组成(图5—14)。地板面上的格栅上可以走人和行车。来自双层地板间的空调送风经旋流叶片切向进入集尘箱,形成旋转气流由格栅送出。送风气流与室内空气混合好,速度衰减快。格栅和集尘箱可以随时取出清扫。
(六)空调座椅诱导送风口
这种送风口类似空调用的诱导器。在影剧院座椅的中空靠背内装有静压箱和喷嘴(图5—15)。一次风与由侧面风口吸人的室内空气混合后,由侧上面的送风口送出。由于一次风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送风温度接近室温,不会造成吹冷风感觉。用于空调下送风,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一)上送风下回风
这是最基本的气流组织形式。空调送凤由位于房间上部的送风口送入室内,而回风口设在房间的下部。图5—18a、b分别为单侧和双侧上侧送风、下侧回风;图c为散流器上送风、下侧回风,图d为孔板顶棚送风、下侧回风。上送风下回风方式的送风在进入工作区前就已经与室内空气充分混合,易于形成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能够用较大的送风温差,从而降低送风量。
图5—14旋流送风口
出风格栅,2一集尘箱,3一旋流叶片
图5—15座椅送风仁1
图9-16矩形网式回风口图5—17活动篦板式回风U
二、回风口
如前所述,吸风口附近气流速度急剧下降,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不大,因而回风口构造比较简单,类型也不多。最简单的就是在孔口上装金属网,以防杂物被吸入。图5—16就是一种矩形网式回风口。为了适应建筑装饰的需要可以在孔口上装各种图案的格栅。为了在回风口上直接调节回风量,可以象百叶送风口那样装活动百叶。图5—17是活动蓖板式回风口。双层蓖板上开有长条形孔。内层蓖板左右移动可以改变开口面积,以达到调节回风量的目的。
(三)孔板送风口
空气经过开有若干圆形或条缝型小孔的孔板而进入室内,此风口称为孔板送风口。该风口和前述所有风口相比,其特点是送风均匀,速度衰减较快。图5-12所示为具有其稳压作用的送风顶棚的孔板送风口,空气由风管进入稳压层后,再靠稳压层内的静压作用经孔

空气调节技术 第六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空气调节技术 第六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二、 回风口的形式
由于回风口附近气流速度衰减很快,对室 内气流速度的影响很小,因而构造简单,类型也 不多。常用的回风口有百叶式回风口、活动箅板 式回风口和蘑菇形回风口。
§6-3 气流组织的基本形式
一、气流组织形式
通常用送回风口在空调房间内设臵的相对位
臵来表示气流组织形式,气流组织的形式不同,
y x x ax 2 tg Ar( ) (0.51 0.35) dO dO d O cos d O cos
Ar数的贴附射流”---- 射程比自由射流更 长 贴附长度与Ar有关,Ar小----S长 贴附射流:
dO

4 24 2FO 2 d O 2d O 4
第 六 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气流组织:
在空调房内合理布臵送、回风口,使送入
风在扩散与混合过程中,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和
余湿,使工作区形成均匀的t、Ф、υ和洁净度, 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6-1
射流:
送、回风口气流的流动规律
一、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空气经孔口或管嘴向周围气体的外射流动 称为射流。
5.旋流风口
旋流风口是依靠起旋器或旋流叶片等部件,
使轴向气流起旋形成旋转射流。由于旋转射流的 中心处于负压区,它能诱导周围大量空气与之混 合,然后送至工作区。
旋流风口有下送式和上送式两种
6.孔板风口
孔板送风是利用顶棚上面的空间作为送风静
压箱(或另外安装静压箱),空气在箱内静压作
用下,通过在金属
2、散流器
散流器是一种装在空调房间的顶棚或暴露风
管的底部作为下送风口使用的风口。其造型美
观,易与房间装饰要求配合,是使用最广泛的送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54页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54页

顶送冷风散流型 顶送热风贴附型
顶送冷风吹出型
8.座椅风口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9.球型风口
• 喷口型,高速气流,对指定方向送风,方向可调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10. 台式送风口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VAV。
活动双层百叶送风口
• 可与风机盘管配套,或者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 • 风口的叶片可在0-90度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从而得到不
同的送风距离和扩散角
• 配合对开多叶调节阀,可以调节风量
固定百叶侧壁格栅风口
• 常用于卫生间的回风、电梯、管道口和检修口的装饰
可开百叶侧壁格栅风口
• 整个风口呈活门形式,活门与边框间开关自如,有利 于安装和与过滤器的配套使用,常用于客房的回风
减小送风温差 ;还要根据房间高度调整风口至顶棚的距离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范例:顶送
扩散距离
达到控制速度和温度 时气流位置
射程
• 适用:吊顶送风 • 根据顶棚形状和定型产品样本建议的流程、间距,面
积不超过1:1.5 • 盘式:平送 • 送吸式:上送上回 • 直片式:上送或平送 • 流线型:下送
• 方矩形散流器:气流形式为贴附(平送)型
圆形散流器
• 一般用于冷暖送风 • 吹出气流贴附型 • 结构多为多层锥面型 • 室内诱导气流量大,



扇形射流风口
孔板、格栅风口 柱型风口

平面扁型射流风口

条缝风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气流组织与送风形式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空调区空气温湿度、洁净度及舒适性要求的逐渐增高,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从气流组织的概念、作用及送风形式等方面对气流组织做了介绍,并对不同的送风形式适用于那种空调房间做了简单的概括。

关键词:气流组织风口送风回风
中图分类号: tu834.8+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气流组织的定义
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布),是指合理的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在空调房间中,经过空调系统处理过的空气,经送风口进入空调房间,在空调区内空气混合、置换并进行热湿交换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空调区内的余热和余湿,从而使空调区(通常是指离地面高度2m以下的空间)内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同时,还要由回风口抽走空调区内空气,将大部分回风返回到空气处理机组、少部分排至室外。

气流组织的任务
气流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合理的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使室内工作区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速度和洁净度能更好地满足工艺要求及人们的舒适性要求。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不仅直接影响房间的空调效果,也影响空调系统的能耗量。

气流组织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对空调房间内温湿度
参数、允许风速、噪声标准、空气质量、室内温度梯度及空气分布特性指标(adpi)的要求,结合建筑物特点、内部装修、工艺或家居布置等进行设计、计算。

送风形式
空调房间除对工作区内的温度、相对湿度有一定的精度要求以外,还要求有均匀、稳定的温度场和速度场,有时还要控制噪声水平和含尘浓度,这些都直接受气流流动和分布状况的影响。

还取决于送风口位置及形式,送风射流的参数(例如送风量、出口风速、送风温度等),回风口位置,房间几何形状及室内的各种扰动等,其中以送风口位置及形式,送风射流的参数对气流组织的影响最为重要。

几种常见的送风形式:
1.侧向送风
采用百叶风口等进行侧向送风时,其送、回风口的布置形式有:单侧上送下回;单侧上送上回;单侧上送、走廊回风;双侧上送下回;双侧上送上回。

其中,仅为夏季降温服务的空调系统,且建筑层高较低时,可采用上送上回方式;以冬季送热风为主的空调系统,且建筑层高较高时,宜采用上送下回方式;全年使用的空调系统一般根据气流组织计算来确定采用上送上回或上送下回方式;建筑层高较低、进深较大的房间宜采用单侧或双侧送风,贴附射流;温湿度相同,对净化和噪声控制无特殊要求的房间的工艺性空调系统,可采用单侧上
送、走廊回风方式。

2.孔板送风
孔板送风是利用吊顶上面的空间为稳压层,空气由送风管进入稳压层后,在静压作用下,通过在吊顶上开设的具有大量小孔的多孔板,均匀地进入空调区的送风方式,而回风口则均匀地布置在房间的下部。

根据孔板在吊顶上的布置形式不同,可分为全面孔板送风和局部孔板送风两类,前者空调区的气流为直流或不稳定流形;而后者为不稳定流形。

当空调房间的层高较低(例如3~5m),且有吊平顶可供利用,单位面积送风量很大,而空调区又需要保持较低的风速,或对区域温差有严格要求时,应采用孔板送风。

3.散流器送风
散流器上送风是利用设在吊顶内的圆形或方(矩)形散流器,将空气从顶部向下送入房间空调区的送风方式。

根据散流器的类型不同,有方(矩)形散流器、圆形多层锥面散流器、圆形凸型散流器和盘式散流器,其气流流型为平送贴附型;自力式温控变流型散流器,夏季送冷风时为平送贴附流型;冬季送热风时自动切换成垂直下送流型。

送回(吸)两用型散流器,具有同时送风和回风的双重功能。

当建筑物层高较低,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有吊平顶可供利用时,宜采用圆形或方形散流器进行平送,回风口宜布置在房间下部。

如果将回风口布置在吊顶上,则回风口的位置应避开散流器的送风
方向。

布置散流器时应注意:吊顶上部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安装风管和散流器的风量调节阀。

采用圆形或方形散流器时,应配置对开式多页风量调节阀或双(单)开板式风量调节阀;有条件时,在散流器的颈部上方配置带风量调节阀的静压箱;散流器(静压箱)与支风管的连接,宜采用柔性风管,以便于施工安装。

4.喷口送风
喷口送风是依靠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的方式,主要适用于高大厂房或层高很高的公共建筑(例如,会堂、体育馆、影剧院等)空间的空气调节场所。

喷口送风既可采用喷口侧向送风,也可以采用喷口垂直向下(顶部)送风,但以前者应用较多。

当采用喷口侧向送风时,将喷口和回风口布置在同一侧,空气以较高的速度、较大的风量集中由设置在空间上部的若干个喷口射出,射流行至一定路程后折回,使整个空调区处于回流区,然后由设在下部的回风口抽走返回空调机组。

它的特点是,送风速度高,射程远,射流带动室内空气进行强烈混合,速度逐渐衰减,并在室内形成大的回旋气流,从而使空调区获得较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5.条缝口送风
条缝口送风是通过设置在吊顶上(或侧墙上部)的条缝型送风口(其宽长比大于1:20)将空气送入空调区的送风方式。

条缝型风口有单条缝、双条缝和多条缝等型式。

安装在吊顶上的条缝型送风口,应与吊顶齐平。

对于具有固定斜叶片的条缝型送风口,其调节气流
流型的功能比较全面。

通过调节叶片的位置,可将气流调成向两侧水平送风(即左右出风),或向一侧水平送风(即左出风或右出风),或垂直向下送风,或者将条缝口关闭,停止送风。

回风口通常设置在房间下部或顶部。

条缝口送风的特点是,气流轴心速度衰减较快,适用于空调区允许风速为0.25~0.5m/s的舒适型空调。

当建筑物层高较低,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有平吊顶可供利用时,宜采用条缝型送风口进行平送或垂直下送。

采用条缝口送风形式时还应注意:条缝口的最大送风速度为
2~4m/s,风口安装位置高,或人员活动区允许有较大风速时,宜取上限值;采用条缝口送风时,在条缝型送风口的上方,必须配置入口处带风量调节阀的静压箱,以保证送风均匀;静压箱与支风管的连接,宜采用柔性风管,以便于施工安装。

6.下部送风
下部送风包括置换通风系统、地板送风系统、岗位/个人环境调节系统、上(顶)部混合系统。

其中地板送风系统与岗位/个人环境调节系统和传统的上(顶)部混合系统相比,不仅具有室内空气品质与热舒适性好、通风效率高和建筑物寿命周期费用少等优点,还能大幅度的节省能量。

7. 回风口
回风口附近气流速度急剧下降,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不大,因而回风口构造比较简单,类型也不多。

最简单的就是在孔口上装金
属网,以防杂物被吸入。

回风口的布置原则:
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内和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
室温允许波动范围△tx=±0.1~0.2℃的空调房间,宜采用双侧多风口均匀回风;△tx=±0.5~1.0℃的空调房间,回风口可布置在房间同一侧;△tx>±1℃,且室内参数相同或相近似的多房间空调系统,可采用走廊回风;
采用侧送时,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采用孔板或散流器送风时,回风口宜设在下部;采用顶棚回风时,回风口宜与照明灯具结合成一整体;
回风口的回风量应能调节,可采用带有对开式多叶阀的回风口,也可采用设在回风支管上的调节阀。

结束语
综上所述,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并且房间内气流组织还与室内热源分布、玻璃窗的冷热对流气流、工艺设备及人员流动等因素有关。

因此,组织好室内气流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在实际使用中尚需根据工程对象的需要,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