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论文

合集下载

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论文

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论文

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论文背景介绍田汉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学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

他于1930年代写了一本《文学概论》,这本书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里程碑,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文学概论》是田汉刊载在《田家炳文集》中的一篇历史概括性的文章,对于了解20世纪上半叶中国文学发展历程,探讨当时文学状况的理论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田汉的文学理论思想田汉的文学理论思想,主要是强调文学的社会性和现实性。

他认为文学不是一种超先进的艺术,而应该是符合现代化进程的生产力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在田汉看来,文学必须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文艺的终极目的是为社会服务。

田汉的文学理论还运用了汉语言文学批评的传统,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他的文学观念与学术取向支持鼓励新思潮,并探讨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发展。

对于田汉而言,正确的文学必须是批判的,要反对旧世界的观念和陈旧的文学形式。

同时,他也认为文学应该追求自身的艺术性,有良好的文学审美能力。

《文学概论》的主要内容《文学概论》是田汉阐述其文学观点的重要篇章,主要内容包括:1.文学的定义:田汉认为文学是一种为读者提供精神享受的创造性艺术。

2.文学的社会功能:田汉认为文学必须服务社会,反映现实。

3.文学与艺术:田汉认为文学艺术可以创造性的改变社会,同时文学也必须有自己的审美标准。

4.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田汉认为文学创作需要批判性,追求新颖之余也要注重艺术表现力。

5.文学创作的主题:田汉主张文学要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反映最广泛、最具代表性的现实。

6.文学的形式:田汉认为文学要守护自身的艺术性,同时也要适时地推崇新颖的文学形式。

《文学概论》的启示《文学概论》通过分析和总结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田汉的文学理论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创作和批评的观点。

这些观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的本质和文学创作的内在逻辑。

此外,《文学概论》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现当代文学论文】

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现当代文学论文】

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现当代文学论文】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以田汉《文学概论》为例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从文学理论的百年书写历史来看,田汉《文学概论》提出了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奠定了文学理论的写作范式,但在百年现代性历程的学科建制史上,该书则只能称为草创时期的文学理论。

关键词田汉文学理论问题意识学科建制史作为现代性的学科知识的专门生产,中国文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西方学科体制的东渐。

一本文学理论教材凝聚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思考方式和文学研究模式"在新世纪初重新书写文学理论时,回眸文学理论建制之初人们的文学思想及其书写模式,对于推进今天的文学理论教学、文学思想的研究和文学理论教材的重构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里,选取了20世纪2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教材——田汉的《文学概论》作为剖析的蓝本,分析八十年前文学理论的问题意识并发掘其当代意义。

一问题意识构成了文学理论的整体布局和理论框架。

问题意识从作者所拟定的文学理论论题显现出来。

田本《文学概论》篇幅较小,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编为文学的本质,下编为社会的现象之文学。

上编为五章,分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性,文学的要素,文学与个性,文学与形式。

下编分析文学与社会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关联,分为文学的起源,文学与时代,与国民性,与道德的关系。

田本的理论问题和许多思想细节直接来源于日本人木间久雄的《文学概论》。

木间本《文学概论》中译本1925年由章锡琛翻译出版"此后作者加以修订,增加了第三编文学各论和第四编文学批评论,1930年开明书店出版了新版译本"对照田本和木间本《文学概论》目录,发现除了把木间本第一编第三章“美的情绪及想象”改为“文学的要素”外,田本的目录与木间本的第一、第二编完全相同"田本初版于1927年,可见,田汉借用的是木间的初版。

田本的文学理论问题框架影响了当时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的一系列文学概论教材,如1930年出版的陈穆如著《文学理论》!1931年出版的曹百川著《文学概论》!1932年出版的赵景深编写的《文学概论》!193《年出版的陈君冶的《新文学概论讲话》,这些《文学概论》在文学理论的问题意识上与田著基本相同。

独立学院《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论文

独立学院《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论文

独立学院《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论文独立学院《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论文一、传统《文学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创新思路《文学概论》课程是中国各大高校中文系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口前几乎所有有中文系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普通高校都开设了该课程。

但传统的《文学概论》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存在着三大问题:第一,不少二本、三本高校的《文学概论》课程教学还是在向一本高校看齐,只重视理论的梳理和思辨,不注意与丰富的文学、文化现象相结合。

第二,《文学概论》作为一门理论课程,给人的固有印象就是刻板、枯燥的,所以一些授课教师对之改革过度,为了迎合学生的口味,脱离其理论课的本质,导致学生听得热闹,却收获不多。

第三,一些教《文学概论》课程的老师在课上只局限于对文学进行分析,不关注广泛的文化现象,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所讲的理论无法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

当然,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文学概论》课程在中文人才培养和中文专业学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结合在中文专业学生中做的问卷调查的结果,针对传统《文学概论》课程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文学概论》课程进行了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的创新,使之更适合独立学院的基本定位和学生的实际需要。

进行改革创新之后,笔者将《文学概论》课程被分为三个部分:文学基础理论(40课内学帅、文学批评方法(16课内学帅、文学评论大型作业(12课外学时)。

其中“文学基础理论”部分保留了《文学概论》课程的理论性特征,培养中文系本科生的理论思辨力。

正如王一川教授指出的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而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普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可见提高学生对理论的抽象思维能力是《文学概论》课程开设的重要口的。

“文学批评方法”部分则在梳理方法的同时加入丰富的与文学、文化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尝试写作,使学生领悟到如何运用文学理论进行文学批评;“文学评论大型作业”部分属于课外作业的形式,以检验学生经过《文学概论》课程的学习是否能对于文学、文化相关的现象进行独立解读,是否能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文学理论知识或文学批评方法写出有一定深度的评论文章。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

文学概论抒情性作文你知道文学吗?在我看来,文学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魔法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奇妙的东西。

而抒情性呢,那就是这个魔法盒子里最柔软、最能触动人心的小角落。

文学这玩意儿,可真是妙不可言。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但又不仅仅是镜子。

它能把我们看到的世界,那些平凡的、琐碎的、甚至是丑陋的东西,通过文字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或者是一个个深刻的故事。

而抒情性呢,就像是给这些画卷和故事加上了一层温暖的滤镜,或者是一段悠扬的背景音乐。

我记得小时候读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却能让我这个小屁孩,在那个小小的房间里,望着窗外的月光,突然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孤独和思念。

这就是抒情性的魔力啊!诗人李白他没有直接说:“我一个人在外地,好孤单,好想家啊。

”而是通过描写那床前的明月光,就像霜一样,这种淡淡的、清冷的感觉,一下子就把那种思乡之情传递给了千百年后的我。

这就好比是一种心灵的电波,在文字的世界里穿越时空,精准地击中每一个读者的心。

再说说小说吧。

我看过一本小说,里面的主人公在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后,站在海边。

作者描写了那波涛汹涌的大海,咸咸的海风打在脸上,主人公的头发被吹得乱七八糟,但是他的眼神里却有一种坚定的光芒。

这时候,作者没有干巴巴地说:“他很坚强,他不会被困难打倒。

”而是通过对大海这个环境的抒情描写,把主人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那种在困境中的孤独和自我救赎都表现了出来。

我读到那里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是站在主人公身边一样,能感受到那海风的力量,也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和希望。

抒情性在文学里,就像是厨师做菜时放的那一点点特别的调料。

没有它,菜也能吃,故事也能看,但就是少了那么一点味道,一点能让你回味的东西。

有时候,它是爱情中的甜蜜呢喃,像“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

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泰戈尔的这句话,就像春天里最轻柔的风,吹得人心都化了。

有时候,它又是对生活苦难的一声叹息,就像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文学概论中的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论文

文学概论中的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论文

浅论文学概论中的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摘要:文学概论中的区域性风格并不等同于作家创作个性,地域性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依赖于独特的地域特点,还和作家内心深处的文化根性有关系。

欣赏地域性文学作品,不仅仅要在文本内通过文字来欣赏,还需要跳出文本,融入到文学创作主题的地狱文化环境中。

在具有明确地方母语特性的文学风格、本地特色的鲜明审视、地域性文化风格的普遍性等方面上,区域性文学作品可以引导民众的共同意识,以区域性的文化特色探究人类文化长远发展方向。

关键词:文学概论区域性文学风格文化根性文学概论是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培养汉语言文学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纵观现阶段下被广泛应用的文学概论教材,可以发现,虽然对一些基本性的问题有着类似的共识,诸如文学本质、文学源远、文学创作等方面,但是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种类的国家,所以文学活动就有自己独特的特征。

现在关于文学概论的教材一般都是从文学的基本层面开展论述,不够深入;或者按照文艺思想史的路线上论述文艺活动的规律,比较注重新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想。

但是这样以来的话,前者注重概念基本理论,没有建立各种文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后者则是太过注重中外文学理论的关联,对文学原理概念论述不够。

本文着重讨论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以此展开对文学概论教材的探讨。

一、区域性文学风格内涵区域性文学风格又叫地域性文学风格,由于生存环境、生活理念、民俗风情等的不同,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就会有相应的反应,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学风格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文学概论教材中关于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有着这样的认识:作家的文学创作总会受到其生活地域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就会渗入到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从而表现出极强的地域性特点。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区域性风格并不只和区域自然环境有关,它还受到区域社会环境,诸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的影响。

现阶段的文学概论教材中,很多都没有注意到区域性文学风格问题的阐述,对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文学作品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文学概论 论文

文学概论 论文

探索平凡中的美——浅析《平凡的世界》闵梦蝶中文10802班【摘要】俗话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取名用平凡,但作品中塑造的世界、生活、场景、人物,无一不透露着美好,本文以《平凡的世界》为探索对象,分别从场景、人性、精神、生活、文学本身这五个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探索作品本身所蕴含着的深邃的美。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探索;美;生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其内容和它的名字一样,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

几十年的时光,在路遥笔下铺展开来,没有一点的矫柔造作,没有一点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无疑,这部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普通而又内蕴丰富的生活图景。

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平凡家庭的成长过程。

可是,真的就只有平凡吗?谁又能否认在这看似索然无味的平凡中没有动人的美呢?经过深入的探究,我们不难发现这部作品,无论是从作品本身所描绘的场景、人们的生活,还是作者塑造的诸多人物以及人物所展现的精神,无一不透露着美。

一、从现实生活出发,场景美《平凡的世界》里,路遥从生活出发,很平凡的场景,在细微的描写下,变得那样的生动,一切都处于安详的状态,让人觉得只能用“舒服”两个字来形容。

倒也不是说没有深刻的内涵,只是现实生活的出发点往往更能在瞬间扣人心扉。

《平凡的世界》开篇就是一个雨雪场面的描写:“......细朦朦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雪花,正纷纷淋淋的飘洒着......”细腻的景物描写,给人美的享受。

春天到夏天,夏天到秋天,秋天到冬天,冬天又到春天,过度的非常自然,跨越了近10年的季节变化,相同的季节不同的手法描写,总让人大览宏图。

谁也不能否认这本著作的场景美,那么真实。

“人们惊异地发现,街头和河岸边的柳树不知不觉的抽出绿丝;桃杏树的枝头也已经缀满了粉红的花蕾。

如果留心细看,那向阳坡的枯草间,已经冒住了一些青草的嫩芽。

同时,还有些别的树枝条也开始泛出鲜亮的活色,鼓起了青青的苞蕾,像刚开始发育的姑娘一样令人悦目。

从读者角度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读者角度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文学概论期末论文

从读者角度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不同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感悟与理解。

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的感悟也大相径庭。

比如《红楼梦》,以我们时下的眼光来看,看到的是宝黛间缠绵悱恻的爱情。

而在卫道士眼中恐怕就是满纸的淫乐与滥情了。

这是因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从作品了解作者的思想,更关注作品的情节与发展。

还会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修养的基础上运用想象与联想在头脑中形成的具体化活动进行读者的再创造。

这种新形成的再创造就是我们讲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读者的期待视野阅读活动是文学消费的一部分也是文学生产的重要环节。

作为它的接受主体,读者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来说,读者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期望就是期待视野。

这种期待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种是文体期待,即读者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当我们拿到一部小说时,我们所期望的看到的一定是它动人曲折的情节与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而不会去过多的介意它的语言是否优美,形式是否新颖。

相反,如果是一首诗歌,我们就会关注它的形式是否符合格律,是否押韵。

或者,有没有创新的格律形式出现。

第二种,形象期待。

形象期待是读者对于作品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比如我们读《阿Q正传》。

当阿q挨了打却又跑去调戏小尼姑时,一个典型欺软怕硬的市井无赖形象就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了。

阿q可悲而又可笑的命运跃然纸上。

正如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似乎当我们初次见到孔乙己就在等待着孔乙己的死亡。

第三种,意蕴期待。

即读者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将自己的意志加于作品之上。

追求完美的人期待大团圆式的结局而多愁善感的人又总是对悲剧情有独钟。

对文学作品我们总有着不同的期待。

这与我们的生活实践与文化修养不无关联。

积极向上的人乐于看到那些奋发进取、不畏险阻的文学作品。

文学概论论文

文学概论论文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真善美摘要:文学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

文学创造与其他艺术创造都是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它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发现和体验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

从以上这些我们不难看出,文学创造具有历史理性、人文关怀、审美价值。

关键词:文学创造文学真实艺术审美人文关怀谈到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文学创造;第二,什么是真善美。

社会生产活动包括两方面,即物质生产方面和精神生产方面,虽然马克思提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但是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的。

文学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做为精神活动,与物质生产活动相比,必有其相似性,创造物质的过程实质就是物质生产的过程,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文学创造实质上就是文学生产。

物质生产有其最终的目的,文学创作也有其最终的价值追求,即真善美,那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为什么是真、善、美,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文学的真善美?首先我们理解一下,什么是文学创造中的“真”。

“真”即真实性,“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真实性”是衡量文学创造成就的首要标准,但要明确一点,文学创作要求的“真实”是艺术真实,什么叫艺术真实呢,黑格尔论艺术的真实,他讲到艺术的特性就在与把客观存在(事物)所显现的做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这就是说,就事物对于符合本身和符合自在自为的内容所表现出的适合性来了解和表现。

所以“艺术真实”不应该只是所谓的摹仿自然所不敢越过的那种空洞的正确性,而是外在因素必须与一种内在因素协调一致,而这内在因素也和它本身协调一致,因而可以把自己如实地显现于外在事物。

简单的理解就是艺术真实既非生活真实,也不是科学真实,而是主题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世界上去,经过艺术创造,与善美共生并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比较文学概论范文

比较文学概论范文

比较文学概论范文文学概论是对文学的总体研究,是研究文学本质、文学历史、文学流派、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学科。

通过对文学概论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文学的内涵与发展。

不同文学概论的研究方法也各有不同。

在西方国家,文学概论更注重理论体系构建与辩证思维,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对文学进行解读和分析。

而在中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学科传统的局限,文学概论研究多以文本分析为主,强调对文学作品文字的解读。

此外,文学概论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

在现代,随着文化多元主义的兴起,文学概论开始关注跨文化交流、全球文学等问题。

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交媒体的发展,文学概论研究也开始涉及到新的媒体形式和数字化文学。

尽管不同的文学概论在内容与方法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

无论是中国的文学概论还是西方的文学概论,都致力于揭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和内在逻辑,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批评与分析,对文学进行评价与评估。

同时,文学概论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在今天社会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学概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随着各种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涌现,文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文学概论也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应用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以适应当代文学发展的需求。

总之,文学概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学科领域中文学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同时,它也为我们拓宽了思维和研究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元文化的财富。

通过比较研究文学概论,我们可以深化对文学的理解,更好地发展文学研究与创作。

怎么用文学概论来写书评的作文

怎么用文学概论来写书评的作文

怎么用文学概论来写书评的作文
这本《文学概论》中的内容很大很多很深,想要完全理解,还需要去看更多的书,当然,问题是我自身素养不够,老舍先生的讲解通俗易懂的,充满美和感染力。

先生的三观很正,不拿架子,不故弄玄虚,是真正的大师。

从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关于文学理论的概述、文学的方法,也可以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和底线。

文学是纯然的生命表现,以一颗纯净的心去靠近文学,期望可以看到它之中美的风景。

《文学概论》是老舍先生为数不多的文学理论著作,既是他创作实践的感悟,也是他学习的总结。

有时候我会觉得和老一辈人相比自己真的太无知,读过的书太少了。

但或许也正是因为阅读的少吧,侧面也告诉了我还有更多的内容等我去发掘,有更多的故事等我去阅读,更多的思考在等待着我。

想到这里,不禁激动万分。

阅读没有那么严肃,文学也可以很可爱。

翻开书本之前先别给自己建立心理障碍,放松心情,你会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文学概论”。

这类作品比一些打发时间的小说好看多了,建议读者多多品读。

文学概论论文——文艺审美最终是为人生

文学概论论文——文艺审美最终是为人生

文艺审美最终是为人生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里的这首诗令我记忆深刻,尤其是诗的第一句,无论是英文原版还是翻译后的中文版,都发人深省,十分经典。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压力同样的也比以前大很多,我想,应该有无数人无数次地想起过选择毁灭,但真正实践了这一念头的人呢,却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呢?这就与莎翁这首诗里所说的相同,我们现在也许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我们知道、了解这痛苦,知道它为什么会产生,如何能减轻它等等,而如果是死亡的话,我们并不知道死亡是怎样的痛苦,更不知道死亡之后是否还会有什么痛苦,甚或是比生前更多的痛苦。

我们不知道,所以顾虑重重,所以我们宁愿做懦夫,也不愿去尝试。

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了恐惧,而那些成功人士大多是勇敢地闯出了这恐惧,于是他们来到了一个新境界,眼前是一片光明。

古巴革命中,切·格瓦拉,作为军队的医生,在一次战斗中,当面前一个是药箱,另一个是子弹箱时,他扛起了子弹箱。

从这一刻开始,格瓦拉从医生彻底转变为了一名战士,他成为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

1965年格瓦拉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发动共产革命。

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

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

切格瓦拉在死前曾向那个枪毙他的中士说过:“我知道你要在这里杀我。

开枪吧!懦夫,你要杀死的,是一个男子汉!”另一个版本是在行刑前刽子手颤抖着不敢开枪,切格瓦拉平静地对他说:“开枪吧,胆小鬼,你只是要杀死一个人而已。

”我想,正是他的敢于选择和不惧死亡使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想,这就是莎士比亚想要表达的意思吧,人要勇于选择不知结果的道路,勇于打破陈规旧俗,在这样的人,即使没有得到成功,也不会有人说他是失败的吧。

文学概论论文——用心灵去感悟

文学概论论文——用心灵去感悟

用心灵去感悟童话故事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们都有结局。

暂且不论结局是否完美,但至少都有始有终。

回到现实世界的我们,才发现其实自己的故事没有办法就这样结束。

文艺作品之所以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悟,通俗地讲,是因为,世上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但与叶子最相像的,不也只是叶子么。

诗歌、音乐、电影,这些都是艺术作品,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歌是文明的派生物,人因为文明的发展,才需要有音乐来配合生活。

人有100种心情就需要有100首歌来配合。

这样我们在觉得开心的时候,是分享的;难过的时候,是有人了解的;痛苦的时候,是可以被治疗的。

于是,各种各样解释心情的歌应运而生。

于是,我们开始收集歌曲、配合心情,塞进mp3,适时地选歌来听,适时地抒发感情。

告诉自己,我也可以快乐,告诉自己,我的痛苦可以自己痊愈。

因为每首歌都有属于自己的心灵的温度,所以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去感觉、去感受,找到当下最适合自己的温度,徜徉其中,绝对是极度的享受。

每个人都会找到能与自己心灵的频率发生共振的歌声,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每个粉丝总能找到他/她的偶像。

对我而言,五月天的音乐最能引起我的共鸣。

每当我遭遇挫折、面临抉择时,我喜欢听《人生海海》——就算整个世界把我抛弃,而至少快乐伤心我自己决定。

所以我说、就让它去,我知道潮落之后一定有潮起,有什么了不起。

当对自我感到迷惘、失去信心时,我喜欢听《咸鱼》——我不好也不坏不特别出众,我只是敢不同,我的人生就是一错再错,错完了再从头。

也许放弃掉一些,活得更轻松,我却不再是我。

我不愿一生晒太阳吹风,咸鱼也要有梦。

当我越是成长,回忆往昔时,我喜欢听《笑忘歌》——伤心的都忘记了,只记得这首笑忘歌,那一年天空很高风很清澈,从头到脚趾都快乐。

当生活过于压抑沉闷时,我喜欢听《疯狂世界》——我好想好想飞,逃离这个疯狂世界,如果是你发现了我,也别将我挽回。

正是心灵与音乐的契合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每一首歌背后的涵义,而我们所处的境遇更可能让我们领悟到其原来所没有的、引申出来的涵义。

《文学概论》论文

《文学概论》论文

论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真、善、美内容摘要: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认识与审美的统一。

真、善、美是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和价值追求。

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文学,它的要义是求“真”,它以“历史理性”追求“艺术的真实”;作为审美实践活动,文学的核心是“善”,它把“人文关怀”作为其向“善”的终极价值追求。

最终,文学创造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呈现美的境界的艺术文本。

真、善、美作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它们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呈现出“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彼此间互相融通,共同演绎文学创作的审美价值追求。

关键词: 真;善;美;文学创造文学创造就是既以艺术真实反映生活又以情感评价裁判生活的方式,实现其价值功能,它是运动着的思维运动。

真、善、美是人们生活中所崇尚的道德品质。

它们作为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活动中呈现出“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

它们各有特点而彼此间互相融通。

一、文学创造与真“真”乃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

高尔基说:“文学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业,他是建立在真实上面的,而且在与它有关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实!”“真实”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共同价值追求及审美品格,但是文学创造所表现的的“真实”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它所要表现的是“艺术的真实”。

所谓的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指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是不同的,生活的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人和事。

艺术真实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之上,是作家再造了一个假定的真实世界,是主观的理想世界,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

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假定情景之中。

沈从文在他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边城》里给我们展示了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的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在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

文学概论论文范文

文学概论论文范文

文学概论论文范文标题:文学概论:文字与情感的交织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文学概论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意义。

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达方式的艺术形式,通过文字与情感的交织,能够触动人心,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因此,文学概论作为对文学研究的探索和整合,对于深入理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弘扬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文学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反映社会现象等。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学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人类文化的繁荣贡献了无数珍贵的遗产。

文学概论作为研究文学的学科,通过对文学的整体性和共通性的观察和探究,为我们深入理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框架。

一、文学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文学概论作为一门学科,主要研究文学的起源与发展、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可以从文字的产生、各类文学形式的兴起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等角度展开。

此外,文学概论还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探讨文学作品在语言、结构、题材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文学作品对读者的影响等。

总之,文学概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学的创作、传播和接受等方面的问题。

二、文学概论的研究方法文学概论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理论分析等。

通过文献研究,可以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历史研究,可以了解文学作品在时代背景下的创作和传播情况;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思想内涵。

这些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使文学概论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入的研究深度。

三、文学概论的学科意义结论:文学概论作为研究文学的学科,通过对文学的整体性和共通性的观察和探究,为我们深入理解文学的内涵和外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和框架。

它以文字与情感的交织为基础,引导我们思考文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推动文学发展与传承,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文学概论论文范文文怎么写

文学概论论文范文文怎么写

文学概论论文范文文怎么写文学是我们学习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文学对于我们陶冶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文学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学概论论文篇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联性》【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的存在不仅方便了人类的生活,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文学已经逐渐的形成,同时也给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尽管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互补性,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互补性进行了分析,使更多的人了解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各自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学;网络文学;互补性;差异性现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逐渐的形成,它的形成给我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人都执着于网络文化,他们认为网络文化方便,同时也能够通过网络文化给自己的精神带来一定的愉悦感,为此,很多人忽视了传统的书本文化,使传统文化的发展步伐变得缓慢。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尽管网络文化给传统书本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从某一层面上,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创作了条件。

1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流发展分析如今,网络文学已经越来越受关注,尤其当前已经有很多的70后、80后和90后人群,这些人群越来越喜欢网络文化,为此,网络作家以及作品已经成为被关注的一个焦点。

从98年起,网络文学就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起来,从此,网络变成了一个文学出版市场中的较大的掘金场,网络文学也从此崛起,越来越多的作者在网络文学中进行创作,也有很多人开始在网络文学中展开阅读,这不仅满足了他们对网络文学的好奇心,还满足了他们对文学上的精神方面的追求。

当前,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在对待二者的态度与看法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文学概论期末论文

文学概论期末论文

文学生命的吉光片羽——论文学活动的文学性自从有了语言,有了文字,文学就逐渐成为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

一字一句,感动了多少求知的灵魂,一篇一章,涤荡了多少美丽的心灵。

现在许多我们所读到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学着文人不断探索,不断学习得来的佳作,被被世人广为流传。

路漫漫其修远兮追溯历史,19世纪末以前,文学研究还不曾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直到文学批评和专业文学研究兴起以后,人们才真正提出了文学特殊性和文学性的问题。

于是,关于文学性的定义,成了20世纪文学批评界和理论界的世纪课题,也成为世界难题之一。

史忠义在?中国比拟文学?中?“文学性〞的定义之我见?一文中说:西方学者对此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定义。

①而在中国,也有不少学者对文学性下过定义:文学性是一种从经典作品中总结出来的经历尺度。

对文本个体的文学性给以判断,以作品中文学性的呈现状态为参照系,确定其是不是文学,是好的文学还是差的文学。

②我认为“文学性〞是人类在长期认识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区别于文学与非文学〔或可以理解如何为判定文学活动的文学价值〕的一个概念。

这一是广泛的,似可理解却难以言传的,它也许一①2000.12.25?中华读书报??关于“文学性〞的定义?②?理解文学性?华东师X大学中文系博士X晓丽直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不过对于文学的“文学性〞的定义应该是宏观的、开放性,是随着时代与人类的进步而不断更替的,而非微观意义上的一成不变标准。

那么在什么意义上,文学活动具有文学性呢?文学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标准。

一,文学活动源自于生活依照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构成。

③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所以文学活动是缘起于世界,社会和个人生活的。

比方老舍的在?骆驼祥子?中描述祥子死里逃生的那天早晨,天空是那么五彩缤纷,太阳是如此温暖灿烂,田野中“一切的东西都带出笑意〞。

被大兵抓去后逃回北平时,那歪歪着的老树、窄长的小河、矮小枯槁的麦子、细小无力的荷叶、人来人往的小桥等等,都变得“非常的有趣和得意。

文学概论作文写作范文模板

文学概论作文写作范文模板

文学概论作文写作范文模板英文回答:Introduction:Literary criticism is a form of literary theory that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literature, often examining its themes, style, structure, and literary devices. It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of literary works an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ir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aesthetic contexts. Literary criticism can take various approaches, including formalist, Marxist, feminist, and postcolonial.Body Paragraph 1: Formalist Criticism。

Formalist criticism focuses o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elements of a literary work, examining its language, style, and form. It analyzes how these elements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meaning and effect of the work. Formalistcritics believe that the meaning of a literary work is contained within the text itself and can be understood through close reading and analysis.Body Paragraph 2: Marxist Criticis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文学概论浅析《洛丽塔》中纳博科夫艺术的独创性专业班级商务英语二班姓名刘健平学号 2010141040授课教师崔姗完成日期 2011 年 11月28日浅析《洛丽塔》中纳博科夫艺术的独创性1955年,法国奥林匹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英文小说。

小说描写了中年男子亨伯特与年仅12岁少女洛丽塔的恋情故事。

这本带着“文学与色情”问题的小说在欧洲文坛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本书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的《洛丽塔》。

很多人认为它是一部非道德的小说。

有些人认为它是一部可以与《尤利西斯》相媲美的伟大作品。

我个人认为,《洛丽塔》中虽然充满了各种毫不掩饰的“色情”描写,但它从某个侧面展示出了20世纪某些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展示出了美国某种程度上真实的一面。

本篇文章,我将通过《洛丽塔》的小说艺术,浅析纳博科夫小说艺术多样性的特点。

首先,我想引用英国小说家Matin Amis在1992年一篇论文中的观点。

他将《洛丽塔》的风格比作一个浑身肌肉的男人。

那个男人的身体充满了美学元素,只为了让人观看,而不会出去利用。

他以肌肉谋生,只是为了让人看,还图上油展示炫耀。

我同意他的观点,就像雕塑艺术《大卫》、《维纳斯》,创作者们通过人的胴体展现出一种美学,有些人只能看到两具雕塑外表呈现出的样子,而艺术家就能从中看出艺术之美,看出人性的体现。

《洛丽塔》也是如此。

初次看来,《洛丽塔》是一部充斥的“性欲与色情”的作品,但深入其中则可以看出纳博科夫在小说中显示出的文学现代主义特征。

《洛丽塔》这部小说或首先给人们提出了一个道德问题,但它通过不正面的回答模仿浪漫主义以及浪漫爱情。

其次,小说将亨伯特诱惑女生或者女人的技巧延伸到了一个智力问题,让人努力地去察觉亨伯特邪恶的品性。

本部小说中,纳博科夫大量运用隐喻、暗喻、结构重叠、滑稽模仿及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小说的创新精神,在小说的创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

纳博科夫在他的自传《英雄》中提到:“艺术上任何一个全新的趋势都是迂回前进的,是一种影子的改变,一个转移镜子的变化。

”纳博科夫小说最高尚的价值就是他的独创性。

以下将从《洛丽塔》写作手法中的道德反思、滑稽模仿、迂回前进以及重叠机构来分析纳博科夫艺术的独创性。

1.道德反思在此之前,我想说一下这部小说的男主人公亨伯特。

毫无疑问,亨伯特很糟糕。

他是凶残和滑稽的结合体。

他十分反复无常,他对这个国家的人和风景的看法十分滑稽,他不是绅士。

但是,从他的小提琴中却能听出他对洛丽塔的宠爱和同情,让读者为之着迷同时又厌恶着作者。

纳博科夫说过这部小说里的道德教育是对我们没用的,因为这部小说已经被人们所愚弄了。

他不只让我们看清道德的缺失,他也确定道德的文字就是陈词滥调。

因此,这里不得不提及这部小说的开头部分“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My sin, my soul. Lo-li-ta.The tip of the tongue taking a trip of three steps down the palate to tap at three on the teeth:Lo-li-ta.”纳博科夫首先让我们的身体感觉到这些文字,尤其是感官。

不只是让我们的心灵与亨伯特一起找到共鸣,实际上也影响着我们的身体,让读者感觉到亨伯特想要我们感觉到的。

“A desperate honesty that throbs through his confession does not absolve him from sins of diabolical cunning.”在《洛丽塔》这部小说中经常出现“throbs”这个词,这种悸动当然与亨伯特的身体欲望有关。

悸动这个词让这部小说有了浪漫的色彩,同时,也让这部小说具体化了。

《洛丽塔》这部小说就是从悸动展开的。

这部小说中,女主人公洛丽塔对亨伯特的感情处理十分隐晦不明,可能让读者有些失望。

这部小说中没有出现一个淫秽的词。

那些所谓的“色情”只是一些俗人阅读时在自己脑海中想象出的景象。

事实上,纳博科夫描写的这些场景对一个悲剧故事的发展非常有用,与道德崇拜无关。

在亨伯特痛苦的个人经历中暗含着一个教训:书中的小女孩洛丽塔、自私的母亲以及恋童狂亨伯特,都不仅仅是一个特殊故事中栩栩如生的角色。

它其实是在向人们做出警告,指出社会邪恶的一面。

让家长、社会工作者、教育者提高警惕,以一个安全的世界培养下一代。

2.滑稽模仿关于滑稽模仿,主要从亨伯特的青少年时光以及教育背景分析。

亨伯特这样说:“起初我计划像很多落魄才子一样拿个精神病学学位,但我比这还落魄。

我被压抑过度,医生出面干涉。

于是我转向英语学习,和流浪者大谈苏联电影。

和铀矿学家一起坐在“第二人像”里。

在小报上发表歪歪扭扭的小品文,我还创作模仿他人的打油诗。

Fraulein von Kulp may turn her hand upon the door.I will not follow her.Nor Fresca.Nor that Gull.”这是模仿艾略特的一首讽刺诗《Gerontion》(《小老头》)Frulein von Kulp--Who turned in the hall,one hand on the door.Vacant shuttles weave the wind.I have no ghosts.And old man in a draughty house.Under a windy knob.艾略特的诗中给读者传达出了一种危机感,而纳博科夫所写的诗只是一个玩笑。

换言之,艾略特诗中令人十分恐惧的形象Fraulein von Kulp在纳博科夫笔下只是一个早熟的少女。

这是一种幽默的现代主义,原本要展现一些很严肃的内容,但最后却变成一个玩笑。

这种滑稽模仿也是纳博科夫与文学现代主义的一种联系。

3.迂回前进《洛丽塔》的开头中,亨伯特介绍自己的家庭时说过这样一段话:“My very photogenic mother died in a freak accident(picnic,lighting)when I was three,and,save for a pocket of warmth in the darkest past,nothing of her subsists within the hollows and dells of memory,over which,if you can still stand my style(I am writing under observation),the sun of my infancy had set.”这就是一种迂回前进。

母亲的意外身亡原本应是句子的中心,但它却被弱化了。

直接跳跃过去,说到我记忆中的太阳已经下沉。

它先打破读者的期待,跳过十分明显的重要事件而进入某些被美感操控的事情。

这种迂回前进的手法在描写亨伯特早前生活中也有所体现。

“It happened for instance that from my balcony I would notice a lighted window across the street and what looked like a nymphet in the act of undressing before a co-operative mirror.Thus isolated,thus removed,the vision acquired an especially keen charm that made me race with all spend toward my lone gratification.”这是一种自发的美学享受的情景,它出自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些更宽广的概念,不是更社会化的形式。

让读者自然地感受到亨伯特所描述的少女之美。

“But abruptly,fiendishly,the tender pattern of nudity I had adored w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disgusting lamp-lit bare arm of a man in his underclothes reading his paper by the open window in the hot,damp,hopeless summer night.”然而,突然那个美妙的幻想,那个性感少女,变成了一个成年男性。

这就打破了读者的期待,直接进入了另一件使读者深入的事情。

4.重叠结构关于重叠结构,我将直接引用出现在亨伯特日记中间的一段话:“The next day he sat at his table in the bare upper room for many hours.Before him lay a new pen,a new bottle of ink and a new emerald exercise.On the first line of the page appeared the title of the verses he was trying to write:"To E-- C--."He knew it was right to begin so far ha had seen similar titles in the collected poems of Lord Byron.When he had written this title and drawn an ornamental line underneath,he fell into a daydreamand began to draw diagrams on the cover of the book.He saw himself sitting at his table in Bray the morning after the discussion at the Christmas dinner table,trying to write a poem about Parnell on the back of one of his father's second moiety notices. But his brain had then refused to grapple with the theme and,desisting,he had covered the page with the names and addresses of certain of his classmates:Roderick Kickham John Lawton Anthony MacSwiney Simon Moonan.”这段话使用了双关语,对日常生活以及所有细节都有着细小入微的观察,不断使用重叠结构,分层记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