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U_Pb年龄及其对长江贯通的指示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进展述评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进展述评赵希涛;胡道功;吴中海;杨晓东【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7(023)001【摘要】The Yangtze River is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and one of the most main rivers in the world.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and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inChina.Therefore,stud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Late Cenozoic ge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area is of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national welfare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re.This kind of studies has had a whole century of histor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me major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is studies.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progress made on basis of data of such aspects as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delta,incision and fill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valleys during the latest pleniglacial age,changes of sedimentary facies during the post-glacial period,the 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buried hard earth layers,Late Quaternary transgressive sequences and Neogene and Early-Middle Quaternary stratigraphic unit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rea,sedimentary compositions and geochemical analyses of delta sediments,and age spectrums of detrital zircon and monazite from borehole samples.Among the progress is the time of theYangtze River breaking through the Three Gorges as an obstacle.At the same time some open questions were also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Then according to the reviews,we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the coming research to call researchers'attention to produce the effect of throwing away a brick in order to get a gem.%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和世界最主要的大河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则是我国人口最为密集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的特征与变化,特别是长江河口地区的河谷变迁与三角洲发育,对于该地区的国计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的科学调查研究,已经走过了整整的一个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本文从现代三角洲发育、末次盛冰期长江河谷的深切与充填作用及冰后期地层的沉积相变化,埋藏硬土层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古土壤学性质,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时期的海侵地层层序与新近纪及早、中第四纪地层及其沉积环境,以及从三角洲钻孔的碎屑锆石、独居石年龄谱及沉积物成分和地球化学组成随时间的变化来推论长江贯通三峡的时间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所存在的问题,按照研究时间的大体顺序和地层的新老次序进行了较详细的综述和简要评论.最后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概括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近一个世纪来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和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及有关部门的注意,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总页数】64页(P1-64)【作者】赵希涛;胡道功;吴中海;杨晓东【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6;P66【相关文献】1.长江口区晚新生代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地貌环境演变 [J], 战庆;王张华;王昕;李晓2.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J], 张丹;王张华;卫巍;李晓3.长江三角洲地区第四纪地质及环境地质研究 [J], 方家骅;邵国光4.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中的植物硅酸体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刘宝柱;李从先;业治铮5.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及潜在环境问题 [J], 李从先;范代读;张家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三角洲地区TZK3孔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物源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TZK3孔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物源意义程瑜;李向前;赵增玉;张祥云;郭刚【期刊名称】《地质力学学报》【年(卷),期】2018(24)5【摘要】以TZK3孔的磁性地层学为基础,结合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及锆石年龄谱系特征,探讨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长江贯通的时限。
古地磁结果表明:96.7 m、263.3 m、603.75 m分别对应B/M界线、M/G界线、晚上新世/早上新世的界线(3.58 Ma)。
锆石年龄谱系数据显示,TZK3孔的U-Pb锆石年龄主要分为5组:100~300 Ma,400~500 Ma,700~850 Ma,1800~2000 Ma,2400~2600 Ma。
其中3.7 Ma的锆石年龄谱相对简单,以白垩纪(100~150 Ma)为主,物质主要来自于长江中下游的火山盆地,为近源沉积。
TZK3孔3.04 Ma以来,锆石年龄谱变得复杂且主峰相对较多,表明物源区更广且加入了远源的成分。
3.04 Ma的锆石年龄谱中开始出现峨眉山玄武岩年龄段(251~260 Ma)的锆石,表明在此时期长江上游的物质就已到达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即长江贯通的时限为3.04~3.7 Ma。
【总页数】10页(P635-644)【关键词】长江贯通时限;U-Pb锆石年龄谱;磁性地层;长江三角洲【作者】程瑜;李向前;赵增玉;张祥云;郭刚【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9.3;P534.63【相关文献】1.珠江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物源示踪意义 [J], 赵梦;邵磊;乔培军2.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6沉积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构造指示意义——来自黄龙县、铜川市金锁关地区延长组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 [J], 乔向阳;林进;朱晴;弓虎军;王娟;李忠峰3.罗布泊第四纪湖盆物源与盆地构造演化特征:来自LDK01孔碎屑锆石U-Pb年龄证据 [J], 吕凤琳;刘成林;焦鹏程;张华;孙小虹4.漠河盆地西部二十二站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意义 [J], 段明新;周传芳;杨华本;蔡艳龙;魏小勇;徐建鑫;赵佳琪5.环渤海湾盆地主要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物源示踪意义 [J], 林旭;刘静;吴中海;岳保静;董延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碎屑锆石U-Pb定年的长江中游阳逻砾石层物源示踪应用探讨
基于碎屑锆石U-Pb定年的长江中游阳逻砾石层物源示踪应用探讨李启文;毛新武;杨青雄;霍炬【摘要】阳逻砾石层是长江中下游新生代的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其物源信息对长江中下游古地理和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但目前学术上对于阳逻砾石层的物源研究还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对阳逻砾石层潜在源区表壳岩系时空分布特征的总结,认为大别源区基岩同位素年龄主要以新元古代、晚三叠纪以及早白垩纪的年龄谱峰值为主,并且可能含有较多的变质成因锆石,这与以现代长江河流沉积物为代表的更为广阔的物源信息具有明显差异,后者出现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等老的年龄峰值,而缺少白垩纪时期的年龄峰值,主要由岩浆成因锆石组成.旨在探讨运用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定年手段,结合传统的地貌学及沉积学理论,来示踪阳逻砾石层的物质来源以及从源到汇的过程,并对开展此项研究提出新的思路.【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6(030)001【总页数】6页(P1-5,16)【关键词】阳逻砾石层;碎屑锆石;U-Pb定年;物源示踪【作者】李启文;毛新武;杨青雄;霍炬【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阳逻砾石层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位于武汉市阳逻经济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地貌上构成海拔50~90 m的基座阶地,面积约200 km2[1]。
作为江汉盆地东缘丘陵区白垩—古近系红层沉积之后最早的堆积物,是江汉盆地露头区第四系下更新统一个重要的岩石地层单位,具有重要的地层学研究意义。
前人对阳逻砾石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阳逻化石木[2-4]、砾石层的时代[5-7]及沉积环境分析[1,8-9]等方面。
关于阳逻砾石层的物源研究程度低且存在较大争议,目前主要有大别源[3,7],长江源[9-11],大别与长江混合源[1,5,12]三种说法。
澜沧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 U-Pb 年龄、Hf 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澜沧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 U-Pb 年龄、Hf 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陈雪;陈岳龙;包创;李光琪;闫家盼;李大鹏【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4(000)006【摘要】为研究澜沧江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及相邻地块的地壳生长和演化规律,利用 LA-MC-ICP-MS 分析技术,对澜沧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了 U-Pb 年龄和Hf 同位素研究。
结果表明:锆石 U-Pb 年龄主要有5个年龄段,分别是<177 Ma、201~418 Ma、428~544 Ma、581~1189 Ma 和1406~2533 Ma,主要峰值为260 Ma、788 Ma、1827 Ma 和2474 Ma。
其年龄分布特征与北羌塘地块的年龄分布非常一致,说明澜沧江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北羌塘地块;结合 Hf 同位素分析结果,能够反映源区北羌塘地块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新太古代—中元古代是北羌塘地块从亏损地幔物质增生的地壳持续生长阶段,它们构成现今北羌塘地块全部地壳物质的78%以上,此后直到0.64 Ga,北羌塘地块的地壳增生作用基本结束。
%In order to study the source of sediments from Lancang River and the crustal growth history of adja-cent block,Lancang River’s detrital zircons were measured for U-Pb ages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 by LA-MC-ICP-MS.The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show 5 populations including<177 Ma,201 -418 Ma,428 -544 Ma,581 -1,189 Ma and 1,406 -2,533 Ma.The peak ages are 260 Ma,788 Ma,1,827 Ma and 2,474 Ma.The detrital zircon U-Pb age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s from the Lancang River is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North Qiangtang Block,which indicatesdominant contribution of material from the North Qiangtang Block to the Lancang River.The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Lancang River’s sediments may reflect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history of the North Qiangtang Block.The period from Neoarchean to Meso-proterozoic is the continuous stage of crustal growth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 in the North Qiangtang Block, which accounts for more than 78% of the whole crust;until 0.64 Ga,the crustal growth of North Qiangtang block have mainly completed.【总页数】13页(P1170-1182)【作者】陈雪;陈岳龙;包创;李光琪;闫家盼;李大鹏【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 065000;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0;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P512【相关文献】1.松潘甘孜长沙贡玛盆地古近纪地层碎屑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碎屑磷灰石(U-Th)/He年龄的地质意义 [J], 戴紧根;李亚林;葛玉魁2.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河漫滩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包创;陈岳龙;李大鹏3.云南怒江河流沉积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包创;陈岳龙;步小飞;陈雪;李大鹏4.北祁连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来自河流沉积物地球化学及其碎屑锆石 U-Pb 年龄、Hf 同位素组成的证据 [J], 李兆;陈岳龙;刘长征;古远;李大鹏5.大兴安岭的形成与演化历史:来自河漫滩沉积物地球化学及其碎屑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的证据 [J], 陈岳龙;李大鹏;刘长征;刘金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物源示踪技术确定黄河贯通时间的质疑
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物源示踪技术确定黄河贯通时间的质疑张信宝;代彬【期刊名称】《山地学报》【年(卷),期】2022(40)5【摘要】黄河贯通时间一直是地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未能形成共识。
本文在阐明新近纪以来黄河中游及邻区古湖消亡及水系贯通过程的基础上,剖析了运用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物源示踪技术约束黄河贯通时间4个案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三门湖泥岩中的钙结核和钙质层表明,0.3 Ma前该湖为咸水-半咸水内流湖,三门峡一带的黄河沿岸阶地是古湖的湖滨或河流阶地,三门湖沉积物源于当地河流,黄河上游与中游贯通发生于1.3 Ma~1.5 Ma,和~5 Ma前的结论不能成立。
华北平原现黄河入海口附近钻孔沉积物源于燕山和太行山的河流,根据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得出的1.5 Ma~1.6 Ma黄河贯通的结论不成立。
黄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黄土中碎屑锆石U-Pb年龄谱比较复杂,增加了运用这一技术约束黄河贯通时间的不确定性。
【总页数】11页(P637-647)【作者】张信宝;代彬【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环境演变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42【相关文献】1.珠江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物源示踪意义2.金沙江南流入红河的锆石U-Pb年龄谱物源示踪研究的质疑3.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南华系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物源示踪4.渤海钻孔物源示踪和河流沉积物扩散研究:碎屑锆石U-Pb年龄和磷灰石原位地球化学元素双重约束5.渭河流域沉积物碎屑锆石U-Pb 年龄物源示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标型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标型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摘要】:长江流域的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大河流域的起源及古气候变化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紧密相连。
从“源”到“汇”的研究理念即是通过关注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物物源变化,进而推测长江流域演化信息。
大量的实验结果和资料总结,表明沉积物中磁铁矿各种元素的丰度可以指示母岩类型,进而判断沉积物来源。
为了掌握长江流域母岩类型分布,寻找有效的特征物源,从而应用于长江口晚新生代钻孔沉积物物源识别,本论文首先对现代长江上、中、下游河道不同河段的47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磁性矿物分选,并对其进行了磁性矿物形态电镜扫描(SEM)和化学成分的电子探针(EPMA)测试。
其次,本文基于对河口区晚新生代钻孔(SG7孔,孔深336.62米)不同层位上的440个样品进行室温磁性参数测试的结果,挑选出54个强磁性层位样品进行了磁性矿物形态电镜扫描(SEM)和化学成分的电子探针(EPMA)测试,其中9个样品进行重矿物鉴定。
同时结合到本研究中的还有430个样品的粒度数据、267个样品的古地磁分析、10样品的光释光测年和3个样品的u系测年结果。
将长江现代河道沉积物和长江三角洲SG7孔EPMA结果进行有效指标提取、对比分析和讨论,尝试在河流汇区地层中寻找物源变化的信息及驱动力,从而为古长江流域演化过程研究展开一个新的角度抛砖引玉。
长江现代河道沉积物中磁铁矿的EPMA结果表明:上游金沙江流域(石鼓段以上流域)物源贡献的磁铁矿特点是高Fe、Co,较高Cr、Mg、Al、V,低Ti、Mn、Zn;长江上游诸支流对高Ti、Cr磁铁矿贡献量较大;清江汇入Zn含量明显增高;汉江流域对高Zn磁铁矿物源也有一定贡献;大别山诸河对高Mn磁铁矿贡献量较大;鄱阳湖水系对高Ti、Al、Cr磁铁矿贡献量较大;青弋江小河流域对较高Mg丰度的磁铁矿有一定贡献;河口区本地物源贡献的是低Fe、Co,高Ti、Mg、Al、Cr的磁铁矿。
《长江口邻近海域典型站位的沉积记录及其对富营养化演变的指示意义》
《长江口邻近海域典型站位的沉积记录及其对富营养化演变的指示意义》一、引言长江口邻近海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区,其沉积记录对于研究区域乃至全球海洋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近年来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对该区域典型站位的沉积记录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环境变化过程,还可以为预测未来富营养化演变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分析长江口邻近海域典型站位的沉积记录,并探讨其对富营养化演变的指示意义。
二、研究区域与站位选择长江口邻近海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质来源,成为海洋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
本研究选取了该海域的典型站位,这些站位不仅具有较高的沉积速率,还具有明显的环境变化响应特征。
通过对这些站位的沉积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沉积记录。
三、沉积记录分析方法本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沉积物粒度分析、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放射性核素测年等。
通过对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元素含量及放射性核素年龄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了解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和沉积速率,进而重建历史环境变化过程。
四、沉积记录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长江口邻近海域典型站位的沉积物主要由粘土、粉砂和砂等组成。
在时间尺度上,沉积物记录了近百年来的环境变化过程,包括历史时期的洪水事件、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在空间分布上,不同站位的沉积物组成和厚度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区域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差异。
五、沉积记录对富营养化演变的指示意义通过对长江口邻近海域典型站位的沉积记录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富营养化现象在该区域的演变趋势。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营养盐浓度等指标可以反映历史时期的富营养化程度。
同时,沉积记录还可以揭示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如过度捕捞、污水排放等导致的水质恶化现象。
这些信息对于评估当前富营养化状况和预测未来演变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与展望通过对长江口邻近海域典型站位的沉积记录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该区域的环境变化历史和富营养化演变趋势。
这些信息对于制定合理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张丹;王张华;卫巍;李晓【期刊名称】《第四纪研究》【年(卷),期】2009(029)002【摘要】对长江三角洲地区7个晚新生代钻孔沉积物的岩石地层和磁化率特征进行详细对比,并进一步选择浦东机场孔(PD孔)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测试,讨论了该地区的晚新生代沉积物物源的演变.结果显示沉积物磁性的4次显著变化:1)各钻孔上新世磁性强弱差异明显;2)早更新世早期本区普遍表现出弱磁性;3)从早更新世中晚期至全新世,磁性强度一般随粒度粗细变化波动,即砂质沉积磁性强,泥质沉积磁性弱;4)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细颗粒沉积物的磁性较明显增强.磁性参数分析显示上新世和早更新世早期磁性矿物晶体颗粒较细,早更新世中晚期-晚更新世以粗晶粒磁性矿物为主,全新世细晶粒磁铁矿再次占主导.我们认为上述磁性变化反映构造沉降控制下现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源区的不断扩大.【总页数】10页(P308-317)【作者】张丹;王张华;卫巍;李晓【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学系,上海,200062;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43.5;P318.41【相关文献】1.新疆柴窝堡盆地南缘晚新生代陆源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王振;邱思静;陈一凡;程璐;吕红华;郑祥民2.长江流域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 [J], 何梦颖;郑洪波;黄湘通;贾军涛;李玲3.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特征和磁性矿物及其指示意义 [J], 王张华;张丹;李晓;陶士康;解燕4.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研究:REE和Nd同位素制约 [J], 杨守业;韦刚健;夏小平;孙敏;唐珉5.长江与黄河黏土粒级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J], 艾丽娜;韩宗珠;吴晓;毕乃双;王厚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特征和磁性矿物及其指示意义
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特征和磁性矿物及其指示意义王张华;张丹;李晓;陶士康;解燕【期刊名称】《中国地质》【年(卷),期】2008(35)4【摘要】笔者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平原晚新生代钻孔SG7孔沉积物的粒度和磁性分析,揭示磁性矿物类型随时间的演变,探讨新构造运动、气候、海平面等对本区沉积物源、沉积环境的耦合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上新世磁性强弱相间,且达到全剖面最强,磁性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针铁矿和黄铁矿,反映本区气候暖湿,发育山间湖泊,沉积物主要来自周边白龙港玄武岩的风化产物:早更新世早期,磁性为全剖面最弱,以磁铁矿为主,反映在构造沉降作用下,发生物源改变,即主要来自贫铁的中酸性浅成岩或喷出岩,同时沉积物主要为冰期的河道相沉积,反映山间河流/冲积扇环境;早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末,磁性显著增强且和沉积物粗细变化一致,粗颗粒沉积物中磁性矿物以变质岩来源的粗粒磁铁矿为主,细粒沉积物中磁性矿物见针铁矿、赤铁矿和黄铁矿,反映古地理环境逐渐向冲积平原、滨海平原演变;自晚更新世晚期出现细粒磁赤铁矿和磁铁矿,反映长江上游物源的加入.全新世沉积物磁性较更新世泥质沉积物显著增强,反映长江河口、三角洲环境.【总页数】13页(P670-682)【作者】王张华;张丹;李晓;陶士康;解燕【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4.1+9【相关文献】1.长江口区晚新生代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地貌环境演变 [J], 战庆;王张华;王昕;李晓2.北京山前冲洪积缓倾斜平原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地层学研究 [J], 栾英波;郭高轩;黄骁3.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有机碳、总氮和碳酸盐组成及古环境意义 [J], 杨守业;李从先4.三门峡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载体类型 [J], 李万伦;陈杰;范俊喜;卢演俦5.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J], 张丹;王张华;卫巍;李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源头区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黄河源头区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郭亮;张宏飞;徐旺春;蔡宏明【期刊名称】《自然科学进展》【年(卷),期】2008(018)012【摘要】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黄河源头区沉积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代学研究,据此分析黄河源头区地壳物质的来源.结果显示,黄河沉积物碎屑锆石年龄主要分布于以下区间:200-230 Ma、240-320 Ma、350-490 Ma、1700-2000 Ma和2300-2650 Ma,少量碎屑锆石年龄分布于700-900 Ma.分析表明,1700-2000 Ma和2300-2650 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华北块体;350-490 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东昆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柴达木板块和秦岭造山带;240-320 Ma的碎屑锆石主要来自于东昆仑造山带和柴达木板块北缘;200-230 Ma的碎屑锆石来自于区域内出露的印支期花岗岩.由于黄河源头区沉积物主体反映了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三叠系沉积物的组成,因此,碎屑锆石年龄结构指示该区三叠系沉积物主要来自于华北块体、东昆仑造山带、柴达木板块、祁连造山带和秦岭造山带,无明显扬子块体和大别造山带地壳物质的加入.松潘-甘孜造山带西部与东北部在沉积物源组成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反映它们属于同一个沉积中心.【总页数】11页(P1398-1408)【作者】郭亮;张宏飞;徐旺春;蔡宏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相关文献】1.松潘甘孜长沙贡玛盆地古近纪地层碎屑锆石U-Pb年龄与Hf同位素组成及碎屑磷灰石(U-Th)/He年龄的地质意义 [J], 戴紧根;李亚林;葛玉魁2.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宋家沟金矿区内莱阳群林寺山组砾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地质意义 [J], 杨庆;祝德成;张海瑞;吕大炜;刘泽群;许庆林;沈晓丽;薄军委3.即墨地区莱阳群底部止凤庄组地质特征及其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质意义 [J], 朱学强;杨仕鹏;任天龙4.赞比亚伊索卡南部Kachinga长石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杜明龙;PETER Chipumbu;ABRAHAM Mukangwa;CHISAMBA Mwansa;纪山青;任军平;王杰;刘子江;邢仕;刘川;韦文国;DANIEL Malunga5.西秦岭西成铅锌矿田赋矿安家岔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浩德成;丁振举;高兆奎;韩要权;周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沉积再循环碎屑锆石的地质意义及其识别——以长江流域的碎屑物源研究为例
沉积再循环碎屑锆石的地质意义及其识别——以长江流域的碎屑物源研究为例宋仁龙;秦拯纬;周光颜;鲍波【期刊名称】《华南地质》【年(卷),期】2024(40)1【摘要】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被广泛应用于限定地层沉积时代、重建沉积物源和古地理格局,结合Lu-Hf-O同位素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制约地壳生长演化历史。
锆石在地表过程中具有极强的稳定性,沉积再循环的碎屑锆石长期以来被认为广泛存在于各类碎屑沉积岩中,对碎屑锆石的数据解读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还没有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有效识别。
本文对沉积再循环作用和再循环碎屑锆石判别手段的原理和相关地质应用做了简要总结,包括碎屑矿物结构、岩石化学成分、锆石多同位素年代学分析、多种碎屑副矿物联合示踪和放射性损伤评估等方法,评述了不同方法的优劣和适用条件。
本文以长江流域的碎屑物源研究为例,使用源归一化的辐射剂量(α-dose)评估流域内再循环碎屑锆石的存在及其对物源重建的意义。
我们强调基于碎屑锆石的研究应该综合区域的沉积记录和岩浆构造历史,考虑沉积再循环作用对数据解读的可能影响,为碎屑锆石数据赋予更加合理的地质解释。
【总页数】27页(P1-27)【作者】宋仁龙;秦拯纬;周光颜;鲍波【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相关文献】1.珠江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物源示踪意义2.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6沉积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构造指示意义——来自黄龙县、铜川市金锁关地区延长组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3.长江流域现代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探讨4.新疆南天山克孜尔河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5.陇山杂岩变沉积岩的沉积时代、物源及构造意义:来自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的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和长江碎屑物质扩散研究——来自江苏沙脊物源示踪的约束
黄河和长江碎屑物质扩散研究——来自江苏沙脊物源示踪的约束林旭;刘海金;吴中海【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24(45)2【摘要】研究源-汇系统对于理解岩石风化、河流输砂、泥砂沉积以及陆地和海洋沉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江苏省东海岸具有丰富的沉积物供应,在某些沿海地段形成了一系列沙脊,是进行沉积物源-汇过程研究的理想沉积记录之一。
但目前对其物源区来自哪里还未达成共识。
我们利用已发表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和钾长石Pb同位素数据,结合江苏沙脊及其周缘区域的数据结果,详细厘定江苏沙脊的物源区,并运用蒙特卡罗反演模型定量评估江苏沙脊潜在物源区对其物质贡献率。
结果表明江苏沙脊北部的碎屑物质主要受大别山(45%)和鲁中山区(24%)的共同影响;黄河(29%)、古黄河(27%)和长江(25%)的碎屑物质对江苏沙脊中部的物质组成起重要影响。
江苏沙脊南部的物源主要来自长江(68%)。
江苏沙脊的出现得益于黄河和长江这样的大陆尺度的大河搬运了丰富的碎屑物质到下游,南黄海西海岸的平坦地貌有利于保存这些碎屑物质,末次冰期后东亚陆架海动力过程(潮汐、海浪和沿岸流等)持续对其改造,这体现了河流-海洋在塑造河口-海岸地貌中的交互作用。
【总页数】10页(P165-174)【作者】林旭;刘海金;吴中海【作者单位】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三峡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3【相关文献】1.赣江流域(南昌段)水系沉积物物源示踪研究:来自锆石U-Pb同位素证据的约束2.长江流域碎屑锆石U-Pb年龄物源示踪研究进展3.渤海钻孔物源示踪和河流沉积物扩散研究:碎屑锆石U-Pb年龄和磷灰石原位地球化学元素双重约束4.江苏沿岸辐射沙脊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重矿物与锆石年代学的证据5.现代河流碎屑磷灰石原位地球化学分析——对长江物源示踪研究的启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有机碳、总氮和碳酸盐组成及古环境意义
演化史具有相 当的难度 ,必须充分考虑沉积地层不连续性 、粒度 、有机质来源、埋藏成岩环境 以及陆海相互作用等 多
因素的复 杂影 响 ,同时需要结合有机碳 同位素等分析来深化 古环境研究。
关键 词 :有机碳 ;碳 酸盐 ;第四纪 ;古环境 ;沉积物 ;长江三角洲
’
中图分类 号 :P596;P595
paleoclimate var iability and great cha n ges of the plant types.W ith t he onset of Holocene,the paleoclimate turned walTfl and wet and organic matters were well preser ved in the sediments.Late Cenozoic pa leoclimatic cha n ges in the
于东 部 地 区复 杂 的沉 积地 层 和陆海 相 互作 用 ,准确 质结核 、褐 色铁锈 斑和 黑 色锰结 核发 育 ,反 映 出河 湖 揭示其沉积物所记录的古环境演化信息相当困难。 相 沉积 特征 。下更新 统 (Q1)的下段 主要 由灰 色 、灰 黄
过 去 20多 年来 一 些 学 者研 究 了长 江三 角 洲 的 第 四 色含 砾 中粗 砂 、粉细 砂和 粘土质 粉 砂组成 ,上段 为细
relatively warm a n d wet in the late Neogene a n d paleo—lakes well developed.However,organic matters decomposed to a great extent and yielded poor reservation in the sediment because of sulfate :reducing action. In the early
江汉盆地河流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及其对物源研究的启示
2022年1月地 球 学 报 Jan. 2022第43卷 第1期: 73-81Acta Geoscientica SinicaVol.43No.1: 73-81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41972212)资助。
收稿日期: 2021-07-30; 改回日期: 2021-09-10; 网络首发日期: 2021-09-23。
责任编辑: 魏乐军。
第一作者简介: 林旭, 男, 1984年生。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青藏高原隆升和长江、黄河起源研究, 近年来重点探讨江汉盆地的盆山耦合和长江发育时间等问题。
通讯地址: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三峡大学。
E-mail:********************。
*通讯作者: 张洋, 男, 1987年生。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大河物源示踪研究。
E-mail:***************。
江汉盆地河流碎屑锆石U-Pb 年龄特征及其对物源研究的启示林 旭1), 吴中海2), 赵希涛3), 张 洋1)*, 陈济鑫1), 刘海金4)1)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2; 2)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4)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摘 要: 江汉盆地位于扬子板块北部, 是长江演化研究的关键地区。
锆石是河流沉积物中常见的副矿物, 其U-Pb 年龄谱对比被广泛用于物源示踪研究, 但在江汉盆地还未系统研究。
本文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别对江汉盆地12条流入河流进行了922颗碎屑锆石U-Pb 年龄分析, 结合多维判别图(MDS)和已报道的河流碎屑锆石U-Pb 年龄结果, 探讨江汉盆地主要流入河流的碎屑锆石U-Pb 年龄异同性, 结果表明长江、沮漳河和清江的碎屑锆石U-Pb 峰值年龄组成存在差异; 作为江汉盆地输沙量最大的两条河流, 长江和汉江的碎屑锆石U-Pb 年龄组成存在明显不同; 大别山的河流同时与汉江和长江的碎屑锆石U-Pb 年龄组成存在差异; 发源于幕府山的陆水和汨罗江的碎屑锆石U-Pb 年龄组成与长江和湘江的不同; 武陵山的清江、澧水和沅江的碎屑锆石U-Pb 年龄组成与湘江、资江的存在差异。
宇宙成因核素的埋藏年龄和昔格达古湖源:长江中游演化的启示
10
0.435 ± 0.013
1.46 ± 0.13
3.36
1.53 ±
1.71
11
0.14
Pan 湖泊沉积物底
1058
26°35.02 101°44.01
15
0.119 ± 0.0 0 4 0.436 ± 0.057
3.67
1.34 ±
1.89
12
部河卵石
0.17
Concentrations o f 10Be/9Be are normalized to the NIST standard SRM4325, and half lives of 1.34 Ma and 0.71 Ma are used for 10Be and 26Al, respectively, in the calculation.
带着确定湖泊沉积物和河流沙源区的目的,我们也确定了从四个湖泊沉积物和两个河流沙样品 中分离出的锆石 U-Pb 年龄。湖泊沉积物来自于攀枝花(Pan07 和 Ym19)、顽痹(Ym20)和桃源(Ym22)。两个 河流沙样品收集于桃源附近的地区,其中一个是现代河沙样品(Ym32),另一个是湖泊沉积物下方的河沙样品 (Ym31)。
宇宙成因核素埋藏测年,它以宇宙成因核素 10Be 和 26Al 的放射性衰变为基础,可用于湖泊沉积物的 测年。该方法由 Lal 和 Arnold (1985)提出,之后又由 Lal(1991) 以及 Granger 和 Muzikar(2001) 阐述。该方法假定地表物质已经暴露在宇宙射线中足够长的时间来获取了可探测的宇宙成因核素。 10Be 和 26Al 是特别有用的,因为这两种同位素以类似的方式赋存与石英中,主要是由次级中子轰击 引起的裂变反应,因此,他们的比例是恒定的,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纬度、海拔高度和深度 (Granger 和 Muzikar,2001)。在地表物质被掩埋到足够深度,宇宙成因核素的影响停止,这样每个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就有其特有的半衰期。通过测量 26Al/10Be 浓度比,我们就可以判断物质已被掩埋 了 多 长 时 间 。该 方 法 已成 功 地 应用 到 最 新的 洞 穴 沉积 物 (Partridge 等 , 2003) 和 河 流沉 积物 (Granger 和 Smith,2000)研究中。
长江河口区晚新生代沉积物中标志性物源分析及其河流贯通入海意义
长江河口区晚新生代沉积物中标志性物源分析及其河流贯通入海意义【摘要】:长江,源于青藏高原,横贯我国中部,东流入海,全长约6,400km。
长江流域总面积达180余万km~2,约占我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长江流域,山地、丘陵纵横,盆地,平原交错,气候温暖多雨,自然资源丰富,有史以来一直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地。
长江水系的形成与变迁,对全区地貌的发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于长江水系的贯通形成与变迁的研究,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长远经济规划、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江河、湖沼的整治等均有重大的实际价值。
同时,长江贯通入海的研究和中国东西地形倒转以及东海的形成的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流域,特别是大河流域其形成演化发展的过程随着沉积物的搬运堆积也会在经过的盆地中有所反映的。
所以,利用河口三角洲沉积物物源变化特征来追踪构造和古气候耦合作用下的河流演化历史已经成为近年来许多学者的关注热点。
同样,长江的东西贯通必会将上游青藏高原的物质携带至河口三角洲地区并沉积下来,因此,可以尝试通过研究河口三角洲沉积物中携带的上游物质信息来研究河流源-汇响应机制。
本文对河口区晚新生代钻孔(Pd孔)的不同层位上采集118个样品进行了重矿物鉴定分析,55个样品进行磁学分析。
同时,本文总结了长江流域三大岩类(变质岩、侵入岩和火成岩)的分布以及矿物产出特征,对峨眉山玄武岩和中下游赣东玄武岩进行了对比。
本课题组还对Pd孔晚新生代以来的33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同时也对63个样品的粘土矿物进行了分析。
另外,本文收集了2个晚新生代钻孔的重矿物资料、7个晚新生代钻孔的孢粉以及测年资料;还收集并总结了该区100多个钻孔的地层资料;本文在大量的实验结果和资料总结的基础上,尝试在河流汇区地层中寻找河流贯通入海的证据,从而为古长江演化过程研究展开一个新的角度抛砖引玉。
对长江流域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江汉盆地、洞庭湖盆地和鄱阳湖盆地)的地质演化史研究显示出,四大盆地老第三纪至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多为内陆盆地甚至为内陆盐湖沉积,并未受到现代长江的影响。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锆石U-Pb年龄谱时序变化研究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锆石U-Pb 年龄谱时序变化研究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锆石U-Pb 年龄谱时序变化研究#10 15 20 25 30 35 40摘要:河流系统受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等的影响,通过物源分析可以反演上述过程的演化历史。
选择长江三角洲现代表层沉积和钻孔(YQ03 与HM03)中全新世与末次盛冰期沉积等三个层位,进行重矿物组合特征、锆石U-Pb 年龄谱系研究,发现全新世与末次盛冰期沉积物源有较大的差别,前者的重矿物成熟度ZTR 指数较小,来自长江支流涪江与湘江的特征矿物榍石和锆石含量较低,见较多的古元古代锆石,但白垩纪、新元古代锆石含量较少。
可见,冰期-间冰期旋回长江沉积物源区发生了较大变化,冰期沉积物更多源自中、下流区域,随着间冰期气候回暖,尤其是中全新受强烈的夏季风降雨影响,径流增强可携带更多的上游的物质入海.关键词:沉积地球化学;物源分析;锆石U-Pb 年龄;气候变化中图分类号:P737Changes in zircon U-Pb Age in the late Quaternary strata ofYangtze River DeltaWang Yangyang, Fan DaiduSchool of Ocean and Earth Science,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Abstract: Fluvial systems are particularly sensivite to climatic and tectonic change, and theseprocess could be reversed by provenanc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heavy mineral and zircon U-Pb age of modern surface sediments from Yantze River delta, Holocene and late Quaternarysediments from YQ03h ole and HM03h ol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is a big differencebetween Holocene sediments and late Quaternry sediments: there are fewer titanites and zirconswhich are character mineral of Peijiang River and Xiangjiang River, less ZTR value, lessCretaceous and Neoproterozoic zircons but more Paleoproterozoic zircons from estuary sedimentsin Holocene. It suggests that the estuary sediments provenance changed during Holocene, which isrelated to more sediments influx from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due to strong summermonsoon.Key words: Sedimentary Geochemistry; provenance analyses; ZirconU-Pb age; climate change0 引言流域的形成与演化、河流沉积物的输运与沉积过程等受流域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等的共同影响。
长江中下游金牛盆地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长江中下游金牛盆地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李瑞玲;朱乔乔;侯可军;谢桂青【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2(028)010【摘要】The Jinniu basin located in Southeast Hubei ore cluster, is one of volcanic basins of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eaches metallogenic belt. Compared with Nanjing-Wuhu basin and Lujing-Zongyang basin, new mineral deposits have not been discovered in the Jinniu basin in recent years. To date, no geochronological or geochemical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to sub-volcanic rocks in the Jinniu basin. The zircon U-Pb dating of rhyolite porphyry yielded an age of 128 ± IMa in central of the Wubaihao area from Jinniu basin, its(176Hf/177Hf), and εHf(t) values are ranging from 0. 28247 to 0. 28262 and -2. 5 to -7.7, respectively. The zircon U-Pb dating of granite por phyry yielded an age of 129 ± 1Ma, its(176Hf/177Hf), and εHf(t) values are ranging from 0. 28239 to 0. 28259 and -3.6to - 10. 7. The ages of granite porphyry and rhyolite porphyry are 129~ 128Ma, 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developed during Early Cretaceous. The granite porphyry and rhyolite porphyry from Jingniu basin are derived from mixture enriched mantle and crustal. Both volcanic rocks and sub-volcanic rocks in the Jinniu basin were coeval with those in the Luzong,and Ningwu basins in the Middle-Lower Yangtze River Belt. The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s and porphyry iron deposits have been played attention in the Jinniu Basin in the future.%金牛盆地位于鄂东南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重要的火山岩盆地之一.相对宁芜和庐枞盆地,金牛盆地找矿一直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对其中次火山岩的年代学、成因和成矿属性的研究也很少.本次选择盆地中心吴佰浩地区深部钻孔中的花岗斑岩和流纹斑岩,开展锆石U-Pb年龄和Hf 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获得了流纹斑岩锆石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8±1Ma (n=14,MSWD=2.5),锆石Hf同位素(176Hf/177Hf),和εHf(t)分别为0.28247~0.28262和-2.5~ -7.7;花岗斑岩锆石206 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29±1Ma (n=12,MSWD=1.3),锆石Hf同位素(176Hf/177Hf),和εHf(t)分别为0.28239~0.28259和-3.6~-10.7.本文确定金牛盆地中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129~128Ma,与金牛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130~125Ma)相当,暗示金牛盆地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均形成于早白垩世,流纹斑岩和花岗斑岩是壳幔混合的产物.金牛盆地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与宁芜、、庐枞盆地相当,次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也与宁芜、庐枞盆地玢岩铁矿的成矿岩体相当.提出金牛盆地除应关注玢岩铁矿外,更应该关注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金矿.【总页数】14页(P3347-3360)【作者】李瑞玲;朱乔乔;侯可军;谢桂青【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3;P597.3【相关文献】1.广东陶锡湖锡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丘增旺;王核;闫庆贺;李莎莎;汪礼明;卜安;魏小鹏;李沛;慕生禄2.粤东横田花岗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范飞鹏;周霞;肖惠良;陈乐柱;李海立;康从轩;刘建雄;邓中林;李少斌;林梗伟3.粤东鸿沟山金矿区流纹斑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范飞鹏;李少斌;林耿伟;周霞;肖凡;肖惠良;陈乐柱;李海立;蔡逸涛;康丛轩;朱意萍;刘建雄;邓中林4.大别山北麓白石坡银矿区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J], 朱江; 陕亮; 吴越; 唐相伟; 彭三国; 彭练红5.大兴安岭北段小柯勒河花岗斑岩脉成因及地质意义: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制约 [J], 宫昀迪;李碧乐;李治华;于润涛;孙永刚;张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55卷第4-5期:350~358 英文版见: Jia J T, Zheng H B, Huang X T, et al.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late Cenozoic sediments from the Yangtze delta: Implica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ese Sci Bull, 2010, 55, doi: 10.1007/s11434-010-0091-9论文《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CHINA PRESS 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长江贯通的指示贾军涛①, 郑洪波②*, 黄湘通①, 吴福元③, 杨守业①, 王可②, 何梦颖①①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2;②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京 210093;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联系人, E-mail: zhenghb@2009-05-19收稿, 2009-09-07接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 40830107)和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地球科学项目(编号: IGCP-581)资助摘要对长江三角洲DY03孔3.6 Ma以来的沉积物碎屑锆石样品利用LA-ICP-MS进行了U-Pb年龄测定. 结果表明, DY03孔189.8~215.8 m 之间(磁性地层年龄3.2~3.5 Ma)沉积物碎屑锆石年龄以100~150 Ma占优势, 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下游地区的白垩纪岩体, 物源区比较局限; 189.8 m(~3.2 Ma)以上沉积物碎屑锆石年龄呈现多峰态分布的特征, 主要分布于100~300,350~550, 600~1000, 1400~2000和2200~2800 Ma, 表明沉积物源区显著扩大. 从DY03孔3.2 Ma以来沉积物碎屑锆石中识别出大量来自长江上游的年龄信息, 表明当时长江沉积物已开始影响到三角洲地区. 考虑到古长江在上新世以前有可能没有流经现在的长江三角洲,而是流向苏北盆地, 长江贯通的时限应不晚于3.2 Ma.关键词晚新生代碎屑锆石U-Pb定年物源示踪长江大河是构造与气候共同作用的产物, 是地球动力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地球表层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 作为亚洲最长的河流, 长江贯穿了多个构造体系, 其演化历史与青藏高原隆升和亚洲地形格局的演化密切相关, 同时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影响之下, 研究长江的演化对于理解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地形演化和季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长江的演化历史一直是百余年来地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2~19].近代从地质学的角度研究长江的演化始于Willis等人[2]对长江三峡成因的探讨. 经过百余年的研究,当前普遍认为云南石鼓第一弯的形成[3~5]和三峡的贯通[6,7]是长江演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然而对第一弯形成和三峡贯通的时限还存在较大争议. 对第一弯形成的时限存在始新世[8]、中新世[5,9]和更新世[6,10,11]的争论. 对长江三峡贯通的时限也有中新世[5], 早更新世[7,11~14], 中更新世[6,15]和晚更新世[16]等不同的认识. 长江演化的核心问题在于长江上游物质到达下游地区时限的确定,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准确示踪长江上游的物质并标定其沉积时代是研究长江演化的关键.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近年来利用钻孔沉积物重矿物组合[16]、元素地球化学[17,18]、同位素地球化学[18]和单颗粒碎屑独居石年代学[12,19]等研究, 结合磁性地层定年, 为研究长江演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然而, 前已提及, 利用这些不同指标获得的对于长江贯通时限的认识差别很大, 原因在于长江流域面积广,源岩岩石类型和矿物组成复杂, 在岩体风化、剥蚀、351论 文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经过了复杂的变化, 只有对整个流域内源岩及其矿物组成有充分的把握, 对沉积物受沉积分选作用的影响有了充分的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准确地进行物源示踪.锆石是最为稳定的矿物之一, 抗风化能力强, 受沉积分选过程影响小, 其U-Th-Pb 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高, 受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较小,碎屑锆石年龄谱系特征可直接反映沉积物源区岩石的年龄组成[20,21], 碎屑锆石U-Pb 定年是当前沉积物物源示踪最为成熟的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碎屑锆石U-Pb 年代学的研究, 结合磁性地层定年的结果, 追踪长江上游物质到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时限, 探讨长江的演化历史.1 钻孔地层序列与年代框架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个主要沉积盆地之一, 在构造区划上处于扬子地块东南缘, 北与苏北盆地相邻, 东南以江-绍深断裂和浙闽隆起带与东海陆架盆地分隔[22](图1). 过去几十年,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钻至基岩的钻孔已达数百个, 研究程度比较高的钻孔有上海浦东机场PD 孔[16], 上海浦东PD-99孔[12]和上海南汇SK7孔[23](图1). 本次新获得DY03孔位于上海市奉贤区 (30°58.2′N, 121°25.8′E)(图1), 孔深249.2 m, 晚新生代沉积层厚222.2 m.对DY03孔按照10~20 cm 的取样间距进行了古地磁样品采集, 共采集样品280个, 在荷兰Utrecht 大学古地磁实验室进行了古地磁测试[24]. 根据古地磁测试结果与标准磁性地层对比, 建立了长江三角洲DY03孔年代框架(图2). 上新世和更新世界线在孔深157.3 m 处, 与古地磁M/G 界线相对应; 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界线在孔深103.7 m 处, 与古地磁B/M 界线吻合; 中更新世与晚更新世界线在61.8 m 处; 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在24.8 m 处.DY03孔全新统(0~24.8 m)主要是粉细砂和黏土, 见贝壳, 为河口滨海沉积环境. 上更新统(24.8~61.8 m)以中细砂和粉砂互层为主夹黏土层, 为滨海-河湖相沉积; 中更新统(61.8~103.7 m)底部见薄层砾石层, 往上由中细砂逐渐过渡为细粉砂, 为曲流河沉积; 下更新统上部(103.7~140.2 m)以细砂、粉砂为主, 往上黏土逐渐增多, 属河流相沉积; 下更新统下部(140.2~157.3 m)以含砾中细砂为主, 顶部有薄层黏土层, 为河流相. 上新统上部(157.3~166 m)为硬质黏土层, 属湖相沉积; 中部(166~206.4 m)以泥质粉砂和细砂互层为主, 属河流相沉积; 下部(206.4~222.2 m)沉积物粒度较粗, 以杂色砾石与泥质混杂而成, 具有冲积扇沉积特征.2 材料和方法对DY03孔共选取了9个碎屑锆石样品用于锆石U-Pb 年龄测定, 样品编号为Zr1~9, 取样位置按照地层单元划分并结合元素比值发生变化处(图2), 对应深度为22 m(~9 ka), 61.6 m(~125 ka), 102 m (~750 ka), 137 m(~1.6 Ma), 153 m(~2.3 Ma), 182.2 m (~3.1 Ma), 189.8 m(~3.2 Ma), 200.6 m(~3.3 Ma)和215.8 m (~3.5 Ma).图1 长江流域水系、新生代沉积盆地(a )及钻孔分布(b )简图2010年2月第55卷第4-5期352图2 DY03孔地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碎屑锆石取样位置图每个样品挑选出的碎屑锆石数目均大于500粒, 随机选取约200颗锆石颗粒, 在双目显微镜下整齐地粘在双面胶上, 灌入按比例配制的环氧树脂和凝固剂进行制靶, 详细的制靶流程参见文献[25]. 将靶抛光后在偏光显微镜上进行透射光和反射光照相, 以便了解锆石颗粒的形态特征; 之后, 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进行阴极发光(CL)图像扫描, 以便了解锆石的内部结构. 碎屑锆石大部分粒径多集中在60~100 μm, 以无色透明和浅褐色为主, 多具有明显的密集振荡环带, 表明为岩浆成因锆石, 少部分锆石不具有明显的密集振荡环带. 锆石多呈浑圆状, 表明在远距离搬运过程中经历过强烈的磨蚀, 少部分锆石自形晶保留很好(Zr7~9相对较多), 表明部分锆石源区较近. 测试过程中, 激光剥蚀位置主要选择在锆石形态均一、无裂隙、无包裹体和继承核发育的部位.锆石U-Pb 年龄测试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多接收等离子质谱仪实验室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进行. 样品测试过程中采用激光束斑直径为40 μm, 频率8 Hz, 能量密度15 J/cm 2. 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合成的硅酸盐玻璃参考标准NIST610进行仪器最佳化校正, 采用91500标准锆石作为外标, GJ-1作为内标对测试结果进行监控, 详细的实验流程参照文献[26]. 测试数据利用Glitter(ver 4.0) 软件处理, 普通铅校正采用Andersen [27]的方法, 年龄计算及谐和图利用Isoplot 程序(ver 3.0)[28]处理. 标样91500, GJ-1的分析结果与各自的推荐值(1062.4±0.6) Ma(2σ)[29], (608.53±0.37) Ma(2σ) [30]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当前对获得具有数理统计意义的碎屑锆石U-Pb 年龄所需的锆石数目还存在争论, Dodson 等人[31]认为随机分析60粒锆石即可满足数理统计的需要, Vermeesch [32]认为至少需要117粒, Anderson [33]认为随机分析不少于35~70粒即可. 本次研究对每个样品随机选择90~110粒进行测试, 颗粒数量介于诸多研究所选颗粒之间, 具有数理统计意义.353论 文3 结果与讨论3.1 碎屑锆石U-Pb 年龄Compston 等人[34]提出由于207Pb/206Pb 年龄误差较大, 对于年轻锆石使用206Pb/238U 年龄, 而对于古老的锆石使用 207Pb/206Pb 年龄, 这样结果更可靠. 本文在年龄选取时对于<1000 Ma 的锆石选取206Pb/238U 计算的年龄, 年龄>1000 Ma 的锆石选取207Pb/206Pb计算的年龄. 在舍弃了不谐和度大于10%的年龄后, 样品Zr1~9分别获得76, 90, 93, 82, 62, 87, 82, 85和66个有效数据. 限于篇幅, 选取了Zr6~9共4个样品碎屑锆石U-Pb 年龄谐和图展示于图3, 全部9个样品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图展示于图4.3.2 碎屑锆石U-Pb 年龄谱系特征图3和4显示DY03孔碎屑锆石年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锆石年龄大致可以分为5组: 100~300, 350~550, 600~1000, 1400~2000和2200~2800 Ma. 为探讨这些年龄信息的物源意义, 笔者综合已有地质资料及最新发表的同位素年龄数据, 系统总结了长江流域太古宙-新生代岩体分布特征(图5). DY03孔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与长江流域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具有密切的对应关系. 考虑到碎屑锆石中即使存在沉积锆石再旋回, 这些再旋回锆石的年龄特征也与区域构造-岩浆事件相对应[19], 下文将结合长江流域主要区域构造-岩浆事件及相应岩体分布特征来探讨DY03孔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代表的物源意义.图3 DY03孔碎屑锆石U-Pb 年龄谐和图2010年2月第55卷第4-5期354图4 DY03孔碎屑锆石U-Pb 年龄谱系随深度变化图2500~2800 Ma 及一些零星分布的大于2800 Ma 的年龄信息, 对应于中晚太古代, 此期是长江流域主体华南板块陆壳生长的重要时期[35]. 太古宙岩体在长江流域主要是黄陵背斜区的崆岭杂岩[36], 南秦岭的鱼洞子群变质岩[37]和大别山地区的黄土岭麻粒岩[38]. 此外, 在长江流域有多处报道存在太古宙继承锆石[38~41]或碎屑锆石[42]年龄信息.1600~2000和2200~2500 Ma 对应古元古代, 此期是华南板块陆壳再造时期, 在长江流域出露很多[35], 此期岩体主要出露在扬子西缘康滇地区[43], 秦岭-大别山[43]和江西庐山[44].1400~1600 Ma 对应中元古代, 此期岩体主要为论文出露在南秦岭的武当群火山岩[45], 碧口群火山岩[46], 龙门山断裂带的酸性侵入岩及沿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边界分布的变质岩[43].600~1000 Ma对应于新元古代, 这是华南板块地壳生长和再造的重要时期[35], 该期岩体在扬子地块边缘、秦岭-大别山及华夏地块广布[43,47,48].350~550 Ma对应于早古生代(加里东期), 岩体在长江流域出露不多, 主要出露在湘江-赣江流域, 在扬子西缘康滇地区、龙门山、贵州武陵山、秦岭-大别山等地有零星出露[43].100~300 Ma对应于晚古生代-中生代, 其中250~ 300 Ma对应二叠纪(晚海西期), 此期扬子地块西缘发生裂解, 形成峨眉山玄武岩及后期伴生酸性侵入岩[49], 玄武岩喷发时间年龄为257~263 Ma, 酸性岩侵入时间为251~255 Ma, 遍布川滇贵高原, 其他地区如秦岭-大别山、南岭、江西武功山和武夷山也有零星出露; 200~250 Ma的三叠纪(印支期), 在长江流域出露比较多, 主要出露在川西北龙门山和秦岭, 在大别山、湘江和赣江流域、武夷山和天目山也有零星出露[43], 也包括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晚期形成的酸性岩[49]; 100~200 Ma对应于侏罗纪-白垩纪(燕山期), 此期岩体在长江流域广布, 尤其是在下游地区(包括东大别)出露很多[43].DY03孔几个碎屑锆石样品U-Pb年龄谱系最显著的差异发生在Zr6 (182.2 m) 和Zr7(189.8 m) 之间, Zr7之下的3个样品(189.8~215.8 m) 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具有相似的特征, 白垩纪碎屑锆石颗粒占锆石颗粒总数的43%~55%, 占明显优势, 而其他年龄区间锆石数目相对较少, 说明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源供应相对简单, 以局部物源为主, 沉积物粒度粗, 沉积环境为冲积扇也证明当时沉积物供应较近, 源岩可能主要是在长江下游地区出露较广的白垩纪中酸性岩体[43]; 而Zr7之上的6个样品 (22~182.2 m) 具有相似的特征, 碎屑锆石年龄呈现出多峰态分布的特点, 100~300, 350~550, 600~1000, 1400~2000和2200~2800 Ma 这几组年龄区间都有相当数量的碎屑锆石年龄值, 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源供应发生了变化, 物源区明显扩大.前已论及, 二叠纪岩体主要出露在长江上游地区, 高精度锆石U-Pb年龄值在251~255和257~263 Ma对应二叠纪的岩体信息在长江流域除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之外, 只有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源区可可西里地区有报道[43,50]. Zr7~9(189.8 m以下)没有二叠纪年龄信息, 而在189.8 m往上的6个样品中, 二叠纪年龄信息开始出现, 其他年龄段锆石除100~150 Ma外含量明显增高(图4), 表明长江上游的物质开始到达长江三角洲地区, 指示长江三峡可能已经贯通.本项研究9个样品共880个碎屑锆石年龄中没有追踪到如长江三角洲PD-99孔报道的碎屑独居石U-Pb年龄[12]中存在<25 Ma的年龄信息, 这可能是因为无论是长江上游青藏高原新生代花岗岩还是下游新生代玄武岩出露规模都很有限[43], 一方面玄武岩中锆石含量较少, 另一方面, 根据宇宙成因核素10Be估算长江上游青藏高原陆壳侵蚀速率较低[51], 剥蚀下来的新生代物质可能很有限, 这得到了王节涛等人[14]在江汉盆地沉积物碎屑锆石结果的证实. 加之经过数千千米长距离搬运, 经过沿途江汉盆地、洞庭湖盆地等沉积盆地的拦截作用, 到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新生代物质在沉积物中的比率可能就非常低了.至于为什么在碎屑独居石中发现了年轻的年龄信息,可能与独居石封闭温度相对较低[52], 易受到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有关.3.3元素地球化学证据研究表明一些微量元素受沉积物搬运、分选、沉积环境以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小, 尤其是一些微量元素比值, 如Zr/Ti, Zr/Sc, Th/Sc和Th/Cr的比值能很大程度上消除粒级效应的影响, 可以很好地指示源岩组成的信息[53,54]. DY03孔沉积物常量元素SiO2/Al2O3和微量元素Zr/Ti, Zr/Sc, Th/Sc和Th/Cr比值在上新统下部较高, 且波动较大, 而从188.4 m往上元素比值变小且趋于稳定(图2)[55], 指示DY03孔在188.4 m, 对应古地磁年龄约3.2 Ma时, 物源供应发生了明显变化. DY03孔元素地球化学反映的沉积物源变化与碎屑锆石年龄谱指示的物源变化特征吻合.3.4碎屑锆石年龄谱对长江贯通的指示意义从水系发育和流域地貌的角度, 长江通常被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若从长江地质历史演化的角度, 尤其是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以及中下游盆地的演化角度, 长江可以分为4部分, 其中的关键点是石鼓和三峡. 石鼓以上主要是青藏高原的物质, 三峡以上主要是青藏高原东缘、云贵北部和四川盆地的物3552010年2月第55卷第4-5期356图5 长江流域太古宙-新生代(变)火成岩分布图底图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002, 1:5000000中国地质图; 依据最新同位素年龄数据, 对一些岩体时代进行了重新定义论文质. 江汉盆地及其周缘可以认为是中部, 江西湖口之下则为下游(图1).前已述及, 长江上游物质到达下游的关键是长江三峡的贯通, 而对于长江三峡贯通的时限有中新世[5]、早更新世[7,11~14]、中更新世[6,15]和晚更新世[16]不同的认识, 大多数中国学者倾向于更新世的观点[6,10~19]. 而本文对DY03孔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特征的分析及元素地球化学[55]的研究表明, 长江三角洲地区物源的供应在上新世中期发生了显著变化, 来自长江上游的物质开始到达长江三角洲地区. 过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沉积物的研究, 往往将长江上游物质的到达作为长江三峡贯通的标志[12~17]. 其实长江物质没有到达现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 并不意味着长江不存在, 很可能是因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从上新世中期才开始盆地发育, 因而缺失了更老的沉积记录. 而临近的苏北盆地则不同, 在新生代, 苏北盆地在继承晚白垩世盆地的基础上, 发育了数千米的沉积地层[56]. 早期的长江(如果存在的话)有可能通过苏北盆地向东输送[57], 因此关于长江更老的演化历史可能需要到苏北盆地沉积物中寻找.4结论对DY03孔的碎屑锆石年龄谱和元素地球化学的分析表明,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沉积物源在 3.2 Ma 前后发生了显著变化. 之前, 碎屑锆石年龄以白垩纪为主, 沉积物来源主要局限于长江下游地区的白垩纪岩体. 而之后, 碎屑锆石年龄呈现出多峰态分布的特点, 沉积物源区明显扩大, 长江三角洲开始接受来自上游的物质, 这就意味着长江在3.2 Ma前后已经到达长江三角洲地区. 考虑到中上新世以前的古长江有可能会流向苏北盆地, 古长江携带下来的沉积物可能会保存在苏北盆地而不是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新生代沉积物记录的三峡贯通时限, 可能只是代表了长江贯通的上限.致谢本文实验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进辉研究员、杨岳衡、张艳斌和谢烈文博士的帮助, 河北省区域地质矿产研究所廊坊实验室李林庆先生帮助进行了锆石分选工作, 在此深表谢意.参考文献1郑洪波, 贾军涛. 大河的地质演化与构造控制.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268—2752Willis B, Blackwelder E, Sargent R H, et al. Research in China. Washington: Press of Gibson Brothers, 1907. 278—3393Lee C 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pper Yangtze valley. Bull Geol Soc China, 1933, 3: 107—1184Barbour G B. Physiographic history of the Yangtze. Geogr J, 1936, 87: 17—345Clark M K, Schoenbohm L M, Royden L H, et al. Surface uplift, tectonics, and erosion of eastern Tibet from large-scale drainage patterns.Tectonics, 2004, 23: TC1006, doi: 10.1029/ 2002TC0014026赵诚. 长江三峡河流袭夺与河流起源.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1996, 26: 428—4337Li J J, Xie S Y, Kuang M S. Geomorphic evolution of the Yangtze gorges and the time of their formation. Geomorphology, 2001, 41: 125—1368曾普胜. 滇西北地区岩浆活动与长江第一弯形成的关系. 地理学报, 2002, 57: 310—3169Clift P D, Blusztajin J, Duc N A. Large-scale drainage capture and surface uplift in eastern Tibet-SW China before 24 Ma inferred fromsediments of the Hanoi Basin, Vietnam. Geophys Res Lett, 2006, 33: L19403, doi: 10.1029 /2006GL02777210任美锷, 包浩生, 韩同春. 云南西北部金沙江河谷地貌与河流袭夺问题. 地理学报, 1959, 25: 135—15511杨达源. 长江研究.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4. 107—12112范代读, 李从先, Yokoyama K, 等. 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地层独居石年龄与长江贯通时间研究.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4, 34:1015—102213张玉芬, 李长安, 王秋良, 等. 江汉平原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对长江三峡贯通的指示. 科学通报, 2008, 53: 577—58214王节涛, 李长安, 杨勇, 等. 江汉平原周老孔中碎屑锆石LA-ICPMS定年及物源示踪.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343—35115向芳, 朱利东, 王成善, 等. 长江三峡阶地的年代对比法及其意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2: 162—16616陈静, 王哲, 王张华, 等. 长江三角洲东西部晚新生代地层中的重矿物差异及其物源意义. 第四纪研究, 2007, 27: 700—70817Yang S Y, Li C X, Cai J G.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core sediments in eastern China: Implication for Late Cenozoic Palaeoenviron-mental changes. Palaeogeogr Palaeoclimatol Palaeoecol, 2006, 229: 287—30218杨守业, 韦刚健, 夏小平, 等.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研究: REE和Nd同位素制约. 第四纪研究, 2007, 27: 339—34619Yang S Y, Li C X, Yokoyama K, et al. Elemental compositions and monazite age patterns of core sediments in the Changjiang Delta: Im-plications for sediment provenance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Earth Planet Sci Lett, 2006, 245: 762—7763572010年2月 第55卷 第4-5期35820 Drewery S R, Cliff P A, Leeder M R. Provenance of Carboniferous sandstones from U-Pb dating of detrital zircons. Nature, 1987, 325:50—5321 Geslin J K, Link P K, Fanning C M. High-precision provenance determination using detrital-zircon ages and petrography of Quaternarysands on the eastern Snake River Plain, Idaho. Geology, 1999, 27: 295—29822 武法东.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第三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分析.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0. 20—3023 王张华, 张丹, 李晓, 等. 长江三角洲晚新生代沉积物磁性特征和磁性矿物及其指示意义. 中国地质, 2008, 35: 670—682 24 黄湘通, 郑洪波, 杨守业, 等. 长江三角洲DY03孔磁性地层研究及其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研究, 2008, 28: 87—93 25 宋彪, 张玉海, 万渝生. 锆石SHRIMP 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地质论评, 2002, 48 (增刊): 26—3026 谢烈文, 张艳斌, 张辉煌, 等. 锆石/斜锆石U-Pb 和Lu-Hf 同位素以及微量元素成分的同时原位测定. 科学通报, 2008, 53: 220—228 27 Andersen T. Correction of common lead in U-Pb analyses that do not report 204Pb. Chem Geol, 2002, 192: 59—7928 Ludwig K R. ISOPLOT 3.0-A Geochronological Toolkit for Microsoft Excel. Berkeley Geochronology Center, Special Publication, 2003,4: 1—7029 Wiedenbeck M, Alle P, Corfu F, et al. Three natural zircon standards for U-Th-Pb, Lu-Hf, trace element and REE analyses. GeostandGeoanal Res, 1995, 19: 1—2330 Simon E J, Norman J P, William L G,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to in-situ U-Pbzircon geochronology. Chem Geol, 2004, 211: 47—6931 Dodson M H, Compston W, Williams I S, et al. A search for ancient detrital zircons. J Geol Soc London, 1988, 145: 977—983 32 Vermeesch P. How many grains are needed for a provenance study? Earth Planet Sci Lett, 2004, 224: 441—45133 Andersen T. Detrital zircons as tracers of sedimentary provenance: Limiting conditions from statistic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ChemGeol, 2005, 216: 249—27034 Compston W, Williams I S, Kirschvink J L, et al. Zircon U-Pb ages for the Early Cambrian time-scale. J Geol Soc London, 1992, 149: 171—18435 郑永飞, 张少兵. 华南前寒武纪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 科学通报, 2007, 52: 1—1036 高山, Qiu Y M, 凌文黎. 崆岭高级变质地体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 年代学研究——扬子克拉通>3.2 Ga 陆壳物质的发现. 中国科学D 辑: 地球科学, 2001, 31: 27—3537 秦克令, 邹湘华, 何世平. 陕、甘、川交界处摩天岭区碧口群层序及时代划分.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90, 30: 1—60 38 吴元保, 陈道公, 夏群科, 等. 大别山黄土岭麻粒岩中锆石LAM-ICP-MS 微区微量元素分析和Pb-Pb 定年. 中国科学D 辑: 地球科学, 2003, 33: 20—2839 张旗, 简平, 刘敦一, 等. 宁芜火山岩的锆石SHRIMP 定年及其意义. 中国科学D 辑: 地球科学, 2003, 33: 309—31440 Zheng J P, Griffin W L, O’Reilly S Y, et al. Widespread Archean basement beneath the Yangtze Craton. Geology, 2006, 34: 417—420 41 Dai B Z, Jiang S Y, Jiang Y H, et al.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and Hf-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Huziyan mafic xenoliths,southern Hunan Province, South China: Petrogenesis and implications for lower crust evolution. Lithos, 2008, 102: 65—87 42 柳小明, 高山, 凌文黎, 等. 扬子克拉通35亿年碎屑锆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15: 1334—1337 43 马丽芳. 中国地质图集.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2. 9—34044 谢国刚, 李均辉, 李武显, 等. 庐山前震旦纪岩石中锆石U-Pb 法定年与其地质意义. 地质科学, 1997, 32: 110—115 45 秦正永, 雷世和. 武当群成岩年龄新资料兼讨论.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15: 176—18646 张宗清, 张国伟, 刘敦一, 等. 秦岭造山带蛇绿岩、花岗岩和碎屑沉积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2007. l76—30247 Zheng Y F, Wu Y B, Chen F K, et al. Zircon U-Pb and oxygen isotope evidence for a large-scale 18O depletion event in igneous rocks dur-ing the Neoproterozoic. Geochim Cosmochim Acta, 2004, 28: 4145—416548 郑永飞. 超高压变质与大陆碰撞研究进展: 以大别-苏鲁造山带为例. 科学通报, 2008, 53: 2129—215249 Xu Y G, Luo Z Y, Huang X L. Zircon U-Pb and Hf isotope constraints on crustal melting associated with the Emeishan mantle plume.Geochim Cosmochim Acta, 2008, 72: 3084—310450 朱迎堂, 郭通珍, 彭伟, 等. 可可西里湖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地质通报, 2004, 23: 543—54851 Chappell J, Zheng H B, Fifield K. Yangtse River sediments and erosion rates from source to sink traced with cosmogenic 10Be: Sedimentsfrom major rivers. Palaeogeogr Palaeoclimatol Palaeoecol, 2006, 241: 79—9452 万渝生, 刘敦一, 简平. 独居石和锆石SHRIMP U-Pb 定年对比. 科学通报, 2004, 49: 1185—119053 Taylor S R, McLennan S M. The Continental Crust: Its Composition and Evolution. Oxford: 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1985. 117—14254 McLennan S M, Taylor S R. Sedimentary rocks and crustal evolution: Tectonic setting and secular trends. J Geol, 1991, 99: 1—21 55 黄湘通, 郑洪波, 杨守业, 等. 长江三角洲DY03孔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物源示踪意义.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299—307 56 钱基. 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24: 21—25 57 李从先, 赵娟. 苏北弶港辐射沙洲研究的进展和争论. 海洋科学, 1995, 17: 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