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8.6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课件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备课资源(含答案)课时达标23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备课资源(含答案)课时达标23](https://img.taocdn.com/s3/m/37e1356087c24028915fc3ba.png)
课时达标231.(2018·河南中原名校质评)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燕袁凯①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应见稀。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②尚未归。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
赵家姊妹③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注】①袁凯: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任监察御史,后因事为朱元璋不满,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
②梁园:汉代梁孝王营造的大型园林,梁孝王于此招延四方豪杰文士。
南朝谢惠连曾作《雪赋》叙梁王命司马相如赋雪景之事。
③赵家姊妹:汉成帝宠妃赵飞燕和赵合德,居昭阳殿,性骄妒,许皇后、班婕妤皆遭其诬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D )A.首联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同时也铺设了白燕的生活的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先写明月初升之时,白燕与皎洁月光融为一体,因此汉水之上难见其影,又写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
C.颈联写池边柳可作为白燕“香入梦”的暂避港湾,而“梨花庭院冷侵衣”又呈现了一种被迫远离尘寰的凄楚与清冷。
D.诗人在尾联借宫廷乱象,告诫白燕远离宫廷的喧嚣,表达了作者对白燕的关切以及对宫中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
E.全诗虽无一燕字,却无处不有燕影,客观环境之美与白燕情志高洁之美有机结合,语言贴切自然,感情深厚饱满。
解析B项,“因大雪,白燕难以回到梁园”错,诗人写梁园典故是为了说明白燕不为权势所动。
D项,“对宫中文人争宠的鄙夷之情”错,尾联诗人借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专宠于汉成帝的典故,实现写物到写人的转换。
以赵氏姐妹的相互猜忌来比喻皇权在握的人对有才干的臣下的无端猜忌和残酷镇压。
(2)诗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本诗为托物言志诗,诗歌描写白燕的形迹,表现了诗人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美好品德。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1caeb7f0b9f3f90f76c61bd6.png)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
巩固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9 分)
芳草渡 贺铸
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①,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 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 注①“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11 分) 扑蝴蝶 赵师侠
清和时候,薰风来小院。琅玕巾和羽扇。披襟散发,心清尘不染。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注①琅玕:翠竹的美称。②箨: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上片主要以景物描写为主,薰风来院,脱箨琅玕,方塘翠荷,清新雅致又不乏生机。 B.下片主要以抒情为主,“纶巾和羽扇”化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赞美和向往。 C.“柳丝轻度流莺,画栋低飞乳燕”,句式倒装而形成的错位结构具有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 D.下片“景何限”一句承上启下,诗人通过美景何限的惋惜,进而抒发世事沧桑的感慨。 E.“一杯洗涤无余”,形象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绪在饮酒中释怀,表现了其淡泊名利的心境。 (2)(鉴赏诗人形象)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6 分)
1 / 18
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预习练 1.(鉴赏诗人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梅 雨① 柳宗元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②。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③。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④。 注①梅雨:江南一带在杨梅成熟时,常阴雨连绵,这段时间,就称作梅雨季节。②楚、越:指江南的永州,作者当 时被贬谪于此。③北津:北去回乡的渡口。④素衣:本句是“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化用。 本诗的颔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8.6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8.6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https://img.taocdn.com/s3/m/e27f8d9e0029bd64783e2cef.png)
K12教育课件
45
③感叹身世之悲。幼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 ④社会动乱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尾句则表达了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K12教育课件
46
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2)题。(11分) 过 岭① 苏轼
七年来往我何堪,又试曹溪一勺甘。 梦里似曾迁海外,醉中不觉到江南。 波生濯足鸣空涧,雾绕征衣滴翠岚。 谁遣山鸡忽惊起,半岩花雨落毵毵②。
K12教育课件
24
(2)看背景。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的情感。例如【例2】, 《定风波》是辛弃疾于绍熙四年(1193)离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时,赠送给他下一
任安抚使卢国华的一首词。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也坦诚直率地劝勉卢国华不能沉 溺于享乐而丧失志向,当珍惜时光,及时建立功名。
K12教育课件
【即学即练】
1.(2018·铜陵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
01450075
鹧鸪天
朱敦儒①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K12教育课件
31
【注】①朱敦儒:宋代词人,字希真,洛阳人。
K12教育课件
49
C.颈联用典。用《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濯足” 一词表 明在山涧泉水中洗去脚污,亦洗去心灵之尘。
D.尾联中“谁遣”一句笔调活泼,是谁让山鸡忽然惊恐地飞起;“毵毵”运用叠词, 新鲜贴切地写出了山中落花纷纷洒洒的样子。
K12教育课件
50
E.全诗融写景和抒情于一体,既描写了云雾环绕下,波鸣空涧中的优美自然风光,又 充分体现了苏诗气势恢宏、激情磅礴的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ppt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11d9c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5.png)
2.近体诗: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这类诗讲究字数、 句数、 平仄、对偶、押韵等,格律要求很多。
4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近体乐府等。
其特点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 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 字数、句数大体 一致。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或上片,第
我如一只白鹤栖息田野冲破束缚恣意飞翔, 让大 自然这个鸟笼变得愈发宽大敞亮, 即便是食用布施给山僧一般的蔬食素饭, 也一定精心准备, 做出别样的清香。 希望你的眼疾早 日康复, 我们将再次有约, 去看那花绽枝头,春满江上。
8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 界不通音讯。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 也未能写出。 C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 略美好春光。 D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 疾病是目疾。
22
读懂注释
注释,蕴含了诗歌的重要信息, 通过注释挖掘诗中的隐含信息, 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内涵。 注释的内容与作用有:
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思想主旨。 ②介绍作者,暗示思想感情或写作风格。 ③解释重点词语,帮助读懂诗句。 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中的用典或意境。 ⑤链接他人评价,暗示艺术特色或思想内容。
24
即学即练:
【例】
[20 19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5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原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课件]
![[原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配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d0df2f5a8102d276a22fd7.png)
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
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
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第一问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 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
的”考查人物形象,在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以及作画时的状态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
考纲阐释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考纲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 能力层级:D 级(鉴赏评价)。
(续表) 1.诗歌中的形象有三类:一是人物形象 (抒情主人 公的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二是景物形象;三 是事物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形象 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 社会意义。 2.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 考纲 解析 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3.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 了哪些表达技巧,产生了什么效果等。 4.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 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 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续表) 1.鉴赏诗歌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 (2)鉴赏景物形象; (3)鉴赏事物形象。 2.鉴赏诗歌语言。 考点 (1)理解关键词语; (2)鉴赏语言风格。 分布 3.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4.评价诗歌内容。 5.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6.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演练
1.(2017 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0728f9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6e.png)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分类导练: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考情分析+必备知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考情分析】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二是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物、人、事的总和,是诗歌赖以表现作者情感和作者观点的关键,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事物、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能顺利地解读诗歌,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评价和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诗歌鉴赏的重要考点。
【必备知识】一、古代诗歌的常见题材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要分析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了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按题材可分为:1.咏物言志诗这种诗往往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即诗人对物进行细致、形象的描绘,使其具有美感,并以此来寄寓诗人的情怀和志向。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借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即孤高不群和矢志不渝的品质。
又如于谦的《石灰吟》,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诗人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再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借对梦游仙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
2.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探亲访友,或被贬赴任之地,或游历名山大川。
所谓“羁旅”,即因上述种种原因而长久寄居他乡之意。
这类诗,往往表达羁旅之难、行役之苦、宦游之艰,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考点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全国通用近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考点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https://img.taocdn.com/s3/m/9e36537eb0717fd5370cdcad.png)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考点4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备考必记仓储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考点4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备考必记仓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考点4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备考必记仓储的全部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备考必记仓储
诗歌的题材、内容、技法概览(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看背景。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的情感。例如【例2】, 《定风波》是辛弃疾于绍熙四年(1193)离任福州知府兼福建安抚使时,赠送给他下一
任安抚使卢国华的一首词。辛弃疾渴望建功立业,也坦诚直率地劝勉卢国华不能沉 溺于享乐而丧失志向,当珍惜时光,及时建立功名。
3.抓暗示 诗歌的标题、小序、注释,都是暗示信息,有的提供了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
【例】(2018·武威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①,云霞生薜帷②。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注】①茅茨:茅屋。②薜(bì)帷:薜荔墙帷。
【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思维导图】
B.“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表现了李师师在靖康之际的遭遇。“霓裳” 指唐代宫廷的“霓裳羽衣舞”,借此证明李师师歌艺绝伦。
C.词的上片以“前朝”“惊破”“扇里新”等词语表示李师师生活变化的轨迹,概括 了她一生的命运。李师师的命运又暗与北宋灭亡的命运有着联系。
D.“秦嶂雁,越溪砧”实写雁唳和捣衣声,用这两种秋季的典型声音写作者和李师师 一样像落叶飘零的身世。
世纪金榜导学号
01450075
鹧鸪天
朱敦儒①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
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注】①朱敦儒:宋代词人,字希真,洛阳人。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意谓能得唐代梨园之遗声,歌艺绝妙,无 与伦比的只有“前朝”的李师师了,这是用“梨园绝代声”表现李师师的艺术才能。
定风波
辛弃疾
(再用韵,时国华①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元和圣德②要君诗。老去不堪谁似我?归卧。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直上。看君斩将更搴旗。歌舞正浓还有语。记取。须髯不似少 年时。
【注】①国华:卢彦德,字国华。时任福建提点刑狱使。②元和圣德:韩愈写了 一首《元和圣德诗》,用以歌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叛乱的德业。
【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6分) 【思维导图】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己虽然年老,但不愿归隐青山,渴望为实现恢复中原的大业做出贡献。 (2)不能沉溺于享乐而丧失志向,当珍惜时光,及时建立功名。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欣喜愉悦的心情。前三联写了书斋附近幽静清新的美景,突出了诗人对大 自然美景的喜爱和隐居生活的愉悦。(2)对友人来访的期盼。尾联写家童打扫着满是 松萝的小径,突出表现诗人的诚意和盛情。
【技法归纳】 “七抓”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 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 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提纲挈领 理清文脉】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思维导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你组织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 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例2】(2018·江淮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世纪金榜
导学号01450074
第六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
【命题人话命题特点】
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分析 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高考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状元与你共享技巧】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不能主观臆 断。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悟作 者的创作意图。
6.抓典故
7.抓诗眼 “诗眼”,就是指一首诗或一首词中最精练最传神的字,或塑造形象、透露情感、
传达主旨的关键字词。例如“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蔽”“愁” 均为“诗眼”,抓住了这两个字,就抓住了关键字词,就能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即学即练】
1.(2018·铜陵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分)
1.抓标题 抓住诗歌的标题,确定题材,可初步感知诗歌的思想感情。例如,刘长卿的《重 送裴郎中贬吉州》,由标题可确定这是一首送别诗,再结合标题中的“贬”字,可 初步推知,这首诗歌抒发的感情是离愁别绪,是伤痛。
2.抓人物 (1)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推断诗 歌的思想感情。例如【例2】,由辛弃疾的生平可知,辛弃疾一直到年老都主张抗金 报国,为恢复中原献计献策。
E.这首词十分精练,词意逐步发展,层层加深,表现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使 人读后联想起丰富的历史内容并思索着深刻的历史教训。
【典例剖析】 【例1】(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01450073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 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世纪金榜导学号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者生平,有的介绍了创作动机,甚至有的直接显示作者的感情基调。这对于揣摩诗 歌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至关重要,因而要细心阅读,并充分利用。
4.抓结构 要理清诗歌的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5.抓诗句 (1)看内容:要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别是人物、景物形象的特点,事件的前因后果, 修饰意象或形象的修饰词,揣摩诗歌的思想感情。 (2)品语言: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含蓄,作者常借外物抒情言志。所以要品味诗歌语 言,领会语言蕴藏的情感。例如【例1】,诗词的结尾,语言坦诚直率,又语重心长, 表现了对友人的劝勉和期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