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0年4月自考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公共政策学科的第二代掌门人是()
A. 叶海卡·德洛尔
B. 拉斯韦尔
C. 科勒曼
D. 勒纳
【正确答案】 A
第2题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反映的是()
A. 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B. "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C. 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正确答案】 C
第3题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三论"不包括()
A. 控制论
B. 系统论
C. 信息论
D. 相对论
【正确答案】 D
第4题公共政策学属于()
A. 自然科学
B. 人文科学
C. 社会科学
D. 文化艺术
【正确答案】 C
第5题政策过程的渐进主义模型的构建者是()
A. 西蒙
B. 林德布洛姆
C. 德洛尔
D. 埃齐奥尼
【正确答案】 B
第6题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就是()
A. 现代公共政策的本质
B. 现代公共政策的形式
C. 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
D. 公共组织的内涵
【正确答案】 A
第7题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是()
A. 公共问题的形成
B. 政策方案的制定
C. 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 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正确答案】 B
第8题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
A. 信息子系统
B. 决策子系统
C. 咨询子系统
D. 反馈子系统
【正确答案】 C
第9题决定公共政策质量的是()
A. 国家权力
B. 国家能力
C. 国家形态
D. 社会形态
【正确答案】 B
第10题法定的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或约定俗成的方法,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这是()
A. 政策选择
B. 政策决定
C. 政策宣示
D. 政策执行
【正确答案】 C
第11题具体到一个政治体系来说,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是()
A. 价值观的更新
B. 道德意志的强弱
C. 期望目标的改变
D. 社会结构的变迁
【正确答案】 D
第12题原因层次分析法属于一种()
A. 类比分析法
B. 边界分析法
C. 分类分析法
D. 多角度分析
【正确答案】 C
第13题政策规划从时间进程上看,主要发生于()
A. 所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之后
B. 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C. 政策方案确定之前
D. 政策制定主体确定之后
【正确答案】 B
第14题政策方案设计中的灵魂是()
A. 方案的类同性
B. 方案的可行性
C. 方案的创新性
D. 方案的价值取向
【正确答案】 C
第15题要达到真正的政策方案多重化的要求,使政策方案的设计合理,就要求所设计的多重方案()
A. 互为因果
B. 彼此独立
C. 互相交叉
D. 互相影响
【正确答案】 B
第16题在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里,其立法机关的决策实践中提出政策议案的主要主体是()
A. 政府
B. 司法机关
C. 立法机关
D. 民意代表
【正确答案】 A
第17题从政策制定过程本身看,政策法律化是()
A. 政策科学化的一种形式
B. 政策方案选择的一种形式
C. 公布政策的一种形式
D. 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
【正确答案】 D
第18题下列属于合理的、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
A. "求神似,去形似"
B. "求神似,求形似"
C. "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
D. "去神似,求形似"
【正确答案】 A
第19题政策执行的"互动理论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A. 霍恩
B. 雷恩
C. 麦克拉夫林
D. 史密斯
【正确答案】 C
第20题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A. 政策制定
B. 政策宣传
C. 政策延续
D. 政策评估
【正确答案】 D
第21题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指的是()
A. 正式评估
B. 内部评估
C. 政策监控
D. 非正式评估
【正确答案】 C
第22题公共政策评估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是()
A. 确定评估对象
B. 作出评估结论
C. 制定评估方案
D. 准备评估条件
【正确答案】 B
第23题政策持续的一个可能的消极后果是()
A. 政策终结
B. 政策断裂
C. 政策僵化
D. 政策走样
【正确答案】 C
第24题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
A. 激进性的
B. 突变性的
C. 周期性的
D. 渐进性的
【正确答案】 D
第25题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是()
A. 定量分析
B. 超理性分析
C. 定性分析
D. 辩证分析
【正确答案】 A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主要表现在()
A. 学会的成立
B. 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C. 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D. 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
E. 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正确答案】 ABCD
第2题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即()
A. 具体的个别的政策
B. 政策群和政策链
C. 政策一般
D. 政策系统
E. 政策功能
【正确答案】 ABC
第3题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是()
A. 管制功能
B. 引导功能
C. 调控功能
D. 系统功能
E. 分配功能
【正确答案】 ABCE
第4题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包括()
A. 过程模型
B. 互适模型
C. 循环模型
D. 博弈模型和系统模型
E. 综合模型
【正确答案】 ABCDE
第5题政策调整的内容包括()
A. 主体调整
B. 客体调整
C. 目标调整
D. 环境调整
E. 关系调整
【正确答案】 ABCE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第1题简述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

【正确答案】(1)公共政策具有价值或利益分配的功能。

(1分)
(2)这种功能需要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将那些满足社会需求的价值或利益向谁分配?如何分配?什么是好的乃至最佳的分配?(2分)
(3)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倾向于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以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2分)
第2题简述决策咨询的特点。

【正确答案】(1)综合性。

(1分)
(2)法治化。

(1分)
(3)公共性。

(1分)
(4)时效性。

(1分)
(5)相对独立性。

(1分)
第3题简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

【正确答案】(1)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

(1分)
(2)政策环境的变化。

(1分)
(3)人们认识的深化。

(1分)
(4)政策偏差的产生。

(1分)
(5)政策副作用的产生。

(1分)
第4题简述政策终结的含义及作用。

【正确答案】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1分)
(1)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1分)
(2)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

(1分)
(3)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1分)
(4)政策终结可以促进政策优化。

(1分)
第5题简述公共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正确答案】(1)作为咨询性参政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向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

(1分)
(2)作为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者,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新的思想和观念。

(1分)
(3)作为评估性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提供有关政策结果的信息。

(1分)
(4)作为人才成长储备的机构,政策研究组织源源不断地向政府输送高质量的官员和专家。

(1分)
(5)作为宣传机构,政策研究组织可以通过制造舆论的方式,传播其思想和观点。

(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1题试述政策议程的各种建构模型。

【正确答案】人们根据政府在议程建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以及创始者扩散问题的程度和方向,提出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

(3分)
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

该模型通常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比较常见。

(3分)
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

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

(3分)
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纯政府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

该模型在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

(3分)
具体到一个社会或国家来说,并非仅仅采用一种模型来构建其政策议程,而是会并且需要一并采用多种模型,因而在多数国家政策议程构建模型均呈现高度的复杂性。

(3分)
第2题试述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

【正确答案】矫正政策执行偏差应采取的综合治理的系统方法主要有:
(1)首先应完善管理体制,使机构内部运转协调、工作灵活,为政策的顺利执行提供根本的组织上和制度上的保障。

(2分)
(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增强大局观念。

(2分)
(3)科学诊断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出现的偏差原因、范围等进行分析和拟定,更好地对症
下药。

(2分)
(4)及时跟踪评估,有利于发现执行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和补救方案,
控制政策执行的进程和效果。

(3分)
(5)加强舆论宣传。

在矫正政策执行偏差之前和进行当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偏差的原因、危害、
矫正的必要性等向公众解释清楚。

(3分)
(6)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

对待政策执行的偏差,要采取防范和纠正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在于防范,要善于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分)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第1题《宪法修正案》的诞生
2003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宪法作适当的修改。

“两会”一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修宪工作。

会议决定成立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为组长的中央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宪法修改工作正式启动。

随后,中共中央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胡锦涛总书记、吴邦国委员长先后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

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并决定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

2003年12月22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开始举行。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同意见,依照《宪法》第64条规定的修改宪法的特别程序,以中共中央《建议》为基础,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情况,拟订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代拟稿和《宪法修正案》(草案)代拟稿,决定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请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

《宪法修正案》(草案)摆上了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9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的案头。

2004年3月,
出席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宪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认真的审议。

在充分肯定修正案草案的同时,有些代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大会为此举行了主席团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情况汇报,并将《宪法修正案》(草案)修改稿交各代表团审议。

2004年3月13日,大会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根据代表们的审议意见,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表决稿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

3月14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又一次见证了一个历史时刻——出席会议的 2903名全国人大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郑重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

结果显示:收回有效票2890张,赞成2863张,赞成票占有效票的 99%,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吴邦国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

随后,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修改后的新宪法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布。

要求: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本案例,谈谈政策合法化的含义。

(2)结合本案例,谈谈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

【正确答案】 1)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
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主要包括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政策的法律化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
本案例所反映的《宪法修正案》的诞生过程,是公共政策合法化要求在我国政策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1分)
(2)我国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主要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和公布政策。

(1分)
提出议案。

政策议案的提出主体既可以是立法机关的民意代表、有关委员会以及领导机构等,也可以是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等。

案例中关于修改宪法的议案,是先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向全国人大提出修宪建议,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党的政策建议形成方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

(2分)
审议议案是立法机关对有关政策议案的审议程序。

《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经过了代表们的反复讨论、修改。

(1分)
通过议案。

规则一般是过半数通过。

《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经过了人大代表投票表决的程序,并且是以高票通过的。

(1分)
公布政策。

政策通过后还必须经过法定的公布程序,才能生效。

立法系统通过的法律、政策都要经过国家元首的签署和发布。

在我国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决定签署主席令公布法律和政策。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