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读书笔记
《西方文论史教程》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西方文论史教程》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发展
基础
理论
建议
诗人
研究
理性
文论
知识
深度 文艺
认识论
历史
小结 精神 诗
社会
情感
特色
目录
01 编写组成员
03 第一编 古代文论
02
导论 中西相遇中的西 方文论
04
第二编 认识论转向与 早期现代文论
目录
05 第三编 语言论转向与 盛期现代文论
03
三 主要特 色及评价
04
四 本章小 结
06
六 深度阅 读
05
五 研究建 议
01
一 历史发 展
02
二 理论与 方法
03
三 主要特 色及评价
04
四 本章小 结
06
六 深度阅 读
05
五 研究建 议
第二编 认识论转向与早期现 代文论
本编概述
第三章 17—18世 纪文论
第四章 德国古典 美学时期文论
07 后记
06
第四编 语言论转向与 晚期现代文论
《西方文论史教程》把西方文论“知识型”的演变概括为五次“转向”,即人学转向、神学转向、认识论转 向、语言论转向、文化论转向,认为这五次“转向”支配着文论“范式”即具体的文论流派或思潮的转换,是理 解西方文论及其演变的宏大的知识背景与方法论基础。教材以五次“转向”为突破口,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各种尝 试,力图使大学生在有限课时中尽可能看清与我国文论紧密缠绕的西方文论史的究竟。
编写组成员
导论 中西相遇中的西方文论
一 从长时段 1
西方文论选总结笔记
西方文论选总结笔记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理想国》著作艺术本质论摹仿说一切艺术都是模仿,模仿艺术是不理想的艺术,三床说理式床(不完全模仿)木匠床(不完全模仿的不完全模仿)艺术家床。
1.模仿不告诉人真理2.模仿挑拨人们卑劣的情欲,不道德3.模仿不是创造出来的。
艺术创作论灵感说灵感来源于“神灵的附体”,“神灵感发”,认为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是他是否能获得灵感。
1、灵感的源泉是“神灵附体”。
2、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3、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理式世界的回忆。
迷狂说神似灵感,理智如诗,迷狂如诗,黯然失色。
作家论 1.作家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有真知灼见,有自己的判断2.作家应具有天生的语文的天才,第二是知识,第三是训练3.真正的作家是哲学家,哲学家是爱智慧者,爱美者,诸神的顶礼者。
美的阶段论:美得个别事物,形体美-美的行为制度-美的学问知识-美本身。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文艺本质论 1.否定“理式”的存在,肯定现实的可靠性2.一切艺术都是模仿,存在种差,媒介方式对象不同3.模仿的不是自然,是人的行动4.不是单纯的依样画葫芦,三中模仿形态: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应有的样子,不可能有而相信其有的样子5.模仿是人的本能。
悲剧理论 1.悲剧含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本质);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效果)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 2.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辞、形象和歌曲。
情节中心论。
3.悲剧人物比我们好,但不是十全十美。
悲剧内在根源来自主观。
悲剧冲突来自悲剧人物范了错误或发生厄运4.悲剧题材:大家族,亲人间的杀害5.复杂结构说:所谓突转是指要安排一些行动,是主人公突然由顺境急转为逆境;所谓发现是指让行动揭示主人公由顺境转为逆境的潜在的秘密的原因,这样才能使观众惊奇,形成怜悯与恐惧的心理,达到悲剧的效果。
西方文论小说选读笔记集锦
If you want to rise,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is, you must be an eagle or a reptil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西方文论小说选读笔记集锦西方文论小说选读笔记集锦1我非常喜欢看伊索寓言这本书,里面有好多的寓言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中动物篇中有《狮子、熊和狐狸》的故事,狮子和熊它们为了一只小羊羔,先是争吵,后来就动手打了起来。
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双方都受了重伤。
其实狐狸早就躲在远处坐山观虎斗了,它看到了狮子和熊搏斗的全过程。
狐狸把躺在它们之间的小羊羔抢走了。
这个故事说明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两者相争,让第三者得了利。
人物篇里面有《农夫和蛇》的故事。
在一个冬天里,一个农夫在路边看见一条蛇冻僵了,他把蛇救了起来放在怀里,蛇慢慢的苏醒了就咬了农夫一口,农夫感觉剧痛,他把那该死的蛇扔在地上踩死了,最后农夫说了一句蛇就是蛇,怎么也改不了它那丑恶的本性。
这个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不会改变,怜惜恶人,后患无穷。
鸟类篇里面有《公鸡和珍珠》,讲的是一只公鸡肚子饿得咕咕叫,为了寻找食物,便向粪堆走去,它想粪堆里有什么虫子或没被消化的食物,公鸡满怀希望的翻着、挖着……扒着扒着,突然扒出一颗闪着光芒的珍珠。
但公鸡不觉得珍贵,拿起来看了看,又把它扔了:“这么一个又冷又硬的石头,除了会发光,什么都做不了,还不如一粒米好吃了”!但珍珠一点也不在乎,因为总会有识货的人要它的。
后来有个过路人发现了珍珠,赶忙捡起来,高高兴兴地把它拿走了。
这个故事是说,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才是真正珍贵的。
寓言虽然篇幅短小,但它的形象地反映了人们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故事背后的哲理,给人们深刻的启示,也是我从中得到教益。
西方文论小说选读笔记集锦2《培根随笔》为英国17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
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西方文论史读书笔记
西方文论史读书笔记【篇一:《西方文论史》读书笔记】第十一章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从法国兴起,再波及英国、美国并影响全世界的文艺理论思潮,它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为标示,向传统的文艺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引起了轩然大波。
唯美主义也是西方文艺理论史的转折点。
此后,艺术是否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是否有独立的价值,它与艺术创作主题主体的关系如何等问题,一直成为西方文艺理论讨论的中心。
可以说,从唯美主义到形式主义、直觉主义,再到西方现代派的各色理论,唯美主义是在是充当了上乘西方古典和近代文论,下开现代派文论的中间枢纽的角色。
戈蒂叶轮艺术美没有目的1.艺术的性质:无功利艺术无功利是戈蒂叶的核心观点,奠定了他的艺术本质论。
即有用的东西不是艺术,艺术是完全无功利的。
2.艺术的目的:唯美是求3.“形式”及其内涵认为是人的任务是抓住感官印象并将它的美用语言准确地、赤裸裸地再现出来,就是形式。
戈蒂叶的“形式”是以康德哲学的重要概念“现象界”为基础的,所以,“形式”在戈蒂叶看来,绝对不是指食物的本来面目,而是指食物在创作者主体心灵中的投影,及其创作者对这个投影的把握和感受,即创作者对事物外形的主管建构和主观感受。
4.艺术与生命活动:艺术意味着自由、想了、放浪王尔德论形式就是一切1.艺术与自然:不是艺术模仿自然,而是自然模仿艺术自然风景中总有不完美的地方,因此艺术根本不应该模仿自然,相反,自然应该模仿艺术,而实际上自然就没有停止过对于艺术的模仿。
在王尔德看来,如果说一无是处的自然还有一点效用,也只限于作艺术的原料。
2.艺术与人生:艺术不应该模仿人生首先,人生是不完美的、丑陋的,不值得艺术进行描写。
其次,在某种情况下,艺术虽然可以把生活作为一部分原料,但必须经过重新创造过程,使之成为新的、优美的、与生活无涉的形式。
在此基础上,王尔德提出艺术就是谎言,就是创造的观点。
艺术不是照相,而是想象力的创造。
3.艺术与时代:艺术与时代相对抗其一,艺术不表现时代,只表现自身。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读书笔记(二)
6语义学与新批评派1、新批评派是什么?(1)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2)新批评派在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形成,30年代至50年代在美国经过长足发展达到鼎盛,60年代之后逐渐衰落。
(3)流派特点:①极端的文本中心主义。
②对文学作品结构的分析较为深入细致,常常包含了某些辩证法的因素。
③以语义学分析作为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高度重视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
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紧密。
(4)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理论:瑞恰兹“语境理论”,兰色姆“文学本体论”、“结构—肌质论”,还有艾略特、休姆、兰色姆、燕卜荪等。
(5)评价影响:①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一起对之后的结构主义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但割裂了文学与作者、社会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关联,从而具有鲜明的狭隘性。
2、语义学批评是什么?(1)语义学批评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为英国文艺理论家瑞恰兹。
(2)语义学批评带有鲜明的实证主义和心理学倾向,它将文学艺术中使用的语言与科学中使用的语言严格区分开来,将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的最基本手段。
(3)瑞恰兹甚至认为文学批评从根本上说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在艺术鉴赏、艺术传达和艺术价值等重要问题上,语义学批评都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阐释。
(4)语义学批评还引入了类型学和词源学,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类型研究和语词分析,达到对作品各部分相互关系的了解并进一步理解作品整体。
(5)评价:语义学对西方文论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是新批评派直接来源于语义学批评。
3、细读法(1)这是新批评的阅读方式。
(2)布鲁克斯认为,它的目的不是要找出诗歌的意义,而是要从诗歌的整体内在结构上来阅读和理解诗歌语言。
(3)通过这种阅读,发现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否成功地形成了一个富有张力的和谐的整体,组成这个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又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
4、细读(1)这是新批评的方法论。
(2)瑞恰兹在《实用批评》一书中称,诗有4种不同的意义:意识、情感、语气和意向,凡好诗都值得细读。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读书笔记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读书笔记从古至今,“文论”一词都是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的文论,旨在揭示文学的本质,探求文学的真理,以及阐释文学的价值。
《西方文论选》是伍蠡甫精选的西方文论集,有如开篇的“中国文论史”之说的话:“文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文学本身的发展。
《西方文论选》给我们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去认识象征、典型和文学本质相关的西方文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性格。
《西方文论选》中收录的文论,涵盖了大量的文学理论、文艺思潮、流派发展史等多个方面,文论框架非常完善。
中,有些西方文论源自古诗词,从《欧乐》开始,走到《诗经》、《楚辞》、《康有为文集》;有些西方文论则源于近现代,从《康德文集》、《济慈诗文》开始,走到《欧罗斯特文集》、《卢梭文集》等等;有些西方文论则源于反省,从《弗洛伊德文集》、《卡夫卡文集》开始,走到《现代文论》等等。
而这些文论,恰好营造了一个西方文学的艺术审美世界,可谓前所未有。
伍蠡甫精选的《西方文论选》不仅完整记录了西方文论的发展历史,而且更进一步提炼出了其中的“文学的本质”。
他将“文学的本质”划分为“抒情”、“哲理”、“创造”、“行为”四大部分,而“抒情”则包括“情情意意”、“改善仁义”、“愉悦美感”、“思考人生”等叙事;“哲理”则包括“理性思考”、“探索真理”、“理解复杂”等哲学文论;“创造”则包括“想象绘画”、“作品表达”、“构思创造”等创作手法;“行为”则包括“活动思考”、“正义提升”、“对空想”等行为实践。
由此可见,伍蠡甫的《西方文论选》是一部既有理性思辨又有行动实践的文学著作。
在《西方文论选》中,伍蠡甫强调了文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探讨文学思想的价值。
伍蠡甫认为,文论本身不能独立于实践,而是实践文学的重要指导力量,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发挥文论的创造力和行动力,以把文学精神贯彻到实践中。
比如,伍蠡甫在《文论诗词十一》中指出,文论的理论知识应该落实在文学实践中:“文论的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传播开来,并且推动文学实践活动。
西方文论_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导言西方文论,又称西方文学理论,是西方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领域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探讨的产物。
它起源于古希腊,经历了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对西方文论的一些重要理论进行摘抄和解读。
二、古希腊时期1. 柏拉图:《理想国》摘抄:诗人只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只是对现实的扭曲,而不是真实的反映。
解读:柏拉图认为诗人是模仿者,他们的作品是对现实的扭曲,而非真实。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西方文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关于文学本质的讨论。
2. 亚里士多德:《诗学》摘抄:悲剧是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通过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效果。
解读: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悲剧理论,认为悲剧通过对人类痛苦和不幸的模仿,激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从而净化心灵。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西方文论提供了情感表达和审美价值的重要依据。
三、中世纪时期1. 奥古斯丁:《忏悔录》摘抄: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解读:奥古斯丁认为诗歌是一种神圣的语言,通过诗歌可以接近上帝。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宗教价值,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2. 阿尔贝蒂:《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解读:阿尔贝蒂认为诗歌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诗人应该模仿自然,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模仿性,对中世纪文论产生了影响。
四、文艺复兴时期1. 布尔乔亚:《论诗的艺术》摘抄: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解读:布尔乔亚认为诗歌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诗人应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这一观点强调了诗歌的创造性,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产生了影响。
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摘抄:戏剧是一种揭示人性的艺术,通过戏剧可以展示人类的善恶。
解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强调了戏剧在揭示人性方面的作用。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笔记1. 文学的三个功能:娱乐、教育、思考。
这三个功能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2. 可以通过文学来了解人类的情感、思想、信仰、社会文化等方面。
因为文学是一种表达和传递人类经验的方式。
3. 文学作品的主题并不是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或情感表达,而是探究人类普遍存在的主题(如爱情、人性、道德、自由、平等等)。
因此,文学是社会化的,是表达社会普遍意义的。
4. 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表达主题,更在于艺术地表达和传达主题,有时甚至在反复阅读中才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内涵。
5. 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要性在于它们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其他文化和思想体系。
6. 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互为表现,不能分离。
艺术性是文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并不是唯一的要素。
7. 文学评价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更关注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的联系。
因此,文学评价也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
8. 文学批评家的职责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需要具备广泛的文化和理论知识,以便对作品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分析。
9. 文学批评的不同流派和方法(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都是用不同的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不同流派和方法之间并不存在对错之分,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而存在的。
10. 最好的文学批评不是提供简单答案的答案,而是提供挑战性问题的答案。
好的文学批评应当引导人们去思考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西方文论笔记
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笔记前言一学习要求1.将读原著放在第一位参考书的正确与否对理解原著影响很大2.将作者、时代、语境相联系文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文艺状况:前提条件●历史状况:间接背景●哲学状况:思想资源3 .用批判的态度读有原著,用比较的方法读讲义西方文论是过去时代的产物,现在的有效性是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是有限的;作者的视角、学养、兴趣的不同对原著的理解也不同,从比较中分辩正误、优劣。
二.必读的书:●作家的作品,原著●伍X甫《西方文论选》《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参考书: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2. 伍X甫《欧洲文论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3. 《西方文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19854. 《西方古典美学史论》南开大学19925.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首师大1997三. 三个阶段按内容分,古代、近代、现代按形态分,古代:1. 古典主义(古希腊、罗马时期)2. 蒙昧主义(中古世纪)3.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4. 新古典主义(17世纪法国开始)近代5. 启蒙主义(18世纪法国大革命前期)6. 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7. 浪漫主义和新浪漫主义(19世纪,新- 19世纪末,唯美主义,象征主义)8. 现实主义和黑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19世纪)9. 马克思主义(19世纪)10. 俄国革命民族主义(19世纪)现代11. 非理性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12. 现代主义(20世纪)13. 西方马克思主义(20世纪)14. 后现代主义全面兼顾,重点突出四. 二十七讲1. 前柏拉图美学思想2. 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3. 亚里思多德和诗学4. 郞吉论崇高5. 圣奥古斯都的教父学美学6. 文艺复兴时期的诗兴7. 布瓦洛和新古典主义8.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9. 雷克的新科学历史哲学美学10. 理学之父11. 罗素经事科学的美学思想12. 狄德罗百科全书式的美学思想13. 拉奥孔14. 康德美学在自然与自由之间15. 席罗论审美王国的法典16. 哥德论诗与真的辩证法17. 黑格尔美学上的金字塔18. 空想社会主义的美学,乌托邦里的真实19. 浪漫主义美学的嬗变20. 现实主义美学的发展21. 俄国革命民族的美学:现实主义之路22. 非理性主义美学,非理性中的理性23. 精神分析学的文艺批评24.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25. 卢卡奇26. 法兰克福学派的美学思想27. 法英美的西方美学五.课后及时复习。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西方文论读书笔记【篇一:西方文论读书笔记】《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赵一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北京第1版)1、所谓文论,原本是指20世纪发展起来的诸多西方批评理论。
与此同时,它也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变革态势下,不断挣扎求生的欧美新学潮流。
作为新学,文论图变心切,反复倡导观念变革。
革新之余,它们还喜欢在自己名号前,添加新(new-)、超(super-)、反(anti-)、后(post-)之类头衔,以此标榜先进,或与众不同。
二战后,这些“加帽子”的文论流派层出不穷,诸如新左派、新历史,超现实、超自我,反文化、反表征、反俄狄浦斯,后工业、后现代、后殖民、后启蒙、后形而上学,不一而足。
尽管来路不一,倾向各异,文论的共同癖好却是一以贯之地反思和批判西方文明。
从尼采到福柯,各色批判思潮绵延百年,起伏跌宕,不断超越形而上学,突破人文传统,引领西方学术创新图变。
(序言001)2、文论研究为何如此困难?(序言002)(a. 文论多属于杂交理论或跨学科知识。
b.文论多来自德、法、俄等欧陆国家,经过传播,形成跨国理论,进而在全球遭遇误读。
c.文论富有挑战精神、革新冲动,不断对传统发出挑战,是英雄也是麻烦制造者。
d.作者认为,文论的最大麻烦在于其危机求变逻辑。
反复受挫中产生的游戏癖好、意义虚无、理论商品化等等。
)3、准确说,西方现代性既非两项合成,亦非四项并列,而是三位一体:即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
作为理性,它包含三个子项,分别是认知理性、道德理性、艺术理性。
我们所说的现代主义(modernism),或曰欧美现代派文学,一般从1857年算起,即文学史上同时出现波德莱尔《恶之花》、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那一年。
而俄裔作家纳博科夫1958年在美国出版畅销书《洛丽塔》,则象征了后现代文学的出场。
(现代性:文艺现代性、哲学现代性、社会现代性)社会现代性:a时空分割重组农业社会中,历书、沙漏、观象学为人提供了粗略时序,其特点是时空相联。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西方文论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一)、产生背景:政治背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原始氏族制社会逐渐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到公元前6世纪已建立起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
后来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的经济形式开始转型,新的自由民形成的工商业奴隶主也相应壮大,并和原有的占有土地的世袭奴隶主贵族展开争取平等自由民主的斗争。
经济背景:城邦国家时期,经济形势主要是农业生产,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等城邦的经济形式由农业转向手工业和商业。
文化背景:史前希腊就有了较发达的文化,荷马史诗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在民间流传,公元前6世纪形成文字。
文艺理论是文艺实践的总结,丰富的文艺实践为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的文艺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因为万物都能用数去计算,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他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
他们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
他的理论观点对后来的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普罗提诺以及基督教神学美学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把“火”看做世界的本源,认为整个天体就是地、水、风、火的运动过程。
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他受赫拉克利特的影响,接受了“文艺模仿自然”的观点。
他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文艺模仿自然,不只模仿人的外貌,而且模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
他把审美作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提出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
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他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的。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第一章总论§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
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4、研究方法§(1)、以人为本。
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
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
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1、哲理性文论§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3、政治性文论§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
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
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美学等无不如此,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人们对自然的理解不同而已。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整理笔记
西方文论整理笔录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依据时间先后序次,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和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期间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示主义——自然主义启示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责备” ——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响责备——女权主义责备——新历史主义责备——后殖民主义责备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柏拉图(公元前 427-前 347)出生于雅典世袭贵族之家,从小遇到优异教育,20岁就学于苏格拉底门下,很得苏格拉底赏识,与老师反对民主派的政治立场一致,师生友情非同一般,老师死后,他到各国游览,一方面研究地中海沿岸的各国文化,一方面找寻政治上的支持者,以实现他重修奴隶主贵族执政的理想国的梦想。
回雅典后,在阿卡德摩斯体育场周边他朋友集资买的房子和花园中建立学园开始讲学。
在此开始写作《对话》,还写了《斐立布斯》和《法律篇》等著作,擅长思辨,追求执着,平生不娶,暮年陷着迷秘主义, 82 岁逝世。
其著作设计政治、伦理、教育、哲学,文艺理论和美学是他哲学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散见于好多对话中,其著作几乎都用对话写成,谈论双方会合一个或多个问题,一问一答,相互反驳,揭露矛盾,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
把对话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谈论,是一个创举。
1.理式论模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是柏拉图哲学系统的理论基石。
他所说的“ Idea”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久不灭的“本体” 。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
(完整word版)西方文论笔记西方文论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一)、产生背景:政治背景: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的原始氏族制社会逐渐向奴隶制社会过渡。
到公元前6世纪已建立起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
后来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的经济形式开始转型,新的自由民形成的工商业奴隶主也相应壮大,并和原有的占有土地的世袭奴隶主贵族展开争取平等自由民主的斗争。
经济背景:城邦国家时期,经济形势主要是农业生产,由于海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雅典等城邦的经济形式由农业转向手工业和商业。
文化背景:史前希腊就有了较发达的文化,荷马史诗在公元前9世纪就已在民间流传,公元前6世纪形成文字。
文艺理论是文艺实践的总结,丰富的文艺实践为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的文艺理论: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因为万物都能用数去计算,所以认识世界就是认识支配世界的“数”,他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
他们从数量比例关系上着力探寻艺术的形式美,得出“美是和谐统一”的结论。
他的理论观点对后来的赫拉克利特、柏拉图、普罗提诺以及基督教神学美学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家和美学家都有深远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赫拉克利特把“火”看做世界的本源,认为整个天体就是地、水、风、火的运动过程。
其运动变化的动力是是事物对立面的冲突和斗争。
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说”:德谟克利特,古代原子论的创立者。
他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构成的,他受赫拉克利特的影响,接受了“文艺模仿自然”的观点。
他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文艺模仿自然,不只模仿人的外貌,而且模仿人的才智、行为和心灵。
他把审美作为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提出追求和创造美“是一种神圣心灵的标志”。
苏格拉底的模仿说与功用说:苏格拉底哲学的中心思想是神学目的论,他认为宇宙自然是由神创造的,人也是神创造的。
!!!西方文论笔记打印版
有两种东西,我们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所唤起的那种愈来愈大的惊奇和敬畏就会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繁星密布的苍穹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西方文论讲稿前言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四,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五,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 (读书笔记)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走向(读书笔记)20世纪被称为“批评理论的世纪”。
批评多元化,研究系统化、专业化正是20世纪西方文论明显的特征。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人本主义(Humanism)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旨在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索世界的本原。
这一哲学思潮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学批评,因此涌现出了人本主义文学批评流派,如象征主义批评(Symbolism)、意象派诗论(Imagism)、表现主义批评(Expressionism)、精神分析批评(Psychoanalysis)、现象学批评(Phenomenology)、存在主义批评(Existentialism)、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Western Marxism)、接受美学(Rezeptionsasthetik)和读者反应批评等流派。
在价值取向上,以上这些批评流派都基本上以人为本,例如象征主义诗论非常重视人的个性、个性的心灵活动和精神活动;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精神分析理论,重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的存在主义理论高扬人道主义的大旗,把人的自由视为人的本质;接受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非常重视读者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文学阐释和艺术审美中的能动作用。
20世纪初,西方人本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关于“人是宇宙的精神,是万物的灵长”的人文主义思想,并重新强调了以单个的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它们在象征主义批评与意象派诗论中首先得到了凸现。
他们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并试图重建个体的精神史,强调文学表现中的“非理性”的直觉对于文学创作的第一性,这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中就曾提及,但真正丰富人本主义观点的是瓦莱里(Paul Valery,1871--1945)的象征诗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关于感情与理性的“复合”,特别是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1952)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表现主义文论,甚至是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所剖析的文学中表现的个体精神史的创作理论都是人本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因。
西方文论第三章笔记摘抄(3篇)
第1篇第一节:文学的定义与特征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价值。
它具有以下特征:- 虚构性:文学创作往往基于虚构,通过想象和虚构构建故事和人物。
- 审美性:文学作品追求艺术美,通过语言、形式、结构等手法展现美。
- 情感性:文学创作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
- 历史性:文学作品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
2. 文学的特征- 语言艺术:文学作品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审美价值。
- 形象性:文学作品通过形象描绘展现人物、事件和场景。
- 象征性: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具有象征意义,表达深层含义。
- 节奏性:文学作品具有韵律和节奏,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第二节:文学类型与体裁1. 文学类型- 诗歌:以抒情为主,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具有音乐美。
- 小说:以叙事为主,描写人物、事件和场景,具有虚构性。
- 戏剧:以对话和表演为主,通过人物对话展现冲突和矛盾。
- 散文:以议论和抒情为主,语言自由、灵活,形式多样。
2. 文学体裁- 叙事文学:以叙事为主要手段,包括小说、戏剧等。
- 抒情文学:以抒情为主要手段,包括诗歌、散文等。
- 议论文学:以议论为主要手段,包括杂文、评论等。
第三节:文学与社会1.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矛盾和问题。
- 文学对社会的影响:文学作品具有批判、引导和教育的功能,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 文学与社会变革:文学作品可以激发人们的思想意识,推动社会变革。
2. 文学与社会的历史发展- 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以宗教、神话、史诗等形式存在,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观念。
-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以基督教题材为主,反映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
- 近代文学:近代文学以启蒙、民主、自由等主题为主,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民主运动。
- 现代文学:现代文学以个人主义、存在主义等主题为主,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读书笔记【篇一:西方文论读书笔记】《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赵一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0月北京第1版) 1、所谓文论,原本是指20世纪发展起来的诸多西方批评理论。
与此同时,它也代表发达资本主义变革态势下,不断挣扎求生的欧美新学潮流。
作为新学,文论图变心切,反复倡导观念变革。
革新之余,它们还喜欢在自己名号前,添加新(new-)、超(super-)、反(anti-)、后(post-)之类头衔,以此标榜先进,或与众不同。
二战后,这些“加帽子”的文论流派层出不穷,诸如新左派、新历史,超现实、超自我,反文化、反表征、反俄狄浦斯,后工业、后现代、后殖民、后启蒙、后形而上学,不一而足。
尽管来路不一,倾向各异,文论的共同癖好却是一以贯之地反思和批判西方文明。
从尼采到福柯,各色批判思潮绵延百年,起伏跌宕,不断超越形而上学,突破人文传统,引领西方学术创新图变。
(序言001)2、文论研究为何如此困难?(序言002)(a. 文论多属于杂交理论或跨学科知识。
b.文论多来自德、法、俄等欧陆国家,经过传播,形成跨国理论,进而在全球遭遇误读。
c.文论富有挑战精神、革新冲动,不断对传统发出挑战,是英雄也是麻烦制造者。
d.作者认为,文论的最大麻烦在于其危机求变逻辑。
反复受挫中产生的游戏癖好、意义虚无、理论商品化等等。
)3、准确说,西方现代性既非两项合成,亦非四项并列,而是三位一体:即科学精神、民主政治、艺术自由。
作为理性,它包含三个子项,分别是认知理性、道德理性、艺术理性。
我们所说的现代主义(modernism),或曰欧美现代派文学,一般从1857年算起,即文学史上同时出现波德莱尔《恶之花》、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那一年。
而俄裔作家纳博科夫1958年在美国出版畅销书《洛丽塔》,则象征了后现代文学的出场。
(现代性:文艺现代性、哲学现代性、社会现代性)社会现代性:a时空分割重组农业社会中,历书、沙漏、观象学为人提供了粗略时序,其特点是时空相联。
就是说,传统时间总与地理标志相关。
例如农妇看见羊群下山,便知该为丈夫做晚饭。
教堂钟声回荡,标志着礼拜或婚礼。
钟表,意味着现代时空的出现:它分割时空,将时间从空间中剥离出来,变成有序格栅。
譬如闹钟,它将一天分为几个工作段、休息段。
??时空重组的显著后果是:距离感淡化,空间几成幻象,现代人备感时间驱迫。
b金钱与专家:合成变革新机制(现代人,可以什么都不懂,但只要有钱,相信专家制度,便能通过雇用和消费来获得一切,听起来让人充满希望,却又感到绝望,我们被钱和专家绑架了,失去了自我行为能力。
)象征符号,即哦社会学家帕森斯定义的三大社会媒介:金钱、权力、语言。
——第一讲《概说现代性》014、0264、后现代评论:费德勒(《美国小说中的爱情与死亡》《小说的终结》)称,荒诞作品在美国大批涌现,反映一个“大众文化时代开端,其特征是大规模机器生产和艺术赝品促销”。
苏珊-桑塔格称:批评家总爱说明一切,但“世界的神秘性是公开于众的”。
面对生活瞬息万变,她号召大家捍卫感觉。
她所谓的新感性(new sensibility),既反对阐释,也不榨取内容。
她又说:后现代作品“既非毫无意义,亦非一目了然,而具有一种悬而未决的意义”。
其主要特征,即逃避理性:正是出于对理性的厌恶,它才转向各种极端形式,追求“跟着感觉走”的个人体验。
后现代:作为一种反表征文艺形式——哈桑认为,美国后现代作家,继承欧洲人的实验传统,将它推向极限,变成一种反表征(anti-representation):这暴露当下语言与现实之间严重的形式紊乱。
后现代作品貌似狂人呓语,可它在骨子里,却珍藏一种返璞归真的梦想。
——第二讲《后现代文艺缘起》037、0385、后现代文化定义:杂拼(来自现代派戏仿,以滑稽手法模仿经典,从中制造差异错位,引起人们的笑骂思考。
)、精神分裂。
0536、误读合法化:德曼强调:文学的生命正在于“误读与误解的可能”。
??有感于误读,哈特曼教授巧说互文性:作品从不属于某个作家或时代。
它一路风尘,辗转传承。
?据此,互文性不光是语言,它也指一种思想越位、方法融合。
??对于当今学者,唯有大胆误读,方能刷新学术。
误读不只是反叛,它更是超越传统之不二法门。
0797、艺术生命来自读者的能动接受。
文学作品并非一座独白式纪念碑。
它更像一部乐曲,“时刻期待阅读中产生的不同反响。
”206整体来说,这部讲稿条理清晰,对文学理论中经常提到的理论都有梳理。
可以看出作者对《管锥编》的熟悉,还时时以武侠小说启发读者,这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没有那么枯燥。
《文学理论》[美] 雷-韦勒克奥-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一部第一章:p1、“文学是创造性的,是一种艺术;而文学研究,如果称为科学不太确切的话,也应该说是一门知识或学问。
”这是作者对文学研究的看法,同时提到了不同的声音,比如有的理论家否认文学研究是一门学问,“而认为它是一种‘再创造’”,另外亦有人认为“文学是根本无法‘研究’的,人们只能阅读、欣赏或鉴赏它,此外就只能是积累‘有关’文学的各类资料了”。
个人认为,对于文学研究是必要的,并赞成它是一门学问,但是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文学作为提升素养或个人爱好,不求甚解,仅仅获得自己的阅读欲求即可。
p20、“我们满可以怀疑低级文学(如通俗刊物)是否‘有用’或‘有教育意义’。
它们通常被认为只是对现实的‘逃避’和‘娱乐’。
不过它们有用与否这一问题,必须根据低级文学的读者的情况来回答,而不能以‘好文学’的读者水平为准”。
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认为最大的优点就是客观、公正性和全面性。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作者对通俗读物是宽容的,在大众文化发达的今天,这些肯定给了我们很好的慰藉——每个层次的阅读都有它存在的必要与合理性。
“当某一文学作品成功地发挥其作用时,快感和有用性这两个‘基调’不应该简单地共存,而应该交汇在一起。
”作者提出了文学给人“高级的快感”,并且文学的有用性,它的严肃性和教育意义也是令人愉悦的。
我认为这和“寓教于乐”有相似之处,文学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正如培根的《谈读书》中提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p36、“文学的各种价值产生于历代批评的积累过程之中,它们又反过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过程。
”“我们要研究某一艺术作品,就必须能够指出该作品在它自己那个时代的和以后历代的价值。
一件艺术品既是‘永恒的’(即永久保有某种特质),又是‘历史的’(即经过有迹可循的发展过程)”。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复杂,作者认为,必须防止虚假的相对主义和虚假的绝对主义,于是提出了“透视主义”。
作者认为,应该把各种类型的文学看作一个在不同时代都在发展变化的整体,可以相互比较,而且充满着各种可能性。
p45、欧洲三大语系分组法:日耳曼语系文学、拉丁语系文学和斯拉夫语系文学。
第三部p68、关于文学和传记,作者提出了三个观点,一,传记解释和阐明了诗歌的创作过程;二,主张研究传记的内在价值,把注意重心转移到人的个性方面去。
三,把传记看作是一门科学或一门未来科学的材料,即艺术创作的心理学的材料。
并认为只有第一点是和文学研究直接相关的。
作者对根据作品撰写传记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并认为传记式的文学研究方法会妨碍对文学创作过程的正确理解。
“与其说,文学作品体现一个作家的实际生活,不如说它体现作家的‘梦’;或者说,艺术品可以算是隐藏着作家真实面目的‘面具’或‘反自我’;还可以说,它是一副生活的图画,而画中的生活正是作家所要逃避开的。
”“实际生活经验在作家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取决于它们在文学上的可取程度,由于受到艺术传统和先验观念的左右,它们都发生了局部的变形”。
p76、“‘文学心理学’的含义可以指从心理学的角度,把作家当作一种类型和个体来研究,也可以指创作过程的研究,或者指对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心理学类型和法则的研究,最后,还可以指有关文学对读者的影响的研究(即读者心理学)”。
“诗人是一个社会所认可的或推崇的白日梦者;他不必去改变自己耽于幻想的性格,而是要持续不断地幻想下去,并公开地发表自己的幻想”。
p93、在文学和社会中,作者提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家在研究文学与社会关系中的双重身分。
“他们基于非文学性的政治和道德标准,从事评价性的‘判决式’的批评”。
中国是现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主导意识形态,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作品中,‘马克思主义’这个词和我们的文学作品的评价紧密结合,现今随着文学理论的多元化,这个词汇没有历史中那样频繁,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无处不在的影响。
这一方面成为了中国文学作品和理论发展的瓶颈。
p165、描述和分析艺术品不同层面的方法。
1)声音层面,谐音、节奏和格律;2)意义单元,它决定文学作品形式上的语言结构、风格与文体的规则;3)意象和隐喻,即所有文体风格中可表现诗的最核心的部分;4)象征和象征系统中诗的特殊“世界”;5)形式与技巧6)文学类型的性质问题;7)文学作品的评价;8)文学史的性质 p236、“小说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如德语所说,是一种‘创作’的形式;就它的高级形式而言,它是史诗和戏剧这两种伟大文学形式的后裔”。
中西文学历程中,小说的成熟都是比较晚的。
猜想,一方面早期的书写工具比较简陋,诗歌比较精炼而得到发展;另一发面,如果后来居上的理论成立,小说与诗歌相比,也并非没有文化。
p237-239、“一部小说表现的现实,即它的对现实的幻觉,它那使读者产生一种仿佛在阅读生活本身的效果,并不必然是,也不主要地是环境上的、细节上的或日常事务上的现实。
??细节的逼真是制造幻觉的手段,但正如在《格列佛游记》中一样,它常被作为圈套用以引诱读者进入一些不可能有或不能置信的情境之中,这样的情境比起那偶然意义的真实来具有更深一层的‘现实的真实’。
”从中可以看出,小说的引人入胜并不必要是描写现实,而是给读者营造逼真的感觉。
“无论在小说中还是在戏剧中,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都是文学的或文学加哲学的运动、传统和风格,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也是如此。
它们的区别并不在现实与幻觉之间,而在于对现实各持有不同的概念,对幻觉各有不同的模式而已。
”“伟大的小说家们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人们可以从中看出这一世界和经验世界的部分重合,但是从它的自我连贯的可理解性来说它又是一个与经验世界不同的独特的世界,如特罗洛普笔下的州县和教堂城镇,哈代笔下的威赛克斯等。
但有时却不是这样,如爱伦-坡笔下的可怖的城堡不在德国,也不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而是在灵魂之中。
狄更斯的世界可以被认为是伦敦,卡夫卡的世界是古老的布拉格;但是这两位小说家的世界完全是‘投射’出来的、创造出来的,而且富有创造性,因此,在经验世界中狄更斯的人物或卡夫卡的情境往往被认作典【篇二:《西方文论史》读书笔记】第十一章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从法国兴起,再波及英国、美国并影响全世界的文艺理论思潮,它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为标示,向传统的文艺理论提出了挑战并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