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

2、记住日本大化改新的年代和内容。

3、理解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导入新课: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著名的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新佑卫门、足利义满三个人物,说明三者的身份分别是天皇的儿子、武士和幕府将军,并设问天皇、武士和将军三者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今天我们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你就全明白了。

三、讲授新课第一目、大化改新(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统一的大和政权2.大和政权的社会结构3.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4、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5、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二)背景材料引入相关史事1、汉倭奴国王金印和邪马台国的亲魏倭王两幅图片了解日本历史2、大和政权的统一(1)兴起:3世纪中期,大和国在本州中部兴起。

(2)统一:5世纪左右,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3)政治统治:国王称“天皇”,朝廷和贵族占有大大量土地。

(4)经济特点:基层生产组织为“部”,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地位近似奴隶。

大王依赖中央、地方的氏姓贵族统治全国。

大和统治阶级将被征服的部落居民,按照"部"的形式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大和国是一个奴隶制性质的国家。

(三)大化改新背景1. 背景:(1)国际:受到中国唐朝的影响。

(2)国内:苏我氏专权,中大兄皇子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扶持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2.目的: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3. 时间:646年开始4. 特点: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

5. 主要内容:(1)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废除贵族世袭控制军事的特权,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治理。

6. 影响:改革为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改变了日本的国家性质,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名师教案

部编版人教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名师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二、教材解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的日本古代史,包括三个子目: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三个子目之间既是时间上的相继,也是内容上的递进。

“6世纪前的日本”子目重点介绍了大和统一日本后奴隶制社会的状况,也点出了中日两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史,为第二子目进行了铺垫。

“大化改新”这一子目介绍了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更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武士和武士集团”子目讲述了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封建社会的变化,出现了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了幕府统治。

本课是《世界历史》第一册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中的第一课,与下一课《阿拉伯帝国》在内容上是并列关系,代表着亚洲国家步入封建社会的两种典型方式:学习和宗教。

同时日本作为亚洲的重要国家之一,了解其历史发展的进程有助于后续世界史的学习。

旧教材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整合在一课中,囿于篇幅的限制,只对大化改新这一重点进行了介绍。

统编版教材补充了奴隶社会时期日本的生产组织以及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社会发展走向,使得日本历史发展的脉络更加完整连贯,一方面更好地衔接了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另一方面让学生对日本形成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为现实提供历史依据。

三、学情分析1.认知基础:学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唐朝的对外交往,初步了解了唐朝对古代日本的影响;通过中国近代史中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系统学习,知道了近代以来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史实;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的外交,明确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尽管部分学生知道日本号称大和民族,男生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比较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总体来说,学生对日本的了解,主要集中在近代以来中日关系这一领域,对于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历史认识却是匮乏的,日本古代史尤其如此。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古代日本》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教材分析】本课以“古代日本”为主题概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历史演变,主要以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武士和武士集团为线索,向学生展示了日本社会的历史风貌。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和武士集团。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影响。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等【新课导入】……这是2014年7月24日广东卫视《郎眼看财经》节目里的几组数据,它引发了人们对当今中国的“留学热”的热烈讨论。

今天,大量的中国人自费到海外特别是美国留学,中国成为一个巨大的留学流出国。

而1400多年的中国则相反,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留学流入国,特别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和学问僧随着遣隋使、遣唐使到中国来学习。

他们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到中国学到了些什么? 对日本有何影响?下面我们来学习一群“海龟”是如何出国学习,并推动日本改革的——古代日本。

【讲授新课】一、大和时代——6世纪前的日本教师幻灯片出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结合地理知识,回答日本在亚洲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地理特点,明确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除了自然情况,6世纪前,日本社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请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史事第52页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1—2世纪日本与当时中国的交往情况。

(2)5世纪时,谁统一了日本?(3)统一后的日本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如何?学生阅读后回答。

教师过渡: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在什么时候过渡到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的呢?二、天皇时代——大化改新回顾旧知: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中日友好交往的相关史实,通过温故而知新的方式以及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来讲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复习提问:唐朝时中日之间有着怎样的交往?这对日本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出示下面图片帮助学生回忆。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认知相对较弱,对于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等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巩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掌握日本历史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原始社会的构成、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2.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的意义、奈良时代的特点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4.图片、图表引导:运用生动的图片、图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案例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地理位置,进而引入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呈现日本原始社会、大化改新、飞鸟时代、奈良时代等历史知识。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感知。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上历史-第11课  古代日本【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日本大化改新,初步了解中古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二、内容分析日本的文明产生比较晚。

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一场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从落后的奴隶社会步入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一些地方豪强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发展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

1192年,镰仓幕府统治日本。

日本从此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三、教学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认识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了解幕府统治及其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通过大化改新,认识学习和模仿他人是提高自身的一种重要途径。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6 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概况日本的地理环境。

(2)学生活动●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地理环境特点:岛国,岛屿众多、山地众多,平原少、多火山地震,资源匮乏。

●地理环境影响:便于发展渔业、航海业,便于畜牧业发展,灾害频繁,忧患意识较强。

(3)教师活动大和政权的统一(4)学生活动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5)教师活动(6)学生活动最高统治者称“大王”2.大化改新(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归纳出日本大化改新的原因是什么?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

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

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

(2)学生活动①国内形势: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

②国外形势: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3)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总结出日本大化改新的意义?(4)学生活动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3.幕府统治(1)教师活动研读材料,梳理封建庄园制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材料1:8世纪中叶政府发布《垦田永世私有法》以后。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史实。

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包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以及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和丰富的插图,为学生展示了古代日本的面貌,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日本的历史发展。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

但对于古代日本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线索,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大化改新等重要历史事件;认识日本与中国在古代时期的交流与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大化改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难点:对古代日本社会制度的认识,大化改新与日本封建社会建立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日本的历史风貌。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古代日本》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如神社、宫殿等,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日本的风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教学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教案学科历史年级九年级主备人:上课时间:月日课题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日本的地理位置;岛屿构成;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武士集团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意义;武士道精神教学难点大化改新给我们的启示;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补充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出示:多媒体展示樱花、富士山图片。

猜猜看这是哪个国家?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方的大海中,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座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这个岛国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问题:古代日本的统一时间,统一以后统治情况。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总结日本的统一: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国家,其中与汉朝交往的有30多个国家。

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来自中国的、朝鲜的移民,也被编入织锦部,锻冶部。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PPT展示材料并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设计

大化改新(大化:此年号意为“伟大的变化”)
政治
经济
在回答任务一之前,我们先来看幅地图。

教师利用图简单介绍一下6世纪前的日本。

讲述: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大和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国力强盛。

在5世纪初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统一。

(2)合作探究
出示任务:任务二
1.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当时日本政局动荡,社会混乱。

解释政局动荡
所谓政局动荡就是皇权旁落,皇权掌握在苏我入鹿手
中,政局十分混乱,再加上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
逃亡,社会陷入混乱。

因此皇族中的改革派发动宫廷政
变,皇室重掌大权,拥立孝德天皇继位,即位后孝德天
皇效仿唐朝,颁了布改革诏书。

外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2.阅读课文,讨论: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土地收归国有,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一定得赋税,一定。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1.了解大和统一日本。

2.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历史背景,知道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体会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日本民族的主要特点。

3.了解日本的庄园经济和武士阶层的形成,知道幕府统治的建立。

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幕府统治的特点。

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及幕府统治的影响。

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

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的确,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国家;与中国一衣带水,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日本是怎样翻开它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了解这一史实。

一、6世纪前的日本教师: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后来大和政权统一了这些小国,大和何时统一了日本?学生: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教师: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后,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他是如何统治日本的?学生: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

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教师:日本的土地归谁所有?他们如何组织生产?学生:大和政权统治下的日本,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二、大化改新史料1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日本的改革势在必行。

教师:7世纪时,大和的社会状况怎样?学生:阶级矛盾尖锐,政局十分混乱。

教师:同一时期的中国隋唐,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

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史料26世纪下半叶,大和国内出现统治危机,掌权的圣德太子(574-622)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来提高天皇的权威,并且派遣众多使节出使中国,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第11课古代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过程与方法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养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日本学习与模仿中国文明进行的大化改新,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度到了封建社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教学难点:幕府与天皇朝廷的关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武士与樱花:一般国家都会以猛兽比喻武士英雄。

但是在日本是以樱花来比喻武士。

看过樱花的人都知道,单个的樱花并不美丽,但是成片的樱花聚在一起就很漂亮。

这和日本武士的集团精神很相似。

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并非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花期不长,但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这是日本武士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的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便毫无留恋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6世纪前的日本1.教师讲述:3世纪时,在本州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叫“大和国”。

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

说说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提示: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目标导学二:大化改新1.教师提问: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提示:①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兴起(催化因素)。

2.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提示: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11课,主要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

教材内容包括大化改新、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以及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日本社会的一些特点。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的历史,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一些基本信息。

但是,对于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概念,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古代日本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珍惜和平。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对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九年级历史上册。

2.教学多媒体:PPT、历史图片、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用PPT展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讲解日本幕府统治、武士道精神等基本概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 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他在位时,发现日本社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贫富差距、地方豪强割据等,于是便下令进行大化改新,以期改善社会状况。

2.归纳大化改新的内容有哪些?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讲解。

师: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颁布了《大化法》。

这部法律规定了土地制度、官制、税制等方面的改革,对于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了解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讨进行回答,教师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找出关键词句并讲解。

师: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中的重要阶层,他们的出现与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密切相关。

在平安时期,___逐渐崛起,并控制了中央政权,成为了幕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特征。

3.课堂总结师:今天我们研究了日本古代社会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大和兴起、大化改新、武士和___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日本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培养其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___是日本国的尊称,最早由___所使用。

传说他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在明治维新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

但是在现代日本,天皇已经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材料一: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的上层社会由王族和豪强占据,他们占领了国家的各种资源,而贫民百姓无法立足。

豪族之间互相争战,自立为强,藐视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宫殿、园陵,并且向朝廷进调赋税时,首先满足自己的需要。

材料二:初唐时期,___调整了统治政策,实行了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

这使得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

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材料三: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谴唐使19次,其中成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1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教案(1)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4.11 古代日本》教学设计 教案(1)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 课古代日本》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选择了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等两个国家作为代表。

古代日本深受中华文明影响,其历史发展进程也表现出一些典型的民族特征。

古代日本的文化特性,对日本后来的明治维新和军国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本课按照古代日本社会发展的时序,将古代日本社会发展分成三个子目,分别为“6世纪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幕府统治”。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本课按照时序性呈现古代日本社会发展状况,三个中子目内容是先后关系:6世纪前的日本,大和政权于5世纪统一全国。

646年,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学习中国的律令制度,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8世纪,日本地主土地兼并严重,开始盛行庄园经济。

在此基础上,地方豪强建立武装集团,形成割据势力。

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幕府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心。

二、教学目标1. 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通过大化改新后日本社会的发展、中日两国人民古代交往、庄园经济与8世纪以后日本地方割据势力的关系等事实,认识和理解改革是是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历史发展的多元联系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等唯物史观基本观点。

2. 历史解释:通过将大化改新的内容与唐朝法令制度比较,认识古代日本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特性;了解武士集团的形成和幕府统治的建立,认识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历史渊源。

3. 家国情怀:认同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是历史发展主流的观点;认同古代日本文化也是多样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2. 教学难点:理解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导入新课。

呈现古代日本地图和历史上的日本和中国的诸多联系。

2. 正课讲授。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公元前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发展。

课程内容包括:日本的位置、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日本的大化改新等。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历史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古代日本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

同时,学生对于日本文化的兴趣较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及其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大化改新的内容。

2.难点: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大化改新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4.对比分析法:通过比较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频资料,展示古代日本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文明,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通过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对比分析日本与中国文化的异同,加深对大化改新的理解。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1课《古代日本》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1课《古代日本》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第11课《古代日本》一. 教材分析《古代日本》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日本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历史事件。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可以了解到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以及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日本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掌握幕府统治的相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史实。

2.难点:分析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课件:古代日本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日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历史。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日本历史知识,如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背景。

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的具体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代表进行成果分享,总结大化改新和幕府统治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同时,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古代日本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案

第11课古代日本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日本的发展历史,掌握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分析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知道武士及武士道。

【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和情景设置,了解大化改新的背景,知道其内容和影响,把握大化改新与唐朝的关系。

了解古代中日之间交流的史实,进一步感悟中日文化渊源。

对比大化改新和当今日本,理解日本民族特性,激发学生探讨对当今中华民族发展的启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使学生理解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认识到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长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位于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设计兴建的,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

于天平宝字三年(759)开始建造,大约于770年竣工。

寺院大门上红色横额“唐招提寺”是日本孝谦天皇仿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所书。

这座具有中国盛唐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被确定为日本国宝,也被称为“中日友谊的寺院”,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和交往的见证。

古代日本有怎样的历史?这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中国唐朝学到了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新课讲授(一)6世纪前的日本1.地图展示:提出问题:观察古代日本地图,概括日本与中国的地理关系。

学生回答: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与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2.教师提问:日本什么时候产生了国家?学生回答: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3.教师讲解: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国逐步吞并了其他小国,基本实现了统一。

阅读教材第52页,归纳大和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学生回答: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 古代日本》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1课古代日本》主要讲述了日本从公元前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历史发展。

内容包括: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日本国家的诞生,大化改新,以及日本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本节课教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日本这一课题,他们可能较为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已学知识,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等,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日本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日本的文化艺术、传统习俗等可能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拓展相关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日本的自然环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日本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国家的诞生,大化改新。

2.难点: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古代日本的历史发展。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观点。

4.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日本的典型历史事件,如大化改新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古代日本的纪录片或相关片段。

4.历史图片:展示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图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日本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列岛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你们对古代日本有哪些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古代日本的历史背景,如日本列岛的自然环境和古代居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古代日本》教案一、教材分析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古代日本》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一部分,属于第四部分“世界各国古代文明的崛起”中的“1.东亚地区的古代文明”一节,共四个小节。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日本的古代历史和文明,包括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该了解到日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认识日本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其特点和影响。

能够分析日本的古代文化对现代日本文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古代日本的文化遗产。

从原始社会到古代社会的过渡。

描述古代日本文化的特点,如其宗教信仰、制度、文学艺术等等。

从日本古代文化的特点中探索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了解文化多样性,互相尊重各个文化之间的差异。

学生了解日本古代文化跟现代文化的接续与变化,并对其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古代日本1.古代日本的历史概述2.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3.古代日本的宗教信仰4.古代日本的文学艺术5.古代日本社会风俗6.古代日本文化对现代日本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入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古代日本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2.讲解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对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概述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古代日本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文学艺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

3.讨论法在授课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或启示性的话题,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预习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知识点概述》和《思维导图》,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和重点,以及对古代日本的文化和历史有初步认识。

2.引入通过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动画或视频,进入古代日本的世界,感受其中神秘的气氛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6世纪前的日本和大化改新;
2.知道日本武士的形成及幕府统治的基本情况。

3.培养学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对历史重要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解大化改新,以及课堂研讨完成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日本人善于学习外来的优秀文化。

2.理性认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材料导入:海外有仙岛,其名曰蓬莱。

相传,在秦始皇时期,有一个道士(徐福)被派往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求取仙药。

未果,又遇大风,流落在一岛上。

大家知道这个岛是哪里吗?
学生:日本。

老师:对,传说中徐福流落的荒岛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古代日本》。

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1课《古代日本》。

二、教学过程:
1.6世纪之前的日本
老师:日本文明的诞生于1——2世纪,繁衍至5世纪的时候初步实现统一,统一的是大和政权。

他们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繁衍生息。

阅读课本,了解大和政权的基本概况。

2.大化改新
老师: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

当时中国刚刚经历过南北朝时期的分裂,走向隋唐的大一统,国力强盛,文化辐射四方。

受到辐射的日本生产技术等物质文明大大提高。

铁器日益普及,各地出现了许多生产水稻生产的新式农具。

老师: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建立在部民基础之上的大和国迫切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

老师:公元643年,日本酝酿了一个多世纪的改革终于开始了。

以孝德天皇为首的大和皇族、以中臣镰足为首的中央豪族,在归国留学生的协助下,发动政变,夺取了中央政权,踏上了漫漫的改革之路,史称“大化改新”。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中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统一赋税。

老师:这一场变革是根据中国隋唐制度,那么日本有哪些保留,又有那些创新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老师: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大化改新之后,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同时将“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意为日出之国的意思。

老师:进入封建社会的日本在百余年后,遇到了封建社会难以治愈的顽疾——土地兼并。

入地兼并的出现源于日本私有田地的出现,我们一起简单了解一下。

三世一身法: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垦田永世私财法:凡开垦的土地准许终身占有。

这就是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老师:垦田永世私财法颁布之后,土地私有制在全国发展起来,贵族、豪门、寺院等势力大量购买兼并土地,8世纪末建立庄园。

老师:庄园一般掌握在谁手里?
学生:贵族、豪门、和一些寺院手里
老师:这些人都有一定的特权,其中一项特权吸引了大量的平民的依附。

这一项特权课本上出现了,请大家找到,并大声地告诉我。

学生:不输不入。

老师:对,不输不入给予了庄园最大的发展空间。

大家记得我们中国魏晋庄园吗?魏晋南北朝那个大动乱的年代,大地主们为了保护自己掌握的土地免受战争的洗劫和乱兵的掠夺,开始建立有着高强堡垒的大庄园,建立守卫庄园的部曲。

有一则材料能够体现当时庄园的盛况。

材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

船车贾贩,周于四方; 废居积贮,满于都城。

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

老师:我想日本的大庄园也是如此吧。

他们建立起高强堡垒,同时拥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武士。

老师:日本武士因为“武士道”精神被我们熟知,日本武士最初诞生的目的是什么?联系方式是什么?武士形成之后主要作用是什么?
学生:庄园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
学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学生:代表庄园和地方政府对抗;响应国家号召去征战。

老师:11世纪,形成了最大的两个武士集团,即桓武后裔的平氏(桓武平氏)和清和天皇的后裔源氏(清河源氏)。

1185年,关东源氏击败平氏,控制中央政权。

1192年,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在镰仓设立幕府。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利。

日本由此进入了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老师:幕府统治究竟是怎么样子的呢?让我们结合图示,思考镰仓幕府统治的特点。

1.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里。

2.武士集团效忠的是主公,不是国家。

2.幕府和朝廷并存,幕府将军名义上是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礼仪上的摆设。

老师:武士道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一套展现武士阶层道德与行为规范的武士道。

强调忠义节烈、宣扬忠诚、无畏。

武士道的实质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这种价值观对日本民间社会也逐渐产生了影响。

三、小结
日本如今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大化改新,我们似乎看到了它能够崛起的原因。

一个善于学习其他文明长处的国家,一个一直进步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屹立不倒呢?
四、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