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典故

合集下载

古诗文常用典故50例-古诗词100个常用典故

古诗文常用典故50例-古诗词100个常用典故

古诗文常用典故50例1.斑竹湘妃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的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5.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6.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

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8.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

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

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9.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0.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1.射天狼天狼,星名。

古人以为主侵掠。

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

15个古代典故

15个古代典故

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秦曲脱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郁郁不得志。

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迹之态十分传神。

后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

如贺铸《青玉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即用此典。

(典见曹植《洛神赋》)。

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了许多典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典故总结归纳:
1.望庐山瀑布: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比喻看见瀑布的壮丽景色,
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江畔独步寻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比喻在困苦的境遇中
寻找快乐,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3.夜泊牛渚怀古: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比喻在旅途中思念故
乡和亲人,表达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4.登鹳雀楼: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逝,
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5.赤壁怀古: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怀古》,比喻历史兴衰无常,表达对历
史和英雄人物的缅怀之情。

6.青玉案·元夕: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
逝,表达对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7.静夜思: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比喻在寂静的夜晚思考人生,表达
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8.登高: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比喻人生如梦,时光易逝,表达对时光
的珍惜和对人生的思考。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喻离别之
情难以割舍,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感伤。

10.春夜喜雨: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比喻春雨滋润万物,表达对大
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古诗文的内涵,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古诗文典故含义

古诗文典故含义

古诗文典故含义古诗文里的典故啊,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小宝藏,藏在那些古老的文字背后。

就说“东篱”这个典故吧。

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东篱”就不再只是东边的篱笆那么简单了。

它仿佛成了一种归隐田园、远离尘世喧嚣的象征。

想象一下,一位老者,穿着朴素的衣裳,在东边的篱笆旁,慢悠悠地采着菊花,一抬头就看到那雄伟又宁静的南山。

这画面多美啊。

后来的文人墨客们,一提到“东篱”,心里就有了那种向往田园生活,想要摆脱官场纷扰的情感。

就好比现在的人啊,在城市里忙忙碌碌,压力大得很,就特别向往那种宁静的乡村生活,有个小院子,种种花,养养鸡。

这“东篱”就像是那个梦想中的小院子的门,一推开,就是自在的世界。

再看“鸿雁”。

在古文中,“鸿雁”常常被用来传递书信。

为什么呢?因为大雁是候鸟,它们每年都会长途迁徙。

古人看到大雁南来北往,就想着要是能让大雁带着自己的思念和消息给远方的亲人朋友该多好啊。

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看着归雁,心里满是对家乡的思念,希望大雁能把自己的家书带到洛阳。

这就好像现在,我们虽然有手机可以随时联系,但是在以前,信件可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鸿雁”就像是那个时代的快递员,只不过它带的不是包裹,而是满含深情的书信。

而且啊,“鸿雁”有时候还代表着游子。

游子就像大雁一样,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折柳”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典故。

“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在送别友人的时候,常常折柳相赠。

这是一种多么含蓄又深情的告别方式啊。

想象一下,在古代的大道上,两个友人即将分别,一个人折下一根柳枝递给对方,没有太多的言语,但是那根柳枝就包含了千言万语。

就像我们现在和好朋友分别,可能会送个小礼物一样,那柳枝就是当时的送别礼物。

而且啊,柳树的生命力很顽强,折下的柳枝插到土里说不定就能成活。

这也寓意着希望友人在远方能够好好生活,像柳枝一样扎根、茁壮成长。

还有“红豆”,那可是相思的代名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诗文中的这27个典故

古诗文中的这27个典故

100条历史典故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

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gǔn)、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三过家门而不入"。

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é)”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

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

纣创造了“炮烙”、“虿( chà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ó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50个古代文学常用典故,作文和古文双修

50个古代文学常用典故,作文和古文双修

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

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

”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

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

他更加光火了。

要求两天内结案。

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

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

2.骑猪唐朝武则天时,河内王武懿宗,率军去赵州一带打仗。

懿宗听说敌方有数千骑从北而来,便弃甲而逃,其实当时双方相距还有七百里之遥。

后来懿宗回师京都,置酒庆功。

张元一在武则天面前写诗嘲笑他,有“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之句。

武则天问:“懿宗难道没有马吗?为什么要骑猪?”张元一说:“骑猪是是夹豕走也。

”按:豕即猪,豕与屎同音,夹豕走,意思是来不及大便,夹着大便就逃走。

(见唐孟棨《本事诗•嘲戏》、唐张鷟《朝野佥载》卷四)后以骑猪指仓皇逃跑。

3.鸟尽弓藏把鸟射完以后,弓就用不着了。

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怀疑韩信谋反,把他抓起来。

韩信说:“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是应该死了。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又《越王勾践世家》也载有范蠡的话:“飞鸟尽,良弓藏。

”后以“鸟尽弓藏”为事后拋弃有功之人的典故。

4.屏风误点三国时,曹不兴给孙权画屏风,不小心,误点了一滴墨,便将它画成一只苍蝇。

孙权看到后。

以为是真苍蝇,用手去赶它。

(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不兴》)后以“屏风误点”形容画艺高超。

5.蒲柳先秋晋代人顾悦之与简文帝同岁,但头发早白了。

简文帝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姿,经霜弥茂。

”意思是我像蒲草与柳叶一样,一到秋天就萎落;你像松树和柏树,虽然经历霜雪,却越来越茂盛。

简文帝说他答得很好。

(见《世说新语•言语》《晋书•顾悦之传》)后以“蒲柳先秋”为体质弱的典故。

6.弃席春秋时,晋国的重耳在外流亡二十年,不少人跟随他出生入死。

诗文的典故实用一份

诗文的典故实用一份

诗文的典故实用一份诗文的典故 1诗文的典故1.烧猪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

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2.杀声弦中见东汉蔡邕的邻人请蔡喝酒。

蔡走到邻家门口,听见里面的琴声带有杀声,立即打回。

邻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原因。

弹琴的人说,他弹琴的时候正好看见螳螂在捕蝉,蝉要飞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顿美餐,这就是杀声表现在琴声里的原因。

见《后汉书·蔡邕传》。

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呀,怎的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是螳螂来捕蝉?"3.散木相传古时一棵很大的栎树,枝叶能遮荫上千条牛;树干有百尺围。

看的人很多,但有一个姓石的匠人不去看。

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这样好的`木材却不去看一看。

他说,这是散木。

做船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用具会坏得决,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做什么都不行。

见《庄子·人间世》。

比喻无用之材。

唐温庭筠《古意》诗:"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

"4.三马食一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__。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

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

见《晋书·宣帝纪》。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5.三里雾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

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

见《后汉书·张楷传》。

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 6.如烟入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

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在她墓前看见了她,她把明珠送给韩重。

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2022中考语文:重要的诗文典故

2022中考语文:重要的诗文典故

2022中考语文:重要的诗文典故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中考语文:重要的诗文典故,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诗文典故一1.临潼斗宝历史故事:春秋时,秦穆公想吞并各国,召集各国在临潼聚会,借比宝定输赢。

伍子胥在会上举鼎示威,制服了秦穆公。

见明无名氏《十八国临潼斗宝》杂剧。

《红楼梦》第七五回:“天天宰猪割羊,屠鹅杀鸭,好似临潼斗宝的一般,都要卖弄自己家里的好厨役,好烹调。

”2.钱癖晋代的和峤财产很多,为人吝啬。

人都耻笑他。

杜预说他有“钱癖”。

见《晋书·和峤传》。

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钱癖与传癖何殊?”3.烧猪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

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诗文典故二4.念奴唐玄宗时的歌女。

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

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

见唐元稹《连昌宫词》原注。

后以指歌女。

明汤显祖《荆钗记·折柳阳关》:“你红粉楼中一念奴。

”5.千日酒传说中山狄希能造千日酒,饮后醉千日。

刘玄石好饮酒,求饮一杯,醉眠千日。

见晋张华《博物志》卷十。

后以称好酒。

唐韩偓《江岸闲步》诗:“青布旗夸千日酒,白头浪吼半江风。

”6.乞儿向火唐玄宗天宝年间,杨国忠专权。

不少朝臣巴结他。

大臣张九龄说这些人是“向火”的“乞儿”。

意思是说,有一天火灭灰冷,一定会遭到冻裂身体之祸。

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

比喻小人趋炎附势。

清赵翼《青山庄歌》:“热客倚冰终日计,乞儿向火一群忙。

”总之,中考语文中重要的诗文典故就是上面这些,希望能多记忆,在考试中不失分。

古诗文典故取名大全

古诗文典故取名大全

古诗⽂典故取名⼤全古诗⽂典故取名⼤全 1、⽤古代诗⽂中的.典故。

中国诗⽂汗⽜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

以古代诗⽂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很多。

如: 徐⽵⼼,“⽵⼼”出⾃郑板桥诗句。

“徐”与“虚”谐⾳,徐⽵⼼即虚⽵⼼。

李彭年,唐代⼈,“彭年”出⾃《庄⼦·逍遥游》中记载彭祖的事迹。

刘青⼭,“青⼭”出⾃“留得青⼭在,不怕没柴烧”。

斐冲天,“冲天”出⾃《韩⾮⼦·喻⽼》: “虽⽆飞,飞必冲天;虽⽆鸣,鸣则惊⼈”。

王朝闻,著名美学家,“朝闻”出⾃《论语》“朝闻道,⼣死可矣!” 马三⽴,著名相声演员, “三⽴”语出《左传·襄公⼆⼗四年》:“⼤上有⽴德,其次有⽴功,其次有⽴⾔,虽久不衰,此之谓不朽”。

蒋经国,“经国”出⾃曹丕《典论·论⽂》:“盖⽂章者,经国之⼤业,不朽这盛⼤事”。

谢冰⼼,现代著名作家,“冰⼼”出⾃唐王昌龄诗名句:“⼀⽚冰⼼在⽟壶”。

莫砺锋,“砺锋”出⾃诗句“宝剑锋从磨砺出”。

何满⼦,引⽤宋词同名词牌。

纪鹏飞,“鹏飞”引⽤《庄⼦·逍遥游》:“⼤鹏展翅飞万⾥”句。

孑撑思:“学思”语出《论语》:“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本⽂导读:龙年出⽣的宝宝怎样取好名字呢?怎样⽤古诗⽂和古典去给龙宝宝取名呢? 本⽂导读: 陈三省,“三省”语出《荀⼦·劝学篇》:“吾⽇三省吾⾝”。

于省吾,“省吾”出⾃《苟⼦·劝学篇》:“吾⽇三省吾⾝”。

李宗仁,字德邻,取⾃《论语》“⾥仁之为美” “德不孤,必有邻”。

马千⾥,⼜名马良骥,四川书法家,语出唐韩愈《杂说·马说》:“古之有千⾥马”。

易家⾔, “家⾔”出⾃《史记太史公⾃序》: “凡百三⼗篇,五⼗⼆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阙,成⼀家之⾔”。

舒⼴袖,河南电视台节⽬主持⼈,语出⽑主席词:“寂寞嫦娥舒⼴袖”。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一、古诗文中的典故简介古诗文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典故。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古诗文的重要时期,通过学习古诗文中的典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提升语文素养。

二、古诗文中的典故类型1.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是古诗文中最常见的典故类型之一。

古代文人常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人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木兰诗》中的木兰代父从军,就是历史典故的一种。

学生们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代诗文。

2. 神话典故神话典故在古诗文中也经常出现。

古代文人常借助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比如《白蛇传》中的白娘子化身为绮罗生,就是运用了神话典故的手法。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典故,能够更好地理解神话传说并欣赏古代诗文。

3. 命名典故古代文人还常常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名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比如《岁寒三友》中的梅兰竹就是一种命名典故。

学生们通过了解这些典故,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文,还能了解历史人物的故事和形象。

4. 社会寓意典故古代文人常常通过比喻和寓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比如《李白诗选》中的《静夜思》通过描述一轮明月和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典故,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与哲理思想。

三、古诗文中典故的学习方法1. 多读多写学习古诗文中的典故,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写。

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文进行背诵,并分析其中的典故所在。

同时,他们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古诗文,运用其中的典故进行写作,以加深对典故的理解和记忆。

2. 辅助工具在学习古诗文中的典故时,学生们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词典、辞典等。

通过查阅相关的词典资料,可以了解到典故的来源、含义和用法,进一步加深对典故的理解。

3. 开展研究对于对古诗文中的典故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可以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可以选择相关的专题进行阅读和研究,了解更多的典故和相关背景知识,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文。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常常涵盖了丰富的典故,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典故及其来源:
1.鲁迅《热风》中的典故: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的“
丈夫之行也,菽麦垂之如也,潜蛇入于穴,蚯蚓入于土,非
宜追也。

“比喻对于危险或艰难的事情,不宜轻易追求。

2.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典故:典故出自《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的“吾不恶乡人,恶乡人之不知也。

“比喻
在外乡,人们不了解自己的优秀之处。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典故:典故出自《汉书·韩
长孺传》的“大明宣帝时,长孺始为人舍长安城外居。

“比喻
离开繁华之地,远离世俗。

4.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典故:典故出自《陶渊明集·归
园田居》的“出门俟其将还,奉瓜及人,及山鸡。

“比喻主动
等待并迎接朋友的归来。

这些典故在古诗文中常常被引用,通过对这些典故的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希望这些例子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诗词中的典故

诗词中的典故

诗词中的典故之名人篇一.李广(?--前119年)西汉著名将领,擅射,人称“飞将军”。

《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曾一箭射死一只猛虎,以虎头骨为枕。

也曾将巨石误作虎,以箭射之,箭羽没入石棱,足见其射艺和勇力。

李广一生都在边关戍敌,与匈奴作战四十余年。

因智谋超群,骁勇善战,令匈奴闻风丧胆,不敢交战。

李广一生未得封侯,故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说。

公元119年,李广随卫青出征匈奴,战败自杀。

唐诗中常用“飞将军”、“李将军”代称李广,如王昌龄《出塞》云:“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白《悲歌行》:“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常建《吊王将军墓》:“尝闻汉飞将,可夺单于垒”。

刘禹锡《平蔡州三首》:“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高适《塞上》:“惟惜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二,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

班超少年立志,刚入朝时作文官,后投笔从戎,因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凭其卓越的政治和经济才能,在管理西域的31年中,正确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战无不胜攻无不取,不但维护了国家安全,也加强了西域与各族的联系。

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云:“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

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西域,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班超投笔从戎是常被后世引用的典故。

唐诗中也作“掷笔”、“弃笔”、“安能事笔砚”、“班超束书”、“班笔掷”等,也常用来指代弃文从武,投身疆场。

如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祖咏《望蓟门》:“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王昌龄《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使臣书之得已不。

”鲍溶《壮士行》:“苏武执节归,班超束书起。

”元稹《记怀》:“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三,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军事家。

30个文学典故及意思_30个文学典介绍

30个文学典故及意思_30个文学典介绍

30个文学典故及意思_30个文学典介绍文学典故对人的思想,情感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人类获取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文学的典故吧,仅供大家参考。

30个文学的典故1、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2、负薪读书形容勤学的典故。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

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3、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4、挟策读书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竹简。

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

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5、高凤流麦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以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中出现的典故总结归纳:
1.《静女》中“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中“其”都是代词,代静女。

2.《离骚》中“长余佩之陆离”中“陆离”形容词,长长的样子。

3.《孔雀东南飞》中“穆公大怒”中“穆公”是穆国君主。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大臣多异己”、“异己”指不以之为己方,
指不信任别人,这里指秦桧等奸臣。

5.《游褒禅山记》中“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中“浮图”是梵语(古印度语)
的音译,也写为“浮屠”“佛图”,本意是佛塔。

这里指和尚。

6.《短歌行》中“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中“嘉宾”指有才有德有地位的人。

7.《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中“赤壁”不
是地名,是泛指江河大石壁。

8.《游褒禅山记》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华山之阳”指山的南面。

古代称山的南面为阳面,水的北面为阳面。

9.《短歌行》中“乌鹊南飞”中“乌鹊”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流露出
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10.《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雨具先去”、“已而遂晴”、“游人虽未盛”
中的“雨具先去”、“已而遂晴”、“游人虽未盛”都是已然的陈述,表达了历史人物既往对往事的陈述和评价。

11.《游褒禅山记》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中“名之”中的“名”名词用作
动词,取名、命名。

12.《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中的“越陌度阡”“契阔谈讌”“心念旧恩”等都是典故。

古诗文常见典故集锦

古诗文常见典故集锦

古诗文常见典故集锦古诗文常用典故集锦班马:①离群之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中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撤走了。

“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如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②亦称马班,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

抱柱:典出《庄子•盗跖》,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如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北辰,原指北极星。

《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

”后用来喻指国君或受尊崇的人,也指帝都。

如王勃《滕王阁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碧血化碧,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

语出《庄子・外物》,芸弘是周朝的贤臣,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其血化为碧玉。

后以“碧血甚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如关汉卿《窦娥冤》:“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丧弘化碧,望帝啼鹃。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代诗文里用作恩爰夫妻的比喻。

采薇,采摘野菜,借指隐居生活,也表示坚守节操。

出自商亡以后,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事周的故事。

如王绩《野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来形容女子。

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也称月亮为婵娟。

菊羹妒脍,指家乡风味。

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珑羹、鲸鱼脍,日:’人生贵得适志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后来的文人将思念家乡.弃官归隐称为菊妒之思。

张翰字季鹰,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云:”休说妒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辞第:汉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后以之喻为国忘家。

如杜甫《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遇古人。

”东篱: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教材古诗文中的那些典故

教材古诗文中的那些典故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寒食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桑梓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

《庄子·外物》:“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人们就常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楼兰指边境敌人。

10个夸人有才的文学典故,学会,赞美别人不再难

10个夸人有才的文学典故,学会,赞美别人不再难

10个夸人有才的文学典故,学会,赞美别人不再难
1.七步之才:出自曹植的故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用以
自证其才,后用来形容才思敏捷。

2.江郎才尽: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衰退,
用以反衬某人年轻时才华横溢。

3.洛阳才子:本指西汉贾谊,后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4.才高八斗: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曹植时用的比喻,后来人们便用
“才高八斗”来形容人极有才华。

5.学富五车:形容学问渊博,出自《庄子·天下》。

6.出口成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出自《诗经·小雅·都人士》。

7.才子佳人:原指有才华的男子和美貌的女子,现也比喻男女双方
很般配。

8.才疏学浅:虽然字面上是谦虚的说法,但也可以用来夸赞对方在
某一领域的深厚造诣,如“与您相比,我真是才疏学浅”。

9.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出自唐代文人的诗文中。

10.龙跃凤鸣:比喻才华出众,如“他的文章一出,真是龙跃凤鸣,
让人佩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

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

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2.杀声弦中见东汉蔡邕的邻人请蔡喝酒。

蔡走到邻家门口,听见里面的琴声带有杀声,立即打回。

邻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原因。

弹琴的人说,他弹琴的时候正好看见螳螂在捕蝉,蝉要飞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顿美餐,这就是杀声表现在琴声里的原因。

见《后汉书·蔡邕传》。

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呀,怎的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是螳螂来捕蝉?”3.散木相传古时一棵很大的栎树,枝叶能遮荫上千条牛;树干有百尺围。

看的人很多,但有一个姓石的匠人不去看。

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这样好的木材却不去看一看。

他说,这是散木。

做船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用具会坏得决,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做什么都不行。

见《庄子·人间世》。

比喻无用之材。

唐温庭筠《古意》诗:“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

”4.三马食一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

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

见《晋书·宣帝纪》。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5.三里雾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

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

见《后汉书·张楷传》。

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6.如烟入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

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在她墓前看见了她,她把明珠送给韩重。

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见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

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尚颖猜,怕如烟入抱,似影投怀。

”7.肉阵唐玄宗时,杨国忠专权。

他生活豪奢荒淫,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风,称为“肉阵”。

也称“肉屏风”。

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阵》。

清王昙《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8.肉竹肉,指声乐。

竹,指管乐。

东晋桓温问孟嘉:听音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是为什么?孟嘉说:这是逐渐近于自然。

见《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

后泛指音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杂。

”9.肉鼓吹鼓吹,古代的一种合奏乐。

五代后蜀官僚李匡远,性情残忍,几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杀人,一天不舒服。

他听到有人受刑时的惨叫声,就说:这是一部肉鼓吹。

见宋《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

后以喻受刑的罪犯。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堂上肉鼓吹,喧阗旁10.日食万钱西晋大官僚何曾生活奢侈。

“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

意思是每天吃成万钱的菜,还说筷子没地方送。

见《晋书·何曾传》。

后以喻生活奢侈。

《敬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有个王涯丞相,官居一品,权压百僚,僮仆千数,日食万钱。

”11.秋娘唐代的李琦,有妾名杜秋。

在李琦叛变后入宫,受宪宗宠幸。

到穆宗时年纪已老,放回故乡。

诗人杜牧曾写了《杜秋娘歌》,记述她的身世遭遇。

后以泛指美女。

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12.穷鸟入怀三国魏的刘政因为避祸去投靠邴原,他对邴原说,我好比是“穷鸟入怀“。

邴原说:你怎么知道这个怀是可入的?见《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比喻处于困境的人前来投靠。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13.青骡相传汉武帝时的方士李少君,死后一百多天,有人看见他骑着青骡在水边行走。

汉武帝听说,派人打开他的棺材,棺材是空的。

见《太平御览》卷901引《鲁女生别传》。

唐李贺《马诗》之二三,:“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14.青蝇报赦东晋时,前秦苻坚要行大赦,同王猛、苻融密议。

苻坚亲自写大赦文书。

忽然一只大苍蝇嗡嗡飞来,停在笔上,挥去又来。

见《晋书·苻坚载记》。

明汤显祖《杜丹亭·冥判》:“青蝇报赦,磊齐功德转三阶。

”15.青袍白马南朝梁时北方的降将侯景起兵叛乱。

他骑着白马,士兵都穿青衣。

事前曾有童谣说:“青丝白马寿阳来。

”见《梁书·侯景传》。

后以喻叛乱。

唐杜甫《洗兵马》诗:“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花★的美称雅称别称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莲花:是花中“高尚君子”。

美称“花君子”,雅称“净客”,别称“水华”、“水旦”、“水苏”、“泽芝”、,还有称“君子者”。

兰花:“美称”空谷佳人”,雅称“幽客”。

其他有称之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兰”、“话中君子”。

梅、兰、竹、菊共称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历来被称为“人间不老春”。

她的美称为“月月红”、“四季花”、长寿花“、”斗雪红”。

菊花:别称:“黄花”,雅称“寿客”。

还有称“隐逸者”,与兰花、水仙、菖蒲称“花草雅”。

茉莉:古尘“没利”,美称“人间第一香”,雅称“神客”。

梅花:雅称“清客”。

它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与山茶、水仙、迎春合称“花中四友”。

杜鹃花:雅称“山客”与山茶花、仙客来、石腊红、吊钟海棠称“盆花五姐妹"。

唐人送别诗集萃1、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

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

、王勃《别薛华》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

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3、宋之问《送别杜审言》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

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

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5、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山》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

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首句不点题不言别,是宽解与安慰,说两地暗关送别,天涯比邻,“水为乡”对漂泊生活习以为常,暗含扁舟暂去来,洗练储蓄。

二句写寻常事与寻常景在一起又有一种味外之味,是喜君船行之便,是恨君去得太疾。

三句写关心,春江之大征帆之小,揣度行踪心逐友人,依依惜别——储蓄。

有前三句的叙事,四句感情奔涌而出。

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颇富神韵。

8、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而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首句叙事写景暗挑惜别之情,醉——酒深情亦深,次句写风雨入舟,兼写行人入舟。

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也有双关的心理感受——寓情于景。

后两句虚拟,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在艺术构思上颇有特色。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柴侍御》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不在远近上下功夫,首句写两地比邻,语调流畅而轻快,为第二句蓄势,两地虽近但毕竟是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

后两句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第一句说是两地近,而这里则云雨相同,明月共睹,成了一乡。

既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又有显明的个性。

语意新颖,出人意料之外亦在情理之中。

未必没有离伤,但为了宽慰友人而不说,用深情宛转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