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

合集下载

古诗用典的作用

古诗用典的作用

古诗用典的作用古诗用典是指诗歌中使用的、源自于古代典籍和古代名人的词语、典故、典型形象等。

这些典故在古代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现代文化创作加强文化艺术连续性的重要手段。

1.体现传统文化价值观念。

古诗中的用典大多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因此这些典故通常直接或间接传达了社会历史、哲学、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经验和观念。

通过古诗用典,能够使现代人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传统文化教育和价值观念,培养出自身的道德情操和自我理性审视的能力。

例如,《清平乐·盛暑》的“长夏离析、气味如兰,红衣莫起故园看,倚杖柴门外。

”这首古诗通过描写夏季的以及反对旧邪新欺现象的方式,表达了对信仰、亲情、生命等人生价值的重视。

2.提升诗歌的审美价值。

古诗中的用典往往能使一首诗更加生动鲜明、形象具体,提高诗歌的审美感受和欣赏价值。

典故在诗歌中所扮演的角色如同一把带着光荣传承之枪,可以为诗歌增加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中蕴含了中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传承,充满光彩。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这首诗选用典故寺庙的场景,在诗中谈论道家与佛家对人生看法的异同,并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渴望。

3.向读者传递情感。

古诗中的用典往往能引起人的共鸣和感受,激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典故通常被艺术家选用,因为典故中所隐藏的文化符号会对读者产生强烈情感的共鸣,通常可以触发读者的情感共鸣,然后更好的让读者理解古典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想。

例如,《登幽州台歌》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是诗人留恋故乡情感的真实展现,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情厚爱。

总之,古诗用典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条珍珠项链,凝聚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文化力量,是民族文化追根溯源和文化传统的重要表现,它不仅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文学的辉煌岁月。

诗词中的用典

诗词中的用典

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用词问题。

在组词成句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时候,有时不是直接使用词,而是使用古书中记载过的古人的事迹或语言,使读者由于这些材料的启示发生联想,因而体会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用典。

运用典故,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1、"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雁门太守行》【黄金台】亦称招贤台,位于河北省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台上西(台上隶属于北章大队,由黄金台在此而得名),是战国燕昭王为宴请天下士而筑。

据史料考证,燕昭王于公元前311年即位,至公元前279年执政33年。

其即位后着手以卑身厚币招徕人才。

公元前284年联合各国攻齐,占领70余域,推测筑台时间起于公元前310年。

当时只言筑台而无“黄金”二字,洎鲍明远(南宋?宋人)《放歌行》“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始见黄金台之名。

2、本诗中此句诗便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置生死于度外的决心与壮举。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两处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上阕中的“亲射虎,看孙郎”这一有关孙权的典故,即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

通过这一典故,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意思即“遥想当年,冯唐手持符节赦免战将魏尚,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这样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戍边卫国呢?”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在此引用两个典故有何作用?南阳诸葛庐不过草屋一间西蜀子云亭也不是什么豪华富丽的房子用在这里表示虽然是陋室但是也可以出诸葛子云这样的人才也表明其实自己也有这份才干。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古诗词中的用典

古诗词中的用典

鉴赏古诗词中的用典用典,也叫“用事”,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一: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1.明用。

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之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

再如:李白在《塞下曲(其一)》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句子。

《汉书·傅介子传》中提到楼兰王为匈奴所反间,多次杀害汉朝使者,大将军霍光利用楼兰王贪财的弱点,派遣傅介子带去金帛,在酒席间埋伏勇士取其首级。

李白这二句,便是化用这个典实,直接点出边塞将士激昂的报国壮怀。

2.暗用。

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

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

所以暗用又叫化用。

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牛”典故。

“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

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名孺子。

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

景公应允,口衔绳,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

齐景公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

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

鲁迅用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

再如: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也是暗用典故的名句。

这两句诗讽刺隋炀帝荒淫奢侈、腐朽糜烂的帝王生活。

隋炀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萤火虫,在夜间游山时放出,使满山都是萤光。

他为到江都(今扬州)行乐,又下令开凿运河,并在河边遍栽杨柳。

初中古诗词典故

初中古诗词典故

初中古诗词中的典故一、典故的作用在诗词中,作者有时为了表达复杂或不便直言的情感,囿于诗词语言的凝练性,不可能长篇大论地来倾诉。

而典故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含义深厚隽永,表达情感丰富,便赢得了诗人的青睐,他们便有意识地在诗作中采用典故,使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得到加强。

但在不同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又不尽相同,具体说来,古诗词中的典故有如下作用:下面举例分述之。

1、在写景抒情类题材的诗词中,典故的作用主要是拓宽意境,使文章起到典雅含蓄的效果。

例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出自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用来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在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东篱”与后面的三句来搭配,“黄花”又与“东篱”呼应,一明一暗,既点出赏菊主题,又表达了作者的离愁别绪,使整个词作典雅,含蓄,浑然一体。

2、在咏物言志题材诗中,运用典故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例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刘禹锡《陋室铭》)“诸葛庐”,遗址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时所住的草庐。

“子云亭”,遗址在今成都少城西南,指西汉文学家、哲学家兼语言学家扬雄住过的“扬子宅”,也称草玄堂。

文章为了押韵,所以不说扬子宅或草玄堂,而说“子云亭”。

子云是扬雄的字。

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作者借这南阳的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有引诸葛亮与扬雄为自己同道的意思,由于它们的主人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也表明了作者以这二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有了这一层意思,便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了,也加重了主题的分量,使作品更多了一层波澜。

像这样的典故还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高中语文学习助手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中考考点复习运用典故的诗句

中考考点复习运用典故的诗句

运用典故的诗句一、闻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写出诗歌中运用了典故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2、典故: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已故朋友的怀念之情;烂柯人,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二、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写出诗歌中运用了典故的句子;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表达的作者怎样愿望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2、典故:姜子牙碧溪垂钓和伊尹乘舟梦日;3、愿望: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三、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岳阳楼记苏幕遮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词中运用了典故的句子;运用了哪个典故表达的作者怎样愿望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燕然未勒归无计;2、典故:勒石燕然,东汉窦宪追赶匈奴,在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的故事;3、表达了作者渴望建立军功的愿望;四、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引用了典故的句子;运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思1、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2、“亲射虎”的典故,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突出表现了他虽年纪已经不小,但仍有着少年的狂气;“遣冯唐”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了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的愿望;“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决心;初中古诗词名句分类总结一、与“酒”有关的诗词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杜牧泊秦淮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北宋-晏殊浣溪沙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北宋-苏轼水调歌头6.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唐-李白行路难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北宋-范仲淹渔家傲9.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北宋-李清照如梦令11.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北宋-李清照醉花阴14.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北宋-苏轼浣溪沙15.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北宋-范仲淹苏幕遮1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二、与“风”有关的诗词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5.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甫赤壁7.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1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4.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16.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1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0.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2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2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书云2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三、与“月”有关的诗词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6、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7、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9、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1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1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1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15、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1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17、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四、与“山”有关的诗词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6.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西江月辛弃疾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李商隐1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赵翼13.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1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文天祥1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别云间夏完淳17.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李商隐18.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1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20.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其一23.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2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8.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轼浣溪沙29.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五、与“雪”有关的诗词1.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行路难李白六、与“云”有关的诗词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3.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9.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1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七、与“日”有关的诗词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如梦令李清照7.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8.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10.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陶渊明1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登飞来峰王安石12.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别云间夏完淳1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李贺1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己亥杂诗龚自珍16.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17.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夏完淳别云间18.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19.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八、与“水”有关的诗词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6.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江南温庭筠7.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8.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太守行李贺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1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国山下1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3.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1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九、与“愁”有关的诗词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纱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4、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陆游卜算子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8、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十、与“舟”有关的诗词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7、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8、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十一、与“春”有关的诗词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9.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刘禹锡10.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1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陆游12.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刘方平1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陆游14.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破阵子晏殊1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韦应物十二、与“夏”有关的诗词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月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4.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十三、与“秋”有关的诗词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4、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李商隐7、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雁门太守行李贺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9、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0、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1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1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十四、与“冬”有关的诗词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十五、诗中亲情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明月几时有4.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十六、诗中离别名句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十七、诗中乡情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8.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9.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1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十八、表达爱国感情的诗词名句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密州出猎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十九、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理想1、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陈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6、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8、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9、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0、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1、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二十、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1、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长歌行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二十一、与“树”有关的诗词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灏黄鹤楼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二十二、与“江”有关的诗词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 李白早发白帝城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赵翼5.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6.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王湾8.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杜牧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10.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李白二十三、与“雨”有关的诗词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7.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8.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苏轼浣溪沙二十四、有关“花“的诗词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苏轼浣溪沙8.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9.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李清照武陵春10.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1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12.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二十五、与“大海”有关的诗词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6.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二十六、有关“鸟”的诗词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盂浩然春晓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4.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苏轼浣溪沙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10.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1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12.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13.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白居易望月有感1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书云二十七、有关“菊花”的诗词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二十八、与“动物”有关的诗句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二十九、与“地名”有关的诗词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

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古诗词中常见典故用法归纳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做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直接影响我们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高中语文学习助手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典故的意义,帮你提高古诗词答题成绩,赶紧收藏吧!一、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

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

例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象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

这是古人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的反映。

例2:“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析】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愤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二、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面看来好象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况。

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举长矢兮射天狼”的典故。

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敌保国的决心。

三、正用典故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析】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以赞李云,也以自赞。

“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

《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

“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

运用典故的诗句

运用典故的诗句

运用典故的诗句无题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楚王巫山女神,原是梦;清溪是小姑的住处,仅此一处已无郎。

暴风雨使坚果角销魂,月露使肉桂叶变甜?虽然充分意识到相思病,没有身体好;我迷恋到底,坠入一生情。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

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

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

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

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

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

但是上面说的两个意思都写的比较模糊,不仔细考虑不容易发现。

金商音我想知道为什么我的锦瑟有五十根弦,每一根都有一个青春的间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

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

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溪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

在这幅对联中,传说中的后周蜀国君主王迪被命名为杜预。

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及常用典故解析

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及常用典故解析

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用及常用典故解析一、典故在古诗词中的作用1. 委婉含蓄,避免平直。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

2、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3. 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4. 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5.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

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增大诗词表现力。

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总之,典故在古诗词中可以起到丰富内涵、增强表现力、表达情感和观点等多重作用。

二、古诗词中常用典故解析1.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古典诗词中借用的典故:闻笛赋、烂柯人、遣冯唐……

古典诗词中借用的典故:闻笛赋、烂柯人、遣冯唐……

古典诗词中借用的典故:闻笛赋、烂柯人、遣冯唐……在古诗词鉴赏中,有一些诗人常借用典故来借古讽今或借古喻今。

那么,在所学的古诗词中,有哪些是借用了典故呢?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借用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借用典故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借用典故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借用典故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借用典故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

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借用典故八百里:指牛。

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的卢:良马名。

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借用典故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魏尚做云

中太守,匈奴远避,但因谎报获罪,后来文帝派冯唐持


节赦免魏尚。词人以魏尚自许,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送魏大从军_______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 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 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 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 驻军重地《送魏大从军》阅读附答案《送魏大从军》阅 读附答案。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 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 刻石记功而返。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典 故 (3)、“心在天山”,天山就是指祁连山,汉代名将霍
去病曾在此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
守 行
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古诗词中典故及其作用分析
1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 己任的豪情。 B.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 转入分手时的儿 女缠绵、凄哭悲切。 C.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 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 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古诗用典的手法

古诗用典的手法

古诗用典的手法
1.典故引用:直接引用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或典故故事,以增加诗句的文化内
涵和意蕴。

例如,在古诗中引用《红楼梦》中的角色、《史记》中的历史典故等。

2.反衬手法:通过对比来体现诗句的意境,常常运用对立的典故进行呼应。


如,将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东方与西方等进行对比,突出主题的冲突和相互影响。

3.比喻借典:将诗句中的形象、情感或意象与典故进行类比,以增强表达的力
度和感染力。

比如使用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花草、山水等形象来寄托情感或描绘景物。

4.历史典故:运用历史事件、人物或经典的历史文献来衬托和烘托诗句的情感
或主题。

例如,在古诗中描写忧国忧民,可以借用历史上的忠臣义士故事。

5.宗教典故:引用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宗教文化中的典故和象征,表达内心
的虔诚、悟道或超然情怀。

这种手法常见于宋词和元曲。

古诗词中的用典

古诗词中的用典


陶渊明《归园田居》“虚室有余闲”,“虚 室”,语出《老子》:“虚室生白”。诗人 用此辞含有双关的意味,既指有形的屋室, 又暗喻无形的心房,由此,充分传达出诗人 对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用的是《南史· 谢灵运传》 的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处, 为了登山省力,他特地准备了一种屐底前后 装有活动齿的木屐。李白以此,显示“梦游” 中的身心放松,轻快如燕。
如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说:“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 故,出自《史记· 鲁周公世家》,原文是: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 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说的是周公为 了招揽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 发,一餐饭要三次把饭粒从嘴里吐出来, 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 人才。诗人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 礼贤下士之气度来勉励自己。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 最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用的是有关廉颇的旧事:廉颇免职后,跑到 魏国,赵王想再用他,便派使者去察看他身 体状况。廉颇为了显示自己尚可以用,“为 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而赵使为廉颇的仇 人所贿赂,回去禀告赵王:“廉将军虽老, 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 赵王以为他确实老了,便不再起用廉颇。词 人活用此典,以廉颇自况,抒发内心的感慨, 自己虽年事已老,可为国效力的雄心不泯, 只可惜无人问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特别
是诗人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宛 转,它蕴涵着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 意,反复咀嚼,可以浮想联翩。在阅读 和鉴赏古典诗词中,了解这些典故的渊 源,揣摩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韵,可以 体味到诗词的语言的奥妙,品尝到诗词 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 出来的艺术之境。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

诗词中典故的作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具体说来有如下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赤壁XXX折戴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XXX便,铜雀春深锁XXX。

诗人借在赤壁偶然发现的一支沉埋底沙中的断戟而联想起三国时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从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人手,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带有某种机遇”的政治见解,深刻而精辟。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泊秦准XXX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XXX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个典故,此曲为亡国之音。

我们分析时可联系社会背景,晚唐正值国运衰微之际,而这些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反而聚集于酒楼之中欣赏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可能重演的隐忧?所以。

诗人这里是借题发挥,表面上是讽刺歌女,实际上是把矛头指向高层。

二、抒情言志,解释心迹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雁门太守行XXX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XXX为君死。

诗中的“XXX”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XXX的《易水歌》,“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XXX筑,置千金于台上,宴请天下奇才。

引用这两个典故,是对天子信任重用将士和对将士浴血奋战精神的称颂。

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立场的朝上进步和寻求。

行路难XXX金搏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水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古诗词典故运用(完整)

古诗词典故运用(完整)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
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 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 为送别歌的代称。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 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 下西楼。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
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 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 亭晚,骤雨初歇。”
隐逸传》载,陶渊明 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 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 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 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
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 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 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 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 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22、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
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 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 余,山深闻鹧鸪。”
、黍离:《诗经 黍离》中有“彼黍 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 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 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 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 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 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 作书信的代称。 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 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 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古诗词用典的例子

古诗词用典的例子

古诗词用典的例子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而备受推崇。

其中,古诗词中常常使用典故来丰富表达,增加意境和内涵。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古诗词用典的例子。

一、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描绘长江壮阔景色的诗作,其
中使用了典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来表达大自然的壮丽和气势。

这句典故形象地描绘了阳光西下和黄河入海的壮丽景象,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力。

二、宋代诗人苏东坡的《题西林壁》中使用了典故“空山不见人,但闻人
语响”来表达崇拜和思念之情。

这句典故描绘了大自然的宁静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用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推崇之情。

三、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使用了典故“黑云
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来描绘大自然的变幻和船行江上的情景。

这句典故生动地比喻了乌云密布的天空和倾盆大雨,增加了诗句的意境和感染力。

四、清代文人袁枚的《聚贤庄·中有医者鑑》中使用了典故“医者无故受
人恩,岂能遑听掌上言”来表达医者坚守职业道德的精神。

这句典故形象地描绘了医者应当尽心尽责、不枉其职的职业操守,表达了作者对医者的敬意。

以上是几个古诗词用典的例子,通过引用典故,这些诗句融合了历史和现实,
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内涵和韵味。

这种运用典故的写作技巧不仅是古代文人的智慧体现,也为后人提供了优秀创作的范例。

简述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几种情形

简述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几种情形

简述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几种情形
答:简述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几种情形是:
•点化前人语句。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引用神话故事。

如《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夸父追日,在《山经·北山经》中有记载:“又北三百里,曰成都载天。

其土高而厚,其木上入云端,其兽皆寿老,其鸟皆可寝,其虫多赤与青争。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运用历史故事。

如《史记》中的鸿门宴,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出:“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
正确看待古诗词用典古典文学中运用典故,对于作者当时来说也算是“古为今用”。

多用典故,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里一个突出的现象。

尤其是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

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希望通过分享典故的化用,对拓展同学们的语文知识面有所帮助。

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用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正文学作品中经常使用到的是“用典” 。

实质上就是使用典故。

古人作诗填词讲究“无一字无来历”,引经据典尤为重要。

典故,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用典,使诗歌显得含蓄而精炼,神韵深远。

它对于作品有利有弊。

有的作者用典故来炫博矜奇,用典故来粉饰空无内容的作品,他的流弊就很大。

有的作者运用人人熟知的典故,用得恰当,能以少量的文字表达极为丰富的意思,言简意赅,能给人以具体、鲜明的印象,并且起到“古为今用”的作用,这种用典是完全应该肯定的。

一般人鉴于用典的流弊,总以多用典故为诫,这有时也是因噎废食之论。

我们应该分别对待这一问题,既不能粗率地否定一切用典的作品,也不能一味地认为用典越多越好。

这两种看法都不对,前者否定用典,这是忽略了有些典故本身具有思想性; 后者则混淆了作品的题材和主题的区别。

下面我就以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两首宋词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一问题。

一首是苏轼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一共用了孙权、刘裕、宋问帝北魏太武帝(佛狸)、廉颇五个典故,全词不用典的只有“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三句。

辛弃疾的词以多用典故出名,这首词在全部辛词里是最突出的一首,但是,他用这些典故和一般的文人的用典不同,因为这首词的五个典故,它本身的思想性和作者的思想是紧密相联的,并且这些典故都是京口(今镇江)这个地方的历史典故,是这个“京口北固亭怀古”里应有的文章。

这首词是辛弃疾六十七岁是被韩托胄起用为镇江知府是所作的。

词的上片怀念孙权、刘裕。

孙权曾经北伐曹操,刘裕也曾北伐。

先灭山东的南燕,后灭陕西的后秦。

辛弃疾在孝宗乾道己酉年进《美芹十论》,也主张先取山东。

下片用王玄谟劝宋文帝北伐之事,意思是惋惜文帝不曾作好准备,冒险北伐,以致大
败,让佛狸深入南方。

这原是为韩托胄而发的,当时韩托胄要一伐金自立大功,不肯听取辛弃疾先作充分准备的劝告。

后来果然一败涂地,不出辛弃疾所料。

中段回忆自己少年时从北方起义军南来之事。

结句以廉颇自比,表达为国效劳的忠心。

这时辛弃疾虽任边防重职,但韩托胄并不尊重他的意见,次年他便被劾落职了。

这首词用这些典故,一方面原是这个“怀古”题目里应有的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又是借用历史事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拿它来对统治集团作规劝和斗争,这也是用历史经验讽劝当时的统治者,为政治服务。

若论这些典故在词里所起的政治性、思想性的作用,可以说,是全宋词中用典的作品最为突出的一首。

尽管它典故用得这么多,但对作品的内容来说,完全是有利无弊,完全是应该肯定的。

决不能拿它和一般的文士用典故来粉饰作品相提并论。

另一首词是姜夔的《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 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

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 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首词是姜夔年仅二十岁是过扬州是所作,却是他集子里名篇。

有人说“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几句是冶游狎妓的口气,因而判断它是一首思想性很差的作品。

我以为不然。

“青楼梦好”几句化用杜牧关于扬州的诗。

杜牧这首诗原是“唐人好狎”风气下的产物。

一般来说,作品里所用的典故,原本和作者本身的思想内容是一致的。

但也只是一般情况,通常而论,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作品不能因为它所用典故的思想性而连坐这篇作品的思想性。

这种情况在古典文学里司空见惯,随便举个例子,杜甫诗:“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

”江总在当时是一个没有品格的文人,我们就可以据此就贬低杜甫这首诗的思想性吗? 辛弃疾的《鹧鸪天》:“书咄咄,且休休。

”“咄咄书空”用殷浩故事亦复如此。

姜夔在南渡兵火之后,写了这首凭吊扬州的词。

凭吊扬州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它在唐代的繁华。

繁华是扬州的历史特征,杜牧的诗对这方面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饿,所以历代文人借它作典故用。

姜夔用“青楼梦好”几句,也正是为“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写荒凉景象的句子作反衬,不能因此就说它的思想性就差。

高中语文课本孔尚任的《哀江南》的《余韵》一出,回忆金陵亡国前的情况有“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 。

这里也有冶游狎妓的句子,我们不能因此就贬低它的感慨民族兴亡的思想性。

姜夔《扬州慢》的主题思想,他在小序里就用“黍离之悲” 一句点明。

那是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当我们读这首词时,首先被感动的是“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是“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几句。

这是表达主题的文字。

它用杜牧的“青楼梦好” 几句,知识这个主题的反衬材料,同样的材料可以为不同的主题服务。

我们不能因为它所运用的材料的思想内容是该批判的,便连坐整篇作品。

因为评估一篇作品的思想性,主要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而不是它的材料。

固然,这首词有它的局限性。

张孝祥写的《六州歌头》,在当时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
用。

而姜夔这首词的感情毕竟与张孝祥的《六州歌头》不同,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所处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感情不同。

姜夔在南宋只是一个落拓江湖的高人雅士,不是属于社会反抗势力一面的人物。

这首词有局限性,但若因它借用杜牧的典故而认为它的思想性很差,是不妥的。

运用典故,是古典文学创作常用的一种方法,用典的恰当与否,对作品思想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但必须从整体去看,决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简单介绍了古诗词中典故的使用。

了解这些常识,有助于我们增加人文素养。

如果您对此知识点也感兴趣,欢迎加入我们的学习与讨论,同时,请支持语文网,我们将一如既往给大家提供更多更全的语文学习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