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提炼观点及切分论点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如何提炼观点、如何开掘深刻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下面这则材料是如何提炼观点的?

2000年奥运会上,面对枪靶,44岁“高龄”的王义夫一枪失准,最后关头的二次举枪显示出过人的老练,终于用金牌洗雪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遗憾。而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步枪选手埃蒙斯在倒数第二轮领先将近4环,金牌几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却重演了雅典的严重失误,最后一轮仅打出了 4.4环,又一次与金牌擦肩而过。

观点:同样是一流高手,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个人的心理素质起了关键的作用。王义夫能沉着冷静从容面对失利,所以在一枪失准的情况下,能快速调整心态,重整旗鼓,打出最好的成绩,最终赢得金牌。而埃蒙斯却没能让自己的从容状态保持到最后,心理上再次崩溃,留下了终身的遗憾。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从容地面对一切。

小结①叙事要简明扼要

②从最能反映问题的角度入手。

③观点一定要明确,要旗帜鲜明。

突破点一:如何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阅读材料,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美国总统奥巴马是一个在“联合国家庭”中长大的黑人孩子,他曾经是一个“问题少年”,在他两岁时,父母离异。但是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却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维护他父亲的形象和尊严,并以父亲的光辉轶事激励奥巴马。于是奥巴马的一生始终以父亲的梦想与奋斗作为动力,牢牢记住黑人也有可能逆转命运,并为之不懈努力,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具有非洲血裔的总统。

论点:要以榜样激励孩子

分析:试想如果奥巴马的母亲、外公、外婆一直在奥巴马的面前诋毁他父亲,如果奥巴马从小缺失这种以父亲为榜样的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动力,那么也许我们就看不到美国总统选举史上的这一奇迹了。教育有时就是如此的简单,多鼓励孩子,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孩子,奥巴马的家庭教育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突破点二:如何开掘议论的深度

(1)要考虑从哪个角度议论最能反映问题的本质。

(2)考虑从哪个角度入手最有把握、最容易展开议论。

(3)重在于评析议论,揭示事件、人物行为的意义。

(4)把事例放在国家民族大背景下分析思考。

分析下面的材料,思考:如何在普通材料中挖掘深刻的意蕴?

有一位生物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青蛙冷不丁地扔进沸腾的油锅里,它由于本能,拼尽全力,绝处逢生。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把它再放进温水中,慢慢加热,它便只有卧以待毙。

第一步:概述材料,得出观点

既然是同样一只青蛙,是否能逃生,并不在于它的动作是否敏捷,而在于它是否有忧患意识。在油锅里,青蛙能立刻感受到身处危险之中,设法脱身。但在慢慢加热的水中,它却无法意识到潜在的危险,等危险一来临,由于没有逃生准备,只能坐以待毙。

第二步:联系现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样的事,不仅会发生在青蛙身上,也会发生在人们身上。方仲永幼时被称为神童,他也满足于此,没有考虑到勤学苦练充实自己,没有忧患意识,最终“泯然众人矣”。江郎才尽这样的例子在历史长河中举不胜举。他们大都是因为满足于一时的安逸,没有考虑过将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一旦困难来到身前,缺乏准备,过惯安逸生活的他们,当然只能如锅中的青蛙,坐以待毙。孰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古话并不是信口雌黄,而是古人对生活精辟的总结。

第三步:拓展事例

个人是如此,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纵观历史长河,多少国家,多少王朝因为过惯了醉生梦死的生活,看惯了风花雪月,却忘却了虎视眈眈的敌人,忽略了人民生活的苦难,从而导致灭亡?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只看见江南的繁华,却遗忘了北方金兵的威胁,遗弃了北方的大好河山,忘却了“靖康之耻”,缺乏忧患意识的南宋,最终仍是难逃亡国的命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没有远虑,只顾眼前的安逸,一个国家就难免灭亡。《后庭花》唱得虽好,但一旦国灭,又有何人听?

第四步:分析事例的社会意义

具有忧患意识,是为了个人能够有更长远的发展,面对挑战和困难有更充分的准备;具有忧患意识,是为了让一个国家能够保持长期的繁荣昌盛。

第五步:联系现实,挖掘意义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安于现状,目光短浅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淘汰。一个人只有具有忧患意识,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完善、提高自我,才能在竞争中开拓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们不应如青蛙般,只看得见眼前的危险,却无视潜在的威胁。当你感到满足时,当你安于现状的时候,请提醒自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结

1.思路清晰,由青蛙→人→社会→国家民族,层层推进,一层比一层深入。

2.评论文章,发表观点的时候,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或阐述:动机、本质、社会价值或危害、解决之道等。可遵循这样的思路:推究原因——揭示意义——分析危害——提出建议——辩证分析。

突破点三:如何开掘深刻的思想基本技巧

(一)求新

对一些看似平常,老生常谈的话题或事物,我们要用新时代的视角来审视,从而推陈出新,将平常之人、平常之事或老生常谈的话题赋予新的思想内容,那就会开拓一片新的天地。例如——

飞鸟:一旦冲向天空,便获得了自由→自以为摆脱了束缚,却不知天空也是牢笼。飞机:一生于天空中翱翔→一生翱翔于天空,却没有选择的自由。

棉被:温暖别人→温暖了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

(二)多角度立意法

1.逆向思维立意法——

对一些含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我们可以用新时代的视角来审读,打破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反其道而行之,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能有新奇的立意。

2.发散思维立意法——

发散思维就是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过程,就是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因素的过程;把握这个过程,多加训练,就能有比较新奇的立意。

3.以小见大法——

善于以小见大,就要把具有典型意义的小细节、小片断、小事情投放到时代大背景中去展示,挖掘其深刻的内涵,让人们从“小”中悟出“大”来。还要善于联想,由此及彼,由点带面,因事见理,见微知著:能够在一滴水里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一粒沙中看出世界的面貌。

4.虚实相生法——

风——谆谆教诲、亲切关怀:亲情、师爱、友谊;

弘扬社会正气:助残风、助学风、扶贫风;

贬斥不良之风:崇拜金钱风、贪污腐败风。

小结:

1.题目或材料要求写什么?

2.从题目或材料中能发散出多少角度和方向?

3.从我的材料储备看,我准备选择哪种角度?

4.我确定的角度或观点是不是新鲜独特?

5.假如是其他人,他们会选择哪种角度?

6.我确定的方向和角度与他人有无雷同?

如何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的方法切分论点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请找出主体部分的各个分论点,并思考这些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什么关系。

一花一世界

更深夜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问灵魂。世界是什么?数千年前,尼罗河畔,那些长髯飘飘的学者们便在争论这个难题。有的说,世界是火,有火才有生命;有的说,世界是水,海是我们最初的家园;还有的说,世界是空气、是泥……一个叫毕达哥拉斯的老头甚至认为,世界是数。其实,他们都对。世界是如此多元,惟其多元才丰富,惟其丰富才有我们这些思想迥异的人。

人与人是如此的不同。信手翻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不由得这样想。话本的开头是这样的疑问,“春已归去,不知哪搭儿是春住处?”王观说,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苏小妹说,春是被带走了,“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还有苏轼说、秦观说、黄庭坚说……王安石倒是承认,二十四番花信风罢了,春自然也走了。春归何处?引得这些词人话语纷纷。其实他们都对,诗人有诗人的天地,对万物莫不有自己的理解。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同的人对世界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丰富的答案。

或许理解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个人总只能占一位置,一位置就只能见一方风景。不同的只是,有的人站得高些,看得远些;有的人站得低些,见的片面些。一张白纸上有一黑点,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张白纸,有的则认为那是一团黑点,他们从不同角度看,答案便多样。

角度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多样。一团乱麻,头绪纷纷。可以像徐志摩那样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