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寺外 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悲寺外》有感
《大悲寺外》讲述的故事很简单清晰:一个负责有牺牲精神的学监被一个无定性未长大的学生误伤致死,而后那位学生的灵魂也深陷愧疚、罪恶的深渊无法自拔。故事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开始讲述的,伴随着过去与现在二十多年的时间跨度,还依附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背景。这是一个发生在学校的故事,是一个发生在老师一学生之间的故事。作为一个教师,老舍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自然是得心应手的。然而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当代大学生,想要真正理解这里面情感精神的纠缠还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我很难把自己融入到当时的社会现实里来解读这篇文章,因为我所经历的学生时代与其偏差颇大,但换个角度想、师生关系或许并不是这篇小说的主题,罪与赎、渺小与伟大才是老舍想表现的中心吧。
知道丁庚出现在黄先生墓碑之前,我一直觉得这只是篇缅怀、沉淀、哀伤的小说,与我之前读的其他一些短篇小说一般。而等到丁庚带着强烈的戾气出现的时候,我有一丝被震撼的感觉。仇恨的惩罚不算什么,心底慈悲的宽恕更能吞噬一个人邪恶的灵魂。
我久久不能忘怀黄先生说的那句话,在他诚心扶持的学生们控告他、污蔑他后,他只极低细地说了一句:“咱们彼此原谅吧!”没说第二句话。黄先生体谅学生们的不懂事,希望学生会能原谅他,而他自己也需要多大的力量来原谅这帮残忍的孩子们啊!直到最后,同学们说天真的他“假冒为善”、“汉奸”,甚至要打他,这时一块砖头飞过来,打在他头上,他还勉强的笑着说,“不要紧,不要紧。”最后那一句“无论是谁打我来着,我决不,决不计较”深深撞击了所有的心,成了大家心中永远的悔,和此后一直纠缠丁庚的梦魇。直到这时,大家才真的是彼此原谅了吧,当然,除了丁庚。他不肯原谅黄先生,更不肯原谅他自己。他敏感地因为“我”的那句“决不计较”立刻小学不再教书,因为姓李的“决不计较”离开河务局,因为新娘的“决不计较”离开家漂泊,因为姓王的朋友同样的一句“决不计较”逃离了革命军。他始终不肯认清自己造下的罪孽,还固执地将一切归罪在黄学监“杀人不见血的诅咒在我灵魂上作祟”上。
这样的结局当然是不好的,虽然恶人有了恶报,但好人的善心善行没能感化做了错事的人,恶人的灵魂依旧是罪恶的。宁要玉碎不留瓦全,本是极其雅致的人,却有着如此刚烈的意志来拒绝妥协世界。
《大悲寺外》是老舍刚从伦敦、新加坡回中国,在其“第二故乡”济南时写的。受到国外基督教的影响,他与中国当时其他的作家的想法大相径庭。在那个社会大浪潮中,许多激进的文学研究者都鼓励青年用自己的热血与豪放不羁来拉动沉重的社会革命运动。而老舍则主张培养学生们完整的人格,人性化、善良、有责任感。只可惜他的愿望那么美好热烈,现实却总是冰凉冷漠,而他又偏偏是急懂现实的人。
这样的故事不会发生在如今的社会,但却能一直照射着现代现实的黑暗面。渺小与伟大,
在现在看来、似乎只能是同归于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