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本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的人本思想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眼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探索未来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是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目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对推进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人本思想;以人为本;发展;科学发展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和中国领导人对人本思想的运用

1.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本思想是在资产阶级人本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人本思想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把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当作终生的目标。马克思指出: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即颠覆了的世界观,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颠倒了的世界。”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就是说,摧毁旧的制度不仅要用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还要让先进的理论变成群众手中的武器,这样才能实现人类解放。

马克思在《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人与动物的区别以及人的劳动指出了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是人的本质,“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人本思想脱离了空想,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2.中国领导人的人本思想

毛泽东的人本思想产生在中国革命时期,发展在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的人本思想是当代人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战争时期,他强调依靠人民群众夺取政权,指出“抗日战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总结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一直贯穿在毛泽东的人本思想中。毛泽东领导人民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

邓小平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的人本思想的特征主要是人民性,认为人民是社会活动的价值主体,是社会活动的评判主体。邓小平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一切言论和行动都要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中国领导人的人本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并在当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这种人本思想明确地归结为以人为本,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和目标,执政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为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这是我们党执政的理念。以人为本是治党之理、治国之基、治军之道。

二、中国的人本思想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在中国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需要不断改革的社会,人是改革的主体,要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稳定前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的需要的实现程度。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把发展同人的关系、发展手段和发展目的的关系辩证统一起来。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人是发展的主体,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所以,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中国用7%的土地养活了25%的世界人口,所以当前我国社会整体和谐的情况下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主要表现在:收入差距大、分配不公、上学难、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物价飞涨、就业难、环境污染得不到改善、反腐倡廉需加大力度等。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如何解决被称为“三农”的农村、农民、农民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农村的发展问题和农村的稳定问题。以前将城市和农村划分为“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现在实行统筹城乡发展、互动发展,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城乡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变为城乡一体化的“一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国家提出“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降低农业税率或免征农业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劳动力向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这就需要保障农民工的权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进程居住和子女受教育问题。所以,在农村发展问题上不光是经济的发展,还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现在的农民教育情况很不乐观,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农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不懂经济、市场、科技,这就限制了他们向第三产业发展,就有农产品不懂包装、不懂加工导致产品滞销、产品价格低等问题。国家部署开展大学生“村官”,给农村注射新鲜血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批有科学知识、有眼光的中坚力量。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学校待遇低,许多优秀的教师和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农村教书,国家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学校实行师范生免费受教育政策,免费师范生在入学

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的省级教育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导方针,对于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在解决重大问题上都坚持了以人为本,在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上,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提高最低标准,规范分配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在抑制房价上,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被称为“新国八条”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投资建设保障房,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人本思想从古代君主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的古代到共产党为了人民的利益的现在,一直流传下来,而且也做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虽然有些政策方针在解决一些问题上成效不大或者小有成效,但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凡事都有过程,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国家一直坚持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韩斌、孟宪平.以人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