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总论全套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中药药理学总论(药本)教学讲义ppt
二、中药药理学的任务 1、探讨中药防病治病的现代科学原理 (1)验证中药疗效 如:清热药—降低发热动物体温。
补益药—增强机体免疫力。 活血化瘀药—改善血液浓、粘、凝、滞;
纠正心、脑血管病理状态; 改善微循环障碍。
(2)探讨其作用机理与环节
中药抗肿瘤
干扰致癌物代谢:人参抑制多环芳香烃进 入人体后的代谢过程,从而减低或消除其致癌 作用;
(2)中药药理学承担的工作 主要药效学研究(对中医证候
模型、西医病理模型、症状、体征的改 善);
药动学、急性毒性、长期性毒性研 究;
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实验动物 病理模型。
建立中药非临床实验安全性评价中 (GLP);
建立规范化中药药理实验室。
中药药理学总论(药本)
第一章 绪 论 一、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 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 律的科学。
是介于传统中药学(临床中药学)与现代 药理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研究方法 中药药理学不同于传统中药学之处,是在 于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 如运用药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 学、分子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技术和方法。 借助现代科学的理论,分析中药试验结果, 阐释传统功效,并发现新的作用。
( 2004年国际药物学术会议专题十五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复方拆方分析
当归芦荟丸治湿生物
(国家基金委2002-2007重大研究计划之一 “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4)研究中药药代动力学
方剂化学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影响癌细胞膜信号转导 靛玉红分子可作 用于慢性粒细胞病人癌细胞表面具有受体功能 的糖蛋白或糖脂,减少膜负电荷,从而改变膜 对氨基酸、糖、核苷、无机盐的通透性,使癌 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发生障碍。
《中药药理学》PPT课件
的体温调节,通过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影响体温。如柴胡、荆芥、银翘散 等。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如麻黄、桂枝等。 4.镇痛、镇静作用:如细辛中枢镇痛、桂枝镇痛、桑菊饮的镇静作用。 5.抗炎作用: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增强肾上腺皮质内分 泌功能;清除自由基等。
6.免疫调节作用:柴胡等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精选ppt
2
中医基本理论
➢ 核心:整体观(人体、人与自然统一)、 辨证论治
➢ 理论:朴素唯物主义 1. 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2. 气血津液:人体的基本元素 3. 五脏六腑 4. 经络 5. 病因
精选ppt
3
阴阳五行
➢ 阴阳:万物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和消长
1. 阳:天、日、火、男、白天、上、外 2. 阴:地、月、水、女、夜晚、下、内
1. 望(气色、形态、舌象:红热、白虚失血、黄脾虚、黑寒 虚、青寒痛肝病,苔痰湿)
2. 闻:声音、呼吸、气味 3. 问:现病史、症状 4. 切:脉诊
➢ 八纲辩证:表里、阴阳、虚实、寒热
精选ppt
9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 包括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为中药理论的核心。 ➢ 四性:寒、热、温、凉。寒凉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具清热、凉血、
➢ 五行:自然界构成因素。相生相克
1. 木:生长旺盛,肝、东、春 2. 火:热、上,心、南、夏 3. 土:营养,脾、中、长夏 4. 金:催残、杀伤,肺、西、秋 5. 水:冷、下,肾、北、冬
精选ppt
4
气血津液
➢ 气:
1. 元气:先天之本、肾气 2. 宗气:后天之气,脾气、肺气 3. 营气:营养之气 4. 卫气:防御之气
6.免疫调节作用:柴胡等可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精选ppt
2
中医基本理论
➢ 核心:整体观(人体、人与自然统一)、 辨证论治
➢ 理论:朴素唯物主义 1. 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2. 气血津液:人体的基本元素 3. 五脏六腑 4. 经络 5. 病因
精选ppt
3
阴阳五行
➢ 阴阳:万物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和消长
1. 阳:天、日、火、男、白天、上、外 2. 阴:地、月、水、女、夜晚、下、内
1. 望(气色、形态、舌象:红热、白虚失血、黄脾虚、黑寒 虚、青寒痛肝病,苔痰湿)
2. 闻:声音、呼吸、气味 3. 问:现病史、症状 4. 切:脉诊
➢ 八纲辩证:表里、阴阳、虚实、寒热
精选ppt
9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 包括四性、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为中药理论的核心。 ➢ 四性:寒、热、温、凉。寒凉药能减轻或消除热证,具清热、凉血、
➢ 五行:自然界构成因素。相生相克
1. 木:生长旺盛,肝、东、春 2. 火:热、上,心、南、夏 3. 土:营养,脾、中、长夏 4. 金:催残、杀伤,肺、西、秋 5. 水:冷、下,肾、北、冬
精选ppt
4
气血津液
➢ 气:
1. 元气:先天之本、肾气 2. 宗气:后天之气,脾气、肺气 3. 营气:营养之气 4. 卫气:防御之气
中药药理学(全套课件370P)
37
什么是学科
一般是指在整 个科学体系中 学术相对独立 理论相对完整 的科学分支
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 称,又是教学科目设 置的基础
38
什么是重点学科
从纵导的、 发挥关键作用 的学科。
从横向看,重点 学科是在同一学 科中,条件占明 显优势,学术水 平在全国领先的 学科,其发展可 带动、推动相关 学科的发展。
50
临床: 热证、阴虚 寒证、阳虚 交感神经- β受体-cAMP系统↑
改善 寒凉药、 滋阴药
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
温热药、 助阳药 滋阴药
动物实验:
+
T3、HCA注射→大鼠阴虚→脑、肾β-R 最大结合点位数↑;M-R ↓
甲硫氧嘧啶po→小鼠“甲减”阳虚→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 + ↑ 温热药
改善
寒凉药 温热药
中枢受抑状态(表现)
单胺类神经递质 兴奋 抑制 NA DA 5-HT
大鼠痛阈值 和惊厥阈值
大鼠脑内 TH活性
温热药
热证模型 寒证模型
寒凉药
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抗惊厥、解热、镇痛等)
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活动量↑等)
48
2.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临床: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热证 寒证
32
二、三十年代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吴宪( H Wu ) 在生化和营养方面有出色的研究。他在哈佛留学期间 对血糖分析方法有重要改进,回国后研究蛋白质变性 达世界领先水平,他的妻子严彩韵和助手刘思聪等参 与这些工作。
33
药理学家陈克恢(K K Chen)于1923到 1925 年在协和医学院药理系短期工作。他从 中药麻黄中提取和研究麻黄素,其中对麻黄素 的药理作用是他成名世界药理学界的工作。他 的发现是中国药学家对世界的一个贡献:一般 西方现在日常用的感冒药里都有他研究的药物 成分。 1925 年后他再到美国学医而获医学博 士学位。以后,成为美国大药厂礼莱药厂的研 究部主任和美国药理毒理学会理事长,而他最 34 有名的工作是他在协和做的。
什么是学科
一般是指在整 个科学体系中 学术相对独立 理论相对完整 的科学分支
它既是学术分类的名 称,又是教学科目设 置的基础
38
什么是重点学科
从纵导的、 发挥关键作用 的学科。
从横向看,重点 学科是在同一学 科中,条件占明 显优势,学术水 平在全国领先的 学科,其发展可 带动、推动相关 学科的发展。
50
临床: 热证、阴虚 寒证、阳虚 交感神经- β受体-cAMP系统↑
改善 寒凉药、 滋阴药
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
温热药、 助阳药 滋阴药
动物实验:
+
T3、HCA注射→大鼠阴虚→脑、肾β-R 最大结合点位数↑;M-R ↓
甲硫氧嘧啶po→小鼠“甲减”阳虚→副交感神经-M受体-cGMP系统 + ↑ 温热药
改善
寒凉药 温热药
中枢受抑状态(表现)
单胺类神经递质 兴奋 抑制 NA DA 5-HT
大鼠痛阈值 和惊厥阈值
大鼠脑内 TH活性
温热药
热证模型 寒证模型
寒凉药
寒凉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抗惊厥、解热、镇痛等)
温热药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活动量↑等)
48
2.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
临床:
植物神经平衡指数↑
热证 寒证
32
二、三十年代协和医学院生化系吴宪( H Wu ) 在生化和营养方面有出色的研究。他在哈佛留学期间 对血糖分析方法有重要改进,回国后研究蛋白质变性 达世界领先水平,他的妻子严彩韵和助手刘思聪等参 与这些工作。
33
药理学家陈克恢(K K Chen)于1923到 1925 年在协和医学院药理系短期工作。他从 中药麻黄中提取和研究麻黄素,其中对麻黄素 的药理作用是他成名世界药理学界的工作。他 的发现是中国药学家对世界的一个贡献:一般 西方现在日常用的感冒药里都有他研究的药物 成分。 1925 年后他再到美国学医而获医学博 士学位。以后,成为美国大药厂礼莱药厂的研 究部主任和美国药理毒理学会理事长,而他最 34 有名的工作是他在协和做的。
教学课件第一章中草药药理总论
三、学科任务和学习目的
用现代科学术语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作
用及作用机制。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减少
不良反应。
参与中药新药的研发。 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20世纪 20-40年代
陈克恢 -- 麻黄碱 -- 拟肾上腺素 提取 – 筛选
20世纪 50-80年代
纽带和桥梁学科
传统医学、基础医
现代医学、临床医学
学(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学科地位
• 与传统医学的关系
• 中药药理学是建立在传医学基础上的 一门新兴学科。
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等为其提供了理 论指导,同时是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出发 点和归属。可以验证传统中医药理论的 科学性,深化和发展中药和方剂的功效 ,修正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不足。
中药学:
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 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 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of TCM) (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 动学(Pharmacokinetics of TCM)(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药效学:
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作 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作用机理研究在此阶段有了较明显 的提高,许多单味药的研究已深入 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以至基因 水平。
中药药理学作为课程开设始于 20世纪80年代初,是中药专业 的专业课。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等还 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END
3.进入90年代,复方、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的研 究增多。形成了两条清晰的研究思路:
①植物药研究思路
②复方整体研究。
《中药药理学》课件
《中药药理学精选》ppt课 件
目录
• 中药药理学概述 • 中药药理学的理论基础 •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 中药药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药药理学概述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 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旨在探讨中 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的一门学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药药效的特异性
02
中药的药效往往针对特定病理过程,验证其疗效及其机制具有
挑战性。
中药安全性评估的难度
03
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其安全性评估相对困难。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多学科交叉研究
结合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多 学科,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
现代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深入挖掘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作用 机制。
临床试验的优化
完善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提高中 药药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中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加强与国际药理学界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药的国 际认可和应用。
中药临床价值的挖掘
深入研究中药在常见病和重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 值,提高其在全球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抗炎药理 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中药与 炎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 及中药抗炎的协同作用和耐药 性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炎药物 提供理论支持。
中药神经保护药理研究进展
01 02 03
中药神经保护药理研究概述
目录
• 中药药理学概述 • 中药药理学的理论基础 •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 中药药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药药理学概述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 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旨在探讨中 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的一门学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中药药效的特异性
02
中药的药效往往针对特定病理过程,验证其疗效及其机制具有
挑战性。
中药安全性评估的难度
03
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其安全性评估相对困难。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多学科交叉研究
结合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等多 学科,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
。
现代技术应用
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深入挖掘中药的药效成分和作用 机制。
临床试验的优化
完善临床试验设计和方法,提高中 药药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中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加强与国际药理学界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药的国 际认可和应用。
中药临床价值的挖掘
深入研究中药在常见病和重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 值,提高其在全球医疗保健体系中的地位。
未来研究方向
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药抗炎药理 作用的分子机制,探索中药与 炎症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 及中药抗炎的协同作用和耐药 性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炎药物 提供理论支持。
中药神经保护药理研究进展
01 02 03
中药神经保护药理研究概述
中药总论PPT精品医学课件
xx
第四节 配伍禁忌
二、禁忌
1.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 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详见P144)
2.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
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 角;牙硝畏荆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 脂。
二、炮 制 的 目 的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 要。
生地
(性苦寒可凉血,主治血热证)
熟地
(性甘温可补血,主治血虚证)
生姜
(可散寒,治表寒证)
炮姜
(可温里,主治里寒证)
二、炮 制 的 目 的
4.增强药物疗效:
元胡(即延胡索,可活血止痛) 醋元胡,止痛作用 增强。
5. 便于制剂和贮藏: 6.可引药归经:
饮片
二、炮 制 的 目 的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确保准确的药量和 药效。如,去泥,刮皮等。杏仁去皮,蝉蜕去 头翅等。
2.清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①乌头生用有剧毒,用甘草,黑豆与之共煮后可去毒 ②续随子是一种剧烈的泻药,必须去油取霜用 ③常山是一种很好的驱虫药,但有吐的副作用,洒沙后
可去其副作用。
xx
补、中药煎煮法
①先煎: 贝壳、矿石类要打碎先煎煮15-30分; 毒性强的附子、乌头应先煎1-2h。 ②后下: 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在别的药煎好后 再放。如大黄后放煎2分左右,钩藤(含 钩藤碱可降血压)后放煎15分左右。
xxΒιβλιοθήκη 补、中药煎煮法③另煎: 贵重的药如人参、三七要另煎。 ④包煎: 有茸毛的(eg旋覆花、辛夷)要包煎,否则 茸毛进入汤中喝时会引起咳嗽。另一些种 子植物(eg车前子、苏子)其煮破后易使药 液发粘,不易喝。
第四节 配伍禁忌
二、禁忌
1.十八反: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 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 丹参、玄参、细辛、芍药。(详见P144)
2.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
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 角;牙硝畏荆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 脂。
二、炮 制 的 目 的
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 要。
生地
(性苦寒可凉血,主治血热证)
熟地
(性甘温可补血,主治血虚证)
生姜
(可散寒,治表寒证)
炮姜
(可温里,主治里寒证)
二、炮 制 的 目 的
4.增强药物疗效:
元胡(即延胡索,可活血止痛) 醋元胡,止痛作用 增强。
5. 便于制剂和贮藏: 6.可引药归经:
饮片
二、炮 制 的 目 的
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确保准确的药量和 药效。如,去泥,刮皮等。杏仁去皮,蝉蜕去 头翅等。
2.清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①乌头生用有剧毒,用甘草,黑豆与之共煮后可去毒 ②续随子是一种剧烈的泻药,必须去油取霜用 ③常山是一种很好的驱虫药,但有吐的副作用,洒沙后
可去其副作用。
xx
补、中药煎煮法
①先煎: 贝壳、矿石类要打碎先煎煮15-30分; 毒性强的附子、乌头应先煎1-2h。 ②后下: 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药物在别的药煎好后 再放。如大黄后放煎2分左右,钩藤(含 钩藤碱可降血压)后放煎15分左右。
xxΒιβλιοθήκη 补、中药煎煮法③另煎: 贵重的药如人参、三七要另煎。 ④包煎: 有茸毛的(eg旋覆花、辛夷)要包煎,否则 茸毛进入汤中喝时会引起咳嗽。另一些种 子植物(eg车前子、苏子)其煮破后易使药 液发粘,不易喝。
中药药理课件.ppt
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研究现状
• 药物的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和趋势 • 现代研究资料有限 实验: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 子宫平滑肌
中药药理学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
• 药物作用选择性地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 •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药动学
中药药理学
1. 归经与药理作用的关系 抗惊厥 --- 入肝经--- 肝主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泻下 止血 --- 入大肠经--- 大肠为传导之腑 --- 入肝经--- 肝藏血
3、特殊的机体状态:妊娠禁忌
中药药理学
二、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
1、药物与毒物只是剂量上的差别
2、中药与化学药物相比,相对安全、 低毒是客观事实
3、中药成份复杂,用之不当,一旦中 毒范围广泛
中药药理学
三、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原因
1、药物品种的混乱
2、剂型、工艺、质量存在问题 3、组方用药不当、忽视禁忌 4、不合理的中西药合用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总论
解表药 泻下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芳香化湿药 温里药 消食药 活血化瘀药 安神药 开窍药 收涩药 外用药 中药药理学
各论
清热药 祛风湿药 利水渗湿药 理气药 止血药 化痰止咳药 平肝息风药 补虚药 驱虫药
目
录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绪论 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及研究思路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中药复方药理 中药新药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
中药药理学
2. 毒性反应 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对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絮 乱病理损害 比较严重、不可逆 3. 变态反应 指少数过敏体质的患者,多次接触某种中药后产生的 特殊反应 如常见的皮疹、药热、哮喘等 4. 致畸胎、致突变、致癌作用及生殖毒性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学总论 ppt课件
列为中药专业的必修课,出版了《中药药理学 教科书》。中药药理学不断发展丰富起来。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学总论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五、对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 药药理学总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医药基本理论 概念: 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安全性评价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第二节 中学药总药理论学发展简史
• 20年代初20~40年代,主要进行了单味药的初 步药理研究,如乌头、当归、延胡索等。但经 费短缺,研究条件差,人员少,且很少结合中 医药理论和临床,进展缓慢。
• 50~60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方剂,推动 了实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 70年代复方药理研究蓬勃发展。 • 80年代后,国家对中药药理学不断重并将其
3. 过敏反应
4.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一 药物因素
• 1. 品种产地 • 2.采收与贮藏 • 3.炮制 • 4.制剂与煎煮方法 • 5.配伍和禁忌
二 机体因素
• 生理状况 • 病理状况 •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三 环境因素
• 地理条件 • 气候寒暖 • 饮食起居 • 家庭条件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学总论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 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五、对寒凉药的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 药药理学总论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医药基本理论 概念: 现代科学方法
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
研究内容: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安全性评价
中药药理学名校精品——中药药理 第二节 中学药总药理论学发展简史
• 20年代初20~40年代,主要进行了单味药的初 步药理研究,如乌头、当归、延胡索等。但经 费短缺,研究条件差,人员少,且很少结合中 医药理论和临床,进展缓慢。
• 50~60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方剂,推动 了实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
• 70年代复方药理研究蓬勃发展。 • 80年代后,国家对中药药理学不断重并将其
3. 过敏反应
4. 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 环境因素
一 药物因素
• 1. 品种产地 • 2.采收与贮藏 • 3.炮制 • 4.制剂与煎煮方法 • 5.配伍和禁忌
二 机体因素
• 生理状况 • 病理状况 • 肠道内微生态环境
三 环境因素
• 地理条件 • 气候寒暖 • 饮食起居 • 家庭条件
总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首先看的是“人”,一个缺乏明确物质基础 而相对“模糊”的整体,然后通过疾病相关临床表型
特征再寻根溯源,逐层推断其病因病机。但是中医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 面,没能“自上而下”地走下去,这导致长期以来中 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予以描述,中医与西方医学无 法互通互融的格局。因此中医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
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
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
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
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
来深远的影响。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
一、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 二、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三、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四、中药药性与中药药理 五、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六、中药新药药理学与毒理学 七、中药药理学存在的问题 八、国外中药药理研究概况 九、中药药理学与中药现代化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8/8/8
一、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
2018/8/8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概念
药理学 (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 (含病原体)相互作 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 学科。 中药药理学 ( PTCM)是以中医 药理论为基础,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 药与机体(包括病原 体)相互作用及其作 用规律的科学。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TCM)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药理学?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 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 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Raw opium)
(Opium tincture)
(Poppy)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毛地黄 ( foxglove )
地高辛 ( digoxin )
颠茄 ( deadly nightshade )
阿托品 ( atropine )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 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 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学科任务
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内涵;
为临床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创制中药新药;
发掘、整理和提高中医药理论。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各论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of TCM )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1、中药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of TCM) :
药物 —— 对机体的影响。即药物作用和
作用机理的研究。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 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 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 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 种必然性趋势”。 “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 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一)中药药理学概念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 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如人参
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所引起的变化或效应。
—— 心率减慢(生理效应)
2018/8/8
中药药理学
1、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
2、研究工具:现代科学技术
3、研究对象:中药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概念
中药(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予防疾病的物质。
(1)能对机体产生某种作用,如生理、生化等影响;
(2)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包括单体、部位、单味中药、复方。
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 是模糊的整体;类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古 典的西洋静物油画。前者勾勒出一个轮廓,
模糊而写意,后者描绘出许多细节,精确而
写实。但事实上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
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与现代系统生物 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 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 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 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 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中药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of TCM),简称中药药效学。
中 药 代 谢 动 力 学 ( Pharmacokinetics
of TCM),简称中药药动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of TCM)
作用、作用机制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特征再寻根溯源,逐层推断其病因病机。但是中医在
很长的一段时间似乎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 面,没能“自上而下”地走下去,这导致长期以来中 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予以描述,中医与西方医学无 法互通互融的格局。因此中医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兼取两长,既高于现在的中医,也高于现在的西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
中医的整体观、辨证施治、治未病等核心
思想如能得以进一步诠释和光大,将有望对
新世纪的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医疗政策、医
药工业、甚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带
来深远的影响。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
一、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 二、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三、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 四、中药药性与中药药理 五、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 六、中药新药药理学与毒理学 七、中药药理学存在的问题 八、国外中药药理研究概况 九、中药药理学与中药现代化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8/8/8
一、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
2018/8/8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概念
药理学 (Pharmacology)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 (含病原体)相互作 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 学科。 中药药理学 ( PTCM)是以中医 药理论为基础,运用 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 药与机体(包括病原 体)相互作用及其作 用规律的科学。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TCM)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药理学?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 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 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Raw opium)
(Opium tincture)
(Poppy)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毛地黄 ( foxglove )
地高辛 ( digoxin )
颠茄 ( deadly nightshade )
阿托品 ( atropine )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 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 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学科任务
探讨中药防治疾病的现代科学内涵;
为临床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创制中药新药;
发掘、整理和提高中医药理论。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各论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of TCM )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1、中药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of TCM) :
药物 —— 对机体的影响。即药物作用和
作用机理的研究。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
“用现代生物学手段,用中医原始和质朴的、讲 究整体、注重变化为特色的治未病和辨证施治理念来 研究亚健康以及慢性复杂性疾病,是东西方两种认知 力量的汇聚,是现代医学向更高境界提升和发展的一 种必然性趋势”。 “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建立融 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的二十一世纪新医学。这种医学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一)中药药理学概念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TCM) 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 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如人参
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所引起的变化或效应。
—— 心率减慢(生理效应)
2018/8/8
中药药理学
1、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
2、研究工具:现代科学技术
3、研究对象:中药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概念
中药(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予防疾病的物质。
(1)能对机体产生某种作用,如生理、生化等影响;
(2)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一定效果。 包括单体、部位、单味中药、复方。
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中医看到的 是模糊的整体;类似传统的中国水墨画和古 典的西洋静物油画。前者勾勒出一个轮廓,
模糊而写意,后者描绘出许多细节,精确而
写实。但事实上中医的基本概念与现代生命
科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药药理学总论 2011.09.
中药药理学
中医强调“阴阳平衡”,与现代系统生物 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医强调“天人合一”, 与现代西方科学讲的健康环境因素十分相似;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类似于西方医学通 过药物遗传学为每一个病人找到最适合的药; 中医的复方理论,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西方治 疗学越来越强调的各种疗法的综合使用。
中药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
of TCM),简称中药药效学。
中 药 代 谢 动 力 学 ( Pharmacokinetics
of TCM),简称中药药动学。
2018/8/8
《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of TCM)
作用、作用机制
吸收、分布、代谢、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