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内部水文地质环境分析与处理方案研究

隧道内部水文地质环境分析与处理方案研究隧道建设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隧道建设涉及到的水文地质环境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
隧道内部水文地质环境分析与处理方案研究是隧道建设中必要的一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隧道内部水文地质环境的分析1. 地质环境分析地质环境是隧道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地质条件是隧道建设的基础。
隧道建设会涉及到地层、地质构造、地下水等因素,因此对于隧道内部地质环境的分析,需要对隧道所处的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包括地质构造、岩性、断层、裂隙等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以便为隧道设计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2. 水文环境分析隧道内部的水文环境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隧道内部的水文环境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降雨等因素,其中地下水是隧道建设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因素。
地下水的渗透和涌水会给隧道建设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需要对隧道所处的水文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便为隧道建设提供合理的水文环境处理方案。
二、隧道内部水文地质环境处理方案的研究1. 地质环境处理方案隧道建设中的地质环境处理方案主要包括隧道位置的选定、隧道的纵、横断面设计、隧道支护措施等方面。
隧道位置的选定对于隧道的建设影响较大,需要根据地质调查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位置。
隧道的纵、横断面设计需要考虑地质条件、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貌、隧道所需的通行能力等因素。
对于隧道支护措施,需要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锚喷支护、钢筋混凝土衬砌等。
2. 水文环境处理方案隧道内部的水文环境处理方案主要包括防渗措施、涌水处理、排水系统设计等方面。
防渗措施是隧道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采取防水措施避免地下水的渗透。
涌水处理需要根据涌水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封堵涌水洞、加强隧道支护等。
排水系统设计需要考虑隧道内部水文环境的复杂性,选择合适的排水系统,确保隧道内部的排水畅通。
三、隧道内部环境的监测和管理1. 监测体系建设隧道内部环境的监测是隧道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手段。
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工程是一种复杂的地下工程,其建设需要考虑到水文地质
条件。
水文地质是指与地下水相关的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
水文地质结构、水文地质特征等。
在隧道工程中,水文地质条件
主要表现为沿线地下水位、岩体裂隙系统、水文地质环境等。
一、地下水位
地下水位是指地下水与地表的接触面,隧道建设需要考虑到地
下水位及其变化规律。
如果地下水位过高,施工过程中会有大量
水涌入隧道,对施工造成很大困扰。
如果地下水位过低,则会影
响隧道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平衡,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二、岩体裂隙系统
岩体中的裂隙是隧道施工中需要注意的地质条件。
裂隙的分布
特征对隧道的穿越有很大影响。
隧道建设时需要对周围岩体进行
调查,了解裂隙的分布,预测出其可能对隧道施工和运营的影响。
三、水文地质环境
隧道施工中,水文环境的变化会对隧道的实施产生影响。
隧道
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水文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施工提供
参考。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水文地质条件带
来的影响。
例如,在施工前尽可能清晰地了解隧道所在地的水文
地质条件,确定出应当采取的措施,如采用防渗措施、设置隔离
带等。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及隧道运营阶段,持续跟踪地下水位、岩体裂隙等水文地质变化,随时提供及时处理措施或应急预案。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条件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隧道工程建设中应该重视和仔细处理的因素。
我们需要从各个
方面进行分析和治理,以保证隧道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持久运营。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其施工环境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在实施隧道工程之前,必须对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以便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减少工程施工风险。
本文将针对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为隧道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地质概况翠屏隧道位于鲁甸县境内,为贯通鲁甸县与附近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基础设施工程。
该地区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岩性多样。
主要岩性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等,具有较强的透水性。
地下水情况复杂,地下水位变化大,季节性泉水众多,对隧道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地质构造特征翠屏隧道工程区位于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构造活动频繁,地层岩性多样。
翠屏隧道地质构造以断裂、褶皱、岩溶等地质构造为主,断裂带发育,断裂带的存在对隧道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地质构造对于隧道工程的渗水问题、岩层稳定性、爆破施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和分析。
(1)地下水位:翠屏隧道工程区地下水位较为复杂,受季节变化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季节性泉水众多,地下水位变化大。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需要对地下水位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和预测,以便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确保隧道施工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地下水化学性质:根据对该地区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和分析,翠屏隧道工程区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水质呈碱性。
地下水对于岩层的溶解和侵蚀作用较为显著,对隧道工程的岩层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3)季节性泉水:翠屏隧道工程区存在大量的季节性泉水,这些泉水对隧道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泉水进行有效的排水和处理,以避免泉水对隧道工程带来不利影响。
三、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1.渗水问题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岩层透水性较强,地下水位变化大,翠屏隧道工程面临着较大的渗水压力。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连接云南与四川、重庆的重要交通枢纽。
隧道工程所处位置沿着大理—昆明高速公路,是一个地质构造复杂、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特殊的地区。
由于该地区地形起伏,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地下水位较为复杂,因此进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于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在翠屏隧道工程区展开水文地质调查及分析,能够全面了解地区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为工程的建设和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导与保障。
通过本次研究,将揭示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估工程建设中可能面对的风险,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全面了解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的安全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探讨该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变化等情况,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水文地质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深入了解该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其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情况等信息;2.研究工程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风险;3.对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估,提出相应的建设建议和对策,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通过对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全面了解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确定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一项关键步骤。
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以全面、准确地分析水文地质条件。
具体方法如下:1. 地质调查与钻探:对翠屏隧道工程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钻探工作,获取了地下岩土层情况和地下水文地质特征。
2. 实地观测与监测:设置了多个监测点,监测地下水位、水质和地质构造等变化情况,以掌握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实时变化。
浅谈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浅谈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作者:胡成明谢其勇刘丽萍来源:《地球》2014年第03期[摘要]伴随遥感技术的发展,工程地质钻探、测绘及物探等诸多科学方案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实际运用。
基于此,本文结合隧道下部岩体所包含的页岩、石灰岩及泥岩,分别分析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接着结合隧道工程的地质评价,对该类工程的具体施工提出若干可靠对策。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质评价围岩类型[中图分类号] U452.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3-27-2现如今,伴随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勘察时期和施工图阶段的勘察均为了解隧道工程的水文、地址条件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分析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接着通过探究水文地质条件就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分析1.1地层岩性隧道区域露出上放均为第四系的残破积土,土层厚度偏薄,仅分散地分布在山坡的冲沟及外表内部,下部为青灰色的页岩、白云质的石灰岩及含钙丰富的泥岩等。
1.2地质构造由于隧道工程常会受到山体物理运动的显著影响,其内部区域的平相挤压力度较大,次级极易发生褶皱弯曲,同时,该区域内的山体发育还带有扭压性的破碎带,然而,其规模相对较小,隧道的扭压性破碎带同隧道轴线条所形成的角度正好为45°,其发育中的方向大都为50°-70°,并朝着东南方向歪斜,这时的歪斜角度大致是60°。
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表伸展距离并非固定的,其宽度的平均值为7米,能对20米范围内的地表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依照相关的地震运动参数划分图,总的来讲,通过对工程进行反复勘测得知,工程所在周边地方的地震峰值的物理加速度约是0.05g,依照隧道工程防震性能的规范标准,在对该工程进行施工作业时,其抗震的设计必须提升一级。
1.3岩体的结构及类型通常情况下,隧道下部岩体为青灰色的页岩、白云质的石灰岩及含钙丰富的泥岩等。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隧道工程是隧道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横断山脉腹地,地处地势险峻、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本文将对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为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条件分析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地处横断山脉中段,地质构造活跃,地质构造复杂,构造变形活跃。
地质构造以风化岩、泥岩、页岩为主,岩层断裂、节理发育。
隧道工程区多为山地地形,地面起伏大,地形复杂。
在地质构造上,隧道工程区存在着断层和褶皱等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构造不稳定,地下水渗透、流动性强。
这些地质特征对隧道工程的地质稳定性和围岩稳定性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二、水文条件分析1.降水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尤其是6月至9月为雨季,降水集中、强度大。
隧道工程区地势较高,地面起伏大,降水对地下水渗透和地质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2.地下水隧道工程区地表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渗流较为活跃。
由于地势起伏大,地下水流向复杂,地下水渗透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运营具有一定的影响。
3.河流湖泊隧道工程区存在着一些山间河流和小型湖泊,水系比较发达。
山间河流在降雨季节水位上涨较快,对隧道工程的排水系统和地下水渗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1.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由于地质构造不稳定、地下水渗透流动性强,隧道工程区的围岩稳定性受到一定的挑战。
地下水渗透对围岩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在施工和运营中加强地下水控制和排水系统设计。
2.对隧道施工的影响降水量大、雨季集中、地形复杂等因素对隧道工程的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
需要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排水系统建设和管理,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对隧道工程的运营影响山间河流水位变化快、地下水渗透流动性强等因素对隧道工程的运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摘要: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设计以及制定防护措施的主要依据,在工程建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工程区地表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区地下水类型,并总结了工程区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为进一步在该区域进行工程建设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翠屏隧道;水文地质条件1.工程区地表水特征1.1地表水分布情况隧道工程区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沟谷两侧山体表层第四系孔隙潜水的侧向补给,水量大小随季节动态变化明显,在暴雨季节容易形成坡面型洪流及泥石流[1]。
隧道进口端为龙泉河,出口段为黄家沟,均属金沙江水系,主要为牛栏江支流。
龙泉河:该河流属季节性河流,发源于水磨乡黄泥寨南部,流向由北向南折西,流经龙头山,至天生桥与沙坝河合流汇人牛栏江。
全长12.3km,径流面积111.2km2,平均坡降3.l‰,河床宽15m~30m,年平均流量1.24m3/S,最枯流量0.393m3/s。
该河流位于隧道进口处,与线路相交于ZK44+280处,该处河流勘察期水位约1561.40m,100年一遇洪水位约1564.30m,其水位标高远低于隧道进口标高,因此该河流对隧道的影响较小。
黄家沟:该沟属于常年性流水沟,该沟发源于乐红乡三锅庄,由北向南在镶木山汇人牛栏江,全长5.7km,沟谷呈“V”型,年平均流量l.5 4m3/S,该水沟与线路在K54+530处相交,该处地形标高为约1248m,远低于隧道出口标高,该水沟对隧道影响较小。
1.2井、泉分布情况隧道工程区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孔隙水、岩溶裂隙水等。
根据野外水文地质调查,井、泉主要分布于龙泉河两侧,以及二叠系下统柄霞、茅口组等含水岩组里面。
岩溶大泉、地下暗河主要分布于龙泉河两侧,岩溶大泉、地下暗河标高一般约高于河流基准面。
2.工程区地下水类型隧道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其中以碳酸盐岩岩溶水为主。
城市隧道工程设计服务的地质与水文条件分析

城市隧道工程设计服务的地质与水文条件分析引言:城市隧道工程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项目,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与水文条件的分析。
本文将就城市隧道工程设计服务的地质与水文条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相关分析。
一、地质条件分析1. 地质概述地质条件对于城市隧道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隧道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施工难度。
对于城市隧道工程来说,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层构成、地质构造和地下水位等因素。
2. 地层构成与岩性地层结构和岩性是城市隧道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地层构成决定着隧道的稳定性和施工难度,而岩性直接影响隧道的钻掘和隧道衬砌方案的选择。
因此,对区域地质构造和地质构造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是必要的。
3.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对于城市隧道工程设计有重要影响。
不同地质构造对隧道的穿越深度、围岩状况以及地下水位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以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4.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是城市隧道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以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水文调查和分析,确定地下水位的变化范围,为隧道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二、水文条件分析1. 水文概述水文条件是指与水相关的因素,如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等,对城市隧道工程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文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水质、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水位等方面。
2. 水质分析水质是城市隧道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隧道所经过的地区,需要进行水质采样和检测工作,以确定周围水体的水质状况。
如果水质较差,可能会对隧道结构构成腐蚀和损坏的风险,因此需要针对水质情况,做出相应的设计和防护措施。
3. 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指降雨过程中,降雨水分流经地表而形成的径流。
对于城市隧道工程设计来说,地表径流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算,以确定隧道设计中的排水系统和水利设计等相关措施。
只有合理考虑地表径流,才能确保隧道工程的排水畅通和安全性。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是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其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对该工程的实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翠屏隧道总长6000米,是一个横穿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的隧道。
本文将对该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一、地质背景该工程区地处云南省昆明杂岩区,为大瑶山隆起带的中部地带。
区域内基岩为白云岩、黑云岩和片麻岩等深成岩,局部存在变质弧形构造。
区域内的沉积岩地层主要有彩云石组、花岗岩组、青带灰岩组等。
二、水文条件该工程区水文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降水等。
1.地下水该工程区内地下水属于岩溶地下水,属于较深的水源,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层、片麻岩及其溶蚀作用破碎带等亚岩层中。
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于潮水、雨水和地表径流等水源,水文年变幅较小,年平均水位一般在海拔1800米以上。
2.地表水该工程区内的地表水主要是翠屏河及其支流,因为区域地势较高,岩石地质构造特殊,形成了多水源岩溶地形,导致了河道水质有一定程度的波动。
河水水质较好,水域范围面积较大,但水流速度较快。
3.降水该工程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雨季一般从6月份开始,持续到10月份。
降水量较大,雨季地面潮湿,地表水流量增大。
此外,春季和秋季也有少量的降水。
三、水文地质特征该工程区水文地质具有以下特征:1.岩溶地貌该工程区地形起伏大,由于岩石较疏松,地表和地下均存在众多的断裂、蚀洞和溶洞等构造形态。
因此,地下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比较大,隧道亦易受到滑坡、塌方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2.地下水流动性差由于该工程区地下水属于岩溶地下水,水流速度较慢,流速平均3-10米/年,水量稳定性较好,易被地质构造所限制,水文年变幅较小。
3.水文年降水量较大由于地势高,水源多,降水量较大,且容易发生暴雨等极端天气。
此外,偶尔出现冰雹等特殊形式的降水,可能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
四、结论综上所述,该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是对该隧道工程的实施非常重要的环节。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浅析施工隧道的水文地质环境并小是一成不变的。
在工程勘查初期所发现和记录的水文地质环境,通常和施工时所遇到的水文地质环境有着一定的差异。
隧道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通常和该地区的大气降水量以及补给含水层的水位有着很大的关系。
标签: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所获得的水文地质资料大都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测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数据很难符介当前的实际施工情况。
因此,为隧道施工带来了困难。
除此之外,在隧道施工的同时,很少会注意到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也缺少水文地质变化对隧道自身影响的重视。
进而导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底鼓等事故,以及在隧道建成后导致新的水文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和其他工程地质问题的出现。
一、与隧道工程相关的地质条件(一)地下水和地表水。
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隧道施工路线中是否要经过某些河流,因为地表水的含量变化会对隧道后期的安全造成影响,这就要求在施工之前,要尽可能获得该区域的降水量等详细水文信息,以此为依据为隧道施工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以确保隧道施工和建成后的安全性。
通常我们将地下水类型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孔隙承压水;第二,上层滞水;第三,基岩裂隙水。
这三种类型的地下水受到不同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除此之外,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也影响隧道工程施工。
(二)地形和地貌。
地形和地貌影响隧道施工的主要原因是,根据地形和地貌可以分析出该地区地下的岩石分布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
根据初步的分析结果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施工方案以及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给予及时预防。
(三)地质构造。
需要考虑到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区域地质构造和施工区域所处位置有关。
二是隧道区主要工程地质构造。
二、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一)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砂土类上,特别是施工用的细砂和粉砂。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是一个重要的山区交通枢纽,隧道在此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隧道工程的建设涉及到地质、水文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水文地质的角度出发,对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1. 地质构造翠屏隧道工程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属于滇西北造山带的外围区域。
该地区主要由下三叠统和二叠系的海相沉积岩组成,主要有石灰岩、泥岩、砂岩等地层。
整个区域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地形形态,北部是丘陵地貌,南部则是山地地貌。
2. 水文地质特征翠屏隧道工程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地区,地势险峻,易发水灾,干旱季节长,水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多岩性、多层系岩石采用的是炸裂开挖和机械掘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较为困难,且围岩的支护和加固难度较大,同时,基础岩层的差异性、联合面的分布和断裂的发育等因素均可能对施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在水文方面,翠屏隧道工程区属于地下水丰富区域,主要类型包括孔隙水、角隅水和裂隙水。
岩石的渗透性与裂隙发育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裂隙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较大。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渗透和涌水都是影响施工进度和隧道质量的重要因素。
1. 隧道出口段的地下水渗漏在层状岩体中,较强的地下水动力场会导致地下水在断层面和物理性质不同的层间岩体中流动,从而导致隧道出口段的地下水渗漏。
为了预测隧道出口段的地下水渗漏,应在野外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并应用各种地下水数学模型。
2. 断层带与连通性隧道的问题翠屏隧道工程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带发育,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架构,而地下水的含量和流向主要在各岩层之间和断层带之内。
因此,在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断层带和连通性隧道的问题,合理选择适合的支护方法和岩体加固措施。
3. 降水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翠屏隧道工程区的降水量大,易发洪水,洪水期可能对隧道的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监测,及时处理涌水和地质灾害等问题。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隧道工程是现代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隧道建设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位于鲁甸县境内,是连接鲁甸县和周边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
为了充分了解该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保障隧道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安全,需要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一、地质概况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位于滇东南地区,属于云南高原东南缘的断裂带。
在地质构造上主要是受滇源断裂带和楚雄—普洱断裂带的控制。
翠屏隧道工程区的地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组成,其中页岩主要分布在隧道工程线路的两侧。
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地表降雨和地下岩溶水,地下岩溶水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和节理带中。
地下水位较浅,一般在隧道工程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位在50米以内。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工程区域内存在多处地下水涌出点和岩溶溶洞,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和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1. 地层岩性翠屏隧道工程区的地层主要由花岗岩、片麻岩和页岩组成,花岗岩和片麻岩属于坚硬岩性,具有较好的承压性能和稳定性;而页岩属于变质岩层,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和岩溶性。
由于页岩的存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防水措施,避免地下水涌入隧道引发地质灾害。
2. 断裂带及节理带翠屏隧道工程区受滇源断裂带和楚雄—普洱断裂带的影响,断裂带和节理带发育,对地下水运移和隧道工程的稳定性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构造分析,可以确定隧道工程线路的位置和走向,避开主要的断裂带和节理带,减少地质灾害的风险。
3. 地下水条件翠屏隧道工程区的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地表降雨和地下岩溶水。
地下岩溶水主要集中在断裂带和节理带中,隧道工程区域内存在多处地下水涌出点和岩溶溶洞。
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排水处理,避免地下水涌入隧道,影响工程的施工和运行安全。
4. 水文地质灾害风险在翠屏隧道工程区域内存在多处地下水涌出点和岩溶溶洞,存在一定的水文地质灾害风险。
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处理方法一、地层水文地质特征介绍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地层结构、水文特征和地质特征。
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对隧道施工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主要有地下水位、渗流、地层岩性以及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地下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隧道施工的进展和施工工艺的选择。
渗流性地层在隧道施工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渗流量的大小和渗流方向直接关系到隧道工程的安全性。
地层岩性的不均匀性在隧道施工中会导致相应的工程问题,如地层的坍塌和支护的困难。
此外,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对隧道施工和工程质量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地层水文地质特征处理方法针对隧道施工中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方法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
1. 地下水位控制与排水地下水位的控制与排水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在施工前,需要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确保隧道施工中的地下水位在可控范围内。
2. 渗流地层处理针对渗流地层,可以采取封闭和减小渗流通道的方法来降低渗流量。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灌浆封孔、注浆加固、加装隔水层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地层渗流通道的连通性,减小隧道内外渗流量,提高施工的安全性。
3. 地层岩性处理针对地层岩性的不均匀性,可以采取加固支护措施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常用的加固支护方法包括钢支撑、混凝土衬砌、锚杆加固等。
通过这些加固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地层的坍塌和支护的困难,保障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4. 断层、褶皱处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和评估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针对断层,可以采用切断和加固的方法来降低其对隧道工程的影响。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与水文环境分析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与水文环境分析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需要充分了解地质与水文环境的情况,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本文将对隧道施工中的地质与水文环境进行分析。
1. 地质环境分析地质环境是隧道施工中必须重视的因素之一。
地质条件的不同将直接影响隧道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在进行隧道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质环境分析要点:(1)地质构造:隧道所处的地质构造对施工工艺和隧道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对地质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包括断层、褶皱等,以评估其对施工的影响。
(2)岩性与岩体稳定性:岩体的稳定性是隧道施工中的关键问题。
必须对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岩性、节理、裂隙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制定合理的支护方案。
(3)地下水情况:地下水是隧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也是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质因素。
必须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水位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渗水问题,并采取合适的临时排水措施。
2. 水文环境分析水文环境对隧道施工具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水下隧道施工来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文环境分析要点:(1)河流水文情况:如果隧道跨越河流,那么对河流的水位、流量、水质等进行详细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对水流的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评估,以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临时支护措施。
(2)地下水位和水质:地下水位和水质的变化对隧道施工有直接的影响。
必须了解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以及水域的水质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处理地下水环境。
(3)雨水排放与防治:雨水排放和防治是隧道施工中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工作。
应研究降雨情况、径流量以及可能出现的淹水风险等,确保隧道施工期间做好排水工作。
3. 施工方案与措施地质与水文环境分析为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依据。
根据分析结果,需要考虑以下一些方面:(1)隧道形式与支护方式:根据隧道地质条件和水文环境,选择合适的隧道形式和支护方式,如隧道断面形状、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等。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摘要】本文针对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对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区域的水文特点,接着对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地质和水文条件对工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在我们提出了工程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对工程建设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关键词】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水文地质条件、地质背景、水文特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工程影响、工程建设、问题、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是连接昆明和昭通的重要交通通道。
隧道工程的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该地区地质复杂,水文条件特殊,给隧道工程的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我们开展了对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地质和水文条件对隧道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质背景、区域水文特点、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翠屏隧道工程区的地质水文环境,为工程建设中的地质水文风险评估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深入分析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揭示该地区的地质背景、水文特点以及地质与水文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可以全面了解翠屏隧道工程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岩性分布、地下水系统情况,掌握区域水文特点和地质条件,并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潜在影响,为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分析地质与水文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可以进一步完善工程设计方案,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减少工程风险和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浅析

加 准确 的 判 定 资 料 、 图 1为 电 法勘 探 原 理 图
( 2 ) 弹性 波勘 探
弹 性 波勘 探 主 要 分 为 地 震 勘 探 以 及 声 波 和 超 声 波 勘 探 等 该 方 法 主要 是 利 用人 工 的 方 式 激 发 震 动 , 分 析 弹 性 波 的传
流, 明 确 相 关 的补 给 : 含 水层 的具 体 分 布 状 况 。
2 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探 技术
2 . 1 钻 探
主 要 指 的 是 借 助 于 相 关 设 备 . 通 过 人 力 或 动 力 旋 转 切 割
岩石 , 凿碎 岩 石 , 据此获得深度大 、 直径小的具体钻孔 , 而后 取 出岩 芯 , 对 地 层岩 石 的 构造 和相 关特 性 . 还 有 风 化 状 况 予 以研
【 关键词 】 隧道工程 ; 水文地质 , 施工建议 : 围岩类别
【 中图分类号 】 U 4 5 2 . 1 + 1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4 ) 1 3 — 0 l 1 6 — 0 3
引 言
作 为 隧道 工程 建设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地 质 及 水 文 地 质 勘 查 对 于 工 程 建设 质 量和 施 工 工期 有 着 重要 影 响 地 质勘 查 的
能 比 例 尺 也 会 出 现 调 整 和 变 动
C
图 1 电法勘探原理 图
水 文 勘 查 的 时 候 一 个 最 基 础 的 工 作 就 是 水 文 测 绘 , 工作
来讲 , 具 体 包括 了如 下 几 个 方 面 : 地 下水形成状 况 , 包括 气 象 和 水文等诸 多的因素: 地质特 点. 要 明确地貌特征 : 相 关 的 排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云南鲁甸县位于滇东北山区,地势较高,地貌复杂,富含水源。
其中,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
1.地质构造翠屏隧道位于滇东北的大龙潭岩体地区,该地区属于红河断裂带与永平断裂带的相交部位,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岩性多样,矿物质含量高。
岩体结构多为褶皱和断裂结构,形成方向比较分散,分布也不规则。
这种地质构造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固结和支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水文地质条件翠屏隧道穿越的岩体主要是云岩、片麻岩、灰岩等。
岩体中存在着许多节理、裂隙、缝隙等,这些缝隙若不及时处理就可能成为地下水的主要通道。
隧道靠近上游,进水量大、涌水流量大,地下水渗透性强,容易引起隧道塌陷。
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地下水位较高及渗水量大,地下水属于浅层渗流,渗透系数大,渗流状况复杂。
隧道内的水流主要来自停泊、降雨、地下水以及山泉等,因此水流量较大、流速较快。
在施工期间,需要对隧道周边的水源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以便控制隧道充水量和流速,防止隧道进水量过大而影响工作进度。
针对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建议采用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隧道出水点,充分利用坡降,防止进水量过大。
(2)结合地质构造研究,进行支护工程设计和隧道施工方案规划。
(3)对隧道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测,确保隧道工程稳步推进。
(4)对进水量和流速进行充分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总之,针对翠屏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需要加强对其特征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及时掌握隧道各方面的情况,努力实现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施工工程地质条件1.3.1 地形地貌隧道位于剥蚀侵蚀中山区,地势陡峻,植被较差,地面标高855~1030m以上,相对高差约175m以上。
隧道最大埋深约190m,进口端岩石陡直,施工条件困难,出口端位于弱风化石灰岩层。
1.3.2 气象该区属北暖温带重干旱气候,其要气候要素:年平均气温11.05℃,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23.3℃,年平均降水量397.94mm,一小时最大降水量67.70mm,一如最大降水量75.5mm,年平均风速1.9m/s,最多风向CNW,最大风速17.1m/s,最大积雪深度13cm,年平均相对湿度56.6%。
1.3.3 地质条件1 地层岩性col:灰褐色、杂色,中密,稍湿,成分以石灰岩石块第四系全新统碎石土Q4为主,厚10~18m,出露于出口段。
S:青灰色-灰黑色,表层为灰白色,弱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层为石灰岩O2碎块状,岩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强度高。
岩层产状88°∠6°,节理产状224°∠89°,140°∠90°,151°∠90°,220°∠90°。
2 地层承载力特征碎石土Q4col稍密—中密,稍湿,承载力基本值σ=400kpa。
S 承载力基本值,弱风化层σ=1400kpa,微风化层σ=1800kpa。
石灰岩O23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根据资料现实,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56米。
4 隧道围岩类别根据资料所给,结合隧道围岩基本分级表(表1--2)隧道围岩类别及分布里程:DK20+493--DK20+508段为Ⅲ级;DK21+355--DK21+363段为Ⅲ级;DK20+508--DK21+363段为Ⅱ级;DK21+363--DK21+375段为Ⅳ;5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崩堆积层,Ⅱ级。
石灰岩,弱风化Ⅳ,微风化Ⅴ。
1.3.4 水文地质条件隧道区位于区域侵蚀基准面以上,并且在沿线四周山体陡峭、沟谷较多,根据隧道区含水介质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动力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将该区域分为基岩裂隙水及地下水出露,地表水可见xx二库的储水。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困难与应对策略一、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是地质条件。
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对施工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在遇到高风险的地质情况时,如岩层不稳定、岩体开裂或倾倒等,施工进程将会受到重大影响。
应对策略:在隧道工程之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准确了解地质条件,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应对不同的地质环境。
此外,在施工期间及时监测地质变化,以便灵活应对。
二、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是隧道施工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地下水的泛滥可能导致施工现场被淹没,同时也会增加隧道开挖的风险和困难。
水文条件的变化也会对施工进度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策略:在设计阶段,需要进行详细的水文勘测,并采取合适的防水措施。
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水的变化,需要及时进行排水和加固工作,以确保施工进程不受干扰。
三、施工技术隧道工程中需要使用各种复杂的施工技术和设备。
对于一些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例如爆破施工、大直径隧道盾构施工等,操作要求非常高,并且施工风险较大。
应对策略:在选择施工技术和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工程要求,并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操作培训和安全管理,确保工人技术熟练,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四、环境保护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一项关注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尘土、废水等可能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应对策略:在施工前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计划,并执行严格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
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和方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此外,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和社区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五、安全风险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安全风险,如地质灾害、瓦斯爆炸、火灾等。
这些风险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都带来了严峻的威胁。
应对策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规范和操作程序,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隧道工程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水文地质条件是隧道建设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云南鲁甸县翠屏隧道工程位于滇中北段,是滇西高速公路连续铺设项目中的重要通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
因此,本文对该隧道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1.地质背景隧道工程区属于太阳河隆起天然断裂带中段,是华南造山带和念青唐古拉山造山带的交汇带。
区内岩石类型以变质岩为主,包括片麻岩、云英岩等。
断层分布密集,露头裸露,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2.水文地质条件翠屏隧道工程区地处滇池流域上游,全年降水量约为1,000~1,200mm,冬春季降雨量大,夏秋季较少。
区域内有太阳河、大边河等多条小河流经,是滇池流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地下水一般以含水层或小范围的块状水体分布,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岩体裂隙水和页岩裂隙水,水的两侧为不透水性较强的胶结层。
翠屏隧道工程区主要被翠屏山和花浪山夹在中间,落差大,地形地貌起伏较大。
该区地质构造复杂,有多条分别走向NWW、NW、NE、N的次级断裂,其中有的比主断层还要活跃;该区岩性多变,不同岩层内部自身的裂隙、节理等构造特征各异,形成了一个一个相互独立的“水”体系。
其中,破碎带、变形带和断层带内比较活跃,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较大,其间非构造节理、岩石脆性等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
在翠屏隧道工程区,岩石中含水量较高,地下水运动比较频繁,隧道内的水流及岩体中的地下水也相对较多。
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地下水呈现非一致性分布,水流规律复杂,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3.1 水量稳定翠屏隧道工程区地下水补给源丰富,水量相对稳定,日内波动幅度较小,滞后性较强。
3.2 水质优良隧道内的地下水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层补给,属于中硬度的储层水,pH值在7~7.5之间,水质优良。
但还是存在一定的硫酸盐、氯化物、氟化物等物质含量较高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摘要]伴随遥感技术的发展,工程地质钻探、测绘及物探等诸多科学方案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实际运用。
基于此,本文结合隧道下部岩体所包含的页岩、石灰岩及泥岩,分别分析隧道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接着结合隧道工程的地质评价,对该类工程的具体施工提出若干可靠对策。
[关键词]隧道工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质评价围岩类型现如今,伴随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的完善,勘察时期和施工图阶段的勘察均为了解隧道工程的水文、地址条件指明了方向,本文首先分析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接着通过探究水文地质条件就隧道工程的施工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分析
1.1地层岩性
隧道区域露出上放均为第四系的残破积土,土层厚度偏薄,仅分散地分布在山坡的冲沟及外表内部,下部为青灰色的页岩、白云质的石灰岩及含钙丰富的泥岩等。
1.2地质构造
由于隧道工程常会受到山体物理运动的显著影响,其内部区域的平相挤压力度较大,次级极易发生褶皱弯曲,同时,该区域内的山体发育还带有扭压性的破碎带,然而,其规模相对较小,隧道的扭压性破碎带同隧道轴线条所形成的角度正好为45,其发育中的方向大都为50-70,并朝着东南方向歪斜,这时的歪斜角度大致是60。
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地
表伸展距离并非固定的,其宽度的平均值为7米,能对20米范围内的地表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
依照相关的地震运动参数划分图,总的来讲,通过对工程进行反复勘测得知,工程所在周边地方的地震峰值的物理加速度约是0.05g,依照隧道工程防震性能的规范标准,在对该工程进行施工作业时,其抗震的设计必须提升一级。
1.3岩体的结构及类型
通常情况下,隧道下部岩体为青灰色的页岩、白云质的石灰岩及含钙丰富的泥岩等。
隧道进口区段重点发育两个组的节理,出口区段重点形成为两组节理,这些节理均已发育成熟,并且上方略微张开,下方紧闭,通联度较顺畅,洞身的岩体,其节理缝隙发育相对迟缓,明显不如上述已发育岩体。
因受到物理风化及地质构造作用力的影响,洞体的埋藏深度不尽相同,岩体结构自然各异,主要有破碎型镶嵌构造、碎石态的碾碎构造、破碎状块石构造等。
1.4地形、地貌条件
该隧道工程的在建区由于长年累月受到物理风化及腐蚀作用,加上本身处于丘陵地形区,冲沟发育较为显著,其冲沟的流动方向主要为西北方,隧道工程的施工现场内,山体总体延展角度大致为125,同时,其相对高度差值为60米,隧道工程现场的地形坡度通常在20-45之间。
除此以外,隧道工程所在地的山坡表面已广泛地栽培植株,在个别区域范围内会探测到基层岩石裸露。
2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探究
就当前而言,隧道工程区域内部的地表水尚未彻底发育,在上方缺乏积水补给,地表径流缺失。
其中,隧道的进、出口段均发育成为割切程度较高的沟谷地带,在夏季汛期时,往往有较多的地表水汇聚于此。
因工程所在区域的上方覆盖层相对偏薄,岩石受到物理风化作用的缝隙出现了一定的发育进度,直接致使地表水易于沿这一系列缝隙渗透到洞内去。
地下水包含风化作用的岩层缝隙潜水,同时也有第四系残余层带中的缝隙潜水,因常年受大气降水的供给,其潜水水位的实际深度同地面的标准高度明显呈现正相关关系,其流动的方向经分水岭汇聚到负地形带,伴随季节的变化发展,该隧道工程现场地下水的动态特征也同时呈现明显的变化。
与此同时,因主洞室的缝隙的发育迟滞,微风化岩层的厚度较大,其缝隙伸展性相对低下,直接造成工程内部的地下水总量异常缺乏。
经对工程区域内水质的检测,不难发现,本区地下水与地表水均不对混凝土构成侵蚀作用,从这个角度看,隧道工程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3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的科学评价探析
3.1隧道进、出口区段的地质评价
首先是左线进出洞口,隧道工程进入洞口的洞顶板,其层厚大都在0-4米之间,属二型围岩,构造类型是破碎态的压碎结构,其平稳程度较差,发育成洞的效果不理想。
所以,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需严密考虑延长隧道,其出口处的洞顶板的厚度通常为0-8米,同进洞口相同,
均属二型号的围岩,是块石碎状的构造,其平稳性能相对较差,顶部板厚偏薄,极大地增加了成洞的难度。
其次是右线进出洞口,该洞口的区段长约33米,其地形的坡度十分陡峭,坡度大致在30-35之间,洞室的顶部板厚约是0-15米,属典型的三类围岩。
而其出洞口坡度歪斜角度是45,内部具有典型的裂断碎石带,隶属二型号的围岩,其宽大致是7米,能对20米范围内的地质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发育成洞的难度偏大,整体性能相对低下。
3.2隧道洞身项目工程的地质评价
隧道洞身段的地形落差偏大,洞身山梁区段,埋藏的深度较大,围岩多以生物碎屑灰岩、白云质灰色岩石体构成,节理的缝隙有了一定的发育,从总体来讲,围岩的整体平稳性能相对一般。
洞身具有3条的断层,其中一个断层分布在钙质泥岩周边区,易产生汇聚流水的管道,当开采挖掘洞室时,其地下水会轻易地沿着该管道产生喷涌流动或突泥的现象,这个区段的地下水水位压力及水量均偏大,深受降水影响,疏导有一定的难度。
4隧道工程的施工对策
结合工程项目的地质水文条件,注重分析隧道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的有效措施:
4.1明确施工规划,合理分配职责任务
众所周知,隧道工程是一项系统、繁杂的任务,牵涉到诸领域的工程施工常识,为此,负责施工建设的企业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引领施工人员积极稳妥地开展好各项施工规划,根据地质地貌特征和区域水文地
质条件,编制出一套切实可靠的施工设计方案。
定时定期对施工建设者进行施工技能的培训,引领其掌握施工技术方案,特别要正确地结合隧道工程的地质水文现状,依托水文地质条件,有的放矢地搞好各类建设任务。
4.2左线进出洞口的施工要领
经反复分析及调查研究洞口区段的地质特征,可采用浅埋隧道的方式,设定一些明洞,在盖顶推行回填工艺,在洞口的纽带区段运用前沿的导管注浆工艺或锚杆支护,并借助于导坑法予以开挖。
除此以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定期开展喷洒浆液工作,杜绝岩石由于丧失水分出现裂开、干瘪现象而引致洞室掉块或坍塌的情形。
4.3右线进出洞口的办法
因洞口纽带区段的围岩页岩微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缝隙发育相对成熟,其一旦脱水裂开后,该围岩过完的物化性质便会随之变化,要设置出对应的先进锚杆,进而稳固住洞顶和洞壁较易出现松弛的围岩,并在其个别部位采用加固钢筋有效地支撑,按时执行浇筑混凝土的作业任务。
需特别注意,在首次锚喷的过程中,需开展初始化的支护工作,并在其个别部位的围岩连接处,增加一定的钢筋网。
5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突破,隧道工程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使社会各界对隧道工程的性能和质量要求愈发提高。
由于隧道工程是一项较为复杂、专业化要求较高的项目,因此,必须首先弄清隧道工程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加大对其调研的分析,在施工前的
准备阶段,必须搜集相关资料数据,在精确把握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现状后,科学划分地址类型,进而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