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赏析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赏析本文是关于白居易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放言五首(其一) 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鉴赏:白居易七律《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
诗前有序:“元九④在江陵时有《放言》七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据序文可知,这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所作。
当年六月,诗人因上疏急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遭当权者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诗题“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己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自身遭遇的忿忿不平。
此诗为第一首,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颔联两句都是用典。
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
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
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性质不同,作为则一。
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颈联两句都是比喻。
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之喻,明示辨伪之法。
【哲理诗句】放言五首其五原文_翻译和赏析_白居易古诗
【哲理诗句】放言五首其五原文_翻译和赏析_白居易古诗
【哲理诗句】放言五首?其五原文_翻译和赏析_白居易古诗
放言五首?其五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隠,槿花掉一日自为诚。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张鲁博都就是幻,幻人歌唱祖国系何情。
相关内容
有关内容注解
作者:佚名
槿(jǐn):即为木槿花。
开花时间较短,通常朝开暮落。
嫌身:嫌弃自己。
那哥:随便。
厌生:厌弃人生。
有关内容
赏析
作者:佚名
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该“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
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果如是,则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有关内容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名副其实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
郑人,就是我国唐代了不起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为,形式多样,语言词藻通俗,存有“诗魔”和“诗王”之表示。
官至翰林学士、左左春坊大夫。
存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存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
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洛阳。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在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矗
立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放言》原文及翻译赏析
《放言》原文及翻译赏析《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翻译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注释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
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
这里是指求签问卜。
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便:就。
复: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
赏析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
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
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
“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
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
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不用钻龟与祝蓍”。
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
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翻译赏析
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翻译赏析《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放言五首(其三)
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这个办法既不需要钻龟,也不用祝蓍。
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题解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看问题忌带片面性和表面性。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正是阐明:对人或事物要得到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就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或考验,要以历史的眼光去衡量、去判断,决不能根据一时一事就轻率地下结论。
而且,对人的认识也同认识其他事物一样,也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简单地以众人的是非为是非,也不能把大奸似忠的人误认为是好人。
历史上的周公是好人,忠心为国,却遭到某些人的流言蜚语的攻击;而西汉末年的王莽,为了篡位自立为帝,伪装谦虚恭谨,使当时不少善良的人都受了他的骗。
这些历史的经验教训,多么值得记取啊 ! 因此,当正直的人们在受到诬陷攻击时,当钻营卑鄙之秆伪装正人君子时,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相信历史终将作出公正的裁决。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至理名言,足可醒世骇俗。
注释放言[放言: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五首(其三)赠君{您,这里指元稹(zhěn)}一法(办法、方法)决(决定、解决)狐疑[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不用钻龟与祝蓍(shī){钻龟与祝蓍:古人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
这里是指求签问卜}。
试(试验、检验)玉要烧三日满,辨(辨别、鉴别)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zhāng)木)须待七年期(期限)。
周公恐惧[恐惧:感到害怕]流言[流言:到处传播的污蔑(mèi)挑拨的话]日,王莽谦(谦虚)恭(恭敬)未篡(篡:cuàn,篡位)时。
向使[向使:假如、如果、假使]当(当时)初(刚刚、开始)身便(就)死,一生真伪(假)复谁知(又有谁知道呢)写作背景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放言五首其一》原文及赏析
《放言五首其一》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放言五首其一》原文及赏析《放言五首其一》原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文译文鉴赏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原文|译文|鉴赏公元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下面是其中的第三首。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放言五首·其三》原文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译文及注释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注释(1)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2)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3)法:办法,方法。
(4)决:决定,解决,判定。
(5)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6)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
这里是指求签问卜。
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7)试:试验,检验。
(8)辨:辨别,鉴别。
(9)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10)期:期限。
(11)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12)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13)便:就。
(14)复:又。
(15)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
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
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16)王莽(mǎng):汉元帝皇后侄。
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鉴赏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
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放言五首·其二原文及赏析
放言五首·其二原文及赏析放言五首·其二白居易〔唐代〕原文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译文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枯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轮一样,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丢失不回来了,就不会有儿子折足的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实等到局终才分晓。
注释“世途”句:祸是福的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地,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倚伏:即《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简言“倚伏”。
尘网:犹尘世,即人世。
古人把现实世界看做束缚人的罗网,故言。
陶渊明《归田园居》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卒:始终。
回还:同回环,谓循环往复。
车转毂(gǔ):像车轮转动一样。
毂:本指车轮中心部分,此指车轮。
荣枯:本谓草木盛衰,常以比政治上的实志与失意。
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
灵:动词,通灵。
刳肠患:言龟虽通灵性,也难免自己要被人杀掉的祸患。
鉴赏公元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
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
此诗为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
这首诗包含了矛盾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应该指出的是,矛盾的互相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是不可能发生或实现转化的。
诗中所讲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这样。
塞翁的马失而复还,而且还带回一匹好马,这是福;但是后来,其子骑马又摔坏了腿,福于是变成了祸。
其中,这个儿子去骑马,或是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安全措施,或是由于他的骑术不高明,摔下马来,这就是其福转化为祸的条件。
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
放言五首其三详细解读《放言五首(其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
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
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首联“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
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
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不用钻龟与祝蓍”。
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
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颔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
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颈联“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
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
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尾联“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
“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
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
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放言五首(其三)》原文是: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译文及鉴赏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译文及鉴赏《放言五首·其三》是由白居易所创作的,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
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放言五首·其三》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言五首·其三》唐代: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放言五首·其三》译文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放言五首·其三》注释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
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
这里是指求签问卜。
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便:就。
复: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
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
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王莽(mǎng):汉元帝皇后侄。
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放言五首·其三》赏析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
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放言-泰山不要欺毫末翻译赏析
放言-泰山不要欺毫末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放言-泰山不要欺毫末翻译赏析《放言·泰山不要欺毫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赏析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赏析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释:(1)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2)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3)法:办法,方法。
(4)决:决定,解决,判定。
(5)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6)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
这里是指求签问卜。
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7)试:试验,检验。
(8)辨:辨别,鉴别。
(9)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10)期:期限。
(11)篡(cuàn):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12)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13)便:就。
(14)复:又。
(15)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
典故:成王年幼为王,周公摄政,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害成王,于是周公躲避了起来。
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
(16)王莽(mǎng):汉元帝皇后侄。
典故:王莽在篡夺政权之前,为了收揽人心,常以谦恭退让示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翻译: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赏析: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
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
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放言五首
作品原文其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甯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其二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其四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其五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白话译文其一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其二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轮一样,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也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三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其四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哪里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昨天屋内外还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如此冷落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东海何曾有稳定的波浪?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炫耀,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其五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作品简介《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是一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古诗放言五首 其三 原文 注释 译文
古诗放言五首其三原文注释译文一、原文庭前花草留香气家有儿女笑语声黄昏独立怀愁苦日暮哀吟谢尚书二、注释这首诗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庭前的花草香气,家中孩子的欢声笑语。
然而在黄昏时分,诗人却独自站在那里,心中充满了忧愁。
落日的余晖下,他发出了悲凄的哀吟。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内心愁苦的深情。
三、译文前庭的花草留下了浓郁的香气家中儿女的笑语声不绝于耳黄昏时分,我独自立在那里,怀着愁苦夕阳西下时,我向尚书大人深深地吟哀四、原文秋草满堂行一夜落红风月明人尽皆寂寞不见君来即独将五、注释这首诗也出自欧阳修的笔下。
诗中描绘了秋草满地的景象,一夜之间红叶飘落,随风飞舞。
月光下,人们都感到寂寞孤独,唯独缺少了心中的相思之人。
诗情悲凉,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六、译文秋天的草地上,落满了落叶一夜之间,红叶随风飘落月光下,人们尽都感到孤寂不见君来,便孤独难耐七、原文微雨润散渐黄昏寒蛩一阵树树喧凉山夜影秋风度梦醒诗思满天繁八、注释这首诗是元稹的作品,描绘了微雨渐渐下去,黄昏将至的景象。
寒蛩在树林中鸣叫,夜幕降临,秋风掠过凉山,时光渐渐流逝。
诗人在梦醒之际,心中诗思如梦如幻,满天飘荡。
九、译文微雨渐渐地洒落,黄昏将至树林中,寒蛩声声响彻凉山之夜,秋风悄然掠过梦醒之际,心中诗思繁花似锦十、原文故园春色浓近闻翠阳声吟想早距离归鸿应合惺十一、注释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描绘了故园春色的浓郁和遥远的归乡之情。
诗人远在他乡,却能近闻翠阳的鸣声,心中对故园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诗情深沉,情感绵绵。
十二、译文故园的春色浓郁近来我听到了翠阳的声音吟诵之中,心中早已远离归鸿应迎接吾之苍凉十三、原文莺花如谢郭长者人生因遇简文君聚散三更淹此夜归来白日斗荷云十四、注释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
诗人在诗中赞颂了郭长者和简文君,描述了人生的聚散和归期的心情。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十五、译文莺花美丽如郭长者人生因遇见了简文君聚散之间,淹没了三更的夜晚回来时,白日已经斗荷云舒展结语古诗放言五首,展示了古代诗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思乡和思念的情感表达。
白居易的诗词《放言五首》(其一)赏析
【导语】诗题“放⾔”,就是⽆所顾忌,畅所欲⾔。
组诗就社会⼈⽣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死诸问题纵抒作者的⼰见,宣泄了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和对作者⾃⾝遭遇的忿忿不平。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居易《放⾔五⾸》(其⼀),欢迎阅读! 《放⾔五⾸》(其⼀) 唐•⽩居易 朝真暮伪何⼈辨,古往今来底事⽆。
但爱臧⽣能诈圣,可知宁⼦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赏析】 ⼈常⾔“眼见为实,⽿听为虚”,“⽿听为虚”,未必,“眼见为实”,也不然。
对于⼈来说,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主要⽅式就是通过看,所以⼈对⾃⼰看到的东西和事情都极其信任,很少会持怀疑态度。
这⾥,诗⼈敢于打破常⼈的思维,认为世事变化,云诡波谲,真真假假,实难通过简单的眼观来辨别。
为了证明这个论点,诗⼈运⽤⽐喻的艺术⼿法,举出了萤⽕⾍和荷叶⽔珠的例⼦——“草萤有耀终⾮⽕,荷露虽团岂是珠”。
这两句意思是说,夜晚草丛⾥飞来飞去的萤⽕⾍,明晃晃的亮晶晶的,像⼀团⼩⼩的⽕星⼦,事实上呢?萤⽕⾍⾝上虽然能发出光亮,然⽽那只是荧光,并不是真的⽕光,表象⼀样,实质不同;夏天池塘⾥荷叶青圆,上⾯时有圆滚滚的璀璨的⽔珠,看起来像是珍贵的珍珠⼀样,其实也并不是。
诗⼈以萤光并⾮⽕,露滴不是珠,来⽐喻⼈世间的某些假象,并告诫⼈们不要为假象所蒙蔽,⽽要从本质上去看问题,或者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这两句诗,论据有⼒,具有很强的情感⾊彩,讥讽了那些有名⽆实⾔⾏不⼀的⼩⼈之辈。
扩展阅读:⽩居易的⽂学成就 ⽩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的⼤诗⼈,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表现,在中国诗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在独善。
奉⽽始终之则为道,⾔⽽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居易⾃⼰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类体现着他“奉⽽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重视。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原文、译文及赏析放言五首其一白居易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是真珠?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1.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2.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
他在元和五年(810 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其间曾作《放言五首》,见《元氏长庆集》卷十八。
3.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4.李颀: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725 年)进士,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此举其两句诗见于他的《杂兴》诗。
济水:源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今山东省境内。
《元和郡县志》:“今东平、济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入于海,谓之清河,实菏泽。
汶水合流,亦曰济河。
”河:黄河。
白居易《效陶潜体十六首》有云:“济水澄而洁,河水浑而黄。
”与李颀此诗上句之意相近。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
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
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东南。
接舆(Y)狂:接舆,传说是春秋时楚国的一个隐士,他以佯狂避世,故此说“接舆狂”。
其真实姓名不可考,因他曾迎着孔子的车而歌,故称接舆(见《论语微子》、《庄子逍遥游》)。
舆,本指车厢,亦泛指车。
5.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
浔(XN )阳:指江州。
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
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6.未届所任:还未到达任所。
届:到。
7.暇(XI ):空闲时间。
8.缀(ZHU ):撰写。
续其意:谓读元稹《放言》之意。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放言五首·其二白居易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译文: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注释:“世途〞句:祸是福的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地,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倚伏:即《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简言“倚伏〞。
尘网:犹尘世,即人世。
古人把现实世界看做束缚人的罗网,故言。
陶渊明《归田园居》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卒:始终。
回还:同回环,谓循环往复。
车转毂(gǔ):像车轮转动一样。
毂:本指车轮中心局部,此指车轮。
荣枯:本谓草木盛衰,常以比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
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
灵:动词,通灵。
刳肠患:言龟虽通灵性,也难免自己要被人杀掉的祸害。
鉴赏:公元810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
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
此诗为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
这首诗包含了矛盾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应该指出的是,矛盾的互相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是不可能发生或实现转化的。
诗中所讲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这样。
塞翁的马失而复还,而且还带回一匹好马,这是福;但是后来,其子骑马又摔坏了腿,福于是变成了祸。
其中,这个儿子去骑马,或是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平安措施,或是由于他的骑术不高明,摔下马来,这就是其福转化为祸的条件。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原文及翻译赏析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原文及翻译赏析
放言五首·其五原文: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羨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放言五首·其五翻译及注释
翻译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羨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注释槿(jǐn):即木槿花。
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嫌身:嫌弃自己。
漫:随便。
厌生:厌弃人生。
放言五首·其五赏析
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艺术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概莫例外,有生必有死,所以人们应该「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世界发展的规律。
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果如是,则虽死犹生,死而无憾。
诗词作品:放言五首·其五诗词作者:【唐代】白居易诗词归类:【哲理】。
【哲理诗句】放言五首其二原文_翻译和赏析_白居易古诗
【哲理诗句】放言五首?其二原文_翻译和赏析_白居易古诗放言五首?其二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轮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请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相关内容相关内容注释作者:佚名“世途”句:祸是福的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地,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倚伏:即《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简言“倚伏”。
尘网:犹尘世,即人世。
古人把现实世界看做束缚人的罗网,故言。
陶渊明《归田园居》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卒:始终。
回还:同回环,谓循环往复。
车转毂(gǔ):像车轮转动一样。
毂:本指车轮中心部分,此指车轮。
荣枯:本谓草木盛衰,常以比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
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
灵:动词,通灵。
刳肠患:言龟虽通灵性,也难免自己要被人杀掉的祸患。
相关内容鉴赏作者:佚名公元年(元和五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
”“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
过了五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已转任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
此诗为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
这首诗包含了矛盾转化的朴素辩证观点。
应该指出的是,矛盾的互相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是不可能发生或实现转化的。
诗中所讲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这样。
塞翁的马失而复还,而且还带回一匹好马,这是福;但是后来,其子骑马又摔坏了腿,福于是变成了祸。
其中,这个儿子去骑马,或是由于事先没有做好安全措施,或是由于他的骑术不高明,摔下马来,这就是其福转化为祸的条件。
而“马失应无折足忧”的说法,只讲转化,忽略了转化的条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是不足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翻译我送给你一种解决疑问的办法,这个办法不需龟甲,蓍草茎来占卜吉凶。
检验玉真假还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还要等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毕恭毕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注释君:您,这里指作者的好友元稹。
法:办法,方法。
决:决定,解决,判定。
狐疑:狐性多疑,故用狐疑指犹豫不定。
钻龟、祝蓍(shī):古人因迷信而占卜的方法,钻龟壳后看其裂纹占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吉凶。
这里是指求签问卜。
蓍,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可入药,茎、叶可制香料。
试:试验,检验。
辨:辨别,鉴别。
材:木材,这里指枕木和樟木。
期:期限。
篡:篡位,臣子夺取君主的权位。
向使:假如,如果,假使。
便:就。
复:又。
周公:姬旦,周武王弟,成王的叔父。
赏析这是一首富有理趣的好诗。
它以极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成篡权者,把王莽当成谦恭的君子了。
诗人表示像他自己以及友人元稹这样受诬陷的人,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而应当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自然会澄清事实,辨明事伪。
这是用诗的形式对他自身遭遇进行的总结。
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主,但行文却极为曲折,富有情味。
“赠君一法决狐疑”,诗一开头就说要告诉人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而且很郑重,用了一个“赠”字,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
这就紧紧抓住了读者。
因在生活中不能做出判断的事是很多的,大家当然希望知道是怎样的一种方法。
“不用钻龟与祝蓍”。
先说不用什么,而该用什么,却不径直说出。
这就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对读者也更有吸引力。
诗的第二、三句才把这个方法委婉地介绍出来:“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很简单,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
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
以上是从正面说明这个方法的正确性,然后掉转笔锋,再从反面说明:“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如果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对周公和王莽的评价,就是例子。
周公在铺佐成王的时期,某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但历史证明他对成王一片赤诚,他忠心耿耿是真,说他篡权则是假。
王莽在未取代汉朝政权时,假装谦恭,曾经迷惑了一些人;《汉书》说他“爵位愈尊,节操愈谦”。
但历史证明他的“谦恭”是伪,代汉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这是全篇的关键句。
“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
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
如果过早地下结论,不用时间来考验,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
诗的意思极为明确,出语却曲折委婉。
从正面、反面叙说“决狐疑”之“法”,都没有径直点破。
前者举出“试玉”、“辨材”两个例子,后者举出周公、王莽两个例子,让读者思而得之。
这些例子,既是论点,又是论据。
寓哲理于形象之中,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耐人寻思。
其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令读者思之有理,读之有味。
创作背景公元810年(元和五年),元稹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示他的心情。
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
这时元稹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写下五首《放言》诗来奉和。
此诗为第三首。
《放言五首》原文及翻译赏析2放言五首(并序)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
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
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
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
【其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其二】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其三】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其四】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其五】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古诗简介《放言五首》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作品。
这是一组哲理的政治抒情诗。
在这五首诗中,作者根据自己的阅历,分别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诸问题纵抒已见,以表达对当时政治的抨击并告诫世人。
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第二首诗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
第三首诗流传最广,以通俗的语言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第四首诗通篇谈世事人生的变化。
第五首诗艺术地说明了新陈代谢是宇宙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本规律这一道理,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多考虑如何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诗人借助形象,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虽通篇议论说理,但令人读之有味,思之有理,深得启迪。
翻译/译文【其一】白日真黑夜假谁去分辨,从古到今的事无尽无休。
只喜臧生能骗过圣人,又怎知甯子识破了装傻的。
萤火虫有光非真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水虽圆岂能是真珠。
不要烧柴去照亮车马,可怜的光彩有甚么不同呢。
【其二】世上的事依托隐藏不定,尘世的事拉开缠绕没有停止过。
祸福轮回像车论一样,荣光枯萎反来覆去像手持钩。
龟灵占卜要将龟开膛破肚,马失前蹄不必忧虑。
如不信时请看下棋的人,输赢还得等到局终才分晓。
【其三】,赠给你一种解疑的办法,不用龟卜和拜蓍,试玉真假还得三天,辨别樟木还得七年以后。
周公害怕流言蜚语,王莽篡位之前必恭必敬。
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
【其四】谁家住宅建成后还去破坏,那里来的亲朋哭了以后又唱起来了。
昨天屋内外挤满了人,今天在门外就可以招待了。
北邙山没有留下空闲土地,江浙一带海上何曾有稳定的波浪。
不要嫌贫爱富去夸张,死后都成了枯骨又如何呢。
【其五】泰山不能损坏毫发,颜渊无意羡慕老聃和彭祖。
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何必眷恋尘世常怕死,也不要嫌弃而厌恶生活。
生与死都是一种幻觉,梦幻人的悲哀欢乐又维系人间情呢。
注释【其一】1.放言:意即无所顾忌,畅所欲言。
2.元九:即元稹,“九”是其排行。
他在元和五年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3.长句诗:指七言诗,相对五言诗而言;五言为短句。
4.李颀: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进士,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5.予:我。
出佐浔阳:被贬出京,到江州去做司马,辅助治事。
浔阳:指江州。
隋设九江郡,唐代叫江州或浔阳郡。
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6.未届所任:还未到达任所。
届:到。
7.暇:空闲时间。
8.缀:撰写。
续其意:谓读元稹《放言》之意。
耳:叹词。
9.辨:一作辩。
底:啥。
10.臧(zāng)生:指臧武仲。
11.此二句以萤光这非火,露滴不是珠来比喻人世间的某些假象,并告诫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蒙蔽。
这是从侧面说明要从本质去看问题,或者说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12.此二句进一步明示辨伪之法,指出如不兼用明亮的火焰和照乘珠的光这就不能发现真伪的区别。
【其二】13.前句意谓:祸是福的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地,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倚伏:即《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简言“倚伏”。
尘网:犹尘世,即人世。
古人把现实世界看做束缚人的罗网,故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卒:始终。
14.回还:同回环,谓循环往复。
15.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
16.此二句以下棋比喻世事的变化不定。
【其三】17.君:指元稹。
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18.此二句言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
19.日:一作后。
【其四】21.第宅:住宅。
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
亲宾:亲人和朋友。
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22.炙手:热得烫手。
比喻权贵势焰之盛。
23.此二句言富贵贫贱是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的。
24.此二句是告诫语。
前句的“莫”字管“笑”与“夸”二字。
后句是意谓: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其五】25.前句谓: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
26.槿(jǐn):即木槿花。
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27.嫌身:嫌弃自己。
漫:随便。
厌生:厌弃人生。
28.此二句流露了作者消极情绪,但也说明了死和生都是自然的规律。
扬雄《法言·君子》:“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
”赏析/鉴赏【其一】第一首诗,放言政治上的辨伪──略同于近世所谓识别两面派的问题。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底事,何事,指的是朝真暮伪的事。
首联单刀直入地发问:“早晨还装得俨乎其然,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开头两句以反问的句式概括指出:作伪者古今皆有,人莫能辨。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颔联两句都是用典。
臧生,即春秋时的臧武仲,当时的人称他为圣人,孔子却一针见血地斥之为凭实力要挟君主的奸诈之徒。
宁子,即宁武子,孔子十分称道他在乱世中大智若愚的韬晦本领。
臧生奸而诈圣,宁子智而佯愚,表面上的作伪差不多,但性质不同。
然而可悲的是,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却不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贤。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颈联两句都是比喻,意思是:“草丛间的萤虫,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火;荷叶上的露水,虽呈球状,难道那就是珍珠吗?”然而,它们偏能以闪光、晶莹的外观炫人,人们又往往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尾联紧承颈联萤火露珠的比喻,明示辨伪的方法。
燔柴,语出《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
”这里用作名词,意为大火。
照乘,指明珠。
这两句是说:“倘不取燔柴大火和照乘明珠来作比较,又何从判定草萤非火,荷露非珠呢?”这就相当于谚语所说的:“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诗人提出对比是辨伪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