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在我国现代农村家庭,许多家长由于文化水平低,不善于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子女。在农村脱贫致富,走向农业现代化轨道的新形势下,研究与解决农村家庭教育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对改善农村家庭教育,实现科学育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敢问中国农村教育路在何方?随着2007年两会的召开,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比如说,现在实行的是“两免一补”,免收师范类学生的学费……。这说明人们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言:“谁掌握了教育谁就会掌握了二十一世纪[1]”。学校虽然能为孩子的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但家庭教育以其自身的功能和价值,一直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是人一生中教育的起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们要像农民如何看待泥土的目光来对待家庭教育,使之发挥自身的潜在功能。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家世代住在农村,我置身于农民中,对农村有一些深入的观察,我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悟的展现出来。
1 中国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1.1 家庭教育——“爱”的困境:“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工作力量,没有爱的教育是不会成功的教育,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教育[2]”,但我们要知道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重视量的积累,否则会是物及必反。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对待下一代的态度和养育方式,这种育儿文化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而且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尊老与爱幼是两大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中国人重视儿童的程度大概是世界上罕见的,一旦有了儿女,父母就会处处先想到儿女,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尽可能过上好日子,其惜子之情就是到今天仍不减弱。但是,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譬如:一个幼儿在玩耍的时候,碰到了某个东西摔倒了,便大哭起来,他(她)的长辈们便扶起小孩说:…哦不哭,不哭……与此同时,就帮小孩“报仇”,拍着那样东西说:“你太不懂事了,碰我的小孩”,……。凳子本身就不动,动的是人,这不是凳子的错,错的是人,而长辈们为他们的小孩打抱不平,这样会给小孩带来什么后果呢?小孩在平常的活动中,获得初次观察他人,观察自己做人的机会,因而家庭教育工作者就形成了他们主观能动性,这往往成为其后发展的基础,正如雷克特所指出的:“在家庭中所获得的一种成功经验,其后可能服务于激发另一些成功经验”[3]。反之他们这样的教育只会给孩子以后做人处事的失误与挫败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忽悠自己的不足罢了。在普通心理学上,我们看到了,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用猫做的实验。桑代克认为,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进行学习是有规律的,最主要的规律就是效果律,也就是学习在反应取得了某种效果时才发生,只有反应的效果是愉快或令人满意时,反应才会加强。[4]这回你满足了他的要求,下一次你别想不给了,下次他们就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实现他们的目的,因为刚出生的小孩,就好比一张白纸,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天真的,父母亲们这样爱着他们有没有
想过这种爱的结果是什么呢?也许正像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一切都不得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5]
1.2 农村家长矛盾心理难以抉择:一方面,今非昔比的中国现状,它已不是以往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社会,而是一个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城市的辐射作用不可低估,靠近城市工业的人民收入普遍高于离城市的人民,而他们又“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看到当今大多数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他们认为好不容易培养一个大学生,而现在毕业了,又找不到工作,读几年的书,到头来却是“种地不如老子,养鸡不如嫂子”。于是便产生读书无用论,不如留钱起房子……。
另一方面,在农村社会里有这么一种亘古不变的信念——谁有能耐离开农村抛弃农村户口,就会被当地公认为是了不起的人。而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高考而实现升迁性社会流动(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就是跳出农门变换身份)[6],对农村孩子来说几乎是惟一的途径。生在农村的我们都知道,假如你所在的家族里头有个人在外面工作,也就是“吃皇粮”,你家族、更重要的是你家庭所在的村、屯,肯定就会有说话的份。这好比实行股份制,谁控股数多,谁就会有说话的权力,这便会产生舆论,同时这舆论也造成我们农民之间的相互攀比和服从。由于这样的舆论,农民也不甘落后于他人,于是他们努力地想办法把自己的儿女转出去,来获取舆论的认可和别人的称赞,然后学生便是为自己的父母争得在农村社会舆论的认可,为父母的面子,迫压力,便服从于父母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唯有当官好”的理念,于是他们也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好面子”。让我们回头想想,其实这句话是骗人的,之所以太看重书本,才会有“范进”此类的人,难道这是教不严,父之过?还是什么呢?还有“家富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盅黍,安房不用架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宋真宗的《劝学诗》),这是中国古代人读书的信念。在这里我不得不说,农村人把古代的人学习的信念琢磨“透”了,就这样,通过高考上大学是众多家长给子女的必由之路,这就会造成了另一个趋势——那就是口碑好的高中人满为患,大学升学率低的高中学校,门前冷落鞍马稀,而我们农民们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那就是一句话,你有多少钱,你家里有多大能力,你的子女就读什么样的学校,迫于农村中的社会舆论,所以它迫使农民想尽一切办法让子女到好的地方去!当然对没有钱的家庭来说只有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