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区文化强区建设现状和对策思考

合集下载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翁旭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浙江杭州310018)[摘要] 文化创意产业是杭州城市软实力的体现。

目前,杭洲市八大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融资难、部分创意产业竞争能力不强、缺乏创新创意人才等问题。

政府部门应对出版市场进行全面整合,尽量减少垄断性保护。

同时,还要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加强大专院校的文化产业学院、院系、文化产业研究基地的建设,着力培育创意人才、设计人才、策划人才、管理人才,培养能够将创意作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人才和营销人才等。

商业金融机构也应改变过去向大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贷款支助,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大,以及对于创意产业无形资产重视不够的现象,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

[关键词] 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B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2009年,杭州市获得了“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荣誉称号。

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度高峰会”上,市文创办获“2009中国创意产业推动奖”。

在2009年度中国游戏行业年会上,杭州市被评为“2009年度支持中国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模范政府”、市节展办被评为“2009年度中国动漫游戏行业——全国促进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一)信息服务业以电子科技为主的文体休闲娱乐市场健康发展,新的消费热点逐渐形成。

目前杭州市围绕打造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目标,充分发挥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等国家级基地的集聚与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社区、数字城市等信息化建设。

杭州已经拥有一批如“阿里巴巴”等以提供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文化商务产业。

2008年,在阿里巴巴、恒生电子、浙大网新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和软件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8.61亿元,同比增长47.2%,占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1.8%。

余姚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余姚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余姚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余姚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自古以来,余姚就是文化繁荣的重要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余姚正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以文化产业为支撑,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提升。

在当下,文化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引擎。

但余姚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人才短缺、品牌建设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余姚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对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余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背景介绍】部分到此结束。

1.2 问题阐述余姚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政策支持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也制约了余姚经济的整体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如何有效促进余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只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才能推动余姚文化产业迈向更加繁荣和健康的发展道路。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分析余姚文化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旨在为余姚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帮助,推动文化产业在当地的蓬勃发展和繁荣。

通过分析文化产业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品牌建设,为文化产业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本研究旨在为余姚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壮大,为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余姚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余姚地处浙江省宁波市,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探索——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探索——以宁波市镇海区为例

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27TANSUOYANJIU探索研究当前,中国已进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国土空间利用方式从增量主导的外延式向增存并重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初步构建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体系,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并以空间治理为手段,通过全域全要素管控、整治、修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要求,2022年,宁波市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同意作为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作为国土空间治理实施的新路径。

宁波市镇海区作为世界级滨海产业带和长三角科创策源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申报全域整治示范片区,并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以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宁波经验。

一、中国国土综合整治实践探索中国国土综合整治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围绕耕地计划指标总量动态平衡提出土地整治内容;本世纪初,国土资源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探索农用地整理与村庄土地整治、城镇建设发展相结合的综合整治路径;2019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推行以乡村全域为对象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在此背景下,2018年,浙江省全面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农用地整治、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整治和生态环境的整治修复;2022年,迭代升级,进一步实施农田集中连片整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低效用地整治和生态环境的提升。

根据《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划定“三区三线”,并作为刚性内容进行管控。

“三区三线”是基于现状国土空间资源变更调查叠加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覆盖而划定,因此,“三区三线”总体上体现了开发与保护两种管控思路,但造成了国土空间格局蓝图(发展)与“三区三线”管控(保护)之间的矛盾,而协调这一矛盾的路径就是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

镇海炼化:文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镇海炼化:文化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文明文化建设Enterprise Civilization2024年第3期6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对于企业亦是如此。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深刻影响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发展。

回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49年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石化旗下的骨干炼化企业,镇海炼化从调剂型炼厂到炼化一体化,从炼化一体再到打造镇海基地,每一步跨越都踩上了时代“鼓点”、抓住了改革机遇,每一个脚印都是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49年来,镇海炼化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文化润心,持续以文化赋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文铸魂,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之源镇海炼化始终不忘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始终秉持“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初心和“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用文化引导人、激励人,凝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

始终不忘“国之大者”。

从49年前打下第一根桩起,镇海炼化就切实履行“国企为国、在浙兴浙”的责任担当,在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石油石化优良传统的浸润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抓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奋力当好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始终聚焦“务实、创新、融合”,大抓“责任、质量、实效”,全面实施“党建领航、书记领跑、党员领先”的“三领”提质升级行动,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始终不忘血脉赓续。

镇海炼化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发展各方面,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硬核,并为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坚持39年不间断举办干部马列主义培训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干部员工思想;在中国石化首家发布《石油石化优良传统镇海实践体系》,成立“镇船承”老兵宣讲团、“镇理享”新兵宣讲团,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和石油石化优良传统;深入推进以“招聘有测评、入厂有教育、节点有仪式、培训有内容、使用有导向、身边有榜样、年度有考核”为主要内容的“七有机制”,引导广大干部员工传承石油石化优良传统。

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及再开发政策研究

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及再开发政策研究

城镇低效用地现状及再开发政策研究作者:何必殊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5年第2期宁波市国土资源局镇海分局何必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2014年5月,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14] 20)号文件,标志着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在浙江省的全面启动。

对于镇海区而言,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也有着明确的现实意义。

首先,镇海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各类用地需求十分强劲,用地缺口巨大。

充分挖掘城镇低效用地潜力,对这些土地进行再开发,有利于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破解土地瓶颈制约,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其次,根据镇海区分区规划以及镇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镇海要全力推进新城开发,重点打造新城北部商务区,老城后海塘区域要加快开发建设宁波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

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加大产业用地内涵挖潜,有利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再次,2003年以来宁波市实施腾龙换鸟政策,一批市区的重点企业如埃美柯等迁到骆驼街道的机电园区和九龙湖镇三星工业园区,先行予以用地。

但是,由于受2004年国家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土地停批等宏观政策调整影响,目前该两区域内至今仍有较多企业土地未办理相关用地审批手续,在社会群众中影响较大。

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可积极利用相关政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二次发展。

最后,根据镇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镇海区要有序推进骆驼老镇改造,同时,积极促进部省属大企业参与城市化建设,加快镇海炼化生活区改造提升。

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改造提升旧厂矿、旧城镇、旧村庄,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土地资源配置,切实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二、镇海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镇海区在土地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根据镇海区二调数据,全区人均土地面积0.1036公顷,耕地面积6630.5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7.95%,人均耕地面积0.029公顷,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均耕地0053公顷的生存空间警戒线。

西海固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西海固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西海固文化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作者:李学智马庆玲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4期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党的十七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各项工作做出部署。

与此同时,胡锦涛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极为关心和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并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意义,把建设和谐文化与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放在全党工作重心的同等地位。

西海固地区虽然有着较为丰厚的文化积淀,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潜利用和积极引导,笔者对西海固地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思考,旨在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维护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西海固的文化资源及现状的调查西海固,地处宁夏南部山区,东南与甘肃庆阳市、平凉市为邻,西与甘肃白银市相连,北与宁夏中卫市、吴忠市接壤。

包括固原、隆德、西吉、海原(2003年海原县划归中卫市管辖)、泾源县。

西海固在距今2.7万年至3.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遗址,在历史上也曾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交汇处,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既自成体系,又相互交融,使这里的文化积淀十分深厚,有颇具特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南端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老龙潭、二龙河、鬼门关、凉殿峡、野荷谷、白云山六大景区的70多个景点上,奇特的高山峡谷地貌、流泉瀑布和特有的植物资源在群峰环抱中大放异彩。

中部是以固原博物馆为中心的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安西王府遗址等构成的文化旅游区。

工作心得:地域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出路

工作心得:地域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出路

工作心得:地域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出路在X十三个地级市中,X、X和X均为多种文化元素汇聚交融之地,文化遗存丰富多彩,皆呈现兼容并蓄的文化生态与发展理念。

但必须指出的是,“兼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理念正反映出三市在地域文化传承创新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这集中体现在处于多种文化圈交汇带的三市,始终无法确认提炼出一种能够呈现当地鲜明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身份标识。

这就是说,目前三市在地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特色不显著、主体性不突出的境况,没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文化样态作为本市地域文化发展的文化标识或者说文化符号,造成地域文化身份认同上的焦虑和迷失。

如何提炼和发展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标识,成为地处多种文化交融带的X、X和X三市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必须首先意识到开放背景下地域文化同质化的风险,以及在开放多元的背景下增强传承创新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高度自觉。

一、地域文化同质化的风险当今,全球化对特定地域文化造成冲击和稀释,而开放时代文化多样性更是造成地域文化的趋同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地处交通便捷、历史上便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开放兼容”之地,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具体而言,“开放兼容”不仅成为X、X和X三市地域经济发展的旗帜性口号,也成为三市地域文化传承创新的指导性理念,而这恰恰造成三市地域文化的自身特色越来越淡化,直接导致地域文化逐渐失去“自我”的风险。

但基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生成力的要求来看,地域文化不能在异质文化的融通和冲击下,失去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地域特色。

因此,在开放交融背景下,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特别重要的是需引入“文化封闭”理念。

所谓“文化封闭”理念,是指在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保有自身文化的特色,地域文化的健康发展固然须秉承开放兼容的理念,但同时也应该高度保存自身文化的优长和独特性,以防止在多元文化交融中丧失自身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表达。

“文化封闭”理念与文化的开放交融并不矛盾,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目的在于尽可能保存值得且可能保留的文化遗存和思想精神,这样做绝不是为了让我们再回到古代,而是提醒我们学习和借鉴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博采约取,建立和发展具有独特魅力的地域文化。

关于深化山海协作的思考与建议——基于对慈溪常山山海协作的调研

关于深化山海协作的思考与建议——基于对慈溪常山山海协作的调研

0引言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山”指以浙西南山区和舟山海岛为主的欠发达地区,“海”指沿海发达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县(市、区)[1]。

山海协作工程始于2002年,旨在加强沿海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合作,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浙江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山海协作工程开展已有21年,取得明显的成效。

2022年,浙江省共推进山海协作产业项目394个,到位资金545亿元,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然而,随着山海协作示范园区在各地的迅速崛起,其建设及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当前在高质量建设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下,破解发展瓶颈,推进山海协作升级已成为当务之急。

“飞地”本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是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2]。

1992年,美国城市经济学家周敏提出飞地经济(En⁃clave economy )概念。

飞地经济概念淡化了以往“飞地”含义中“行政统辖”层面上的政治色彩,强调其“互惠共赢”的经济意义,被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基于一定的利益共识,通过打破行政边界束缚,开展跨区合作的经济发展模式”[2]。

飞地经济的理论基础是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3],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规模受限,基本载体是开发区、产业园区,运作模式包括共管模式、托管模式、项目合作模式等,其核心在于合作收益[2]。

从全球经济视角看,纽约湾、旧金山湾、东京湾三大世界级湾区都曾以其独特的飞地经济模式受到人们广泛关注[4]。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我国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飞地经济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内引起高度关注。

最早的实践是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新加坡苏州工业园,此后这一模式逐步在各地落地。

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包括2003年8月批准设立、江阴和靖江合作共建的江苏省江阴靖江工业园区;2011年2月批准设立、深圳和汕尾市合作共建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等。

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升历史街区文化内涵的思考——以南昌历史街区和抚州文昌里为例

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升历史街区文化内涵的思考——以南昌历史街区和抚州文昌里为例

第40卷第2期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v O40No2 2021年4月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Ape2021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升历史街区文化内涵的思考------以南昌历史街区和抚州文昌里为例马云,刘紫春(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历史街区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是城市有形的文化遗产。

大力提升历史街区的文化内涵,既有利于加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又有利于增强城市居民的文化自信。

然而,在历史街区的开发过程中,不少地方都存在“重商业、轻文化”的现象,一些历史街区由于只精修其表,而怠修其里,从而导致商业气息过盛、发展活力不足和文化氛围缺失等问题。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势力提升历史街区文化内涵是当前历史街区开发中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工作。

以南昌历史街区和抚州文昌里为例,其历史发展、传统建筑、商贸服务都蕴含丰富的可开发的文化元素#提升历史街区文化内涵的路径,可以从科学规划、优化文化结构、丰富商业文化形态以及延伸文化传播平台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历史街区;文化自信;文化内涵;开发元素中图分类号:F5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512(2021)02-0115-04马云,刘紫春.文化自信背景下提升历史街区文化内涵的思考——以南昌历史街区和抚州文昌里为例[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2)*115-118.Ma Yun,Lin Zi-chun.Thinking of improving the culturat connotation of historie districts undse the background ofculturat confidence------Taking Nanchang historicai district and Fuzhou Wenchang Li as an example[J].Journai of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fogy(Svciai Science),2021,40(2):115-118.历史街区集中展示的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物质记忆和特色风貌,是承载历史文化、吸收现代文化、融合外来文化、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场所。

宁波市镇海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经验做法及投融资模式研究

宁波市镇海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经验做法及投融资模式研究

2022年1月,宁波市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试点城市,探索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保护修复、工业用地整治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镇海区蛟川示范片区作为宁波11个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示范区之一,其工作开展对于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产业集约高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介绍当前镇海区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及投融资工作的基础上,思考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以期为下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启示。

一、概念及现状(一)概念内涵2019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总体格局。

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作为解决国土空间利用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国土空间修复任务、实现国土空间格局的主要抓手。

宁波市的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工作是指在空间规划统筹引领下,通过潜力排摸、全域谋划、空间传导等,以农用地、工业用地、村庄、生态修复和低效用地为重点整治任务,划定以功能为主导的整治片区和项目集成式的实施单元,生成整治项目,并在实施过程中,在片区范围内统筹资金、指标、政策等要素,由国有企业为主导统一实施,在一定期限内达成既定整治目标的空间治理行动。

(二)体系构建全域国土空间规划综合整治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即市全域国土空间整治规划纲要、区县(市)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规划、单元整治方案和区县(市)年度整治计划。

市级层面编制全市整治规划纲要,规划期十五年,统筹安排全市整治目标和策略,确定重点整治区域、重点整治任务。

各区县(市)编制各地的整治规划,规划期五年,明确整治方向、目标、策略和路径,划定整治片区和单元。

单元整治方案研究项目实施可行性,落实具体整治项目。

根据整治方案编制年度整治计划。

(三)现状基础镇海区位于宁波市东北部,南接北仑港,北临杭州湾,距离宁波市中心约18公里,全区面积246平方公里。

在生态空间上,山水交融、资源丰富,全区林地面积约4556公顷,河流水面约955公顷,水库水面约509公顷,海域面积15606公顷。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

宁波市镇海区分区规划发布日期: 2008-2-21 发布机构: 宁波市规划局规划编审处一、分区规划编制背景镇海撤县建区后,城区发展主要为以城关为中心的县域发展模式。

进入21世纪,这种模式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在宁波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背景下,镇海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进入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时期。

根据新一轮宁波城市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镇海行政区域范围分别位于三江片(包括镇海新城南区和北区)和镇海片(包括镇海老城和澥浦片),为了解决长期困扰镇海发展的环境、空间等问题,协调镇海各功能区块的发展,在征得市委、市政府同意后决定从整个行政区域范围内,统盘考虑,立足总体规划的框架,在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时,开始镇海区分区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以深化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指导镇海区的城市建设,取得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分区规划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及期限规划范围为宁波市镇海区行政区范围,计入规划填海面积以及镇海新城南区部分江北区范围(世纪大道以东4.18平方公里)后为236.8平方公里,包括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镇海片”的全部范围和“三江片”的部分范围。

规划期限与总体规划一致,规划期限为2004-2020年。

(二)分区职能与发展目标1、分区职能承担宁波市作为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及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和高教、科研副中心等重要职能。

依托临海、临港资源、教育科技资源、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发展大型临港工业、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和教育等第三产业为产业发展主导;建设成为以新城为载体的宁波中心城北部商贸商务中心、以老城为载体的浙东生产性港口物流中心、以宁波化工区为载体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2、分区发展目标建设教育科技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产业技术现代化、交通物流畅通、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生态型现代化园林城区。

镇海“三加三减三提升”建设质量强区打造竞争新优势

镇海“三加三减三提升”建设质量强区打造竞争新优势

镇海“三加三减三提升”建设质量强区打造竞争新优势近年,宁波市镇海区按照市政府建设“质优宁波”的战略新部署,通过“三加三减三提升”,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打造质量新优势。

2012-2014年产品、环境、服务、工程四大领域共投入质量建设资金1.2625亿元,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创建省市名牌及知名商标共计164件,服务业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市前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质量强区建设工作走在宁波市前列。

一、利用“顶层设计、激励机制、标准引领”三招加法,形成质量强区建设强大动力。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质量发展战略定位。

成立了由区长挂帅、各单位一把手任组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把推进质量发展提升融入到“六大战略”的各项目标任务中,出台了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意见和年度工作行动计划,并且全力配合宁波市开展“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和“质优宁波”建设。

目前镇海正着手编制《镇海区质量强区建设“十三五”规划》,为今后5年的质量强区建设指明方向。

(二)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增强质量工作保障。

镇海区坚持把质量发展作为优先保障对象,出台了围绕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等9方面的经济政策,形成了推动质量全方位发展的政策体系。

2012-2014年区财政投入1.2625亿元用于质量提升、质量监督等工作,并且连续3年高于地方财政增长率。

(三)加强先进标准引领,推动质量强区建设迈向更高层级。

《紧固件块状产业联盟标准》项目升级为市级重点项目,为我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支撑,也实现我区块状产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零的突破。

北欧园区涉外园区标准化管理试点正式运行,开启全大市涉外园区标准化试点的先河,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坚实基础。

开展《镇海区无机化工行业能源计量数据应用行业推进项目》,以能源消耗联盟标准的形式推进无机化工行业节能减排。

镇海企业一共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94 项,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有效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共建宁波镇海美好明天

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共建宁波镇海美好明天

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共建宁波镇海美好明天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共建宁波镇海美好明天2012年的春天,伴随着宁波镇海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两会的召开,镇海吹响了新一轮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号角。

全面实施“六大战略”、全力建设“六个示范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围绕这一奋斗目标,全区上下迅速统一思想、明确方向,以“三思三创”和党代会精神为统领,共同开启镇海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发展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近年来,镇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遭遇到的发展“瓶颈”也日益显现:土地紧张、资金紧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环保压力倍增、高技能人才缺乏……面对这些“成长的烦恼”,区委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镇海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资源要素和环境承载力的制约却不断加大;块状经济发达,但产业层次较低,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偏低;民营企业量大面广,但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处在这样一个时不我待的关键时期,镇海不能落后在这个节点上。

此时,“重塑新优势、实现新跨越”被提了出来,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关键时刻区委区政府的运筹帷幄和科学决策。

要实现“十二五”规划以及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镇海唯有主动谋划、超前谋划,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

年初,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在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镇海多年来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整治、海洋经济发展、全域城市化、经济转型升级、文化提升发展、民生保障改善”六大战略,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洋经济示范区、全域城市化示范区、创新创业示范区、文化发展示范区、和谐幸福示范区”六个示范区,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的战略部署。

“六大战略”是镇海区未来发展的总纲领,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前瞻性,其出发点是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力争主要指标翻一番,使经济实力更加雄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城市品位更加彰显、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文化建设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管理更加和谐,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同期发展水平。

宁波市打造设计之都的对策研究

宁波市打造设计之都的对策研究

地方经济宁波市打造设计之都的对策研究钟一鸣 方 鸥 中共慈溪市委党校摘要: 本文着眼于宁波目前正在深化创新驱动战略,由制造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的转化的背景下,结合创新设计的价值与内涵,创新设计在驱动战略中的地位作用,阐述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总结目前宁波在创新设计发展中体现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引进与培育并重,使宁波的设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占一席之地。

关键词:宁波市;设计之都;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03-0483-02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国发[2014]10号文件提出“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正式将发展设计服务业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上升至国家层面。

宁波市目前也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通过“四换工程”、“工业设计”、“两化融合”、“企业培育”等重点工作的开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宁波由制造型城市向创造型城市转型。

一、宁波市创新设计发展的举措和成效(一)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集聚平台正在形成近年来,宁波市各级部门高度重视设计的发展,坚持把设计产业作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

在政府引导下,设计产业规模不断增长,政策体系初步建立,集聚平台正在形成,设计创意氛围日益浓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

1.系列政策支持体系的出台近年来,政府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转发市经委关于宁波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及《宁波市工业设计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等政策文件,设立了1000万元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工业设计企业在税收、投融资、入驻园区、创业发展、产业对接、“和丰奖”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2.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目前宁波市工业设计与创意企业约2500家,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创意设计产业体系,如工业产品设计、广告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等各个行业领域,包括专业设计与创意企业、设计主导型制造企业、制造企业内设计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公共服务平台等不同的组织形式。

当前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当前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当前医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量随着2009年新医改启动和近年来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国各级医院都有了快速进展,特殊是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从规模进展到内部建设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用医院文化引领医院进展,推动内部改革成为无数医院的挑选。

一、医院文化建设的内涵医院文化是以共同价值观和职业精神为基础,是医院所有职工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思维理念的统称,是医院长期进展积淀的底蕴和内涵,是医院制定战略规划、开展医疗业务、提升患者服务的内在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就文化表现形式而言,文化是行为结果的产物和印记;就文化本质而言,文化同样具有民族性、区域性,但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医院文化还具有公益性、人文性、理想性等特点。

二、当前医院文化建设的现状医院文化建设是思想意识形态的表现,属于上层建造。

从2009年国家新医改推行至今10余年,医院的床位数、人员数、业务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学科、技术、能力都有了较大飞跃,基本上都建设成为环境舒适、硬件健全、人才集聚的区域医疗中心。

但是,医院文化建设无法及时跟上,浮现了职工职业素养、价值理念和人文修养等方面进展滞后的问题。

不少医院在推进医院文化建设中,更多的是职工的文体活动、服务形式等方面的内容,没有真正建立医院文化体系。

(一)文化建设只注重形式忽略内涵无数医院将医院文化等同医院标识文化、职工文体活动等,没有真正认清医院文化的实质,从而浮现文化建设流于表面,缺乏文化建设的内涵。

也有部分医院把文化认为是让职工听话、制度执行到位的工具,而忽略了医院文化建设的自发性和取向性。

文化是医院的一种精神,是全院职工自发本能地践行职业精神和工作理念,让职工真正认同,而不是刻板地执行和遵从。

假如惟独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医院文化是没故意义的。

(二)文化建設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不同区域有不同区域文化,文化的显著特征就是差异性。

五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和后五年基本工作思路

五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和后五年基本工作思路

五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和后五年基本工作思路区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定海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区委和市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区、构建海岛和谐社会、打造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坚持“三贴近”原则,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着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为加快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幸福宜居定海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一、五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理论武装工作在通俗化、大众化方面深化拓展。

全区坚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重点,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构建全员学习网络,全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

1、理论学习不断深化。

全区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龙头,认真组织开展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了“百场论坛谋发展”等“六百”活动,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读书月”、“六个一”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学习会、研讨会、报告会、培训班。

建立健全了中心组旁听、领导联系基层宣讲、领导干部讲学述学评学等制度。

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县以上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单位。

2、理论普及力度不断加大。

创新学习载体,积极打造“定海讲坛”、“理论直通车”、“网上课堂”三大学习平台。

深入基层开展“科学发展创业绩、先行先试促跨越”等主题宣讲活动590余场,累计受教人数达7.3万余人。

开通“理论学苑”、“理论沙龙”等“网上课堂”,推出“定海手机党课”,打造了快速便捷的理论宣教平台。

完善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宣讲队伍网络,制作宣讲“自助菜单”,实行“菜单式选学”。

开展了“理论宣讲进网格”、“理论放飞思想、文化滋润心田”主题巡演、“理论宣讲基层行——十百千万”等一系列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