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正弦和余弦1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解直角三角形 三角函数的教案
三角函数教案4.1 正弦和余弦(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锐角正弦的定义。
2、根据定义求锐角的正弦值。
教学难点探索“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补充材料课件、计算器、量角器、刻度尺教学流程第1 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活动1]1、上图是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的情景,你能想办法求出旗杆的高度吗?(课件演示)2、学习了本章内容你就能简捷地解决这类问题,本章将介绍的锐角三角形函数,它们的本事可大了,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正弦和余弦”(第一课时)学生可能会采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也可能无法解决,从而带着问题学习。
对章前图的说明和本章内容的简单介绍,明确本章研究的内容,让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实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活动2]如图2一艘轮船从西向东航行到B学生观察,思考,建立几何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探索欲望。
65°BAC⌒北东由于各人画的直角三角形大小不一样,所以量得的长度也不一样,但比值为什么相等呢?学生议论纷纷,激起疑问。
发现:在有一个锐角为65°的直角三角形中,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它约等于0.9。
的观点,激起疑问。
算结果大体一致,便于对后面知识的探究,故对教科书上要求的精确度进行了修改。
(3)为什么演扳的两位同学画的直角三角形大小不一样,但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与相等呢?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D =∠D ′ ∠E =∠E ′ ∴△DEF ∽△D ′E ′F ′∴即: 因此:在有一个锐角等于65°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65°角的对边与同桌之间将各自所画图形放在一起,合作探究。
1[1].4.1正弦、余弦函数图像
y
1
-
− 6π
-
− 4π
-
− 2π
-
-1 -
o
2π
-
4π
-
6π
-
因为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所以 的图象在……, 因为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所以y=cosx的图象在 的图象在 , [−4π,−2π] ,[− 2π,0], [0,2π ], [2π ,4π ], …与y=cosx,x∈[0,2π]的图象相同 与 ∈ 的图象相同
(π , − 1)
π
2 , 0)
3π ( , 0) 2
轴的交点: 与x轴的交点: ( 轴的交点
正弦、 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
画出函数y=1+sinx,x∈[0, 2π]的简图: 的简图: 例1 画出函数 , ∈ π 的简图
x
sinx 1+sinx
y 2 1
0 0 1
π
2
π 0 1
3π 2
2π 0 1 步骤: 步骤: 1.列表 列表 2.描点 描点 3.连线 连线
9π −4π − 7π −3π 2 2
5π−2π 3π − 2 2
x∈R
−π
−
π 2
y
1
−
−
-1
π 2
π
3π 2π 5π 2 2
3π
7π 4π 9π 2 2
5π x
y 余弦曲线: 余弦曲线: = cos x
−
9π −4π 7π −3π 5π −2π 3π − − − 2 2 2 2
x∈R
−π
−
π 2
y
1
-1
π 2
π
3π 2π 5π 2 2
集体备课《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
诱导公式(一)的作用:把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化为 之间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注意】:运用公式时,注意“弧度”与“度”两种度量制不要混用,如写成
, 是不对的
【讨论】:利用诱导公式(一),将任意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到 角后,又如何将 角间的角转化到 角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角,它们的终边具有某种特殊关系,如关于坐标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等。那么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何关系呢?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初中锐角的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在Rt△ABC中,设A对边为a,B对边为b,C对边为c,锐角A的正弦、余弦依次为 .角推广后,这样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还适用吗?
(二)讲授新课:
自学阅读:
让学生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三角函数定义的角是角度制还是弧度制?为什么?
3课堂练习:
(1)设角 的值等于
(2)当 时, 的值为
(3)P.18练习1
4、作业:
高一集体备课材料
§4.3.2单位圆与诱导公式
主备课人:谢勇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第五、六组的诱导公式,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
问题3:我们学习了 的诱导公式,那么 的诱导公式呢?
变式训练1:将下列三角函数化为 到 之间的三角函数:
(1) (2) (3)
问题4: , 又有怎样的诱导公式呢?
例2已知方程sin(3) = 2cos(4),求 的值
四、课堂练习
P.20练习2
五、反思总结
备课札记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 4.1 正弦和余弦(学习、上课课件)
知1-练
sin 67°38′24′′; 解:sin 67°38′24′′≈ 0.924 8.
(2)用计算器求锐角α 的度数(精确到0.1 °):
sinα=0.516 8. α ≈ 31.1°.
解题秘方:紧扣使用计算器的操作步骤,正确 按键得出结果.
感悟新知
知1-练
3-1. [ 期末·莱阳 ] 若用我们数学课本上采用的科学计 算器计算 sin42 ° 16′,按键顺序正确的是 ( C )
解:原式=12+
2 2
2-13×
3 2
2=12+ 12-13×32-1. [ 期末·石家庄裕华区 ] 已知 α 为锐角,且sin(α-
10 ° ) =
3 2
,则
α
等于(
A
)
A. 70° B. 60°
C. 40° D. 30°
感悟新知
例3 (1)用计算器求正弦值(精确到0.000 1):
1. sin α是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理解成
sin·α . 2. 正弦符号后面可以跟单个小写希腊字母或单个大写英文
字母或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或数字表示的角,也可以跟度 数,如sin α,sin A,sin ∠ABC,sin ∠2,sin 70° .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1 在 Rt △ ABC 中,∠ C=90 °,如果AB=2, BC=1, 3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4 [母题 教材 P115 练习 T1 ]在Rt△ABC中,∠C=90°,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请根据下列 条件分别求出∠A的正弦、余弦值: (1)a=6,b=8;(2)b=2,c= 10.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题秘方:紧扣正弦、余弦揭示了直角三角形的边 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先利用勾股定理求 出未知边的长度,然后根据定义求∠ A的 正弦、余弦值.
《正弦函数》PPT课件全文
a
正弦的应用
b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求锐 角的正弦值
已知锐角的正弦值,求直角三 角形的边长
完成《XXXXX》剩余部分习题
感谢
聆听
授课老师:xxx
角形的大小如何,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也是一个
固定值. (2) 在Rt △ABC 中,∠C =90°,我们把锐角 A 的对边
与斜边的比叫做∠ A的正弦,记作sin A.
即
sin
α
角
α 的对边 斜边
.
知1-讲
例1 如图,在 Rt △ABC 中,∠C =90°,AC = 12, BC = 5, 分别求∠A,∠B 的正弦值.
= 6 ,再根据勾股定
sin A
理求解可得.
解:如图,
∵a=2, sin ∴c = a =
sin A
A=
2= 1
1
3
6
,
3
则 b= c2 - a2 = 62 - 22 = 4 2.
知2-练
1.《XXXXX》P87T5 2. 《XXXXX》P87T8
正弦
sinA= ∠A斜的边对边
=
a c
定义
对边
c 斜边
总结
1. sin α 是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 不能理解成 sin·α.
2. sin α中的α 角的符号“ ∠”习惯上省略不写,但对于 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或数字表示的角,角的符号不能 省略, 如sin ∠CAB,sin ∠ 1.
3. 正弦符号后面可以跟单个小写希腊字母或单个英文字 母或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或数字表示的角,也可以跟度 数,如sin α,sin A,sin∠ ABC, sin∠ 2,sin 70°.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
恒口高级中学数学必修四学案 NO.课题:4.1任意角的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主编人:_范明珠 审核人:___ 领导签字:___ ___ 班_____组 姓 名:_____ _ 师 评: 使用说明:1、紧扣学习目标,认真预习课本13—15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2、整理出自己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努力尝试做合作探究部分内容,标记好疑点、难点,准备讨论和展示。
3、课堂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大胆展示,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优势,解决疑难问题。
4、小组长在课堂讨论环节起引领作用,做到有效讨论,确保每人都达成目标。
学习目标:1.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重 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难 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一、自主学习【预习与思考】1、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_____ _为圆心,以_____ _为半径的圆,称为单位圆。
2、 在直角坐标系中,给定单位圆,对于任意角α,使角α的顶点与_____重合,始边与_____重合,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v u P ,那么点P 的_____ 叫做角α的正弦函数,记作_____ _点P 的_____ 叫做角α的余弦函数,记作_____ _通常,我们用x 表示自变量,即表示角的大小,用y 表示函数值,这样我们就定义了任意角三角函数____ ,和____ _ 。
它们的定义域为____ ,值域为____ 。
3、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思考:若点),(y x P 是角α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又该如何定义角α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预习自测】:1、(1)417sin π=____ (2) 322cos π=____2、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8,6(-P ,则=αsin ____ ;=αcos ____ ;3、判断 375sin 、π427sin、)380cos(π-的符号。
单位圆与任意角的正余弦函数定义
【探究4】 正弦、余弦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
上 正 弦 右 余 弦
【知识梳理】
正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余弦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
三角函数
象限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sin α cos α
+
+
—
—
+
—
—
+
【应用】 特殊角的正、余弦函数值
若取|OP|=1时,sin α,cos α的值怎样表示?
sin y y y
r1
cos x x x
r1
【探究2】 单位圆与锐角正、余弦函数的关系
y
1 P(u,v)
sin v v
1
O
x
cos u u
1
【探究3】 单位圆与任意角正、余弦函数的定义
任给角
终边OP
点P
y
P
v
uO
x
v sin
解: sin 0
cos -1
y
-1
O
x
【作业】 求特殊角的正、余弦函数值(课本第16页表格)
0 2 5 7 4 3 5 11 2
6 4 32 36
6 32 3 6
sin
cos
思维导图
锐角的正、 余弦函数
r O
P(x,y)
任意角的正、 余弦函数
v sin
u cos
上正弦 右余弦
A
α
C
【探究1】用坐标来表示锐角的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
角α的正弦、余弦分别等于什么?
sin y
r
cos x
第一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识梳理)
第一节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复习目标学法指导1.会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理解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讨论三角形边角关系时的作用.3.能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4.会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形.5.了解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关系.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基础,熟记定理内容及变形公式,在解决问题时注重数形结合.2.在给定方程的化简和变形上要注重“统一”“消元”思想的运用.统一:统一角度或边长.消元:多个角度利用A+B+C=π进行消元.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内容:sin a A =sin b B =sin c C=2R(R 为△ABC 外接圆半径). 变形形式:①a=2Rsin A,b=2Rsin B,c=2Rsin C. ②sin A=2a R ,sin B=2b R ,sin C=2c R . ③a ∶b ∶c=sin A ∶sin B ∶sin C.④sin a A =sin sin a b A B ++=sin sin sin a b c A B C++++.1.概念理解(1)正弦定理主要解决两类三角形问题:①知两角和一边;②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应的角.在第②类中要注意会出现两组解的特殊情况. (2)正弦定理中边角互化公式:a=2Rsin A 和sin A=2a R 是表达式变形中常用公式,在统一角度或统一长度上发挥作用. 2.与正弦定理有关的结论(1)三角形中:A+B+C=π,sin(A+B)=sin C, cos(A+B)=-cos C.(2)在△ABC 中,已知a,b 和A 时,解的情况如下:A 为锐角A 为钝角或直角图形关系式 a=bsin Absin A<a<ba ≥ba>b解的个数 一解两解一解一解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内容:a 2=b 2+c 2-2bc ·cos A, b 2=a 2+c 2-2ac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变形形式:cos A=2222bc a bc+-,cos B=2222ac b ac+-,cos C=2222a b c ab+-.1.概念理解(1)余弦定理解决两类三角形问题:一是知两边及其夹角的三角形,二是知三边的三角形.(2)利用余弦定理来解决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角的取值范围.通常求解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时,不是解该角的正弦,而是解该角的余弦. 2.与余弦定理有关的结论 由cos A=2222b c a bc+-(设A 为最大内角)若b 2+c 2>a 2,则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 b 2+c 2=a 2,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b 2+c 2<a 2,则该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1.在△ABC 中,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sin Bcos C+csin Bcos A=12b,且a>b,则∠B 等于( A ) (A)π6 (B)π3(C)2π3 (D)5π6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Asin Bcos C+sin Csin Bcos A=12sin B, 所以sin Bsin(A+C)=12sin B. 因为sin B ≠0, 所以sin(A+C)=12,即sin B=12,所以B=π6或5π6.又因为a>b, 所以A>B, 所以B=π6.故选A.2.在△ABC 中,已知b=40,c=20,C=60°,则此三角形的解的情况是( C ) (A)有一解 (B)有两解 (C)无解(D)有解但解的个数不确定解析:由正弦定理得sin b B =sin cC,所以sin B=sin b Cc=40220>1.所以角B 不存在,即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不存在.故选C. 3.在△ABC 中,A=60°则△ABC 的面积等于 .解析:=4sin B, 所以sin B=1, 所以B=90°, 所以AB=2,所以S △ABC =12×2×23=23.答案:234.(2019·临海高三检测)设△ABC 的内角A,B,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若b+c=2a,3sin A=5sin B,则角C= . 解析:由3sin A=5sin B,得3a=5b.又因为b+c=2a, 所以a=53b,c=73b,所以cos C=2222a b c ab +-=22257()()33523b b b b b +-⨯⨯=-12. 因为C ∈(0,π), 所以C=2π3. 答案:2π3考点一 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1)在△ABC 中32°,求角A,C 和边c;(2)已知a,b,c 分别是△ABC 的三个内角A,B,C 所对的边,若3求角A 的大小.解:(1)由正弦定理sin a A =sin bB , 得sin A=sin a B b3,所以A=60°或120°. ①当A=60°时,C=75°,由sin a A =sin c C ,得c=sin sin a C A⋅=2·sin 75°62+②当A=120°时,C=15°,c=2·sin 15°62-解:(2)由A+C=2B,A+C+B=180°得B=60°.所以由正弦定理得3=1sin A, 所以sin A=12.所以A=30°或150°. 又因为b>a, 所以B>A. 所以A=30°.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1)注重条件和图形的结合;(2)知两边及一边对应的角时,要区分三角形解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先利用正弦定理求角,再利用“大边对大角”的条件排除; (3)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1.(2019·浙江卷)在△ABC 中,∠ABC=90°,AB=4,BC=3,点D 在线段AC 上.若∠BDC=45°,则BD= ,cos ∠ABD= .解析:如图,易知sin C=45, cos C=35.在△BDC 中,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D C=sin BC BDC∠, 所以BD=sin sin BC C BDC⋅∠4352⨯122.由∠ABC=∠ABD+∠CBD=90°,可得cos ∠ABD=cos(90°-∠CBD)=sin ∠CBD=sin[π-(∠C+∠BDC)] =sin(∠C+∠BDC)=sin C ·cos ∠BDC+cos C ·sin ∠BDC=45×2+35×2=72.答案122722.在△ABC 中,B=60°3则AB+2BC 的最大值为 .解析: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AB C =sin BCA 3所以AB+2BC=2sin C+4sin A =2sin(120°-A)+4sin A 7ϕ),其中,tan ϕ3,又因为A ∈(0°,120°), 所以最大值为7答案7考点二 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例2] 若△ABC 的内角A,B,C 所对的边a,b,c 满足(a+b)2-c 2=4,且C=60°,则ab 的值为( ) (A)433(C)1 (D)23解析:由已知得a 2+b 2-c 2+2ab=4, 由于C=60°,所以cos C=2222a b c ab+-=12, 即a 2+b 2-c 2=ab,因此ab+2ab=4,ab=43,故选A.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一般地,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关系时,考虑使用余弦定理.△ABC 中,角A,B,C 的对边分别是a,b,c,已知b=c,a 2=2b 2(1-sin A),则A 等于( C )(A)3π4 (B)π3 (C)π4 (D)π6解析: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 A, 因为b=c,所以a 2=2b 2(1-cos A), 又因为a 2=2b 2(1-sin A), 所以cos A=sin A,所以tan A=1, 因为A ∈(0,π),所以A=π4,故选C. 考点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例3] 设△ABC 的内角A,B,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b,c, 已知()sin a bA B ++=sin sin a c AB --.(1)求角B; (2)若6,求△ABC 的面积.解:(1)因为()sin a bA B ++=sin sin a c AB --,所以a b c+=a ca b --, 所以a 2-b 2=ac-c 2, 所以cos B=2222a c b ac+-=2ac ac =12, 又因为0<B<π,所以B=π3.解:(2)由cos A=63可得sin A=33,由sin a A =sin b B可得a=2, 而sin C=sin(A+B) =sin Acos B+cos Asin B =3326+,所以△ABC 的面积S=12absin C=3322+.(1)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及所求结论确定三角形及所需应用的定理.(2)对于面积公式S=12absin C=12acsin B=12bcsin A,一般是已知哪一个角就选用哪一个公式.(2017·全国Ⅰ卷)△ABC 的内角A,B,C 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BC的面积为23sin a A .(1)求sin Bsin C;(2)若6cos Bcos C=1,a=3,求△ABC 的周长. 解:(1)由题设得12acsin B=23sin a A ,即12csin B=3sin aA . 由正弦定理得12sin Csin B=sin 3sin A A ,故sin Bsin C=23.解:(2)由题设及(1)得cos Bcos C-sin Bsin C=-12,即cos(B+C)=- 12.所以B+C=2π3,故A=π3.由题设得12bcsin A=23sinaA,即bc=8,由余弦定理得b2+c2-bc=9,即(b+c)2-3bc=9,得b+c=33.故△ABC的周长为3+33.类型一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8b=5c,C=2B,则cos C等于( A )(A)725 (B)-725(C)±725(D)2425解析:因为8b=5c,所以由正弦定理,得8sin B=5sin C.又因为C=2B,所以8sin B=5sin 2B,所以8sin B=10sin Bcos B.因为sin B≠0,所以cos B=45,所以cos C=cos 2B=2cos2B-1=725.故选A.2.在△ABC中,a,b,c分别是内角A,B,C的对边,向量p=(1,-∥q,且bcos C+ccos B=2asin A,则C等于( A )(A)30°(B)60°(C)120° (D)150°解析:因为p∥q,cos B=sin B,所以即得所以B=120°.又因为bcos C+ccos B=2asin A,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Bcos C+sin Ccos B=2sin2A,即sin A=sin(B+C)=2sin2A,,又由sin A≠0,得sin A=12所以A=30°,C=180°-A-B=30°.故选A.类型二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3.已知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23cos2A+ cos 2A=0,a=7,c=6,则b等于( D )(A)10 (B)9 (C)8 (D)5解析:由23cos2A+cos 2A=0,得25cos2A=1,因为A为锐角,所以cos A=1.5b,又由a2=b2+c2-2bccos A,得49=b2+36-125整理得5b2-12b-65=0,解得b=-135(舍)或b=5.即b=5. 故选D.4.若锐角△ABC 的面积为,且AB=5,AC=8,则BC 等于 .解析:设内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由已知及12得因为A 为锐角,所以A=60°,cos A=12.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cos A =64+25-2×40×12 =49,故a=7,即BC=7. 答案:7类型三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5.在△ABC 中,∠B=120°∠BAC的平分线则AC 等于( D )(C)2解析:如图,在△ABD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ADB=sin AB BAD .由题意知0°<∠ADB<60°, 所以∠ADB=45°,则∠BAD=180°-∠B-∠ADB=15°, 所以∠BAC=2∠BAD=30°, 所以∠C=180°-∠BAC-∠B=30°, 所以于是由余弦定理,得AC=222cos120AB BC AB BC ︒+-⨯=()()221222222⎛⎫+-⨯⨯- ⎪⎝⎭=6.故选D.。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教案
1.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1.4.1 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必修4 第一章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观察正弦、余弦函数图像得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并灵活应用性质解题。
培养分析、探索、类比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理解利用单位圆定义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概念。
通过初中知识的回顾,探索新知,会利用单位圆研究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及诱导公式。
通过借助单位圆讨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过程,感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锐角的正,余弦函数推广到任意鱼的正,余弦函数的过程中,体会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形成一种辩证统一的思想;通过单位圆的学习,建立数形结合的思想,激发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二、学情分析初中运算以具体数字为主,运算量小;高中以字母为主,更加抽象(也更接近数学的本质),并且引入对字母的分类讨论,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教师讲的太多,会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时间一长,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讲的太多,往往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过程虽然慢一些,但可以培养学生捕捉问题的敏捷性,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有利,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师要从各方面引导学习数学要深入下去,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适时鼓励学生,给学生以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
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大胆尝试,大胆地写,给学生敢写、敢做树立自信心。
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三步作图法(列表,描点、连线)——“描点作图”法,在第一册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有关对应的知识和概念,同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在我们今天学校用“五点法”作图提供了基础,让学生动手作出函数y=sinx和y=cosx的图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积极地鼓励学生自主的去完成作业。
遇到有疑问的问题积极的解决。
正余弦定理完美教案
正余弦定理完美教案第一章:正弦定理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学会运用正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1.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的定义及公式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正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的规律1.4 教学步骤1. 引入正弦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2.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二章:余弦定理简介2.1 学习目标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学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内容余弦定理的定义及公式余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余弦定理的规律2.4 教学步骤1. 引入余弦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2. 通过示例,讲解余弦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余弦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三章: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3.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4 教学步骤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综合问题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之间的关系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能力第四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4.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几何问题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4.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4.4 教学步骤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重要性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能力第五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5.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例、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5.4 教学步骤1. 通过示例,讲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引导学生理解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六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练习6.1 学习目标巩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提高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题,涵盖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6.3 教学方法提供综合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分析解题思路,讨论解题方法6.4 教学步骤1. 提供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2. 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解决问题3. 讨论解题方法,总结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技巧第七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深入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的灵活运用7.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案例三角形特殊角度时的定理特殊性质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具体三角形问题讲解定理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图工具直观理解定理的应用7.4 教学步骤1. 通过具体三角形问题,展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 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图工具,直观理解定理的应用过程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定理在三角形中应用的理解第八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复杂三角形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复杂三角形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三角形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复杂三角形问题中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运用练习题及解题策略8.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问题8.4 教学步骤1. 引入复杂三角形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定理2.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3. 讨论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技巧第九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9.1 学习目标学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工程测量、建筑等方面的应用案例实际工程问题中的解题方法9.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定理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定理在工程中的应用9.4 教学步骤1. 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展示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2. 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理解定理在工程中的应用过程3. 安排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定理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理解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学习目标总结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主要内容和应用复习本门课程的知识点,为考试做好准备10.2 教学内容复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通过复习讲义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组织复习课堂,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10.4 教学步骤1. 发放复习讲义,让学生提前预习2. 组织复习课堂,引导学生复习重点知识点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综合练习环节: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此环节需要重点关注解题思路的培养和方法的多样性。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单位圆与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
12/8/2021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类型 3 函数的周期性
已知 f(x+1)=-f(x),求证:f(x)是周期函数,并求 出它的一个周期.
【证明】 ∵f(x+2)=f[(x+1)+1]=-f(x+1)=f(x). ∴f(x)是周期函数,且 2 是它的一个周期.
12/8/2021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四页。
第一章 三角函数(sānjiǎhánshù)
12/8/2021
第一页,共四十四页。
§4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
与诱导公式(gōngshì)
4.1 单位圆与任意角的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的定义
4.2 单位圆与周期性
12/8/2021
第二页,共四十四页。
课前基础(jīchǔ)梳理
自主学习(xuéxí) 梳理知识
12/8/2021
第三页,共四十四页。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单位圆与正弦、余弦函数的关系.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的定义. 3.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 4.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及正余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掌握 终边相同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
12/8/2021
第四页,共四十四页。
当 m>0 时,r=2m,sinα=yr=- 23,cosα=xr=12. ∴sinα+cosα=1-2 3; 当 m<0 时,r=-2m,sinα=--23mm= 23,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公式的详尽归纳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公式的详尽归纳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三角函数的公式对于解决相关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一数学中涉及的三角函数公式进行详尽的归纳与整理。
1. 基本三角函数定义1.1 正弦函数(sin)正弦函数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即:\[ \sin(\theta) = \frac{\text{对边}}{\text{斜边}} \]1.2 余弦函数(cos)余弦函数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即:\[ \cos(\theta) = \frac{\text{邻边}}{\text{斜边}} \]1.3 正切函数(tan)正切函数定义为直角三角形中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即:\[ \tan(\theta) = \frac{\text{对边}}{\text{邻边}} \]2.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2.1 周期性公式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sin(x + 2k\pi) = \sin(x) \]\[ \cos(x + 2k\pi) = \cos(x) \]\[ \tan(x + \pi) = \tan(x) \]其中,\( k \) 是任意整数。
3.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3.1 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sin(2\theta) = 2\sin(\theta)\cos(\theta) \]3.2 余弦函数的倍角公式\[ \cos(2\theta) = 2\cos^2(\theta) - 1 \]\[ \cos(2\theta) = 1 - 2\sin^2(\theta) \]3.3 正切函数的倍角公式\[ \tan(2\theta) = \frac{2\tan(\theta)}{1 - \tan^2(\theta)} \]4.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4.1 正弦函数的和差公式\[ \sin(\alpha \pm \beta) = \sin(\alpha)\cos(\beta) \pm\cos(\alpha)\sin(\beta) \]4.2 余弦函数的和差公式\[ \cos(\alpha \pm \beta) = \cos(\alpha)\cos(\beta) \mp\sin(\alpha)\sin(\beta) \]4.3 正切函数的和差公式\[ \tan(\alpha \pm \beta) = \frac{\tan(\alpha) \pm \tan(\beta)}{1 \mp \tan(\alpha)\tan(\beta)} \]5.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5.1 正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sin(\theta/2) = \pm \sqrt{\frac{1 - \cos(\theta)}{2}} \]5.2 余弦函数的半角公式\[ \cos(\theta/2) = \pm \sqrt{\frac{1 + \cos(\theta)}{2}} \]5.3 正切函数的半角公式\[ \tan(\theta/2) = \frac{\sin(\theta)}{1 + \cos(\theta)} \]6. 三角恒等式6.1 和差化积公式\[ \sin(\alpha) + \sin(\beta) = 2\sin\left(\frac{\alpha +\beta}{2}\right)\cos\left(\frac{\alpha - \beta}{2}\right) \] \[ \cos(\alpha) - \cos(\beta) = -2\sin\left(\frac{\alpha +\beta}{2}\right)\sin\left(\frac{\alpha - \beta}{2}\right) \]6.2 积化和差公式\[ \sin(\alpha)\cos(\beta) + \cos(\alpha)\sin(\beta) = \sin(\alpha + \beta) \]\[ \sin(\alpha)\cos(\beta) - \cos(\alpha)\sin(\beta) = \cos(\alpha - \beta) \]7.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7.1 正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正弦函数的图像为周期波动曲线,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1。
5..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知识小结
3.函数 = , ∈ 的图象:
余弦函数的图象叫做余弦曲线,它是与正弦函数具有相同形状的“波
浪起伏”的连续光滑曲线.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问题探究
探究:8.类似于“五点法”作正弦函数的图象,如何作出余弦
函数的图象?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问题探究
探究:8.类似于“五点法”作正弦函数的图象,如何作出余弦
(1) = 1 + , ∈ [0,2];
x
0
2
3
2
2
sin x
0
1
0
-1
0
1 sin x
1
2
1
0
1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典例精析
例1 画出下列函数的简图:
(2) = −, ∈ [0,2].
x
0
2
3
2
2
cos x
1
0
-1
0
1
cos x
-1
0
1
0
-1
往往起重要的作用.你能画出函数 = , ∈ [0,2]图象的
简图吗?在确定图象形状时,应抓住哪些关键点?
五点(画图)法: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问题探究
探究:7.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是一对
密切关联的函数.你认为应该利用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哪些
关系,通过怎样的图形变换,才能将正弦函数的图象变换为余
R
R
[-1,1]
[-1,1]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对称中心
对称轴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初中数学 九年级 第4章 锐角三角函数 知识点清单 最新最全
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1 正弦和余弦知识点1 正弦1.正弦的定义2.特殊角的正弦值3.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正弦值或由正弦值求锐角。
特别提醒1. sinα是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理解成sin·a2.正弦符号后面可以跟单个小写希腊字母或单个英文字母或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或数字表示的角,也可以跟度数,如sinα,sin A, sin∠ ABC,sin∠2, sin 70°.知识点2 余弦1.余弦的定义2.特殊角的余弦值3.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余弦值或由余弦值求锐角。
知识点3 互余两角正弦值和余弦值的关系1.同一锐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之间的关系:sin²A+cos²A=1(平方关系)2.互余两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之间的关系:3.sin A=cos(90°-∠A) cos A=sin(90°-∠A)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都可用定义推理得出.4.2 正切知识点1 正切1.正切的定义2.特殊角的正切值3.利用计算器求锐角的正切值或由正切值求锐角。
4.拓展:(1)互余两角的正切值之间的关系:tan α·tan(90°-α)=1.(2)锐角α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之间的商数关系:tan α= sinαcosα特别提醒:1.tan a是完整的数学符号,是一个整体,不能理解成tan・α.2.tan α中的α角的符号"∠"习惯上省略不写,但对于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或数字表示的角,角的符号不能省略。
3. tanα的值只与角α的大小有关,与所在直角三角形的边的长短无关.4.正切符号后面可以跟单个小写希腊字母或单个大写英文字母或三个大写英文字母或数字表示的角,也可以跟度数.知识点2 锐角三角函数1.定义:从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看到,任意给定一个锐角a都有唯一确定的比值sin α(或cos α,tan α)与它对应.当角α变化时,它的比值sin α(或cos α,tan α)也随之变化.因此我们把锐角α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为角α的锐角三角函数2.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特别提醒并非只有在直角三角形中才有三角函数值,而是只要有角就有三角函数值.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说明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比值,无单位,这些比值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在锐角三角函数中,自变量是角a.4.3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1 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一般地,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已知元素求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已知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可求出其余的三个未知元素(知二求三)(2)一个直角三角形可解,则其面积可求.但在一个解直角形的题中,如无特别说明,则不包括求面积.知识点2 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1.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为直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那么除∠C外的5个元素之间有如下关系:1)三边之间的关系:a²+b²=c²(勾股定理)(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A的对边斜边= ac,sinB=∠B的对边斜边= bc,cosA =∠A的邻边斜边= bc, cosB =∠B的邻边斜边= ac,tanA=∠A的对边∠A的邻边= ac, tanB =∠B的对边∠B的邻边= ac,3.运用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时,常常要用到以下变形:(1)锐角之间的关系:∠A=90°-∠B,∠B=90°-∠A;(2)三边之间的关系:a=√c2−b2, b=√c2−a2,c=√a2+b2;(3)边角之间的关系:a=c·sinA ,a=c·cosB ,a=b·tanA ,b=c·sinB ,b=c·cosA ,b=a·tanB,4.4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知识点1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1.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画出平面图形,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2)根据已知条件的特点,灵活选用锐角三角函数等知识解直角三角形;(3)得到数学问题的答案;(4)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2.解决实际问题时,常见的基本图形及相应的关系式如下表所示.特别提醒1.当实际问题中涉及的图形可以直接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时,可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直接求解.2.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若相关的角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应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或互余互补的角的性质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3.问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直角三角形,当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不能求解时,可考虑分别由两个直角三角形找出含有相同未知元素的关系式,运用方程求解。
关于正余弦的所有公式
关于正余弦的所有公式标题:关于正余弦的所有公式引言概述:正余弦是数学中重要的三角函数,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掌握正余弦的所有公式对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正余弦的公式,包括其定义、基本关系、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以及半角公式等。
正文内容:1. 定义和基本关系1.1 正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θ,其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称为正弦函数,记作sin(θ)。
1.2 余弦函数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对于一个锐角θ,其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称为余弦函数,记作cos(θ)。
1.3 正弦和余弦的基本关系:根据勾股定理,sin^2(θ) + cos^2(θ) = 1,这是正弦和余弦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2. 和差角公式2.1 正弦的和差角公式: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2.2 余弦的和差角公式: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2.3 和差角公式的应用:和差角公式可以用于简化三角函数的计算,尤其在解决三角方程和三角恒等式时非常有用。
3. 倍角公式3.1 正弦的倍角公式:sin(2θ) = 2sin(θ)cos(θ)。
3.2 余弦的倍角公式:cos(2θ) = cos^2(θ) - sin^2(θ)。
3.3 倍角公式的应用:倍角公式可以将一个三角函数的角度加倍,从而简化计算,常用于解决三角方程和求解三角函数的特殊值。
4. 半角公式4.1 正弦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2],其中±取决于θ/2所在的象限。
4.2 余弦的半角公式:cos(θ/2) = ±√[(1 + cos(θ))/2],其中±取决于θ/2所在的象限。
4.3 半角公式的应用:半角公式可以将一个角度减半,从而简化计算,常用于求解三角函数的特殊值和简化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1、理解和掌握锐角正弦的定义。 2、根据定义求锐角的正弦值。
难点:探索“在直角三角形中,任意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的过程
教学策略
合作交流、探究巩固
教 学 活 动
课前、课中反思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活动1] 1、学校每周一都将举行升国旗仪式,你能想办法求出旗杆的高度吗?
2、学习了本章内容你就能简捷地解决这类问题,本章将介绍的锐角三角形函数,它们的本事可大了,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正弦和余弦”
课题
共4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理解锐角正弦的定义。 (2)会求直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值。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正弦定义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自主探索、共同发现、共同交流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 (2)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意识; (3)通过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活动2]一艘轮船从西向东航行到B处时,灯塔A在船的正北方向轮船从B处继续向正北方向航行2000m到达C处,此时灯塔A在船的北偏西65°的方向;试问:C处和灯塔A的距离AC约等于多少米(精确到10m)?
启发:你能建立一个方位图,根据题意把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吗? 由题意△ABC是直角三角形,其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90°,∠A=65°,∠A所对的边(简称对边)BC=2000m,如何求斜边AC的长度呢? 上述问题就是: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为65°的锐角和这个锐角的对边长度,想求斜边长度。
2、小刚说:对于任意锐角α,都有0<sinα<1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3、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若三边长都扩大2倍,则锐角A的正弦值( )
A、扩大2倍 B、不变 C、缩小2倍 D、无法确定。
五、 回顾反思,总结提炼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何体会和收获?有哪些你认为最重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使所学知识更清晰)
对本章内容的简单介绍,明确本章研究的内容,让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实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演示,其他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
(2)与同桌和前后桌的同学交流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精确到0. 1)? 由于各人画的直角三角形大小不一样,所以量得的长度也不一样,但比值为什么相等呢? 发现:在有一个锐角为65°的直角三角形中,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它约等于0.9。 小组讨论,组间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激起疑问。
(3)为什么演扳的两位同学画的直角三角形大小不一样,但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相等呢?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在有一个锐角等于65°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为一个常数。)
[活动4] 问:现在你能解决轮船航行到C处时与灯塔A的距离约等于多少米的问题吗? 让学生独立写出求解过程,组间交流。
(1)求∠A的正弦SinA. (2)求∠B的正弦SinB.
解:(1)∠A的对边BC=3,斜边AB=5 , 于是SinA=
(2)∠B的对边是AC,根据勾股定理,得AC²=AB²-BC²=5²-3²=16 于是AC=4, 因此SinB=
四、巩固提高,深化认识 [活动7]
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90,BC=5,AB=13。 (1)求sinA的值; (2)求sinB的值。
六、布置作业
P111 练习1,2
由于学生测量存在误差,为了使计算结果大体一致,便于对后面知识的探究,故对教科书上要求的精确度进行了修改。
这是本节的重点,通过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定义,同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正弦定义的理解。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存在许多缺陷,促使我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中加入新的理念,发挥传统教学的基础性和严谨性,不断地改善教法、学法,才能适应现代教学
启发:能否使用已学的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去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6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有什么规律? 学生观察,思考,建立几何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
[活动3] (1)每位同学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65°,量出65°角的对边长度和斜边长度,并计算: =? 两位同学到黑板来画图
[活动5] 类似的可以证明:在有一个锐角等于α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角α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为一个常数
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α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角α 的正弦,记作Sinα 即 如图: 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叙述正弦的定义。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活动6] 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BC=3, A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