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成功作业设计背后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成功作业设计背后的思考

摘要适时改变一下复习课作业布置的形式,能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作业布置要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作业设计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练习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作业设计思考个性化自主学习信心

又临近期末,语数外老师紧凑地安排教学复习,学生们普遍感到压力很重。作为数学科任老师的我,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进行必要的数学习题的巩固练习。之后,安排对知识的过关检测、反馈、辅导等。可谓老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师生就盼望着期末考试早点过去。

今天我要带领学生复习的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因为课前让学生们自己初步归纳整理了这单元的内容,所以在第一个环节,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梳理教学,进行得比较顺利。接着我出示了课前精心准备的习题,对各知识点进行了巩固深化性的练习,到这时,学生们的情绪都很高涨。按教学程序该到了同学们独立完成作业的阶段了,可我明显感到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了,大家睁着疲惫的双眼,正静静地等待着老师布置作业,可能是太习以为常了,一付任凭老师安排的景状

无奈、被动,眼神也暗淡无光。

该怎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我脑子里灵光一闪。我振作精神对学生们说:“今天的作业要求与以往有所不同。”

“啊!”学生们对我的话感到很惊讶。

“今天的作业有三道题,一题是有关这个单元的概念,形式可以是填空、判断或选择的方式;第二道是操作计算题;第三道是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际问题。但作业具体内容,由你们自己互相来设计,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可以参考课本、练习册或试卷集,也可以自己编。对于出得好的题,我将特别给他加上星;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将请他板书在后面的黑板报上,并写上他的大名。”听完我的话,学生们顿时振作起来,按照平日的小组分工,投入到查找资料、罗列知识点、设计作业中。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将小组设计的作业题带回家进行修改、补充。我又组织了小组之间的互相批阅,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一份正式作业纸,上交给我。

收上来审阅时,真的让我感到惊喜。有的设计的是本单元的典型问题,有的将本单元的知识加以了综合设计,还有的是上网或看其他资料摘录来的一些形式新颖、逻辑思维训练强的题目。虽然这次作业我改得比较累,但也让我大开了眼界,平时我太低估了他们。信守我的承诺,我给他们加了许多星,认为有必要让全班同学都练一练的题,让他们抄在后面的黑板报上,并写上提供人的姓名。这一次作业,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成功。

这一次的作业设计也给了我很深的启示。同样是作业,为何效果会有如此不同?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每个学生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各不相同。以往的作业,是教师统一布置,题目的难度、数量一样,这样的复习作业有时是学困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作业没有达到巩固与提高的目的。复习课中,让学生根据其不同特点自主选择作业,各取所需,各畅所想,一方面可以让儿童大脑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在兴之所至中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愉快地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学生在搜集或编题的过程中,又浏览复习了其他类型的题目,扩大了阅读量,提升了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效果,比以往单纯由教师布置要好得多。二、注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数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被动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种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觉性、主动性。课中,教师打破常规,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给他们提供课本、练习册、试卷等参与习题的设计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真正的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学生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三、体验成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生们通过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出本单元的复习题,这些题有的是书上的一些典型题,有的是学生们联系生活自编的,还有的是学生们平时掌握不太好的知识点。在参与习题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需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有趣”“数学有用”。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查找、模仿、自编的方式,逐步学会老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

事物是变化的,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地重复昨天的故事。适时改变一下复习课作业布置的形式,带给学生的是一种新的感受。当然,这种改变需要教师课中对小组的安排、资料的提供、设计形式的训练,花费了比以往更多的时间。但用这样的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复习效果好,学生不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在创造。学生通过汇编测验试题、互相做题和改正作业,使学过的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更好地达到了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和综合应用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