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类别与法律关系的研究
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分析

Vo . 9,No 3 12 .
Ma ,2 0 y 1 2
民 间借 贷 法 律 关 系分 析
余 七 子
( 鞍山师范高 等专科学校 经 济与社会管 理系 , 马 安徽 马鞍 山 2 3 0 ) 4 0 0
摘 要: 民间借贷是借款人不通过 官方金 融机构 , 在公民个人 与个人之 间、 个人 与企业之 间进行的一种借 贷活
所谓 民间借贷 , 民间的一 种 融资 行为 , 即 是借 款人
不 通过 已经存 在 的官 方 金融 机 构 , 在公 民个 人 与个 而
人 之间 、 人 与企 业 之 间进 行 的 一 种 借贷 活 动 。 民间 个 借贷行 为是 当事 人之 间 的意思 自治 的法 律行 为 , 典 是
型 的民事法律行 为。
idvd asa de trrss whc o e o me ho g fii n n il r a i t n .ti u eu oa ayet elg l e n iu l n nepie , ihi n t r r dtr u hof a f a c g nz i sI sfl nlz a — i s pf c li ao ao s t h e r
民间借贷 法 律关 系 的产生 与 发 展 , 呈 快 速 增 长 并
态势 , 其 深 刻 的社 会 根 源 , 体 表 现 为 以 下 三 个 方 有 具
l t n hp a d t e ee n so ok d bta d c e tf ra o dn i s a d r d cn s u e n f I e i a d c e i ai s i n h lme t ff l e i n rd o v ii g r k n e u ig d p t s i ok d b t n rd t o i s i .
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研究

汇报人: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03.
04.
05.
06.
民间借贷概 民间借贷的 民间借贷的 民间借贷的 民间借贷的
述
法律关系 风险防范 纠纷解决 监管和立法
建议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民间借贷概述
02
民间借贷的定义
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民间借贷是一种合法、有效的融资方式,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等特点。 民间借贷的利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民间借贷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借贷合同的规范性
合同条款:明确约定借款金 额、利率、还款方式等
合同主体:确保合同双方具 备合法资格
合同履行:确保合同约定得 到有效执行
违约责任:明确约定违约情 形及相应的违约责任
借贷后的风险控制
定期检查借款人 的还款能力,及
时发现风险
建立风险预警机 制,提前采取措
施
制定风险处置预 案,应对可能出
民间借贷的合法性
合法性:民间借 贷在法律上被承 认和保护
法律依据:《合 同法》和《民法 通则》等相关法 律法规
合法形式:口头 协议、书面合同 等形式
合法利息:民间 借贷利息不得超 过银行同类贷款 利率的4倍
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
03
借贷双方的权益和义务
借款人有权要求 借款人按照约定 用途使用借款, 并按时还款。
约金等
担保法律责任: 担保人需承担连 带责任或一般保
证责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民间借贷知识讲解

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 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是总计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 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四、民间借贷纠纷的处理
“单位内部”应限定指单位内部的职工,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公司工作人员, 继而向他们吸收资金,不属于单位内部集资。
二、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四)导致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原因
1.非自有资金无效。
《民间借贷规定》第十三条第1、2项规定:“套取金融机构贷款,向其他营利 法人借贷、向本单位职工集资,或者向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等方式取得的资 金转贷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也就是说出借人用于民间借贷的资金必须是 自身所有的资金,一切从其他主体获取的资金都不能对外进行借贷。
二、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二)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企业间借贷合同,是指企业之间订立的,由一方向另一方给付货币,另一 方在约定的期间内归还相应货币,同时可能还要支付一定利息的合同。《 民间借贷规定》第十条规定:“法人之间、非法人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 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百五十四条以及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 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民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四)导致民间借贷合同无效的原因
2.职业放贷行为无效。
职业放贷人是指未经批准,以经营性为目的,通过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 资金以赚取高额利息,擅自从事经常性贷款业务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 然人。《民间借贷规定》第十三条第3项规定:“未依法取得放贷资格的出 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提供借款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合同法律法规}民间借贷的类别与法律关系的研究.

{合同法律法规}民间借贷的类别与法律关系的研究民间借贷的类别与法律关系的研究一、对于以借据形式发生的民间借贷,按照借贷中是否发生现金转移,可把现代民间借贷分为三大类别:(一)全部现金转移的民间借贷。
这种民间借贷方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方式,由贷方把现金转移给借方,借方给贷方出借据为凭。
对于这种借贷方式,在借贷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的借贷关系,即贷方给借方现金,借方给贷方提供借据,一旦双方的法律行为完成并双方认可,借贷之间就形成了单向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即贷方享有并到时收回借据金额的权利而不负有义务,借方负有承担并到时归还借据金额(本息)的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这种借贷方式,我国合同法把它规范为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这种合同的性质是单务合同和实践性合同。
这种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比较简单明了,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
(二)全部现金不转移的民间借贷。
这种民间借贷方式,是借方与贷方双方约定,由贷方自己出资金或者向他方借款代为借方进行某项或多项事宜,借方向贷方出借据,认可贷方所出的资金或者向他方的借款。
这种借贷方式实际存在着,并容易发生纠纷,有了纠纷,提起诉讼后,审理裁判起来比较复杂困难。
这种借贷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借贷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根本差异:1、不发生现金的转移。
就是说,贷方不把现金交给借方,而借方仍然要给借方出借据,借方给贷方出了借据,但并没有收到贷方的现金,现金仍然掌握在贷方手里。
2、形成了双向等量借贷关系。
在全部现金转移的借贷方式里,全部现金由贷方转移给借方,形成的是单向借贷关系,即借方向贷方借钱的关系。
而在全部现金不转移的借贷方式里,由于现金并没有转移到贷方手里,所以,它形成了双向等量借贷关系,即一方面是借方向贷方借钱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贷方向借方借钱,就是说借方以向贷方出借据的方式,实际上等于向贷方提供了与借据上等量的现金金额。
如果从借贷资金运动的角度来说,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现金只转移一次,即只是从贷方转移给借方,借贷方就形成了借贷关系。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问题法律研究

我国民间借贷利率问题法律研究[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温州地区民间借贷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利率现状,探究了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因素和价格形成机制,并对合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定价以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利率;认定标准;市场化改革一、民间借贷的界定(一)借贷主体方面民间借贷是一个与金融市场借贷相对应的概念。
由于银行借贷与民间借贷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将这两个借贷领域区分开来是必要的。
民间借贷和银行借贷主要存在以下差别:第一,借贷主体不同:民间借贷中,借贷双方都为民事主体,而商业银行借贷中多为商主体;第二,两者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不同:民间借贷适用的法律规范较为宽松,多由民法调整,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商业银行借贷的法律规制较为严格,因为其对社会经济的总体影响更大,对商业银行存贷款的规制是公私兼具的经济法层面。
(二)借贷方式方面民间借贷是典型的合同关系,借贷双方通过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订立借款合同来约定金额、利息率和还款期限等相关问题,这与金融机构的借贷,主要是银行借贷存在很大的区别。
在银行借贷中,存款人与贷款人两者分别与银行发生存贷关系,从而实现资金流转,有效地将社会闲余资金集中并投入到需要资金进行发展的领域中去,以实现资金的最大效益。
与之相比,民间借贷形成的是资金所有者和资金使用者之间的直接法律关系,借贷方式更加直接,法律关系更加明确。
(三)借贷对象方面在当今社会,虽然民间借贷中,仍然存在以货币以外的种类物为借贷物的情况,但是其影响和数量都无法与以货币为借贷物的借贷相提并论。
鉴于此,民间借贷的范围限定在通常所说的货币借贷上。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对民间借贷的直接官方定义,只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对民间借贷做了界定:“公民之间的借贷纠纷,公民与法人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借贷纠纷,应作为借贷案件受理。
”二、温州民间借贷活动现状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活动历史悠久,是民间融资的重要渠道,也是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
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扩大,民间借贷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财务活动。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度保障,民间借贷往往伴随着法律风险。
因此,本文旨在对民间借贷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好地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民间借贷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非金融机构为媒介进行的借贷行为。
2. 特点:a) 高利率:相比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往往面临较高的利息负担。
b) 灵活性:民间借贷不受金融机构的限制,借款用途多样且审批流程相对简单。
c) 风险高:因为缺乏监管,借款人和出借人在民间借贷中存在更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存在1. 利息超出法定利率:由于民间借贷往往以高利息为特征,很容易超过国家法定的利率上限。
2. 缺乏适用的法律法规:目前民间借贷领域缺乏对应的法律法规,使得借贷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缺乏法律保障。
3. 债权无法得到保障:在民间借贷中,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出借人往往难以通过法律手段追缴债权。
三、解决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专门针对民间借贷的法律,明确利率上限、借贷合同规范和争议解决机制等,为借贷双方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2. 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构,监督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确保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3. 提高信息透明度:推动民间借贷市场的信息透明化,网上平台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为借贷双方提供更准确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
4. 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对民众的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借款人和出借人的金融素质,增强对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认识。
结论: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重要的金融活动,目前存在着一些法律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立法和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加强教育宣传来增强借贷双方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研究摘要:民间借贷是一种自发的资金融通活动,具有隐蔽、无序等特性。
文章分析了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现状。
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我国香港地区《放债人条例》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规制价值取向调整范围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5-062-02民间借贷是一种自发的资金融通活动,具有隐蔽、无序等特性。
这就决定了民间借贷,特别是大规模的民间借贷活动虽然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随着资金流动日趋频繁、规模日趋扩大,这种大规模无序的资金流动也在积累巨大的金融风险,容易对区域的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影响。
同时,随着民间借贷规模的扩大和近期金融形势的变化,原本被认为极少出现法律纠纷的民间借贷领域,近来案件发生率也在激增。
分析引发这些民间融资风险的原因,固然有投资者风险意识淡薄、投集资双方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不善等因素,但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来引导和规范双方的行为才是根本原因。
一、我国民间借贷法律制度的现状1.宪法为民间借贷的合法化提供了根本性依据。
宪法第十三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虽然不会做具体的可操作性规定,但是这条规定却为民间借贷的合法化提供根本空间。
宪法上的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宪法保护私人合法之“物”不受非法侵害,二是宪法保护私人依法享有的财产权不受侵犯,这里的财产权包括私人对自己拥有的合法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大多数民间融资行为本质上就是所有人使用和处分自己合法拥有的货币或资金,并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而国家应当保护公民行使这种财产权的自由。
2.民事法律对合法借贷行为给予保护。
民间借贷法律相关论文

民间借贷法律相关论文民间借贷从古至今,从地下钱庄到现在的借贷中介机构等等都离不开人们的生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间借贷法律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间借贷法律相关论文篇一摘要:目前,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非正式的金融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民间借贷行为的不规范对正规金融和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民间借贷有问题,又为民间所需,因此,强化和完善对民间借贷行为的规范是我国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任务。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体系;监管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2-0152-02一、民间借贷的含义所谓民间借贷,一般是指直接发生在金融机构之外的个人、企业、其他经济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资金借贷行为。
随着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趋势加强,中小企业特别是县域及以下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增加,资金供需矛盾愈加突出。
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和个人财富逐步积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趋势明显。
在此背景下,我国民间借贷日趋活跃,借贷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民间借贷已成为企业和个人获得生产、生活资金来源的一条重要借贷渠道,在补充正规金融、推动经济较快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民间借贷的利与弊民间借贷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有其必然性。
它在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渠道、充分使用社会闲置资金、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负面作用。
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民间借贷有可能干扰正常的金融秩序,冲击正常的金融市场。
民间借贷不加控制往往会演变成高利贷或非法集资,不仅干扰了国家正常利率政策,而且会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第二,民间借贷有可能影响国家产业政策。
民间借贷具有自发性,不受国家宏观调控,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
第三,民间借贷缺乏足够的风险控制,有可能造成债务纠纷,引发社会矛盾。
鉴于当前的经济危机,国家采取较为宽松的经济政策鼓励投资,民间借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

法学专业毕业论文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首先,介绍了民间借贷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民间借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如利息计算、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债权保障等;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对民间借贷活动的监管,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
1. 引言自古以来,民间借贷一直是人们财产交换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间借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日益复杂。
因此,深入研究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2. 民间借贷背景及发展现状2.1 民间借贷的定义和特点民间借贷是指非金融机构与个人之间进行的财产借贷活动。
与传统的银行借贷相比,民间借贷更加便捷、灵活,并且能够满足一些小额或短期的借贷需求。
2.2 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的民间借贷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尽管国家对于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高利息、合同纠纷等。
3. 民间借贷中的法律问题3.1 利息计算问题在民间借贷中,利息的计算方式存在多样性,缺乏统一的标准。
这给借款人和出借人带来了困惑,并且容易产生争议。
3.2 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对于民间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存在一些争议。
在一些情况下,出借人难以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可能因此遭受损失。
3.3 债权保障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借款人违约或无法履约,债权人难以得到相应的保障。
现有的民间借贷法律框架对于债权保障方面的规定尚不完善。
4. 解决民间借贷法律问题的建议4.1 完善利息计算的规定建议国家制定统一的利息计算标准,明确计息方式和利率水平。
同时,加强对借贷双方利息计算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
4.2 加强对借款合同的监管建议国家加大对借款合同的监管力度,明确借款合同的法律效力和维权渠道。
同时,借助科技手段,提供便捷的合同签署和存档服务,为借贷双方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
民间借贷的法理分析与规制建议

民间借贷的法理分析与规制建议民间借贷的法理分析与规制建议本文关键词:法理,借贷,规制,民间,建议民间借贷的法理分析与规制建议本文简介:摘要:民间借贷行为在本质上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自由合意,但是一旦涉及到了国家宏观的金融管控秩序就需要有国家公权力的介入。
对于民间借贷的两种主要分类:经营性的民间借贷和偶发性的民间借贷,由于各自的作用与影响不同,我国在立法以及行政管理上有必要加以区分,区别对待。
一方面要看清民间借贷对活跃市场,尤其是对民间借贷的法理分析与规制建议本文内容:摘要:民间借贷行为在本质上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自由合意,但是一旦涉及到了国家宏观的金融管控秩序就需要有国家公权力的介入。
对于民间借贷的两种主要分类:经营性的民间借贷和偶发性的民间借贷,由于各自的作用与影响不同,我国在立法以及行政管理上有必要加以区分,区别对待。
一方面要看清民间借贷对活跃市场,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更要明晰利弊,防范金融风险,稳定社会秩序。
关键词:民间借贷;规制;管控民间借贷行为在各国历史上都由来已久,并且发展至今与更为规范的金融借贷竞争中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我国对于民间借贷的重视程度远不及金融借贷,在法律中也无专篇专节进行规制,仅在司法解释以及一些零星的法律条款中可以觅得其踪迹。
对于民间借贷较为体系完整的条文规定当属20xx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在司法解释中,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民间借贷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民间借贷行为仅包括相互间的资金融通行为不包含其他形式的财物有偿借用。
此外,该司法解释还对民间借贷最核心的利率问题进行了规定,分别以24%和36%的年利率为界划定了:受司法强制保护的利息与应认定为自然债务的利息;应认定为自然债务的利息与利率超过上限无效的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司法解释虽然认定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在民事上属于不当得利应当返还,但并未明确提及“高利贷”的概念,也没有规定行政处罚,而我国刑法中规定的高利转贷罪目的也仅在打击套取金融机构资金转贷牟利行为。
民间借贷案例法律讲座(3篇)

第1篇一、讲座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日益普遍,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法律风险。
为了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预防和解决民间借贷纠纷,本讲座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进行详细讲解。
二、讲座目的1. 增强民众对民间借贷法律风险的认识;2. 提高民众在民间借贷中的自我保护能力;3. 帮助民众掌握解决民间借贷纠纷的方法。
三、讲座内容一、民间借贷的定义及特征1. 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基于合法、自愿的原则,通过签订书面或者口头协议,一方将资金借给另一方,另一方到期归还本金及利息的行为。
2. 特征:(1)借贷主体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2)借贷行为基于合法、自愿的原则;(3)借贷方式可以是书面或口头;(4)借贷内容包括本金、利息及偿还期限。
二、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1. 借贷合同:借贷双方在借贷过程中,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借贷关系、本金、利息、偿还期限等事项。
2. 借贷双方的义务:(1)出借人:按照约定的数额、期限和方式向借款人提供借款;(2)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数额、期限和方式向出借人偿还借款及利息。
3. 借贷双方的权益:(1)出借人: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数额、期限和方式偿还借款及利息;(2)借款人:要求出借人按照约定的数额、期限和方式提供借款。
三、民间借贷的法律风险及防范1. 法律风险:(1)合同效力问题:借贷合同签订不规范,可能导致合同无效;(2)利息问题:超过法定利率的利息,可能被认定为无效;(3)担保问题:担保方式不合法、担保物不足值等,可能导致担保无效;(4)诉讼时效问题:超过诉讼时效,可能导致胜诉权丧失。
2. 防范措施:(1)规范签订借贷合同,明确借贷关系、本金、利息、偿还期限等事项;(2)约定合法的利率,避免超过法定利率;(3)选择合适的担保方式,确保担保物充足、合法;(4)注意诉讼时效,及时提起诉讼。
四、民间借贷案例解析1. 案例一:借贷合同无效案情简介:甲向乙借款10万元,双方口头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年利率为20%。
农村民间借贷制度法律性研究

农村民间借贷制度法律性研究廖建业 白晓勇(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广东深圳518028;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57)摘 要:民间借贷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地区进行融资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是也相应的出现一些相关法律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法律性;立法;农村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6-0325-0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廖建业(),男,广东紫金县人,从事民商法方向的研究。
白晓勇(),男,河南新郑人,从事民商法方向的研究。
一、当前农村民间借贷的现状我国目前农村的民间借贷行为十分活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民间借贷的主体多样化民间借贷的主体十分复杂,以主体为标准进行划分,民间借贷可以分为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企业(包括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借贷。
(二)民间借贷用途广泛在民间借贷中,其生产性借贷与生活性借贷平分秋色。
生产性借贷主要用于投资大棚蔬菜瓜果、养殖奶牛、承包土地、购买农机具等;生活性借贷主要用于看病就医、子女上大学、婚丧嫁娶、建造新房等方面。
另外,子女上大学、婚丧嫁娶、建造新房等一次性大额支出经常会超过农户的支付能力,这也是导致农户借贷的主要原因。
(三)借贷方式灵活,贷款标的额不等民间借贷的行为模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口头约定型。
这种类型主要发生在亲戚朋友等熟人之间,依靠血缘、道德来维持。
另一种是简单借据型。
这种形式主要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以及数额较大的借贷之间,借据形式简单,易发生纠纷。
以上两种形式的民间借贷发生纠纷之后,一旦诉诸法院,法院无法查明事实,当事人无法借助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我国民间借贷相关法律和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目前有关民间借贷的最直接法律规定目前,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之中,尚没有专门的有关民间借贷的法律或是行政法规的存在,民间借贷作为一种民事行为,民间借贷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一种形式,自然地受到相应的民事法律法规以及《合同法》的直接调整。
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解释(3篇)

第1篇一、引言民间借贷作为一种传统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市场的不断扩大,纠纷也随之增多。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法规对民间借贷案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本文将对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解释及实务分析进行探讨。
二、民间借贷的定义及法律特征1. 定义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基于自愿原则,出借人将资金出借给借款人,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期限、利率等条件偿还本金及利息的行为。
2. 法律特征(1)主体资格:民间借贷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中自然人是最主要的借贷主体。
(2)合同性质:民间借贷属于合同行为,借贷双方应当签订书面或口头形式的借贷合同。
(3)自愿原则:民间借贷遵循自愿原则,借贷双方应当基于真实意愿进行借贷。
(4)利率限制: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基准利率的四倍。
三、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解释1. 借贷合同的效力(1)合法有效:借贷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借贷双方真实意愿,合同内容明确,借贷合同合法有效。
(2)无效合同:借贷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高利转贷、非法集资等,借贷合同无效。
2. 借贷合同的履行(1)还款期限:借贷合同中约定的还款期限,借款人应当按时还款。
(2)还款方式:借贷合同约定的还款方式,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方式还款。
(3)利息支付:借贷合同约定的利息,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
3. 违约责任(1)借款人违约:借款人未按照约定还款,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出借人违约:出借人未按照约定出借资金,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4. 案件诉讼时效(1)诉讼时效期间:民间借贷案件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中断与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一方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或当事人一方催告对方履行义务,诉讼时效中断。
四、民间借贷案件实务分析1. 案例一: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出借人起诉追讨债务分析:本案中,出借人与借款人签订的借贷合同合法有效,借款人未按照约定还款,构成违约。
民间借贷案件法律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相互借贷款项的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日益普遍,涉及民间借贷的案件也日益增多。
本文旨在分析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关系,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民间借贷案件的法律关系1.借贷双方的法律地位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借贷双方的法律地位平等。
出借人享有债权,借款人负有债务。
出借人有权要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期限、数额、方式还款,借款人则有权要求出借人按照约定提供借款。
2.借贷合同的法律效力民间借贷合同是借贷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力。
借贷合同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3.借贷合同的履行借贷合同履行是指借贷双方按照约定实现各自权利和义务的过程。
在民间借贷案件中,履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出借人按照约定提供借款;(2)借款人按照约定期限、数额、方式还款;(3)双方按照约定处理借款利息、违约金等费用。
4.借贷合同的变更和解除(1)变更:借贷合同履行过程中,借贷双方可以协商一致变更合同内容,如变更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等。
变更后的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解除:在以下情况下,借贷合同可以解除:①当事人协商一致;②一方违约,另一方要求解除合同;③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④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
5.借贷合同的终止借贷合同终止是指借贷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消灭。
在以下情况下,借贷合同终止:(1)借款人按照约定全部还款;(2)借贷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3)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成就。
6.借贷合同的纠纷解决民间借贷合同纠纷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1)协商:借贷双方可以协商解决纠纷,达成一致意见;(2)调解:当事人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仲裁:当事人可以约定仲裁条款,由仲裁机构裁决;(4)诉讼: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判决。
民间借贷案例及法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日益增多,民间借贷纠纷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以一个典型的民间借贷案例为切入点,对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一)案例简介甲与乙系朋友关系,2018年5月,甲因资金周转困难,向乙借款10万元,约定借款期限为6个月,月利率为2%。
双方签订借款合同后,甲如约向乙支付了6个月的利息,共计1.2万元。
然而,借款到期后,甲因经营不善,无力偿还本金。
乙多次催讨未果,遂将甲诉至法院,要求甲偿还借款本金及逾期利息。
(二)争议焦点1. 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否有效?2. 甲是否应承担逾期还款的责任?3. 乙能否要求甲支付逾期利息?二、法律分析(一)关于借款合同的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5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未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该借款合同合法有效。
(二)关于甲是否应承担逾期还款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与乙签订的借款合同约定了还款期限,甲未按期偿还借款本金,已构成违约。
因此,甲应承担逾期还款的责任。
(三)关于乙能否要求甲支付逾期利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04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本案中,甲、乙双方在借款合同中约定了月利率为2%,因此,乙有权要求甲支付逾期利息。
三、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后,认为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甲未按期偿还借款本金,构成违约,应承担逾期还款的责任。
同时,乙有权要求甲支付逾期利息。
据此,法院判决甲向乙支付借款本金10万元及逾期利息。
四、案例分析本案涉及民间借贷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借款合同的有效性、逾期还款责任以及逾期利息的支付。
明间借贷法律规定(3篇)

第1篇在我国,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长期以来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个人和企业资金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民间借贷活动的日益增多,相关的法律纠纷也逐渐增多。
为了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保护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
本文将对明间借贷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
一、民间借贷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以货币或者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物,进行借贷的行为。
民间借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形式:1. 自然人之间的借贷;2. 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3. 法人与法人之间的借贷;4. 其他具有借贷性质的合同关系。
二、民间借贷的法律特征1. 主体多样性:民间借贷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不受行业和地域限制。
2. 标的物特定性:民间借贷的标的物通常为货币或有价证券,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 借贷关系的平等性:民间借贷双方在借贷过程中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4. 借贷关系的期限性:民间借贷通常具有一定的期限,借贷双方应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
三、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1. 借贷合同的订立《合同法》第196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提供一定金额的货币,贷款人到期返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借贷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2. 借款利息《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百分之二十四,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百分之三十六,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3. 借款本金及利息的支付《合同法》第205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
关于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非法人组织之间以及法人之间、法人与非法人组织之间,以货币或者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的借贷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民间借贷的灵活性,也容易出现各种纠纷。
因此,了解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对于保障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我国关于合同的基本法律,其中对民间借贷合同的相关规定如下:(1)合同形式:民间借贷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2)合同内容:民间借贷合同应当包括借款本金、利息、还款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
(3)借款用途: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
未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4)借款利率: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未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没有约定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对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借款合同的效力:当事人双方依法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一般应当认定为有效。
(2)借款合同的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可以解除借款合同:①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主要义务;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义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③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④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3)借款合同的履行: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
对还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4)借款合同的违约责任: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民间借贷的类别与法律关系的研究

民间借贷的类别与法律关系的研究一、关于以借据形式发生的民间借贷,按照借贷中是否发生现金转移,可把现代民间借贷分为三大类别:(一)全部现金转移的民间借贷。
这种民间借贷方式,确实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方式,由贷方把现金转移给借方,借方给贷方出借据为凭。
关于这种借贷方式,在借贷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的借贷关系,即贷方给借方现金,借方给贷方提供借据,一旦双方的法律行为完成并双方认可,借贷之间就形成了单向的法律权益义务关系,即贷方享有并到时收回借据金额的权益而不负有义务,借方负有承担并到时归还借据金额(本息)的义务而不享有权益。
这种借贷方式,我国合同法把它规范为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这种合同的性质是单务合同和实践性合同。
这种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比较简单明了,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
(二)全部现金不转移的民间借贷。
这种民间借贷方式,是借方与贷方双方约定,由贷方自己出资金或者向他方借款代为借方进行某项或多项事宜,借方向贷方出借据,认可贷方所出的资金或者向他方的借款。
这种借贷方式实际存在着,并容易发生纠纷,有了纠纷,提起诉讼后,审理裁判起来比较复杂困难。
这种借贷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借贷方式有着全然的不同,要紧有以下几方面的全然差异:1、不发生现金的转移。
确实是说,贷方不把现金交给借方,而借方仍旧要给借方出借据,借方给贷方出了借据,但并没有收到贷方的现金,现金仍旧把握在贷方手里。
2、形成了双向等量借贷关系。
在全部现金转移的借贷方式里,全部现金由贷方转移给借方,形成的是单向借贷关系,即借方向贷方借钱的关系。
而在全部现金不转移的借贷方式里,由于现金并没有转移到贷方手里,因此,它形成了双向等量借贷关系,即一方面是借方向贷方借钱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贷方向借方借钱,确实是说借方以向贷方出借据的方式,实际上等于向贷方提供了与借据上等量的现金金额。
假如从借贷资金运动的角度来说,关于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现金只转移一次,即只是从贷方转移给借方,借贷方就形成了借贷关系。
借贷法律关系(3篇)

第1篇一、引言借贷法律关系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因借贷行为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借贷关系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是市场经济中一种重要的信用形式。
我国《民法典》对借贷法律关系进行了详细规定,为借贷双方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本文将从借贷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种类、成立条件、效力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借贷法律关系的概念借贷法律关系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因借贷行为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具体来说,债权人是享有请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的人,债务人则是承担还款义务的人。
借贷法律关系主要包括货币借贷、实物借贷和信用借贷三种形式。
三、借贷法律关系的特征1. 合同性:借贷法律关系是基于合同产生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必须达成合意,签订借贷合同。
2. 信用性:借贷关系建立在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基础上,债务人必须按时履行还款义务。
3. 期限性:借贷法律关系具有明确的期限,债权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
4. 利息性:在货币借贷中,债务人应向债权人支付利息作为报酬。
5. 权利义务对等性: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借贷关系中享有相应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四、借贷法律关系的种类1. 货币借贷: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以货币为标的物的借贷关系。
2. 实物借贷: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以实物为标的物的借贷关系。
3. 信用借贷:指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基于信用关系而形成的借贷关系。
五、借贷法律关系的成立条件1. 合同成立: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必须签订借贷合同,明确借贷关系的内容。
2. 合同生效:借贷合同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生效。
3. 主体合格:债权人和债务人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4. 意思表示真实:债权人和债务人在签订借贷合同时,意思表示真实。
六、借贷法律关系的效力1. 合同效力:借贷合同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对债权人和债务人具有约束力。
2. 利息效力:债务人应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利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借贷的类别与法律关系的研究
内容提要:现代的民间借贷实践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范畴,研究其类别及法律关系,对于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活动,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的有利作用,更好地调解、仲裁和审理裁判民间借贷纠纷,进一步完善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规范等都有重要意义。
; 对于以借据形式发生的民间借贷,按照借贷中是否发生现金转移,可把现代民间借贷分为三大类别:一是全部现金转移的民间借贷。
二是全部现金不转移的民间借贷。
三是部分现金转移、部分现金不转移的民间借贷。
本文重点研究了全部现金不转移的现代民间借贷关系。
并对解决全部现金不转移的现代民间借贷关系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民间借贷活动日益增多,借贷形式及形成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由此产生的借贷纠纷也日益增加。
现代的民间借贷实践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范畴,研究其类别及法律关系,对于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活动,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的有利作用,更好地调解、仲裁和审理裁判民间借贷纠纷,进一步完善民间借贷方面的法律规范等都有重要意义。
; 民间借贷按照是否有借据可分为口头借贷和书面借贷两种基本形式。
对于大金额的民间借贷,我们主张要用书面形式,就是提倡以借据为凭,尽量少用口头形式。
; 一、对于以借据形式发生的民间借贷,按照借贷中是否发生现金转移,可把现代民间借贷分为三大类别:
; (一)全部现金转移的民间借贷。
; 这种民间借贷方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方式,由贷方把现金转移给借方,借方给贷方出借据为凭。
对于这种借贷方式,在借贷之间形成了一种单向的借贷关系,即贷方给借方现金,借方给贷方提供借据,一旦双方的法律行为完成并双方认可,借贷之间就形成了单向的法律权利义务关系,即贷方享有并到时收回借据金额的权利而不负有义务,借方负有承担并到时归还借据金额(本息)的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这种借贷方式,我国合同法把它规范为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这种合同的性质是单务合同和实践性合同。
这种民间借贷的法律关系比较简单明了,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
; (二)全部现金不转移的民间借贷。
; 这种民间借贷方式,是借方与贷方双方约定,由贷方自己出资金或者向他方借款代为借方进行某项或多项事宜,借方向贷方出借据,认可贷方所出的资金或者向他方的借款。
这种借贷方式实际存在着,并容易发生纠纷,有了纠纷,提起诉讼后,审理裁判起来比较复杂困难。
; 这种借贷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借贷方式有着根本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根本差异:
; 1、不发生现金的转移。
; 就是说,贷方不把现金交给借方,而借方仍然要给借方出借据,借方给贷方出了借据,但并没有收到贷方的现金,现金仍然掌握在贷方手里。
; 2、形成了双向等量借贷关系。
; 在全部现金转移的借贷方式里,全部现金由贷方转移给借方,形成的是单向借贷关系,即借方向贷方借钱的关系。
而在全部现金不转移的借贷方式里,由于现金并没有转移到贷方手里,所以,它形成了双向等量借贷关系,即一方面是借方向贷方借钱的关系,另一方面是贷方向借方借钱,就是说借方以向贷方出借据的方式,实际上等于向贷方提供了与借据上等量的现金金额。
如果从借贷资金运动的角度来说,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现金只转移一次,即只是从贷方转移给借方,借贷方就形成了借贷关系。
而对于不转移现金的现代民间借贷来说,等于贷方给了借方现金,借方给贷方出了借据后,又把现金给了贷方,现金转移了两次,又返回给了贷方,现金实际上虽然没有转移运动,但进行了一去一回的两次虚拟性运动,即由贷方转移给借方,又从借方转移或者返回给贷方。
而真实的运动形式是仅仅是借方给贷方出了借据,没有收到贷方的钱,钱仍然在贷方手里,这同现金进行两次转移运动的结果是一致的。
例如,甲与乙约定,由甲自己出钱或者向他方借钱十万元为乙办理某事项,由乙向甲出借据十万元认可,乙就向甲出了十万元的借条,这时,不管钱是甲自己出的还是向他方借的,甲乙之间形成并存在的真实的借贷关系是,乙欠甲十万元,但并没有收到甲的一分钱,而甲依据借条却享有乙所承担的十万元债权,并且甲手里仍然掌握着十万元现金,这等于是乙以出借条的方式向甲提供了十万元现金,甲实际上也欠乙十万元,这就形成了双向等量的借贷关系,即甲作为贷方,乙作为借方,乙欠甲十万元,同时,甲也欠乙十万元,双方互为对方的借贷方。
只有承认这种双向等
量的借贷关系,才符合客观实际,才能清楚地说明实际存在的这种借贷关系。
如果不承认这种双向等量的借贷关系,那么,在以出借条而现金不发生转移的借贷关系中,就很难找到借贷双方的平衡点。
; 3、借贷双方互为债权人和债务人。
; 由于是一种双向等量的借贷关系,所以,借贷双方都是集债权人与债务人于一身。
而在传统意义的民间借贷中,是单向的借贷关系,借方仅仅是债务人,不同时是债权人,贷方仅仅是债权人,不同时是债务人。
; 4、借贷双方互享债权,互负债务。
; 在这种双向等量的借贷关系中,借贷双方都互享有债权权利,互负有债务义务,而且是一种互为等量的双向债权债务,一方的债务正是另一方的债权,而一方的债权正是另一方的债务。
而在传统的民间借贷关系中,仅仅是单向的债权债务关系。
; 5、这种现代民间借贷合同为双务合同、诺成性合同。
; 我国合同法把民间借贷合同规范为单务合同和实践性合同。
这同现金不转移的现代民间借贷合同不太相符合。
实际上,现金不转移的现代民间借贷合同,即以出借条为凭证而不转移现金的民间借贷合同,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借贷合同的范畴,具备了双务合同、诺成性合同的特征。
; 说它们是双务借贷合同,是因为它们是一种双向等量的借贷关系,借贷双方互享有债权和互负有债务,互为债权人和债务人。
如果否认它的双务性,那么,就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存在的双向等量的债权债务
关系。
; 说它是诺成性合同,是因为这种借贷关系,只要双方约定,贷方向借方出了借条,借贷关系就已经形成并存在,当事人就应该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也享有各自的权利。
因为,这种借贷关系是当事人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又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德,而且双方之间确实形成了实际的债权债务关系,法律应该给予支持和加以有效保护。
这样才能有利于充分发挥现代民间借贷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为民间提供较多的便利。
如果把这种现代民间借贷关系作为实践性合同来加以限制,就会否认它的合理性、有效性,不给于法律支持和保护,那么,是不利于这种实际存在并日益增多的民间借贷活动的有效开展的,并使其产生的纠纷更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