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光明中医2008年1月第23卷第l期cJGMTcMJanuaw2008.V0123.1
桂枝麻黄各半汤新用
周海虹福建厦门大学医学院(361005)
摘要: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系桂枝汤与麻黄汤的合方。
原治太阳病延日数久,正气略虚,表邪势减未解,营卫不和之证,具有调和营卫,开表发汗之功。
笔者认为本方能够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临床治疗产后感冒、过敏性疾病、病窦综合征等外感及内伤杂病,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桂枝麻黄各半汤/产后感冒;过敏性疾病;神经性皮炎;病窦综合征
桂枝麻黄各半汤出自《伤寒论》,为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合方。
原方主治太阳病延日数久,正气略虚,邪气势减未解,出现营卫不和而复为表邪闭郁,以致面有热色,身体发痒,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之症。
病情介于表实与表虚之间,若仅用桂枝汤治疗,则碍于表郁无汗,仅用麻黄汤,又恐出汗过多,故仲景立桂枝麻黄各半汤,既能调和营卫,又能开表发汗,因势利导。
方中麻黄、桂枝、生姜辛甘发散,配芍药、甘草、大枣酸收甘缓,刚柔相济,达到小汗邪解而又不伤正气。
笔者临证谨守病机,认为本方具有祛风散寒,透邪达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等作用,以本方加减治疗外感及内伤多种病证,疗效颇佳,现择例介绍如下。
l产后感冒
王某,女,30岁,2006年3月20日诊。
诉分娩后47天。
10天前不慎着凉,次晨即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
自服中西抗感冒药未愈。
刻诊仍有怕风,鼻塞,发热(B7.6℃),微微汗出,精神倦怠,偶有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产后气血亏虚,腠理不固,外感风寒,营卫失调。
治拟解表扶正,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炙麻黄、防风、生姜、杏仁各99,白芍、白术各159,黄芪309,炙甘草69,大枣4枚。
服3剂而愈。
按:产妇分娩时因产伤和出血,以致元气受损,血虚营亏,腠理空疏,风寒邪气易于乘虚而入。
本例虽邪势不盛,然正气无力驱邪外出,使得表邪留恋不解。
故选用发表之轻剂桂枝麻黄各半汤配合玉屏风散。
取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以益汗液之源;麻黄汤疏达表邪,以作发汗之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以增抗邪之力。
三者相互为用,刚柔并济,标本兼顾,而获邪去正复之效。
2过敏性鼻炎
卓某,男,22岁,2005年10月22日诊。
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涕反复发作5年余。
每当在空调环境中,或接触异味、粉尘及受凉后上述症状即发作。
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迭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形寒畏冷,舌淡,苔薄白,脉浮而虚。
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见水样分泌物。
证属肺脾虚寒,清阳下陷,卫外不固,风寒客肺,肺窍失利。
治拟温肺散寒,补气升阳,通利鼻窍。
.处方:桂枝、白芍、麻黄、防风、苍耳子、辛夷、干姜、杏仁、蝉蜕各99,黄芪309,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9,大枣4枚。
上方服5剂后,鼻痒、鼻塞、流涕、喷嚏均明显好转。
上方加减续服2周,诸症消失。
嘱服补中益气丸1个月以善后巩固。
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
临证表现多为虚证、寒证,病位主要在肺脾。
肺脾虚寒,清阳无以出上窍为病之本,风寒壅塞,肺窍不利为病之标。
故以桂枝麻黄各半汤合补中益气汤化裁,并以生姜易干姜,取温经散寒,通利肺窍,益气升阳,扶正祛邪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麻黄、蝉蜕、防风等能够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并可拮抗组胺而发挥抗过敏效应;甘草具有皮质激素样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黄芪、党参、白术、大枣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抗病力,减少复发率。
3慢性荨麻疹
李某,女,25岁,2006年1月5日诊。
近1年来,反复发作荨麻疹,尤以上肢、颈部及躯干为甚,先为散在粟栗状丘疹,抓后迅速融合成淡红色片状之扁平隆起,此起彼伏,夜重昼轻。
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均不能控制发作。
舌淡黯红,苔薄白,脉滑细。
证属风寒袭表,久稽不解,内舍于络,营卫不和,邪气与气血搏结而形疹于外。
治拟祛风散寒,和营透表,活血通络。
处方:桂枝、麻黄、防风、蝉蜕、生姜、桃仁、红花、川芎、紫草、甘草、大枣各99,白芍、生地、当归各159。
服6剂后,皮疹基本消退,仅在夜晚感觉局部皮肤瘙痒。
风邪已有外透之势,然病久气血亏虚,正不御邪,仍有复感再发之虑。
遂于上方去麻黄,加黄芪209,夜交藤309,连续服药1个月,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按:荨麻疹为皮肤黏膜毛细血管及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所致的局限性真皮水肿,属过敏性疾病。
中医称之为“瘾疹”。
本病的发生多因禀赋不耐,腠理失固,风寒侵袭,拂郁肌肤而成。
若风邪久稽不去.内舍
光明中医2008年1月第23卷第l期cJGM‘rCMJanuary2008.vol23.1・13・
于络,以致营卫不和,瘀血阻络而使瘾疹反复发作,顽固难愈。
此时虽以祛风为法,又非一般疏风药荆、防之辈所能奏效。
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主,取桂枝汤调和营卫,疏通血脉;麻黄汤发散风寒,通达经络,共同祛除稽留之风邪;合用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使周身气血畅通,则“血行风自灭”。
4神经性皮炎
吴某,女,26岁,2003年5月15日诊。
患者自年初以来忙于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精神紧张,压力较大。
20多天前颜面部出现针头大小密集的淡红色疹子,阵发性瘙痒,流汗或日晒则加重。
某医院皮肤科诊为“神经性皮炎”,予西药内服外搽,反而觉得皮损处灼热疼痛,不敢再用而求治于中医。
见前额及两颊部泛发片状红斑,有抓痕,两上眼睑已呈苔藓样变。
心烦寐差,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数。
证属情志内伤,心肝火旺,外受风热,凝聚肌肤。
治宜祛风止痒,清热宁神。
处方:桂枝、炙麻黄、荆芥、蝉蜕各99,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赤芍、生地黄各159,木通、甘草各69,珍珠母、夜交藤各309。
服药l周,皮损基本消退,夜寐改善。
继守上方加减治疗2周而愈。
按:神经性皮炎是一种皮肤神经官能性疾病,中医因其顽固难治而称之为顽癣。
本病的发生以内因为主,多由情志不遂,心肝火旺,复受风热侵袭。
初起多为风热交阻,逐渐演变为血虚风燥或血热风盛之证,故治疗当审因辨证,分别论治。
本病例为初发,风邪偏盛,故用桂枝、麻黄之类以疏风透表,虽属温性,但与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木通等苦寒清热药同用,已无助热伤阴之弊;取珍珠母、夜交藤平肝养心安神,药证相合而获佳效。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林某,女,52岁,2004年6月3日诊。
患者3年前发现心率慢,胸憋闷,头晕等症,曾有2次晕厥。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8次/),频发逸搏,偶发房早,并有T波改变。
阿托品试验阳性。
西医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冠心病。
常服速效救心丸、心宝等药稍有改善。
近l周来,因劳累症状加重,胸闷憋气,心前区闷痛,放射至肩胛部,头晕心悸,困倦乏力,腰酸肢冷,心率50次/分,舌淡黯胖,苔白,脉沉迟而弱。
证属心肾阳虚,阴寒凝滞,血脉瘀阻。
治拟温阳益气,散寒通脉。
处方:桂枝、炙麻黄、白芍、炙甘草、杏仁、干姜、制附子、大枣、红参各99,黄芪、淫羊藿、熟地黄、丹参各159。
服完6剂后,胸闷心慌,头晕肢冷等症状明显减轻,心率增至56次/分。
继以上方加减连服4周,上述症状消失,体力渐复,心率维持在55—65次/分。
随访半年症情稳定。
按:病窦综合征属中医“胸痹”、“心悸”范畴,以心率缓慢为突出表现,多由心气亏虚,心阳不振,鼓动无力,血流滞缓所致,久必及肾而见心肾阳虚之证。
故用红参、黄芪、附子、干姜、淫羊藿等温阳益气之品;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意在取风药辛温之性,能畅达阳气,振奋人体气化功能,使气血运行,血脉通畅,则阴霾得以消散。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麻黄有温和、缓慢而持久的兴奋心脏的作用,使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桂枝能明显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冠脉循环。
这些为本方治疗病窦综合征提供了一定依据。
(收稿日期:2()07—09一17)
中药治疗黄疸型甲肝96例疗效观察
马新杨静娟李曙亮河南第二荣康医院(河南洛阳471013)
乔艳贞河南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肝病科(471003)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黄疸型甲肝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76例黄疸型甲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96例采取中药治疗,对照组80例用西药治疗。
结果:2组病例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中药治疗黄疸型甲肝疗效良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关键词:黄疸型甲肝;中医药疗法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属病毒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甲肝为自限性疾病,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本文主要讨论黄疸型甲肝治疗,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西医治疗甲肝的方法,避免饮酒、劳累以及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多食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和新鲜蔬菜、水果等,主要是休息和支持疗法并配合干扰素治疗。
不能进食者,静脉输液,供给足够的葡萄糖、盐、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等,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