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
多元统计聚类分析论文_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多元统计聚类分析论文_多元统计分析论文多元统计分析论文篇1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探讨摘要: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卫生以及经济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际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是统计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如何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案例教学;软件编程;考试改革;创新教学多元统计分析是统计学中内容极其丰富、应用极其广泛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计算机和统计学的发展,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教育卫生以及经济金融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成为进行多元数据分析与处理的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常需要处理较为复杂的多维数据以及高维或超高维数据,特别地,对于统计学专业的学生,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多维数据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因此,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一些基本的多元分析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是我们统计学专业的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们对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教育的目的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基础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处处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与教育。
关注学生的思想、学生的需要以及在当今时代下学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争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歧视差生也不偏爱优等生,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进步。
二、注重案例教学,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三、结合软件教学,提高学生编程和数据处理能力多元分析方法分析和处理的数据是多维数据,通常维数较多,而且观测数据也较多,计算量都比较大,通常需要计算机才能实现。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毕业论文

四川理工学院《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 中国国有控股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评价学生:雷鹏程何君李西京曾学成白俊明专业:统计学指导教师:柏宏斌四川理工学院理学院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中国国有控股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评价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国有控股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对反映行业经济效益的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品销售率等五个经济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反映行业盈利能力和市场能力的两个综合指标。
然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分析反映经济效益的各指标的内部结构,表明行业经济效益主要由盈利能力和市场能力两个公因子决定。
根据各行业在盈利能力上的得分和市场能力上的得分将工业行业分为五类,并对各行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然后用聚类分析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表明综合评价较为客观合理。
最后,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字: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行业掌控着国家工业发展命脉,对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因此,考核工业行业的经济效益,对挖掘重点行业和弱势行业,提高整个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企业或行业的经济效益由众多因素来刻画,目前反映行业经济效益主要有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产品销售率等五个经济指标1。
这些众多指标虽然能从多方面对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考察,但也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
在损失少量信息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或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并用较少的综合指标对工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评价,能够简化问题。
此外,挖掘出反映经济效益的众多指标的内在基本结构,有助于指出各行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决定因素及瓶颈,也有助于对各行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二、文献综述大量国内文献从灰色系统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理论与方法,考察了中国各行业、企业或地区经济效益的研究与综合评价。
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论文.doc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指导老师:学生名字:学生学号:专业班级:经济统计学院名称: xxx学院目录概述 (1)一、引言 (2)二、数据概述系 (2)三、分析方法 (3)四、数据分析 (3)(一)相关分析 (3)(二)因子分析 (10)(三)聚类分析 (15)五、分析与建议 (18)六、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概述生活离不开消费,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也在逐渐变化,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消费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此篇论文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与统计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8个指标之间的一些联系。
并且通过因子得分,计算并排列出消费因素的综合得分,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做一个大致分类,进而对各个地区分类后的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文献以及资料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引言消费在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
与经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阶段,是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导向。
如果没有了消费,生产的存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消费促进了生产,给生产带来了源动力。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并且消费促进了货币流通,提供了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拉动了经济增长,最终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消费是国民经济保持增长的动力,只有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促进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的增长,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消费和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不但可以直观了解到我国总的消费趋向,各地区不同的消费主导因素,还能客观反映我国总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
统计年鉴中的八项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关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全国30多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建筑安装工程指数、设备工器具购置指数、其他费用指数进行分析。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欧氏距离、系统聚类分析、判别分析Summary: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the cluster analysis and the distinction analysis to the national more than 30 province investment in the fixed assets indices,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the project index, the equipment labor appliance purchase index, other expense index carries on the analysis.Keywords: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Euclidean distance、Discriminant analysis一、导言:注意微量信息引起的巨变,蝴蝶效应就是微量信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作用的过程。
在我们的经济活动中,每天的信息是大量的,这就要求我们从中发现那些对经济能产生最大影响的信息,有些是微量信息,有些是次级别的信息,本文的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就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发觉的信息。
该指数可以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中涉及的各类投资品和取费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幅度,消除按现价计算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中的价格变动因素,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为国家科学地制定、检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提高宏观调控水平,为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科学的、可靠的依据。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

主消费因子 F1 得分前五名地区依次是上海、广东、浙江、北京、福建,其中 上海的得分为3.44500,广东的得分为2.3833,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说明上海、 广东主要消费支出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与实际情况比较接近。 主消费因子 F1 最后 五名地区依次是新疆、河南、青海、甘肃、黑龙江,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人均消费支出低,其主要消费支出也低,但与实际情况还存在差距,贵州城镇居 民消费应比黑龙江消费要低,黑龙江不应划为最低人均消费地区。 次消费因子 F2 得分前五名地区依次是北京、内蒙古、吉林、天津、黑龙江; 次消费因子 F2 最后五名地区依次是福建、贵州、广西、西藏、海南,衣着和医 疗器械人均消费,在实际消费过程中,人们不容易观察到,这个结论还缺乏一定 依据;综合得分 F 前五名地区依次是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天津;这五个地 区经济都发达,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都高,将这些地区分为一类比较切合实际。 综合得分 F 最后五名地区依次是新疆、云南、甘肃、贵州、青海, 这些地区 人口稀少,经济发达相当落后,人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均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与人 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比较接近, 将这些地区分为一类, 其他地区则分为另外一类, 这样一来就可以将31个省、市、自治区就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因子综合得分前五 名地区,第三类为因子综合得分最后五名地区,其余地区则划分为第二类。这种 分类结果比较切合实际情况。 分类结果如下表: 类别 地区 第一类 上海、北京、广东、浙江、天津 第二类 其余地区(福建、山东、湖南等) 第三类 新疆、云南、甘肃、贵州、青海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两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 算出各地区的综合得分 F ,即 F (56.182 F1 27.662 F2 ) / 83.845 ,结果如下表:
多元统计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题目: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分析评价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班级:112班姓名:***学号:*********成绩: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分析评价摘要:本文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了反映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12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
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从中提炼出3个互不相关的公共因子,利用全国35个中心城市在3个因子上的得分,以各因予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得出综合得分并排序;并用方差贡献率最大的两个因子给出各城市的因子得分图,从图上直观分析了各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得到了良好效果。
从而对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作出分析评价。
关键词:因子分析、因子得分、公因子、城市综合、综合得分引言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各个中心城市一直是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路者”。
因而,分析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无论是对城市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周边地区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而,本文应用因子分析作出评价。
因子分析法是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存关系,寻找出支配多个指标(可观测)相互关系的少数几个公共的因子(不可观测)以再现原指标与公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
这些公因子是彼此独立或不相关的,又往往是不能够直接观测的。
在所研究的问题中,以公因子(新变量)代替原指标(原变量)作为研究对象,并要求不损失或很少损失原指标所包含的信息,用公因子代替原指标所作的分析会比较简单和清楚。
通常,这种方法需要求出因子结构和因子得分模型。
前者通过相关系数来反映原指标与公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后者是以回归方程的形式将指标表示为因子的线性组合。
具体步骤如下: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求出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2)建立因子模型,并确定因子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3)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变换和旋转,并计算因子得分。
对于由因子模型矩阵得到的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如果因子载荷之间相差不大,对因子的解释就不是很明确,因此要通过旋转因子坐标轴,使每个因子载荷在新坐标系中能按列和行向0或1两极分化。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范文精选3篇多元统计分析法是证券投资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它的理论内容包含了多个方面的理论方法,每个理论分析方法对证券投资有着不同的分析作用,应该对每个分析方法进行认真研究得出相关的结论,再应用到实际经济生活中。
1聚类分析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1)定义:聚类分析是依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减少研究对象的数目,也叫分类分析和数值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技术。
(2)在证券投资中应用聚类分析,是基于证券投资的各种基本特点而决定的。
证券投资中包含着非常多的动态的变化因素,要认真分析证券投资中各种因素的动态变化情况,找出合适的方法对这种动态情况进行把握规范处理,使投资分析更加的准确、精确。
1)弥补影响股票价格波动因素的不确定性证券市场受到非常多方面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这种波动性也造成了证券市场极不稳定的进展状态,这些状态的好坏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和小股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聚类分析的方法是建立在基础分析之上的,立足基础进展长远,并对股票的基本层面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认真分析掌握结果再应用于证券投资实践中,从股票的基本特征出发,从深层次挖掘股票的内在价值,并将这些价值发挥到最大的效用。
影响证券投资市场波动的因素非常多,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数据更加的全面科学,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些数据是进行理性投资必不可少的参考依据。
2)聚类分析深层次分析了与证券市场相关的行业和公司的成长性聚类分析是一种非常专业的投资分析方法,它善于利用证券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数据来对证券所涉及的各种行业和公司进行具体的行业分析,这些数据所产生额模型是证券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必不可少的依据。
而所谓成长性是一种是一个行业和一个公司进展的变化趋势,聚类分析通过各种数据总结归纳出某个行业的进展历史和未来进展趋势,并不断的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更新。
并且,要在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利用这种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就要有各种准确的数据来和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参数,但是,猎取这种参数比较困难,需要在证券市场实际交易和对行业和公司的不断调查研究中才能得出正确的数据。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1

U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论文论文题目: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分析学生姓名徐妙学期2013年第二学期分院信息专业统计班级10统计1班学号1020430112教师彭武珍成绩2013年6月17日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他们的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偏低。
本文综合了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先进行因子分析, 再用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本文较多运用了31个省份的因子得分,计算出单因子情况下31个省份的得分和31个省份在八项消费产生的3个因子上的综合得分, 再把该得分作为31个省份的属性, 采用离差平方和(ward)方法进行聚类, 最后将城市分为四层,对整体进行综合评价和说明。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综合评价1引言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主要是偏重物质生活消费,精神生活消费的比例较低。
商品消费主要集中于食品、居住以及日常生活物质消费等方面。
而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等精神生活消费品消费比例较小。
旅游休闲、家用汽车、耐用消费品等消费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还处于未开发状态。
因此,笔者就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问题作一研究,并以此寻求合理的解决思路。
2因子分析2.1因子分析统计思想因子分析模型是主成分分析的推广。
它也是利用降维德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的相关性则较低。
因子分析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可以用来研究样品之间的相关关系。
2.2因子的确定利用2011年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资料(见附表一,摘自《中国统计年鉴(2012)》),做因子相关性分析得:表1 相关矩阵表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其他相关食品 1.000 .760 .796 .831 .839 .923 .786 .919 衣着.760 1.000 .789 .778 .848 .883 .845 .793居住.796 .789 1.000 .888 .814 .843 .846 .846家庭设备及用品.831 .778 .888 1.000 .840 .855 .811 .825 文教娱乐.839 .848 .814 .840 1.000 .896 .883 .892交通通信.923 .883 .843 .855 .896 1.000 .874 .879医疗保健.786 .845 .846 .811 .883 .874 1.000 .862其他.919 .793 .846 .825 .892 .879 .862 1.000 Sig.(单侧)食品.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衣着.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居住.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家庭设备及用品.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文教娱乐.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交通通信.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医疗保健.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其他.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由上面的结果可知,原始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进行因子分析是合适的。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河北联合大学多元统计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对中国各地区综合实力测评学院:理学院专业:统计学班级:统计1班姓名:侯雅琴学号:指导教师:高艳目录摘要、关键字、引言 (1)1 数据说明 (2)2 因子分析 (2)3 聚类分析 (7)4 判别分析 (9)5 结果分析 (12)6 参考文献 (13)附表 (14)对中国各地区综合实力测评【摘要】本文对中国各地区综合实力进行测评,以31个地区2010年的10项指标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对描述各地区的实力的各项指标变量进行分析,以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对地区发展类型进行分析,再利用各指标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分析各地区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各地区综合实力测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引言: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只有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才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指标,仅仅是经济发展情况不再能全面具体的体现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能源储量和利用率、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发展水平等等,这些综合的因素才是体现一个地区真正的面貌,单纯的GDP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克服单纯GDP指标的缺陷,我们在GDP指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指数,本文就外商投资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地区运输路线总长度、医疗卫生室数量、创新产品项目数、创新经费、高校数目、等10个指标变量对31地区的综合实力进行测评,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各指标变量以及各地区进行统筹分析,以总结促进各地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原因。
一、数据说明对各地区进行综合测评的各指标变量:原始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原始数据见附录表-1二、因子分析:1.考察原有指标变量是否适合因子分析(原有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借助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KMO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进行分析。
表—2由相关矩阵可以看出外商投资进出口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创新产品项目数、创新经费、社会服务设施数的相关系数较高(相关系数值均大于0.5),五个变量间呈现较强的线性关系,农业用地面积和林地面积高度相关,医疗卫生室数量和运输路线长度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都可从中提取公共因子,进行因子分析。
多元统计课程论文

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统计分析:基于2000到2009年数据摘要:本文根据上海提出的低碳城市建设的概念,并利用2000年到2009年上海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就上海这10年来的低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建立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对上海市近十年来低碳城市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上海低碳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低碳城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一、引言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的主要经济中心之一。
它的总面积为6340平方公里,分为19个区县。
2008年,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居住着1890万人口。
经过了一个世纪的工业化进程,上海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之一。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SO2 和COD)排放总量减少10%。
因此,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
在此背景下,上海迫切需要从一个传统的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重新定位。
上海市政府也承诺将上海发展成为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即低碳城市。
低碳城市是指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
其目标是通过自身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社会建设,保持能源的低消耗和二氧化碳的低排放,为节能减排和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贡献。
而为了推动上海发展低碳城市,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无疑对上海发展低碳经济起了关键作用。
自2000年启动筹备世博会以来,上海市政府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断强化污染控制,并注重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上海在绿色交通等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包括提出了公交优先战略,力图建设一个世界级的轨道交通网络,并积极开发、使用超级电容车、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混合动力车等清洁能源车辆技术。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多个自变量与一个或多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索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确定它们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来说明多元统计分析的应用。
假设我们想研究工资水平与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性别之间的关系。
我们收集了200个参与者的数据,其中包括他们的工资水平(因变量),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性别(自变量)。
我们将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检验这些自变量对工资水平的影响。
我们首先进行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各个变量的分布和关系。
我们发现工资水平的平均值为5000美元,标准差为1000美元。
教育程度的平均值为12年,标准差为3年。
工作经验的平均值为5年,标准差为2年。
性别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
接下来,我们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我们将工资水平作为因变量,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性别作为自变量。
我们的回归模型如下所示:工资水平=β0+β1*教育程度+β2*工作经验+β3*性别+ε在这个模型中,β0是截距,β1、β2和β3是回归系数,ε是误差项。
回归系数表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正值表示正相关,负值表示负相关。
通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教育程度对工资水平有显著影响(β1=1000,p<0.001),工作经验对工资水平也有显著影响(β2=500,p<0.01),性别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β3=200,p>0.05)。
由此可见,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教育程度每增加1年,工资水平平均增加1000美元;工作经验每增加1年,工资水平平均增加500美元。
而性别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即性别不是工资水平的显著预测因素。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如多元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研究问题和数据类型的不同,来解读和分析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而言,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强大的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探索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论文本篇论文介绍了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篇论文的主题和目的,解释多元统计分析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概述论文的结构。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在研究领域中,多元统计分析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关系。
它能够帮助研究者发现变量之间的模式、趋势和相关性,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本论文旨在探讨如何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特定数据集,并得出相关结论。
我们将介绍所采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具体说明它们对于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解读的意义。
接下来的章节将依次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的相关概念、数据集的描述和预处理、统计模型的建立和分析方法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研究结果,并讨论其对研究领域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篇论文的详细介绍和分析,读者将能够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解读和分析特定领域的研究数据。
本论文的目的是为学术研究者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在研究中更好地使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取得可靠的研究成果。
请继续阅读下面的章节,以了解更多关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内容。
研究背景多元统计分析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
选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的原因可以有很多,首先,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我们可以从多个变量的角度来探索和解释问题。
这能够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并且提供更深入的洞察。
在相关的研究领域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方面,多元统计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医学、教育、经济学等等领域。
许多研究已经表明,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然而,尽管多元统计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仍然存在一些研究空白需要填补。
例如,某些特定领域可能缺乏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研究,或者现有研究可能只关注了特定方面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变量。
多元统计期末论文

多元统计分析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分析影响蔬菜价格波动的因素作者:学号:完成日期:2013年月评语:论文成绩:背景与问题蔬菜市场瞬息万变,蔬菜价格影响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蔬菜价格与市场供应量密切相关,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来预测未来蔬菜市场价格的走势,合理的引导农贸市场蔬菜的供应意义重大。
现有的信息量巨大,这些信息涉及到天气,一定周期内该蔬菜的价格以及其他有竞争关系的蔬菜的价格的影响。
本文的问题和任务是以冬瓜为例,从现有信息中挑选出对冬瓜价格走势(未来24小时)有影响的因素,以及确定这些影响因素与价格走势之间的模型关系。
摘要在探究影响蔬菜价格的因素中,本文主要通过系统距离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来筛选出影响因素,又运用主成分回归模拟出具体各影响因素和价格波动的具体关系。
本文的数据是2012年11月1日到12月11日,四十天的天气(气温,天气,风力)数据记录,和几乎所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在此期间的价格,共32种。
数据量庞大,且混杂有无关因素。
有效的筛选出有利信息,去除干扰数据,不仅有利于提高最终结论的准确性,还能使结果避免过于复杂。
本文主要通过主成分分析来达到上述目的。
由系统聚类法得到的变量个数仍然较多,且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度,比如都受天气状况的影响较大。
因而,反映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重叠,且变量个数太多,使后续确定各因素与价格走势的数学关系式过于复杂,因此,此处用主分量分析法获得较少的综合变量,使他们既能充分反映样本信息,又有利于后续模型的建立。
符号说明t时刻各种蔬菜的价格 p(t);t时刻气温T(t);t时刻天气量化值W(t);t时刻风力F(t);准备工作1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天气状况的量化本文涉及的样本中天气状况共有:晴、晴转多云、多云转晴、多云、多云转阴、阴、阴转小雨、小雨、阴转雾、雨夹雪,这几种天气状况。
为了数据处理的未来24小时蔬菜价格的走势(价格的变化率,本文定义为价格的变化率=预测的未来24的价格-当前价格)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并且相关的有竞争关系的蔬菜的价格走势密切相关。
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论文).doc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指导老师:学生名字:学生学号:专业班级:经济统计学院名称: xxx学院目录概述 (1)一、引言 (2)二、数据概述系 (2)三、分析方法 (3)四、数据分析 (3)(一)相关分析 (3)(二)因子分析 (10)(三)聚类分析 (15)五、分析与建议 (18)六、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概述生活离不开消费,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也在逐渐变化,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消费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此篇论文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与统计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8个指标之间的一些联系。
并且通过因子得分,计算并排列出消费因素的综合得分,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做一个大致分类,进而对各个地区分类后的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文献以及资料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引言消费在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
与经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阶段,是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导向。
如果没有了消费,生产的存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消费促进了生产,给生产带来了源动力。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并且消费促进了货币流通,提供了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拉动了经济增长,最终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消费是国民经济保持增长的动力,只有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促进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的增长,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消费和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不但可以直观了解到我国总的消费趋向,各地区不同的消费主导因素,还能客观反映我国总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
统计年鉴中的八项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全国省会城市经济实力分析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利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功能对全国26个省会城市经济实力进行分析。
先用因子分析,再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本文选取2012年上半年26个省会城市的9个经济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两个因子计算出26个省会城市的综合得分函数,再根据因子分析得出的得分函数对这些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为:然后再对分类后的城市进行分析说明,最后针对分类的结果进而得出经济综合实力的结论。
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SPSS 经济实力一、引言城市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现代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也要有发达的文明。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
文明城市,是反映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创建文明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来一般意义上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创建文明城市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着飞速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各个省会城市经济实力。
经济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而依照经济实力对城市进行分类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以及发展潜力,利用经济分类,我们也可以得出该地区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哪些方面可以得到改进。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运用SPSS 对全国26个省会城市,合肥, 武汉, 长沙, 郑州, 南昌, 太原, 西安, 福州, 石家庄, 沈阳, 哈尔滨, 长春, 南京, 杭州, 济南, 南宁, 成都, 贵阳, 昆明, 兰州, 西宁, 银川, 海口, 广州,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2012年上半年的9类经济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本文主要介绍多元统计分析论文的背景和重要性,并概述了该大纲的目的和结构。
多元统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在许多领域,如社会科学、经济学、医学等,多元统计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该大纲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多元统计分析论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它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介绍多元统计分析论文的背景和重要性,概述该大纲的目的和结构。
文献综述:回顾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介绍已有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应用案例。
研究问题和假设:明确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和所提出的假设。
数据收集和变量选择:描述数据收集的方法和过程,并讨论变量的选择和测量。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介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多元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因子分析等。
结果分析与讨论:展示并解释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讨论研究发现的实际意义。
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提出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列出引用的文献和资料。
通过阅读该大纲,读者将能够了解如何撰写一篇结构合理、内容详实的多元统计分析论文,并能够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确定该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研究对象和相关变量。
本章将详细介绍多元统计分析的相关方法,包括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对每种方法的原理、步骤和适用场景进行全面介绍。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用于探索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它可以揭示出变量背后的共性因素,并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主成分。
原理因子分析基于统计模型,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因子提取和旋转,找出能够解释数据方差的主成分。
这些主成分代表了原始变量的共同变异。
步骤因子分析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数据准备:收集所需的原始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如缺失值处理和标准化等。
因子提取:使用合适的因子提取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或主因子分析,将原始变量转化为主成分或因子。
因子旋转:通过旋转因子矩阵,使得因子之间更易解释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NAN UNIVERSITY 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指导老师:***学生名字:姚定坤学生学号:************专业班级:经济统计1301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目录概述 (1)一、引言 (2)二、数据概述系 (2)三、分析方法 (3)四、数据分析 (3)(一)相关分析 (3)(二)因子分析 (10)(三)聚类分析 (15)五、分析与建议 (18)六、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有关我国居民消费因素的分析概述生活离不开消费,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也在逐渐变化,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异,消费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此篇论文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与统计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等8个指标之间的一些联系。
并且通过因子得分,计算并排列出消费因素的综合得分,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情况做一个大致分类,进而对各个地区分类后的情况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文献以及资料提出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引言消费在宏观经济学中,指某时期一人或一国用于消费品的总支出。
与经济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最终阶段,是生产者生产产品的目的和导向。
如果没有了消费,生产的存在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消费促进了生产,给生产带来了源动力。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并且消费促进了货币流通,提供了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拉动了经济增长,最终有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消费是国民经济保持增长的动力,只有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促进投资,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的增长,满足人民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实现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消费和生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析,不但可以直观了解到我国总的消费趋向,各地区不同的消费主导因素,还能客观反映我国总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经济发展的大致情况。
统计年鉴中的八项指标: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
囊括了居民消费的全部项目,居民日常消费可以清楚地从数据中了解到。
再通过分析和整合,最终可以大致分析我国总体的消费倾向以及各个地区的异同点。
再结合文献资料了解分析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而对我国的总体消费水平做一个最终概括。
二.数据概述数据来源: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指标:指标均来源于统计年鉴中,分地区居民消费中所统计的数据,对于居民消费分成了8个类别,这8个类别基本概括了我们日常的消费支出项目、三.分析方法基于对于消费因素的分析的目的,针对我国31个地区的8项消费支出数据,主要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首先运用因子分析将数据进行降维,提取,将大量繁琐的数据简化,用主要因子来对我国31个地区的消费支出做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在对简化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区域性的消费结构问题,以此来研究我国消费支出的构成情况及地区性差异,并从中发现统计规律与变化特点,以便提出好的政策与建议。
四.数据分析(一)相关分析(1)实验结果1.1.1对应表表1.1.1可以看出上海、、天津,三个地区都是高消费地区,、、、甘肃都属于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而其余地区基本属于中间消费段落,由于处于中间段落消费地区的城市也存在差距,之后会通过处理,具体再做说明。
比较显而易见的就是,食品烟酒占了消费支出的大部分,其余消费都基本没有太多显著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北京,上海两地的居住消费支出都超过了食品烟酒的消费支出。
这在其他地区是不存在的。
1.1.2表1.1.2中可知,7个维度的奇异值分别为0.106、0.091、0.051、0.049、0.032、0.025、0.017;惯量展示了行列关系的强度,7个维度的惯量分别为0.011、0.008、0.003、0.002、0.001、0.001、0.001,其中第一个惯量的值最大,意味着它解释各别差异的能力最强,地位最重要,其他惯量的重要性依次下降,惯量的总和为0.027;卡方、显著性是对交叉列联表作卡方检验的卡方观测值(12040.582),认为行变量和列变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惯量比例中的考虑情况展示了各个惯量的方差贡献率,第一个特征根的方差贡献率为0.427,方差贡献率是最高的,惯量累计就是各惯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由于前两个特征根就已经解释了各类别差异的73.7%,因此最终提取2个因子是可行的,信息丢失少,足够对数据进行描述。
1.1.3概述行点概述行点a由表1.1.3可知,总惯量为0.27,各地区对总惯量的贡献度几乎接近0。
从贡献中的点对维惯量中可以看出,第一维度中主要反映了“”23.2%、“”42.1%,第二维度主要反映了“”11.3%,“”19.9%;从维对点惯量中可以看出,第一维度主要反映了“”77.3%,“”57.2%,“”95.6%,“”56.4%,“”54.7%,“”66.5%,“新疆”72.0%及其他类别,第二维度主要反映了“”64.7%,“”69.6%,“”69.3%,“”70.5%,“”74.8%,“”60.2%,“”62.2%及其他类别。
1.1.4概述列点医疗保健0.073 0.256 0.582 0.003 0.045 0.273 0.15 0.658 0.808 其他用品及服务0.025 -0.2 0.14 0.001 0.009 0.005 0.144 0.061 0.205 有效总计 1 0.027 1 1由表1.1.4可知总惯量为0.27,各地区对总惯量的贡献相近且都接近于0。
从贡献中的点对维惯量中可以看出,第一维度主要反映了“衣着”14.6%,“居住”67.4%,以及其他类别,第二维度主要反映了“食品烟酒”52.1%及其他类别;从维对点惯量中可以看出,第一维度主要反映了“衣着”42.9%,“居住”98.1%,“生活用品及服务”17.0%,“医疗保健”15.0%,“其他用品及服务”14.4%,第二维度主要反映了“食品烟酒”75.9%,“教育文化娱乐”31.9%,“医疗保健”65.8%。
上图为“维数1转换的地区类别图”是各个地区在第1个维度上的得分图,由图可知“(26)”与“(5)”的得分最高;上图为“维数2转换的地区类别图”是地区在第2个维度上的得分图,由图可知“”的得分最高;上图为“维数1转换的种类类别图”是消费种类在第1个维度上的得分图,由图可知“衣着”类的得分最高;上图为“维数2转换的种类类别图”是消费种类在第2个维度上的得分图,由图可知“医疗保健”类的得分最高;如上图所示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简化,在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各个地区的不同消费支出倾向,正如开始对数据简单观察上得出的结论,北京上海这两个地区的消费支出和居住有着密切关系,而其他地区并不是特别明显。
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消费还是偏向于食品烟酒。
西藏的消费支出情况与其他地区明显不是一类。
(二)因子分析1.2.1相关矩阵表1.2.1为相关矩阵表,由表可知,8个指标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其中居住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943,衣着和食品烟酒的相关系数最小为0.655,各指标相关程度都十分高,因此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1.2.2 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由表1.2.2可知,KMO值为0.848>0.6,效度较高,通过了检验,Sig为0.000,因此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1.2.3 公因子方差表1.2.3可知,这8个指标对所提取的公因子的依赖程度都大于0.8,可以看出所有指标对提取公因子的依赖程度都很高。
1.2.4解释的总方差解释的总方差表1.2.4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若在提取时选用基于特征值法提取,则只能提取到第一个i,故采用固定因子数量,提取到前两个因子,第一个因子贡献度85.8%,,两因子累计贡献度为91.774%,而其他6个因子所占贡献度不足10%,故两因子足够解释。
1.2.5 成份矩阵成份矩阵a表1.2.5,8个指标在第一个公因子上的载荷都很高,说明它们与第一个公因子的相关程度很高,第一个因子很重要;而与第二个因子相关性均很小,它对原有指标的解释不显著。
因子的意义含糊不清,不利于对因子进行解释,因此进行旋转。
1.2.6 旋转成份矩阵旋转成份矩阵a表1.2.6,经过旋转以后,因子系数有了比较明显的分化,意义明显,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了,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这6个指标在第一个因子上均有较大载荷,并且这6个因子与我们的日常消费密切相关,代表了大部分的主要消费支出,也体现了以食品烟酒消费为主的主要消费形态。
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了衣着和医疗保健,这两个消费是我们对生活需求较为必要的消费。
1.2.7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表1.2.7,成份得分系数,由此可算出各地区在两因子下的得分。
F1=0.576*X1-0.494*X2+0.377*X3+0.134*X4+0.214*X5+0.153*X6-0.354*X7+0.158*X8;F2=-0.479*X1+0.780*X2-0.233*X3+0.056*X4-0.042*X5+0.033*X6+0.620*X7+0.033*X8。
各地区的因子得分与排名如下表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况的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将我国31个地区的居民消费结构按照排名顺序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北京、、、、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为一类,因为这些省市的综合得分都在1分以上;第二类为天津、、、广西、海南等经济一般地区为一类,因为这些省份的综合得分都在0分以上,1分以下;第三类为其余的城市,基本属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城市化水平不高,这部分城市大多属于中西部欠发达城市被归为一类,因为这些省份的综合得分均在0分以下。
得分越高,居民消费支出的综合水平越高。
我们可以看出,消费支出得分及排名结果显示出与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类似,得分较高的地区如北京、上海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紧随其次的得分较为突出的城市,均属于东南沿海,西南沿海城市,他们的发展速度快,经济实力强,经济结构稳定,导致其消费支出状况也较为良好,而0分以下地区,均属于中和西部欠发达城市,如新疆、、甘肃等较为偏远地区,相对比沿海城市,所欠缺的还有很多。
还有如河南、、安徽等人口较多的省份,得分均为负值,这说明虽然是人口的大省,但是在消费支出上的得分可以看出,其发展程度,经济实力也都十分薄弱,但是相对于西部欠发达城市还是有一定发展优势。
基本位于中部地区,是各个地方的经济流通纽带,从而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快于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