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快,在城市中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园环境的质量对学生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帮助我们识别环境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和健康。

1.目的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对校园内的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校园环境的质量,以保护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2.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包括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噪声和气味。

3.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可以测量如PM2.5、PM10等指标,设备应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分析软件。

以上设备应具有高质量精度和可靠性,以确保准确监测。

4.监测操作监测操作应该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

空气质量监测:安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在学校内的几个关键点,如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和体育馆。

24小时监测记录,将数据分析和比较以确定任何潜在的污染源。

噪声监测:使用噪声监测设备对校园内的各种区域进行监测,比如学校周边道路的交通噪声、学生宿舍内的噪声等。

24小时监测记录,将数据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噪声水平是否达到了标准。

5.监测报告监测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监测时间和地点* 监测指标* 监测结果和结论* 推荐的纠正措施,以改善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报告应该由专业人员撰写,并定期向校方汇报监测结果和建议的措施。

6. 总结制定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是保障学生健康和安全的一个重要步骤。

准确监测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噪声和气味,可以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环境和健康。

监测报告应该由专业人员撰写,根据监测结果和结论提出纠正措施和建议供参考。

作为校园环境的保护者,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监测环境,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工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案1.监测目的此次大气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面: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法、分析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法。

巩固大气环境监测的原理与知识,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法与步骤。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

3.充分了解校园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趋势发展及变化。

2.案设计思路查找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的项目及容,调查学校功能区分布及人口分布情况,查找校园气象资料,调查污染源分布,由以上资料确定监测点的布置。

采集样品后查找相应国标法测定结果并分析,最后与实际情况对比。

3.案调研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 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3.1 背景调研 4.1.1 总体气象情况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

采样、保存、仪器操作样品分析、实验数据记录统计结果年平均气温变化图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 4.5天。

年均降水量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4月各旬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到全年最低值。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相对湿度达60~70%。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训可以更进一步的巩固课本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氮氧化物、二氧化硫、TSP、PM10的测定方法。

(2)通过对污染物的测定可以知道本校园的空气质量好坏,从而可以想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3)通过实践操作,布点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保证采集的样品无误,并掌握测定项目的一些采样方法。

(4)通过实训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二.监测区域资料收集及主要的监测项目受西风环流和较高的太阳辐射影响,使其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但学校校园内风向比较均匀,风速比较小,在监测时可以不考虑,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校园周边的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可选TSP、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这四项作为环境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的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根据布点的原则用功能区划分布点法来布置采样点。

测点编测点名称测点方位号1#学生居住宿舍楼附近区2#教学区教学楼前距教室大约十米左右3#实验楼区实验楼附近4#食堂区各个食堂的门口前5#学校前门正对前门口保安室十米左右区四.监测时间和频次:时间:2012年 10月日至2012年10月日上午:9:00---10.00 中午:1:00---2.00 晚上:5:00---6.00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TSP/PM的测试方法—重量法10一.实验目的1.掌握TSP/PM的分析方法和采样方法。

102.了解环保学院TSP/PM的浓度。

103.了解环保学院的环境情况。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2)1. 项目背景介绍 (2)2. 监测目的与目标 (3)二、监测范围与内容 (4)1. 监测区域划分 (4)1.1 校园主要区域 (5)1.2 周边环境影响区域 (7)2. 监测内容设置 (8)2.1 空气质量指数监测 (9)2.2 温室气体监测 (10)2.3 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监测等 (11)三、监测站点布局与设备选型 (12)1. 监测站点设置原则及布局图 (13)2. 设备选型与性能要求 (14)2.1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 (16)2.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选型 (17)四、监测时间与周期安排 (18)1. 监测时间段划分 (19)2. 监测频率及时长设定 (20)3. 数据采集与处理周期安排 (20)五、监测流程与方法学设计 (21)1. 监测流程设计概述 (23)2. 具体监测方法学介绍与应用步骤说明 (24)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校园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学生呼吸道疾病频发,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提高空气质量,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通过对校园内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校园空气环境质量,降低学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行动。

1. 项目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

由于校园内可能存在多种污染源,如交通尾气、建筑工地扬尘、燃煤污染等,加之季节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存在不确定性。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大气质量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任务。

而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也需要进行大气质量监测,以确保学生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1.PM2.5浓度监测: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其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定期监测。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气体,其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监测:VOCs是造成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定期监测。

二、监测方法1.PM2.5浓度监测:采用PM2.5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终端。

采集到的数据将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并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警处理。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同样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并设定阈值进行报警。

3.VOCs浓度监测:采用VOCs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关键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VOCs浓度,并进行报警处理。

三、监测频率1.PM2.5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全天的大气质量变化情况。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3.VOCs浓度监测:每周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中VOCs浓度是否超标。

四、数据管理和处理1.数据管理:监测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监测时间、位置、浓度等信息。

2.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季节规律等信息。

3.报警处理:当监测到的浓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监测终端将发出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五、监测结果发布1.大气质量指数(AQI):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计算AQI,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供学生和员工查看。

中北大学校园环境大气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校园环境大气监测方案


3.3监测试剂和材料:N -(1硝酸盐标准工作溶液﹑校准用混合气。



3.4监测步骤:
3.4.1样品采集与保存 采样:取一支多孔玻板吸收瓶,装入 10.0mL吸收液,标 记吸收 液液面位置以0.4L/min ,采气60min。 现场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管带到采样现场,除了不 采气之外,其他环境条件与样品相同。 注:采样、样品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 气温 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2.4.2.2样品测定 样品溶液中如有混浊物,则应离心分离除去。样 品放置20 min,以使臭氧分解。 将吸收管中的样品溶液移入 10 ml 比色管中,用 少量甲醛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液并入比色管中 并稀释至标线。加入 0.5 ml 氨磺酸钠溶液,混匀, 放置 10 min 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以下步骤同 校准曲线的绘制。

1.5滤膜平衡: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 小时,平衡温度取15~30℃中任一点,记录下 平衡温度和湿度。取出滤膜后称量滤膜,大流 量的精确到1mg,中流量的精确到0.1mg,记 录下滤膜重量Wo(g) 。


1.6滤膜安装和采样: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 膜夹。用清洁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夹的灰 尘。将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对 正,拧紧,使不漏气。安好采样头盖顶,设置 采样时间,即可启动采样。 1.7尘滤膜平衡:采样完成后,用镊子取出滤膜, 在恒温恒湿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 温度,湿度,平衡24h。取出称量滤膜,大流 量的精确到1mg,中流量的精确到0.1mg,每 次记录下滤膜重量W1(g) 。
滤膜重量
1.8: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计算:
2二氧化硫的测定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报告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报告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报告一、引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校园环境的卫生、安全与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制定了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本报告旨在介绍该方案的目标、方法和实施计划。

二、目标校园环境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在一个健康、安全以及适宜学习的环境中成长。

具体目标包括:1. 监测空气质量,保障学生呼吸健康的空气;2. 监测水质,确保提供安全的饮用水;3. 监测噪音水平,创造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4. 监测校园周围的环境因素,保护生态平衡。

三、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校园环境监测方案采取了以下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采用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对校园内各个区域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中的PM2.5、PM10等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等有害气体浓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2. 水质监测:每个月对学校的自来水进行抽样测试,检测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指标。

同时,对饮水机、洗手间水龙头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3. 噪音监测:设置噪音监测仪器,监测校园内各个区域的噪音水平。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合理的隔音、消音措施,创造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

4. 环境因素监测:监测校园周围的环境因素,包括附近的交通状况、工厂排放和建筑工地等。

定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平衡。

四、实施计划校园环境监测方案将按以下计划实施:1. 建立监测团队:成立专门的监测团队,包括环境科学专家、仪器操作员和数据分析师等,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2. 设立监测点位:根据校园的结构和特点,确定监测点位,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多个区域。

监测点位应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以便准确评估整体环境质量。

3. 确定监测频率:对于不同的监测参数和区域,确定合适的监测频率。

空气质量、水质等参数将进行月度监测,噪音和环境因素将定期进行监测。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监测数据将由数据分析师进行整理和分析。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可编辑)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可编辑)

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环境监测课程设计………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目录第1章检测背景 11.1此次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现实意义 1第2章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2.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22.2基础资料的搜集 22.2.1气象资料22.2.2地形及功能区划分 32.3设计方案的标准和规范 32.4设计思路 4第3章采样点的设置 5第4章检测项目及其方法原理和数据处理的确定 7第5章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2第6章样品的采集和保存146.1采样方法的选择146.1.1采样方法的选择146.1.2气体的采样146.2气体的保存17第7章样品的预处理 18第8章质量保证、评价方法和实施计划198.1质量保证198.2评价方法208.3实施计划24第9章保护校园环境质量的方案和建议269.1 NO2的防治269.2 二氧化硫(SO2)的防治269.3 PM10的防治26第10章小结27参考文献28第1章检测背景此次课程设计是对洛阳理工学院进行空气质量的监测,分析校园空气中各物质的含量,了解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来保护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环境。

(1)课程实践,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

(2)熟悉环境监测从布点、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到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整套工作程序。

(3)能够准确及时、全面的反应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的控制、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4)收集环境监测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此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5)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的污染监测,为环境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6)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理论及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1)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加深了解我们对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理论。

学校空气质量管理方案

学校空气质量管理方案

学校空气质量管理方案一、问题意识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空气质量成为了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不良的空气质量对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校应该制定空气质量管理方案。

二、调查研究了解学校内外空气质量现状,为制定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首先,调查学校附近环境的污染源,如工厂、道路交通等。

其次,对学校内部进行测量,在教室、图书馆等重点区域布置空气质量监测设备。

还可以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和教职工对空气质量的感受和健康问题。

三、制定标准参考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制定学校空气质量管理的标准。

应该根据学生年龄、活动强度等因素,确定适合学校环境的空气质量指标。

同时,应建立条件明确的安全措施,确保空气质量处于良好水平。

四、加强宣传教育开展空气质量宣传教育,提高学生、教职工及家长的环境意识,培养大家共同关注空气质量的习惯。

可以通过举办环境保护讲座、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和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五、改善建筑设施根据学校空气质量调查结果,对学校建筑设施进行改善和优化。

例如,提高通风系统效果,增加新风量,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同时,选择质量好的装修材料,避免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并加强室内空气质量的检测和控制。

六、引入空气净化设备学校可以投资引入空气净化设备,对教室、图书馆等关键区域进行净化处理。

通过选用有效的空气过滤器,减少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七、严禁吸烟建立严禁吸烟的规定,明确学校内禁止任何人吸烟。

同时,在学校入口、教室和办公区域等设置明显的禁烟标志,提醒人们遵守禁烟规定。

八、定期检测与评估定期对学校内外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估,检查空气质量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方案,确保学校的空气质量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九、配备急救设备学校应当配备相关急救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突发情况。

学校医务室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各项设备的功能正常。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基于我校空气污染以实验楼污染,烟囱污染,垃圾堆污染为主的现状,规定用SO2 、NOx、和TSP 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 ,表征空气质量状况。

资料采集主要污染源:经调查研究,我校污染源主要分为锅炉及垃圾堆和实验楼及印刷厂及东王庄小区。

气象资料: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迁移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因此,要采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 (由于校园内风向均匀及风速较小则在测量时可不与考虑) 。

监测项目必测项目:SO2 、NOx 、TSPA .PM10监测点的布设布设方法:东王庄小区采用网格布点法:由于污染源分布较均匀,将东王庄小区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方格的中心。

采样的时间及频率时间:20XX 年年10 月29 日上午8:00~8:40 中午12:00~12:40 下午5:00~5:40采样工具携带式采样器:采样速率0~1L/min;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样速率11.3~15mg/h 。

PM10 采样器采样纪录污染物的名称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流量/L/min 采样体积/L 温度/℃大气压力/KPa 采样仪器所用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1.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 的测定(分量法)一、原理用分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PM10 的方法普通分为大流量(1.1― 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先后滤膜分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 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 150L/min,滤膜直径8― 10cm。

2 .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者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整理版]tsp的测定

[整理版]tsp的测定

项目二:校园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一、监测方案(一)背景资料本地段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5℃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地形平坦。

(二)监测点位的布置如图:1.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直接采样法2. 空气中SO 2 :溶液吸收法(四)监测项目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空气中SO 2(五)监测方法1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重量法2. 空气中TSP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2.5小时;SO2每天采样1次,采样时间为1小时。

(七)数据处理和监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概括了保证大气监测数据正确可靠的全部活动和措施,质量保证贯穿监测工程的全过程,此必须认真测量记录。

二、采样分析测试指标12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重量法)组员:张伦、陈浩洋、马驰一、实验原理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2. 气压计3. 分析天平4.干燥器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6.滤膜:7.竹制或骨制品的镊子四.测定步骤1.滤料准备2.采样(1)仪器安装(2)滤纸安装(3)采样5min后和采样结束前5min,各记录一次压力。

(4)采样后镊子小心取下滤纸,“毛”面上,对叠(两次),放回滤膜袋并贮于盒内。

3.样品测定:将采样后的滤膜在平衡室内平衡24h,迅速称重,并作记录。

4、计算总悬浮颗粒物浓度(TSP,mg/m3)=(W!-W0)×103/V5、注意事项1.要经常检查采样头是否漏气。

2.称量不带衬纸的聚氯乙烯滤膜时,在取放滤膜时,用金属镊子触一下天平盘,以消除静电的影响。

五、数据处理采样记录采样地点:食堂采样时间:2012年11月1日计算。

学校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学校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学校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为了加强对学校年冬季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环境的安全,制定以下方案:一、加强宣传教育1.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栏目、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冬季大气污染的危害性以及防治措施。

2.定期组织开展“清洁空气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摒弃不良空气污染行为,切实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

3.广泛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大气污染问题,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校园大气污染的治理中来。

二、加强环保建设1.对校园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并定期维护,确保其运行良好、排放达标。

2.加强环境监控,设置空气污染监测站,并实时进行信息公示,及时掌握校园空气污染状况。

3.推广绿色环保理念,鼓励广大师生使用环保型产品,如环保袋、水杯等,减少垃圾和能源的消耗。

三、加强管理控制1.采取减少燃煤燃油等污染源的排放量,采用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等措施,减少大气污染。

2.在校园内加强垃圾分类收集,减少焚烧和填埋带来的环境污染。

3.建立健全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制定细致的考核制度,对污染物排放量超标、环保措施不到位的责任人进行处理,从制度、经济和法律等多个角度进行管控。

四、加强综合治理1.加强校内外污染治理合作,当校园内的大气污染无法有效控制时,必须与当地环保部门、社区居委会等区域内的相关单位加强合作。

2.定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集中治理活动,采取植树、清洁、减排等措施,努力减少大气污染。

3.加强调度和执法工作,制定详细的检查考核方案,对环保措施不到位或污染物排放超标的责任人进行严格处理。

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地改善学校年冬季大气污染的状况,保护师生健康和校园环境的安全。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

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工作方案为确保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的健康与安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特制定本监测工作方案。

监测目的通过对学校教学环境的卫生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卫生隐患,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监测内容教室空气质量监测:检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甲醛等有害气体含量。

教室内微生物监测:检测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数量。

教室照明条件检测:检查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是否符合标准。

教室内噪声监测:评估室内声音环境是否适宜学习。

教学设施卫生状况:检查课桌椅、黑板等设施卫生状况。

监测流程确定监测点:根据学校规模和布局,合理设置监测点。

制定监测计划:依据监测内容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培训监测人员:确保监测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知识。

实施监测:按照监测计划进行数据采集和记录。

数据整理与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卫生状况。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反馈与跟进: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并持续跟进改进情况。

监测周期与频率监测周期: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监测,每学期进行一次抽查。

监测频率:每个监测点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监测结果的应用问题整改:针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学校进行整改。

资源投入:根据监测结果,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保障水平。

政策调整: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持,以便调整相关政策。

教育宣传:通过监测结果,开展有针对性的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比较评估:为学校之间的卫生状况比较提供客观依据。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卫生监测工作,提高其健康意识。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使其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健康。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

持续改进:根据监测结果,不断优化学校卫生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监督:接受社会监督,公开监测结果,提高透明度。

跨部门合作:与教育、卫生、环保等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卫生环境改善。

技术支持与创新: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1. 引言校园环境的质量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校园大气监测方案对于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园大气监测方案,以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2. 监测设备和传感器校园大气监测方案需要与一系列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配合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和传感器:•空气质量监测仪:用于监测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等指标。

•噪声传感器:用于监测校园内的噪声水平。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校园内的温度和湿度。

•气象站:用于监测校园内的气象信息,包括气温、风速、风向等指标。

这些设备和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监测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台,从而实现对校园大气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3. 数据采集和处理校园大气监测方案的关键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和及时的处理。

以下是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一般流程:1.数据采集:通过监测设备和传感器采集校园内的大气数据,包括空气质量、噪声水平、温湿度和气象信息等。

2.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中央控制台。

3.数据存储:将传输过来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4.数据处理: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报告。

5.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等形式展示在校园内的显示屏上,使师生和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校园环境状况。

4. 预警系统校园大气监测方案需要配备一套完善的预警系统,用于在大气污染超过阈值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预警系统的一般工作流程:1.阈值设定:根据相关的环境监测标准和法规,设定适当的大气污染阈值。

2.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校园内的大气环境状况。

3.数据比对:将监测到的数据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对。

4.预警触发: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预警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通知。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一、引言校园环境的质量对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大气质量是校园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

为了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二、背景(此处为正文开始,请注意正文段落的缩进和整洁排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校园大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学生群体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且可行的校园大气监测方案,对于改善校园环境、保障学生的健康至关重要。

三、目标1. 确定监测指标:针对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选择监测指标并制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硫等。

2. 建立监测站点:确定一定数量的监测站点,确保覆盖学校的主要区域,如教室、食堂、室外活动场所等。

3. 制定监测频率:根据校园特点和大气污染的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如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4. 分析监测数据:收集和记录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校园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主要污染源。

四、实施步骤1. 资源准备:购买适当的大气质量监测设备,并确保设备具备准确度和可靠性,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确定监测站点: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站点,并将监测设备安装在相应位置上。

3. 监测数据采集:定期进行大气质量监测,并使用设备采集和记录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 数据分析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生成报告,并将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向学校管理层、师生和家长等相关人员进行反馈。

5. 外部合作:与当地环保部门或相关机构合作,获取更多专业支持和信息分享,共同努力改善校园大气质量。

五、监测结果与效益1. 有效改善校园环境:通过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的反馈,学校管理层可以了解到校园大气质量的情况,并根据结果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如加强空气净化设备的使用、优化教学场所的通风系统等。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

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对于学校环境和学生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障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健康和安全,学校应该进行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和管理。

本文将分析学校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的必要性、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分析、空气污染源控制等内容。

一、必要性室内空气质量监测是确保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健康成长的基础。

学校是学生每天接触时间最长的地方,而不良的室内空气质量可能引发学生患病或出现诸如头痛、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因此,监测室内空气质量能帮助学校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监测指标室内空气质量的监测需要关注多个指标,如PM2.5浓度、CO2浓度、甲醛浓度、温湿度等。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其浓度高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CO2是学生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室内空气稀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甲醛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污染物,长期的接触会对人体的肝脏和呼吸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温湿度则影响学生的舒适感和健康状况。

三、监测方法学校可以采用专业的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设备进行监测。

这些设备能够实时测量和记录空气中的关键指标,并生成详细的监测报告。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委托专业的环境监测机构定期进行监测。

这些机构会派遣专业人员前往学校进行抽样监测和分析,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监测结果分析通过监测设备或机构获得的监测结果需要进行分析。

首先,对比监测指标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判断室内空气质量是否合格。

其次,分析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发现潜在的空气污染源或问题。

最后,结合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善方案。

五、空气污染源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空气污染源的控制密切相关。

学校应针对空气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例如,加强对学生宿舍的通风管理,避免长时间开启空调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

限制使用化学物质较多的清洁剂和消毒剂,选择环保和低挥发性的产品。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1.背景介绍大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在城市中的校园环境,大气污染源众多,如机动车辆排放、建筑施工、化学品使用等。

因此,为了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校园大气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2.目的和目标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校园大气环境监测体系,以便及时获取校园内各个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为环境改善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的目标包括:-实时监测校园内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析监测数据,形成定期的报告,以便提供环境管理和改善的建议;-提高校园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3.监测内容和方法-PM2.5和PM10颗粒物;-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臭氧(O3);-挥发性有机物(VOCs);-空气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监测方法可以使用传感器、监测设备和物联网技术。

传感器可以安装在校园的关键区域,如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传输数据到监测中心。

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智能设备,如手机和手表,作为监测数据的采集工具。

4.监测与分析监测数据应由专门的环境监测中心负责收集、存储和分析。

该中心应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数据可以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如实时数据图表、趋势分析和空间分布图等。

同时,监测中心应负责定期汇总监测数据,并形成相关报告。

这些报告应包括数据分析、异常情况报告和环境改善建议。

报告应及时提交给校方决策者,以便采取相应的环境管理和改善措施。

5.管理和改善措施根据监测数据和报告,校方可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和改善措施。

-限制机动车进入校园或推广电动车使用;-加强建筑施工和化学品使用的管理;-加强绿化和植被覆盖,以提高空气质量;-宣传环保意识,鼓励校园师生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6.教育和宣传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还应包括教育和宣传的内容。

校方可以组织环保知识讲座、学术讨论和主题活动,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责任感。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环保学院大气监测案TWB监测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3月15日目录一、监测目的3二、校园大气环境因素识别31、污染源调查 (3)2、汽车尾气调查情况 (4)3、气象资料收集 (4)三、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筛选5四、.................................................................... 大气监测案51测点名称及相对位 (5)2环境项目和分析法的确定 (6)五、数据处理7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8亠、监测目的(1) 了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 io、一氧化碳对环保学院空气影响;(2) 评价环保学院空气质量;(3) 寻找污染源,追踪污染路线,为环保学院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二、校园大气环境因素识别1、污染源调查调研时间:2014.3.15调研人员:万冬,捷,侽侽,芬,律婷调查容:主要调查排放源,燃料种类,污染物名称,排放式2、汽车尾气调查情况时间:2014315地点:洞井中路,木莲路,南门校园大道记录者:律婷审核者:侽侽3、气象资料收集三、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筛选环保学院主要污染为SO2、NO2、CO 、TSP、PM10,因技术条件限制,我们监测项目主要为SO2、NO2、PM10。

四、大气监测案环保学院主要污染源为汽车尾气,食堂废气排放,建筑扬尘三类,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向次主导风向为南,围绕污染源地结合风向,布点在污染源下向,故布点如下1测点名称及相对位校园中心为第一教学楼,图中1、2、3、4所示为布点位置2环境项目和分析法的确定米样频率:1 , PM10采用24小时平均,每天采样20h采样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采用一小时平均,每小时采样45分钟。

五、数据处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统计表如下:六、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1, 按照监测规定对采样仪器进行校准检查;2, 格按照《空气和废水监测分析法》(第四版增补版)和标准分析法进行采样及测试;3, 对样品在室分析中采取平行双样、空白试验等质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目录 (1)
1检测目的 (2)
2北京交通大学基础资料 (2)
2.1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
2.1.1概况 (2)
2.1.2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
2.2气象资料 (2)
2.2.1概况 (2)
2.2.2北京市各季节的气候特点 (3)
2.3土地利用和功能区划分情况 (4)
2.4人口分布及健康状况 (4)
3北京交通大学平面图(功能区分布、排污口及采样点位置). 4 4检测项目的确定 (4)
4.1必策项目 (5)
4.2选侧项目 (5)
4.3功能区污染源检测项目 (6)
4.3.1烹饪废气排放 (6)
4.3.2化学试验室废气 (6)
4.3.3上下课道路、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施工扬尘 (6)
4.3.4交通运输废气 (6)
4.3.5冬季采暖 (6)
4.3.6澡堂燃煤废气 (7)
5采样点的布设、各采样点检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明细 (7)
6方案设计中的收获和体会 (12)
1 检测目的
通过对北京交通大学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定期或连续测定,判断校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学校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

2 北京交通大学基础资料
2.1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2.1.1 概况
北京交通大学位于北京市西二环西直门桥附近,为北京离是中心最近的高校之一。

学校周围道路车流量大,受汽车尾气污染较为严重。

另,学校内部功能区分布较为复杂,人口密度和活动频率较大,因而校内空气污染物种类繁多,分布较为复杂。

2.1.2 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
学校及其周围的功能区主要分教学区、学生宿舍、办公区、家属区、实验区、建设施工区、食堂、餐厅、澡堂、运动场、绿地景观以及学校周围小吃店和饭馆等(见图)。

学校的主要额污染源有汽车尾气排放、烹饪废气排放、锅炉煤燃烧废弃排放、活动中心建设施工扬尘和校内人员活动扬尘。

各种污染源分布情况见图。

2.2 气象资料
2.2.1 概况
北京地区横跨东经115度25分-东经117度30分、纵跨北纬39度28分-北纬41度05分,三面环山,山脊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三面山体形成弧状天然屏障。

山前平原区山近海,地势呈东南至西北向阶
梯。

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具有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风大湿度小、夏季炎热雨集
中、秋季凉爽光照足得显著特点,而且有明显的地域差
异。

北京的气象类型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季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
寒冷干燥。

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 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2.2.2 北京各季节的气候特点
(1)春季(3-5月)
气温多变升降快,常有大风降温,大风日数占全年大风日数36%。

降水量为45-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10%左右。

蒸散量占年蒸散量的30-32%,由于气温回升快,湿度小蒸散力强,土壤干燥故大风、沙尘日现时有发生,风后气温迅速回升。

这是北京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2)夏季(6-8月)
炎热多雨是显著的特点。

7月份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26℃左右,山区大部分地区在22-25℃之间。

降水量在400-600毫米之间,约占全年降水量75%,降水量分布不均,怀柔县枣树林、八道河,房山漫水河一带,及平谷镇罗营、海子、将军关一带,为多雨区。

季降水量为600-700毫米以上。

西北部山区康庄、张山营以北山区,季降水量则少于400毫米,降水强度大,往往是几次暴雨或一两次暴雨降水量就相当于月降水量。

(3)秋季(9-11月)
冷暖适宜,晴暖少雨是本季的特点。

季降水量只占全年降水量14%。

降温迅速使得秋季的持续时间比春季还要短,秋末强冷空气南下,便进入冬季。

(4)冬季(12-2月)
寒冷干燥,多风少雪季节漫长,是本季特点。

各月气温平均在0℃以下,降水量只有10毫米左右,占年降水量的2%。

2.3 土地利用和功能区划分情况
对于北京交通大学主校区和东校区的大气监测主要以功能区划分为依据。

学校及其周围建筑分布比较紧凑,功能区主要分教学楼、学生宿舍、办公区、家属区、实验楼、食堂、餐厅、澡堂、运动场、绿地景观以及学校周围小吃店、饭馆以及各种商店(见图)。

2.4 人口分布及健康状况
环境保护的总目的是为了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群的健康,因此确定人口的分布能够更加行之有效的进行污染分析。

对于北京交通大学来说,学校人口密度较大,在一天以内各时段人口分布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因而除了要实地考察确定人口密集的场所以外,还要分时段进行不同的检测,以更好的达到检测的目的。

3 北京交通大学平面图(功能区分布、排污口及采样点位置)
4 检测项目的确定
4.1 必策项目
4.2 选测项目
4.3 功能区污染源检测项目
4.3.1 烹饪废气排放
学校食堂、嘉园餐厅、留园教工食堂、红果园餐厅、家属区、校内外小吃店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烹饪油烟和天然气燃烧废气。

主要污染物有烹饪食品产生的醛、酮、烃、脂肪酸、醇、酯、内酯、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燃气燃烧废气中的CO和甲醛。

因此增加的选测项目有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

校内食堂和餐厅的油烟都经过了处理,所以只需要监测芳香烃、甲醛和一氧化碳,而小吃店一类的餐馆油烟未经过专门处理,则应该同时测量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

4.3.2 化学试验室废气
北京交通大学化学试验室5教、7教和东区第二教学楼,5教和7教为化学
系实验室,东区第二教学楼为环境工程实验室。

增加的选测项目有CS
2,Cl
2
,氯
化氢,硫酸雾,HCN,NH
3
,Hg,Be,铬酸雾,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
酚,异氰酸甲酯,甲基对硫磷。

4.3.3 上下课道路、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扬尘
道路、体育场和建设工地主要产生扬尘,因而增测TSP和PM
10。

若采样点离
道路较远,则TSP和PM
10
下降很快,则不必测量。

4.3.4 交通运输废气
北京交通大学学校位于交通主干道上,而且每天有很多汽车通过学校,汽车尾气成为了最主要的污染源,因而增加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醛类、、Pb等项目。

TSP、PM
10
下降很快,则不必测量。

若监测点离道路较远, TSP、PM
10
4.3.5 冬季采暖
北京市采暖期一般为1月、2月、11月、12月。

根据询问,目前北京交通大学主校区的冬季供暖和常年供热水均为北京市集中提供,因此不会在学校产生额外的大气污染物;东校区为自给供暖,因而冬季东校区应增加对SO
的监测。

2
4.3.6 澡堂燃煤废气
学校澡堂主要分布在逸夫楼旁、学苑宿舍楼地下一层和东区四号学生宿舍楼
和CO。

西面,则应该增测SO
2
5 采样点的布设、各点检测项目采样时间和频率明细
采样点的布设结合校园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和课本(P154四(一))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