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一、引言如今,校园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和安全,以及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种校园环境监测方案,旨在提出一种全面且高效的方案,以确保学校环境的质量。

二、监测目标校园环境监测的目标主要包括空气质量、噪音、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健康状况。

三、监测设备为了实现全面的校园环境监测,我们需要一系列的监测设备。

例如,空气质量监测仪、噪音监测仪、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计等。

这些设备将连入一个中心控制系统,以实时监测和记录环境数据。

四、监测方案校园环境监测方案的核心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 实时监测:监测设备将连入中心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各项环境指标,并及时向相关人员报警。

2. 数据记录:监测系统将实时记录各项环境指标的数据,以便分析和追溯。

3. 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环境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信息共享:监测数据可以共享给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者,以增加透明度和参与度。

五、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例如,可以通过对空气质量和噪音数据的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否符合标准;通过对温度和湿度数据的分析,判断是否需要调节室内温湿度,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

六、预警机制为了能够及时发现校园环境异常情况,监测系统应该具备预警机制。

当环境指标达到一定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责任人。

例如,当空气中的污染物超过安全标准时,系统将及时向学生和教职员工发出警报,以避免健康问题的发生。

七、应急措施校园环境监测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还需要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例如,在出现空气质量异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关闭窗户、增加空气净化设备等方式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在出现噪音超标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采取隔音措施,保障学生正常的学习环境。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工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案1.监测目的此次大气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面: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法、分析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法。

巩固大气环境监测的原理与知识,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法与步骤。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

3.充分了解校园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趋势发展及变化。

2.案设计思路查找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的项目及容,调查学校功能区分布及人口分布情况,查找校园气象资料,调查污染源分布,由以上资料确定监测点的布置。

采集样品后查找相应国标法测定结果并分析,最后与实际情况对比。

3.案调研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 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3.1 背景调研 4.1.1 总体气象情况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

采样、保存、仪器操作样品分析、实验数据记录统计结果年平均气温变化图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 4.5天。

年均降水量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4月各旬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到全年最低值。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相对湿度达60~70%。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新版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训可以更进一步的巩固课本知识,更加熟练的掌握氮氧化物、二氧化硫、TSP、PM10的测定方法。

(2)通过对污染物的测定可以知道本校园的空气质量好坏,从而可以想到改善环境的方法,更好的营造一个舒适的、健康的校园环境。

(3)通过实践操作,布点的基本原则,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布点,保证采集的样品无误,并掌握测定项目的一些采样方法。

(4)通过实训可以加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合作精神。

二.监测区域资料收集及主要的监测项目受西风环流和较高的太阳辐射影响,使其气候干燥,降雨量偏少,昼夜温差大,表现为较强的大陆性气候。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当地的气象条件,因此要收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但学校校园内风向比较均匀,风速比较小,在监测时可以不考虑,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和校园周边的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可选TSP、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这四项作为环境的监测项目。

三.监测点的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根据布点的原则用功能区划分布点法来布置采样点。

测点编测点名称测点方位号1#学生居住宿舍楼附近区2#教学区教学楼前距教室大约十米左右3#实验楼区实验楼附近4#食堂区各个食堂的门口前5#学校前门正对前门口保安室十米左右区四.监测时间和频次:时间:2012年 10月日至2012年10月日上午:9:00---10.00 中午:1:00---2.00 晚上:5:00---6.00五.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TSP/PM的测试方法—重量法10一.实验目的1.掌握TSP/PM的分析方法和采样方法。

102.了解环保学院TSP/PM的浓度。

103.了解环保学院的环境情况。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的 (2)1. 项目背景介绍 (2)2. 监测目的与目标 (3)二、监测范围与内容 (4)1. 监测区域划分 (4)1.1 校园主要区域 (5)1.2 周边环境影响区域 (7)2. 监测内容设置 (8)2.1 空气质量指数监测 (9)2.2 温室气体监测 (10)2.3 有害气体及颗粒物监测等 (11)三、监测站点布局与设备选型 (12)1. 监测站点设置原则及布局图 (13)2. 设备选型与性能要求 (14)2.1 空气质量监测仪器 (16)2.2 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选型 (17)四、监测时间与周期安排 (18)1. 监测时间段划分 (19)2. 监测频率及时长设定 (20)3. 数据采集与处理周期安排 (20)五、监测流程与方法学设计 (21)1. 监测流程设计概述 (23)2. 具体监测方法学介绍与应用步骤说明 (24)一、项目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校园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校园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学生呼吸道疾病频发,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强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提高空气质量,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空气环境监测方案,通过对校园内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为学校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校园空气环境质量,降低学生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响应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行动。

1. 项目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空气质量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校园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

由于校园内可能存在多种污染源,如交通尾气、建筑工地扬尘、燃煤污染等,加之季节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存在不确定性。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大气质量监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保任务。

而校园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也需要进行大气质量监测,以确保学生和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园内大气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1.PM2.5浓度监测: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其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定期监测。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气体,其浓度的升高会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浓度监测:VOCs是造成室内甲醛等有害物质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需定期监测。

二、监测方法1.PM2.5浓度监测:采用PM2.5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通过无线传输将数据传送至监测终端。

采集到的数据将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并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警处理。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采用二氧化碳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同样安装在室内几个主要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二氧化碳浓度,并设定阈值进行报警。

3.VOCs浓度监测:采用VOCs传感器进行监测。

传感器安装在室内几个关键位置,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传输至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可以实时显示VOCs浓度,并进行报警处理。

三、监测频率1.PM2.5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全天的大气质量变化情况。

2.二氧化碳浓度监测:每天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3.VOCs浓度监测:每周监测一次,以监测室内空气中VOCs浓度是否超标。

四、数据管理和处理1.数据管理:监测终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包括监测时间、位置、浓度等信息。

2.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季节规律等信息。

3.报警处理:当监测到的浓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监测终端将发出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报警信息。

五、监测结果发布1.大气质量指数(AQI):根据监测到的数据计算AQI,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在监测终端上,供学生和员工查看。

中北大学校园环境大气监测方案

中北大学校园环境大气监测方案


3.3监测试剂和材料:N -(1硝酸盐标准工作溶液﹑校准用混合气。



3.4监测步骤:
3.4.1样品采集与保存 采样:取一支多孔玻板吸收瓶,装入 10.0mL吸收液,标 记吸收 液液面位置以0.4L/min ,采气60min。 现场空白:将装有吸收液的采样管带到采样现场,除了不 采气之外,其他环境条件与样品相同。 注:采样、样品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 气温 超过25℃时,长时间运输及存放样品应采取降温措施。
2.4.2.2样品测定 样品溶液中如有混浊物,则应离心分离除去。样 品放置20 min,以使臭氧分解。 将吸收管中的样品溶液移入 10 ml 比色管中,用 少量甲醛吸收液洗涤吸收管,洗液并入比色管中 并稀释至标线。加入 0.5 ml 氨磺酸钠溶液,混匀, 放置 10 min 以除去氮氧化物的干扰。以下步骤同 校准曲线的绘制。

1.5滤膜平衡:将滤膜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平衡24 小时,平衡温度取15~30℃中任一点,记录下 平衡温度和湿度。取出滤膜后称量滤膜,大流 量的精确到1mg,中流量的精确到0.1mg,记 录下滤膜重量Wo(g) 。


1.6滤膜安装和采样: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 膜夹。用清洁干布擦去采样头内及滤膜夹的灰 尘。将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对 正,拧紧,使不漏气。安好采样头盖顶,设置 采样时间,即可启动采样。 1.7尘滤膜平衡:采样完成后,用镊子取出滤膜, 在恒温恒湿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的 温度,湿度,平衡24h。取出称量滤膜,大流 量的精确到1mg,中流量的精确到0.1mg,每 次记录下滤膜重量W1(g) 。
滤膜重量
1.8:总悬浮颗粒物浓度计算:
2二氧化硫的测定

校园空气环境检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检测方案

校园空气环境检测方案1.监测目的: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②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③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④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2.空气环境监测调查和资料收集: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①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主要调查校园内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源、数量、燃料种类和污染物名称及排放方式等,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可按表1的方式进行调查。表1 校园内空气污染源调查②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调查形式如表7所示。③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3所示。3.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TSP、PM10、SO2、NO X、CO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3.1 必测项目3.3.1 烹饪废气排放学校食堂、新润市场、红旗市场、家属区、校内外小吃店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烹饪油烟和天然气燃烧废气。主要污染物有烹饪食品产生的醛、酮、烃、脂肪酸、醇、酯、内酯、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燃气燃烧废气中的CO和甲醛。因此增加的选测项目有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校内食堂和餐厅的油烟都经过了处理,所以只需要监测芳香烃、甲醛和一氧化碳,而小吃店一类的餐馆油烟未经过专门处理,则应该同时测量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3.3.2 试验室废气为环境工程实验室。增加的选测项目有CS2,Cl2,氯化氢,硫酸雾,HCN,NH3,Hg,Be,铬酸雾,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酚,异氰酸甲酯,甲基对硫磷。3.3.3 上下课道路、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扬尘道路、体育场和建设工地主要产生扬尘,因而增测TSP和PM10。若采样点离道路较远,则TSP和PM10下降很快,则不必测量。3.3.4 交通运输废气湖南农大学校位于郊区上,但是每天有很多汽车通过学校,汽车尾气成为了最主要的污染源,因而增加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醛类、TSP、PM10、Pb等项目。若监测点离道路较远, TSP、PM10下降很快,则不必测量。4.采样点布设、采样时间和频率:①采样点布设:根据污染物的等标排放量,结合校园各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及当地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按功能区划分的布点法和网格布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布设采样点。各测点名称及相对校园中心点的方位和直线距离可按表4列出。②采样时间和频率:采用间歇性采样,连续监测3~5d,每天采样频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SO2、NO X、CO等每隔2~3h采样一次;TSP、PM10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采样点的布设结合校园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和课本完成可以选择表5或者表65.采样方法、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①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可按表6列出。。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质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校园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与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一套校园环境质量监测方案,成为了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的本方案旨在对校园环境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监测与评估,为改善校园环境提供依据,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三、监测内容1. 空气质量监测:包括监测二氧化碳、甲醛、颗粒物等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浓度。

2. 水质监测:监测校园内各类水体的水质情况,包括饮用水、游泳池水等。

3. 噪音监测:对校园内的主要噪音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包括交通噪音、机器设备噪声等。

4. 光照强度监测:测量校园内各区域的光照强度,确保学生的视力健康。

5. 温湿度监测:监测校园内各房间的温度和湿度,保障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监测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空气采样和分析,采集数据后进行定期评估。

2. 水质监测:对校园内各类水源进行定期采样分析,确保水质合格。

3. 噪音监测:采用声级计等设备对校园内相关区域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噪音水平。

4. 光照强度监测:使用光照计等设备对校园内不同区域进行定期测量,并记录数据。

5. 温湿度监测:利用温度计和湿度计等设备,对校园内不同房间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和记录。

五、监测频率1. 空气质量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估。

2. 水质监测:每月对校园内水质进行一次采样和分析。

3. 噪音监测:每月对校园内重要噪音源进行一次监测,按需要随时调整。

4. 光照强度监测:每季度对校园内光照强度进行一次测量和记录。

5. 温湿度监测:每天早上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湿度测量。

六、数据处理与评估监测数据将通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出结果后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将根据标准值进行对比,判断环境质量是否达标。

七、监测报告与应对措施1. 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向相关部门和师生公示监测结果,接受监督和建议。

学校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学校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学校校园环境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学校校园环境监测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有良好环境的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校园环境监测方案迫在眉睫。

二、监测范围和指标为了全面掌握校园环境的情况,监测范围应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的多个指标。

室内环境监测主要关注空气质量、噪音和照明等方面;室外环境监测则需要关注空气质量、噪音和水源质量等指标。

三、室内环境监测室内环境监测应该覆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学生常去的地方。

首先,要设置空气质量监测设备,监测室内二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浓度,确保学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同时,还要监测噪音水平,避免过高的噪音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

此外,需要安装照明度检测仪器,确保室内光照适宜,不会对学生的视力造成损害。

四、室外环境监测室外环境监测需要关注空气质量、噪音和水源质量等方面。

首先,要设置空气质量监测站,定期检测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确保学生呼吸到健康的空气。

此外,还需要设置噪音监测设备,监测道路、建筑施工等因素产生的噪音。

另外,水源质量也是室外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确保学生饮用水的安全。

五、监测数据分析收集到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分析与处理,以便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分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学校可以调整教学活动和管理措施,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六、监测结果公示监测结果应当公示,向学生、教职工和家长进行通报,增强监测结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可以在学校网站建立专门的栏目,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和分析报告。

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园电子公告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发布,提高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力度。

七、环境教育与宣传校园环境监测不仅仅是为了监测环境状况,更要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环境教育活动、开展校园环保实践等方式,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加强环境宣传工作,通过海报、手册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报告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报告

校园环境监测方案报告一、引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校园环境的卫生、安全与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制定了校园环境监测方案。

本报告旨在介绍该方案的目标、方法和实施计划。

二、目标校园环境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学生在一个健康、安全以及适宜学习的环境中成长。

具体目标包括:1. 监测空气质量,保障学生呼吸健康的空气;2. 监测水质,确保提供安全的饮用水;3. 监测噪音水平,创造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4. 监测校园周围的环境因素,保护生态平衡。

三、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校园环境监测方案采取了以下方法:1. 空气质量监测:采用专业的空气质量监测仪器,对校园内各个区域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中的PM2.5、PM10等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等有害气体浓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2. 水质监测:每个月对学校的自来水进行抽样测试,检测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等指标。

同时,对饮水机、洗手间水龙头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确保供水的安全性。

3. 噪音监测:设置噪音监测仪器,监测校园内各个区域的噪音水平。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合理的隔音、消音措施,创造一个宁静的学习环境。

4. 环境因素监测:监测校园周围的环境因素,包括附近的交通状况、工厂排放和建筑工地等。

定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生态平衡。

四、实施计划校园环境监测方案将按以下计划实施:1. 建立监测团队:成立专门的监测团队,包括环境科学专家、仪器操作员和数据分析师等,确保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2. 设立监测点位:根据校园的结构和特点,确定监测点位,包括室内和室外的多个区域。

监测点位应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以便准确评估整体环境质量。

3. 确定监测频率:对于不同的监测参数和区域,确定合适的监测频率。

空气质量、水质等参数将进行月度监测,噪音和环境因素将定期进行监测。

4. 数据分析与报告:监测数据将由数据分析师进行整理和分析。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目录一、监测目的 (2)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 (2)三、监测项目 (3)四、设计布点网络 (3)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 (6)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6)2、采样仪器 (6)3、数据处理 (7)4.分析结果 (8)六、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 (9)样品保存 (10)措施 (10)七、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 (10)八、监测报告说明 (12)九、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 (13)十、校园环境概况 (13)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13)十一、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 (13)1、监测分析方法: (13)2、点位布设 (14)3、监测仪器 (14)十二、评价标准 (14)十三、监测结果 (14)十四、结论 (15)进度计划 (15)十五、参考文献、资料 (15)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6)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9)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定期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1)污染源情况的调查(2)基础资料的搜集①气象资料柳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柳州市的大气环流主要是季风环流,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秋季10月到第二年春季3月)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

年平均风速1.1~2。

0m/s,太阳辐射量年平均为95~11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小时.②地形及功能区划分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是以喀斯特溶岩地形为主,其两面环绕着石山,其中还有一条公路从学校穿过即社湾路。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西安工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1.监测目的此次大气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方面: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巩固大气环境监测的原理与知识,了解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

3.充分了解校园空气质量情况并分析可能的趋势发展及变化。

2.方案设计思路查找相关标准,确定监测的项目及内容,调查学校功能区分布及人口分布情况,查找校园气象资料,调查污染源分布,由以上资料确定监测点的布置。

采集样品后查找相应国标方法测定结果并分析,最后与实际情况对比。

3.方案调研大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大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3.1 背景调研4.1.1 总体气象情况西安春季温暖、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多雷雨大风天气;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冬季寒冷,多雾、少雨雪。

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气温15.2℃。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平均气温21.8℃。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28℃,最低气温通常高于15℃。

盛夏伏旱期(7月21日~8月20日):日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

初秋多雨期(8月21日~10月10日):日平均气温15~24℃。

秋季凉爽期(10月11~31日):日平均气温11~15℃。

年平均气温变化图西安4~10月平均总降水量488.6毫米,平均总降水日数66天。

平均日降水≥25毫米的大雨日 4.5天。

年均降水量变化图春季回暖期(4月1~30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4.5%,4月内各旬相对湿度分布比较均匀。

初夏少雨期(5月1日~6月20日):相对湿度6月上中旬的54%,达到全年最低值。

初夏多雨期(6月21日~7月20日):相对湿度达60~70%。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监测方案

基于我校空气污染以实验楼污染,烟囱污染,垃圾堆污染为主的现状,规定用SO2 、NOx、和TSP 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计算空气污染指数(API) ,表征空气质量状况。

资料采集主要污染源:经调查研究,我校污染源主要分为锅炉及垃圾堆和实验楼及印刷厂及东王庄小区。

气象资料:污染物在空气中的扩散迁移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因此,要采集监测区域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资料 (由于校园内风向均匀及风速较小则在测量时可不与考虑) 。

监测项目必测项目:SO2 、NOx 、TSPA .PM10监测点的布设布设方法:东王庄小区采用网格布点法:由于污染源分布较均匀,将东王庄小区划分为若干个均匀网状方格,采样点设在方格的中心。

采样的时间及频率时间:20XX 年年10 月29 日上午8:00~8:40 中午12:00~12:40 下午5:00~5:40采样工具携带式采样器:采样速率0~1L/min;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采样速率11.3~15mg/h 。

PM10 采样器采样纪录污染物的名称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流量/L/min 采样体积/L 温度/℃大气压力/KPa 采样仪器所用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1.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 的测定(分量法)一、原理用分量法测定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PM10 的方法普通分为大流量(1.1― 1.7m3/min)和中流量(0.05―0.15m3/min)采样法。

其原理基于: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则悬浮微粒被阻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先后滤膜分量之差及采气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及PM10 的质量浓度。

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法测定。

二、仪器1.中流量采样器:流量50― 150L/min,滤膜直径8― 10cm。

2 .流量校准装置:经过罗茨流量计校准的孔口校准器。

3.气压计。

4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或者聚氯乙烯滤膜。

5.滤膜贮存袋及贮存盒。

6.分析天平:感量0.1mg。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北京交通大学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1.通过对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质进行定期或连续地监测,判断空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空气质量状况评价提供依据;2.为研究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开展空气污染的预测预报,以及研究污染物迁移、转化情况提供基础资料;3.为政府环保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开展空气质量管理及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二、设计思路1.通过环境背景的调查,确定监测和评价的主要污染物;2.布设监测网点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和分析;3.对调查和监测结果进行系统分析;4.建立和选择评价模式,对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作出评价。

5.流程图:三、调研及资料收集(一)校园概况北京交通大学位于首都北京海淀区与西城区交界处,坐落于北京交通枢纽西直门,边环绕众多世界知名公司,地理位置极其优越。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北京交大校园建筑现代和古典建筑交相辉映,中西合璧风格独特。

教学区总面积近1100亩,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东西两个校区,教学、科研设施完善,硬件一流,校园环境优美。

北京交通大学主校区位于西直门外上园村3号,占地面积约50.5万平方米。

东校区位于西直门外高粱桥斜街44号,占地面积约10.8万平方米。

两校区相距不到1公里,校园总占地面积约61.3万平方米。

(二)污染源分布及排放情况北京交通大学因其地域面积较小,主要受到北京市大气质量的影响。

其校内的污染源主要是分布在学校内的食堂,锅炉房以及机动车辆。

食堂主要有:学生一、二、四餐厅,留园餐厅、小小小炒部等。

(三)气象资料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2009年为例,全年平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

1月-7至-4℃,7月25至26℃。

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

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

2009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总结
1.环境评价 采用化学吸收法和重量法测定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对校园内南二区大气环境质量开展监测 与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内大气空气质量优 2.改善建议 ①加强植绿园林:在校园内增设绿化带和花园,以及种植大量的乔、灌木,净化空气
②控制室内空气污染:加强教室、宿舍、办公室等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注意防治装修污 染、清洁卫生、通风换气和烟草烟雾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③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环保意识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内采样 测定结果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可确定校园内为一类环境功能区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根据监测结果,计算各采样点的AQI, 并确定首要污 染物和超标污染物
当AQI大于50时才有对应的污染物即为首要污染物,因为计算得出AQI小于50,无法确定首 要污染物
校园空气污染源调查表


序 号
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
照片编 备


1 移动污染源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


2 固定污染源
细颗粒物(PM2.5)


3 生活污染源
CH4、H2S、NH4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③ (4)土地利用和功能 区划情况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2. 比色法:比色法是根据氮氧化物 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的有色 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氮氧化物浓度 成正比关系的原理进行测定。常见的 比色法有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次氯 酸钠比色法等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嘿,同学们!咱今天来聊聊校园空气质量监测这档子事儿。

你们说,这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的,可重要着呢!就好比咱每天得吃饭喝水一样,好的空气那也是咱健康的保障呀!咱先想想,要是在一个空气质量不咋地的校园里待着,那得多难受呀!就好像你在一个烟雾缭绕的房间里,能舒服吗?所以呀,监测空气质量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那怎么监测呢?咱可以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放上一些小仪器,就像一个个小哨兵一样,时刻帮咱留意着空气的情况。

比如说操场边呀,教室里呀,图书馆里呀,这些地方可都是咱常待的地儿。

这些小仪器能测啥呢?它们能测好多东西呢!像什么 PM2.5 啦,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要是它超标了,那咱可得小心啦!还有一氧化碳呀,二氧化碳呀等等。

你们想想看,要是哪天仪器突然“嘀嘀嘀”地响起来,那可就得引起咱的重视啦!这就好比你身体不舒服会咳嗽一样,这是空气在向咱“报警”呢!那咱就得赶紧找找原因,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不是旁边有工地在施工呀?扬起了好多灰尘。

或者是教室里人太多了,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啦?找到原因后,咱就得想办法解决呀!要是工地的问题,那就找相关部门反映反映,让他们采取点措施。

要是教室里的问题,那就多开开窗通通风呗!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空气质量监测,这可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健康呢!你说,谁不想在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呀?这就跟你想穿干净漂亮的衣服一样,谁愿意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出门呢?而且呀,这监测空气质量还能让咱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呢!知道了空气的重要性,咱就会更加珍惜和保护它呀!比如说不乱扔垃圾,少开车多走路,这些小小的举动都能为改善空气质量出一份力呢!咱的校园就像是咱的家一样,家里的空气不好,咱能待得舒服吗?所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一起关注校园空气质量,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这可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做到!你们说是不是呀?咱的校园空气质量,咱自己做主!。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目录一、.............................................................. 监测目的2二、.........................................污染物调查情况及基础资料的搜集2三、.............................................................. 监测项目3四、.......................................................... 设计布点网络3五、....................... 采样方法、分析方法、采样仪器数据处理与结果表示:6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 (6)2、采样仪器 (7)3、数据处理 (7)4.分析结果 (8)六、.................................................... 质量保证程序和措施9样品保存 (10)措施 (10)七、.................................................... 监测报告及进度计划11八、.......................................................... 监测报告说明12九、.................................................. 监测内容、地点和时间13十、.......................................................... 校园环境概况13包括当天的天气、气温、风向、人流情况。

(13)十一、.................................................. 监测方法及点位布设131、监测分析方法: (13)2、点位布设 (14)3、监测仪器 (14)十二、............................................................ 监测结果14十三、................................................................ 结论15进度计划 (15)十四、...................................................... 参考文献、资料15GB-T15432-1995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16)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19)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监测方案1. 引言校园环境的质量与人民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校园大气监测方案对于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校园大气监测方案,以确保校园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2. 监测设备和传感器校园大气监测方案需要与一系列的监测设备和传感器配合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和传感器:•空气质量监测仪:用于监测校园内的空气质量,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颗粒物等指标。

•噪声传感器:用于监测校园内的噪声水平。

•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校园内的温度和湿度。

•气象站:用于监测校园内的气象信息,包括气温、风速、风向等指标。

这些设备和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监测数据传输给中央控制台,从而实现对校园大气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3. 数据采集和处理校园大气监测方案的关键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准确和及时的处理。

以下是数据采集和处理的一般流程:1.数据采集:通过监测设备和传感器采集校园内的大气数据,包括空气质量、噪声水平、温湿度和气象信息等。

2.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中央控制台。

3.数据存储:将传输过来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4.数据处理: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生成报告。

5.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等形式展示在校园内的显示屏上,使师生和管理人员能够直观地了解校园环境状况。

4. 预警系统校园大气监测方案需要配备一套完善的预警系统,用于在大气污染超过阈值时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下是预警系统的一般工作流程:1.阈值设定:根据相关的环境监测标准和法规,设定适当的大气污染阈值。

2.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校园内的大气环境状况。

3.数据比对:将监测到的数据与设定的阈值进行比对。

4.预警触发: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预警系统会自动触发警报,并向相关人员发送通知。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

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1. 引言现代城市中,大气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校园作为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其大气环境质量对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和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校园中建立一套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方案,对于保护校园环境、提升居住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监测设备校园大气环境监测方案需要使用一系列专业设备,以确保准确和可靠的监测结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大气环境监测设备:•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能够检测和测量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并具备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

•气象监测仪器:用于监测气温、湿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参数。

这些数据对于分析和评估大气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

•噪声监测仪器:用于监测校园内的噪声水平,例如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

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噪声对学生和教职工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3. 监测范围和频率为了全面了解校园大气环境的状况,监测方案需要涵盖校园内不同区域的监测点,并且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进行监测,以获取全面和准确的数据。

•监测范围:监测点覆盖校园内的主要区域,如教学区、宿舍区和运动场等。

每个区域都应设置多个监测点,以充分反映该区域的大气环境状况。

•监测频率:监测应该以连续和定期的方式进行,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制定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监测的计划。

4. 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测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大气环境的相关数据,但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是一个关键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数据采集和存储:监测设备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存储设备进行保存,以便后续分析。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软件来自动采集数据,并将其存储在云端或本地服务器中。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进行各种统计和分析,以评估大气环境的质量。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和数据分析算法来解读和处理数据,得出相关结论和趋势。

•数据可视化:为了更好地呈现监测结果,可以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数据转化为图表、图形或地图等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师范大学空气环境监测方案院系:姓名:学号:一、监测目的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深入了解空气环境中各污染因子的具体采样方法、分析方法、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等方法。

2、对校园的空气环境进行监测,评价校园的空气环境质量,为研究校园空气环境质量变化及制订校园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3、根据污染物或其他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分布,追踪污染路线,寻找污染源,为校园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4、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及综合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背景介绍1、学校简介首都师范大学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具体地理位置如下图所示,附近车流量较大。

学校占地约1,500亩,建筑总面积约63万平方米。

学生总数29,632人。

2、学校功能区分布人口密集分布区主要有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操场,餐厅,宿舍及校医院。

具体功能区分布见下图:3、空气环境资料收集:空气污染受气象、季节、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强烈影响而随时间变化,因此应对校园内各种空气污染源、空气污染物排放状况及自然与社会环境特征进行调查,并对空气污染物排放作初步估算。

1)气象资料收集:主要收集校园所在地气象站(台)近年的气象数据,包括风向、风速、气温、气压、降水量、相对湿度等,具体调查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气象资料调查2)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调查:一般大学校园位于交通干线旁,有的交通干线还穿越大学校园,因此校园周边空气污染源主要调查汽车尾气排放情况,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 X、CO、烟尘等污染物。

调查形式如表2所示。

表2 校园周边各路段汽车流量调查3)污染物分布及排污情况烹饪废气排放学校食堂校内外小吃店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烹饪油烟和天然气燃烧废气。

主要污染物有烹饪食品产生的醛、酮、烃、脂肪酸、醇、酯、内酯、杂环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和燃气燃烧废气中的CO和甲醛。

因此增加的选测项目有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异氰酸甲酯和CO。

试验室废气增加的选测项目有CS2,Cl2,氯化氢,硫酸雾,HCN,NH3,Hg,Be,铬酸雾,非甲烷烃,芳香烃,苯乙烯,甲醛,酚,异氰酸甲酯,甲基对硫磷。

上下课道路、体育场和学生活动中心建设扬尘道路、体育场和建设工地主要产生扬尘,因而增测TSP和PM10。

交通运输废气学校位于交通主干道上,而且每天有很多汽车通过学校,汽车尾气成为了最主要的污染源,因而增加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醛类、TSP、PM10、Pb等项目。

三、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筛选: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1996)和校园及其周边的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来筛选监测项目,高等学校一般无特征污染物排放,结合空气污染源调查结果,可选SO2、NO X、CO 、TSP、PM10等作为空气环境监测项目。

四、布设采样点、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1、采样点布点采用功能区布点法,结合首都师范大学校本部的分布情况及监测点周围50米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安全和防火措施有保障;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监测点周围应有合适的车辆通道,确定监测地点为:图书馆、综合餐厅、实验楼、校东门、体育场。

采样口需满足的条件:周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果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 -15米范围内。

2、采样时间和频率采用间歇性采样,连续监测3-5d,每天采样频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SO2、NO X、CO等每隔2-3h采样一次;TSP、PM10每天采样一次,连续采样。

采样应同时记录气温、气压、风向、风速、阴晴等气象因素。

采样时间及记录见小表。

表3采样时间表4 采样时间及气象状况五、采样方法、分析方法和仪器1、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根据空气环境监测因子的筛选结果所确定的监测项目,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执行,具体方法可按表5列出。

表5 空气环境监测项目的采样方法及分析方法2、气态污染物采样系统组成:采样系统由气样捕集装置、滤水井和气体采样器组成,采样系统如图图中:1—吸收瓶;2—滤水井;3—流量计;4 流量调节阀;5—抽气泵;6—稳流器;7—电动机;8—电源;9—定时器1) 气样捕集装置:根据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理化特性及其监测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可采用相应气样捕集装置,通常采用气样捕集装置包括装有吸收液的多孔玻璃筛板吸收瓶(管)、气泡式吸收瓶(管)、冲击式吸收瓶、装有吸附剂的采样支管、聚乙烯或铝箔袋、采气瓶、低温冷缩管及注射器等。

各种气样捕集装置如图4-5。

当多孔玻板吸收瓶装有10ml 吸收液,采样流量为0.5L/min时,阻力应为4.7±0.7kPa,且采样时多孔玻板上的气泡应分布均匀。

2) 采样器:由流量计、流量调节阀、稳流器、计时器及采样泵等装置组成。

采样流量范围为0.10~1.00L/min,流量计应不低于2.5 级。

采样量:六、采样体积计算1、气态污染物采样体积计算,如式所示。

式中:V nd——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L;Q n——标准状况下的采样流量,L/min;Q s——采样时,未进行标准状况订正的流量计指示流量,L/min;T——采样时流量计前的气样温度,K;T0——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温度,273K;P——采样时气样的气压,Pa;P0——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压力,101.3kPa;n——采样时间,min。

2、颗粒物采样体积计算,如式所示。

式中:V n——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L;Q n——标准状况下,采样流量,L/min;或m3/min;n——采样时间,min;Q1——孔口校正器流量,L/min 或m3/min;T1——孔口校准器校准时的温度,K;T3——采样时大气温度,K;P1——孔口校准器校准时的大气压,kPa;P3——采样时大气压力,kPa;3、间断采样质量保证:1) 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的气密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漏气现象后,方可进行采样。

2) 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采样器。

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不大于5%;采样时流量应稳定。

3) 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和真空瓶应用气样重复洗涤三次;采样后,旋塞应拧紧,以防漏气。

4) 在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的毛面应向上。

5)滤膜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对分析有机成份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20℃冷冻箱内保存至样品处理前,为防止有机物的分解,不宜进行称重。

6) 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

七、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原始数据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保留规则正确书写,监测数据的运算要遵循运算规则。

在数据处理中,对出现的可疑数据,首先从技术上查明原因,然后再用统计检验处理,经检验验证后属离群数据应予剔除,以使测定结果更符合实际。

1、监测结果表示及计算: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结果,通常以标准状况下的质量浓度(mg/m3或μg/m3)表示。

按式(1)及式(2)计算:式中:C——污染物浓度,mg/m3或μg/m3;V nd——标准状况下采样体积,m3;W——在相应采样体积中,污染物的含量,mg或μg;在实际工作时,有时也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10-6)表示气体污染物浓度。

两种单位的换算公式如下:式中:C——污染物的质量浓度,mg/m3(或μg/m3)M——污染物的摩尔质量,g/mol;X——污染物的体积分数,×10-6;22.4——标准状态下,1摩尔分子气体污染物的体积,L/mol。

2、监测数据平均值计算:某一监测点(某一污染物)监测数据在=1,2, ···,n时段的平均值计算,如式(3)所示:式中:C j——第j监测点在i=1,2, ···,n时段的平均值;C ij——第j监测点在第i个时段的监测数据;n——监测时段的总数。

3、若样品浓度低于监测方法检出限时,则该监测数据应标明未检出,并以1/2最低检出限报出,同时用该数值参加统计计算。

多个监测点监测数据在i=1,2, ···,n时段的平均值计算,如式(4)所示。

式中:C ij:第j监测点在第i个时段的监测数据;C:m个监测点在i=1,2, ···,n时段的监测数据平均值;m——监测点数目。

n——监测时段的总数4、超标倍数的计算:按式(5)计算:式中:r——超标倍数;C——监测数据浓度值;C0——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值。

八、分析结果的表示将SO2、NO X、CO 、TSP、PM10监测结果按样品数、检出率、浓度范围进行统计并制成表格,可按表6统计分析结果。

表6 监测结果统计九、对校园的空气质量进行简单评价:找出本组各采样时段内不同的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同一天的不同时段及不同天的同一相应时段各污染物的浓度的变化趋势);将校园的空气质量与国家相应标准比较得出结论;分析校园空气质量现状;找出出现目前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的原因;提出改善校园空气环境质量的建议及措施。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