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有不同的方式改变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哲学家们只是···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对“改变世界”的推崇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它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这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指出:“哲学把握了整个世界以后就起来反对现象世界。”这里的反对既不是逻辑的反对也不是道德的反对,而是“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因为“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马克思的哲学理想就是在这种实际的批判中实现“哲学的世界化”或“在现实中实现哲学”。其次,这也是马克思从事意识形态批判的需要。我们知道,意识形态的批判乃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突出的特点,这也正是其真正的优势之所在。这种“批判”既包括对历史上意识形态根源的揭露(马克思的理论建构本身所做的工作),也包括对意识形态根源的消解(马克思主张诉诸实践的批判)。马克思之所以提出意识形态批判,当然是有其思想史前提的。马克思不满意于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逻辑批判,也不满意于费尔巴哈的道德批判,所以,他必须找到扬弃并超越这两种均有致命缺陷的批判方式的第三种可能性,那就是马克思所主张的“实践批判”。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就已经指出:“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所采取的逻辑批判的姿态,并不能真正触动现存事物,而且把问题局限于思辨的范围之内也不可能发现意识形态本身的“秘密”,所以它不可能摆脱唯心主义的羁绊和桎梏。而费尔巴哈则从人本主义立场出发,进行道德的批判。但正如恩格斯所讽刺的那样:“他本人
除了矫揉造作的爱的宗教和贫乏无力的道德,拿不出什么积极的东西来和黑格尔体系的百科全书式的丰富内容相抗衡。”由于没有发现并揭开意识形态的秘密,无论是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还是费尔巴哈的人本哲学,它们本身都没有能够摆脱意识形态的蒙蔽。这恰恰是它们的不彻底性之所在,也恰恰是它们仍然囿于唯心主义的语境之中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意识的一切形式和产物不是可以用精神的批判来消灭的,也不是可以通过把它们消融在…自我意识‟中或化为…幽灵‟、…怪影‟、…怪想‟等等来消灭的,而只有实际地推翻这一切唯心主义谬论所由产生的现实的社会关系,才能把它们消灭。”再次,马克思之所以推崇“改变世界”,还是正确揭示人的本质的诉求。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存在及其本质乃是生成着的,这种生成性只有通过改变世界的实践本身对人的存在的塑造才能被表征出来并得到确证。就此而言,实践乃是哲学把握人的本质的惟一可能的视野和途径。显然,马克思的新哲学功能观无疑是主要针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思辨的批判和费尔巴哈的“道德的宗教”的。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语境中的哲学的功能,并不是外在于哲学的外部效应,而是哲学完成自身的一种内在要求。这样,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就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哲学的逻辑建构特征同哲学的功能性特征的内在统一。这也是马克思哲学不同于也优越于以往哲学的地方。
添加评论(0)
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之所在。以前的哲学都只是作为认识世界
的工具,但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就把改造世界作为己任,即提出哲学在改造世界上的指导功能。也就是说哲学要靠人的实体来把它表现出来,不然就像是船放在陆地上一样、成了摆设,而没有被真正的释放出它应有的价值。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蕴含两个最为基本的维度:哲学范式和思维范式,只有从这两个维度入手,才可以展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义。具体而言,这一革命蕴含了两个根本性的范式转换:就哲学范式而言,从思辨哲学转向实践哲学;就思维范式而言,从现成论转向生成论。从实质上看,哲学范式的转换与思维范式的转换并非比肩并立的两个转换,亦非前后相继的两次转换,而是同一转换的两个方面,即它们乃是两种视野下的同一个转换。要认识到马克思哲革命的实质需要理解这一转换。
首先,这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的内在要求。其次,这也是马克思从事意识形态批判的需要。再次,马克思之所以推崇“改变世界”,还是正确揭示人的本质的诉求。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存在及其本质乃是生成着的,这种生成性只有通过改变世界的实践本身对人的存在的塑造才能被表征出来并得到确证。就此而言,实践乃是哲学把握人的本质的惟一可能的视野和途径。
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