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在进行中,如果说教育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直面教育,积极改革,勇于改正在改革中犯下的错误,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优秀的教育,全面地成长。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社会转型不可避免的对学校基础教育也提出了转型的要求。

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生产力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就显得非常必要。

下面,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应采取的对策做一些阐述。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既是探索,就需要在改革的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不断反思。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改革逐步逼近理想的目标。

1.“主体性神话”倾向的出现
什么是主体性神话呢?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其著作《静悄悄的革命》中对其有如下释义:主体性神话,即认为一切自主的学习都是理想的学习。

然而,战后的学生并不是在国家、教师、家长的重压下痛苦地生活,而是在国家、教师、家长提出的“主体性生活”的强制下不堪重负。

中国的传统基础教育存在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其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的弊端,但与此同时,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特长被窒息在齐步走的统一要求中。

在这种背景下,新兴起的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开始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就要变教师一言堂为“学生一言堂”,“宁可让课堂乱了,也不要课堂死了”,现在的教育改革正有这样的发展趋势。

改革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性,但并不是只要学生的主体性而淡化课堂中的其他要素。

幻想只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以及创造性,就会走入“主体性神话”的误区。

2.改革就是采用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近些年的基础教育改革中,不考虑自己的国情、校情而照抄照搬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学套路或方法的现象屡见不鲜。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虽然改革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并不意味着选择一种新模式就要完全放弃原来的老路径或老方法。

我国特殊的国情要求在改革中,也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清楚了解了各地区、各学校的特殊性之后,改革才能够有的放矢。

否则,一味的引进各种不同的教育理论、理念、方法,只会对改革起到相反的副作用。

3.教育改革的保守倾向
如果将前两种改革倾向说成是改革中的激进派的话,那么改革中也存在着不愿意接受改革的保守派。

保守派在心理上有时并不反对改革,甚至对改革存有一定的期待,但却害怕因改革而带来混乱,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环境,看重传统,满足于现状或虽不满足于现状,囿于传统经验的制约而不愿意创新。

保守主义者之所以缺乏改革的动力,在于他们始终未能真正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因而对于改革总是持着质疑的态度。

这对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无疑是不利的。

二、基础教育改革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革不能背离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规律普遍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教育的改革也应遵循教育中所存在的规律。

映射到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主体性神话”倾向,就是一种违背了教育规律的错误倾向。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向活动,这其中哪一方的能动性都不能过分的加强或弱化。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呢?日本学者佐藤学提出通过构建“温润”的课堂——在保证学生主体性的同时,避免“主体性神话”的错误倾向。

笔者以为,要改变已经存在的“主体性神话”,就应该形成一种应对。

应对是被动的,师生之间都应该具备合乎教育规律的应对,来中和存在的主动倾向。

而在诸多的应对方式中,倾听无疑是较好的方式。

教师和学生都要学会互相倾听,倾听可以让你更清楚的了解到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充分体现了尊重。

2.理性对待“他人”的优秀经验
曾经有一些一线的教师抱怨过:专家教授们的理论就像天空中的云彩,形态各异,纷繁复杂,既多变而又美丽,但却摸不到!听完这些理论根本不知道怎么在自己的课堂中运用!
笔者以为,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固然必要,但万不可照搬。

当前
教育工作者的所有重心依然要放到课堂上。

从课堂中来,到课堂中去,与自己的课堂相结合的、能够良好操作的理论才是好理论。

华亭县一位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给学生们讲《杨桃》这篇课文,孩子们都没有见过杨桃,可想而知其教学的效果。

而另一为老师则结合当地的实际,给学生们讲家乡菜,在融合了课程要求的内容下,使得教学效果大大的提升。

理论虽多,但要选适合自己的。

3.渐进的改革
对于改革中的激进派和保守派,笔者以为从大局着想,必要时可以放缓改革的速度,走一条渐进改革的路子。

渐进主义认为,人的理性和知识有局限性,即人只有“有限理性”。

现实生活世界极为复杂,人只能从错误中学习,从而防止大的失误,逐步获得比较准确的知识。

波普尔的“试误法”这条理论同样适用于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步骤的改革虽然减缓了改革的速度,但它既可以限制激进派过激的错误倾向,也更容易为保守派所接受。

如果一开始就是大规模的改革,它前进路途中的障碍或许会更多甚至导致失败。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望
虽然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遭遇到了些许方面的问题,但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有目共睹的。

我国基础教育的突出成就已为世界众多国家所瞩目和默认。

相当多的中国学生表现出聪慧的智力优异的学习成绩,这固然离不开中国人特有的勤奋努力和民族自尊,但其深层原因则毫无疑问来自于中国基础教育的良好培养,得益于基础教育为他们打下的坚实基础。

我国的基础教育培养了
学习者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中国学生的“双基”水平是世界公认的,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在进行中,如果说教育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直面教育,积极改革,勇于改正在改革中犯下的错误,让更多的孩子获得优秀的教育,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出版社.2003.70
[2]林丹.柳海民.渐进改革: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路向的理性选择[J].教育研究,200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