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色彩构成 第三章色彩的调和构成

合集下载

构成设计:色彩的调和教学课件

构成设计:色彩的调和教学课件

隔 离 调 和
隔 离 调 和
隔 离 调 和
(三)重复调和
重复是构成形式法则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将两种或多种色彩的搭配作为一个单 元或色形,然后将其反复的排列来增加调和效果。像这样的方法称为重复调和。
当色相各自孤立或感觉单调乏味时,这种重复循环的节奏美可以使它拥有再生般 的统一力量。这种调和方法的本质,是在缺乏统一感的配色上,重复同一个单元或色 形,从而增强调和感。
伊顿根据歌德的色彩面积研究认为,相等面积比例的红色与绿色能够产生中性 灰色,而黄色与紫色、橙色与蓝色不能产生中性灰色,平衡的色量比例应该是:红 : 绿=1/2 : 1/2;黄 : 紫=1/4 : 3/4;橙 : 蓝=1/3 : 2/3。
(六)几何形秩序调和
可以在色环上以三角形、四边 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位置变化来 确定色彩的调和配置.
(四)色调调和
什么是色调?“调子”本为音乐术语,是音乐中起统筹和支配作用 的音调标准。而美术绘画和设计艺术的色调“调子”,是指以一种主色 和其它色的组合搭配形成的画面色彩关系,是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 面积、冷暖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复合概念,是画面的总体色彩效果——就 是构成色彩的总倾向,也称色彩基调、色彩的调子等。色调应用最多的 是色彩的明度,其次是色相和纯度。
色彩构成篇
秩 序 调 和
秩 序 调 和
秩 序 调 和
第八节 色彩的调和
• ●人在创造和构建色彩时总是按照自己对色彩的审美趣味来进行。 • ●色彩调和主要探讨颜色之间的关系,较为客观,属技术和视觉层面。 • ●色彩和谐:是使人的视觉和心理感到愉悦的色彩组合的整体效果。
(一)同一调和
对比强烈的两种或以上色彩因差别大而不调和时,增加或改变同一因素,赋予 同质要素,降低色彩对比,这种选择统一性很强的色彩组合,削弱对比取得色彩调 和的方法,即同一调和。增加同一因素越多,调和感越强。

色彩构成03新-调和

色彩构成03新-调和

一般在画面上最显眼的色彩便是视觉上形成的主色调,是 一幅画的主旋律,是起统筹和支配作用的,是具有将色彩、 形状、质感等因素统一起来、为整体增加统一感的色彩。所 有非主调色调均为次色调,受其统筹支配。
2、两色调和设计
两色调和也叫互混调和,也可以说是一种混入间色的调和。当两 种色彩的组合十分不协调时,可以在两色中加入少许各自对方的颜色, 形成互混。
3、三色调和设计
三色调和是指三个纯色之间有规律的调和。它又是多色调和,或 者说是纯色、间色和复色之间多层次的调和。
复色

间色

绿





明度秩序构成
指色彩基本明度性质的序列 构成。任何一种色相分别混 白或黑都可构成色相的明度 序列色标;然后根据明度序 列,可构成由深到中到浅, 再由浅到中到深循环交替的 明度序列构成。明度序列构 成具有色彩的层次感和空间 感。

纯度秩序构成
指色彩纯度序列的构成。 在色相环中,任何一个色 相,依次混入与此色同明 度的灰色,便可制作出该 色相的纯度序列坐标。然 后按照纯度强弱秩序进行 构成。由灰到艳,再由艳 逐渐到灰的循环交替的纯 度秩序构成。纯度秩序构 成具有色调变化含蓄的特 点。

单色相调和

等黑量序列调和

等白量序列调和
由等色相面三角的纯色顶 点到明度黑极顶点的色彩 序列组成,各色距离越远 越呈现对比效果,跃近越 呈现调和效果。
由等色相面三角的纯色顶 点到明度白极顶点的色彩 序列组成,各色距离越远 越呈现对比效果,跃近越 呈现调和效果。

明度序列调和

双色相调和
选择与色立体中无彩色纵轴 平行的色彩序列均可以得到 单色相的明度序列调和,该 序列各色纯度相等。

色彩构成色彩的调和

色彩构成色彩的调和
第13页,共25页。
色彩构成色彩的调和
第1页,共25页。
色彩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效果,
称为色彩调和。
同种色的调和 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方法为: 使之产生循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形成强弱、高低的对 比,以弥补同色调和的单调感。 类似色的调和 以色相接近的某类色 彩,如红与橙、蓝与紫等的调和,称为类似色的调和。类似色的调和 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对比色的调和 以色相相对 或色性相对的某类色彩,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的调和。
第4页,共25页。
(5)色彩与形象的统一 约翰·伊顿教授指出:红暗示正方形,黄暗示三角形,青暗示正圆形,橙是红与黄的折衷,暗 示梯形,绿是黄与青的折衷,暗示圆弧三角形,紫是红与青的折衷,暗示圆弧方形。色彩学 家碧莲(Faber Birrn)与伊顿教授稍有不同,他认为橙暗示长方形,绿暗示正六边形,紫暗 示椭圆形。他们进一步解释说:正方形的内角都是直角,四边相等,显出稳定感、重量感和 确定感(又有力感富于男性——编者),垂直线与水平线相交又有显著的紧张感,而红色性 质紧张、充实、有重量、确定,二者吻合。正三角形的三条边加三个60°角有着尖锐的、激 烈的、醒目的效果。黄色的性质也是明亮、锐利、活跃、缺少重量感,二者相吻合。正圆形 是不可分离的象征,它轻快、柔和、有浮动性,使人感到充满流动感。而青色也容易使人联 想到天空、空气、水,它透明而轻快,有浮动感,与圆形气质相似。橙、绿、紫属三间色, 分别与相应的折衷吻合。当上述色与相应的形相吻合时,最能发挥色彩明显的特征。
原理(二):秩序产生和谐。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色和连续性,就成为 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等色彩 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如:光线照射着一个物体,必 然会产生高光——亮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投影,其变化是有秩序、有节 奏,非常和谐的。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判断色彩艺术的优劣。因此, 色彩的调和是一种色彩的秩序。色立体的色相、明度、纯度的系列是按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 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圆、椭圆、螺旋形……都是有方向的,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ppt课件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ppt课件
又如蓝色是冷色,若是加入一些黑色,在明度降低、 纯度也降低的同时,也会变化为偏暖的深蓝色。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第三讲 色彩构成:色彩对比构成
(四)冷暖对比 6.冷暖对比的构成技法: (1)彩色冷暖对比很丰富 彩色之间的冷暖对比并非局限于色相环中的色彩,混
合出的所有彩色都存在冷暖对比关系。
尤其是同为冷色或同为暖色的色彩,是冷暖识别的更 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区分两种色彩的细微差别更有意 义。
如朱红和大红同为暖色,两色相比则朱红暖、大红冷 。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第三讲 色彩构成:色彩对比构成
(四)冷暖对比 5.冷暖对比的特性: (3)变化的冷暖感觉 由于不同色彩的对比,明度、纯度的差异,物体表面
肌理不同等原因,色彩的冷暖性质就可能发生改变。
如大红为暖色,若是调入一些白色,在明度提高、纯 度降低的同时,也会转化为偏冷的浅红色。
色彩组合的效果要与人的视觉心理反应相适合,不仅 要求色彩在色相、明度、纯度等方面构成和谐稳定的 色调,还要求色彩关系能满足视觉心理平衡的需要。
比。 3.冷暖对比的特征: 一是,彩色系中的色彩冷暖感觉非常突出,易于识别

二是,无彩色系中的色彩冷暖感觉在于比较,不易辨 别。
冷暖,原本是人的皮肤对外界温度高低的感觉。
色彩的冷暖感觉是物理、生理、心理及色彩本身等综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第三讲 色彩构成:色彩对比构成
(四)冷暖对比 3.冷暖对比的特征: 如看到阳光或火光时会感到温暖,站在雪地上或阴影
色彩构成之调和构成
第三讲 色彩构成:色彩对比构成
(四)冷暖对比 5.冷暖对比的特性: (2)相对的冷暖感觉 哪个颜色偏冷,哪个颜色偏暖,是相对比较而言的。
在色彩冷暖对比中,既有总体冷暖Fra bibliotek别,也有同为冷 色之间或同为暖色之间的相互冷暖差别。

色彩的调和方法

色彩的调和方法

色彩的调和方法最常用的色彩调和方法为同一调和方法,包括有:混入黑色调和,混入白色调和,混入灰色调和,混入同原色调和,混入同间色调和,混入同复色调和,色彩互混调和,用点缀色调和,用连贯色调和等。

⑴加强法处理如果画面色彩过分强烈刺激,不协调时,可加强灰色、黑色、白色的调节作用,或加强高明度、低明度统一,使其色彩调和。

如果画面太模糊,色彩数值较小,可加强色彩的明度对比,使其关系明确、清晰而调和,从而使色彩在对比中又统一,统一之中见变化。

⑵序列法如果两色对比,可采用等差序列法来引进调和。

在两色之间加入色阶(可多个),使相互对比的两色变得有秩序,由于等差过度而调和。

如红、蓝对比,可在红、蓝之间置入橙色、黄色、绿色,而使红、蓝等差过渡而调和。

亦可结合各色相明度调节、纯度调解,使其对比减弱而调和。

⑶反复法反复法是平面构成重复原理在色彩构成中的运用。

如果有一组色彩彩度都比较高,并且色相对比很强烈甚至互为补色关系时,视觉效果非常刺激不调和,可采用反复法使之调和。

反复使用某个色相,让一色在画面中多处出现,并尽量避免强对比色相(互补色)的直接接触,其画面面积相当,就会建立起呼应而有秩序,趋向缓和,达到调和的艳丽色调。

反复法的主要特点就是“一色多用”,加强色彩间的联系。

⑷透叠法透叠法是平面构成中形态组合原理在色彩构成中的应用。

如果有两个色,明度对比、色相对比都很强,很难调和,可将两色重叠,产生间色(两色混合产生的透叠色),并将其与原对比两色组合在一起,可以得到既有统一又有差别的协调效果。

由于透叠间色是两对比色的共同产物(叠混而成),此色中必然包含了原有两色的共性因素,色相互为相关,使强对比两色达到调和。

如湖蓝、淡黄重叠产生绿色(透叠色),再将绿色放如湖蓝、黄色中,组合成调和的色彩搭配。

⑸隔离法处理色彩之间的对比过于强烈或处于相似时,会产生不协调,如果配上一些中性色,如黑、白、金、银,加以间隔,会使不调和、过于沉闷的状态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构成基础第二版电子课件第三章色彩构成

构成基础第二版电子课件第三章色彩构成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三原色中,将红色与黄色等量调配可以产生橙色,将红色与蓝色等 量调配可以产生紫色,将黄色与蓝色等量调配可以产生绿色,具体如下:
红色(光)+黄色(光)=橙色(光) 红色(光)+蓝色(光)=紫色(光) 黄色(光)+蓝色(光)=绿色(光) 在调配时,由于三原色在分量多少上有所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 间色变化,如红色和黄色按不同量混合可以产生出暖黄色、橙色、橘红 色。
第二节
色彩的对比
第二节 色彩的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相互影响后产生 出不同的差别。在人们的视觉中,任何物体和颜色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它们都是从整体中显现出来的,而人们的感官也不可能单独地去感受某 一种色彩,总是在大的整体中去感觉各个部分。任何色彩都是在对比的 状态下存在的,或者是在相对条件下存在的。因此,只有通过对比才能 认识色彩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常见的色彩对比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 纯度对比、冷暖对比和面积对比等。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3)纯度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饱和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 有色彩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 成分的比例越大,色彩的纯度越高,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越小,色 彩的纯度越低,如图3-1-8 所示。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光谱中红、橙、黄、绿、蓝、紫等色光都是纯度最高的色光。颜料 中的红色是纯度最高的色相,其次是橙、黄、紫和蓝,绿色在颜料中是 纯度最低的色相。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第一节 色彩的基础属性
4. 色彩模式 (1)RGB 色彩模式 RGB 是红、绿、蓝3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同时也是红、绿、蓝三基 色的代称。RGB 色彩模式主要应用在电视监视器、计算机显示器、投影 仪上。 (2)CMYK 色彩模式 CMYK 是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4 个英文单词的缩写,也是红、 黄、蓝三原色加黑色的代称。CMYK 色彩模式主要用于印前设计和彩色 打印输出的设计。

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第一章色彩原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这七光混合为白光。

光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三光相加=白光白光为复色光朱红光+翠绿光=黄光翠绿光+蓝紫光=蓝光朱红光+蓝紫光=紫光三原色:红,黄,蓝。

电脑设计中的常用颜色模式:RGB模式:(加色)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蓝(RGB)三色按不同的比例和强度来表示。

CMYK模式:(减色)此模式是以打印在纸张上的油墨光线吸收的特性为基础的。

C 纯青色 M洋红色 Y黄色 K 黑色。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物体色(固有色):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射到人们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环境色:各种物体由于所投射的光源色不同,也因其本身特性不同,表面质感不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则形成的物体色也各不相同。

1平行反射:又称镜面反射。

将投射来的光线原样,规则的平行的反射出去。

(静止的水面,油面,平滑的金属面等)2扩散反射:当投射来的光线被物体部分的选择吸收,并不规则的反射出去,为扩散反射。

它所形成的色彩为,不透明色,即物体的表色。

半透明色。

透明物体的色彩。

3光的干涉:任何物体对于投射的全光色都有充分的选择、吸收、反射的机会,呈现出它们各自的色彩来。

(雨后路上的浮油面,肥皂泡,孔雀羽毛,贝类里表层)绘画的"色彩的透视",即:近暖、远冷,近实、远虚,近纯、远灰。

第二章色彩三要素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

(一)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

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

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一中明度特征。

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

第三章 色彩构成第三节色彩的调和

第三章  色彩构成第三节色彩的调和
优质资料
Hale Waihona Puke 1优质资料2
第三节 色彩的调和
一、色彩调和理论 二、色彩调和的基本类型 (一)蒙塞尔的色彩调和论 (二)色彩调和的基本类型 三、色彩调和的方法
优质资料
3
一、色彩调和理论
色彩调和的原理:
首先从人的生理角度来讲,人的视觉需要补色的搭配来 求平衡。
其次,人生活在自然界里,形成和谐的视觉习惯和对色 彩的恒常经验,习惯用自然界的自然秩序去判断色彩 艺术的优劣。
较好的、统一的效果,但也要在明度和纯度上求变化 才更有丰富的色彩组合。 (4)对于种差色调和来说,中差色处于色相环60~90 这一区域,如同明度、纯度的中差色配合,色彩的组 合比较和谐。 (5)对比色调和色相差大,须增加明度与纯度的共性, 可以色调和一致促进调和。
优质资料
12
2.从明度角度 (1)他能够以明度的配色容易调和, (2)临近明度的配色具有统一的调和感,明度
优质资料
8
(2)近似调和:
在色相、明度、除毒三要素中,有
某种要素近似,变化其他要素的调和,
称为近似调和。
近似调和种类:
a.近似色相调和;
b.近似明度调和;
c.近似纯度调和。
优质资料
9
优质资料
10
2.对比调和:
对比调和是强调变化而组合的和谐色彩。(在对比调和
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处于对比状态)。
此外,人的视觉与听觉、味觉相似,它既不能承受尖锐 鼓噪的杂音,也不愿意天天去听那些一点刺激也没有 的、容易让人疲劳的、单调的音乐,这当中就蕴含着 和谐里必须有对比。
优质资料
4
当色彩搭配效果与人的思想感
情发生共鸣时,也就是当色彩搭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亮色发展加白色、向暗发展加黑色,调12个左右
的明度阶段,构成以明度为主的序列。
特点是:体感强、空间感强,具有一种单纯的
秩序美。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纯度推移
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
平面与色彩构成
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
黄 明度 面积 9 3 橙 8 4 红 6 6 紫 3 9 蓝 4 8 绿 6 6
平面与色彩构成
互补色的平衡数比: 黄:紫=1:3(面积) =9:3(明度) 橙:蓝=1:2(面积) =8:4(明度) 红:绿=1:1(面积) =6:6(明度) 原色、间色的平衡数比: 黄:橙=3:4 红:蓝=6:8 黄:红=3:6 红:紫=6:9 黄:蓝=3:8 蓝:绿=8:6 黄:绿=3:6 蓝:紫=8:9 红:橙=6:4
平面与色彩构成
(1) 色相秩序构
成 色相秩序构成是
指按照光谱序列的构
成,其构成形式有类
似色相秩序构成、对
比色相秩序构成、互 补色相秩序构成、全 色相秩序构成。
色相秩序调和构成(姚晓莉)
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相秩序调和构 成(王美庆)
平面与色彩构成
(2) 明度秩序 构成 明度秩序构成 是指按照明度序列 的构成,如将蓝色 分别混合白或黑制 作15级以上明度差 均匀的明度色标, 然后按照明度高低 秩序进行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1)色相统调调和
色相统调调和就是在 对比色各方中同时混入同
一色相,使对比色的色相
逐步靠拢,形成具有共同
色素的调子。
色相统调调和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相统调调和 构成(周丁)
平面与色彩构成
(2)明度统调调和 明度统调调和就是 在对比色各方中混入白 色或黑色,明度都会提
高或降低,绝大部分纯
黄与三角形——轻量感、刺激感
蓝与圆形——自然感、客观性 橙与圆——果实
平面与色彩构成
形状:
圆——非常愉快、暖、软、湿、扩大、高尚 半圆——暖、湿、钝 扇形——锐、冷、轻、华丽 正三角形——冷、锐、硬、干、强、收缩、轻、华丽
等腰梯形——重、硬、质朴
正方形——硬、强、质朴、高尚、愉快 长方形——冷、干、硬、强 椭圆形——暖、钝、软、愉快、湿、扩大 菱形——硬、锐、冷、干、收缩、质朴
度会降低,色相虽然不 变但个性被削弱,原来 色彩间的过分刺激的对 比也被削弱。
明度统调调和构成(戴金莲)
平面与色彩构成
明度统调调和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3) 纯度统调调
和 纯度统调调和就 是在对比色各方混入 同明度、不同量的灰
色。使原来的各对比
色在保持明度对比的 情况下,纯度相互靠 近。
纯度统调调和构成(丁萍)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原理一:从色彩视觉的生理角度上讲, 互补色的配合是调和的。
原理三: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 不过分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 色 彩 调 和 的 原 理 原理二: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 然色调的配色和连续性,就成为人 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 原理四:配色的调和与色相、明度、纯 度和面积有关。 原理五: 能引起观者审美心理共鸣的配 色是调和的。 原理六:符合目的性的配色是调和的。
平面与色彩构成
共性调和
调 和 的 方 法
面积调和
秩序调和
3.1共性调和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选择共性很强的色彩组合,或增加构成画面中对 比色各方的共同性,是避免和减弱过分刺激的对比而 取得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使用共性一词,是因为它 包含“同一”和“近似”的概念在内。
色相统调调和 共性调和构成 明度统调调和 纯度统调调和
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彩的鲜灰 调式构成 (王平妤)
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彩的鲜灰调式 构成(罗迎春)
3特地调式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特地调式构成是指根据不同的需要而构成的某 种特定的调子。如红调、绿调、蓝调等等,一般邻 近色和类似色最容易形成这种特定调式,但对比较 弱,可通过明度变化来丰富调式层次感。也可通过 给某组色彩组合中的各色注入共同色素:红、绿、 蓝等色,形成偏红、偏绿、偏蓝的调子。各种色系 的延伸也将形成各种色调,如红调:可由大红、紫 红、朱红、粉红、玫瑰红、桃红、桔红、曙红、深 红等组成,各种红色在加上明度、纯度的变化可调 成丰富的红调。注意各种调子中的小面积的对比色 配置,会更显其调性。
冷暖调式构成
色彩的调性构成 鲜灰调式构成 特地调式构成
1冷暖调式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凡是邻接色相和类似色相都容易形成调子,如,
绿与黄绿、橙与红紫、蓝与蓝绿等。但在构成时, 往往会有多种色相出现,如在这些色相中注入某种 冷色或暖色来统一、协调,那么色彩的冷暖调倾向 就会明显,原色相的对比趋向缓和。
冷调 —— 具有寒冷、沉着、清凉、理智、寂寞等特
的渐变形式。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明度与色相的推移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明度、色相与纯度的推移
平面与色彩构成
明度、纯度与色相
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相与明度的推移
色彩的调性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调性,是指一组色或一幅画面总的色彩倾向,也 就是说某种色彩在画面中占的主导地位。不同的色彩 所占的主导地位可形成不同的色调。如,冷调、暖调、 鲜调、灰调、蓝调、红调、绿调等等。 调性构成不是单一的某一种色形成的调子,而是 包括明度、色相、纯度方面的综合因素,是色彩训练 中更为整体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其目的是创造不同的 色彩氛围和色彩风格。
红:黄:蓝=6:3:8 橙:绿:紫=4:6:9
平面与色彩构成 不同的颜色, 在双方面积 是1:1时色 彩的对比最 为强烈;当 不同颜色的 双方面积相 差较大时, 色彩的对比 效果次强; 当双方颜色 相同面积也 相同时Leabharlann 对 比效果最弱。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面积调和构成
色面积调和
平面与色彩构成
形状对比:色彩必定是以一定的形状出现的,在一定的面积内, 形状的大小、多寡,形的聚散,对色彩的对比效果大有影 响。 形的聚散: 形状集中、完整——色对比强 形状分散、不完整——色对比弱 色形状与表现效果: 红与正方形——稳重感、精神性
明度秩序调和构成(张颖)
平面与色彩构成
明度秩序调和 构成(刘莹)
平面与色彩构成
(3)纯度秩序构
成 纯度秩序构成是 指按照纯度序列的构 成。如将红色混合一 个与红色明度相同的 灰色,制作15级以上 的纯度差均匀的纯度 色标,然后按照纯度 的强弱秩序进行构成。
纯度秩序调和构成(肖颖)
平面与色彩构成
点。 暖调——具有活泼、热情、外向、积极等特点。
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彩冷暖调式构 成(王平妤)
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彩冷暖调式 构成(邓萍)
2鲜灰调式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所谓鲜灰调式就是指高纯调与低纯调所构成的基 本调式。在构成时将多种纯色以相同方式降低纯度, 形成鲜灰对比,但应注意:因为色彩纯度对比的力量 远远低于色相和明度对比。因此,在构成时应借助色 相、明度的变化来增强鲜灰调式的表现力。 灰调——具有朦胧而暧昧、沉静、神秘的感觉。 鲜调——指纯色的组合,具有强烈、鲜明、华丽、 刺激的感觉。 这里所指的灰是指与鲜调色相同明度的灰,在具 体构成时,还可用浅灰、深灰,可以是同色系的灰, 也可是不同色系的灰。
3.2面积调和构成
面积调和在色彩构成 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通过对比色之间面积增 大或缩小来调节色彩对比
平面与色彩构成
的强弱,并得到一种色、
量的平衡与稳定的效果。
面积对比调和色轮图
平面与色彩构成
面积对比:指各种色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变化和差别引 起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方面的对比。 色面积与对比: 色彩面积对比实际上是数量上的多与少、大与小的结构比 例的对比。 1:1——冲突,对比最强。 1:2——增强一方,减弱一方 10:1——色彩对比效果很弱,转化为统一色调 面积对比与色的平衡: 纯度色的平衡取决于两个因素——明度、面积
一方面是分析其色彩组成的色性和构成形式,保持原 来的主要色彩关系与色块面积比例关系 , 保持主色调、
主意象的精神特征以及色彩气氛与整体风格; 另一方
面,打散原来色彩形象的组织结构,在重新组织色彩
形象时,注入自己的表现意念,构成新的形象、新的
色彩形式。
1色彩的采集
对自然色的采集 对传统色的采集 色彩的采集 对民间色的采集 对图片色的采集
平面与色彩构成
蓝绿调式构成 (《舞女》法 德加)
平面与色彩构成
紫色调式构 成(唐敏)
色彩的采集重构
平面与色彩构成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的构成方法,是在对自然色和
人工色彩进行观察、学习的前提下,进行分解、组合、
再创造的构成手法。也就是将自然界的色彩和由人工
组织过的色彩进行分析、采集、概括、重构的过程。
整体色按比例重构 采 集 色 的 重 构 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 部分色的重构 形、色同时重构 色彩情调的重构
色彩的肌理构成
平面与色彩构成
肌理是物体的表面所存在的一种纹理,是表现大 千世界物质形态的一种方法。客观物象的材料性质、 表层触觉感受及视觉感受对色彩感觉的影响力都非常 大,肌理成为一种具有表现力的视觉元素,在设计中 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肌理又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是指 不直接和皮肤接触而用眼睛就能充分感受的肌理。触 觉肌理是指能够用手触摸,有浅浮雕式的凹凸感,眼 睛也能感知的肌理。 色彩表现中的肌理效果可用不同颜料、不同的工 具通过各种技法去寻求表现肌理的各种可能性和表现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