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东菏泽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四)(解析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山东菏泽市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四)一.古诗文(30分)

1.默写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一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4分)

①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②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①《论语》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绘鸟儿的动态展现早春活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4—6题.(7分)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天净沙”是________,“秋思”是________,《天净沙·秋思》被誉为“________”.(3分)

5.文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2分)

6.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1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

【乙】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①,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②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节选) 注:①【窈然】幽深的样子.②【咎】责怪.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画线词的意思.(3分)

(1)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以:___________

(3)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___________

(2)不出,火且尽.翻译___________

9.【甲】【乙】两文都讲述了作者游山的经历.柳宗元先被悦耳的水声吸引,然后①(用原文填写),最终发现了幽静美丽的小石潭,体会到游览之乐;而王安石却没有尽情享受到游山的乐趣,是因为②(用自己的话填写).(4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10—13题.(12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节选)

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②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淹没了.

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以为探讨自己.

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永远不变的真理,

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到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⑤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⑥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这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10.根据内容,用原文填空.(2分)

①第①段中,《大学》里说到的“格物致知”是指:______

②第⑤段中“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原因是:______

11.选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12.在这篇演讲词中,作者叙述了自己在美国读书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请写出能证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观点的一句名言.(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