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税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构性减税的经济效应研究

|
/ :l 22第 期 、又秘参 0年 3 1
然呈 现负相关关 系 , 结果 表 明降低 1% 的公 司税 税率 有 助于 经济 增长 率提 高 1 一2 且 0 % %。Ga 、 ae& r Ln y V rua i ) a d k 0 在对东 欧和 中东 等国 的宏 观经济数 据进行研究后 发现 , 劳动征税 能够影响 劳动的供 给与需 o s 对 求, 较高的劳动税对 总劳动需求起较大 的负面作用。而且 , 对劳动征税会 引起劳动成本上 升 , 当这种成本 的 增加在雇 主和雇员 之间无法转移 时, 劳动征税对经济的负面影 响甚 至要高于 同比例对资本收入进行 征税 。 要
扩 张性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 出现衰退 阶段具有重要作用 , 中减 税是一 其
个重要 的工具。但 不 同的减税手 段, 其造 成 的影响不尽相 同。不论是 降低消 费税、 个人
所得税还是降低 企业所得 税 , 可 以提 高长期 经济增 长率。相 比于消 费税和 个人 所得 均
国内对税 收结构 的研究则 以实证研究居 多 , 主要集 中于税 收结构与经 济增长关 系的研究上 。范广军②
认 为 中国直接税对 经济增 长有显著 的副作用 , 但间接税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不显著 , 并通 过实证结果证 实 , 目 前 中国的直接税 以及直接税 与间 接税 比率 都 已经 超 出最 优规模 , 当前 的税 收结 构 已不 适应 经济 增长 的要 求 。严成 和龚六堂③ 则认为 中国税收的经济增长效应虽较小 , 但税收 的社会 福利损 失却较 大 , 当降低税 适 率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增 长 , 提高社会 的福利水平 。 还有部分文献 研究 了不同税 收制度对 经济增 长 的作用 。单 新萍 和卢洪 友④通过建 立 面板数 据计量 模
湖北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3LT X与L G P . A N N D 之间的协整检验
根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 虽然 LT X与LG P NA N D 均为一阶单位根
动的 影响, j省商品 用湖 t 零售物 价指 数P( 5年=o) 1 2 1 将税收 过程 .但可能存在某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这个线性组 合反映了变 9 o
2 变量的 . 平稳性检验 进行协整检验之前 必须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
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并建立准确的税收预测模型 ,这对 于完善 的平稳性检验常利 用单位根方法 ( i r t et u t o s)进行。单位根 n o t
F AF P 我们采用A F D 方法。 现行税制 保持经济 的稳定增长 ,促进社会收入公平分 配和资源 检验方法主要有D 检验、 D 检验和P 检验
之间的长期 均衡 关系和短期 波动效应 ,建立 了稳 定的税收预 测模型 ,对 于完善现行税制 、促进经济稳 定增 长提 供 了科 学的理论依据 。
【 关键词】单位根检验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一
、
弓 言 I
改变原来的协整关系. 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 在一定程度上还可
D 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水平是国民经济 的两项重要指标 .综合 消除时间序列 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 ,所 以对实际税收 、实际 G P 反映了一个 国家或地 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经济增长 的速度 , 进行对数变换 , 变换后的变量分别用L T X N D 表示. N A 和LG P 其变
三 实证分析及结果
1数据处理
AL G P % 的显著水平上也是平稳的 。 N D 在5 因此 , N A 和LG P LT X N D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关于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关于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内容摘要:一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其财政收入的增长为前提的,而财政收入的增长又离不开税收。
本文采用我国自1990年至2009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
据进行的实证分析。
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然后,然后,然后,在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在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在收集了相关数据之后,通过建立多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EVIEWS 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软件对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并加以修正。
最后得出结论是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对我国税收收入有很大影响。
关键词: 税收收入税收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财政支出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参数估计和检验参数估计和检验参数估计和检验 思考思考思考导论: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
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从宏观经济看,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国税收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

272 1 8
294 62 334 53 4 18 8 9
29 9O
3 9 27 4 5 25 52 17
2 税 收 与 GD 之 间 有关 的理 论 背 景 P
影 响税 收 收 入 的 宏 观 经 济 指 标 有 许 多 ,其 中 G P是 影 响 税 收 收 D
入 的一个 重要指标 , 收的增 长离不 开经 济的增 长。 税 凯恩斯 主义认 为, 如 同 消 费要 受到 居 民 的可 支配 收 入 的影 响 一 样 , 收 也 受 到 国 民 收 入 税 的影 响 , 两者 之 间 的关 系 可 以用 函数 的形 式 表示 为 :=l ) 了便 于研 Tf 为 f Y 究 国 民 收 入 与 税 率 之 间 的 比例 关 系 。 定 边 际 税 率 . 恩 斯 将 这 种 关 确 凯 系线性化 , 表述 为: _ lt 中 为基础税收 ,为边际税率 , 0 t T 1+Y其 0 t 且 << l按 照凯 恩 斯 的观 点 , 收 与 国 民 收入 存 在 着这 种 正 向 比例 关 系 。 随 。 税 着 国民收入 的增 大 , 国家的税 收额也会 随之增大 。 现实中 , 能受投 在 可 资 或 者 经 营情 况 影 响 , 收 与 国 民收 入 之 间 可 能并 非 存 在 着 这 种 标 准 税 的线 性 关 系 , 是 凯 恩 斯 主 义 的这 种 观 点 却 说 明 了 税 收 收 入 与 国 民 收 但 人 之 间 的相 关 关 系 。
19 90 16 8 86
先 根据 19 - 2 0 9 0 0 8年的数据 , 进行参数估计和参数检 验 , 面即 下 是利用 O S进行参数估计得 到的结果( L 见表 2 。依据表 2检验结 果, )
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作者:王正华来源:《魅力湖南·学术综合版》2013年第07期【论文摘要】经济和税收的经济学关系的可以理解为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以福建省为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结论:一方面福建省经济发展带动了税收增长;另一方面,福建省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提升的空间。
【论文关键词】税收;经济增长;实证研究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时隔不到两年,国家发改委又于2011年4月全文公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这对于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如何理顺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保持税收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进行了一番探讨。
1 实证研究1.1 经济增长和税收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本文试图通过选取变量构建经济增长与税收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来验证经济增长对税收增长的决定作用。
(1)选择变量。
本文所选择的变量分别是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税收收入TAX。
变量的原始数据GDP和TAX均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局网站统计年鉴,时间区间为1995—2009。
(2)单位根检验。
不存在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变量不能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因此,首先判断所选取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平稳性,对GDP和TAX进行单位根检验。
由表一可知GDP和TAX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在对这一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之前要进一步判断这两者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注:检验形式(c,t,m)中c、t、m分别代表ADF检验中包含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0代表不包含,D2代表进行二次差分;时间序列平稳均是在临界值为5%时的结论。
(3)协整检验。
因为对双变量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要求两个变量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江苏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b
增 长速度 。这可以部分解 释近年来江苏 省税收收入的高速增 长 ,
税 收弹性 连续多年大 于 1的现象。通过对税收与 G P之 问长期 D 弹性关系 的定 量分析 , 揭示 出就长期而言 , 税收 收入 的增 长根本 上还是依赖于经济 的持续稳定增长 , 即税收最终来源于经济 , 经济 的增长最终决定 了税 收能否长期保持增长态势 。 ( ) 响税 收弹性 的因素。按照经济学理论 , 三 影 税收增长 比例
之 间 的 相关 性 关 系 。
一
20 0 7的国税总收入 (n 1 和全省 G P 1G 建立计量 模型 l Ta D (n ) n=+
1 - nT- 一6. 9 . 351 nG 96 +148 8l
lG, ve s 得到 回归 方程 : 上又一个 黄金 期 , 以人均 G P达到 3 0 D 0 0美元 为标志 , 苏经济 b n 通 过 E iw 软件进行回归, 江
增 长速 度 。 .
二 、 苏省 税 收 收 入 与 经 济增 长 的 实 证 分 析 江
( ) 文选 取江苏省 19 — 0 7年 国税 总收入与全省 GD 一 本 9720 P
数 据作为研究样本 。数据来源 于《 江苏统计年 鉴一06 07 20 ̄20 年
拿省 国民经济主要经济指标》 和江 苏国家税 务局 网站 。由图一可
维普资讯
《 现代经济》 2 0 0 8年 第7卷 第 3期( 总第 8 ) 4期
4 5
江苏 省税 收收入与经济增长 的实证 研究
赵 倩 倩
( 南财经 大 学 , 苏无锡 西 江
摘
24 0 ) 1 0 0
要 : 收 弹 性 是反 映税 收 收入 对 经 济 变化 敏 感 程 度 的 指 标 。 文 运 用 实证 分析 的 方 法 , 税 本 以江 苏省 1 9 ~ 0 7年 的数 据 为样 本 , 9 7 20
安徽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协调性的实证研究(1978—2006)

快增 长来 保证 政 府 开 支 的增 长 , 果税 收任 务 逐 年 结 增长 。虽 然加 强 税 收 征 管是 必 要 的 , 财政 收入 超 但
负担 , 一定 时 期安 徽 省 财 政 收 入 占 国 内生产 总值 用
安徽 省税 收 负担 与 经济 增 长 协调 性 的 实证研究 ( 8= 0 6 1 7- 2 0 ) 9 -
杨 良金
( 肥师范学 院 经济系 , 徽 合肥 206) 合 安 3 0 1
[ 摘 要 ]通 过 计 量 经济 学 的 多元 回 归模 型 、 整检 验 和 格 兰 杰 因果 关 系检 验 对 17 — 2 O 协 98 0 6年 安 徽 省 的 税 收 负担 和 税 收
税 收负 担 问题 是税 收 制 度 的核 心 问题 , 也是 税
对稳定 , 慢上 升 , 1 9 缓 从 9 4年 的 8 上 升到 2 0 0 6年
的 l . 。 33
收与经 济 的关 系 问题 。合 理界 定 一定 时 期 的税 负水
平 对 于保证政 府 履 行 其 职 能所 需 要 的财 力 , 促进 经
弹 性 等 问题 进 行 定 量 分析 , 果 表 明 经 济 总 量 和 财 政 收 入 之 间存 在 一 种 长 期 的 均衡 关 系 , 财 政 收 入 变 动 对 GD 结 但 P变 动 没 有 显
著 影响 ; 政 收 入 变 动 是 财 政 支 出变 动 的 原 因 , 财 而财 政 支 出 变动 不是 财 政 收 入 变 动 的 原 因 , 明安 徽 省 财 政 收 支 总 体 上 还 是 一 说
费来解 决 其 部 门 经 费 来 源 , 出现 了 费 挤 税 的 现象 。
我国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t s fse h n t e t a n 】 9 — t i p e o n n h s a o s d t e r t ’h g n e e t h s p p r h s c r e u n e i c l i a tr t a h h ti 9 7 -h s h n me o a r u e h o ss i h i tr s.T i a e a ar d o ta mp r a me i i i
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本认识 ,为 了更好地 阐明分税 制改革 以来我 国税收收入超常增长 的原 因 ,笔者 选取 了 19 ~ 0 9年我 国税 收收入 与 G P的数据 ,运 用 94 2 0 D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税 收收入与经济增长 的关 系进行
了实证分析
幅度的原 因,理论界存在着不 同的看法 。钱 晟 、卢凌
An Em p rc lS u y o h l to s i e we n Ta o h iia t d n t e Rea in h p b t e x Gr wt
a d Ec n mi o h i i a n o o c Gr wt n Ch n
定而大大减 少 ,财政 收入也会 逐步进 入稳定 的轨道 。 吕冰洋通过分析分税制改革以来 中国各 省税收征管效 率的差异 ,认 为近年来税 收超常增长是因为税收征管 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 上述 各种 观点 反 映了 国 内经 济学 者对 于税 收 增
对于导 致税 收收入增 长幅度 长期 超于 G P增 长 D
Ab t a t n r c n e r,o rc u t st x r v n e p e e td t e t n f a tg o t te me e sn a e o ih i s v r l sr c :I e e ty a s u o n r a e e u r s n e h r d o s r w h h r a i g r t f y’ e f wh c s e e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经济和税收的经济学关系的可以理解为为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以福建省为例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并分析两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得出结论:一方面福建省经济发展带动了税收增长;另一方面,福建省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提升的空间。
标签:
税收;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2009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时隔不到两年,国家发改委又于2011年4月全文公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这对于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如何理顺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保持税收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进行了一番探讨。
1 实证研究
1.1 经济增长和税收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本文试图通过选取变量构建经济增长与税收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来验证经济增长对税收增长的决定作用。
(1)选择变量。
本文所选择的变量分别是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税收收入TAX。
变量的原始数据GDP和TAX均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局网站统计年鉴,时间区间为1995—2009。
(2)单位根检验。
不存在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变量不能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因此,首先判断所选取的时间序列数据是否平稳性,对GDP和TAX进行单位根检验。
由表一可知GDP和TAX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因此在对这一组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之前要进一步判断这两者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注:检验形式(c,t,m)中c、t、m分别代表ADF检验中包含的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0代表不包含,D2代表进行二次差分;时间序列平稳均是在临界值为5%时的结论。
(3)协整检验。
因为对双变量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要求两个变量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
从上述单位根检验的结果中,我们已经得出GDP和TAX都是二阶单整序列的结论。
因此,笔者将运用E—G两步法对其进行协整关系检验。
第一步,构建估计方程。
首先运用OLS法估计协整向量GDP和TAX,可得如下方程:
从R2值可知样本回归线对样本观测拟合得较好。
第二步,对残差进行单
位根检验。
由上可知,残差Et=TAX-0.062GDP,对Et进行单位根检验,如表二所示,可知Et具有平稳性,因此GDP和TAX存在协整关系,可以进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对GDP和TAX分别作滞后1阶和2阶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取置信水平a为0.01,如表三所示,可得结论:经济增长是税收的Granger原因,而税收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也就是说,若加上GDP的滞后变量对TAX的预测精度存在显著性改善,换句话说,前一期的经济总量对后一期的税收收入存在显著影响。
经济总量的变化能够引起相应的税收收入的变化从而论证了经济增长决定税收收入的结论。
1.2 税收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同样地,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也可以通过构建模型来论证。
选取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GDP和税收收入TAX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
由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因此由此构建的模型不存在“虚假回归”的线性,运用Eview 软件构造的方程如下:
GDP=15.86TAX因为R2值较大,所以该方程能够较好地说明税收收入和
经济增长的关系。
即使没有对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正,我们仍然得出结论,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是正向相关,税收收入的增加在在一定程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现实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论是国家还是地方的征税水平往往很难达到最佳税率水平。
通过比较我国和福建省的宏观税负水平可知福建省的征税税率并未达到理论上的最佳值,而且离这一最佳征税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如表四所示,2002-2009年,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14.81%上升到17.33%,涨幅达到17%。
相比之下,福建省的宏观税负水平基本维持在4.69%-6.36%之间,虽然从2004年开始,福建省的宏观税负水平呈现较快的增长的趋势,涨幅达到了35%,但是由于基数低,总体来看,福建省的征税水平仍然偏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与福建省经济增长的速度。
2 主要结论
通过分别构建模型对税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福建省经济和税收的关系符合经济增长决定税收的原则。
一方面,1994年以来,福建省经济总量不断提高,发展速度超过了同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从总量来看,福建省的税收收入也不断增加;从变动趋势来看,两者的变化情况近似一致,并且税收收入的变化幅度小于经济总量的变动幅度,两者表现出较为紧密的相关性,而
这种相关性是以经济总量为主导的。
第二,福建省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提升的空间。
首先,由福建省的税收收入和经济总量的关系式GDP=15.86TAX,可以得知,福建省税收收入对于经济增长是有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的。
然而,2002-2009年福建省的宏观税负水平最高也只有6.36%,远远低于同时期的全国平均水平17.33%。
由此可见,福建省的宏观税负水平与经济发展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也就意味着税收收入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能动的反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子基.财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2]曾婷.湖南省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5):70-73.
[3]刘慧娟.基于税收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91):83-8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