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谵妄谵妄状态是指在意识水平降低的基础上,出现大量生动、形象、带恐怖性质的错觉和幻觉。

病人多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反应和相应的兴奋不安、行为冲动、杂乱无章。

思维方面则表现为言语不连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及理解困难。

定向力丧失。

引起谵妄状态的常见原因:急性中毒,感染,脑外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

2.何谓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简叙其症状及病因又叫痴呆综合征,其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记忆减退,智能障碍,人格改变。

常见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脑炎,脑血管性疾患,代谢障碍,慢性中毒,缺氧与维生素缺乏。

3.试叙器质性遗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原因表现为识记能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和顺行性遗忘症。

常见原因: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损伤,传染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精神病,脑肿瘤,中毒,内分泌疾病。

4.木僵可分为几类试叙临床常见木僵的特点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以下几类:⑴紧张性木僵:发生比较突然,轻者表现为少语少动,重者运动完全抑制,全身骨骼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缄默不语,不吃不喝,往往保持一固定的姿势,对任何刺激失去反应,口涎外流,大小便潴留,严重者尚可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白天一般多卧床不起,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稍有活动或自进饮食。

病人意识清晰,木僵消失后能回忆当时的情况。

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⑵心因性木僵:是一种在急遽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反应状态。

表现为普遍的抑制状态:不语、不动、不饮不食,面无表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跳加速、瞳孔散大、颜面潮红或苍白、多汗等。

病人有轻度意识障碍,木僵消失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⑶抑郁性木僵:由急性抑郁引起。

患者可缺乏任何自主行动和要求,反应极端迟钝,以致呆坐不动,卧床不起,缄默不语。

症状常昼轻夜重。

⑷器质性木僵:常见于脑炎、脑瘤侵入第三脑室,以及癫痫、脑外伤及急性中毒等。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52475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_202005031652475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一)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2.真性幻觉:来自于外部客观空间,通过自己感觉器官而获得的幻觉。

3.Asperger综合症:语言沟通与人际交往困难.兴趣和行为局限、刻板为临床特点,智力正常预后良好。

4.Rett综合症:主要发牛发牛于女性儿童.以运动技能和智力进行性衰退为临床特征,多数预后不良。

5.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多起病于老年期,潜隐起病,病程缓慢且不可逆,临床上以智能损害为主。

6.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7.病理姓激情:患者骤然发生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爆发状态,常常伴有冲动和破坏行为,事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癫痫、酒精中毒、反应性精神病、智能发育不全伴发的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武158.超价观念: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有事实依据,但片面而偏激,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9.痴呆:智力发育成熟以后,由于各种原因损害原有智力所造成的智力减退状态。

10.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11 .错构」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经历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的错误回忆。

12.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13.定向力: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和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1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1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16.感知觉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能感知,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性状、颜色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精神障碍中为数不多,但情况比较严重的几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伴有幻想,妄想、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同时社会功能严重下降。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可伴有痛苦体验和功能损害。

是所有精神疾病的统称,泛指各种因素造成的大脑功能失调。

例如AD有典型的认知方面的损害,抑郁症有明显病态的抑郁体验。

精神卫生mental health:又称心理卫生,不仅涉及到如何防治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还研究如何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精神症状:是一场精神活动的表现,它涉及人们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并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仪表动作、言谈举止、神态表情以及书写内容等表现出来。

感觉sensation: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如颜色、形状等知觉perception: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大脑对食物的各种不同属性进行整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而形成的整体印象。

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又称体感异常,是躯体内部产生的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咽喉部堵塞感、胃肠扭转感、腹部气流上涌感等,可继发疑病观念。

多见于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精神分裂症和抑郁发作等。

错觉illusion: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幻觉hallucination:是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味、幻嗅、幻触和内脏幻觉。

功能性幻觉functional hallucination: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和幻觉并存。

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涉及两个不同器官的,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

精神病重点整理名词解释和答题.doc

精神病重点整理名词解释和答题.doc

精神病重点整理名词解释和答题2,木僵:指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

3,家庭护理:是以家庭系统为单位,把家庭看做一个整体并在特殊环境中进行心理治疗,康复治疗以及护理的过程。

4,澹妄:又称有害作用,指一种有悖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间断或者不间断的自行使用精神活性物质。

5,戒断状态: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或使用拮抗剂所致的综合征,由此引起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或社会功能受损。

6,精精神分裂症:指一组病因未明的重型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周围环境不协调,自身知情意不协调和人格解体等分裂症状。

7,1型精神分离症:也称阳性症状,指精神活动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行为冲动紊乱,情感不稳定且与环境不协调。

8,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

9,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里,社会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所致的精神障碍。

10,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一组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以进食,睡眠及性行为等基本生理功能异常为主的障碍。

11,神经性厌食:是以患者对自身体象的感知有歪曲,担心发胖而故意节食,以致体重显著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12,神经性贪食:是以反复出现的强烈进食欲望,和难以控制的冲动性的暴食,以及有恐怕发胖的观念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

13,睡惊症:是出现在夜间的极度恐惧和惊恐发作,伴有强烈的言语运动形式和自主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状态。

14,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缩短,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15,儿童分离性焦虑障碍:指儿童与他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时产生过度的焦虑情绪,依恋对象多是母亲,也可是祖父母,父亲,其他扶养者。

16,情感性精神障碍:也称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17,精神发育迟缓:是一组由生物,心里和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发育不全或受阻,临床特征为智力发育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起病于大脑发育成熟前。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谵妄谵妄状态是指在意识水平降低的基础上,出现大量生动、形象、带恐怖性质的错觉和幻觉。

病人多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反应和相应的兴奋不安、行为冲动、杂乱无章。

思维方面则表现为言语不连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及理解困难。

定向力丧失。

引起谵妄状态的常见原因:急性中毒,感染,脑外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

2.何谓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简叙其症状及病因?又叫痴呆综合征,其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记忆减退,智能障碍,人格改变。

常见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脑炎,脑血管性疾患,代谢障碍,慢性中毒,缺氧与维生素缺乏。

3.试叙器质性遗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原因?表现为识记能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和顺行性遗忘症。

常见原因: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损伤,传染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精神病,脑肿瘤,中毒,内分泌疾病。

4.木僵可分为几类试叙临床常见木僵的特点?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以下几类:⑴紧张性木僵:发生比较突然,轻者表现为少语少动,重者运动完全抑制,全身骨骼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缄默不语,不吃不喝,往往保持一固定的姿势,对任何刺激失去反应,口涎外流,大小便潴留,严重者尚可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白天一般多卧床不起,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稍有活动或自进饮食。

病人意识清晰,木僵消失后能回忆当时的情况。

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⑵心因性木僵:是一种在急遽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反应状态。

表现为普遍的抑制状态:不语、不动、不饮不食,面无表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跳加速、瞳孔散大、颜面潮红或苍白、多汗等。

病人有轻度意识障碍,木僵消失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⑶抑郁性木僵:由急性抑郁引起。

患者可缺乏任何自主行动和要求,反应极端迟钝,以致呆坐不动,卧床不起,缄默不语。

症状常昼轻夜重。

⑷器质性木僵:常见于脑炎、脑瘤侵入第三脑室,以及癫痫、脑外伤及急性中毒等。

表现为不语、不动、呼之不应,推之不动,面无表情,睁眼凝视或随外界事物转动眼球等。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解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解

精神名解1.精神病学(psychiatry): 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预防和康复的一门学科。

2.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 illness):或称精神疾病,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3.Psychoses系:指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疾病自知力严重受损甚至缺失、不能应付日常生活要求并保持与现实接触的一组情况。

4.精神症状:精神障碍通过精神活动异常表现出来,包括认知障碍、情绪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等。

这些不同类别障碍的特定而具体的临床表现,即为精神症状(symptoms of mental disorder)。

5.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6.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感知,但对其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7.妄想(delusion):是在病态的推理和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

8.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基本正常,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9.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0.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是指在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与特定的文化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导致的进食行为异常。

心理咨询师辅导:精神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咨询师辅导:精神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1、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2、精神病学:精神病学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精神卫生精神卫生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同时探讨保障人群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4、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5、精神障碍人类脑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的异常。

6、病理性赘述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进行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7、思维松弛病人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段与段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

8、破裂性思维病人意识清楚,虽然单独语句的结构和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联系,别人无法理解其含义。

9、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病人的思维破裂,言语毫无主题,语句成片断。

10、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平乏,谈话言语单调。

11、思维插入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脑中。

12、思维云集病人体验到强制进入的思想是大量涌现的。

13、思维化声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此种声音来自心灵或脑内。

14、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为概念的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15、语词新作病人将不同含义的概念或词融合,浓缩在一起,或做无关的拼凑,或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以特殊含义。

16、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发生的歪曲的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17、原发性妄想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其他心理活动和症状之间缺乏任何发生上的联系。

18、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些认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障碍的学科,旨在理解和识别精神疾病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精神病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精神障碍的分类、症状和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

一、精神障碍的分类精神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会功能的临床症状。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精神障碍可分为以下几类:1. 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2. 心境障碍:如抑郁障碍、躁狂障碍等;3. 焦虑障碍:如恐慌障碍、强迫症等;4. 成瘾障碍:如酒精依赖症、药物滥用等;5. 儿童精神障碍: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6. 神经症状和功能障碍:如头痛、抽动障碍等;7. 睡眠障碍:如失眠、噩梦障碍等;8. 性功能障碍:如性欲低下、勃起障碍等;9. 人格障碍:如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等;10. 生活期间的应激反应和适应障碍:如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整障碍等。

二、精神病症状精神病症状是指精神障碍患者所表现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

根据症状的性质和特点,精神病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类:1. 异常思维:如幻觉、妄想等;2. 感知异常:如幻听、视幻觉等;3. 意志异常:如意志缺失、意志疲乏等;4. 情感异常:如焦虑、抑郁、情感麻木等;5. 行为异常:如紧张不安、攻击性行为等。

三、精神病的诊断标准精神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临床表现,并参考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

通常,精神病的诊断需满足以下条件:1. 症状持续一定时间:根据不同精神病的特点,需要满足症状持续一定时间的要求;2. 症状严重程度:症状需严重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3. 排除其他病因:需排除其他身体疾病、药物滥用或使用等原因导致的症状。

四、精神病的治疗方法精神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取决于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

1.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诊断结果,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

精神病学完整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精神障碍: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2、精神健康:成功履行精神功能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产生建设性活动维持良好人际关系,能调整自己以适应不良环境3、内感性不适:是体内难以言表,难以定位的不适感。

特点为部位不固定,描述单纯,伴有难以忍受的焦虑,不伴有其它幻觉,常为疑病观念的基础,多见于神经症。

4、幻觉:无相应的客观刺激存在而出现了虚假的感知体验称为幻觉。

若以类似映像的形式重现为真性幻觉,以类似表象的形式重现则为假性幻觉。

5、本体幻觉:即内脏幻觉,特点是部位清楚,产生于某一固定器官的异常感觉,描述较为复杂,不伴有难以忍受的焦虑情绪,常和多种幻觉共存,出现疑兵妄想等。

6、真性幻觉:又称完全性幻觉、知觉性幻觉。

系指患者体验为经由感官所感知到的实际不存在的、来源于客观空间、具有“真实”鲜明生动的幻觉。

患者坚信不移,伴有相应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反应。

可见于躯体疾病伴有精神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7、假性幻觉:又称概念性幻觉或伪幻觉。

其特点是幻觉出现于主观空间即脑内,是不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幻觉形象和声音不清晰,亦不生动。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超价观念:是多以某种事实为基础,无明显的歪曲,推理过程大体上合乎逻辑,因受强烈的情绪影响,对此事实作出片面、偏激、超乎寻常的判断,过分的评价自我,长期存在又缓慢发展的非强迫性质的意念。

9、感觉倒错:对外界的刺激产生与常人相反或不同性质的感受。

10、错构症:为“记忆的错觉”,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在具体时间、人物、地点上出现错误的回忆,且不易纠正,同时伴有相应情感反应,常将生活中的远事近移。

多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如:老年性、动脉硬化性、脑外伤性痴呆、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

11、虚构症:为“记忆的幻觉”,以想象的、不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记忆的空白缺损。

多发生在严重记忆损害的基础上,即刻产生,内容可生动、荒诞,但连虚构的情节也会片刻即忘。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精神病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精神病学基础知识一、精神病学及相关概念1、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的发展规律、治疗、预防及康复的一门临床医学。

精神病学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科学,心理基础则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密切相关。

2、精神障碍又称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的心理功能失调,而出现感知、思维、情感、行为、意志以及智力等精神活动方面的异常,常常需要用医学的方法进行干预的一类疾病。

由于社会上仍对精神疾病有一定的偏见,人们愿意接受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而不愿意接受精神疾病的称呼。

3、社会精神病学是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精神障碍与社会文化有关的病因分析,研究精神障碍的社会性病因,探讨社会因素对患病率或临床表现以及病程转轨的影响,并针对社会性病因提出防治措施。

4、社区精神病学是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指导下,针对社区(院外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和康复的工作与研究。

二、精神活动的生物学基础人的精神活动由大脑调控,人们的记忆、思维、情感、行为等皆为大脑功能。

大脑结构与功能正常,则产生正常的精神活动,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则导致精神活动的异常。

另外,精神活动还通过各种机制影响躯体的功能状态。

三、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加大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的力度,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尤其处于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和地区。

对此问题的迫切性、严重性和严峻性,已逐步获得共识。

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各地区因地制宜、努力探索,采取多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方式,如农村的家庭病床、城市的群众性看护网、乡镇和街道的工疗组、居委和村委的康复站、厂矿的福利车间和全方位服务、学校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家庭的心理社会教育、患者及其家属的自助社团以及各类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热线电话咨询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已规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应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等服务为一体,并呼吁全社会关心精神卫生工作,为实现“人人享有精神卫生保健”行动起来;积极推广精神卫生社区防治康复经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网络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名词解释大全1.强制性思维突然涌现的大量杂乱无章的思潮,是异己的思维;无强烈的情感反应;多无自知力;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2.假性痴呆假性痴呆是指在某种特殊的心理背景下出现的一种部分短暂、可逆的智能障碍,而无明显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常表现为刚塞氏综合征、童样痴呆、抑郁性假性痴呆。

常见于癔症及反应性精神病,一般预后较好。

3.反射性幻听当某一感觉器官受到现实刺激产生某种知觉体验时,另一感觉器官出现幻觉;如听到关门声即闪现人影。

见于精神分-裂症。

一种无法以病人当前环境和以往心境解释、有非源于其4.原发性妄想他异常精神活动的病理信念,具有突然发作、坚信不疑、非常显著的特点;常在下列原发性妄想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如妄想直觉、妄想心境等。

5.恶性综合征多见于应用高效价药物的病人尤其是氟哌啶醇;表现为意识障碍、持续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药物加量过快、用量过高、脱水、营养不足可能与其发生有关;处理是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

6.戒断状态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其机制是由于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引起的适应性的反跳;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

7.心理治疗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的人际互动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和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8.精神病: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

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

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9.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障碍,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多迁延。

10.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副作用):是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森症、迟发性运动障碍。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科学领域,它涉及了多种名词和概念。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精神病学名词的解释和拓展:1. 精神疾病(Mental Disorders):指的是对个体的思维、情感、行为和社交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疾病。

精神疾病可以涉及各种症状和严重程度,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2. 诊断(Diagnosis):精神病学中的诊断是指通过观察和评估患者的症状、行为和心理状况来确定他们是否符合特定的精神疾病标准。

诊断通常由经验丰富的精神病学专家进行,依据国际通用的分类系统,如《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简称DSM)。

3. 治疗(Treatment):精神病学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依靠精神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精神病药,以减轻症状或控制病情。

心理治疗则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干预来帮助他们改善思维、情绪和行为。

4. 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精神病理学研究精神疾病的发生机制和病因,探讨导致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因素,如遗传、神经化学、环境和社会因素等。

精神病理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5.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源于弗洛伊德的理论。

它旨在通过探究无意识心理过程和童年经历,帮助患者认识和解决潜在的心理冲突和困扰。

精神分析还用于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的深层结构。

6. 社区精神病学(Community Psychiatry):社区精神病学关注精神疾病对社区和个体的影响,并通过提供综合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来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

它强调社区参与和个体的整体健康。

以上是一些精神病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和拓展。

精神病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1.2.3.人格和其他认知功能受损的临床表现。

4.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具有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

5.见于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6.7.是客观侧记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气味等。

8.句话,语法结构正确,意义可理解,但句子与句子之间却无任何联系。

常见于精神分裂症,为其特征性症状。

9.18岁以前),大脑的发育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发育不良或受阻。

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能明显低于正常的同龄人。

10.环境的认知和对自身状况的认识。

11.见精神疾病。

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12.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其基本临床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症状,如幻觉、妄想等。

13.产生错误的感知,多见于癫痫。

14.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5.是一种以助人为目的的专业性人际互动的过程,治疗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影响患者或其他求助者,引起心理、行为和躯体功能的积极变化,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康复的目的。

16.起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7.是以持续的显著紧张不安,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

患者常具有特征性的外貌,如面肌扭曲、眉头紧锁、姿势紧张,并且坐立不安,甚至有颤抖,皮肤苍白,手心、脚心以及腋窝汗水淋漓。

18.增多,滔滔不绝,有时可出现语言中断或不连贯,常伴随情境转移,并出现音联,意联,多见于躁狂症。

19.是指虚幻的回忆,具体表现为患者无意识地虚幻地构想出一些从未发生过的经历或事件,并将其作为确实发生或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内容来进行回忆。

20.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知和判断力。

是判断病情轻重和判断病情轻重和疾病好转程度的重要指标。

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疾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

21.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精神病学名解

精神病学名解
★18.反射性幻觉(reflex hallucination):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如听到广播声音的同时就看到播音员的人像站在面前等。见于精神分裂症。
19.入睡前幻觉(hypnagogic hallucination):此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患者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它与睡梦时的体验相近似。
22.思维奔逸(flight of ideas、thought):又称观念飘忽,指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且易变;表现为语流快,概念一个接一个涌现;语量多,并可出现音联,意联,伴情感高涨,多出现躁狂症。
23.语词杂拌(word salad):严重的思维破裂,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患者意识清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如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为思维不连贯,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 .
20.心因性幻觉(psychogenic hallucination);是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等。
21.内感性不适(senestopathia):是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蚁爬感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
12.错觉illusion: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外事物存在;
13.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最常见,患者可听到单调的或复杂的声音。非言语性幻听:原始性幻听,多见之于脑局灶性病变。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障碍,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32.持续言语(preseveration of speech)患者往往持续或不恰当地重复同样的思维内容。多出现在痴呆或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精神病学是一门研究和诊治精神障碍的学科。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精神病学名词的解释:1. 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指一种或多种精神功能受损的异常状态,导致个体情感、认知、行为的异常。

常见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等。

2. 抑郁症(Depression):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表现为低落的情绪、对平常活动丧失兴趣和快感、疲惫和缺乏动力等。

严重的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风险增加。

3.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表现为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紊乱。

患者通常出现幻觉、妄想、言语和情感缺失等症状。

4.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和恐惧。

常见的焦虑症包括广泛性焦虑症、恐慌症和强迫症等。

5.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一种情绪障碍,在情绪上波动剧烈,交替出现抑郁和躁狂两种极端情绪状态。

躁狂期表现为兴奋、冒险行为,而抑郁期则表现为低落的情绪。

6.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一种发育障碍,常常在婴幼儿期首次发现。

患者表现出社交沟通和行为的缺陷,以及刻板重复的兴趣和行为。

7.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一种焦虑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思维和行为。

患者常常陷入反复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感受到强烈的焦虑。

8. 痴呆症(Dementia):一种进展性的脑部疾病,导致记忆、思维和行为的丧失。

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症类型。

9. 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一类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表现为个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异常。

常见的人格障碍包括边缘型人格障碍和避难型人格障碍等。

10. 药物成瘾(Substance use disorder):一种慢性疾病,指对物质(如酒精、毒品等)的滥用或依赖。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资料

《精神病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及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2、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痛苦和(或)功能损害。

3、精神症状: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4、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增加。

5、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

6、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及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7、自知力:是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的判断能力。

8、错觉:对客观事实歪曲的知觉。

9、幻觉:没有客观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产生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10、妄想:病理性的歪曲信念,是病态推理和判断。

11、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人或某个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欲置病人或其家人于厄运或死地。

如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12、关系妄想:(牵连观念)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与他有关。

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13、原发性妄想症:是突然发作,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来源于其它异常心理活动的病态信念。

14、意识:是指患者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15、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

16、思维被洞悉感:又称内心被揭露。

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

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17、超价观念: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的依据。

此种观念片面而偏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影响患者的行为及其他的心理活动,它的形成有一定的性格基础和现实基础,没有逻辑推理错误。

18、定向力:是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

1、精神疾病: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2、精神病学:精神病学以研究各种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疾病的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3、精神卫生:精神卫生研究各类精神疾病的社会防治,同时探讨保障人群心理健康,减少和预防各类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4、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是指一组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

5、精神障碍“人类脑部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发生病理生理变化和功能损害,出现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的异常。

6、病理性赘述: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进行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达到预定的终点。

7、思维松弛:病人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段与段之间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

8、破裂性思维:病人意识清楚,虽然单独语句的结构和文法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意义上的联系,别人无法理解其含义。

9、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病人的思维破裂,言语毫无主题,语句成片断。

10、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平乏,谈话言语单调。

11、思维插入:病人体验到不属于自己的思想强行进入脑中。

12、思维云集:病人体验到强制进入的思想是大量涌现的。

13、思维化声:病人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此种声音来自心灵或脑内。

14、病理性象征性思维:为概念的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来代表某一抽象概念,不经病人解释,别人无法理解。

15、语词新作:病人将不同含义的概念或词融合,浓缩在一起,或做无关的拼凑,或自创文字,图形,符号,并赋以特殊含义。

16、妄想:一种在病理基础上发生的歪曲的信念,毫无事实根据,病人坚信不疑。

17、原发性妄想:妄想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其他心理活动和症状之间缺乏任何发生上的联系。

18、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

病人坚信某些认或某些集团对他进行不利的活动,进行打击,陷害,破坏等。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精神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和/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明确的局部定位,可继发疑病观念。

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而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内脏性幻觉: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等,常与疑病妄想、虚无妄想和被害妄想伴随出现。

功能性幻觉: 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的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正常知觉与幻觉并存。

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器官的幻觉。

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

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

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

严重的患者也可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

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思维散漫:思维的目的性、连贯性和逻辑性障碍。

患者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一个问题与另外一个问题之间缺乏联系。

东拉西扯,以致别人弄不懂他要阐述的是什么主题思想。

思维破裂: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语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病理性赘述: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无法使他讲得扼要一点,一定要按他原来的方式讲完。

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是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

患者自创一些符号、图形、文字,并赋予其特殊概念。

强迫观念:患者脑中反复出现的某一概念或相同内容的思维,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见于强迫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谵妄谵妄状态是指在意识水平降低的基础上,出现大量生动、形象、带恐怖性质的错觉和幻觉。

病人多伴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反应和相应的兴奋不安、行为冲动、杂乱无章。

思维方面则表现为言语不连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及理解困难。

定向力丧失。

引起谵妄状态的常见原因:急性中毒,感染,脑外伤,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

2.何谓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简叙其症状及病因?又叫痴呆综合征,其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记忆减退,智能障碍,人格改变。

常见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脑炎,脑血管性疾患,代谢障碍,慢性中毒,缺氧与维生素缺乏。

3.试叙器质性遗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常见原因?表现为识记能力障碍,时间定向障碍,虚构症和顺行性遗忘症。

常见原因:酒精中毒性精神病,颅脑损伤,传染病,脑动脉硬化,老年性精神病,脑肿瘤,中毒,内分泌疾病。

4.木僵可分为几类试叙临床常见木僵的特点?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分以下几类:⑴紧张性木僵:发生比较突然,轻者表现为少语少动,重者运动完全抑制,全身骨骼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缄默不语,不吃不喝,往往保持一固定的姿势,对任何刺激失去反应,口涎外流,大小便潴留,严重者尚可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

白天一般多卧床不起,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可稍有活动或自进饮食。

病人意识清晰,木僵消失后能回忆当时的情况。

见于精神分裂症紧张型。

⑵心因性木僵:是一种在急遽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反应状态。

表现为普遍的抑制状态:不语、不动、不饮不食,面无表情,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跳加速、瞳孔散大、颜面潮红或苍白、多汗等。

病人有轻度意识障碍,木僵消失后不能完全回忆。

见于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⑶抑郁性木僵:由急性抑郁引起。

患者可缺乏任何自主行动和要求,反应极端迟钝,以致呆坐不动,卧床不起,缄默不语。

症状常昼轻夜重。

⑷器质性木僵:常见于脑炎、脑瘤侵入第三脑室,以及癫痫、脑外伤及急性中毒等。

表现为不语、不动、呼之不应,推之不动,面无表情,睁眼凝视或随外界事物转动眼球等。

常有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

5.简述不合作病人的精神状况检查?⑴一般表现:①意识状态:可以从病人的自发言语、面部表情、生活自理情况及行为等来判断其意识状态,分析其定向力有无障碍;②姿态:应检查姿态是否自然,有无不舒服的姿势,姿势是否长时间不变抑或多动不定,当摆动其肢体时有何反应,肌张力如何等;③日常生活:应注意饮食及大小便能否自理,女病人能否主动料理经期卫生,对鼻饲、输液等态度如何,睡眠如何等。

⑵言语:兴奋病人言语的连贯性及其内容如何,有无模仿言语,吐词是否清晰,能否用手势、表情或文字表达其内心想法,有无失语症。

⑶面部表情与情感反应:注意表情及对工作人员、家属亲友以及刺激性语言等有何反应。

注意在无人时病人的情感状况等。

⑷动作和行为:有无本能活动亢进现象,有无蜡样屈曲、刻板动作、模仿动作及重复动作,动作是增多还是减少,有无自伤自杀行为。

对医生的指令是否服从。

是否有违拗、抗拒、躲避、攻击及被动服从等。

对工作人员及其他病人的接触有无不同等。

6.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特征性症状?⑴感知觉障碍:最常见的是较持久的言语性幻听,包括思维化声,评论性幻听,争议性幻听,命令性幻听。

⑵思维联想障碍:在意思清晰状态下出现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中断⑶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⑷思维内容障碍:原发性妄想,释意性妄想,内容自相矛盾、变化不定或荒谬离奇的妄想⑸被动体验:被控制感,内心被洞悉感,思维被广播、被插入或被夺,被强加的冲动情感或意志⑹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不适切,及情感倒错。

⑺意志行为障碍:意志缺乏,古怪行为及紧张征候群,如木僵、违拗、模仿言语、模仿动作7 .持续性心因性妄想与精神分裂症妄想型如何鉴别?⑴持续性心因性妄想病人的妄想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密切相关,内容接近现实,易为人所理解;病人的情感意志行为与妄想内容协调,预后较好。

⑵而有些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虽可由心因诱发,但其妄想内容荒谬离奇、常有泛化趋势;情感平淡肤浅,与思维行为不协调,且出现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病程迁延,预后较差,可与之鉴别。

8.精神分裂症早期出现失眠、易疲劳、工作能力下降等症状时,与神经衰弱如何鉴别?有些精神分裂症病人早期可出现神经衰弱征候群,但病人自知力不完整,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的迫切求治的要求,经仔细追溯病史,往往发现病人有兴趣减少,情感迟钝,行为孤僻或思维离奇等症状。

而神经衰弱的病人自知力完整,病人完全了解自己的病情变化及处境,有时还对自己的病情作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也强烈并积极要求治疗。

9.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因素有哪些?发病年龄: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

起病缓急:起病急者预后较好,起病缓慢隐袭者预后差病程:病程呈持续进行或反复复发病程长者预后差病前性格:病前为分裂样性格者预后差,病前性格缺陷不明显,社会适应良好者预后好发病诱因:精神症状在明显诱因下发生者,预后较好。

临床特征:精神分裂症特征明显的所谓核心型预后较差,偏执型及紧张型预后较好,青春型如能积极治疗,也能获得较好缓解。

家族史:有阳性家族史者,特别是近亲中以衰退为归转者,预后不良治疗干预: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者预后较好社会环境:家庭经济水平高,家庭对病人照顾,支持较好者,预后较好10.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哪些精神、神经障碍及躯体损害?长期大量饮酒可对酒产生依赖(包括精神依赖及躯体依赖):停止饮酒后出现戒断症状,如全身虚弱,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失眠噩梦,心悸出汗,手颤抖,情绪低落,焦虑紧张,恶毒凶狠,惹是生非。

尚可出现震颤谵妄,癫痫发作等,重者可威胁生命。

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样状态(幻觉、妄想等);嗜酒性人格改变;痴呆(脑萎缩所致)。

由于营养缺乏,可导致柯萨可夫综合征及威尼克脑病。

神经障碍:包括多发性神经炎及癫痫发作。

躯体损害:包括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脂肪肝,肝硬化,动脉硬化,高血压,性功能减退等。

11.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有哪些?⑴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包括:①过度镇静;②锥体外系副作用,如震颤麻痹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③抽搐发作。

⑵自主神经系统副作用:①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视物模糊、心动过速、便秘、尿潴留;②抗肾上腺副作用,如直立性低血压;③中枢性高热;④性功能障碍⑶心血管副作用:可引起心电图的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为多见,其次为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波群改变以低电压、S-T段下移及T波改变为多,少数出现束支传导阻滞。

⑷对肝脏的副作用:①胆汁淤积性黄疸;②无黄疸性肝功能障碍,以转氨酶升高多见。

⑸造血系统副作用: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

⑹呼吸系统副作用:呼吸抑制或加剧原有的呼吸抑制。

⑺皮肤和眼的副作用:①过敏性皮炎,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②皮肤、眼部角膜及晶体色素沉着。

12 .试述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恶性症候群的主要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处理。

⑴临床特征:持续性高热、意识障碍、肌强直及自主神经不稳定(大汗,心动过速)等。

⑵诊断依据:①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史;②典型的临床症状;③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

⑶处理原则:①及时停用抗精神病药物;②积极降温;③补液、纠正酸碱平衡、支持疗法;④积极预防感染;⑤早期加用安坦对恶性征候群有一定疗效。

多巴胺激动剂溴隐亭也可以选用。

13.试述迟发性运动障碍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处理。

迟发性运动障碍是由于长期(通常一年以上)、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一种锥体外系副作用。

⑴临床表现:①口-舌-颊三联征(BLM综合征),表现为口唇、舌重复、不可控制的运动,如吸吮、鼓腮、舔舌、咀嚼、歪颌等,严重时构音不清、影响进食。

②肢体不自主、无目地抽动,如指划样动作、撮丸样动作、上肢抛球样动作,双手反复高举或两腿不停的跳跃。

③肌张力低下—麻痹型,可涉及颈肌、腰肌等,如腰不能直起,凸腹,颈软不能抬头,行走时迈不开步,提不起腿,足跟拖地而行。

④全身躯干运动不协调,呈古怪姿势,如角弓反张,全身左右摇摆,前后扭动或前弯后倾。

⑵处理:(1)逐渐减药、停药或换锥体外系反应小的药;(2)停用一切抗胆碱能药;(3)对症治疗:可选用以下几种药:①DA耗竭剂,如小剂量利血平;②抗组胺药:异丙嗪;③促进大脑代谢药,如能量合剂加28.7%谷氨酸钠、烟酸及维生素C;④抗焦虑药:安定;⑤DA受体阻滞剂: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可短期、小量使用DA受体阻滞剂氟哌啶醇,能够暂时缓解症状,但不宜长期、大量应用;⑥其他:如胆碱能药物典那。

14.针对迟钝性抑郁,应选用何种三环类抗抑郁剂治疗,对激越性抑郁应选何药物治疗,三环类抗抑郁剂的主要副作用有哪些?丙咪嗪有较多激活作用,对迟钝性抑郁较为合适;阿米替林和多虑平镇静作用较强,适用于治疗具有焦虑、激越的抑郁症。

三环类抗抑郁剂的主要副作用包括:⑴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对心脏传导系统有奎宁样作用,可导致严重的房室结及心室内传导紊乱,发生心律不齐。

⑵外周和中枢抗胆碱能作用:前者如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心动古速、轻度震颤等;后者有近记忆障碍、生动幻视、定向力障碍、激越、谵妄等。

⑶其他:较大剂量可引起意识模糊、癫痫发作。

15.简述电休克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常见并发症。

⑴适应症:①严重抑郁状态,有强烈自伤、自杀行为、明显自责自罪者;②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③拒食、违拗及紧张性木僵者;④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⑵禁忌症:①颅内占位性病变及其他增加颅内压的病变;②最近的颅内出血;③心脏功能不稳定的心脏病;④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⑤视网膜脱离;⑥嗜铬细胞瘤;⑦导致麻醉危险的疾病(如严重的呼吸系统与肝肾疾病等)。

⑶并发症:①骨折与脱臼;②呼吸停止、吸入性肺炎、肺脓疡;③心跳停搏、心律失常;④牙齿折损、唇舌咬伤;⑤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

16.试述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临床表现:包括精神和躯体症状两个方面。

精神症状表现为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恐惧紧张心烦意乱整日提心吊胆预感大祸临头而惶惶不可终日。

躯体症状可有心悸呼吸困难多汗面部发红或苍白口干恶心腹部痉挛厌食腹泻、尿频、尿急、阳痿、冷阴、月经紊乱及头晕、头痛、头昏、震颤、肌紧张等多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及运动性不安。

治疗:应以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

可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1.苯二氮卓类抗焦虑剂治疗有效;2.β-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如心得安)对躯体症状较显著者效果好;3.三环类或SSRI类抗抑郁剂也有较好的效果。

17.试述强迫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处理。

临床表现:强迫观念(如强迫性怀疑、回忆、穷思竭虑及对立思维等),强迫意向,强迫行为和动作(如反复洗手、核对检查、询问、记数等)以及强迫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