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合集下载

杭州市滨江区的总体重点规划

杭州市滨江区的总体重点规划

滨江区旳总体规划滨江区面积73平方公里,位于钱塘江南岸,是将来旳杭州市都市副中心,目前正在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骨干,集教育、商贸、居住等功能为一体旳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旳科技新城”。

滨江区辖西兴、长河、浦沿3个街道、28个行政村、7个社区。

目前总人口约2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万人,来杭创业者及流动人口约8万人。

滨江规划人口为23万;钱江两岸涉及滨江区和钱江新城旳规划总人口,将增至92万。

从规划看,将来旳滨江区将形成西、北部沿钱塘江边为公共服务设施、研发居住综合带,中部为产业园区带,南部为研发居住带和生态保护带旳都市形态,呈沿钱塘江平行发展旳都市空间形态,在用地布局上规划形成“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旳布局构造。

“一心、四轴、二区、六片、三基地”旳布局构造如下:一种公共中心,即高新开发区(滨江)东部旳区级中心。

四条发展轴,即沿钱塘江、中兴路、四季大道、彩虹大道四条发展轴线。

二个产业园区,即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江园区,浦沿工业园区。

九个居住片,即本域内旳九大居住片。

三个研发中心,即以现状高新软件园为基本旳研发中心,东部公共中心南部研发中心,沿白马湖西侧研发中心。

都市道路交通1、迅速路系统:中兴路~杭州萧山机场迅速路、彩虹大道(东西向);四季大道、风情大道(南北向)2、主干路系统:主干路:火炬大道、江晖路、中兴路、滨康路、滨兴路3、次干路系统:闻涛路、东信大道、浦沿路、海纳路、信诚路、创业路、长河路、江虹路、西兴路、滨宁路。

4、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突出公共交通在都市交通中旳优先地位,建立一种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旳以便、快捷、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管理良好、环保舒服旳多层次现代化公共交通系统,逐渐改善居民出行构造。

一、三大重要商圈(1)星光大道商圈,即以星光大道商业步行街和集团总部楼群、沿江景观带及周边高档住宅区为基本,以商业步行街大型百货店、超市为主体,鼓励发展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及中小型餐饮业,将购物与沿江景观旅游结合起来,打造一种成为领导杭州市场新潮流、新方向旳现代都市商业圈。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
全省城市化方针 以提升城市化质量为重点,以网络型城镇群
作为推进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实施差异化发 展政策,走适应全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转型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化城市道路。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二、城市布局结构 三、市域城镇体系 四、村镇空间发展与控制 五、城市主要建设用地布局 六、城市综合交通 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八、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 九、远景展望
3、城市规划区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为杭州市域行政管辖范围, 包括杭州市区和富阳、临 安、桐庐、建德、淳安等 五个县,总面积16596平 方千米。
(2)城市规划区范围: 包括杭州市区行政管辖范 围和水源保护区,其中市 区含上城、下城、拱墅、 西湖、江干、滨江、萧山、 余杭等八个城区;水源保 护区涉及富阳市的部分临 江地区;总面积为3122平 方千米。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市域户籍人口现状(2005 年,下同)为660.45万人,近期和远期分别达到715 万人和82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现状为750.7万人, 近期和远期分别达到815万人和930万人。城镇化水 平现状为62.1%,近期和远期分别达到70%和84%左右。
3、城镇等级职能结构:市域内形成市域中心城市 (1个)--县(市)域中心城镇(5个)--地方中心城 镇或城市组团(18个)--一般建制镇(60个)四个 等级。
二、城市布局结构
1、城市发展方向: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 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 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 兴”的格局。
2、城市布局形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 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 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 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之间,利用自然山体、水体、绿地(农田)等形成绿 色开敞空间,划定生态敏感区,避免城市连片发展而 影响生态、景观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规划建设六片 绿色生态开敞空间: (1)灵山、龙坞、午潮山风景区--西湖风景名胜区; (2)径山风景区--北、南湖滞洪区--闲林、西溪湿地风 景区; (3)超山风景区--半山、皋亭山、黄鹤山风景区--彭埠 交通生态走廊; (4)石牛山风景区--湘湖旅游度假区; (5)青化山风景区--航坞山--新街绿化产业区(大型苗 木基地); (6)东部钱塘江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农业区。

杭州运河新城2024年

杭州运河新城2024年

杭州运河新城2024年1. 引言杭州运河新城作为杭州市的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是杭州市乃至整个浙江省的重要战略布局。

本文将探讨杭州运河新城在2024年的发展前景,包括城市规划、交通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

2. 城市规划杭州运河新城的城市规划将注重打造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城市形态,为居民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其中,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2.1 住房建设杭州运河新城将注重住房的品质和多样化。

未来的住房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智能化以及社区化,同时注重建筑设计和室内空间的舒适度。

2.2 商业和服务设施杭州运河新城将规划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居民提供购物、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此外,还将建设完善的社区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2.3 公共空间和绿化杭州运河新城将注重公共空间和绿化的建设。

城市中心将建造广场、步行街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通过绿化带的设置和公园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3. 交通建设杭州运河新城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提高居民的交通便利度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3.1 公共交通建设在公共交通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公交线网,并引进有轨电车等新型交通方式,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

3.2 道路和桥梁建设杭州运河新城将修建更多的道路和桥梁,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流畅度。

3.3 自行车和步行道建设为了鼓励绿色出行和健康生活方式,杭州运河新城将建设更多自行车和步行道,并与公共交通系统相衔接,方便居民出行。

4. 产业布局作为杭州市的战略性新兴区域,杭州运河新城将注重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创新性。

4.1 科技创新杭州运河新城将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吸引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2 特色产业杭州运河新城还将发展特色产业,如数字经济、文化创意、高端装备制造等,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4.3 服务业发展杭州运河新城将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商贸物流、旅游等,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城市规划】杭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城市规划】杭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杭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时期是杭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辉煌时期“十五”时期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指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扣“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新世纪奋斗目标,努力克服要素制约加剧、环境压力增大等多方面的困难,高起点、高品质推进城市化,城市建设和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就最辉煌的时期,为“十一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1年随着杭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萧山、余杭实现“撤市设区”,市区面积由683平方公里扩展到了3068平方公里,突破了发展空间制约,为实施大都市战略,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五”期间,我市围绕“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定位,及时编制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大都市框架,制定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布局从主副城扩延状向组团楔块状转变,为推动城市建设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还加强了杭州与“长三角”的区域性融合及环杭州湾城市群发展的研究。

“十五”时期,大项目带动机制充分发挥了城市化“助推器”的作用。

商业特色街、大学城、“33929”工程、西湖综合保护、“1918”工程、“22318”工程、“交通西进”、接轨“长三角”及苏皖赣的高速公路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区“三口五路”综合整治工程胜利完成、“一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顺利展开,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和城市景观。

“市区西部保护与发展”的重点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对外开放。

钱江新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了“五年基本成形”阶段。

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第一阶段工程即将完工。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规划分析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建筑41班米兰 2140703006摘要:杭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杭州市城市建成区从最初的矩形发展到扇形,再发展到目前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布局模式,已初步呈现出现代化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其多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和规划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关键词:杭州、多中心、城市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一)历史沿革及规划发展历史:杭州城市空间结构从清末至2l世纪经历了多次变革:清末至2l世纪80年代为团状与指状形态下的单中心集聚结构,城市的主中心主要位于湖滨和吴山地区,功能以混合为主,城市各类公建都集中于此;而进入90年代后,城市形态仍以团状为主,但城市中心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即在原中心北部建立了新的城市中心一武林区域,同时外围也形成了两大副城——下沙和滨江,城市向多中心发展,而城市功能在地域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化趋势;到2005年以后,随着跨江战略的深入实施,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指出杭州市未来的发展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模式,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目前杭州城市逐步形成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各个中心功能专业化发展更为明显。

一、杭州市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杭州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从1978年开始编制,1983年5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

此次规划的规划期限为1985年到2000年.定义杭州市的城市性质为浙江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城市总体布局按照“保护西湖风景,开辟钱江新区,逐步改造旧城,配套生活设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卫星城镇”的原则进行空间布局。

二、杭州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对杭州未来的发展奠定了主基调。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10.20•【文号】国函〔2024〕158号•【施行日期】2024.10.20•【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58号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杭州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杭州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杭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4.4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5.1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93.5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647.9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32.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gw

杭州城市总体规划gw

城市总体规划一
北部 新城 东部 新城
江南 新城
(1)城市发展 方向:城市东扩, 北部推进,旅游 西进,沿江开发, 跨江发展,在钱 江两岸建成城市 商务中心。 (2)城市布局 形态:从以旧城
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 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 生态带”的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其中北部新城、东部新城、江 南城为杭州近期重点发展的三大板块。
钱江新城的崛起,标志杭州从“西湖时代”迈 向“钱塘江时代”。
2002年,杭州市政府提出了“构筑大都市、 建设新天堂” “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 跨江发展”发展目标。
杭州的地理位置
杭州位于浙江省 西北部,东临杭 州湾,南与绍兴、 金华、衢州三市 相接,西与安徽 省交界,北与湖 州、嘉兴两市相 邻。
杭州市行政区划 杭州有8个区、 3个县级市、2个县、。
武林商业圈
向东沿江发展 形杭成州下湾沙大片桥区
钱江新城
向南跨江发展 形成滨江片区
关键词:跨江多核心 融入长三角 圈层状发展
三水共导篇总结:以杭州主城区和钱江新城为中心, 呈圈层状发展。
新的机遇,新的挑 战,历尽千年沧桑 的杭州焕发出崭新 的笑容,正在迈开 大步,向着“一主 三副六组团”的蓝 图前进。
祥符桥 化工区
轻工业区
拱宸桥 轻纺区
半山 重工区
重工业区
留下 电子区
生活商业区
疗养区
望江门 食品区
关键词:浙江省会 旅游名城 面状发展
文革时,武林广场地区 初次开发。修建毛泽东 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城市中心区沿延安路 向北转移: 1.政府机关北移 2.地理中心北移 3.中轴道路改变

杭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杭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一、杭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十五”发展回顾与“十一五”面临的形势(一)“十五”时期是杭州市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辉煌时期“十五”时期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指导下,全市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扣“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新世纪奋斗目标,努力克服要素制约加剧、环境压力增大等多方面的困难,高起点、高品质推进城市化,城市建设和管理走在全国前列,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发展速度最快、成就最辉煌的时期,为“十一五”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1年随着杭州市区行政区划调整,萧山、余杭实现“撤市设区”,市区面积由683平方公里扩展到了3068平方公里,突破了发展空间制约,为实施大都市战略,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五”期间,我市围绕“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定位,及时编制了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大都市框架,制定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布局从主副城扩延状向组团楔块状转变,为推动城市建设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还加强了杭州与“长三角”的区域性融合及环杭州湾城市群发展的研究。

“十五”时期,大项目带动机制充分发挥了城市化“助推器”的作用。

商业特色街、大学城、“33929”工程、西湖综合保护、“1918”工程、“22318”工程、“交通西进”、接轨“长三角”及苏皖赣的高速公路等项目的顺利实施对推动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区“三口五路”综合整治工程胜利完成、“一纵三横”道路综合整治顺利展开,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和城市景观。

“市区西部保护与发展”的重点项目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成对外开放。

钱江新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了“五年基本成形”阶段。

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第一阶段工程即将完工。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前言杭州市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于1978年7月开始编制,1983年5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该规划对指导杭州市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适应跨世纪城市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建设部的要求,从1993年8月开始新一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自1996年4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将萧山、余杭的六个乡镇共253平方千米用地划入杭州市区后,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1998年9月报省政府审查,2000年3月经省政府审查同意后正式上报国务院审批;2000年9月国家建设部会同有关部、委、办、局完成了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审查,并于2001年1月10日将审查意见和批复代拟稿报国务院。

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杭州市区行政区划作了重大调整,将原萧山、余杭两市“撤市设区”,划入杭州市区的行政区范围,使杭州市区面积从683平方千米扩展到3068平方千米。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要求杭州根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情况重新修编并上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本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编制工作开始于2001年1月,先进行了总体规划课题研究(6个),又编制了《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纲要》于2002年5月9日通过建设部专家组审查,9月完成《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成果,10月经杭州市人大十届三次常委会审议通过后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2003年2月通过浙江省城市规划审查联席会议审查后报省政府,6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后,10月上报国务院审批;2004年7月根据建设部及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审查意见,对规划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完善和补充,并于2004年12月29日以杭政函[2004]170号文,将修改后成果上报建设部审议;2005年5月建设部专家组对总体规划成果进行了审查;2006年1月20日城市规划部际联席会议第31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规划,根据部际联席会成员单位的有关意见,对规划又进行了相应地修改,于2006年8月将修改后的成果上报建设部,2006年12月4日建设部第111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 简介杭州市位于中国东部,是浙江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杭州市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的宜居之城。

具体目标包括:•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市民生活条件;•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提高城市影响力。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将重点关注以下方面:3.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杭州市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别是加大对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资。

同时,加强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市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3.2 生态环境保护杭州市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同时,加强水源保护,保护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 交通运输优化杭州市将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通过建设城市快速路、地铁等交通设施,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市民出行的便捷性。

3.4 经济发展升级杭州市将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对科技、文化、金融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5 文化软实力提升杭州市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建设文化设施等措施,提高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4. 实施措施为了确保城市总体规划能够落地实施,杭州市将采取以下措施:4.1 完善法律法规杭州市将完善相关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加强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

4.2 加强组织协调杭州市将成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推动规划的实施。

同时,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发展。

4.3 加大投资力度杭州市将加大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投资力度,确保规划实施所需的资金和资源得到保障。

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和展望

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和展望

杭州未来城市发展的构想和展望未来的杭州在作为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全国风景旅游城市的基础上,构筑一个人与自然、经济与文化、建设与发展和谐统一的城市,并具备以下城市特色:成为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完美融合的文化名城;从全国风景旅游城市发展成为国际旅游城市;成为国内少数最适宜生活居住的生态城市;成为求知创业的学习型城市;成为开放大气的现代化城市。

第一节文化名城至2050年,杭州将初步建设成为一个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完美融合的文化名城。

一、清晰的历史文化序列杭州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江南山水文化的杰作,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形成了以跨湖桥文化、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近代文化为代表、清晰的历史文化序列。

通过不断保护、挖掘和建设,一方面,历史文化将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另一方面会有许多被掩蔽着的文明得到很好的挖掘和开发利用,进一步展示出杭州历史文化的神韵和魅力。

特别是随着良渚、西湖风景名胜区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杭州将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据一席之地。

跨湖桥和良渚将成为中华文明的圣地。

跨湖桥文化和良渚文化是杭州境内经考古确认的两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类型,距今已分别有8000年和5000年的历史。

跨湖桥文化早于河姆渡文化,是浙江省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文化;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分布的一支优秀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这两支古老文化的发现,标志着杭州是中国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是实证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随着挖掘和考古研究的深入,对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的不断开展,这两个文化遗址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其文化价值和地位将更加突出,并将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成为世界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吴越文化地位凸现。

五代吴越王钱镠定都杭州,使得今日杭州跻身于古都行列。

吴越文化是杭州实物遗存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历史文化之一。

吴越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对杭州人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深蒂固。

杭州市五县(市)域发展规划

杭州市五县(市)域发展规划

杭州市五县(市)域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1)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4)(一)发展背景。

(4)(二)现实基础。

(7)(三)制约因素。

(9)二、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战略定位。

(11)(三)发展目标。

(13)三、总体布局与空间引导 (16)(一)优化总体布局。

(16)(二)优化五县(市)功能定位。

(18)(三)优化县(市)域空间布局。

(19)四、新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24)(一)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24)(二)加强新农村建设。

(37)五、产业发展与布局 (43)(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43)(二)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45)(三)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51)六、基础设施建设与布局 (56)(一)构筑综合交通网络。

(56)(二)提升能源电力网络。

(58)(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

(59)(四)构筑城乡一体的高速信息网。

(60)(五)完善市政基础设施。

(61)七、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 (64)(一)推进科技事业创新发展。

(64)(二)推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65)(三)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67)(四)推进卫生事业稳步发展。

(69)(五)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71)(六)积极促进就业创业。

(72)八、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74)(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74)(二)加强环境保护。

(76)(三)加强生态建设。

(78)九、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 (82)(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82)(二)深化农村改革。

(83)(三)深化中心镇改革。

(85)(四)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

(86)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89)(一)落实相关政策。

(89)(二)明确职责分工。

(89)(三)突出规划引领。

(90)(四)实施大项目带动。

(91)(五)建立健全协作机制。

(91)(六)加强财力投入。

(92)附件:五县(市)建设项目一览表 (93)前言杭州市五县(市)指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5.11•【字号】杭政办〔2023〕4号•【施行日期】2023.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市更新的实施意见杭政办〔2023〕4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全面推进我市城市更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全面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更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奋力推进“两个先行”在杭州生动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城市范例。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把改善民生作为实施城市更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基础设施保障,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助力发展,共富示范。

坚持将城市更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以产促城、以城兴产,提升城市机能活力,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以城市更新促进共同富裕。

3.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全面评估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科学编制城市更新规划,精准、高效、系统补齐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方面的短板。

4.传承历史,活化利用。

坚持审慎更新的理念,强化城市空间格局、肌理、风貌的传承和保护,探索建筑活化利用路径,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市更新协调发展。

5.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强化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充分调动公众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更新模式。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

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16)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1.11•【文号】国函〔2016〕16号•【施行日期】2016.01.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6号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杭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杭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33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并逐步扩展到新设立的富阳区。

加强市区内空间管控,强化对所辖市、县和重点镇的规划引导,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

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宁波等周边城市的协调合作,切实发挥杭州市对浙江省以及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30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补充划定富阳区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钱江新城二期总体规划方案

钱江新城二期总体规划方案

钱江新城二期总体规划方案1. 引言钱江新城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作为杭州市的新兴城市发展项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钱江新城一期规划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们制定了钱江新城二期总体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城二期的主要内容和规划目标。

2. 发展目标钱江新城二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宜居宜业的城市。

在新城规划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3. 规划内容3.1 经济发展在新城二期规划中,我们将注重发展现代产业,提升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 建设产业园区,吸引高科技企业和知名企业入驻。

- 发展旅游业,建设主题公园和各类旅游景点。

- 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打造艺术区和设计中心。

- 扩大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规模,促进城市商务发展。

3.2 生态环境钱江新城二期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 建设绿色公园和生态湿地,增加绿化率。

-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推进清洁能源和绿色交通发展。

- 保护水资源和大气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 强化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3.3 社区建设为了建设一个宜居的社区,我们将加强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 建设完善的社区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和购物中心等。

- 优化社区交通,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

- 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提高居民满意度。

- 建设多功能社区中心,为居民提供娱乐和健身服务。

3.4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新城二期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具体措施包括:- 扩建道路和交通网络,提高城市交通运输能力。

- 优化供水、供电和供气系统,保障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 建设智能化的城市管理系统,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 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

4. 总结钱江新城二期总体规划方案旨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生态化、宜居宜业的城市。

通过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区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我们将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

杭州战略实施方案最新

杭州战略实施方案最新

杭州战略实施方案最新
近年来,杭州市不断加大对城市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实施力度,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市政府最近发布了最新的杭州战略实施方案。

这一方案旨在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首先,杭州市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助力杭州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其次,杭州将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此外,杭州还将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城市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最后,杭州还将加大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建设更加完善的人才发展体系,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落户杭州,推动城市的人才优势和创新能力。

总的来说,杭州战略实施方案的最新发布,为杭州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杭州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

第1章项目概况1.1 项目由来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明确,杭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由围绕西湖单一中心集中密集发展,向以钱塘江为轴线多中心组团式发展。

未来杭州市用地发展以主城为基础,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

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代”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杭州主城规划将以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其中老城区由于受用地空间及环境容量的限制,进一步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

而钱江新城作为杭州未来的CBD,是新兴的政治、文化、商业、商务和休闲娱乐中心,也是杭州主城区主要的建设开发和经济增长点。

其区域性市政道路网络构架的建设直接影响着钱江新城的整体发展和面貌。

为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步伐,实现沿江开发的战略目标,需要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区域内主干骨架,完善路网。

红普路工程是钱江新城扩容区块路网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主干路,北起艮山东路、南至沿江大道,是扩容区块狭长的用地范围内东部的一条南北向道路,工程全长约1210.3m,道路红线宽40m,为时速50km/h城市主干路,路面类型为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工程涉及桥梁1座(跨越规划引水河)。

车站南路工程是三堡单元区块路网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路,北起钱江路、南至沿江大道,工程全长约345m,道路红线宽36m,为时速50km/h城市次干路,路面类型为低噪声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工程不涉及桥梁。

1.2 项目地理位置红普路工程实施地位于钱江新城扩容区域,车站南路工程位于三堡区块。

第2章工程内容2.1 工程名称、性质与建设单位工程名称:红普路(艮山东路~沿江大道)、车站南路(钱江路~沿江大道)道路工程。

工程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

2.2 工程规模及总投资各工程具体规模及投资见表2-1。

表2-1道路工程规模及总投资2.3 工程概况各工程概况见表2-2~表2-8,线路走向见附图2。

表2-2道路工程标准横断面设计概况·3·表2-3道路工程平纵断面设计概况表2-4道路工程涉及桥梁工程工程概况·4·表2-5道路工程占地情况及压线拆迁概况表2-6道路工程截污纳管工程及区域拆迁规划概况·5·表2-7道路工程压线拆迁工业企业概况污水(根据规划,主要为生活污水)全部纳管送城市污水厂集中达标处理。

杭州奥体滨江规划方案

杭州奥体滨江规划方案

杭州奥体滨江规划方案简介杭州奥体滨江是杭州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是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区。

该区域以奥体中心为核心,北起甬江,南至钱塘江,是一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城市核心区。

根据杭州市政府发布的《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5年)》和《杭州市城市建设框架规划(2016-2035年)》,杭州奥体滨江将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杭州市政府制定了杭州奥体滨江规划方案,下面将进行详细介绍。

规划目标杭州奥体滨江规划方案的目标是:1.建设以奥体中心为核心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发挥奥体中心作为全市“三中心”(文化中心、商贸中心、体育中心)的重要作用,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3.突出创新创意、文化智慧,打造具有浓郁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区域。

4.加强与城市基础设施、交通枢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融合和配合,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氛围。

5.实现耕地节约、土地集约利用,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规划内容杭州奥体滨江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奥体中心1.扩大奥体中心范围,将其由现有的0.6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包括钱江路以南、环二西路以北、江滨路及大运河以东的区域。

2.完善奥体中心运动配套设施,建设国家体育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国际游泳馆、大型室内体育馆等多功能体育场馆。

3.打造国家全民健身示范区,推进市民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产业发展。

滨江区域1.优化滨江区域功能布局,以高端商务、金融、文化、创意、科技为主导,形成聚集创意产业和文化消费的区域。

2.加强滨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生态景观带、休闲运动带和水系景观带,形成宜生态、宜旅游、宜居的城市氛围。

3.加速建设互联网+、VR、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4.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夜游钱江”、“奥体一线”这类城市文化名片,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

城市基础设施1.加强互联网+城市建设,推进数字城市建设。

杭州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杭州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杭州十四五规划主要内容
杭州十四五规划是杭州市未来十年发展蓝图,是杭州市推进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品质重要依据。

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家重要经济中心、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区和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泛珠三角重要节点城市,飞跃发展为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目标多特式服务型城市。

首先,全面降低生态污染水平,确保优良生态环境,依据杭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建设,要积极扩大生态绿化面积,大力改造美化生态污染以及其他污染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切实提升城市品质。

其次,完善体育配套设施,鼓励和引导全民健身,建设起完全覆盖全市的体育旅游推广及服务,促进杭州市体育文化事业发展。

此外,实施信息技术引领创新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拓展产业结构,支撑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强劲动力。

杭州十四五规划下会鼓励地方创新,构建开放型金融行业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投融资环境,鼓励科技民营企业发展,推动金融信息系统和社会资金运营能力建设,建立宏观管理制度和监管政策体系,支持金融服务供需结构的稳定发展,推进金融可持续发展,加快金融改革开放进程,支持金融创新。

未来,杭州将由此实现全覆盖的现代化城市,杭州的制度、管理、技术、服务将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城市节点的作用,朝着国际现代大都市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一、城市发展概况
杭州,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在有文字记载的2200多年中,城市基本上沿着一条较为清晰的主线发展,并形成了“湖城一体”的城市特征。

解放后,特别是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城市经济突飞猛进,城市职能日益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展。

然而,囿于行政区划的限制,城市建设一直局限在以西湖为核心的中心城区范围内,城市职能的日益复杂,使杭州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新市区范围的确定,为城市空间扩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技术路线
1.注重城市发展特征的分析与判断,抓住核心问题
通过对杭州城市发展的背景分析与判断,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以问题为切入点,目标为导向”的工作方法。

围绕杭州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总体战略目标,针对主要问题进行对策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

2.确定以城市空间规划为核心内容
面对杭州错综复杂的问题,明确其关键所在是“城市职能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失衡,提出涵盖长江三角洲、杭州湾、杭州市区三个层次的空间体系协调发展战略,将城市的经济发展、区域定位、职能分工、空间布局在上述空间体系中重新界定与整合,并提出“区域协调、跨江沿江、双心双轴”城市空间拓展的总体思路。

3.支撑体系的研究
将城市交通的模式更新、城市环境的生态保障、城市管理机制的优化作为本次规划的支撑体系。

三、发展战略要点
1.区域协调
强化杭州作为长三角、杭州湾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突出其区域职能的作用,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寻求城市发展的战略,从整体上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2.产业发展
立足于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高新技术和传统特色产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市域空间范围内,重新构筑产业空间,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外向化。

3.旅游发展
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确定杭州作为区域旅游服务中心的地位,建设区域性旅游服务中心,加快“旅游商业区”的建设。

4.构筑适应区域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体系
突出以“接轨上海、承上启下”、“强化中心、带动城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布局原则,加强杭州与市域以外相关城市的分工与联系;强化杭州湾城市群的作用,构建开放与共生的区域城镇体系。

5.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必须立足于对城市职能的疏解、空间结构的调整、拓展方式的改变“中心分散、职能整合”:优化城市内部结构,防止城市建设过度密集;根据主要资源条件、经济联系方向确定城市发展的空间取向。

“跨江沿江、双心双轴”:在九堡地区形成新的区域服务中心,与老城区共同构成“双心”,彻底改变城市原有的单核心内聚式的发展模式,适应城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形成新的空间结构。

6.景观创造
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保护西湖,建设包括由湖、河、江构成的城市水系景观在内的、丰富多彩的城市景观空间。

尽量保存历史街区,保存城市文脉之源,新建设坚持“后续者原则”,建设人居环境良好的城市。

7.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是城市持续协调发展的制度保障。

努力探索城乡土地制度的新机制,科学引导郊区化和村镇建设。

积极探索都市区空间管制的新体制,协调好各地域单元之间的矛盾,建设持续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体系。

基于区域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杭州城市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区域协调、职能疏解、跨越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