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培训中运用“任务驱动”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师培训中运用“任务驱动”策略的实践与思考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研、实践'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部分研究成果。

(项目批准号:桂教科学[2006]4 号)
教师是教育实践与改革的最重要执行者,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培训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许多教师培训活动中,由于培训目标不能转化为明确的培训任务或对培训任务的落实不到位,普遍存在培训学员“听时激动、过后不动”的现象。

因此,如何从培训任务的设置、实施、监控入手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整个教师培训质量,是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我们在教师培训中,初步探索并实践了“任务驱动”这一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教学策略。

一、“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应用意义
现代培训理论认为,要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学员在培训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培训学习中。

“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旨在促进学员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细化培训的教学目标,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有机的安排在每个任务之中,通过完成各个任务来培养学员创新意识
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引导学员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我们希望运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培训学员的学习动机
并有效达成培训目标。

什么是学习动机?在教育心理学里,学习动机的定义为: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①。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动机可以增强行为方式促进学习,而所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

“任务驱动”策略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中学员被动接受而非主动去思考和探索的困境,通过执行具体的任务,学员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真正成为培训的参与者、学习者,学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培训达到预定的培训目标,培训效果也得更大的提升,使培训最大程度地成为学员专业成长的新起点。

二、“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在教师培训活动中的实践
1.任务提出。

“任务驱动”的特点之一就是围绕任务展开培训教学工作,任务不是目的,任务是手段,因此任务的设计、编写非常重要。

任务的提出,一是必须紧密围绕并服从于培训目标;二是应落实到具体,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三是要使任务内容符合学员的实际需求;四是要考虑任务的过程性和连续性,对培训前、中、后各环节制定系列任务;五是要合理地提出任务数量,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极端情况;六是要在培训前使学员明确培训任务,培训实施前组织学员对培训任务进行讨论和学习,使学员对培训任务有明确的理解,对完成培训任
务有较好的
把握。

2.任务执行。

“任务驱动”在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任务
以后,更重要的是必须采取有效方式执行任务,促进学员自主学习并在
此基础上完成任务。

目前,“任务驱动”策略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明确提出培训者的“主导”作用和意识。

在促进学员自主学习的方面,普遍认为,合作学习能较大程度地促进学员的参与程度、提高学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②因此,在培训者的组织与引导下,培训中通过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促进学员主体参与培训活动并有效完成任务,是一种学员执行任务的有效方法。

3.任务监控。

在明确监控的目标是有效地激励学员主动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了较完善的培训任务监控体系:一是班主任全程跟班听课,对学员参与教学的情况进行观察与监督;二是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了解学员完成培训任务情况和产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三是积极应用档案袋,这是我们对学员学习任务进行监控的主要方式。

学习档案作为评价工具也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师档案袋是指用档案袋保存记录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学员在一定时期的学习情况(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它不仅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或说明学员在某一时期内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的真实可见的呈现和存在的不足。


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地激励学员主动学习,并对自己的学习进
行反思和自我评价③。

4.任务评估。

从现代教师培训工作的要求来看,培训即将完成时,需要对培训课程教学及管理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估,以有助于培训机构及教师在不断总结、反思的基础上驾驭培训教学与管理工作,改变
被动的培训工作局面,掌握培训工作的主动权。

任务评估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二是要注重反馈,并积极改进。

建立量化的任务评估标准,对培训任务各个细化项目进行量化统计,从数量上考核学员是否达标;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对学员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评定等级,从中筛选出优秀作品。

完成评估工作后,要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学员、培训教师、学员的主管部门,作为对培训学员学习情况评价的主要依据,也作为整个培训项目效益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

5.任务延伸――集中学习+在岗研修。

为了避免出现集中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在岗研修形同虚设的情况,需要实行培训重心后移的原则,建立一个连续的培训任务支持体系。

我们通过成立“学习型小组”,延伸培训任务,拓展培训空间,营造“学习型”的培训氛围,让每位参训教师都能自觉进入到自我学习和完成任务的机制中,充分实现“任务驱动”的全过程驱动培训的目标。

在实践的操作上,依据以相近地域或相近类型学校为条件,以10〜15人为人数标准,以1〜2年为合作学习时限,以教师共同关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经验知识为主要合作学习内容,在培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组长,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召集人、定主题”的“四定”要求开展学习型小组学习活动,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策略运用应关注的问题
1.关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

“任务驱动” 的教学策略,在实际的操作中符合中小学教师培训成人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强化了学员的自主学习,提高了自我反思的能力。

适当而具体的培训任务,得到了学员的普遍认可,可使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当中,提出符合教师需要的“适当而具体的培训任务”是重要一环,培训机构要通过培训前调查问卷、培训中的座谈与交流、培训后意见反馈等各种调研活动,深入了解教师的学习需要,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和培训任务,让培训任务建立在教师的需要和认同之中。

只有符合教师需求的培训任务,才能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2.制定明确的“任务”,强化学习者的参与度。

在明确培训任务之后,参训教师的注意力转到寻找完成任务的具体目标上来,参与课堂教学等各项培训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大大的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

但必须把握好的关键要素是培训任务必须得到学员的有效参与,有两点需要关注,一是明确的任务是提高参训教师参与度的关键。

例如我院承担第二期“广西21 世纪园丁工程”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中,就明确提出了“五个一”的具体任务,即学员一年内要完成科研或教研论文一篇;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或个人网页;组织或主持校本培训活动一次;上好一节区域性的研究课或公开课;参与或主持一个本学科、本校、本地区的教学研究课题。

在培训结束的评估调查中,90%的学员认为明确的培训任务是他们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二是培训任务制定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 激发起学员完成任务的动机。

以“问题”为中心的培训模式主张“先问题,后学习”,即在培训者
指导下,学员从教育实践中选择问题,并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展开主动探究式的综合学习。

3.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虽然学习可以在独立的场所个体化进行,但是,在一个社会情境下的群体或组织学习确实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传递过程,各种观点得以互相碰撞、质疑和争辩。

而且,在个人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必然导致较为高级的智力活动。

④ “任务驱动”策略唤醒学员作为培训主体角色的意识,使学员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培训中注意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在制定培训任务时也要考虑合作学习的特点,设置相应的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完成的培训任务。

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中,我们制定了以“课例教学的分析与研究”为重点的系列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学员以15 人组成小组,并细分为上课组、前测组、问卷组、课堂观察组、课堂提问分析组等工作小组,反复通过各种讨论、测试、采访、收集、统计分析数据等一系列紧密细致的过程来完成对课例教学的分析与评价。

这样的培训任务,仅仅依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必须以小组形式,并且全体教师充分参加其中,通力协作,才能完成任务,才能提高任务的完成质量,从而提高“任务驱动”策略的效果。

4.建构培训任务的监控、评价系统。

现执行的培训任务评价工作,主要集中在反应层面、学习层面的评价,即通过简单的定量和定性统计分析培训学业成果来体现,评价工作的指导性、连续性不够,属于浅层次的结果评价。

这样的评价工作,极有可能导致培训任务游离于监控之外。

而一个良好的“任务驱动”策略,需要一个连续的监控和评价体系的
支持。

“教师档案袋评价法”,就是建构连续的培训任务监控、评价系统的一种良好方式。

教师档案袋可以有系统、有组织地收集教师培训内容、任务相关的材料,以监控学员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中知识、技能、能力与态度的发展。

运用“教师档案袋评价法”,可以比较科学地评价教师的行为或工作绩效是否因培训而改变。

例如我们在为期两年的“广西崇左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就使用了档案袋评价法,从行为层面上监控与评价教师的改变,以及改变的程度。

通过积极的、连续的任务监控体系,学员时时明确学习任务,对学员形成学习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学员尽量克服“工学矛盾” 等不利因素,完成任务比较及时,质量也比较高,较大程度地改变了以前草率应付培训任务的情况,也有效地、持续地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则应该及时从培训任务完成率、完成质量等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从中提取出改进与完善培训工作的重要信息,把培训任务监控与评价培训工作的改进紧密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注释]
①张春兴.教育心理学[ 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296.
②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J:.教育研究,2002 (2):
68.
③王秀霞. 档案袋评价法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研
究[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
55.
④贺凤美,万翔,王大凯,褚保堂.学习型学校的文化重构
M] .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序言XXI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