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分析1
留园赏析 (1)
我们从留园中、西、东区的图片可以看出,留园作为典型 的江南自然山水园林,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园子中间以水池构景。 2.构图模仿自然,挖湖堆山,以叠石堆山丰富园林 景。 3.建筑、花木曲折自由。
而具体到针对留园本身来说,其布局是 十分独具匠心的。
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 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 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 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 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 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 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 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地形
地形:留园是平地造园,地形并没有提 供优秀的自然资源,所以空间划分都通 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 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
植物
留园基本保持了晚清盛氏园林的格局,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心,为全园的精华所 在。池北主假山为典型的石包土假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身处山林近观, 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如置身山林间;而从池南 的楼榭中远眺,则假山露脚(池岸叠石)不露顶,大树见梢不见根,美自天成,堪 得画理。树种以银杏、南紫薇、榔榆等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 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对比。这样常绿 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假山的主景地位。水池南面则 在高低错落、造型多变的建筑物间留有形状、尺度富有变化的庭院,并布置竹石 花台小品,以与山池相协调。 西部景区是以积土大假山为主景而形成的山林景观,漫山枫林,杂以香樟,点 缀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与一墙之隔的中部银杏黄叶相映成趣, 互为借景。山南环以曲水,遍植桃、柳,仿晋人武陵桃源,使人有世外之感。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独特,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对现代园林设计仍具有启示意义。
社会影响
留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对促进 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留园的保护与传承
文物保护
留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确保留园的建筑和园 林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建筑装饰
门窗装饰
留园的门窗装饰精美,采用镂空、 浮雕、彩绘等多种工艺手法,图
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
屋顶装饰
留园的屋顶装饰简洁大方,主要 包括脊饰、瓦当、滴水等部分, 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室内装饰
留园的室内装饰典雅别致,包括 家具、屏风、挂画等各个部分, 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文化
内涵。04 留园的园林源自术留园建筑特点分析contents
目录
• 留园简介 • 留园简介 • 留园的建筑风格 • 留园的建筑元素 • 留园的园林艺术 • 留园的文化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留园简介
建筑风格
留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采 用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以轻巧 、通透、朴素为特点。
留园的建筑色彩以灰、白、黑为主,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给人以清新自 然的感觉。
建筑结构
木结构体系
建筑尺度
留园的建筑结构采用传统的木结构体 系,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展现了 古代建筑的特色和技艺。
留园的建筑尺度适宜,根据不同功能 需求和景观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体 量和高度,使整体空间布局更加和谐。
建筑构造
留园的建筑构造精细复杂,包括斗拱、 梁架、柱础等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精 湛的建筑工艺。
园林更加生动、自然。
苏州留园分析
冠云峰庭院的三块石峰, 主峰为冠云峰,东侧为 瑞云峰,西侧为岫云峰
园林叠石分析
留园中部景区属于大型园林空间,为避免空旷,单调,借山 石把空间一分为二,A部分为主要景观集中地方,极其丰富, B部分处于从属部分,较优雅宁静。
园林叠石分析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留园冠云楼
园林叠石分析
四个界面树木的围合密实程度各不 形同,由此围合的空间自然有虚有 实,有围有透。
主入口
布景顺序分析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采用不规则的造园方式 使建筑与山,水,石相结合, 而成天然之趣
造园方式分析
留园,东南为住宅,正南为祠堂, 园林部分大大超过两者总和,为 一大型宅园,每一部分又分别由 若干空间所组成,变化曲折,丰 富。
园林部分 住宅部分 祠堂部分
园林和建筑分析
留园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 分,且主要厅堂也不在其内,但由 于景观内容充实而富有变化,实为 全园精华荟萃的中心。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分布极不均匀,疏密 对比较为强烈,石林小院附近, 内外空间交织穿梭,使人有种应 接不暇之感,但这些部分的建筑 则十分稀疏,平淡,从而使人驰 而不张。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建筑
园林主从和重点分析
石林小院剖面图
平面布局的疏密对比,体现在剖面图上,则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乎开乎合,具 有起伏变化的的节奏感。
画面一览无余。
园林平面图
留园大体分为三部分 西区为全园最高处以假山 为奇,堆积自然 中部以水景见长 东区以建筑见长
西区 中部 东区
区域分析图
主入口
主动线 次动线
园林动线分析
留园布景序列分析: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
一进园门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和天井,前厅内光线幽暗,天井内两盆怒放的三角梅,让人眼前一亮,此处为“一放”。
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
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
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
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
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
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
此为“二收”。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
行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
此为“三放”。
漏景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
此六大漏窗,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运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
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
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
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西侧东侧衬托手法突出主题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是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园林景区,位于市区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园林风格。
该园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园林布局,注重以自然景观为主,将绿化和水景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
首先,留园的布局注重了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
整个园区以湖泊为中心,围绕着湖泊布置了各种建筑和景观。
入口处设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象征着古老而庄重的氛围。
接着是一片宽敞的广场,上面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在广场的两侧,分别是一座古亭和一座古塔,古亭以其曲线和流畅的造型而闻名,古塔则是留园的最高点,俯瞰整个园区,将游人带入了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其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景观的层次变化。
整个园区的地势由高到低,形成了一种逐步下降的错落感。
从最高点的古塔开始,游人可以一路下行,逐渐接近湖泊。
途中会经过一些小桥流水、花坛翠林和假山水榭等景观,给人以山水间的穿行感。
最后,到达湖边,可以观赏到湖光山色,以及湖中的假山和亭台。
整个布局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非常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再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绿化和水景的结合。
园区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形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
同时,园区内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质清澈,水面平静。
这些湖泊成为了绿化的点缀,使整个园区更加生机勃勃。
湖水中的假山和亭台,与周围的绿色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园区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留园的布局具有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景观的层次变化以及绿化和水景的结合等特点。
这种布局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座美不胜收的园林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休闲。
同时,留园的布局也充分展示了中式园林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和改造,留园能够保持其独特的风格,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完整版)留园详解
二、留园景观总体分析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 区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山阜为全园最高处,阜上植以青枫、银杏。富有山林野趣。
留园中区
水面、假山为主,建筑环绕四周,西北受阳侧放置山石,南厅北山,隔水相望。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次看某一对象,可增强其深远感。即使隔着一重网格看,也比 直接看要显得深远些。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以曲为美。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收尾——形断意连, 造成一种回味,景断而 意不尽。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次被压缩; 至冠云峰前院则顿觉开朗,至此,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A.留园入口 N.留园西部 M.留园北部
B.门厅小院
C.门厅后通廊
D.古木交柯小院
F.窄巷
E.中部景区
G.五峰仙馆庭院
L.冠云峰前院
J.鸳鸯厅北
I.通往石林小院 H.东部小院
K.鸳鸯厅南
留园赏析——精选推荐
留园赏析摘要:⼦⽈:“仁者乐⼭,智者乐⽔”。
寄情⼭⽔,似乎本来就是⽂⼈墨客的归宿。
这种时尚也逐渐在园林之中体现出来。
尽管⾯积不⼤,但就是在这⼩⼩的天地⾥,却营造出了⽆限的境界。
正如清代造园家李渔总结的那样:“⼀勺则江湖万⾥”。
园林以假⼭⽔池为构架,穿凿亭台楼阁、树⽊花草、朴实⾃然、托物⾔志,⼩中见⼤,充满诗情画意。
⽽曾有“吴中第⼀名园”之美誉的留园则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关键词:园林留园1、前⾔中国园林既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超的艺术成就。
他那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别致的格局、含蓄深邃的意境,⽆不体现着博⼤精深的民族⽓派;他把⾃然⼭⽔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总体布局、院落组合、⼭⽯结构、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体现⾃然之美。
其总的特点是通过建筑物有规则的形状与⼭岩、树⽊等不规则的对⽐,从⽽达到和谐⽽统⼀、以⼩见⼤的综合艺术效果。
利⽤⾃然⽽⼜顺应⾃然、⾼于⾃然。
巧妙⽽有⾼超的运⽤建筑、⼭⽔、花⽊、书画艺术等构成了⼀个完整的艺术体系。
2留园历史留园地处苏州闾门外,是我国著名的⼤型古典私家园林。
明万历⼆⼗⼀年(1593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去职还乡,在这⾥修建宅院,名为“东园”。
其后园主数易。
⾄清乾隆五⼗九年(1794年),刘怒得到该园,整修扩建后改名为“寒碧庒”。
同治⼗⼆年(1873年),布政使盛康购得这园,⼜⼤加增建,⾄光绪⼆年(1876年)完⼯。
由于吴中诸名园唯此留存,盛康遂取“刘园”谐⾳,给该院取名为“刘园”。
在抗⽇战争中,留园饱受⽇寇蹂躏,后来⼜成为国民党军队的驻扎地,遭到严重的破坏。
新中国成⽴后经过抢救修复,园内各处景点得以恢复。
3、留园特点3、1 留园总体特点留园在苏州诸园中,建筑布局紧凑、厅堂宽敞华丽、尤以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精湛著称。
园以厅堂、⾛廊、粉墙、门洞等划分空间,善于运⽤⼤⼩,曲直,明暗,⾼低,收放等等变化组成有⾊彩、有对⽐的空间体系,通过与⼭⽔花⽊组成⼀个个错落相连、层次丰富的庭院,不愧为江南园林的精华之⼀和代表作。
留园赏析
留园赏析1、概述1.1、简介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
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
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
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
台州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
受海洋水体调节和西北高山对寒流的阻滞,境内夏少酷热,冬无邪寒,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水热资源适宜柑桔、枇杷、杨梅等喜温果木和稻、麦、油菜等三熟制作物生长。
1.2平面布局留园后庭湖面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
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
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园(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2、艺术风格2.1、造景元素窗简直可以说是苏州文人的心之七窍,要包孕映衬、虚实,曲直、开合、动静、隐显,要取舍朝晖斜阳、日光月影、雾雪霜露、芭蕉夜雨。
为了开窍,费心费力费钱,据说沧浪亭全园有108种花窗样式,在游廊中间还要隔以粉墙,成蜿蜒曲折的复廊,中间分隔墙上嵌设漏窗,一字排开,连绵不断,这样对视成景,在园中可以透过漏窗看悠悠碧水,看对岸的杨柳依依;在园外则可透过漏窗望见枝头春意闹,山池亭台在花树中若隐若现,有如丹青画卷。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
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留园分析总结分享篇一:留园分析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
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
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留园东北中西分区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
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
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
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
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
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同治十二年(1873),湖北布政使盛康购得此园,经扩地修葺经营,设龙溪盛氏义庄,园广四十余亩,因袭刘园之谐音改名“留园”。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汇报人:张志浩 汇报时间:未知
目 录
1 留园简介 2 留园的空间布局 3 留园的建筑 4 留园假山的成因与现状 5 窗的应用
留园简介
探访留园的前世今生
留园的由来
留园最早由明代太仆寺少卿徐泰建造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那是名为东园。后经几代主人改 建、增建,名称也从“东园”、“西园”、改为“寒碧庄”直至现在的“留园”。留园位于江南古 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 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 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 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 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1961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 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濠濮亭
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名“印月”, 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印有的一轮明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 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娱目谴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他 园少见,别匠具心
曲溪楼
曲溪楼矮屋二重,长十余米,因只有半间,进深仅三米左右, 但入楼后并无穿行过道之感。楼内窗框门洞形成了一幅幅美 妙的框景。
留园的空间布局
游览路线的规划
留园的空间布局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 厅堂华丽,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北部环境僻静,山 溪曲流,树木葱茏,颇有山林野趣。
园林论文留园赏析
留园浅谈中国古典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代表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是一种模拟自然山水、以小见大的的园林,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是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下面就空间处理、视线、造景、植物几个方面,对留园高超的技艺进行赏析。
一留园的空间处理留园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它分为西、东、中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则以建筑取胜。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不同的空间。
缺乏变化,一览无余的空间是单调而令人乏味的,怎么把园林空间设计的丰富而有层次,对此,留园达到了最恰到好处的诊释,也是留园最突出的空间特点下面拿以下几个空间加以说明。
1整体布局园中部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边排列,则使人处于园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边的建筑,东南两面建筑排列很密集,另两面则较稀,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相反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中央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区西,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所指的就是极强烈的疏密对比,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与经营位置毫无例外地悟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
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以东区为主,石林小屋附近,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使人有应接不暇之感。
但西区部分的建筑则十分稀疏、平淡。
2 入口的巧妙处理先是极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之后,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
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人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
进园后第一个小院,狭长多变的曲廊、又一个内院一又窄又封闭的廊子,隔漏窗窥见园内景物、位于末端的最后一个小院一穿过曲折狭长、封闭空间后到绿荫进人主空间,豁然开朗。
二留园的视线分析在古代园林规划设计中,常在堆山叠石的基础上筑楼阁台塔作为构图中心或景观组织控制元素,以至高优势形成全园或区域景观控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展开,以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将主要景点如主要建筑或组团以及构图的一些主要元素如岛桥、堤岸、山石、水面、水口等组合在60°水平视角落的视野范围内,使人们置身楼台高处,在自然的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的景观。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 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 时名“远翠阁”。阁实质 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 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 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留园景观案例分析PPT课件
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探索
01
02
03
传统文化的弘扬
留园景观作为传统文化的 载体,展示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魅力,为文化传 承提供了借鉴。
文化创新与发展
留园景观在传承传统文化 的基础上,融入了创新元 素,为文化创新与发展提 供了思路。
跨文化交流与传播
留园景观作为中国文化的 重要代表,促进了跨文化 交流与传播,提升了中华 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详细描述
留园的园林小品种类繁多,包括石雕、石刻、 木雕、砖雕等各种工艺品。这些小品设计精 巧、造型别致,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还是留园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它们散布 在园中的各个角落,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 也能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深厚的文化底蕴
要点一
总结词
留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 涵和历史故事,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 大精深。
假山
留园内的假山堆叠自然,形态各 异,是构成山水景观的重要组成 部分。
水系
园内水系布局巧妙,溪流、池塘 、瀑布等元素相互交织,营造出 清新脱俗的意境。
建筑景观
古建筑
留园内的亭台楼阁、回廊水榭等建筑 ,造型别致,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
建筑装饰
留园内的建筑装饰精美,细节处理到 位,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和谐共生
留园景观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的理念,强调人类应尊重自然、 保护环境,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生态平衡
留园景观的生态平衡设计,为现 代人提供了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 范例,强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
性。
可持续发展
留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启 示人们应关注环境的长远发展,
留园分析总结(模板)
留园分析总结留园分析总结篇一:留园分析留园分析——201X级园林四班朱雯雯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
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
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留园东北中西分区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
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
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
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
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清风池馆
《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风。”又宋苏东坡《赤壁赋》 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榭向西敞开,平临近水,环 境舒适,借以为名。建筑为水轩形式,单檐歇山造。刘氏时 称垂杨池馆,盛氏时改名为清风池馆,昔署匾曰“清风起兮 池馆凉”。
五峰仙馆
大厅高大宽敞,装修精美、陈设古雅,素有“江南第一厅堂” 之美誉。以前厅内梁柱均为楠木,所以又有楠木厅之称。因 南面小院中有湖石假山,具有庐山五老峰的写意神韵,将大 厅命名为五峰仙馆。厅中扁额上的“五峰仙馆”四个字是园 主盛康请金石名家吴大题。
之言不虚。后又经数度整修,渐成现有面貌。
窗的应用
留园的花窗,据说墙上开的 花(漏)窗约三百,个个精 美绝伦,独步江南园林,许 多木窗也是精雕细刻,要么 不建,要么不惜成本,直至
达到完美效果。
从南部的入口进入中部之前 ,要经过一段光线昏暗、空 间狭小的曲折长廊、一路上 渐入眼帘的就是花式各样的 漏窗,感受到几个小院射来 的光线,然后打到“古木交 柯”,通过眼前的漏窗便能 隐约看到园中的山水精致。 此处的漏窗细数下来,有十 块,排列紧凑,却各不相同
古木交柯
留园十八景之一。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 墙面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有柏树、云南山 茶各一,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 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 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明瑟楼
取水木明瑟之意而名,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之妙。 体态轻盈造型精巧,取郦道元《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 木明瑟”之意而名,因楼下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 之妙。
。
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 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Part3 独特造景
·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精美绝伦的中部山水 ·富丽堂皇的东部庭园 ·清新淡雅的北部田园 ·野趣横生的西部山林
1.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障景设计: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 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闹到静、漏 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
效果。
图 1 留因人口过道平面
过道尽头,是一小方厅,墙上出现一只漏窗, 但此时游人仍然未见任何花木。
过 请平用
及不另序开始,入园通道左折,始见 夜盛的标竹:光线也略微明朗。
过 清平理
过小方厅,立于门前则见又一通道,两侧蟹 眼天井内皆植有花木,左侧有光线泄入,视 觉更趋明亮。
过 清平理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 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 游人始见天日,心胸未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 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从冠云峰景区向西的一段狭长型区域就是田 园景区,此处实际就在中部山水景区的北面, 仅一墙之隔。
从冠云峰的庭园风光如何自然无痕地过渡到田园风光,是个需 要用心斟酌的问题,设计者在此专门设置了一座小院作为庭园 与田园的过渡区域,显露出高明的手段。
出此亭, 一条小径在竹林间逶迤西去,尽头一座圆门,上额“又一 村”,取陆游“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句。
过道平用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来。至 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随着 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个 “一放”、“一收”、“再放”、“再收”、“三放” 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一 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过 清平理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同芳, 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口过道平面
入口部分封闭、狭 长、曲折、视野极度收 缩;至绿荫处豁然开朗, 达到高潮;过曲谿楼, 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 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穿越石林小院视野又一 次被压缩;至冠云峰前 院则顿觉开朗,至此, 可经院的西、北回到中 央部分,从而形成一个 循环。
冠云峰前院 五峰仙馆前 院 石林小院
曲谿楼 绿荫 西楼 入口 部分
五峰仙馆区
揖峰轩区
晴庐 天山 削东 出南 金五 芙老 蓉峰 ,
五 峰 仙 馆 庭 院
五峰仙馆内
冠云峰庭园
冠云峰位于留园东 部,林泉耆硕之馆 以北,因其形又名 观音峰,是苏州园 林中著名的庭院臵 石之一,充分体现 了太湖石“冠云峰 瘦、漏、透、皱” 的特点。
揖 峰 轩 庭 园
前揖庐山, 一峰独秀
留园中区
可亭
中部景区, 闻木 建筑沿园的四周排 樨香 列,东面最密集, 轩 南面次之,西北两 面则比较稀疏。水 面、假山为,主建 筑环绕四周;西北 受阳侧放臵山石, 南厅北山,隔水相 望
涵碧 山房
中区平面图
可景
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
涵碧山房
• “涵碧山房”为中部主要
• 渗透与层次
透过若干层 次看某一对象, 可增强其深远 感。即使隔着 一重网格看, 也比直接看要 显得深远些。
古木交柯 向西透过门洞, 窗口看绿荫及 华步小筑庭院, 空间显得更加 深远。
•蜿蜒曲折
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 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 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 界,园林以曲为美。
留园西区以自 然方法密集成林
留园西部景区,大面积密植枫树 以形成葱郁的枫林。配置方法取 自然形式,宛若自然山林
留园中部景区东南以建筑为界面,点 种乔木仅起点缀作用,西北以密植树 木形成界面。
西面:以树木组成浓密的屏障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紫藤、翠竹、芭蕉点缀着的留园, 风光旖旎。
留 园 漏 窗 情
建筑,俗称荷花厅,厅高 大宽敞,陈设朴素,周围 老树浓荫,风亭月榭,迤 俪相属,楼台倒影,山池 之美,堪称图画。
清风池馆 《诗经》:“吉甫作颂,穆如清 风。”宋苏东坡《赤壁赋》中“清 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榭向西敞 开,平临近水,环境舒适,借 以为名。
。
从小蓬莱看清风池 馆
明 瑟 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
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 故借以为名。
• 留园西区
环境僻静 山阜(fu)为全园最高 处 阜上植以青枫、银杏 富有山林野趣
泼加窗 ,;外 借此鸢 以处鱼 为鸢活 名飞泼 鱼, 跃床 ,头 天经 机典 活交
• 西区活泼泼地
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 主从与重点 • 渗透与层次 • 蜿蜒曲折
留 园 中 部 效 果 图 • 主从与重点 •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 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 其它部分,且主要厅堂又 不在其内,但由于景观内 容充实而极富变化,实为 全院精华荟萃的中心。
从布局上看,留园分为中区、东区、北区和西区 四个主要部分,而以中区和东区为全园的精华所在。
建筑及绿化分布
• 整体园林可分为A、B、C 三部分。图中A处的建筑较 之B处密度更高,体量更大。 而B处则是以绿化景观为主, 并附以观景的亭子。A、B 两处相互渗透,形成了实 与虚的对比。而C处作为全 园的核心部分,山、水、 建筑等恰到好处地分布其 中,内容充实而富于变化, 为A、B两处起到了很好的 过渡作用。
留园分析
专业:城市规划 姓名:刘瑞 学号:080107051
留
园
留园总体分析
• 总体介绍
留园在苏州市榈门外。明嘉靖时太仆徐泰时建东 园于此,清嘉庆时为刘恕所居,名寒碧山庄,又名刘 园。咸丰 同治年间,苏州诸园多毁于兵乱,而此园 独存,光绪时盛康重修,易名留园。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
入口借廊 的交错而变得 更加曲折,。
留园东区
东区以曲院回廊见胜。 冠云峰区 中部为鸳鸯厅——林 泉耆硕之馆,柱梁装 还我读书处区 修精致。北面为浣云 沼水池,后面有三座 石峰。冠云峰居中, 高5.6米,为苏州诸 园现存湖石之冠,相 传为宋花石纲旧物。 两旁的瑞云、岫云二 峰,也很劲秀。峰北 有冠云楼,高二层, 登楼可观园外景色。
结论
• 苏州留园注重山水写意,平面布局自由流畅。水体绿 化及亭台楼阁坐落其中,布局精巧细致,疏密有致, 出其不意。 • 随意地穿插于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廊道,不但对人流起 了导向性的作用,更加强了全园的整体性与随意性。 • 弯曲的廊道、假山奇石、田野小径等小品无一例外地 都在吸引着人流至全园。 • 入口处的处理更为别具匠心。平庸无奇的走道,充分 利用了尺度的缩放。方向的变换及光线和虚实的变化 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 并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加有效地突出了园内主要景 点。
经典的中国春天,还在苏州园林 的墙边,是花窗里探出的那一缕绿色。
• 留园总体介绍
西 区
东区
中区 入口
留 园 入 口
入口处的天井、曲廊、小院等构成了开敞——闭塞 ——开敞——闭塞——开敞的序列。以此赋予平庸 无奇的走到以丰富的空间大小、虚实及光线明暗的 变化的效果。
• 进入留园的大门是一个较 为宽敞的大厅。受两侧高 墙所限,难以采光。因此 在厅的上部开了一个天井, 既满足了采光要求,又可 以通风,创造出明暗变化 的效果。 • 出了大厅,通过一段蜿蜒 曲折的小廊。出了曲廊, 是一个更为宽阔的门厅小 院。之后再经过一段狭窄 的曲廊,便到达了古木交 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