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留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它独特的建筑特点使得留园成为了中国园林史上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从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等方面对留园的建筑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留园的建筑布局非常精致。
留园以水为中心,围绕着水池布置建筑,形成了园林中的一道景观线。
建筑物的布局紧凑有序,错落有致。
留园中的建筑物包括主楼、别楼、亭台、廊道等,它们与水景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留园独特的景致。
而且,留园中的建筑物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融入了山石、花木等元素,使整个园林景观更加和谐统一其次,留园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留园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到江南园林的影响,它融合了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留园的建筑多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如重檐歇山顶、飞檐斗拱、石雕窗棂等。
这些建筑风格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同时也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地域特色。
此外,留园的建筑物还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及与周边建筑的融合。
它们虽然在造型上各具特色,但整体上却形成了和谐的景观效果。
最后,留园的建筑材料丰富多样。
留园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木材、砖石和花岗岩等。
木材作为主要的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留园的建筑中,如梁柱、檐口等。
砖石则用于建筑的墙体和地面,它们经过精心雕琢,展现出了精美的纹饰和雕刻。
此外,留园中的建筑物还常常使用花岗岩作为地基,以增加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些丰富多样的建筑材料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综上所述,留园的建筑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等方面。
留园以水为中心,建筑布局精致有序;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融合了江南园林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建筑材料丰富多样,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追求。
这些特点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处园林艺术的杰作,也为后世的园林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苏州园林的留园介绍
苏州园林的留园介绍
留园,坐落于苏州古城的东北角,北靠古城墙,东临沧浪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它是我国南方园林的杰出代表,又是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
留园占地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其建筑面积近七千平方米。
它由四大部洲和五大庭院组成。
园内的建筑疏密得当,前厅后厦,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各厅、堂、楼、馆、室的形式和布局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
留园的美在于它在有限的面积内创造出了无限的空间,同时也把有限的空间不断地向外延伸、扩展。
留园以其空间布局巧妙合理而著称于世。
在它的几个主要景点中,处处都可欣赏到曲折幽深的空间。
园内所有建筑都有一个或长或短、或高或低、或远或近的厅、堂、楼、馆、室;所有的厅堂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宽或窄的庭院;所有的庭院都有一个或大或小、或曲且直的走廊。
在留园各处庭园中,无论是建筑上还是空间上都注意到了光线与光影。
留园还把园林分为若干景区,这些景区又是相互联系又各具特点的。
—— 1 —1 —。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留园的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独特,融合了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 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对现代园林设计仍具有启示意义。
社会影响
留园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对促进 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留园的保护与传承
文物保护
留园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确保留园的建筑和园 林景观得到有效保护。
建筑装饰
门窗装饰
留园的门窗装饰精美,采用镂空、 浮雕、彩绘等多种工艺手法,图
案丰富多样,寓意深刻。
屋顶装饰
留园的屋顶装饰简洁大方,主要 包括脊饰、瓦当、滴水等部分, 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艺术性。
室内装饰
留园的室内装饰典雅别致,包括 家具、屏风、挂画等各个部分, 都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和文化
内涵。04 留园的园林源自术留园建筑特点分析contents
目录
• 留园简介 • 留园简介 • 留园的建筑风格 • 留园的建筑元素 • 留园的园林艺术 • 留园的文化价值 • 总结与展望
01 留园简介
建筑风格
留园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为主,采 用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形式,以轻巧 、通透、朴素为特点。
留园的建筑色彩以灰、白、黑为主, 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给人以清新自 然的感觉。
建筑结构
木结构体系
建筑尺度
留园的建筑结构采用传统的木结构体 系,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展现了 古代建筑的特色和技艺。
留园的建筑尺度适宜,根据不同功能 需求和景观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体 量和高度,使整体空间布局更加和谐。
建筑构造
留园的建筑构造精细复杂,包括斗拱、 梁架、柱础等各个部分,都体现了精 湛的建筑工艺。
园林更加生动、自然。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
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布局简要分析报告留园是一座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园林景区,位于市区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园林风格。
该园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园林布局,注重以自然景观为主,将绿化和水景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景观特色。
首先,留园的布局注重了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
整个园区以湖泊为中心,围绕着湖泊布置了各种建筑和景观。
入口处设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象征着古老而庄重的氛围。
接着是一片宽敞的广场,上面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为游人提供了一个休息和观赏的场所。
在广场的两侧,分别是一座古亭和一座古塔,古亭以其曲线和流畅的造型而闻名,古塔则是留园的最高点,俯瞰整个园区,将游人带入了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其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景观的层次变化。
整个园区的地势由高到低,形成了一种逐步下降的错落感。
从最高点的古塔开始,游人可以一路下行,逐渐接近湖泊。
途中会经过一些小桥流水、花坛翠林和假山水榭等景观,给人以山水间的穿行感。
最后,到达湖边,可以观赏到湖光山色,以及湖中的假山和亭台。
整个布局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非常具有艺术感和观赏性。
再次,留园的布局注重了绿化和水景的结合。
园区内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形成了郁郁葱葱的绿色风景。
同时,园区内还有许多人工湖泊,水质清澈,水面平静。
这些湖泊成为了绿化的点缀,使整个园区更加生机勃勃。
湖水中的假山和亭台,与周围的绿色植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园区的层次感和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留园的布局具有建筑和景观的有机结合、景观的层次变化以及绿化和水景的结合等特点。
这种布局使得留园成为了一座美不胜收的园林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休闲。
同时,留园的布局也充分展示了中式园林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规划和改造,留园能够保持其独特的风格,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留园分析34
留园 建筑艺术
【闻木樨香轩】 中部花园中最高建筑闻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 建的半亭。因四周遍植桂花而得名。轩前是一幅对联:“奇石尽含千古秀,桂 花香动万山秋”。这是一幅状景联。此处千姿百态的湖石在桂花树的掩映下, 显的玲珑而古朴,而每到秋分送爽时,则满山荡漾着桂花的香气。这里的“动” 字用的极妙,将“香味”这一园林中的虚景写活了。不仅如此,“闻木樨香”还颇 富禅仪意,它似乎在暗示别人们,佛理就像这桂花香气一样,虽然我们看不 见,摸不着,但他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只要用心参禅,人人都可以顿悟 得道的。
60o水平视角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 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山房主 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 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 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
留园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2)留园入口空间赏析
从留园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 曲折、忽现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 道,在此,有意识地使有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的收 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客逐渐进入园中主要空间 时,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平庸无奇的走道,由于充分 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 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 虽进行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闭 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很匠心的,在姑苏园林中亦不多 见。
留园 景观设计技法介绍
留园的入口,虽然曲折,封闭 狭长,但运用了大小、疏密、 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 等多种对比手法,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手 法巧妙,使通常认为处理的狭 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 挫的节奏感,同时又借用了空 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引导 人们循善特定的方向路线。
苏州留园赏析
苏州留园赏析苏州留园是清代时期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107000平方米,原来是明代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代时期重修。
它的特点是建筑布局疏密相间,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各个建筑物之间,有园林山水、绿化、美化等融为一体,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苏州留园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假山池沼以土石相间堆成,山石古怪多姿,与自然环境配合得适当,浑然一体。
园内栽培着几十种花木,分为观花类、观果类、香味类和蔓类等,还有竹子、芭蕉等,到处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留园各部分,均有曲折回廊贯通,构成四通八达的游览路线,形似网状,走入其中,平坦而明亮。
留园内建筑高低相差很多,形成了空间的层次感。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对比中求和谐。
从空间的构图艺术来说,是我国园林艺术高超技艺的体现。
(1)用北魏的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梁国的兴国寺的旧名作为这座园林的名字,并且以此命名全园。
( 2)其布局虽由人工而成,却宛如天开。
(3)屋宇或筑于高台之上,或隐于密林之中,俯仰生姿,错落有致,变化无穷。
留园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各种形状的假山:主峰名“五峰仙馆”,中峰“冠云峰”,东西两峰名“补杉”、“清风”,四周还有很多小的峰峦和峭壁。
此外,全园的峰石还有近30个,总称“冠云峰”。
池沼的名称也非常别致,所有池沼都用旧称,如“八仙墩”、“小蓬莱”、“自来峰”等。
石头的形状则各种各样,如云、湖泊、田畦、峰峦、河流、山丘等,可谓集全国各地的石头之大全。
留园各处的匾额、楹联、碑刻、书条石,都很精美,其中有不少是名家之手。
留园中西建筑融为一体,富有特色。
以建筑结构来说,有一部分是北方建筑,更多的是南方建筑。
西洋建筑不仅有厅堂楼阁、书斋、平房、还有敞廊、花墙、花窗、转角立面处理等。
园林的装修,不论木雕还是石刻,都精细雅致。
园中的假山、花木、水池等等,都注意模仿自然。
尤其是用石头,石质不同,处理手法也不同,有的玲珑剔透,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凌空欲飞。
苏州园林留园简介
苏州园林留园简介1. 介绍留园是中国传统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部,是苏州园林中四大著名园林之一。
留园始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它以建筑精美、景色秀丽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江南园林中的明珠。
2. 建筑风格留园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以小胜巧妙地展现了“小园林大景观”的设计理念。
园内的建筑布局精细而巧妙,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独特感悟和对空间运用的独到见解。
园内建筑风格雅致,富有意境,充满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
3. 园林构造留园占地面积广阔,大致可分为主体园区和辅助园区两部分。
主体园区包括“寄留亭”,“芳草池塘”,“建章园”等。
辅助园区则包括“赤壁程府”和“淡泊山房”等。
整个园林的构造合理,各个园区之间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1 寄留亭寄留亭是留园的一大特色。
它是园内一座精美的建筑,以亭为主体,四周环绕着小桥、流水、绿树,营造出了一种幽静、宜人的环境氛围。
寄留亭是游客休息、观赏园林的好地方。
3.2 芳草池塘留园的芳草池塘是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
它面积广阔,水面碧绿,四周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
在芳草池塘的岸边,游客可以欣赏到园内美丽的景色,感受到春季的清新和夏季的凉爽。
3.3 建章园建章园是留园的核心园区,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
园内建筑精美,布局严谨,富有艺术性。
它结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展现了中国古人对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4 赤壁程府赤壁程府是留园的一个辅助园区,也是游客了解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府内有许多古代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古代文人墨客的书画和手工艺品。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园内的美景,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3.5 淡泊山房淡泊山房是留园的另一个辅助园区,它以山水环境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
园内有小桥流水、山峦起伏的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静谧和宁静。
4. 参观路线留园的参观路线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苏州留园建筑特点
苏州留园建筑特点
苏州留园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园中之园”,有着独特的建筑特点。
1. 集大成之美
苏州留园以其丰富的园林元素和精美的建筑装饰,充分融合了苏州园林的各种风格,体现了集大成之美的特点。
园林内有假山、水榭、亭台、廊宇、花坛、水池、石桥等,这些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和谐的景观系统。
2. 精雕细琢的园林景观
苏州留园的园林景观非常精雕细琢,每一个构件都仔细计算过,每一处细节都注重方式、造型和颜色上的搭配。
例如,留园中的假山,其形态、位置和灵感核心都十分独具匠心。
3. 礼佛文化的表现
苏州留园是纯正的江南园林,其建筑元素中充满了礼佛文化的表现。
园林中有若干佛像、塔楼、观音庵等建筑,其装饰和造型都融入了佛教文化的不少风格,带有浓厚的信仰气息。
4. 徽派建筑的影响
苏州留园园林建筑亦深受徽州建筑的影响,其建筑风格充满了徽派装饰艺术元素,如八卦鱼、蚯蚓、荷花等。
同时,留园建筑也融入了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即通过更接近自然、更流畅、更浪漫的造型表现哲学性与艺术性。
评析留园的美
评析留园的美摘要:一、引言二、留园概述三、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2.建筑风格3.山水景观4.植物配置5.文化内涵四、留园美的现实意义五、总结正文:【引言】留园,位于我国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留园就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
本文将对留园的美进行深入评析,以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
【留园概述】留园始建于明朝,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山水景观为主体,建筑、园林相结合的古典园林。
留园分为东、中、西三个景区,各具特色。
东部以山水景观为主,中部为建筑群,西部以田园风光为特色。
整个园林布局严谨,独具匠心。
【留园美的评析】1.园林布局:留园的园林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即“山水相依,建筑相映成趣”。
园区内的山水景观错落有致,与建筑相互呼应,营造出优美、和谐的自然氛围。
2.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独特,既有江南水乡建筑的韵味,又具有皇家园林的气派。
建筑与园林景观相得益彰,为游人提供了休憩、观赏的好去处。
3.山水景观:留园的山水景观富有层次感,充分利用了地形地貌,营造出“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仙境。
山石、水体、植物等元素相互映衬,美不胜收。
4.植物配置:留园内的植物种类繁多,既有古树名木,又有花卉绿植。
植物的配置注重色彩、季相的变化,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5.文化内涵: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
园内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碑刻等,反映了我国古代园林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留园美的现实意义】留园的美不仅体现在园林景观上,更体现在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今天,留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品味文化、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对于传承我国古代园林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总而言之,留园以其独特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山水景观、植物配置和文化内涵,成为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瑰宝。
留园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陶冶、一种文化的传承。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ppt课件
号称“留园
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
“雨过天晴图”。
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
石表面中
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
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
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
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
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
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
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
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
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
PPT学习交流
15
• 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 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 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 借用。建筑临水,二层, 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 爿,下为过道,狭长,进 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 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 “攸宁堂”,楼名曲溪, 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PPT学习交流
2
(2)立意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
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
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PPT学习交流
8
•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 时此亭无名,后因亭 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 如济颠,而俗称济仙 亭。
PPT学习交流
9
• 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
留园造景手法与特点
留园造景手法与特点留园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留园造景手法独特,具有许多特点,下面将详细介绍。
留园造景手法的特点之一是注重意境的表达。
留园的整体设计以营造一种理想化的自然景观为目标,追求意境的表达。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景观设计,留园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园内的山水、亭台、花木等元素都通过景观的组合和配置,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情怀。
其次,留园造景手法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留园通常采用多层次的布局,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亭台、山石、水池等元素,使整个园林空间呈现出层次分明的效果。
这样的设计手法使得园林空间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立体感和层次感,增加了游览的乐趣和观赏的价值。
留园造景手法还注重水景的运用。
水是留园造景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留园中的水景通常以大型水池为主,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精心的处理,给人以开阔、深邃的感觉。
水面上的倒影、水波荡漾等景象,为整个园林增添了一种诗意和浪漫的氛围。
同时,水还起到了调节气温、增加湿度的作用,为园林中的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留园造景手法还注重材料的运用。
在留园的建设中,常常使用一些石材、木材等自然材料,通过巧妙的雕刻和安排,营造出各种各样的景观效果。
石材的运用尤为重要,留园中的山石通常选取天然的奇石,通过精心的摆放和砌筑,营造出一种自然、灵动的美感。
木材的运用则主要体现在园林建筑和亭台的搭建上,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雕刻,使得园林建筑更加精致、美观。
最后,留园造景手法注重细节的处理。
细节是留园造景中的关键,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精心雕琢和处理,使得整个园林更加完美。
留园中的山石、水池、植物等元素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布置,力求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效果。
同时,留园中的园林建筑、雕塑等也注重细节的设计,通过精密的雕刻和装饰,使得园林更加精致和美观。
总的来说,留园造景手法独特,具有注重意境的表达、空间的层次感、水景的运用、材料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等特点。
苏州留园的园林布局有何独特之处
苏州留园的园林布局有何独特之处苏州园林,举世闻名,而留园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
留园以其精湛的园林布局艺术,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品鉴。
留园的入口设计独具匠心。
它并非是那种一进门就将整个园林景观尽收眼底的直白方式,而是采用了曲折迂回的手法。
刚进入时,空间相对狭窄,仅能看到几处漏窗透出的些许景致,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
这种欲扬先抑的处理方式,让游客在进入园林的初始阶段就充满了期待和好奇。
沿着小径前行,视野逐渐开阔,真正的美景方才缓缓展现在眼前,令人心生惊喜。
穿过入口,来到中区,这里是留园的核心景观区域。
中区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着亭台楼阁、假山回廊。
水池的形状不规则,岸线曲折多变,营造出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
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岸边的建筑和树木,虚实相映,增添了几分诗意。
水池周边的建筑布局巧妙,有高耸的楼阁,也有低矮的亭榭,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感。
其中,“涵碧山房”临池而建,宽敞明亮,是观赏水池景色的绝佳之处。
留园中的假山也是一大特色。
假山不仅造型奇特,而且与周围的建筑、水池相互呼应,融为一体。
有的假山宛如陡峭的山峰,有的则似起伏的丘陵,形态各异,引人入胜。
在假山上还建有小径和洞穴,游客可以穿梭其中,体验探险的乐趣。
与假山相配合的还有众多的石洞,这些石洞内部幽暗曲折,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留园的建筑布局也十分讲究。
建筑的分布疏密有致,既不会显得过于拥挤,也不会让人感到空旷。
各种建筑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有古朴典雅的厅房,也有精致小巧的轩榭。
其中,“五峰仙馆”是园内最大的厅堂,内部装修华丽,气势恢宏。
而“林泉耆硕之馆”则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风格迥异,体现了建筑布局的多样性。
除了中区,留园的东区和西区也各有千秋。
东区以庭院建筑为主,庭院深深,宁静清幽。
这里的建筑多为小型的院落,布局紧凑,富有生活气息。
西区则以假山和枫林为主,秋季时枫叶如火,美不胜收。
在游览留园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其对空间的巧妙利用。
留园景观建筑最全分析
三 、 景 观 园 林 手 法 叠 山
---
山的四周与内部洞窟全 部用石构成,洞窟很多, 细而纤瘦,
------陈长虹
中国古典园林之留园
位于留园东园林泉耆硕之馆北面的冠云峰是留园的“三绝”之一,也是留园的 镇园之宝。它取《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交霞翼 岭”之意而命名。这座秀美的石峰据传说是北宋末年为宋徽宗采办“花石纲” 时遗留在江南的一块名石,按照名石的评价标准,具备“瘦、皱、漏、透、清、 丑、顽、拙”之美,被誉为中国三大太湖石之一。
一 、 总 体 布 局
------陈长虹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之
二 、 交 通 流 线
留 园
主入口
------陈长虹
中国古典园林之留园
古木交柯 绿荫 敞厅 2、 入口——柳暗花明又一景 当年园主人和内眷可从内宅 入园,而一般游客不能穿越内 宅,故此另设园门于当街,从 两个跨院之间的备弄入园。备 弄的巷道长达五十多米,于高 墙之间,匠师们采取了收、放 、收的序列渐进变换的办法, 虚实交替、收放自如,形成巧 妙的空间序列; 收 走道 放 收 收束空间
涵碧山房
------陈长虹
一 、 总 体 布 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在堆山叠石的基础上筑楼阁台塔作为构图中心或景观组织控制元素, 以至高优势形成全园或区域景观控制。园林中的景观布局及设计围绕构图中心展开,以 局 60o水平视角控制景观组织,将主要景点如主要建筑或组团以及构图的一些主要元素如岛 桥、堤岸、山石、水面、水口等组合在60o水平视角落的视野范围内,使人们置身楼台高 处,在自然的观景状态下获得丰富、完整的景观。
二 、 交 通 流 线
------陈长虹
中国古典园林之留园
留园之长廊是留园的交通流线 的主要指引。园内有直廊、回 廊、曲廊、爬山廊等700多米, 环园而建,将各个景点串联起 来。循廊前行,登高临水,穿 堂渡桥,可游遍全园。 长廊不仅可为游人遮阳避雨, 还有分隔空间的作用,以增加 景观层次。 自园门至中部的一段曲廊,长 50多米,由窄变宽,由暗转明, 处理极佳,不仅避免了在高墙 之间委曲穿行的局促感,还是 游人心情由敛至放,由惑转朗。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 符,借以为名。其下即自 在处,刘氏时曾名“空翠 ”,后改名含青楼,盛氏 时名“远翠阁”。阁实质 为楼,其上三面都置有明 瓦和合窗,二层,单檐歇 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留园造园手法
留园造园手法留园是中国苏州市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留园的建造始于明代,经过多次的修葺和改建,如今已成为一座具有浓郁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典园林。
留园的建造手法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本文将从留园的建造手法、景观设计和园林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留园建造手法留园建造手法以“四大特点”为主要表现形式,即“小巧玲珑、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景致宜人”。
1.小巧玲珑留园的建筑物和景观都非常小巧玲珑,没有太多的繁琐和复杂的细节,但却非常精致。
这种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美感。
2.错落有致留园的建筑和景观设计都非常错落有致,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和对称。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3.曲径通幽留园的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设计手法。
这种设计手法可以使人们在游览园林的过程中,逐步发现新的景色和美景,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
4.景致宜人留园的景致非常宜人,不仅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精致的建筑物和艺术品。
这种景致宜人的设计手法,使得留园成为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二、留园景观设计留园的景观设计,以“四大景观”为主要表现形式,即“水、石、植物、建筑”。
1.水留园中的水系非常完备,包括大大小小的池塘、水道和喷泉等。
这种水系的设计,不仅美观,还可以增加园林的湿度和气温,使得园林更加宜人。
2.石留园中的石头是非常重要的景观元素,不仅可以用来装饰建筑物,还可以用来制造山水景观。
这种石头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3.植物留园中的植物非常丰富,包括各种花卉、树木和灌木等。
这种植物的使用,可以增加园林的自然气息,使得园林更加生动。
4.建筑留园中的建筑物非常精致,包括亭、台、楼、阁等,这些建筑物不仅美观,还有一定的实用性。
这种建筑物的使用,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和观景的场所,使得游览更加舒适。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
1.总体布局
(1)背景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
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 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 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 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 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 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号称“留园
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
“雨过天晴图”。
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
石表面中
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
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
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
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
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
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
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
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
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
.
• 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 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 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 借用。建筑临水,二层, 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 爿,下为过道,狭长,进 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 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 “攸宁堂”,楼名曲溪, 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
• 西楼
位置在五峰仙 馆之西,刘氏时 曾名西爽,今俗 称西楼。建筑为 单檐歇山造,和 曲溪楼相通。
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 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 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 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
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
.
•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
.
• (3)“实、虚、空”的组合产生了曼妙的的空间效果:西楼 与古木交柯通过廊屋连接,廊墙上开连续漏窗。从室内 观之,透出室外山池之境犹若连续的小品画幅;自室外 观看,漏窗的空透图案又成为墙面上连续而有节奏的装 饰。这样的虚实延伸了物体本身的美。
苏州古典园林留园简介
苏州古典园林留园简介一、留园的历史概述二、留园的建筑特点2.1 园林布局2.2 建筑风格2.3 植物景观三、留园的文化内涵3.1 游园文化3.2 园林诗词3.3 园林绘画3.4 园林音乐四、留园的保护与传承4.1 园林保护工作4.2 文化传承与教育4.3 园林旅游开发五、结语苏州留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享有盛誉。
本文将从留园的历史概述、建筑特点、文化内涵和保护传承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留园的历史概述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代。
留园最初由明代文人、政治家刘若愚所建,故而得名“留园”。
经过多次扩建与修缮,留园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和面貌。
留园作为一座私家园林,不仅是刘若愚先生的寓所,也是他向友人展示自己园林艺术造诣的地方。
二、留园的建筑特点2.1 园林布局留园占地面积较小,但却十分精巧。
整个园林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南部以山水为景,北部以庭园为主。
南部的园林景观以水池、岛屿、假山和亭台楼阁为主要元素,营造出山水画般的美景。
北部的庭园则以厅堂、走廊、亭台和花园为主,展现出中国古典庭院的韵味。
2.2 建筑风格留园的建筑风格典雅精致,融合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南方传统建筑的风格。
园内的建筑有着精美的雕刻和陶瓷砖画,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
园内的亭台楼阁、廊桥流水、花木扶疏,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园林画卷。
2.3 植物景观留园的植物景观也是园林的一大特色。
园内的花木遍布,四季有花开,春有梅花、夏有莲花、秋有菊花、冬有梅花,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注重四季景观的特点。
此外,留园还有一些珍贵植物,如古代名贵草木和奇花异草,为园内增添了更多的生机。
三、留园的文化内涵3.1 游园文化留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也是一处承载了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方。
在留园游览时,人们可以体验到传统的游园文化,包括品茶、写意、赏景、诗词、音乐等。
园内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茶文化展览、诗词比赛等,吸引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留园详解_精品文档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植物配置
对植、丛植、孤植
四、留园的空间处理手法
主从与重点
渗透与层次
蜿蜒曲折
空间的对比
留园入口处的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曲折、狭长、封闭,极大的压缩了人的视野,
而后宽敞空间使人豁然开朗。
主从与重点
留园,属于大型私家园林,其中部面积并不显著大于其它部分,且主要厅
堂又不在其内,景观内容充实而极富变化,为全院的中心。
然山林。
亭:濠濮亭,四角亭,立于水面之上,可休憩、观水、戏鱼、赏荷。
置石:冠云峰,中心水池名浣云沼,南为平台石栏,水中植莲花,池北
出半岛,立冠云峰 ,瑞云峰、岫云峰屏立左右,为留园著名的姐妹三峰。
廊:爬山廊、曲廊,因墙为壁,高低错落,明暗相间,遮阳避雨,可游
可憩,变化多端,为留园一绝。
亭、置石、廊
以北,因其形又名观音峰,是苏州园
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体现
了太湖石“冠云峰瘦、漏、透、皱”
的特点。
留园北部
北部景观以盆景为主,还有富有人文气息的假山石。
三、小品及植物配置
留园小品多样,亭台楼阁,桌椅游廊,为园子添加趣味与意境。留园西部
景区,大面积密植枫树以形成葱郁的枫林。配置方法取自然形式,宛若自
空间主体-----高潮迭起,
使人在期待和寻觅中突然发现所追寻
的目标而觉豁然开朗,精神一振。
空间延续——诱导
性、延续性的景物,
增加层次性和递变性的心
理运动,进行情绪的濡染
空间开始,收定心情,
人从原来的初始
心态进人设定的情景
入口部分封闭、狭长、曲折、视野极度收缩;
至绿荫处豁然开朗,达到高潮;
过曲谿楼,西楼时再度收束;至五峰仙馆前院又稍开朗;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报告
留园建筑设计分析报告留园,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之上,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
留园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和经典之一。
而留园建筑设计的魅力在于其几何比例美、行进路线的从容与安排等。
留园的建筑设计采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其整体设计呈现出一种朴素、淳朴、细致的美感。
留园建筑设计充分利用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手法和理念,将古代风格融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之中,为人们展现出一个别具魅力的古典园林。
留园建筑设计的主题是“山水胜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不断吸取各种建筑风格,形成了艺术上的独特风格。
留园建筑设计采用了复合式的建筑模式,即由多个建筑单元组成的整体,使得园林景观和单体建筑之间相互衔接,为人们带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感受。
留园注重细节的设计,其花园、建筑、摆设的设计都细腻而巧妙。
留园的建筑设计充分反映出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比如庭院式建筑、独立式建筑、善于利用水池、假山、拱桥、廊亭和柱廊等。
这些特点在留园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为留园的建筑设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留园的建筑设计对于行进路线的规划也十分注重。
在留园中,人们可以发现各种大小不等的景点和建筑单元,这些景点和建筑单元通过严谨的行进路线相互连接,使得人们在游览的过程中不感到单调乏味。
留园的行进路线从始至终都是连续的,使得游客在全面感受留园美景的同时,更能够领略到这里的建筑文化和思想精髓。
留园的建筑设计凭借着几何比例的美感和行进路线的从容与安排等特点,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它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影响着后来园林建筑的发展。
留园建筑设计向后世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激励了当代设计师们创新、发展中国古典园林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 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 刘氏时曾名“空翠”,后 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 “远翠阁”。阁实质为楼, 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 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 时此亭无名,后因亭 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 如济颠,而俗称济仙 亭。
• 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 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 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 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 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 有。
(2)立意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
•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 有新课”。喜雨,春秋谷 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 者也。”快雪,王羲之帖 “快雪时睛”。都是指对 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 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 亭为单檐歇山造,解放后 在原盛氏亦吾庐的基础上 改建而成。原来“佳晴喜 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 后院西北方向(今为一排 花墙)。刘氏时即有,盛 氏时称此名。
• 小蓬莱
《史记》:“海 中有三神山,名曰蓬 莱、方丈、瀛洲,仙 人居之。”此处在水 池当中,故借以为名。 二面曲桥相连,上面 架以亭式紫藤棚架。 此处有黄石,刻有 “小蓬莱”三字,系 解放后新题。盛氏时 园中亦有小蓬莱者, 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 山。
• 濠濮亭
《世说》:“晋简文帝 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 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 也,觉鸟兽禽鱼,自来 亲人。”濠,即濠上, 濮,水名,古人观鱼之 地。此处借以为名。亭 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 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 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 亭”。亭侧池畔立有一 石,倒影池中如圆月, 名印月。盛氏时名“濠 濮想亭”。今易名濠濮 亭。
• 闻木樨香轩
闻木樨香轩为中部 最高处,山高气爽,四 周景色尽现眼底,轩前 有联:“奇石尽含千古 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木樨,即岩桂。轩为 方形,后倚云墙,单檐 歇山造,徐氏时称“桂 馨阁“,刘氏时曾名 “餐秀轩”,盛氏时改 为今名。
• 可亭
亭,《释名》:“停 也,道路所舍,人停集 也。”可亭,取白香山可 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 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 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 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 花瓶倒扣(为 1953 年整 修时应急之作)。刘氏时 称“个中亭”,盛氏时称 “可亭”。解放后整修, 亭顶比昔时略尖一些。
•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 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 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 满天楼”。楼下名“仙 苑停云”。建筑为三开 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 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 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
石一方。
• 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 峰而设。亭为六角 攒尖,顶部饰有如 意桔子。
• 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 实质系亭,为观峰而 设,建筑呈正方形, 单檐歇山造。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1.总体布局
(1)背景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
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 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 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 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 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 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5)以廊为脉,通幽度壑,又有大小不同的庭院景区,园中 有园,迂回曲折。
3.单体建筑艺术特色
•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 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 “瘦、皱、漏、透”四 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 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 的遗物。
楠木殿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 “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 还读我书斋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 书”。此处从前是书斋, 建筑为楼,二重,硬山造, 刘氏时称“还读馆”,盛 氏时称“还读我书斋”, 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 处”,现已恢复原名。
• 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造, 解放后新建。“又一村” 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 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 圆人寿轩”,“少风波处 便为家”,“亦吾庐”这 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 常指西面一带。因广植梅 林,并有绿杨、桃杏、菜 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 故名。
• 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 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 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 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 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 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 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 楼,刘氏时称“卷石山 房”,盛氏时名“涵碧山 房”,因建筑前临荷池, 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 《留园记》中“凉台燠馆” 即是指此。
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 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 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 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
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
•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 号称“留园 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 “雨过天晴图”。 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 石表面中 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 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 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 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 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 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 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 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 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 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 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 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 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 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 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 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 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谢谢观赏
苏州 留园
• 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 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 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 借用。建筑临水,二层, 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 爿,下为过道,狭长,进 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 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 “攸宁堂”,楼名曲溪, 曲溪之名用至今。
• 西楼
位置在五峰仙 馆之西,刘氏时 曾名西爽,今俗 称西楼。建筑为 单檐歇山造,和 曲溪楼相通。
• 清风池馆
《诗经》:“吉甫作 颂,穆如清风。”又 宋苏东坡《赤壁赋》 中“清风徐来,水波 不兴”。水榭向西敞 开,平临近水,环境 舒适,借以为名。建 筑为水轩形式,单檐 歇山造。刘氏时称垂 杨池馆,盛氏时改名 为清风池馆,昔署匾 曰“清风起兮池馆 凉”。
• 自在处
宋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 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 以为名。前侧一峰名“朵 云”,对面置有青石牡丹 花台,雕刻精美,为明代 园林遗物。
• (3)“实、虚、空”的组合产生了曼妙的的空间效果:西楼 与古木交柯通过廊屋连接,廊墙上开连续漏窗。从室内 观之,透出室外山池之境犹若连续的小品画幅;自室外 观看,漏窗的空透图案又成为墙面上连续而有节奏的装 饰。这样的虚实延伸了物体本身的美。
(4)小园的庭院空间因不同的地形地貌及不同建筑更显得其 层次的多变,有不乏其个性的表达,水体来来去去,小 径曲曲折折,亭榭怪石水中波浪交融,垂柳依依浮荡水 面,小舟在柳丝下鳞波中缓缓荡漾,如画中游,如临仙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