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冠云楼
冠云,峰名,此楼 为观冠云峰而设,盛氏 时楼曾名“云满峰头月 满天楼”。楼下名“仙 苑停云”。建筑为三开 间五架屋,东西两面又 各接一间四架屋。楼下 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鱼化
石一方。
• 冠云亭
冠云,峰名,为观 峰而设。亭为六角 攒尖,顶部饰有如 意桔子。
• 冠云台
冠云,峰名,此台 实质系亭,为观峰而 设,建筑呈正方形, 单檐歇山造。
• 闻木樨香轩
闻木樨香轩为中部 最高处,山高气爽,四 周景色尽现眼底,轩前 有联:“奇石尽含千古 秀;桂花香动万山秋。”
木樨,即岩桂。轩为 方形,后倚云墙,单檐 歇山造,徐氏时称“桂 馨阁“,刘氏时曾名 “餐秀轩”,盛氏时改 为今名。
• 可亭
亭,《释名》:“停 也,道路所舍,人停集 也。”可亭,取白香山可 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 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 景可以停留观赏。亭为六 角,飞檐攒尖,结顶为一 花瓶倒扣(为 1953 年整 修时应急之作)。刘氏时 称“个中亭”,盛氏时称 “可亭”。解放后整修, 亭顶比昔时略尖一些。
•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 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 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 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 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 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谢谢观赏
苏州 留园
• 清风池馆
《诗经》:“吉甫作 颂,穆如清风。”又 宋苏东坡《赤壁赋》 中“清风徐来,水波 不兴”。水榭向西敞 开,平临近水,环境 舒适,借以为名。建 筑为水轩形式,单檐 歇山造。刘氏时称垂 杨池馆,盛氏时改名 为清风池馆,昔署匾 曰“清风起兮池馆 凉”。
• 自在处
宋陆游诗“高高下下天成 景,密密疏疏自在花。” 此处景色与诗意相同,借 以为名。前侧一峰名“朵 云”,对面置有青石牡丹 花台,雕刻精美,为明代 园林遗物。
• 济仙亭
此亭为廊亭,盛氏 时此亭无名,后因亭 北青枫树边有一石形 如济颠,而俗称济仙 亭。
• 明瑟楼
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此处环境雅洁清新,有 水木明瑟之感,故借以为名。楼为二层半间,卷棚单面歇 山造,楼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楼梯在外,用太湖石堆 砌而成,梯边一峰屹立,上镌“一梯云”三字。楼梯面东 墙上,有董其昌书“饱云”二字砖匾一块。此楼刘氏时已 有。
• 远翠阁
方干诗:“前山含远翠, 罗列在窗中。”诗与景符, 借以为名。其下即自在处, 刘氏时曾名“空翠”,后 改名含青楼,盛氏时名 “远翠阁”。阁实质为楼, 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 窗,二层,单檐歇山造。
• 汲古得修绠
唐韩愈诗:“汲古得修 绠。”《说苑》:“管 仲曰短绠不可以汲深 井”。绠 ,井索也。修 绠,即长索。意思是, 钻研古人学说,必须有 恒心,下功夫找到一根 线索,才能学到手,和 汲深井水必须用长绳一 样。这里从前是书房。 盛氏时称汲古得修绠。 建筑在五峰仙馆西,硬 山卷棚造。
• 涵碧山房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 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 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 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 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 借以为名。建筑三间,卷 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 楼,刘氏时称“卷石山 房”,盛氏时名“涵碧山 房”,因建筑前临荷池, 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 《留园记》中“凉台燠馆” 即是指此。
来自百度文库
•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诗“佳晴 有新课”。喜雨,春秋谷 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 者也。”快雪,王羲之帖 “快雪时睛”。都是指对 农田有利之意。这里指四 时景物,不论晴雨都好。 亭为单檐歇山造,解放后 在原盛氏亦吾庐的基础上 改建而成。原来“佳晴喜 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馆 后院西北方向(今为一排 花墙)。刘氏时即有,盛 氏时称此名。
• 还读我书斋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 书”。此处从前是书斋, 建筑为楼,二重,硬山造, 刘氏时称“还读馆”,盛 氏时称“还读我书斋”, 解放后曾称“还我读书 处”,现已恢复原名。
• 又一村
陆游诗:“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亭为正方形,单檐歇山造, 解放后新建。“又一村” 三字盛氏时即有,开始系 指东面一片,即“花好月 圆人寿轩”,“少风波处 便为家”,“亦吾庐”这 一范围,后开辟西部,通 常指西面一带。因广植梅 林,并有绿杨、桃杏、菜 畦、豆架,富有田园风味, 故名。
楠木殿厅堂面阔五间,中间用纱隔屏风隔出前后两厅。其 中前厅约占了整个建筑的三分之二的面积。正厅中间朝南设供 桌、天然几、太师椅等家具,左右两边分设几、椅。众多家具 将正厅空间分隔成为明间、次间和梢间等空间系列,这样的空
间分布较一般的江南厅堂更加错综复杂,典雅繁美。
• 雨过天晴图
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 号称“留园 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 “雨过天晴图”。 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 石表面中 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 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 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 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 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 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 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 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 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 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 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 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2.艺术特色
(1)留园占地三十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 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 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 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 对比的空间体系。
(2)空间的有序组织:留园的入口, 曲折、封闭、狭长, 运用 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 法, 顺势曲折, 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 手法巧妙, 使通 常认为难以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 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引导人们循着 特定的方向路线欣赏景观。
(5)以廊为脉,通幽度壑,又有大小不同的庭院景区,园中 有园,迂回曲折。
3.单体建筑艺术特色
•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 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 “瘦、皱、漏、透”四 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 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 的遗物。
楠木殿
楠木殿是对“五峰仙馆”的俗称,“五峰”源于李白的诗句: “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 (3)“实、虚、空”的组合产生了曼妙的的空间效果:西楼 与古木交柯通过廊屋连接,廊墙上开连续漏窗。从室内 观之,透出室外山池之境犹若连续的小品画幅;自室外 观看,漏窗的空透图案又成为墙面上连续而有节奏的装 饰。这样的虚实延伸了物体本身的美。
(4)小园的庭院空间因不同的地形地貌及不同建筑更显得其 层次的多变,有不乏其个性的表达,水体来来去去,小 径曲曲折折,亭榭怪石水中波浪交融,垂柳依依浮荡水 面,小舟在柳丝下鳞波中缓缓荡漾,如画中游,如临仙 境。
• 曲溪楼
《尔雅》:“山渎无所 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 曲溪,亦即曲水,此处为 借用。建筑临水,二层, 单檐歇山造,楼只有前半 爿,下为过道,狭长,进 深仅 三米 左右,南北长 十余米。其下刘氏曾名 “攸宁堂”,楼名曲溪, 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 西楼
位置在五峰仙 馆之西,刘氏时 曾名西爽,今俗 称西楼。建筑为 单檐歇山造,和 曲溪楼相通。
• 小蓬莱
《史记》:“海 中有三神山,名曰蓬 莱、方丈、瀛洲,仙 人居之。”此处在水 池当中,故借以为名。 二面曲桥相连,上面 架以亭式紫藤棚架。 此处有黄石,刻有 “小蓬莱”三字,系 解放后新题。盛氏时 园中亦有小蓬莱者, 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 山。
• 濠濮亭
《世说》:“晋简文帝 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 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 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 也,觉鸟兽禽鱼,自来 亲人。”濠,即濠上, 濮,水名,古人观鱼之 地。此处借以为名。亭 为方形四角,单檐歇山 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筑。 刘氏时称此亭为“掬月 亭”。亭侧池畔立有一 石,倒影池中如圆月, 名印月。盛氏时名“濠 濮想亭”。今易名濠濮 亭。
留园建筑特点分析
1.总体布局
(1)背景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
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年间,刘恕以 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 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 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 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 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2)立意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 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 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 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 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此园整体是一个圆形的布局, 圆圆的一块土地, 团 团的一汪水面。建筑物与地形融为一体, 活脱脱地显 示出一团和气之象, 如一幅苏州桃花坞年画, 所以 “留园”是滴溜溜地圆的意思。让观赏者进园之后 留连忘返, 多留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