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与协调_一种适合我国的改革路径_张琦
企业会计准则与政府会计准则的对比---第一组
LOGO
事业单位会计
会计
预算会计
国库会计 收入征解会计 基建会计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冷浪小模板—黄绿色调小模板 --5--
预算管理体制
• 一级财政一级预算
• 国家预算=中央预算+地方预算 •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执行总预算; 各行政事业单位负责执行单位预算
LOGO
冷浪小模板—黄绿色调小模板
--6--
财务报告 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 预算执行情况表及附注和 其他资料 资产=负债+净资产 结余=收入—支出 1.专款专用原则 2.不必要划分收益性支出与 资本性支出 3.不需要收入费用相互配比
其他
冷浪小模板—黄绿色调小模板
--13--
总结
1 2 预算会计体系与财务会计体系双轨运行 政府会计准则体系不断完善 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
冷浪小模板—黄绿色调小模板 --9--
现有预算会计的局限
会计体系不健全
LOGO
会计目标单一 解脱公众受托责任
以预算为主,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也不同
会计制度规范落后 1998年制定的会计规范难以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 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弊端 收付实现制(现金制)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 核算内容不健全
预算层级关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 (根据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划) 中央--财政部
LOGO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管理关系)
主管会计单位
省--财政厅 市--财政局 县--财政局
二级会计单位
乡--财政所
冷浪小模板—黄绿色调小模板
基层会计单位
--7--
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2016年第43期(总第307期)多年来,我国在政府会计领域实行的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会计体系,主要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
这是适应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为财政资金的运行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预算会计体系的缺陷日益凸显。
2015年10月23日,楼继伟部长签署财政部令第78号公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称《基本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基本准则》构建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本文主要从核算基础与核算要素方面对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进行比较分析。
一、两者核算基础不同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基本准则》所称收付实现制,是指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支出的会计核算基础。
凡在当期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凡是不属于当期的现金收入和支出,均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支出。
《基本准则》所称权责发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项的权利或支付款项的义务为标志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会计核算基础。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的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两者核算要素不同1.划分类别不同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与预算结余。
预算收入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取得的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入。
预算支出是指政府会计主体在预算年度内依法发生并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流出。
预算结余是指政府会计主体预算年度内预算收入扣除预算支出后的资金余额,以及历年滚存的资金余额。
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
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
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摘要:自1998年将总预算会计、单位预算会计改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至今,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全面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道路,到如今的2015年,再次拉开预算会计体系全面改革的序幕,我国已经经历了两次较为深刻的财务改革。
2022年,以《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为依据,如何进一步完善预算会计体系,在政府领域构建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的平台,使得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下,政府会计更为完善化的核算,为政府部门会计岗位深耕的问题。
本文依据我国的相应政策、条例、标准,展开了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结合的有关探究。
关键词:政府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关系;结合;政府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公共财政体制逐渐完善,政府部门会计的工作制度与形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预算会计制度早已经不能适应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需求,随着其弊端的日益显现,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是必然趋势。
本文从两者结合的必要性出发,展开结合相关形式的浅见。
1.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必要性1.1会计目标的层次性要求公共受托责任委任到政府财务部门,是层次性的过程。
可大致分为底层、高层。
底层的责任目标需保障公共财政资源用于限定用途,通常也是原则性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预算合规控制,可结合相应标准与纪要执行。
高层目标则是综合的反映出财政负债信息,协助政府评价财务营运情况,包括公共服务的成本、绩效。
这一目标的实现上需更为灵活,要求会计对原有情况进行调查、现有情况进行分析以及未来情况进行评估。
从这一视角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服务的目标相统一,两者相辅相成。
若以底层目标出发,预算合规性为其关键点,那么预算会计的体系参与不可或缺,需在预算下反映、控制这一“合规”条件。
保障收付实现制,在预算会计下控制资金的流入、流出。
若从高层的目标出发,以绩效管理为目标,财务会计又必然参与,通过财务会计可以全方位、系统化的提供政府信息,给予绩效分析的参考。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和决算执行分析
2020.11A40理论探索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和决算执行分析◎文/梁 媛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内经济呈高质量发展态势,财政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预算控制和决算执行工作逐渐深入,财政也越来越体现出了国家杠杆的作用。
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促进新旧有序衔接和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应用。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把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改革与发展,深刻认识到提升财务预、决算管理水平和资金绩效评价以及风险监督防控等价值,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探索建立财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决算0 引言随着《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等相关文件的颁布,政府管理工作更精细、更科学。
通过强化预算管理,贯彻落实《预算法》相关规定,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单位预算控制和决算执行力度。
新《政府会计制度》双分录、双基础、双功能以及双报告的特性,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科学合理、预算控制优化有序、决算执行规范全面、绩效评价精细务实。
1 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为适应新时代政府和公共部门职能的转变升级,新《政府会计制度》对现阶段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了重新建构。
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建立健全预算编报控制、会计核算决算、专项资金管理、固定资产清查等整体化信息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了服务流程化、审批标准化、预算监督化、数据智能化和财务精细化。
政府会计改革创造性的采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共核算的模式,实现了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制度的统一,为决算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准确地反映了单位的资产、折旧和摊销,全面反映了财务报表情况,并优化了预算会计科目和报表体系,实现了部门决算的统计编制。
另外,新《政府会计制度》能够全面、清晰的反映政府信息和预算执行能力,为开展绩效考核、资产管理、财政监督、审计公开、财报分析、提高效率、防范风险提供支持,并准确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运行状况和财政可持续发展。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近年来,政府会计改革成为了许多国家重要的改革议题之一。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方向。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政府会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促进政府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政府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
本文将探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背景与意义适度分离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主要是为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所侧重的内容和目标不同,财务会计主要关注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以及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而预算会计主要关注政府的收支状况以及各项支出的执行情况。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这种差异性使得将它们集中在同一个部门或机构之中可能会带来利益冲突和数据操纵的问题。
二是适度分离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财务透明度和规范性,为政府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
三是适度分离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有助于推动政府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政府的财政效率和效益。
适度分离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不意味着完全隔离它们,而是要在保持它们合作和互动的基础上,加强它们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一些具体的路径和方法:一是明确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职责和权限。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在内容和目标上存在着差异,因此要有清晰的职责分工,避免相互干涉和冲突。
对于财务会计,应该主要关注政府的资产和负债情况以及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情况,为政府的财务管理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报告;而对于预算会计,则主要关注政府的收支情况,以及各项支出的执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二是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制度体系。
适度分离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需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和制度体系来支撑,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相关事务,并设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这些机构的行为。
政府会计下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剖析
政府会计下的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剖析作者:谭祖谊来源:《财会月刊·上半月》2022年第08期【摘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计划、管理和控制的预算会计,形式上表现为投入—产出预算,本质是资源配置核算。
对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系统记录、计算和反馈的财务会计,形式上表现为成本—收益核算,本质是交换价值核算。
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会计目标、会计阶段、会计内容和会计形式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而统一的经济活动过程、内在一致的核算目标、相同的初始投入,又使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具有高度的互补性。
不完全信息和认知偏差导致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存在静态耦合与错位; 收入与支出、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连续变化,又使二者之间存在短期动态耦合与错位; 经济条件不断变化还使二者之间存在长期动态耦合与错位。
本文认为,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在现有两大会计体系之间建立耦合函数,实现二者的间接融合; 也可以利用数字技术,以利润函数(或效益函数)为基本会计等式,重构会计体系,实现二者的直接融合。
【关键词】政府会计;预算会计;财务会计;经济学分析;会计体系融合【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15-0055-6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在此进程中,着力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使其与财政总会计有效对接,完整清晰地反映政府财务运行状况,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撑,成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1] 。
会计理论界似乎已经形成了政府会计应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量两大相对独立的体系构成的共识。
这种二元结构体系迫使会计理论重新构建政府会计的概念框架。
政府会计目标、核算对象与适用范围、会计主体、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會计核算基础与计量属性、会计要素、会计报表等,都应该是这个二元结构概念框架的核心要素[2] 。
总体上看,世界各国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普遍显示“双轨制”的特征,包含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当分 离现 有 的 政 府 财务 会计 与预 算会 计 是 当前 提 出的 一 条 改 革 路 径 改 革 之 一 。 本 文 通过 对 当前 政 府 会 计 改 革 的 历 程 的 回 顾 , 国外 运 用政 府 财 务 会 计 和 预 算 会 计 的 程 度 , 对 深入 分析 我 国 当前 政 府 会 计 改 革 出现 的 问题 , 由此 提 出财 务会 计 于预 算 会 计 适 当分 离的 改 革 思路 。 关键 词 : 政府 财务 会 计 ; 府预 算会 计 ; 度 分 离 政 适
算 会 计 分 离 的 一 种 路 径 。但 是 不 同 的 国 家采 用 的方 法各 有 不
明 、 分 资源 配 置 和 项 目管理 缺乏 公 平 和效 率 。 些 审 计报 告 部 这 曝 光后 。政 府 会 计 问题 成 了媒 体 报 道 、公 众 议 论 和 关 注 的 焦 点 。 我 国至 今 还 是 沿 用 的 是 19 9 8年 建 立 的 预 算 会 计体 系 , 是 由财 政 总 预算 会 计 、 政 单 位 会 计 、 业 单 位 会 计 。2 0 行 事 0 3年 , 财 政 部 成立 了政 府 会 计改 革 领 导 小 组 ,财 政 部 积 极 借 鉴 发 达
同。 当 前 世 界 各 国 对 政 府 会 计 采 用 的 会计 核 算 基 础 可 以分 为
国家 政府 会计改革 的经验 和参 与国际公 共部 门会计准 则制 定。 深入 开 展 我 国 政府 会 计 改 革 课 题 理 论 研 究 , 下 一 步 政 府 为
会 计 改 革 奠 定 了理 论 基 础 。 20 0 9年 8月 2 1日。财 政 部 在 中南 财经 政 法 大学 组 织 召 开 了“ 府 会 计 改 革研 讨 会 ”代 表 对 我 国政 府 会 计 体 系研 究 、 政 ,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改变,政府会计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成为了政府会计改革中的热点话题。
财务会计是指对政府财政收支和资产负债状况的记录和报告,而预算会计则是用于控制和监督政府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的一种会计。
本文就政府会计改革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问题展开探讨。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离意义政府会计作为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保障政府财政信息的透明和真实,使公众和管理层能够全面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和财务状况。
财务会计作为政府会计的核心,其主要任务是记录政府的财政活动和资源利用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众、政府管理层和监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而预算会计则是用于控制和监督政府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支出的一种会计。
预算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按照预算法和有关法规,对政府部门的支出进行控制和统计,确保政府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离,能够更好地实现财政管理和监督的目标。
在以往的政府会计实践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往往是混合在一起进行的,这就导致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混淆和不清晰,给政府的财政管理和监督带来了难度。
适度分离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有利于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实现更加有效的财政管理和监督。
在实践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应当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不同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分离方式。
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适度分离。
1.机构设置上分离在机构设置上,可以设立独立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机构,分别负责财务报告和预算执行的会计工作。
这样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实现相互独立、相互监督。
2.管理体制上分离在管理体制上,可以建立独立的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管理机制,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分级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技术手段上分离在技术手段上,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准则和核算方法,对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区分处理,以确保各自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简析“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从高校实务角度看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模式
摘要: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下,各地行政事业单位开始重构政府会计的核算模式,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模式拆分成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种模式,形成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财务核算模式。
在新政府会计的核算模式下,各高校也开始积极落实新财务核算的重构,充分发挥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的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工作能力。
对此,各高校应当对新财务会计核算管理机制进行充分的认识,并根据各地高校新财务管理政策总结重构财务工作的难点,从而实现各高校财务核算管理的快速改革,加快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落实。
关键词:高校财务;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自2019年1月1日开始,就已开始全面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此次改革的重点是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为核心,朝着财务核算的双基础、双要素以及双分录等方向发展,并建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体系,并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出发点,来探究高校在新财务核算体系下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如何建立新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依存的关系。
一、新政府财务制度下高校财务制度重构(一)双分录核算重点不同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的经济业务应当采用双分录“5+3”的方式进行记录,但是在双分录的工作方式下,新型财务核算中财务会计会更侧重记录业务实质,而预算会计则会更侧重反映资金流动。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的工作情况通常会采用财务会计报表和决算报表的方式给予反映,其中财务会计管理下的净资产要素应当要和预算会计管理下的预算结余要素相对应。
但是从目前各级科目的设置角度而言,财务会计管理下的累计可支配资金与预算会计的资金来源相比,存在会计主体对其可支配的权力有限的问题。
同时,具有财政性的预定预算用途资金会称之为财政拨款结转;在财政性资金原定目标用途目标实现之后,一般会存在可供会计主体自由支配的财政拨款结余,因此预算会计管理下的资金流动是非常大的[1]。
(二)收支分类科目的运用不同从政府管理下新财务变革中财政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说,新财务制度下的预算法中明确规定各级部门与各单位之间,应当严格落实我国财政部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的编制预算和决算政策的落实。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是政府会计体系中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辅相成。
在实际的政府会计实践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往往是混合在一起进行管理和核算的,这样不仅不利于政府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也影响了政府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适度分离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成为了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政府会计的适度分离,既要保证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联系,又要满足其独立运行的要求。
这既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财政改革,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围绕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进行探讨,探讨其背景、动机、实施方案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二、动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有着以下几点动机。
1. 提高政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通过适度分离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政府的真实财务状况,提高了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有利于相关部门和公众监督政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2. 优化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
适度分离后的预算会计更加专注于预算执行的核算和管理,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控预算执行情况,有效地实现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
而财务会计则能更加专注于整体的资金收支核算和管理,提高了财政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提升政府财政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适度分离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有利于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提高了财政管理的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为政府财政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三、实施方案适度分离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重构和配套改革。
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修改财政法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和职责,明确其独立运行的要求和程序。
2. 建立独立的预算会计体系。
在现有的会计体系基础上,设立独立的预算会计部门或机构,负责预算执行的核算和管理,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高校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利于加强预算控制 , 减少浪 费。 成本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政府 部门控
制和减少成本 ; 为政府制定公共产 品的价格提供依据 ; 业绩计量 和
项 目评价也需要成本会计信息 ;成本会计信 息对 制定经济决策也
起 着 一 定 的作 用 。
() 4 建立 政府管理会计 。 政府 管理会计 是政府会计信息 系统
未来政府活动 的成本支出 , 这为预算编制提供 了极大的方便 , 也有
图 1
从政府会计改革 的总体趋势来看 ,我国应建 立四轨制政府会 计体系 。只有政府预算会计 、 政府财务会计 、 政府成本会计和政府 管理会计 四者结合 , 同作用 , 共 才能使我国政府会计迈 向一个管理
更规范化 、 制度更 明晰化 的新 台阶。 参考文献 :
资产清理 中的收入 、 出以及清理后 的净损益 。4 支出方面 : 支 () 固定
日 突出,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地反映其财 务状 况及 经 益
营情况 , 影响了高校 的可持续发展 。
一
、
高 校 会 计 信 息 失 真 的 表 现 形 式
( ) 一 会计信息不 实的表现 形式 会 计信息不实主要表现在 以
等上缴财政专户后从 财政 专户核拨 回的资金 ,年底 已上缴未 申请
成本会计 ; 提供用于政府 内部决策和管理信息的政府管理会计 。 () 1建立政府预算会计。预算会 计又称拨 款会计 , 用来追踪和
记录涉及财政拨款及其使用 的营运事项 , 它覆盖 拨款 、 拨款分配 、
相对独 立又能与之融 为一体 。即四轨制政府会计体系应当以财务 会计体 系为基础平 台 ,在 由财务会计对政府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 监督 的同时 ,运用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分别提供政府绩效 管理所 需要 的各种信息 , 即一套凭证多个账户记录。 而政府预算会计本身 应是政府财务会计 的组成部分 ,由于其在政府会计体系中的重要 性 而单独成立 的体系 ,但结果最终要并人政府财务会计 的报告之 中。 政府成本会计为政府预算会计 、 政府财务会计和政府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的政府会计改革探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会计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与探讨。
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就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
这一议题涉及到政府会计的核心问题,对于政府财务管理的改善和完善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此议题展开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财务会计是一个国家财政收支活动的总体反映,它主要是以会计的方式把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收入和支出都记载下来,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的、客观的、全面的预算管理信息。
而预算会计则是在财政会计基础上建立的,力求实现对预算的严格管理和监督。
两者都很重要,但在现实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离并不完全,导致了政府财务管理的混乱与不透明。
适度分离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成为了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重要议题。
适度分离的含义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各自独立进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适度分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府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和透明度,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促进政府预算的科学编制和执行,提升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适度分离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适度分离可以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
适度分离可以避免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财务数据被篡改和操纵,防止因预算和财务支出不清晰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损失,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适度分离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各自独立运行,可以更加客观和真实地反映财政活动的真实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全面的信息,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适度分离有利于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离后,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和滥用,提升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适度分离有利于促进政府预算的科学编制和执行。
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分离后,可以更加准确地核算预算的执行情况,为下一年度预算的编制提供客观的数据基础,促进政府预算的科学编制和执行。
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的思考
ACCOUNTING LEARNING107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方式的思考邓为 湖南省核工业超硬材料研究所摘要:近年来,事业单位企业化呼声不断,促使国内事业单位开始采取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事业单位企业化脚步的临近。
新《政府会计制度》提出事业单位在日常财务核算过程中采取“平行记账”方式,更能如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家底”和“运行成本”,从而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
文章以《政府会计制度》的“平行记账”背景为切入点,并对“平行记账”方式运行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事业单位实施平行记账提出一定的见解。
关键词: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制度》;平行记账;思考引言事业单位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其改革的重点便是使得事业单位逐步向企业化转轨,最终减轻国家财政压力。
事业单位企业化,并最终将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会计核算办法由原来单一的预算会计核算向财务会计转变,成为事业单位未来的一个难点问题。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采取“平行记账”的方式开展日常财务核算,这对于多数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由于长期的应用预算会计制度,对于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显得有些茫然[1]。
因此,面对新形势、新《政府会计制度》有必要对“平行记账”提出针对性的想法,以便使得新《政府会计制度》能够更好地推进,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
一、“平行记账”产生的背景(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增加可读性,即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应该满足不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对于经济业务的日常处理过程中,不仅要进行预算会计的核算,还要进行财务会计的核算。
但是,同一笔业务如果进行两次财务核算,不仅会加大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其工作效率,更主要的是有可能造成经济活动记录的失误。
因而,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对于预算会计及财务会计都需要披露的业务采取“平行记账”的方式。
浅析公共部门会计的适用范围及核算对象
费用应计入销售费用 ,属于业务宣传费用 的开支范畴。 企业在发生无偿 赠送行为前 ,应该对 该无偿 赠送 行为 的业 务性质 进行 详细分 析 ,如果该赠送行为属于公益性质 ,尽量 通 过 税 法 规 定 的途 径 进 行 赠 送 ,并 获取 公 益性捐赠的相关票据 ,以实现在所得税前 扣 除 ;如 果 该 赠 送 行 为属 于广 告 性 质 和 宣 传 性 质 支 出 ,应 该 提 供 充 分 的 证据 ,如 事 先与对 方签 定为本企业进行业务宣传的合 同 ,提 供 一 些 企 业 的 内部 会 议 纪要 ,无 偿 赠送对产品销售 、品牌宣传产生 的一些促 进效果等 ,并取得当地税务主管部分的认 同,以防止 出现纳税风险 ;如果税务部 门 认定该无偿赠送行为不属于税 前扣 除的范 畴 ,纳 税 人还 是 应 该 按 照 规 定 ,在 计 算 应 纳税所得额 时不得扣 除,而作纳税调增处
在 实 务 操 作 中 , 于 企 业 发 生 的 无偿 对 赠 送行为 ,我们应该对其实际的经济内涵 进 行分析 ,结合相关税 收法规 ,分析该无 偿 赠送行 为是否符合税前扣除的条件 。具 体 分 析 思 路 及 会 计 处 理 方 式 如 图所 示 。 案例 :某 汽 车企 业 为打 开 某 一 地 区 教 练车市场 ,向当地 交通管理部 门无偿赠送 两 台教练车 ,要求根据这两 台车的使用情 况确 定是 否将该 公 司教练车 作为 考试 用 车。 很 明显 ,该无偿赠送行为带有很强的 商业色彩 ,若交通管理部 门将该公司教练 车指定为考试用车 ,该公 司产 品势必将更 容 易 进 入 该地 区 的教 练 车 市 场 。该 无 偿 赠 送行为首先不是捐赠行为 ,更不符合税法 规定的公益性捐赠 ,因为该行为带有商业 目的 ;该 行为 不符合 税法规 定 的赞助 支 出,因为该行为很 明显与生产经营相 关; 该行为应该 属于一种销售行为 ,所发生的 》接 2 4页 5 业 绩评 价 为 目标 ,国 际 公共 部 门 以受 托 责 任 、决策 有效 I 生、能否 准确 预计 未来 的业 绩 及 执 行预 算 为其 核算 目标 。 国 际 公 共部 门会 计 指 出 ,核 算 目标 是 为财务 报告 的使用 者做 出投资 分配 决策和 监 督考核经营者业绩的决策相关会计主体的财 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 ,可简 单概括为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公共部 门会计 报表 的主要 便用 者是立 法机 构和管 理 机构、社会公众、投资者、债权人、信用评 级 机 构 、其他 政府 、国际性 的组 织和 公共 部 门资 源供 应者 等等 。受托 责任观 主要 有 公共 受托责任观、公司受托责任观、组织受托责 任观 , 中公共受托责任观产生 了公共部 门 其 会计。 公共部 门在整体上帮助主要是政府类 机构履行受托责任 , 具体内容是促进公共部 门单位 建立健 全财 务管理 机制 来保证 公共 财 政 资 源用 于规 定 的预 计 用途 。 关于其核算 目标 ,有的学者将其认为 是 实现 公共部 门履 行受 托责任 的高 财务透 明 度, 有些 学者将 其 和我 国 的经济 政治 特点 联 系在一起,认为在社会主义大环境下 , 民 人 群众有权利去 了解和评价公共部门的责任履 行 隋况, 我国的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经济为 主体,公共部门代表 国家管理 国有资产,有 义 务 向人 民群 众提供 相 关 的会计信 息 , 上 综 所述, 我国公共部门的会计核算 目标应该包 括: 提供与执行预算相关的会计信息 ; 反映国 有资产的结余、支出以及变化情况,反映公 共管理部门在受托管理过程中进行的经营活 动的会计信息 , 提供政府及公共部门的业绩 情况 , 提供有关公共部门中审计及行政部 门 进 行 财务 管理 与 控 制所 需的 会计 信 息 。
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
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权责发⽣制,预算会计核算实⾏收付实现制。
与现⾏⾏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相⽐,本制度采⽤了“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
关于“适度分离”,主要体现在: ⼀是“ 双功能 ”,即在同⼀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双重功能,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费⽤五个要素进⾏财务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预算⽀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预算会计核算。
这样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强化财务会计功能,更加完整地反映政府会计信息。
⼆是“双基础”,即财务会计采⽤权责发⽣制,预算会计采⽤收付实现制。
但是,根据相关起草原则,财务会计中对于财政拨款收⼊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预算会计中对于质量保证⾦、专⽤基⾦的核算也部分采⽤了权责发⽣制基础。
这是兼顾了当前实际情况和长远改⾰⽅向的制度安排,使得政府会计核算既能反映预算收⽀等预算管理所需信息,⼜能反映资产、负债、运⾏成本等财务管理所需信息。
三是“双报告”,即通过财务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报告,通过预算会计核算形成决算报告。
关于“相互衔接”,主要体现在: ⼀是对纳⼊部门预算管理的现⾦收⽀进⾏ “平⾏记账” 。
即,对于纳⼊部门预算管理的现⾦收⽀业务,在进⾏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也需进⾏预算会计核算。
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要进⾏财务会计核算。
⼆是净资产要素与预算结余要素保持衔接。
即净资产项⽬中“限定性净资产”等于预算结余项⽬中的“财政拨款结转”、“财政拨款结余”、“⾮财政拨款结转”、“专⽤基⾦”四者之和,反映单位具有限定⽤途的资⾦⾦额。
三是财务报表与决算报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
即通过编制“预算结余与净资产变动差异调节表”,反映本期预算结余(即本期预算收⼊减去预算⽀出的净额)与本期盈余(即本期收⼊减去费⽤后的净额)和本期其他净资产变动数之间的调整过程,从⽽揭⽰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内在联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20(最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八条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九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十条行政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全部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
第十五条行政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当前我国政府会计研究的文献回顾与总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会计类核心期刊政府会计研究是近十年来会计学新兴的研究热点,国外学者对政府会计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国外的改革经验和研究成果都为我国政府会计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我国政府会计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加入了政府会计的研究行列,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的理论成果。
从现有文献分析,近年来,我国政府会计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我国现有预算会计体系的缺陷研究张兴国(2008)认为现有预算会计体系存在四大缺陷:一是预算会计体系不协调,表现为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协调,财政总预算会计与新的资金管理会计制度不协调,制度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是预算会计核算基础存在弊端,导致同一会计期间政府权力和责任不相匹配,无法准确反映政府负债状况,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政府在各个会计期间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耗费与效率水平,不利于对政府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和监督,也不利于政府内部的效率改进。
三是预算会计核算内容不全面,对固定资产核算和反映不全面,对政府债权、股权核算和反映不完整。
四是预算会计信息披露与形势发展不适应。
披露的范围过于狭窄,内容过于简单,信息不公允。
张琦、程晓佳(2008)认为现有预算会计体系的局限性表现在:现有会计系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无法全面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与运营情况;现有会计系统也非真正意义上的预算会计,难以完全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现有会计系统按照组织机构分别设置会计制度,缺乏完整统一的体系,所披露的信息具有片段性。
二、政府会计目标研究(一)政府会计目标的特点及界定陈小悦、陈璇(2005)指出,政府会计目标在于实现政府履行职责的高度透明度。
陈劲松、石道金、彭珏(2008)认为政府会计的最终目标是解除政府公共受托责任,但是应该根据政府会计改革基础选择分为三个阶段: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应计制三个阶段逐步提高公共受托责任的解除水平。
浅谈“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从高校实务角
159
合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帮助高校归纳自己的经营 特色,同时明确 自 己 的 经 营 方 向,帮 助 高 校 制 定 合 理 的 短 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收益。
( 三) 全面预算管理帮助民办高校进行绩效考核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有一项重要内容是进 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不仅能够体现出民办高校的整体 经营情况,而且能够激励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及教 学人员积极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引进全 面预算管理体系之后,民办高校进行绩效考核的难度将会 得到整体的降低,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体 系更好的衡量出不同部门人员的绩效考核成绩,就可以较 好的提高民办高校内部绩效考核工作效率,让绩效考核这 种模式在民办高校的经营创收中起到更好的引领作用。
三、“项目”的意义不同
高校会计实 务 中,想 要 完 整 科 学 的 记 录 一 笔 业 务,记 账过 程 中 有 很 多 核 算 点,比 如 说 摘 要、会 计 科 目、经 济 分 类、功能分类,这些核算点或者称为变量,都或多或少的有 法可依、有据可查,但“项目”这个实务中至关重要的核算 点没出现在任何形式的法律法规中,是各会计主体完全自 主控制的一个变量。
保障性住房折旧
303 对个人和家庭支出 415
计提专用基金
411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416
坏账准备
412
无形资产摊销
417
计提科研间接费用
4 开头经济分类,主要用于“双基础”差异带来的财务 会计做账,预算 会 计 不 做 账 的 业 务,这 类 业 务 多 是 不 涉 及 现金流入流出的业务。财务会计分录中经济分类和预算 会计外延是不同的,内涵也不同,所以双分录对“政府收支 分类科目”的运用是不同的。
会计继续教育习题及答案
会计继续教育习题及答案-(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解读)一、单选题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财政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开始施行日是()。
A、2015年1月1日B、2016年1月1日C、2017年1月1日D、2018年1月1日【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C????[正确]2、以下不属于政府预算会计要素的是()。
A、预算支出B、预算结余C、净资产D、预算收入【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3、以下关于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体是政府各部门、财政部门B、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主体是政府各部门、财政部门C、政府决算报告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D、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4、政府会计主体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这个表述体现了政府会计准则的()。
A、可靠性B、可理解性C、实质重于形式D、及时性【正确答案】A【您的答案】5、以下属于政府会计中流动负债要素的是()。
A、长期应付款B、应付政府证券C、政府依法担保形成的债务D、应付职工薪酬【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6、下列关于收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与收入相关的含有服务潜力或者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很可能流入政府会计主体B、流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C、收入能导致政府会计主体净资产增加D、收入需要区分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7、政府会计主体在对资产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
A、现值B、历史成本C、公允价值D、重置成本【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8、下列关于政府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政府决算报表编制时采用汇总方式B、政府决算报表采用收付实现制C、政府财务报表采用权责发生制D、政府财务报表编制时采用汇总方式【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政府财务报告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与协调:一种适合我国的改革路径张琦程晓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430073财政部会计司100820)=摘要>我国现有预算会计系统的局限性引发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改革诉求。
理论研究者们希望通过引入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概念与企业会计中的应计制基础对我国现有预算会计系统进行改造,以便披露完整的政府财务状况与运营业绩等财务信息。
然而,一味强调以政府会计取代预算会计,在政府会计系统中直接提高应计制运用的比重,又必将削弱会计系统的预算管理功能。
本文借鉴了I PSA S第24号准则等规范的做法,分离并协调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系统,试图改变政府会计改革的两难局面。
=关键词>政府财务会计政府预算会计改革路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公共财政、公共管理与政府治理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越来越难以满足公共领域的信息需求,政府会计改革势在必行。
然而,在我国既定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下,如何能既提高会计系统的信息含量与质量,以满足公共领域相关改革的需求,又不削弱会计系统预算管理的重要功能,成为改革的难题。
本文从分析我国政府现有会计系统的局限性入手,借鉴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I PSASB0)与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以下简称/GASB0)的有关做法,探讨一种适合我国的政府会计改革路径。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系统的局限性与改革研究的/两难局面0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局限性是政府会计改革研究的逻辑起点,对它进行分析能够明确未来改革的基本方向。
(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系统的局限性我国政府现行的会计系统是一种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其目的主要是为国家预算执行服务,它是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财政职能、执行国家预算的重要手段(财政部会计司,2005)。
因此,我国政府现行的会计系统又被通称为/预算会计0。
毋需置疑,现行的预算会计系统在保护国家公共财产安全完整,强化财政预算管理,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我国公共领域相关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预算会计系统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第一,现有会计系统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无法全面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与运营情况。
我国预算会计系统强调为预算管理服务,因而造成整个会计系统侧重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的核算,第二,现有会计系统也非真正意义上的预算会计,难以完全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我国现有的政府会计系统虽冠以/预算0会计之名,实际上却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混合体,这表现为:一方面,除了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外,现有预算会计系统还部分反映了资产的存量信息。
例如,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现有系统既反映预算支出(预算会计信息),也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加(财务会计信息);另一方面,现有预算会计系统确认的资产并非完全源于预算资金,它还可能源于非预算资金。
其次,现有的预算会计系统(如财政总预算会计)主要披露财政部门的预算分配信息,但未在同一系统中反映预算单位的实际执行信息,难以反映预算资金运动的全貌。
此外,随着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滞后的预算会计系统难以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也无法为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零基预算0办法,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第三,现有会计系统按照组织机构分别设置会计制度,缺乏完整统一的体系,所披露的信息具有片段性。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体系按照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库、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分别设置,财政总预算会计反映预算资金总的取得与分配情况,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主要披露单位预算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税收会计等则反映预算资金的具体来源。
但上述各会计系统的科目设置与报表系统自成体系、缺乏衔接,既难以全面反映政府预算资金整体收支流程(包括取得、分配与使用过程),也无法完整地反映各级政府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全貌。
(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的/两难局面0综上所述,我国现有的政府会计系统既非单纯的预算会计系统,也非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系统,而是一种缺乏完整性与系统性的政府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混合体。
这种混合会计系统既无法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营业绩,也难以提供全面的预算信息,发挥预算管理的优势功能。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我国学者大都主张引入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概念,逐步采用应计制基础替代现有预算会计系统中的现金制基础,使我国未来的政府会计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公共受托责任的解除目标。
然而,引入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概念与采用应计制并非政府会计改革的/万能良药0。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政府资产的消耗情况是众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
在政府会计系统中引入应计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似乎成为改革的必然选择。
然而,如果不对我国政府现有的会计系统进行适当调整,简单在其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将会误导预算信息使用者的判断。
对于预算信息使用者而言,折旧费用既非政府财务资源的来源,也非财务资源的实际使用。
预算会计中的折旧信息将造成该政府主体需要增加预算资金补偿的误解。
由此可见,能否在我国政府会计中采用西方国家的做法,直接引入应计制,值得反思:其一,西方国家受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公共受托责任的内涵由过程评价逐渐转换为结果评价,其政府会计采用应计制能够反映政府控制资源的存量与结构、承担债务的规模与偿还情况,以及政府的营运成本,有利于对政府进行结果评价。
但我国政府目前仍强调预算过程控制(如收支执行过程是否符合预算安排),现金制相对应计制能更有效地服务于预算的过程控制目标。
其二,西方国家政府治理的重点已逐步由合规性管理转为绩效管理,而应计制会计能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与费用,较好地满足了政府绩效管理的信息需求。
但我国目前仍强调合规管理,政府会计系统的重点在于政府资金取得与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如政府的支出控制(确保支出总量不突破预算和法律的规定)等方面。
现金制在核算资金的流入与流出方面具有固有的优势,能较好地满足合规性管理的需求。
鉴于以上分析,我国未来的政府会计改革,不能一味地强调以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系统替代我国现有的预算会计系统,也不应简单比较应计制与现金制的优劣,盲目地以应计制取代现金制,或者直接在现有系统新的构建思路,为我国未来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研究亟待明确的问题:改革路径设计的前提我国现行预算会计系统存在的上述局限以及改革研究的两难局面引发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它们的解决是我国未来政府会计改革路径选择与设计的前提。
(一)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正确界定政府会计并区别预算会计是政府会计改革的理论起点与实施前提。
在辨析政府会计与预算会计关系的相关文献中,大致存在以下观点:一是政府会计基本等同于预算会计(刘学华,2004)。
这些文献认为,我国使用的预算会计概念就是西方国家使用的政府会计概念,二者只是名称不同,并无实质性区别;二是政府会计包括预算会计。
目前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他们主要按照/支出周期0的观念,认为预算会计是追踪拨款和拨款使用的政府会计,它是政府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雍君,2004);三是预算会计包括政府会计(张月玲,2004)。
持该观点的学者按照/组织类型0构造框架的思想理解预算会计,认为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国库会计、基建会计及税收会计等部分,而其中只有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单位会计才能被称为政府会计。
本文赞同上述第二种观点,认为预算会计是政府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会计除了反映预算编制、调整与执行过程中的预算信息外,还需要全面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营运业绩等财务信息。
完整的政府会计系统至少应由反映政府预算信息的预算会计子系统与反映政府财务信息的财务会计子系统共同构成。
(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目标的现实定位政府会计应在公共领域扮演何种角色,发挥何种重要作用将决定改革的目标定位。
美国联邦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5联邦财务报告目标6(SSFAC No11)将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归纳为预算的真实性、运营绩效、受托责任以及系统和控制四个方面(陈工孟、张琦,2004)。
可见,西方国家的政府会计与政府受托责任、绩效评价、预算管理等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认为,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解除与政府绩效评价都需要多元化信息的支持,单纯的会计系统难以全面满足其需求。
因此,以解除公共受托责任或政府绩效评价作为我国现阶段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较为理想化,以此为目标构建会计系统缺乏实际操作性。
回归会计的本质功能,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现阶段的目标应兼顾两个方面:一是财务管理目标。
该目标下政府会计信息主要体现为各种财务信息,包括政府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主要是全面成本核算系统的建立)、对政府资产的管理水平(包括存量信息、流量信息与耗费信息)、政府承担债务的规模与结构以及偿还能力等;二是预算管理目标。
政府预算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定预算,它强调立法机构对政府资金使用的控制。
预算一旦被立法机构批准,政府必须强制执行,调整空间较小。
在预算管理目标下,政府会计主要用于披露预算编制与执行各环节的信息,包括初始预算编制信息、预算调整信息、最终预算信息以及预算执行信息等,并确保各环节预算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与及时性。
(三)我国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选择政府会计核算基础的选择是近年来政府会计的学者们探讨频率最高的话题。
大多数学者通过比较应计制和现金制的优缺点后认为,在政府会计基础的选择上,应计制要优于现金制(陈胜群等,2002等)。
学者们还指出,鉴于应计制固有的缺陷和引入的障碍,政府会计不可能一次性、全盘地引入应计制基础(陈立齐等,2003)。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金制的优点在于会计系统对现金流转情况的反映与控制,应计制的优点则在于主体财务状况的全面评价以及提高政府活动资源耗费与成本的透明度(程晓佳,2005)。
因此,政府会计在选择核算基础时,面临着两难的选择:较大程度地运用应计制有利于政府的财务管理与绩效评价,但础运用的程度。
三、我国改革路径的现实选择: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与协调我国未来的政府会计改革既要以提供完整的财务信息为目标,又不能以削弱会计系统的预算管理功能为代价。
政府会计系统必须进行功能划分,否则,在保持我国现有混合会计系统的前提下,笼而统之地探讨政府会计改革问题将无法兼顾上述目标。
本文认为,分别构建政府财务会计系统与预算会计系统,发挥两类不同会计系统各自的优势功能,是我国未来政府会计改革的一种现实路径选择。
(一)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政府预算会计与政府财务会计需在充分考虑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分别予以构架。
1.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应以服务于政府预算管理为最终目标,它关注政府资金使用计划的拟定与实际执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