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生产工艺

合集下载

油茶加工工艺[详解]

油茶加工工艺[详解]

一、油茶籽的采收和粗加工油茶一般10月逐渐成熟,寒露籽类于上旬寒露节、霜降籽类于下旬霜降节前后进行收摘。

茶籽收摘主要有摘果和收籽两种方式,摘果是果实成熟时直接从树上采摘鲜果,然后集中处理出籽,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采收方式。

而收籽则是让果实完全成熟后,种子与果壳分离、从树上掉下来后再捡收,此法适用于坡度较陡、采摘运输不方便的种植区,但由于成熟期不一致,采收时间长,而且遇雨天种子易霉烂变质,影响质量。

油茶采摘后拌上少量石灰,在土坪上堆沤3~5d,完成油脂后熟过程,再摊晒脱籽。

晾干作种或再暴晒干燥后用于榨油。

二、茶油精炼和深加工茶籽通过压榨后取得的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长期食用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有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是值得推广的木本食用油料。

茶油在工业上可制取油酸及其酯类,可通过氢化制取硬化油生产肥皂和凡士林等,也可经极度氢化后水解制硬脂酸和甘油等工业原材料。

茶油本身也是医药上的原料,用于制作注射用的针剂和调制各种药膏、药丸等。

民间用茶油治疗烫伤和烧伤以及体癣、慢性湿疹等皮肤病。

茶油还能润泽肌肤,用来擦头发,可使头发乌黑柔软。

近年,通过利用高亚油酸茶油能滋养皮肤、吸收对人体最有害的290~320urn的短波紫外线(UVB)的功能,通过精炼制作的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通过精炼加工成高级保健食用油等,效益可成倍增加。

三、茶枯的综合利用茶枯是油茶籽经压榨出油后的固体残渣。

内含有大量的多糖、蛋白质和皂素茶枯的深加工是油茶综合利用中开展最早和最深入的项目。

1、提取残油茶枯中的残油含量因加工的方法和操作,工艺的水平而有很大差异,就目前最广泛的机械压榨方法而言,残油量一般在5%~9%,有的甚至高达10%以上。

这些残油绝大部分随茶枯而浪费了。

通过研究采用的溶剂浸提法提残油,提取率5%~6%。

而且,提取残油也是茶枯进行深加工如提取皂素加工的必要环节。

2、提取皂素油茶皂素即茶皂角甙,是一种很好的表面活性剂和发泡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广泛用于化工、食品和医药等行业,生产洗发膏、洗涤剂、食品添加剂、净化剂和灭火器中的起泡剂等。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

榨茶籽油工艺流程根据不同等级山茶油的生产需要,山茶油工业提取制备方法主要有生产上较成熟的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我国山茶油的制取一般采取机械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

机械压榨法机械压榨法是提取山茶油的基本方式,山茶油压榨经历了土法压榨(主要是楔榨)、液压榨油和螺旋榨油等几个阶段。

根据压榨工作过程中茶籽在榨膛内的温度不同,通常前两种称为低温压榨工艺,后一种称为高温压榨工艺。

低温压榨法目前,在油茶产区的农村常采用液压榨油工艺提取山茶油,该工艺所获得的毛茶油杂质少、色泽浅,是现今山茶油提取制备的主流工艺。

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实际生产中以卧式液压榨油机居多。

常用山茶油低温压榨法的工艺流程:油茶籽→低温贮存→清理分级→磁选一脱壳→轧坯→冷榨→油渣分离→毛茶油→低温结晶养晶→低温过滤→茶籽饼→浸出成品冷榨油低温冷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低温贮存、清理分级、冷榨、油渣分离。

在低温贮存工序中,温度控制在0~7°C,有利于油茶籽的后熟;在清理分级工序中,根据颗粒大小不同进行分级处理,然后将颗粒比较均匀的原料进行脱粒处理,能够保证脱壳效率;在冷榨工序中,采用专用冷榨机,冷榨温度在70-80°C,专用冷榨机可以避免高温引起的山茶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在油渣分离工序中,应控制好分离时间、保留时间,过滤时毛油不需经过沉淀池。

高温压榨法高温压榨法主要采用螺旋榨油机进行动态压榨。

油料在榨膛内的瞬间压榨温度较高,对油脂和榨饼均有影响,比如毛茶油的杂质多、色泽深,降低了山茶油精炼率。

因此,螺旋榨油在工艺上要求对茶籽进行剥壳处理。

高温压榨法的关键工艺质量控制点为剥壳、蒸炒、压榨。

在剥壳工序中,经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在12%-14%),进入茶籽剥壳机内破壳,随即进行风力分选,仁壳分离;在蒸炒工序中,茶籽仁要进行水分和温度调节,控制入榨茶籽水分在3%左右,入榨温度达到110-120°C;在压榨工序中,经连续动态压榨,毛茶油从压榨机内不间断地释放出来。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

油茶作坊的榨油工艺
油茶是一种传统的饮品,榨油工艺是将油茶树的种子或果实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工序,提取出油茶油的过程。

下面是一般的油茶榨油工艺:
1. 采摘:选择成熟的油茶果实,一般在秋季进行采摘。

2. 清洗:将采摘的油茶果实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污垢。

3. 烘干:将清洗后的油茶果实放入烘干机中,将果实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以便后续的榨油工序。

4. 榨油:将烘干后的油茶果实送入榨油机中进行榨油处理。

榨油机会将油茶果实中的油分离出来,得到油茶油。

5. 过滤:榨油后得到的油茶油含有杂质,需要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处理,将杂质筛除。

6. 精炼:经过初步过滤后的油茶油还需经过精炼处理,以提高油的质量和口感。

精炼通常包括脱酸、脱色、脱臭等步骤。

7. 包装:经过精炼处理的油茶油将被装入包装容器中,进行密封,以保持油的新鲜度和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地区和工艺流程中,榨油的具体步骤和工艺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现代化的油茶榨油工艺还会采用一些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以提高榨油效率和油质量。

恭城油茶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改进

恭城油茶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改进

恭城油茶的生产工艺与技术改进【前言】恭城油茶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一种特色农产品,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恭城油茶的生产工艺,并探讨其可能的技术改进方向。

【一、恭城油茶的生产工艺】恭城油茶适应性强,能耐酸碱,适应性强,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

在恭城地区,适宜的种植季节为每年的5月至6月。

在种植油茶之前,应选择肥沃、透气性好的土壤,并在秋季进行耕作和施肥。

种子选用优质种子,并在播种时进行预处理,如浸泡、发芽等。

油茶的栽培主要包括管理、修剪和病虫害防治。

在油茶的生长初期,需要进行适当的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进行杂草的清除。

在生长期逐渐增加浇水的频次和数量,并合理施肥。

修剪是油茶栽培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造形修剪、病虫害修剪和繁育修剪。

恭城油茶的果实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成熟,采摘时应选择成熟度适宜的果实,并用剪刀、手工或机械进行采摘。

采摘后的油茶果实应储存于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免果实霉烂和变质。

恭城油茶主要是通过蒸煮、榨油、炒制等工艺进行加工。

首先,将采摘好的油茶果实进行清洗,并晾干水分。

接着,将干燥的果实放入蒸锅中蒸煮,使果实变软。

然后,将蒸煮后的果实进行榨油,得到油茶油。

最后,可以用炒制的方式对油茶油进行加热,增添风味。

【二、技术改进方向】1. 种植方面的技术改进可以通过引进新品种、培育抗病虫害的新品种等方式,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还可以采用无土栽培技术、水培技术等先进技术,来提高油茶的生命周期和耐逆性。

2. 栽培管理方面的技术改进可以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智能化设备,如无人机、传感器等,对油茶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并提供精确的水分、养分等管理方案。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精准农业,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3. 采摘和加工方面的技术改进可以引入自动化设备,如采摘机器人、加工设备等,提高采摘和加工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同时,可以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如采用低温榨油技术、微波炒制技术等,来提高油茶油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油茶生产技术

油茶生产技术

油茶生产技术油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叶制作工艺,主要产于湖南、江西、广西等地。

油茶生产技术是指油茶的种植、采摘、加工等全过程的技术要点和方法。

下面将从种植、采摘、加工三个方面介绍油茶的生产技术。

一、种植技术油茶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温15-20摄氏度,日平均温度高于5摄氏度的日数在260天以上。

油茶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高,但以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为佳。

在油茶的种植过程中,首先要选择良种,确保种苗的健康和质量。

油茶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播种、扦插、嫁接等方法进行繁殖。

种植油茶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要注意避免干旱和高温季节。

二、采摘技术油茶的采摘时间一般在秋季,当果实成熟时,果皮呈红色或紫色,果肉呈黄色。

采摘时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避免果实受到雨水的浸泡。

采摘的方法是用手将果实轻轻摘下,避免果实受损。

在采摘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果实的完整性,避免果实破裂或受损。

采摘后及时进行果实的处理,将果实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防止果实发霉变质。

三、加工技术油茶的加工主要包括果实的脱皮、破碎、发酵、烘干等过程。

首先是果实的脱皮,可以将果实浸泡在热水中,使果皮变软,然后用手或机械去除果皮。

脱皮后的果实要进行破碎处理,可以用石磨或破碎机进行破碎,使果肉和果核分离。

破碎后的果肉要进行发酵,一般是将果肉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一般为3-5天。

发酵后的果肉要进行烘干,可以利用太阳能或机械设备进行烘干,使果肉的水分含量降低到8-10%。

最后是对烘干后的果肉进行筛选和分类,去除杂质和不合格品。

筛选后的优质油茶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进行包装和销售。

总结起来,油茶的生产技术包括种植、采摘和加工三个方面。

在种植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确保种苗的质量和健康。

采摘时要注意果实的成熟度和天气条件,避免果实受损。

加工过程中要进行果实的脱皮、破碎、发酵和烘干等步骤,最后对成品进行筛选和分类。

鲜油茶果快速制油工艺研究

鲜油茶果快速制油工艺研究

鲜油茶果快速制油工艺研究杨友志;陈劲松;吴丹;杜冰颜;周魁香【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24(49)1【摘要】为提高油茶果的制油效率,对传统油茶果制油工艺进行改进,采用先整果压破果壳再鼓风加热进行干燥达到蒲、壳与仁分离,得到的油茶籽仁经破碎烘干后进行压榨制油,经冷冻过滤得到成品油。

对油茶籽仁烘干工艺条件和压榨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常温过滤为对照,对成品油的品质进行测定并考察了其在45℃储存18个月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油茶果干燥采用先压破果壳再鼓风加热可节约爆蒲(果壳炸开)时间0.5 h;油茶籽仁最佳烘干条件为烘干温度140℃,油茶籽仁颗粒直径6~8 mm,采用鼓风干燥;油茶籽仁含水率和油茶籽壳添加量对出油率有明显的影响,在添加30%油茶籽壳条件下,当含水率为3%时,出油率最高;油茶籽原油采用冷冻过滤得到的成品油的酸值(KOH)、过氧化值和苯并芘含量分别为0.6 mg/g、0.2 g/100 g 和3μg/kg,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且储存稳定性优于常温过滤。

该工艺节约了油茶果制油时间,提高了出油率和成品油的储存稳定性,可实现油茶籽油的快速制备。

【总页数】4页(P7-10)【作者】杨友志;陈劲松;吴丹;杜冰颜;周魁香【作者单位】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大亨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4;TS225.1【相关文献】1.鲜榨油茶籽油提取工艺研究2.维药小檗根传统切制工艺与产地趁鲜切制工艺的比较研究3.百香果果籽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调和油的调配研究4.红心火龙果发酵液喷雾干燥工艺优化及红心火龙果籽油的研究5.快速膜乳化技术用于沙棘果油乳液的制备工艺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图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一、采收—贮藏—清理除杂1 采收2 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熟后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晒坪上,经常翻动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可以收藏室,以备榨油。

油茶籽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

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

3、安全水分低,油料的安全水分=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 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面积大。

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

6孔隙度小,堆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存放40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

2、低温入库,堆垛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

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1米高,袋装不超过6包高度,且堆成通风垛。

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

5、加强巡查。

3 清理除杂清理除杂的目的: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的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处理量。

方法有:风选,筛选等方法。

油料的清理工艺要求: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26-28孔/25.4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左右);边角料含油茶籽量小于0.5%。

二、压榨工艺流程:剥壳—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过滤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为:A、剥壳的水分,壳仁的比例。

B、蒸炒的温度、投籽量、炒籽的时间。

C、入榨的温度,籽的生熟度,茶饼的厚度。

1 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之间,使用10目/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捡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

采用油茶籽剥壳机剥壳。

茶籽油生产传统工艺与新工艺的比较

茶籽油生产传统工艺与新工艺的比较

茶籽油生产冷萃新工艺油茶籽油的生产一般有冷榨工艺、热榨工艺、热浸工艺,以及这些工艺形成的组合工艺。

现行的这些工艺各自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问题。

广州泰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创新的冷萃工艺,应用于油茶籽油的生产,具有质量优、成本低、效率高、适应性强、便于综合利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一、冷榨工艺:利用外力加压,强力将油静态压出。

冷榨工艺包括土法压榨(楔榨)、液压压榨。

土法压榨因人力劳动强度大,已被淘汰,目前仅在交通、能源落后的偏远地区尚有少量使用。

茶籽产区的农村广为采用液压榨油工艺,该工艺所获得的毛茶油杂质少,色泽浅,是现今茶籽产区作坊式分散加工的主流工艺。

液压榨油机有立式和卧式两种结构,实际生产中以卧式液压榨油机居多。

存在问题:1、经过蒸炒的油容易氧化(用蒸汽蒸坯时温度达110℃- 120℃);2、靠外力静态压榨,出油率低;3、加工周期长,产能受限制;4、杂质多,精炼损失大。

二、热榨工艺:采用螺旋榨油机,利用高速转动螺旋杆进行施压进行动态压榨。

存在问题1、在动态挤油过程中,压榨机螺旋杆与物料强力摩擦,油料在榨膛内的瞬间压榨温度较高(榨膛内温度可达150-200度),破坏油和饼粕的品质;2、出油杂质较多;3、需要相当的添加物(如茶籽壳、稻草)辅助压榨出油,降低产能;4、色泽较深并产生难闻气味,须经精制脱除;5、出油率虽高于冷榨法,但仍有20%以上的油残留在渣饼中;6、由于以上原因,精炼时油的损耗增大,成品油率会下降。

三、热浸工艺:利用极性低的液体(常压下)溶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平转式浸淋,将油溶出,然后回收溶剂,得到毛油。

存在问题1、必须通过高温才能脱除残留溶剂(达到标准);2、由于油茶籽属于高含油率的油料,粉碎后待淋浸提取的油茶籽物料层黏度极大,实施淋浸时溶剂不能与物料充分接触并顺利通过,必须添加相当数量的茶籽壳、稻草等辅助物质使料层变得疏松,才能使浸淋过程顺利进行。

这样既降低提油的产能,又对后续提取料渣中的茶皂素带来不良影响。

油茶加工技术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油茶加工技术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油茶加工技术规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油茶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独特风味的茶叶品种,在中国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油茶加工技术规程是指对油茶加工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原材料选取、工艺控制以及设备运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规定,旨在保证油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深入探讨油茶加工技术规程的重要性及其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意义,旨在为油茶生产加工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指导,推动油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整体组织架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文章进行了概述,介绍了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油茶加工概述、油茶加工工艺和油茶加工设备,分析了油茶加工的具体过程和技术要点。

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内容,强调了油茶加工技术规程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展望了未来油茶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按照这一结构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全面,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总结油茶加工技术规程,深入探讨油茶加工的概述、工艺和设备,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油茶加工的过程和要点。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能够掌握油茶加工的关键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油茶加工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同时,本文也旨在强调油茶加工对于保护传统技艺、推动乡村振兴和增强农民收入的重要意义,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正文2.1 油茶加工概述油茶是一种传统的茶叶加工品种,主要产于中国南部地区。

油茶树是茶科常绿乔木,叶片具锯齿,植株有枝叶分布稠密,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油茶的加工过程主要包括采摘、杀青、揉捻、发酵、干燥、分级等环节。

其中,揉捻和发酵环节是油茶加工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油茶的加工工艺受到当地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分为黑茶、青茶和绿茶三种类型。

黑茶是经过发酵而成,具有特殊的口感和香气;青茶是经过揉捻后微发酵而成,保留了茶叶的鲜味和清香;绿茶则是未经发酵的茶叶,保留了茶叶的嫩绿色和清爽口感。

恭城油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恭城油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恭城油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恭城油茶的简介和背景信息。

可以描述恭城油茶是一道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常见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恭城县。

恭城油茶以其独特的味道和营养价值而闻名,它由油茶树的果实制成,被誉为“南方的黑色珍珠”。

恭城油茶的制作过程独特而精细,需要经过采摘油茶树的果实、蒸煮、榨油、拌合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确保最终产品的口感和味道。

恭城油茶制作过程中融入了当地壮族文化的元素,使其更具特色和浓厚的地方风味。

本文将详细介绍恭城油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从采摘油茶树的果实开始,逐步讲解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了解恭城油茶的制作过程并尝试制作出地道的恭城油茶。

此外,本文还将展望恭城油茶制作过程的未来发展和可能的创新方向,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总而言之,本文将全面介绍恭城油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旨在传承和弘扬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美食,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读者将通过本文了解到恭城油茶的魅力和制作过程的精益求精,进一步增进对这一美食的认识和喜爱。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和目的进行阐述。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包括恭城油茶的介绍和制作方法。

结论部分对恭城油茶的制作方法进行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参考以下写法:在本文中,将介绍恭城油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为了更好地让读者了解本文内容,下面将对文章的结构进行简要说明。

首先,在引言部分(1.引言)我们将对恭城油茶进行概述,介绍它的背景和特点,为读者建立起相应的背景知识。

接着,我们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架构。

其次,在正文部分(2.正文)我们将详细介绍恭城油茶,包括其由来、历史渊源以及与其他茶叶的区别等,旨在为读者深入了解恭城油茶的基本情况。

油茶生产工艺

油茶生产工艺

采收→贮藏→烘干→清理除杂→剥壳→压扁→轧胚→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脱酸→水洗→脱色→脱臭→脱脂→精滤→充氮包装→产品贮存一、采收油茶树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之一,在南方各地均有种植。

收摘油茶籽的季节性很强,一般从充分成熟到油茶果开裂只有10天左右的时间,必须抓紧这一时间收摘,采收油茶籽应在油茶果成熟期的前3天开始,到成熟后7天采收完,即“霜降前三后七”原则。

如收摘过早茶籽未充分成熟,而且含水分高,含油低,影响出油率。

如收摘过晚,茶籽果开裂,果实散落,收时费工费时,还会霉烂造成浪费。

普通油茶中的霜降种群,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成熟,寒露种群则在10月上旬成熟。

二、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后熟和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土晒坪上,经常翻动,风晒脱粒,除净杂物。

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了,便可收藏室内,以备榨油。

三、烘干收获后的商品油茶籽如果含水量过高,籽壳疲软不易破碎,塑性大,压榨容易泻料。

因此,应对含水量过高的油茶籽进行烘干,使其水分不超过5%,以便脱壳和轧胚。

茶籽烘干在榨油加工中很重要,茶籽烘干的好坏,对出油率有直接影响。

油茶籽的烘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预热阶段2、恒速干燥阶段3、降速干燥阶段四、清理除杂清理的目的有: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的处理量。

清理的方法有:筛选、风选、磁选、去除并肩泥、干法比重分选等方法五、剥壳剥壳方法有: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搓碾法(圆盘剥壳机)、剪切法(刀笼剥壳机)等。

六、压扁压扁的目的是:使油料具有一定的粒度,更易于进入轧胚机内轧棍的缝隙;在进行后续油料蒸炒工序时,增加油籽仁加热时的接触面,便于水分和料温的调节。

七、轧胚轧胚的目的是:1、尽量破坏油茶籽细胞的细胞壁,使油脂能容易地从油茶籽细胞内制取出来。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

.油茶籽油生产工艺流程一、采收—贮藏—清理除杂1采收2贮藏油茶果采收回来后,需要堆放5-6天,以促进油茶果熟后果壳开裂,能提高油茶果的含油率。

然后把油茶果摊到晒坪上,经常翻动再将油茶籽晒到种仁和种壳分离后,油茶籽晒后,用手抓起来摇晃,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说明油茶籽基本晒干,可以收藏室内,以备榨油。

油茶籽的贮藏特性:1、容易发热生霉,脂肪易氧化发热,蛋白质易吸湿发霉变质。

2、不耐高温,易发生油料出现走油现象。

3、安全水分低,油料的安全水分=油料中非脂肪部分*15% ,油茶籽的安全水分为8%.4、组织柔软容易破损,脂肪密度小,占据面积大。

5、吸湿性强,容易软化。

6 孔隙度小,堆内湿热,不易散发。

油茶籽的贮藏方法: 1、干燥降水,含水量为8%及以下的油茶籽可贮藏60-90 天,含水量为10%的油茶籽可存放 40 天,含水量在12%以上的,必须干燥后贮存。

2、低温入库,堆垛内温度控制在25 度以下。

3、合理堆放,散装不超过 1 米高,袋装不超过 6 包高度,且堆成通风垛。

4、及时通风,经常翻动垛表面,以散发湿热。

5、加强巡查。

3清理除杂清理除杂的目的:提高出油率;提高茶油质量和饼粕的利用价值;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减少设备磨损程度;增大设备处理量。

方法有:风选,筛选等方法。

油料的清理工艺要求:净油茶籽最大含杂量小于0.2%,使用 26-28 孔 /25.4 毫米筛检验(孔径为0.7mm 左右);边角料含油茶籽量小于0.5%。

二、压榨工艺流程:剥壳—蒸炒—压榨制油—毛油除杂过滤该工艺的关键技术为:A、剥壳的水分,壳仁的比例。

B、蒸炒的温度、投籽量、炒籽的时间。

C、入榨的温度,籽的生熟度,茶饼的厚度。

1剥壳剥壳及仁壳分离的要求是:破壳率高,不漏籽,粉末度小;仁中含壳率在5%-10% 之间,使用10 目 /英寸检验筛检验(孔径为2mm);壳中含仁率不超过0.5%(手捡法检查),如有整籽,按剥壳后计入。

剥壳方法:撞击法(撞击式剥壳机)。

油茶加工工艺及利用

油茶加工工艺及利用

油茶籽加工工艺及利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科植物。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树皮谈褐灰色,平滑不裂。

叶草质,椭圆形,有锯齿。

秋季开花,花大型,白色。

载果有毛,种子1~3枚。

产于我国中部。

喜酸性土,不耐盐碱。

油茶为著名木本油料作物,油质好,我国广为栽培。

我州自七十年代开始引种栽培,但由于管理不善存留很少。

我州可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开发油系的种植和加工。

油茶油为食用油和医药化工用油。

茶饼中14%左右的皂贰为合成多种留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药源。

加工:(-)种子油的革取:曰溶剂革取:剥去种皮,粉碎后用乙醚,石油醚浸提24小时,过滤后回收溶剂得种子油。

目压榨提取。

四川一般为带壳压榨。

壳的含油量低,带壳压榨会吸附走油份,影响出油率;籽壳质粗坚硬,造成机件磨损,耗用较大的动力:(1)焙房烘干:烘去菜籽一部分水份,以利脱壳。

若茶籽水份含量在15%左右时,可不经过焙烘。

(2)清理:种用风选、筛选、磁选、除去杂质。

(3)脱壳:采用剥壳机、风机、茶壳分离器等,也可采用旧式木风车,使壳仁通过风车之后分离,脱掉种壳(4)压扁:分离后的茶仁经压扁机压扁,压扁后的茶仁呈龟裂状,从而大大增加了茶仁的内外表面积,便于吸收热量与调节水份,同时压扁能把大小不同的茶仁都压成0.3~0.5厘米厚,这样在炒料过程中可减少生熟不一的现象。

(5)蒸炒:一般在平底炒锅中蒸炒,待料胚露出油光,手摸发烫,温度在115~125℃左右,水份含量为3%时,即可入榨,蒸炒是整个工艺中比较关键的一个工序,蒸炒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出油率,务必重视。

(6)压榨:采用95型榨油机、转速为40~42转/分进行压榨较适宜。

(7)过滤:一般使用307型、635型等板框式滤油机过滤,滤出的茶油澄清透明,得到的油为毛茶油。

③毛油处理,毛油水份含量较高,色泽和气味都不够正常,精炼后才能达到食用的要求。

一般用碱炼法精炼,碱炼法能去酸,去杂质、去部分色素和气味。

其精炼工艺过程如下:毛茶油—-→加碱中和—-→升温——→静置沉淀——→净油—-→水洗—-→干燥———→味过滤—-→精油—-→皂脚—-→加热盐析——→撇油——→皂脚操作条件:(1)备料:毛油加入中和锅后拌揽均匀,计量,测定酸价,并计算下碱量调整油的初温,一般为30℃左右,夏天下碱温度就是当时的油温。

油茶——敲打出来的爽神汤 阳崇波

油茶——敲打出来的爽神汤 阳崇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非遗发现广西价值 展现至美广西油茶香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广西北部、东北部的恭城、龙胜、资源、三江、融水等县域层峦叠嶂,山多林密,河谷幽深,夏季湿热,冬季湿冷。

自古以来,为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适应山地生活,世居于此的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用茶叶加生姜、蒜米、葱头(葱白儿和葱须)等经热炒、捶打后,加水煮成茶汤,饮用时加入食盐,佐以糯米、玉米、红薯、花生、黄豆等,既能解渴充饥,又能祛风除湿,驱寒保暖,久而久之,形成了今天“打油茶”的习俗。

而以“打”的方式制作茶汤,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了。

三国时期魏国的张揖在《广雅》中记载:“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

”到了唐朝,这种方式更是风行一时。

陆羽在《茶经》中有“蒸罢热捣”的描述,诗人王维在《赠吴官》诗中写道:“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

”茗糜,茶粥,即类似今天的油茶。

不过,这一历史上曾经占据主流的喝茶方式,后来渐渐被冲泡式的饮茶方式所取代。

值得庆幸的是,打油茶一直被广西、湖南、贵州等部分地区的侗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传承并发展,成为这些民族的日常饮食,并形成了特定的茶俗、茶礼。

油茶浸润着他们的生活日常,从一日三餐到婚丧嫁娶,从婴儿满月到老人过寿,从以茶待客到敬神祭祖,油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从来都举足轻重。

亲友聚会,无油茶不欢;贵客临门,无油茶不成礼。

一碗香气浓郁的油茶盛满了他们朴素的情感,承载着他们斑斓多姿的文化。

自然环境因素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使各民族在油茶制作上形成了不同的技艺风格和口味习惯。

浓香的油茶包容着咸甜酸辣苦的不同滋味,被不同民族的人们喜爱并推崇。

在火塘边打油茶,边打边叙,边喝边议,拉近了主客距离,让邻里关系更融洽,甚至化解了村民之间的矛盾。

在三江、恭城、龙胜、融水等地,不同民族的村与村、寨和寨之间联情结谊,接待来客都少不了油茶。

围坐在火塘边的人们,一碗油茶诉衷肠,一碗油茶话深情。

茶油浸出工艺流程

茶油浸出工艺流程

茶油浸出工艺流程如下:1.浸出工艺:收购的茶籽饼→破碎→烘干→溶剂浸出→气提→浸出毛茶油;一般使用石油化工产品“4号或6号抽提溶剂油”浸出,主要成份为正己烷,“高温蒸馏、抽气减压”的方法去除溶剂。

原理是:溶剂油沸点低,在260℃高温下蒸发出去,油沸点高保留下来。

国家规定:浸出法制油的国家标准一级、二级油每公斤茶油中溶剂残留不得超过10毫克,三、四级色拉油每公斤茶油中溶剂残留不得超过50毫克。

浸出茶油颜色清淡,摇晃相对一般油脂气泡上升快,茶油气味轻。

2.传统土榨法:油茶籽→自然风干→碾籽→蒸籽(蒸熟蒸透、控制火候)→做饼(双铁箍成形、稻草垫底、器具踩实)→榨油”,利用物理压力把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

土榨工艺高温压榨出的茶油香味浓郁,颜色金黄带褐色,保质期时间较短约半年左右。

一般是消费者亲自守在压榨坊旁亲眼看着压榨,故对茶油纯度信任高,所以大部分年长者和不了解茶油工艺的消费者会选择传统土榨法工艺生产的茶油。

然传统榨坊卫生条件相对差,机器一般不清洗,压榨前未对油料进行清选除杂、除霉粒、紫外杀菌等,导致酸价高,保质期时间缩短。

压榨过程中温度较高,容易破坏茶油中角鲨烯,植物甾醇,生育酚等活性物质,造成活性营养物质流失。

同时高温过程可能致使致癌物质苯并芘含量超标。

3.大三湘物理冷榨法:低温压榨前,7道精选工艺:甄选(手工去除虫害果石头)→风选(去除干瘪空壳)→筛选(通过弯刮板输送进振动筛,排出的灰尘、枝叶、茶壳靠风选机一次性吸走;油茶籽再进入去石机,上部风管吸茶壳)→清洗(自主研发鼓泡清洗机,行业首家清洗茶籽,茶果壳自带茶皂素能够洗净杂质,避免杂志进入茶油,有效控制酸度)→调质(通过除水刮板出料进入调质机,烘干调节油茶籽水分)→全脱壳(独家100%剥壳,避免壳中色素、皂素等进入茶油,因果壳坚硬,有助于增加压榨过程中摩擦系数从而增加摩擦力,提高出油率,故业内一般剥壳率在70%左右,而摩擦力增加温度增高可能导致致癌物苯并芘的产生)→色选(独家采用大米加工的光电感应拍照分析色选技术,100%剔除霉变籽,将茶油酸度控制在0.5%以下,所以大三湘冷榨冷提技术生产工艺可以使茶油保质期长达36个月,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食用油保质期不得低于18个月的国家标准)→磁选(通过斗提机进入磁选器,利用磁铁吸附铁制品等杂质),7道处理工艺生产线经过126次试验研究,180天夜以继日地安装调试才修成正果,保证茶油的后续精制可以完全在低温下进行,不需再进行化学高温精炼。

油茶果加工工艺技术

油茶果加工工艺技术

DOI:10.16660/ki.1674-098X.2018.20.104油茶果加工工艺技术①赖琼玮1 杨耀学2 陈劲松2 谭传波2 凌小辉2 张俊天2 黄闺2 罗秋兰2 刘芳2 吴丹2 成超丽2(1.湖南大三湘油脂机械有限公司 湖南衡阳 421141;2.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衡阳 421141)摘 要:油茶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根据油茶果大小不一,成熟度不一的情况,采用熟化、风裂技术进行预处理后,离心挤压的方式破开油茶果并风干茶籽。

油茶果剥壳后果壳存在不规则性,通过对果壳特性的研究,不同产地新鲜果壳堆密度在0.940~1.025g/cm 3,新鲜茶籽堆密度1.035~1.102g/cm 3。

通过利用比重差将果壳分离开,并采用热风干燥获得干净卫生的油茶籽。

关键词:油茶果 剥壳 分离 比重中图分类号:S22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8)07(b)-0104-02①作者简介:赖琼玮(1980—),男,汉族,广东揭阳人,专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油料、油脂加工技术。

油茶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油茶果成熟季节正是雨季,大批量茶果晾晒、脱壳和籽壳分离是大问题。

本文通过对油茶果的研究,针对其特征,进行一系列技术的应用,研究其适宜性和推广性,以便有效解决茶果加工问题。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油茶果:取自于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为新鲜采摘,未进行任何处理。

YP 20002电子天平:上海衡诺电子衡器有限公司;101A-1温控烘箱:上海崇明实验仪器。

1.2 方法1.2.1 油茶果加工工艺油茶果加工工艺如图1所示。

1.2.2 油茶果加工工艺说明(1)油茶果:新鲜采摘,未进行任何处理。

(2)熟化:采用散堆通入蒸汽蒸或投入热水中泡;或常温堆沤一定天数;或常温密封,水湿润沤制一定天数,堆放高度1m。

(3)风裂:采用一定时间内热风风干或一定时间、一定频率微波加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茶籽深加工项目基本情况说明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分析(一)油茶籽收储、预处理及压榨工艺及产污节点分析1、生产工艺(1)油茶籽收储:油茶籽主要来自农户自采的和从油茶树基地采购的,油茶籽需要经过验收、计量、干燥及冷却后储存,储存一般在0℃~30℃的温度环境中,利用植物种子后熟作用的生化原理,促进油茶籽后熟。

拟定油茶籽烘干规模为600t/d。

(2)预处理:经烘干入库贮存的油茶籽经选籽、清理分级、剥壳分离进行去石,磁选脱铁。

预处理后的油茶籽进行剥壳,剥壳产生固体废物主要为油茶壳。

脱壳后进行仁壳分离。

(3)冷榨:采用专用冷榨机,入榨温度在70℃~80℃左右,避免高温引起的茶籽油颜色变深,有效成分损失等。

(4)油渣分离:毛油中一般含渣8%~10%,在进入精炼车间前应迅速进行油图3-4油茶籽预处理、压榨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图2、产污节点分析(1)废水项目该生产工序中不产生废水。

(2)废气在选籽、清理分级及去石过程中产生少量的废气,废气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

(3)噪声产噪工序主要为筛选过程中筛选机产生的噪声级压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4)固废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工序较多,在选籽、清理分级过程中存在少量的茶籽壳和弃土;去石过程中存在石子;磁选过程中存在铁屑;剥壳、仁壳分离过程中有大量的茶籽壳;过滤过程中的油渣和茶饼送至浸出车间。

产污位置见图3-4。

(二)、油茶籽原油精炼工艺及产污节点分析1、生产工艺茶油的精炼工艺一般需经过四脱(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及分提等工序,通过精炼达到各级油脂所需的标准。

(1)脱胶脱胶的目的是清除茶油中的全部胶质及生产有价值的副产品,而胶质中的磷脂会影响脱臭和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的脱色,还能与金属离子螯合,增加氧化过程,影响油的稳定性,为了得到符合要求的茶油产品,必需进行脱胶工艺处理。

(2)脱酸脱酸是通过加碱来中和茶油中游离脂肪酸的过程,是油脂精炼过程中最关键的工艺。

其原理是:加碱后游离脂肪酸即变成可溶于水的盐,而被去除。

实际操作中还需加入一定量的超量碱,以便碱炼完全。

加碱量、碱浓度、温度、毛油质量及搅拌时间和速度等均对碱炼效果产生影响。

中和脱酸是对产品质量和价格有很大影响的一道工序,如果中和工序有问题,会给脱色以后的各工序带来困难,并使产品质量和收率降低。

脱酸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物理和化学方法,原则上物理精炼法即气提蒸馏脱酸方法应作为油脂精炼的首选工艺,化学中和方法即用氢氧化钠中和毛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脱酸会产生皂脚和废水。

但选择物理精炼法还是化学精炼法,主要取决于毛油的质量。

鉴于现实中的诸多问题,目前的油脂加工厂还常常配备两套装置,化学精炼法仍然不可缺少。

在油中加入烧碱或纯碱,以中和油中的游离脂肪酸。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操作。

因为烧碱不仅能与脂肪酸起作用形成皂脚,而且也会和中性油起反应。

游离脂肪酸含量的一倍左右采用间歇碱炼使用纯碱能减少炼耗,但是其反应的性能较弱, 因此它不能除去一些只有对烧碱才能起作用的那些杂质,如色素,蛋白质、叶绿素和重金属等。

皂脚的分离一般可用离心法、沉降分离法。

(3)脱色色泽是茶油的重要品质之一,因此脱色是油脂精炼必不可少的环节。

脱色并非脱尽所有色素,而是在于改善茶油的色泽,提高油脂品质,为进一步精炼提供合格的原料油。

脱色除了脱除油中色素外,还能起到降低磷脂含量、过氧化值、含皂量以及金属离子含量的作用,从而改善油品色泽、风味和提高氧化稳定性,为油脂的进一步精制氢化、脱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油脂脱色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活性白土吸附脱色法,即利用白土这种具有较强选择性吸附作用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脱除溶于油中的色素或以胶态粒子分散于油中的色素以及其他杂质。

油脂经计量后预热至80~90℃,全部油脂与活性白土预混合,然后送至脱色塔进行脱色。

油脂与活性白土混合都在常压下进行的,全部预混合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油脂由于受加热引起的氧化,从而确保油品的质量。

脱色后油脂与废白土的分离是采用过滤的方法,国内在油脂连续脱色时常采用立式叶片过滤机和板框过滤机两种形式进行过滤。

立式叶片过滤机过滤时,被分离的介质在整个过程中是全封闭的。

过滤结束后,采用干蒸汽吹干滤饼中的油脂,这样可降低滤饼中的残油量、减少油脂氧化。

在经过上述初过滤所得脱色清油中,由于过滤设备或操作的原因,不可避免地要残留一定量的废白土,如果将其直接送至脱臭工段,一则会加速油脂的氧化,二则也会污染脱臭设备,对最终油脂产品质量不利。

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初过滤的脱色清油一般要进行安全过滤,以确保最终油脂产品色泽和质量。

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有:①脱色温度,脱色温度在110℃左右时效果最佳为了不使冷凝水进入滤饼而影响滤饼吹干和自动卸渣,过滤介质的温度要保证在105℃以上。

②脱色时间,油脂的有效脱色时间应控制在20min~30min即可保证脱色效果。

③绝对压力,应将脱色器内的绝对压力降低至9.3kpa~6.6kpa,即真空脱色,可以有效的脱除其中的空气。

适当的有效搅拌叶可以改善脱色效果算段有效脱色时间。

(4)脱臭脱臭主要是脱除油脂中的臭味物质,其原理是利用臭味物质和甘油三酸酯挥发性差异,在高温真空条件下脱除臭味物质。

脱臭不但能去除油中的臭味物质,改善食用油风味,还能提高油脂的烟点。

油脂脱臭方式有间歇式、半连续式和连续式,前者用于小规模生产(12 t 以下),特别适用于月桂酸型油脂。

半连续式和2、产污节点分析(1)废水由于脱胶和脱酸的辅助材料中均携带有一定的水分,而根据油水不容的原理,将脱胶后和脱酸后的废水进行分离。

分离的废水为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主要污染物为COD、BOD和动植物油。

(2)废气脱臭工序采用导热油炉作为热源,导热油炉以轻质柴油为燃料,主要产生SO2、NO2和烟尘。

脱臭工序是在低压下高温过热使易挥发的物质进行蒸发脱除,因此脱臭过程中产生有机废气。

(3)噪声该工序产噪设备比较少。

(4)固废脱色主要采用活性白土,因此过滤过程中产生的固废主要为活性白土和茶籽油中的色素。

产污位置见图3-5。

(三)茶饼深加工综合利用及产污节点分析油茶饼中除含有浓缩的蛋白质、糖份等营养物质外,还含有残油,据文献,油茶饼中含粗蛋白约15.94% ,总糖44.50%(包含淀粉),油脂7.45%,另外,油茶饼中含有一种特殊化学成分——皂甙,约含12.8%~13.8%,皂甙的水溶液具有表面活性,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有很强的去污能力,并能产生丰富、持久的泡沫,故茶饼很早就背民间用来洗发和洗涤高级布料。

但微量皂甙,即能引起动物口感不适,因此,油茶饼一般不作为饲料,而作为洗发液的配制,残渣用于培养食用菌培养基。

1、生产工艺(1)浸出工序油茶籽压榨过程中产生的茶饼投加到存料箱中,存料箱中保存一定的物料,兼起料封作用,要求存料量保持80%以上。

为了防止浸出器内溶剂空气从进料口流出,物料进入浸出器时需要进行有效的封闭,封闭方法有:混合绞龙倾斜度为7°30″,喷入混合油量以使料坯(饼)成稠泥状或湿润为宜。

浸出器采用烷类作为溶剂进行喷淋,浸出器运转周期90~120min,物料通过沥干20~25min,保证溶剂喷淋后的湿婆含溶剂35%以下即可。

湿粕通过刮板输送机用于粕脱溶烘干工序,混合油进入蒸发工序。

(2)湿粕脱溶烘干工序从浸出器卸出的粕中含有25%—35%的溶剂,为了使这些溶剂得以回收和获得质量较好的粕,可采用加热以蒸脱溶剂。

(3)混合油的蒸发工序从浸出器泵出的混合油(油脂与溶剂组成的溶液),须经处理使油脂与溶剂分离。

分离方法是利用油脂与溶剂的沸点不同,首先将混合油加热蒸发,使绝大部分溶剂汽化而与油脂分离。

然后,再利用油脂与溶剂挥发性的不同,将浓混合油进行水蒸气蒸馏(即汽提),把毛油中残留溶剂蒸馏出去,从而获得含溶剂量很低的浸出毛油,但是在进行蒸发、汽提之前,须将混合油进行“预处理”,以除去其中的固体粕末及胶状物质,为混合油的成分分离创造条件。

①过滤:让混合油通过过滤介质(筛网),其中所含的固体粕末即被截留,得到较为洁净的混合油。

处理量较大的平转型浸出器内,在第Ⅱ集油格上装有帐篷式过滤器,滤网规格为100目,浓混合油经过滤后再泵出。

②离心沉降:现多采用旋液分离器来分离混合油中的粗末,它是利用混合油各组分的重量不同,采用离心旋转产生离心力大小的差别,使粕末下沉而液体上升,达到清洁混合油的目的。

③混合油的蒸发蒸发是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剂汽化,从而提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即使挥发性溶剂与不挥发性溶质分离的操作过程。

混合油的蒸发是利用油脂几乎不挥发,而溶剂沸点低、易于挥发的特性,用加热使溶剂大部分汽化熬出,从而使混合油中油脂的浓度大大提高的过程。

在蒸发设备的选用上,油厂多选用长管蒸发器(也称为“升膜式蒸发器”)。

其特点是加热管道长,混合油经预热后由下部进入加热管内,迅速沸腾,产生大量蒸气泡并迅速上升。

混合油也被上升的蒸气泡带动并拉曳为一层液膜沿管壁上升,溶剂在此过程中继续蒸发。

由于在薄膜状态下进行传热,故蒸发效率较高。

其设备为长管蒸发器。

④混合油的汽提通过蒸发,混合油的浓度大大提高。

然而,溶剂的沸点也随之升高。

无论继续进行常压蒸发或改成减压蒸发,欲使混合油中剩余的溶剂基本除去都是相当困难的。

只有采用汽提,才能将混合油内残余的溶剂基本除去。

汽提即水蒸气蒸馏,其原理是:混合油与水不相溶,向沸点很高的浓混合油内通入一定压力的直接蒸汽,同时在设备的夹套内通入间接蒸汽加热,使通入混合油的直接蒸汽不致冷凝。

直接蒸汽与溶剂蒸气压之和与外压平衡,溶剂即沸腾,从而降低了高沸点溶剂的沸点。

未凝结的直接蒸汽夹带蒸馏出的溶剂一起进入冷凝器进行冷凝回收。

辅助工序(1)溶剂蒸气的冷凝和冷却①工艺流程:由第一、第二蒸发器出来的溶剂蒸气因其中不含水,经冷换器冷却后直接流入循环溶剂罐;由汽提塔、蒸烘机出来的混合蒸气进入冷凝器,经冷凝后的溶剂、水混合液流入分水器进行分水,分离出的溶剂流入循环溶剂罐,而水进入生产废水处理站。

若分水器排出的水中含有溶剂,则进入蒸煮罐,蒸去水中微量溶剂后,经冷凝器出来冷凝液进入分水器,废水进入废水池。

②溶剂蒸气的冷凝和冷却:所谓冷凝,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气体放出热量转变成液体的过程。

而冷却是指热流体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但不发生物相变化的过程。

单一的溶剂蒸气在固定在冷凝温度下放出其本身的蒸发潜热而由气态变成液态。

当蒸气刚刚冷凝完毕,就开始了冷凝液的冷却过程。

因此,在冷凝器中进行的是冷凝和冷却两个过程。

事实上这两个过程也不可能截然分开。

两种互不相溶的蒸气混合物——水蒸气和溶剂蒸气,由于它们各自的冷凝点不同,因而在冷凝过程中,随温度的下降所得冷凝液的组成也不同。

但在冷凝器中它们仍然经历冷凝、冷却两个过程。

(2)溶剂和水分离:来自蒸烘机或汽提塔的混合蒸气冷凝后,其中含有较多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