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命题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命题的研究
摘要:从我国执行新高考政策以来,高中数学命题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立足基础知识、抓住核心要点,让数学学习活动回归本质;创设真实、开放
的试题情境,打破传统试题的定势思维束缚,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需求,体
现学以致用的新型教育思想。本文立足新高考背景下,对近年来我国高中数学命
题的基本思路与创新规律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改变过去“机械刷题”的学习方式,逐步适应高考改革,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命题规律
从最近几年高考数学的命题特征来看,坚持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
依据,结合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设计新颖、开放、实用的数学试题,贯彻落实
新课改精神,以“四基”为出发点,彰显数学学科特征,渗透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推动新形势下数学教育从“能力立意”到“核心素养导向”的过渡[1],回归
生活、反映社会,在真实情境中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命题的基本思路
(一)关注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综合性特征,且知识难度不断增加,
从多维度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但是无论高考题型与内容如何变化,归
根结底都要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为主,无论日常教学、测试还是复习,都应从抓
好基础知识着手,再循序渐进地启发数学思维、渗透数学方法,关注学生学科核
心素养发展[2]。从高考数学试卷的布局安排来看,前几道题多为基础题,考查基
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或者结合基础知识适当调整变化,这也体现了新高考对基
础知识的重视。因此高中数学备考不妨先从基础知识着手,包括数学定义、概念、公式、定理等等,同时结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灵活设计多样学习方法,
穿插情境体验、问题导学、合作探究,基于生本教育思想推进教学活动,帮助学
生完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
(二)引领数学思维
培养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也有利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新高考的数学命题中,体现了对学生数
学思维的培养与强化,比如“函数”历来是数学命题的关键点,涵盖有关函数概念、性质、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等诸多内容,结合数学学科特征与高考改革趋势,日常教学活动应有针对性地设计习题,发挥问题导向作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
识要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与函数相关的数学问题。另外从新高考数学试卷的命
题内容来看,一道题目包含多个知识点,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学习思维,
串联零散的数学知识,建构知识体系,适应新高考需求[3]。
(三)深化核心素养
新高考背景下设计的高中数学题目表现出多样性、开放性与个性化特征,综
合考核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
良好学习习惯的发展,以此深入新高考的核心点。比如学生在解答题目时,运用
归纳、总结、对比、探究等多种方法,实现逻辑推理、知识建构、想象创新与基
础运算,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考核学科综合素养的过程。因此,要培
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习惯,学会从不同角度切入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与解决
问题,形成解题思路,提高应试能力,逐步深化核心素养。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命题的创新规律
鉴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命题的基本思路,日常练习要重点关注近年来高
考试卷的真题训练,把握命题的创新规律,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高考,提升学习
能力与应试能力。
(一)把握教材,夯实知识基础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以及重结果、轻过程的
现象,这与当前新高考数学考核侧重点恰好相反。从新高考数学试卷的命题特征
来看,追求回归知识本质,关注学生探索知识与解决问题过程的表现。所以数学
试卷命题归根结底还是奠定在读透教材的基础上,发挥数学概念的导向功能[4]。
例1:(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I卷第10题)
已知O为坐标原点,点P1(cosα,sinα),P2(cosβ,-sinβ),P3(cos (α+β),sin(α+β)),A(1,0),则()
A.||=||
B.||=||
C.·=·
D.·=·
立足新课标,参照教材的基本知识点,这道题目主要基于“单位圆”的几何
直观,以不同方式推导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公式,考核学生对利用向量数量
积推导公式的掌握程度。这道题目与教材中所讲的“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这部分知识点一脉相承,可见很多高考试题就在教材中,基于新课标推动课堂教
学改革,回归数学知识的本质,这也是教师应把握的方向。
(二)还原情境,抽象概念本质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要重点把握数学知识本质,进一步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所以在新高考
的数学命题中,大多强调了情境的作用,启发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抽象数学概念的
本质,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2:(2021年高考数学全国I卷第8题)
有六个相同的球,分别标有数字1,2,3,4,5,6,从中有放回地随
机取两次,每次取1个球。甲表示事件“第一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1”,乙表示
事件“第二次取出的球的数字是2”,丙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8”,丁表示事件“两次取出的球的数字之和是7”,则()
A.甲与丙相互独立
B.甲与丁相互独立
C.乙与丙相互独立
D.丙与丁相互独立
这道题创设了随机现象的问题情境,主要考核“事件的相互独立性”这一基本概念。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也以列举实例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阐述,如抛掷硬币、摸球、射击比赛、猜对成语的概率等等,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中彩票、抽取扑克牌、投资理财、保险问题等诸多情境,把握新教材的知识要点,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抽象概念本质[5],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三)科学严谨,调动逻辑推理
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在新高考命题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关注,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或者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行归纳、类比与分析,逐步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体现数学学科的科学严谨特征[6],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及理性精神发展。在历年高考试卷中,逻辑推理类题目较为常见。
例3:(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Ⅲ卷第23题)
设a,b,c∈R,a+b+c=0,abc=1.
(Ⅰ)证明:ab+bc+ca<0;
(Ⅱ)用max{a,b,c}表示a,b,c中的最大值,证明:max{a,b,c}≥.
这一题目重点考核学生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运用能力。在(Ⅰ)中,根据三个参数的和与积,灵活运用三元完全平方及相关公式;在(Ⅱ)中,则基于减元思想及重要不等式(b²+c²≥2bc).依照基本的推理规则,要求学生有条理
地描述证明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与逻辑性,学生基于事实情境出发,通过经验与知觉进行不完全归纳、类比与想象,得出最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