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瓷艺术的一些烧制方式
中国历代瓷窑烧制方式的再论述
中国历代瓷窑烧制方式的再论述中国历代瓷窑烧制方式的再论述1. 引言中国作为瓷器的故乡,有着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
在中国历代,瓷器的烧制方式经历了多次变革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瓷器制作技艺。
本文将对中国历代瓷窑烧制方式进行再论述,探索这些方式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对中国陶瓷制作的重要性。
2. 历代瓷窑烧制方式的演进a. 唐代瓷窑烧制方式唐代是中国陶瓷制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唐代瓷器烧制方式是历代瓷器烧制的重要里程碑。
其中,华丽的白瓷和青瓷成为当时瓷器的代表。
唐代瓷器窑炉常采用段式窑和龙窑,这些窑炉的结构和烧制方式更加完善,使得瓷器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提升。
b. 宋代瓷窑烧制方式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鼎盛时期,不仅在瓷种和造型上有了新的发展,烧制方式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宋代瓷器最具代表性的是青瓷、汝窑和哥窑等。
瓷器在烧制过程中,开始采用分烧、贴花、釉中持花等技术,提高了装饰效果,也更加注重瓷器的整体观感和艺术性。
c. 明代瓷窑烧制方式明代时期,瓷器的制作工艺不断进步,烧制方式也得到了创新。
景德镇成为瓷器制作的重要中心,明代的瓷窑主要采用了官窑和民窑两种形式。
其中,官窑更加注重瓷器的精细化和规模化,而民窑则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化。
这种差异化的烧制方式为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d. 清代瓷窑烧制方式清代是中国陶瓷制作的末期,其瓷窑烧制方式在前几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清代瓷器鼻烟壶、艾瓶以及粉彩瓷等在烧制方式上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创新。
清代瓷器的装饰工艺也更加精细,烧制技术更加成熟,使得瓷器的质量和魅力进一步提高。
3. 对瓷窑烧制方式的观点和理解通过对中国历代瓷窑烧制方式的再论述,可以看出,这些烧制方式的发展与陶瓷制作的进步紧密相连。
每一代的窑炉结构和烧制技术相辅相成,为瓷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主题,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历代瓷窑烧制方式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对每个时期的窑炉结构和烧制方式进行总结和回顾,可以帮助读者对瓷器制作的过程有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烧制 瓷器
烧制瓷器:目前来说陶瓷的烧制方式(类型)一共有7种。
1、气烧。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景德镇基本上都是,比较出名的就是青花、釉里红一定是气烧,是还原气氛,烧成的产品整体上偏冷色调。
温度比较高,在1280—1330之间,看位置跟烧窑师傅哦,一般都是液化气,也有天然气,不过天然气的比较少。
2、电烧。
这个就是买电窑烧就可以了,氧化气氛,因为很稳定,比较方便,现在被越来越多的手作人选择,电烧烧制的温度看个人作品,这个不好说,我个人也是用电烧,因为稳定吧,气窑有时候扛不住。
3、柴烧。
建柴窑烧还蛮多人喜欢的,价高也比较贵,都是烧柴,所以想着也是可以理解。
4、盐烧。
来自德国吧,希望我没有记错,就是在烧制过程投入海盐,不过逐渐被小苏打取代。
5、苏打烧。
其实是盐烧转来的,在烧制过程中、差不多温度快到烧制温度投入小苏打的液体,每个观火孔都投入,一般会投入几次。
6、坑烧。
顾名思义挖个坑然后把器皿放进去裸烧,可以放香蕉皮等等会分解出氧化物的物品。
不过温度比较低,在
7、800度左右。
7、乐烧。
一般我们好笑一点说就是快乐的烧制,其起源于日本,之后传到美国,再从美国传到国内,所以我们现在国内很多烧制都是美式乐烧,有专门的乐烧釉。
乐烧温度在1000左右,烧制时间大约1.5小时左右。
陶艺烧制的过程与文化价值介绍
陶艺烧制的过程与文化价值介绍陶瓷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它有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
那么,关于陶艺烧制的过程与艺术价值,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陶艺烧制的过程与文化价值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陶窑的温情,烧铸最美的陶艺(一)电窑电窑炉烧制出来的陶艺的品质较为稳定,而且电窑体型较小便于陶艺的烧制,所以现代一般的陶艺大都选择电窑,但是电窑单一的效果阻挡了陶窑艺术的表达。
电窑最适合烧制氧化焰气氛的陶瓷制品,但其电热丝较弱,所以应避免烧窑工具与作品相触,免得对电窑和作品造成破坏。
(二)燃气窑燃气窑以其体积小便于陶艺的烧制的优点,普遍被使用。
燃气窑的烧成方式为倒焰窑式,一般由高级的保温材料制成。
燃气窑具有温度易控制,且干净方便的优点,因此现在许多陶艺制作都乐于选择燃气窑。
如今,使用燃气窑的比例在逐渐上升,受到很多陶艺工作者的喜爱。
(三)柴窑柴窑是我国制作陶艺的传统的陶窑,现在柴窑是继承前人留下的好窑再加以现代元素而成的。
它们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在纯粹手工的陶窑制作中大受欢迎。
作为柴窑的燃料——木柴,是陶艺制作是否成功的关键。
首先是木柴的准备,燃料木材必须尽早准备,因为它们不像燃气或电那样操作简便。
木材的来源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包括木柴品质的好坏,交通运输是否方便,供应是否稳定等问题。
很多人比较讲究木材的类别,比如会计较松木和苦楝树木哪个能更好。
但烧窑是否成功不单单在于树种,而是木材的品质,例如木材的比重,干燥程度,长短粗细等。
投柴品质的选取常因时段而异,每一次选取都有它特别的作用,例如:粗重的木材可用来当作基础蓄热;干轻的木材燃烧快,温度也容易升高,可用来进行升温阶段;湿的木材可用来对特殊效果进行处理。
火的魅力,成就最具艺术性的陶艺火痕其实就是一种艺术。
许多陶艺师热衷于窑火留下的痕迹与肌理,并认为那可以成为陶艺展现出来的修饰之美。
美国陶艺家保罗?苏特纳在创作陶艺的时候就很善于利用火的艺术来打造陶艺。
陶瓷烧制方法比较及其适用范围分析
陶瓷烧制方法比较及其适用范围分析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工艺品,其烧制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环境下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陶瓷烧制方法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的适用范围。
首先,我们来讨论最常见的陶瓷烧制方法之一——高温烧制。
高温烧制是指将陶瓷制品放入高温窑炉中进行烧制,通常温度在1000℃以上。
这种方法能够使陶瓷制品达到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适用于制作坚固耐用的器皿和装饰品。
高温烧制还可以使陶瓷制品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因此在制作化学实验器皿和耐酸碱容器时也常采用高温烧制方法。
然而,高温烧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高温烧制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
其次,高温烧制对窑炉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此外,高温烧制还会导致能源消耗较大,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相对于高温烧制,低温烧制是另一种常见的陶瓷烧制方法。
低温烧制是指将陶瓷制品放入低温窑炉中进行烧制,通常温度在600℃至1000℃之间。
与高温烧制相比,低温烧制的优势在于烧制时间较短,能够节省能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低温烧制还可以使陶瓷制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和质感,适用于制作装饰性较强的陶瓷制品。
然而,低温烧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低温烧制得到的陶瓷制品硬度较低,易磨损和破裂。
其次,低温烧制的陶瓷制品抗渗透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较差,不适用于制作需要具有较高耐久性的器皿和容器。
除了高温烧制和低温烧制,还有一种常见的陶瓷烧制方法是氧化还原烧制。
氧化还原烧制是指将陶瓷制品放入窑炉中进行氧化和还原反应,以改变陶瓷制品的颜色和质地。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作具有独特色彩和质感的陶瓷制品,如青花瓷和红瓷等。
然而,氧化还原烧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氧化还原烧制对窑炉的要求较高,需要精确控制氧气和还原气体的流量和温度。
其次,氧化还原烧制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操作。
综上所述,陶瓷烧制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来确定。
秦朝的陶瓷艺术瓷器的烧制与装饰技法
秦朝的陶瓷艺术瓷器的烧制与装饰技法秦朝的陶瓷艺术:瓷器的烧制与装饰技法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秦朝的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装饰技法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秦朝陶瓷艺术的烧制和装饰技法,并对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瓷器的烧制技法秦朝的陶瓷艺术主要以青铜器为代表,而对瓷器的探索和烧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秦朝的瓷器多以白瓷为主,在烧制技法上有着独特之处。
首先是采用的原材料。
秦朝的陶瓷工艺师常常选择高岭土、瓷石等作为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具有较高的纯净度和耐高温性能,可以保证瓷器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或开裂。
其次是烧制温度的控制。
秦朝的陶瓷工艺师掌握了较为精确的烧制温度控制技术。
他们在烧制过程中往往采用间歇式烧制,即先将瓷器放入高温窑中进行烧制,再迅速放入低温窑中进行煅烧,这样可以使瓷器具有更好的质地和光泽。
此外,秦朝的陶瓷艺术还在釉烧技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他们常常使用硅、锑等物质来制作釉料,并在瓷器表面进行涂抹。
这种釉烧技法使得瓷器更加坚硬耐用,同时还赋予了瓷器独特的光泽和色彩。
二、瓷器的装饰技法秦朝的瓷器在装饰技法上也独树一帜,以其精美绝伦的装饰而享誉古今。
首先是图案的选择。
秦朝的陶瓷艺术家常常选择动物、植物、人物等自然和人文主题作为装饰图案,同时还会融入一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这些图案精雕细刻,细节丰富,使得瓷器更具生动感和艺术感。
其次是装饰技法的创新。
秦朝的陶瓷艺术家常常采用雕塑、刻画、绘画等多种装饰技法,使得瓷器在装饰上更加多样化。
他们通过雕塑技法将瓷器上的图案立体化,使得瓷器更具层次感;通过刻画技法进行线条勾勒,使得瓷器更加细腻;通过绘画技法进行色彩涂抹,使得瓷器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是装饰材料的应用。
秦朝的陶瓷艺术家常常采用彩色釉料、纹理浮雕等装饰材料,使得瓷器更加华丽和精美。
他们善于运用金属箔、矿石、琉璃等材料进行装饰,使得瓷器在光泽和纹理上呈现出独特的效果。
陶瓷烧制方法
陶瓷烧制方法
陶瓷,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艺术品呀!而陶瓷烧制方法就是赋予这些泥土生命和光彩的神奇过程呢!
陶瓷烧制一般分为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是准备好陶土或瓷土,把它们揉制成合适的形状,这就像是给陶瓷打造一个最初的“家”。
然后就是晾干,让它们慢慢变得坚硬一些。
接下来就到了关键的烧制环节啦!把作品放入窑炉中,慢慢升温,在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和物理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可得注意温度的控制呀,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然就可能前功尽弃啦!还有就是要注意窑炉内的气氛,不同的气氛会影响陶瓷的颜色和质地呢。
在陶瓷烧制过程中,安全性和稳定性那可是超级重要的呀!想象一下,如果窑炉出了问题,那可不得了!所以一定要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而且烧制的时候得有人时刻盯着,就像守护宝贝一样,确保一切都顺顺利利的。
陶瓷烧制的应用场景那可多了去啦!可以用来制作精美的艺术品,摆在那里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呀!还可以制作实用的餐具、茶具等,既美观又实用。
它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呀,能够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每一件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灵魂呢。
就拿景德镇的陶瓷来说吧,那可是闻名世界呀!那里的陶瓷作品,无论是精美的花瓶还是实用的碗碟,都展现出了陶瓷烧制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
人们看到这些作品,都会忍不住赞叹,哇,这就是陶瓷烧制的魅力呀!
陶瓷烧制真的是太神奇啦!它让普通的泥土变成了令人惊叹的艺术品和实用品。
通过陶瓷烧制,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是多么的伟大呀!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技艺吧!。
陶瓷艺术的烧成方法
陶瓷艺术的烧成方法陶瓷品制作完成后,还要经过烧制才能最终成为成品。
那么,你知道陶艺的烧成方法有哪些吗?以下是有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陶瓷的烧成方法1、素烧法:表面不上釉的作品,直接烧成称为素烧。
素烧可以保留陶瓷作品上的手工痕迹,显现材质的自然和本质的美。
陶的素烧温度为900~1150℃。
瓷的素烧温度为1100~1310℃。
2、本烧法:陶瓷作品坯体表面上釉后,用高温一次性烧成,使坯体完全烧结,釉料完全融化,称为本烧。
烧成温度为1100~1350℃。
3、釉烧法:釉烧分两次烧成,陶瓷坯体经过一次素烧后再上釉,用低温二次烧成,使釉完全融化,烧成温度为900~1000℃。
4、氧化焰法:调整烟道阀门,保证窑内空气充足,定时添加燃料,使燃料在空气中彻底烧尽,由于窑炉氧气充足,则形成氧化焰气氛5、还原焰法:当温度加速升温至高温阶段,放低烟道阀门,使窑炉供养不足,炉内碳素增加,形成还原焰气氛。
6、乐烧法:乐烧采用二次烧成的工艺技术。
第一次素烧,温度为700~900℃。
再上釉,用低温二次烧成。
7、盐烧法:坯体在高温时,将氯化钠直接撒入在燃烧的窑炉中,氯化钠开始挥发,产生纳蒸气,这种纳蒸汽同陶瓷坯体表面的铝与硅产生反应,熔融成釉形成带有肌理的透明釉。
8、熏烧法:熏烧采用素烧和烟熏二次完成的工艺技术。
在素烧完成后再选用木屑、树枝、报纸等作燃料产生浓烟,通过坯体表面的缝隙使碳素附着于作品表面,形成自然的斑迹效果。
9、柴烧法:一种用木柴直接烧陶的方法。
因柴火直接在体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和木柴燃烧后的灰烬落在作品表面形成的“落灰釉”,使得作品色泽温润且有变化。
烧制陶瓷工艺流程烧制陶瓷的关键因素是:泥、釉、火。
为什么有些陶、瓷器会莫明其妙的出现裂纹呢?为什么有时甚至会掉皮釉呢?这不外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泥和釉的收缩系数又称膨胀系数不相一致的结果。
有时人们亦会对这种缺陷特意加以利用,传统的开片釉及现代陶艺的一些肌理追求就是利用釉和泥收缩系数不相一致的原理配制出来的。
陶瓷土法烧制
陶瓷土法烧制
陶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它不仅用于制作美丽的装饰品和实用品,还在建筑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过去,人们使用土法烧制陶瓷,这种方法虽然比现代化的烧制技术要简单,但是在艺术和工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价值。
土法烧制陶瓷的过程非常简单。
首先,需要准备好高质量的陶瓷粘土,这种粘土是由粘土、砂、矿物和其他物质混合而成的。
然后,将陶瓷粘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可以是碗、盘子、花瓶等等。
接下来,将塑造好的陶瓷制品放在火堆中烧制。
火堆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坑,也可以是一个用砖和石头建成的炉子。
当火堆中的火烧得足够热时,陶瓷制品就会开始烧制。
整个过程需要耗费一天或更长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需要不断维持火堆的温度和火力,确保陶瓷制品烧制得充分而均匀。
虽然土法烧制陶瓷的方法相对简单,但是这种方法仍然需要技巧和经验。
陶瓷制品的质量和外观都取决于陶瓷粘土的配方、塑造的方式、火堆的温度和火力等因素。
因此,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不断的改进才能掌握好土法烧制陶瓷的技艺。
土法烧制陶瓷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它不仅有着美丽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人类文化和历史的发展。
今天,尽管现代化的烧制技术已经普及,但是土法烧制陶瓷仍然有着它自己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 1 -。
八种陶瓷非遗烧制方法
八种陶瓷非遗烧制方法
1. 柴烧:使用木材作为燃料,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火痕和木灰痕迹,是传统陶瓷烧制方法之一。
2. 煤烧:使用煤炭作为燃料,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明亮的釉色和较高的温度,是现代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烧制方法之一。
3. 气烧:使用气体作为燃料,如天然气、液化气等,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温度高、烧成周期短、节省能源等优点,是现代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烧制方法之一。
4. 电烧:使用电能作为热源,通过电热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温度均匀、可控性强、环保等优点,是现代陶瓷生产中常用的烧制方法之一。
5. 柴窑烧:使用传统的柴窑进行烧制,这种烧制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和人工,但是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价值。
6. 乐烧:是一种快速烧成的方法,通过控制气氛和温度,使陶瓷在短时间内达到烧结状态,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7. 盐烧:使用盐作为助熔剂,在高温下与陶瓷材料反应,形成玻璃质层,具有独特的釉色和光泽。
8. 熏烧:使用熏烟作为燃料,烧制出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熏烟痕迹和香气,是传统陶瓷烧制方法之一。
掌握陶瓷烧制的关键方法与技巧
掌握陶瓷烧制的关键方法与技巧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耐久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要想成功地烧制出精美的陶瓷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键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您更好地掌握陶瓷烧制的艺术。
首先,选择合适的陶土是成功烧制陶瓷的基础。
陶土的选择应根据您的作品类型和预期效果来进行。
一般来说,粘土分为多种类型,如红陶、白陶和黑陶等。
每种陶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用途。
例如,红陶适合制作器皿类作品,而白陶则适合制作雕塑和装饰品。
因此,在选择陶土时,您应该根据作品的需求来进行选择。
其次,正确的制作工艺也是烧制陶瓷的关键。
在制作陶瓷作品之前,您需要对陶土进行处理和准备。
这包括除杂、捏制和干燥等步骤。
除杂是指将陶土中的杂质去除,以保证作品的纯净度和质量。
捏制是指将陶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造型和塑形。
在这个过程中,您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挤压、拉伸和刻画等,来实现您的创意。
最后,将制作好的作品晾干,以便后续的装饰和烧制。
在装饰方面,陶瓷艺术家可以运用各种技法和工艺来增添作品的美感和独特性。
其中,最常见的装饰技法包括彩绘、贴花和刻画等。
彩绘是指在作品表面使用颜料进行绘画,以增加色彩和图案的层次感。
贴花是将事先制作好的花纹或图案贴在作品上,以实现更加精细的装饰效果。
刻画则是利用刀具在作品表面进行雕刻,以形成凹凸有致的纹理和图案。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装饰技法,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展示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创意。
最后,烧制是陶瓷制作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在烧制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非常重要。
不同的陶瓷作品需要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烧制温度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个阶段。
在低温阶段,主要是将水分从陶瓷作品中蒸发掉,以防止作品在高温烧制时发生爆裂。
中温阶段是使陶瓷作品逐渐变硬和烧结的过程。
而高温阶段则是使陶瓷作品完全烧结和形成坚硬的结构。
此外,烧制时间也应根据作品的大小和厚度来进行调整。
陶瓷的工艺
陶瓷的工艺介绍陶瓷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品,古老而又神秘。
它由粘土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艺过程制成。
陶瓷的工艺包括不同的制作方法、材料和装饰技术。
本文将深入探讨陶瓷的工艺,介绍其制作过程和装饰技术,以及现代陶瓷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制作过程陶瓷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成型、干燥和烧制三个阶段。
成型成型是制作陶瓷最关键的一步。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轮盘成型和压制成型。
1.手工成型:手工成型是最原始、也是最基本的成型方法。
陶工利用手指、刀具等工具将粘土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这种方法可以灵活地创造各种形态的陶瓷作品,但需要陶工技巧娴熟。
2.轮盘成型:轮盘成型是一种使用陶轮制作陶瓷的方法。
陶工将粘土放置在陶轮上,利用手和工具使其旋转,并通过操作手势将其塑造成所需形状。
这种方法制作的陶瓷作品通常较为规整和对称。
3.压制成型:压制成型是将粘土放置在模具中,利用压力将其塑造成所需的形状。
这种方法制作的陶瓷作品外形规整,适用于大批量制作。
干燥成型后的陶瓷作品需要进行干燥,以去除水分,使其变得坚固。
常见的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
1.自然干燥:自然干燥是将陶瓷作品放置在空气中,利用自然风力和温度使其逐渐干燥。
这种方法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几天甚至几周的时间。
2.人工干燥:人工干燥是利用加热设备,例如干燥窑,将陶瓷作品迅速干燥。
这种方法节省时间,但需要控制好干燥的温度和时间,以避免出现开裂或变形等问题。
烧制烧制是陶瓷制作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使陶瓷作品获得坚固和特殊性质的关键。
常见的烧制方法有高温烧制和低温烧制。
1.高温烧制:高温烧制是将成型、干燥的陶瓷作品放入高温窑中进行烧制。
高温烧制可以使陶瓷作品完全结晶和致密,增加其强度和耐久性。
不同类型的陶瓷需要不同的烧制温度和时间。
2.低温烧制:低温烧制适用于某些特殊类型的陶瓷,例如彩陶。
在低温下进行烧制,使陶瓷表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装饰效果。
装饰技术陶瓷的装饰技术是陶瓷工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习传统工艺中的陶瓷制作与烧制技巧
学习传统工艺中的陶瓷制作与烧制技巧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与智慧。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湛的工艺,吸引着无数爱好者投身其中。
如果你也对陶瓷制作充满好奇,想要探索其中的奥秘,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陶瓷工艺的世界,学习陶瓷制作与烧制的技巧。
陶瓷制作的第一步是准备原材料。
主要的原料包括黏土、石英和长石。
黏土赋予陶瓷可塑性,石英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长石则有助于降低烧制温度。
在选择黏土时,要注意其质地、黏性和纯度。
优质的黏土应该细腻、柔软且不含杂质。
接下来是揉泥。
这一步骤看似简单,实则至关重要。
将黏土放在案板上,通过反复揉捏,排出其中的气泡,使黏土质地均匀,增强其可塑性。
揉泥的过程就像是给黏土做一场“按摩”,让它变得更加温顺听话。
做好揉泥工作后,就可以开始塑形了。
常见的塑形方法有手拉坯、泥条盘筑和模具成型。
手拉坯是最具观赏性和挑战性的一种方法。
将揉好的泥团放在旋转的拉坯机上,双手轻轻握住泥团,通过提拉和挤压,塑造出各种形状。
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初学者可能会觉得难以掌控,但只要多加练习,就能逐渐掌握其中的窍门。
泥条盘筑则是将泥搓成条状,一圈一圈地盘绕堆叠,形成所需的形状。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适合制作一些较为粗犷质朴的作品。
模具成型则是利用事先制作好的模具,将黏土按压在模具内成型。
这种方法效率较高,常用于批量生产。
塑形完成后,需要对陶瓷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的过程要缓慢而均匀,以避免出现开裂。
可以将作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干燥,也可以使用干燥箱进行控制干燥。
在干燥过程中,要不时地检查作品的状态,如有开裂的迹象,要及时进行修补。
干燥后的陶瓷坯体还需要进行修整和装饰。
修整可以使表面更加光滑平整,去除多余的部分。
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刻花、印花、彩绘等。
刻花是用刀具在坯体上刻出各种图案和纹理,印花则是通过模具将图案印在坯体上,彩绘则是用颜料在坯体上绘制出美丽的图案。
这些装饰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加丰富的效果。
陶瓷的烧制过程
陶瓷的烧制过程
采石制泥:黏(瓷)是制作瓷器的原料,而黏土是由地壳表层的岩石风化分解而成。
工匠们需要先将矿石采回,然后再打碎制泥。
淘练泥土: 打碎的矿石需要经过淘练去除其中的杂质再做成泥,才能达到制瓷工艺的要求。
含有过多杂质的胎泥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变形、破裂等现象。
因此,练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瓷器的质量。
轮制拉坯:将制好的胎泥置于工作台的中心,通过转动工作台,再配合双手的动作进行修整器型的过程,被叫作“拉坏成型法”,也称“轮制法”轮制法使得器壁厚薄均匀、造型规整,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修坏细琢:对拉坏成型的胎坏进行修整,使器表平整光滑。
绘画纹饰: 在素胎上绘画纹饰图案。
唐代长沙窑首创出在胎坏上绘画褐彩以及绿彩的釉下彩绘瓷。
在此之前,瓷器纹饰仅为点彩的褐斑彩瓷,长沙窑把褐斑扩展成了褐(绿)彩的图案纹饰,极大地提升了瓷器的美感与艺术性。
施釉: 瓷器的上釉方法有多种,如蘸釉、荡釉、刷釉、浇釉、吹釉等(蘸釉为传统施釉技法。
唐代时尚无吹釉等技法)。
通常,根据坏体的形状、厚薄以及用途等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
匣钵,窑具的一种。
为防止烧制瓷器时窑炉环境对器表的影响(灰尘、烟熏等) 以及器物之间的相互粘连进而影响釉面的完整与美观,唐代时已使用匣钵作为保护与隔离瓷器的器具。
放入中烧制的
瓷器色泽美观度得到了改善,质量大大提高。
入窑烧制。
将匣钵放入窑炉,温控在1200°左右,完成瓷器烧制过程,。
陶瓷烧制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流程解析
陶瓷烧制技术的基本步骤和流程解析陶瓷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工艺品,它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陶瓷制作的核心是烧制技术,通过高温烧制,将陶土转化为坚硬的陶瓷器物。
本文将介绍陶瓷烧制的基本步骤和流程。
第一步:原料准备陶瓷的原料主要是陶土,陶土的选择对陶瓷的质量和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陶土具有不同的特性,如黏土、瓷土、赤陶土等。
制作陶瓷还需要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如石英、长石等,以改善陶土的塑性和烧制性能。
第二步:成型成型是将陶土按照设计要求塑造成所需的形状的过程。
常见的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轮盘成型和模具成型。
手工成型是最传统的方法,通过手工捏制、揉捏和拉制等方式制作陶瓷器物。
轮盘成型是利用陶轮将陶土旋转成型,可以制作出圆形和对称的器物。
模具成型是利用模具将陶土压制成所需形状。
第三步:干燥成型后的陶瓷器物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水分。
干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制作陶瓷的关键步骤之一。
陶瓷在干燥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如果干燥过快或不均匀,容易导致陶瓷出现开裂等问题。
因此,干燥需要控制得当,通常会分为自然干燥和人工干燥两个阶段。
第四步:修整和装饰干燥后的陶瓷器物需要进行修整和装饰。
修整是指对陶瓷器物表面进行打磨和修整,使其更加光滑和均匀。
装饰是给陶瓷器物添加图案、花纹或采用彩绘等方式进行装饰,以增加陶瓷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第五步:烧制烧制是陶瓷制作的核心过程,通过高温烧制,使陶土发生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坚硬的陶瓷。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是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陶瓷需要不同的烧制条件。
常见的烧制方式有电窑烧制、气窑烧制和木炭烧制等。
在烧制过程中,陶瓷器物会经历干燥、失水、胚瓷、成熟等阶段,最终形成成品。
第六步:上釉和再烧烧制完成后,陶瓷器物可以选择进行上釉。
釉料可以改善陶瓷的光泽、强度和耐磨性,同时也可以增加陶瓷的装饰效果。
上釉后的陶瓷器物需要再次进行烧制,以使釉料与陶瓷器物相融合,形成一层坚硬的釉面。
陶瓷烧制技术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工艺,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流程才能完成。
陶瓷艺术烧制的特殊技术与注意事项
陶瓷艺术烧制的特殊技术与注意事项陶瓷艺术作为一门千年传承的手工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
然而,要想烧制出一件完美的陶瓷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陶瓷艺术烧制的特殊技术与注意事项。
首先,陶瓷艺术烧制的特殊技术之一是选择合适的陶土。
陶土的种类繁多,每一种都有其特殊的特点和用途。
在选择陶土时,需要考虑作品的用途、形状和装饰风格等因素。
例如,用于制作茶具的陶土需要具备一定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能,而用于制作雕塑的陶土则需要具备一定的可塑性和耐高温性能。
因此,艺术家需要根据作品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陶土,以确保最终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陶瓷艺术烧制的特殊技术之二是掌握烧制温度和时间的平衡。
烧制温度和时间是影响陶瓷作品成型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过高的温度和过长的时间会导致作品变形、开裂甚至烧毁,而过低的温度和时间则无法使作品完全成型。
因此,艺术家需要根据陶土的种类和作品的形状来确定合适的烧制温度和时间,并严格控制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陶瓷艺术烧制还需要注意保护作品的表面装饰。
在烧制过程中,作品表面的装饰往往是最容易受损的部分。
因此,艺术家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如使用特殊的釉料或覆盖一层保护膜等,以保护作品的表面装饰不受烧制过程的影响。
同时,在烧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避免作品与其他作品或烧炉中的物体接触,以防止作品表面的装饰受到划痕或破坏。
最后,陶瓷艺术烧制还需要艺术家具备一定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陶瓷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美感和创意。
艺术家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烧制技术和装饰方法,以创造出更加独特和精美的作品。
同时,艺术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整体效果和细节处理,以使作品更加完美和具有艺术价值。
总之,陶瓷艺术烧制是一门需要特殊技术和注意事项的手工艺术。
艺术家需要选择合适的陶土,掌握烧制温度和时间的平衡,保护作品的表面装饰,并具备审美和创新能力。
陶瓷烧制流程
陶瓷烧制流程陶瓷是一种古老而又美丽的工艺品,它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烧制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陶瓷烧制的流程。
首先,陶瓷烧制的第一步是原料的准备。
通常情况下,陶瓷的原料主要包括黏土、瓷石、瓷土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混合、搅拌、过筛等工序,确保原料的均匀性和纯净度,为后续的成型工序做好准备。
第二步是成型。
经过原料准备的工序后,原料需要进行成型。
成型的方式主要有手工成型和机械成型两种。
手工成型需要经过陶工的巧手捏制成型,而机械成型则是通过专门的成型机械进行成型,成型后的陶瓷制品需要晾晒一段时间,待其水分蒸发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第三步是修坯。
修坯是为了修整成型后的陶瓷制品,使其表面光滑、外形美观。
修坯需要经过细致的打磨和修整,确保陶瓷制品的外观符合要求。
第四步是装饰。
装饰是陶瓷制品的重要工序,通过装饰可以使陶瓷制品更加美观、富有艺术感。
装饰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彩绘、贴花、刻画等方式进行装饰,使陶瓷制品更具观赏性。
第五步是烧制。
烧制是整个陶瓷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烧制的温度、时间、气氛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陶瓷制品的质量和效果。
烧制的方式主要有电烧、煤气烧、木烧等,不同的烧制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需要根据陶瓷制品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烧制方式。
最后一步是包装。
包装是保护陶瓷制品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包装可以保证陶瓷制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损坏。
包装的方式可以根据陶瓷制品的特点和形状来选择合适的包装方式。
综上所述,陶瓷烧制流程包括原料准备、成型、修坯、装饰、烧制和包装等多个工序,每个工序都至关重要,需要经过精心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陶瓷制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大家对陶瓷烧制流程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德化白瓷雕烧制技艺分析
德化白瓷雕烧制技艺分析德化白瓷是中国陶瓷的珍品之一,其独特的瓷器雕刻和烧制技艺成为了德化瓷业的骄傲。
下面将对德化白瓷的雕刻和烧制技艺进行分析。
首先是雕刻技艺方面。
德化白瓷的雕刻技艺主要有浮雕、剪刻、雕塑、雕琢等。
浮雕是其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法。
浮雕是在陶瓷胎体上通过雕刻工具将纹样或图案加以提起,使其凸起于胎体表面。
德化浮雕的制作主要以线条勾勒为主,突出图案的层次感与立体感。
剪刻则是在瓷胎上进行切割和雕刺的技法,形式上比较自由,可以创作出各种立体的形象和图案。
雕塑则是将白瓷揉捏成形,并进行修饰和雕刻,创作出各种精细的造型艺术品。
雕琢则是通过在雕刻表面上进行划痕、凿痕等方式,以达到雕刻目的。
这些技艺的运用使得德化白瓷的雕刻更加精细、生动,充分展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和细腻。
其次是烧制技艺方面。
德化白瓷的烧制技艺主要有瓷胎烧制和上釉烧制。
对于瓷胎的烧制,德化白瓷采用高温还原烧制工艺,即在1300℃以上的高温下进行还原烧制,使白瓷胎体坚硬而纯白。
这种烧制工艺需要严格控制烧窑温度、燃料的选择等因素,使得瓷胎在烧制过程中保持稳定。
对于上釉的烧制,德化白瓷采用透明釉和彩色釉相结合的方式,使得瓷器表面呈现出光亮、丰富的色彩。
烧制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和釉液的均匀涂布,以确保瓷器的质量和颜色的稳定性。
这些烧制技艺的运用,使得德化白瓷既具备了良好的实用性,又具有了较高的观赏价值。
德化白瓷的雕刻和烧制技艺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细腻的雕琢和精湛的烧制工艺,使得作品具有了高雅、精美的艺术效果。
传统的制作工艺也保留了德化瓷器的独有特点,使得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正是这种独特的技艺和艺术风格,使得德化白瓷成为了中国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一。
陶瓷烧制技巧与注意事项
陶瓷烧制技巧与注意事项陶瓷作为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烧制陶瓷是一门独特的技艺,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陶瓷烧制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对陶瓷爱好者和烧制工作者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陶瓷材料是烧制陶瓷的关键。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瓷土、陶土和瓷石等。
瓷土质地细腻,适合制作高温瓷器;陶土质地粗糙,适合制作低温陶器;而瓷石则是一种常用的辅助材料,可以增加陶瓷的质地和强度。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所要制作的陶瓷作品的用途和烧制温度,以及自身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其次,制作陶瓷作品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将所选的陶瓷材料进行筛选和粉碎,以去除其中的杂质和颗粒。
然后,将粉末与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形成均质的泥浆。
接下来,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设计,将泥浆进行成型。
这一步可以使用手工造型、轮盘造型或模具造型等不同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方式。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作品的湿度。
陶瓷作品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湿度,以便于成型和修整。
如果湿度过高,作品容易变形和开裂;如果湿度过低,作品则容易干裂。
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湿布或喷雾器等工具,保持作品的湿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塑料袋或保鲜膜等材料覆盖作品,防止水分的蒸发。
完成制作后,陶瓷作品需要进行干燥和修整。
干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
在干燥过程中,可以适时将作品翻转,以保证其均匀干燥。
一般情况下,陶瓷作品需要在室温下自然干燥数天至数周。
在作品完全干燥之前,不宜急于进行下一步的处理,以免引起开裂或变形。
烧制陶瓷是最后一个关键的步骤。
在烧制之前,需要对作品进行烧前处理。
这一步骤包括将作品进行烘干、刮磨和上釉等。
烘干的目的是进一步去除作品中的水分,以防止在高温下产生爆裂。
刮磨则是为了去除作品表面的不平整和瑕疵,使其更加光滑。
上釉是为了增加作品的光泽和保护作品表面。
选择合适的釉料和上釉方式也是烧制陶瓷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陶瓷的————我柴窑,柴烧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在没有煤炭、煤气或电等资源之前木材是烧窑最主要的燃料,烧制陶器时用匣钵罩住瓷胎,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与之直接接触,使产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体上走了火的痕迹,这在中国古代社会正统的制瓷标准中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被欣赏的,认之为“瑕”。
然而在现代制瓷、烧制技术极为成功的条件下,一种与传统柴烧审美判断标准截然不同的现代陶艺创作“烧制观”在盛行,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土与火的直接对话,这与传统中的“瓷坯宜净,一沾泥滓,即成斑驳。
且窑风火气,冲突伤坯,此所以必用匣钵也。
”当代柴烧很大程度上即体现在:柴烧烧制作品时不再使用匣钵,匣钵的不再使用意味着对烧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病”的认可。
它的特点是使得木材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火焰直接窜入窑内,与一般的漂亮釉水不同,窑内的落灰自然依附在坯体之上,在高温烤制下形成温泽光润、层次丰富的自然灰釉;熔化或未熔化的木灰,在其表面形成平滑或粗糙的质感,及各种颜色的变化,留下了火曾驻足过的痕迹,自然而无粉饰之气,不会重复且很难预期它烧窑的成果。
为了增加偶然的效果,陶瓷雕塑创作者们对窑炉中火流动的路线也有着与众不同的设计,改变着火与陶瓷胎体接触部位都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和肌理。
它是横焰式窑,那么具有方向性。
此时的作品具有正反两面的变化和火走过的痕迹遗留。
可以看得出现代柴烧对陶瓷雕塑的把握是在一个更宽广的基础之上的,她反对工业化生产的“冷冰冰”,也跳出了“中正方圆,力求完满”的传统制瓷标准,反映艺术在更高层次的回归。
一种质朴、浑厚、古拙的美油然而生,这正是柴烧陶艺家们为它痴迷并投入身心去努力追求的原因所在。
这也预示着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理念的变更,传统的烧窑过程中,在表象上火没有对陶瓷产品产生直接影响,讲得直白些就是火的形态并不被当时制瓷艺人看成是作品的一部分,而在当代陶瓷雕塑创作的很多作品中“火的语言”竟成为了一件作品的很重要部分,甚至是某些作品中的主角。
一件当代陶瓷雕塑的最终形式并非在入窑前就已经思考得面面俱到,人把造物的权利部分地交给了土与火自身的创造,火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偶然因素成为最终作品装饰或造型的一部分,人有时更像一个旁观者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体悟造物的原始状态。
这与传统的制瓷追求明确的烧成目标是有很大的本质区别的。
传统重的是技术,而当代更加倾向于观念的重视,对人性自由的追求。
当代陶瓷雕塑创作者们此时关注的不是集中在明确的造型和装饰的设计上,而更多在于窑炉烧制时候的气氛、陶土的品类以及作为燃料的木柴品种、烧成的时间、温度的控制等对一件作品最终形态的影响,作品的细节因此呈现了较多偶然性的特征,作品的品格也因为这些偶然性的细节而被呈现。
2、熏烧和坑烧熏烧和坑烧可追溯到古老的原始陶器时期,最初采取此种方法烧制出的陶器是由于烧制工艺发展过程中“初级阶段”的必然生产,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未开发的部落族群在使用这类技术,它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表现,而并非是人们主观愿望上的有意为之。
而在现在中国仍旧有部分当代陶瓷雕塑创作者采取古老的熏烧和坑烧的方法来烧制作品,与原始生产力水平低下不同的是他们两者间的出发点和目标不再一样,当代的创作将烧制视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而加以运用,不是为了满足使用而进行的活动。
以薪材或木屑作燃料,烧至一定温度时控制燃烧物的不充分燃烧,使其产生黑烟碳素,坯体在一定湿度下吸收这些碳素,吸着碳素的有无或多少、轻重,使作品原有的素坯颜色与碳黑色产生对比,表面呈现出水墨画般的浓淡效果。
最初熏灸出的陶器是具实用性的,以满足实用为目的的,而在当代陶瓷雕塑的创作中,熏烧和坑烧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媒介则已经变成一种纯粹的艺术装饰技法或意念表达的方式应用。
熏烧的黑,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稳,神秘而又质朴粗犷,包容又显得浑厚。
乐烧最先起源于日本16世纪后期,在20世纪中期传到美国,随着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乐烧作为一种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被引进到了中国。
它是一种低温陶质釉,釉色变幻莫测,神秘飘渺,并且带来行动的快乐。
乐烧作品的烧成较为简单,在坯体表面施以相应的乐烧釉水后,放入特制的窑炉内并在几十分钟内快速烧至900℃左右即可。
然后打开窑炉快速钳出作品并放入准备好的装有树叶、木削等易燃物的铁桶内,同时向桶内抛洒纸削、树叶等易燃物,然后盖上桶盖,持续不断的喷洒冷水使其快速降温。
骤然的化学反应使得坯体表层的乐烧釉水变化丰富、层次深远、不可琢磨,却又似一种古质、温和、安逸的风貌,具有一种温雅寂静之美。
这相对于当今工业化的陶瓷生产窑炉设备而言,具有更高的艺术内涵。
现代乐烧技法十分强调陶艺家在陶艺创作中即兴式的自由发挥,通过对火的关注,从而十分重视陶瓷材料本身所具备的各种要素潜质的发掘和表现。
乐烧会因为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多种介质的相互作用,往往会使得釉料、火痕、烟气、土色、肌理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艺术与大自然的杰作,带给我们的将是无尽的惊喜和感叹。
陶瓷工艺–盐烧众所周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结合工艺技术与艺术表现的传统艺术。
烧成作为一种技术是陶瓷艺术最后成败的关键,然而在世界各个地域的烧窑历史中,发源于德国的盐烧技术却改变了陶瓷艺术的烧成艺术效果。
借助于盐烧技术,可以改变最后的艺术表现,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可以将最后陶艺的表现推向一种无限的可能,总之,盐烧这种方式的特殊性丰富了现代陶艺的艺术表现力,这种方式成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方法,一种寻求着不确定的、偶然性的、在特定的工艺过程中有着无限表现性的方法。
现代陶艺的艺术表现是无限的,而盐烧成为了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一种特殊材料,特殊工艺构成的手段,盐烧将陶瓷艺术的表现推广到了无限,使其艺术表现的效果告别了传统的烧成工艺而变得特例独行。
1、对盐烧的认识1.1 盐烧的定义盐烧,就是在把普通食盐(氯化钠)引入陶瓷烧制过程中,粘土成熟度时将食盐投入窑内,使食盐中的钠与粘土中的硅在瓷器表面反应形成桔皮纹理的釉——盐釉,人们将这种把盐投入窑中使陶瓷表面形成温泽、含蓄、质朴而又自然的釉面的烧制过程叫盐烧。
1.2 盐烧的历史盐烧的产生说法甚多。
相传在13到15世纪期间,在德国莱茵地区,有一位窑工在烧窑进行中,也就是陶器将烧制成熟时,木材燃料已经用完,他在急中生智,将蓄放腌肉的木箱投入窑内当作燃料。
在燃烧完成之后出窑时惊讶的发现陶器表面有一层特别的釉,后来发现是因为腌肉木箱渗入了大量的盐,在烧制瓷器时与坯体发生化学反应这形成的;而在《the potter’s dicttorary of materials and technique》一书中介绍,在12至14世纪德国炻陶迅速发展,也是在这几乎差不多的时期盐釉陶器相续产生;在德国这个时期盐釉烧主要用应于工业陶瓷生产,主要有啤酒瓶、酒杯、带嘴的罐和排水管道。
盐烧陶器坚硬而且耐腐蚀。
带嘴的罐用于盛化工原料,而废水都带有腐蚀性物质,而盐烧的水渠又有抗酸作用,在这一时期德的盐烧器物的色泽显红棕色,因为粘土里有大量的铁;又因为盐釉是将盐投入窑炉之中通过剧烈反映后,气氛和从窑中掉下的钠与坯体表面反映而成的。
因为在器物的内壁是没有盐釉的,而大多用化妆土装饰,于是这也就成了当时德国盐烧的另外一大特征。
17世纪盐烧传入了荷兰等欧洲其他国家;美国的盐烧是在德国移民的迁居而传入的,当时主要用于船上存放食物和液体的器皿;而亚洲是陶瓷的发源地,对于没有找到自己方式的日本,直到20世纪中叶,陶艺家hamda(日本)和birnard leach(英国)经多次实验,盐烧从此进入亚洲。
在日本陶艺家反复实验中创作了更多的使用自己的思考方式。
在日本也正是器皿和盐烧的完美结合,使盐烧在这个地方有了另一翻面孔;中国是在20世纪末一些外国陶艺家们将盐烧技术带来,但由于很多原因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由于近年来发现盐烧过程中有大量的氯气(有毒气体)排出,对环境破坏严重。
陶艺家们的创作也慢慢对盐烧的兴趣下降。
直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一些陶艺家开始用(苏打)NaO3取代盐,这样就不会产生氯气污染环境,并能达到与盐烧一样的效果。
1.3盐烧的原理盐烧原理就是在坯体烧制成熟温度时期,把加入少量水的盐投入窑内使盐在高温下反应,盐(NaCl)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氧化钠(Na2O)和氯气(Hcl)。
氧化钠掉到坯体的表面与黏土中的二氧化硅结合,同时与氧化铝排斥,加上盐的熔融温度在八百度左右,在这里起到了促成作用,使之表面玻化,从而形成流动较大的釉,其釉面呈橘皮纹理,反应方程式如下:2NaCl+H2O→N2O+2HCLNa2O+SiO2?Al2O3→NaO?SiO2?Al2O32、盐窑和盐烧过程2.1盐窑和盐烧设备盐窑是专门用于盐烧工艺的窑炉,由于盐烧本身的特征,从选材到窑炉的结构都与一般的梭式窑不一样,首先是在选择材料时,由于盐烧有大量的腐蚀性物质产生,加上盐的腐蚀性作用,都令耐火砖和棚板、高温棉及立柱有极大的破坏。
因此必须要选择含氧化铝较高的硼板和立柱;要耐火较强的耐火砖。
其次是盐烧有大量的毒气产生,所以窑炉的烟囱一定要高,并且要确保窑炉封闭性较高和窑室内空气通畅。
再次是在烧制中要向窑内投盐。
这样就必须要有足够大的“盐口”,足够投入盐即可,不宜太大,为确保窑炉一些死角能投射到盐,于是一般情况在窑壁开四个盐口,还有盐烧的腐蚀性使测温锥受到破坏,所以在盐窑里不能使用电测温表,通常只使用古老的泥环放入观火口,在烧制过程中,使用铁勾将泥环钩出用眼睛观察泥坯是否烧制成熟。
在投入盐使必须佩戴良好的防毒面具,必须要有较好的空气过滤器,防止氯气泄出导致中毒;防止盐的飞溅出来烧伤自己。
2.2 盐烧过程盐烧流程并不复杂,通常的烧法是在在400℃前要缓慢升温排水然后氧化到1000℃;1000℃-1200℃还原,还原主要是有利于发色,很多时候也可以一直氧化,对于与这一点主要取决与掺入的釉是否需要氧化还是还原;在1200°C时将加如少量的水的盐投射与窑内,这时使用加如少量的水的盐的目的是为了盐快速反应,加入了水的盐一方面它可以快速的反应得到氧化钠,另一方面他可以产生大量的浓烟使窑内气氛发生巨大的变化。
正是加了水后,每次投入盐时温度会降低,所以每次投入盐时得等几分钟后,待温度回升后再投盐,如是这样反复三到五次就可以了。
3、盐烧带给现代陶艺装饰的无限可能性前文已经提到,无论是从盐烧自身烧造的特殊性还是从盐烧材料自身特点的与众不同,经过盐烧后的现代陶艺作品是与其他制作工艺的陶艺作品不同的。
盐烧带给现代陶艺装饰的特殊机理效果,流动的不定的盐釉是普通的釉料所不能匹敌的。
盐烧带来陶瓷装饰的偶然性效果吸引了大批的陶艺家去尝试,这种偶然性是一种装饰性的惊喜。
对于盐烧的历史以及盐烧技术的特殊性不难看出,盐烧出的陶艺制作最初是用来制作酒瓶、酒杯及食用器皿,主要原因是由于它的特殊色泽,与盐釉抗腐蚀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