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道分米和毫米是什么单位。
2.能够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
3.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让学生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准确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
2.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互相换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两个小球,一个小球上面标着“分米”,另一个小球上面标着“毫米”。
教师问学生:“这两个小球上标着什么?”学生回答:“一个是分米,一个是毫米。
”教师继续问:“你们知道它们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可能会回答:“不知道。
”教师带领学生开始学习分米和毫米。
2. 讲授(1)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把尺子,尺子上面有很多小刻度,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长度,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尺子上的小刻度表示什么吗?”学生可能回答:“表示长度。
”教师继续问:“你们知道这些长度单位的名字吗?”学生可能会说:“不知道。
”教师继续介绍:“这个小刻度代表的是毫米,而这长一点的小刻度代表的是分米。
”(2)用分米和毫米测量长度教师出示一组物品,如橡皮、钢笔、书等,然后让学生选择一样物品,用尺子来测量它的长度,并记录在本子上。
然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张表格,让学生将自己测量的物品的长度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需要注意,对于一些比较短的物品,应该用毫米来测量,而对于比较长的物品,则应该用分米来测量。
(3)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教师出示一组数字,如5分米和50毫米,然后让学生对其进行换算。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个简单的换算方法:1分米=10毫米。
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求解并核对答案。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分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教师可以出一些综合性的例题或真实生活问题,让学生运用换算知识去进行解答。
3. 练习1.将以下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分米、毫米、厘米。
2.把140毫米表示成分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思茅港镇小学三年级数学组(二备)一、教学内容:毫米、分米的认识课本第2、3页的例1及做一做,第4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3、4、5、6题。
二、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这些长度单位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分析教材的编排意图1、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2、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3、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三)分析教材的重、难点重点: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难点:1、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能够根据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实际操作等突破重点,通过学生小组交流、汇报、动手操作,计算等突破难点。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在教学时,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要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在测量中,学生可能对毫米的测量更难掌握一些,可让学生多操作,单位换算和计算也要加强。
四、目标预段:1、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单位。
2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定位重点:体验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难点:根据长度单位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3.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尺子、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和厘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米和毫米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同时,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例如,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将20厘米换算成分米,将5分米换算成毫米等。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掌握毫米和分米的换算方法。
3.正确认识毫米和分米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二、教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计算毫米和分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笔、直尺、样品清单等。
教学素材:教师可能需要收集和准备实物物品样品,如铅笔、笔记本、尺子、纸张等。
四、教学步骤Step1:导入使用样品物品来向学生介绍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应用。
例如,当一支铅笔测量长度时,可以问学生使用什么单位。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关注。
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毫米和分米的了解。
Step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差异,并通过直观的示例向学生说明这两种单位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个尺子,然后解释尺子上的刻度代表什么。
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测量长度。
这可以通过一个或两个学生参与(为了学生的安全)来完成。
教师可以选用两个物品,比如两本笔记本,然后让学生尝试用尺子测量这两个笔记本的长度。
测量完成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长度是多少毫米或分米。
Step3:实践练习现在是学生自己练习的时间了!教师要求学生在小组中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所使用的单位(毫米或分米)。
学生需要使用笔和纸计算这些长度之间的换算。
学生需要报告他们的结果。
Step4:复习和总结通过问题回答和小组讨论,教师复习了整个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以促进学生对其内容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讨论,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后记在讲解完毕所有知识点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课后作业或者期终考试的内容。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在线练习,并对其中正确和错误的答案进行分析和讲解。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源,如练习题、电子书和视频。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使用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学会使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熟练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2. 学具: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长度单位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与米的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案例,让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分米和毫米相关的测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米和毫米的概念2. 分米和毫米与米的关系3. 分米和毫米的测量方法4. 分米和毫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测量课本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2. 测量课桌的高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3.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理解了它们与米的关系,并能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的设计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用游戏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教案课型:游戏认识毫米和分米年级:小学三年级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毫米和分米的基本概念及其单位符号;2.掌握毫米和分米相互之间的转换方法;3.通过游戏认识毫米和分米的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1.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掌握相互之间的换算方法;3.在游戏中巩固认识毫米和分米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1.初次认识毫米和分米的差别;2.掌握计量单位之间相互换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认识毫米和分米。
2.合作探究法:学生合作探究毫米和分米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1.游戏道具:毫米尺、分米尺、小石子、积木等。
2.相关教具:黑板、白板、书籍教材、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电脑投影仪播放图片,呈现各种长度的物品(如铅笔、书、椅子、桌子等)。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上的物品,问学生这些物品的长度是怎么计算的。
(3)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计算长度时需要使用单位吗?有哪些单位?(4)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本课的主题——认识毫米和分米。
二、概念讲解(1)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写出毫米和分米的符号及其读音。
(2)教师通过小石子、积木等教具演示毫米和分米长度的区别,引导学生了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
三、操作练习(1)教师将毫米尺和分米尺分别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操作测量物品的长度。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比较测量结果,检查正确性。
(3)教师分组让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教室内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4)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标准科学记数法,将长度转化成毫米和分米。
四、游戏应用在游戏中巩固毫米和分米的实际应用。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每组选取一种常见的文具或学习用品,如铅笔、橡皮、荧光笔、尺子等。
(2)教师将课堂放在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通过游戏的形式测量自己的文具或学习用品的长度,并互相比较结果。
(3)教师设置游戏的规则,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并进行比赛。
五、课堂总结(1)教师借助课件或其他辅助教具,让学生复习本课的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公开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公开课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复导入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米、厘米)1米等于几厘米呢?(1米=100厘米)2.你能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吗?门高约2()酸奶盒高约8()吸管长约1()我们来给酸奶盒配一根吸管(生:1米太长)(生:1厘米太短)(生:1分米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为什么不用米呢?太长。
为什么不用厘米呢?太短。
)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认识分米分米是比厘米长比米短的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dm表示。
1.认一认1分米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先在老师放大的尺上来看一下。
从刻度到刻度10是几厘米?(10厘米)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小朋友,你能在你的直尺上像老师这样指一指1分米吗?1分米实际有多长呢?请你用自己的尺横放在面前量一量吸管的长。
几厘米?(10厘米)刚才的这根吸管正好是1分米,说明1分米里面有10厘米。
比划1分米请你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吸管的两端,现在我们两指间的一段就是几分米?(1分米)2.找一找把吸管悄悄拿掉,两指不要动,1分米有这么长。
看到了吗?手放下,1分米有多长,再比整齐下。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良多的物体的边长约莫是1分米,比XXX手中的粉笔盒,(指一指)它的这条高的长约莫就是1分米。
你找到了哪些物体的长、宽或者高的长约莫是1分米呢,前后四工钱一小组,把你找到的物体的边像刚才老师那样指给小组里的小同伴看一看?谁来讲你找到了哪个物体的哪条边的长约莫是1分米?(我找到的了粉笔盒的这条高的长约莫是1分米,指一指)小朋友们真善于观察,找到了这么多边长约莫是1分米的物体。
3.画一画那你能画出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吗?画之前有没有什么要提示小朋友要留意的中央?在纸上画一画。
(提示:画线段时不要忘了画上端点,标好长度,画好了用坐姿告诉老师)(展现一生)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的作品,你是从刻度几画到刻度几?(刻度到10)还可以从刻度几开始画到刻度几?老师在屏幕上展现了小朋友的三种画法,仔细观察,你发觉要画1分米只要如何画就好了。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分米和毫米》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测量基础,对厘米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分米和毫米的换算关系理解不够,对长度测量的精确度把握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米和毫米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灵活运用换算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测量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商品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米和毫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讲解分米和毫米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课本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第1—3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一枚一分或一角硬币、丝带、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你们猜一猜,钱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钱老师的身高是1米8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生:想!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活跃欢快的气氛。
老师:我们在长度单位这个家族里已经认识了两个成员,谁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回答:米和厘米
老师:我们再来认识两个新成员
二:师生互动,为学习新成员打下基础
出示各种尺子图片,为后面的读数据做了铺垫。
三、练习前单元知识认识新成员“分米”
画出1分米
小组交流,渗透参照物思想
老师画出1分米,发现好像短一些。
验证
四、动手操作,巩固新知识
加深1米=10分米的认识
五、通过自学和小组竞赛完成对毫米的认识
六、通过角色扮演分清新旧知识的关系
出示台阶图。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分米和毫米》教案
2.毫米的认识:通过观察直尺上的刻度,使学生了解1厘米等于10毫米的关系,学会用毫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3.长度单位换算:让学生掌握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及它们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度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分米和毫米,使学生能够准确测量物体长度,并在生活中运用长度单位。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通过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提高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倾听、交流、表达观点,共同完成测量任务。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可能需要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巩固。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进行得相当顺利。他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展示环节也表现出色。但我觉得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可以更多地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章节,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分米的认识(优秀8篇)
分米的认识(优秀8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数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卷尺、1分的硬币等。
学具准备:直尺、1分的硬币、两支削尖的铅笔、1根10厘米长的小棒、纸条、剪刀、卷尺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开课:猜一猜某个学生的身高是多少?再实际测量出这个学生的身高。
引出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2、电脑显示直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的过程,突出直尺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左端。
二、新课教学:1、认识毫米。
(1)引入:电脑显示不是整厘米的一支铅笔,用直尺去量它的长度,该是多少呢?(7厘米多)。
那么这支铅笔到底长多少呢?师:要想比较精确地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毫米,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2)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两支铅笔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师巡视)。
再用右手的笔尖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10个)那么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请同学们用笔尖指出1毫米、2毫米、3毫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说出:1厘米=10毫米。
(3)师:请同学们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再请同学们像我这样轻轻夹住一分硬币,然后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
这条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宽。
(4)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多少毫米?填在书上。
并向学生说明误差是存在的。
(5)电脑显示小蝌蚪变青蛙图,分别得出:1厘米(10毫米)、2厘米(20毫米)、2厘米6毫米(26毫米)、6厘米8毫米(68毫米)(6)电脑显示前面那支不是整厘米的铅笔图,让学生说出是多少毫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修改版]
第一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毫米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会使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长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
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准备:1分硬币、直尺、橡皮、磁卡、大头针、订书针教师准备:磁卡、直尺、米尺、测量记录单、1分硬币、卡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回顾1厘米和1米:师:大家好,今天这节课就由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如在上课中有什么不会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让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记忆的宝库,回忆一下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呢?请举手说一说。
生:厘米、米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找一找1厘米,并且用手势比划一下?(学生比划)师: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米尺,伸开你的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学生比划,教师举起1米长的米尺验证)2、故事设疑:师:好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1厘米和1米长度,今天森林里的动物也开展了测量身长的活动,可是粗心的狐狸大姐忘记了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动物身长(幻灯2)长颈鹿身长5 鸽子身长20蚂蚁身长5 蜜蜂身长10师:谁愿意说一说?生1:长颈鹿5米,鸽子20厘米,蚂蚁5厘米,蜜蜂10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蚂蚁和蜜蜂的单位你们同意吗?生:5厘米的蚂蚁太大了,不可能的。
是的。
(你是一个会借助比较发现问题的小朋友,这种学习方法老师非常喜欢。
师:那同学们就在直尺上找一找5厘米有多长?生:在直尺上找5厘米。
师:是不是太长了呀,在第一排中的动物身长可以准确的用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来表示,但对于第二排一些动物的身长来说,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就不能表示了,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长度教案二年级下册:认识分米和毫米
二年级下册长度教案——认识分米和毫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性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能将不同长度单位相互转换。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长度概念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取信息并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能够正确地将分米和毫米相互转换。
三、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将分米和毫米相互转换。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2.情景教学法3.游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并向学生介绍物品的长度单位,逐渐引入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情景教学:通过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3.游戏教学:卡片配对游戏。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不同长度的物品,要求学生通过对物品长度的估算将其归入分米或毫米分类的卡片中。
学生将卡片配对并贴到黑板上。
4.讲解知识点:向学生详细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向学生演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别。
5.练习:教师出题,要求学生将分米单位转换为毫米单位或毫米单位转换为分米单位。
6.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指出错误并进行纠正。
七、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1.通过课堂练习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分米和毫米的基本概念和相互转换。
2.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游戏操作、完成任务等。
3.通过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联系中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实物教学和情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能熟练将不同的长度单位相互转换,为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实践问题打下了基础。
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
感谢您的请求。
我可以帮您写一篇关于认识毫米和分米的教案的文。
下面是我的建议: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2.帮助学生理解毫米和分米单位的重要性;3.让学生学会使用毫米和分米计量长度的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和测量的技能;5.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 学生课本;(2) 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3) 标尺和尺子;(4) 示范物品。
2.学生准备:(1) 学生需事先了解长度的概念;(2) 学生需带上尺子、彩色笔和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教师可通过学生课本的图片或实物示范,让学生对毫米和分米单位的概念进行理解。
通过互动提问,让学生讨论和分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学习毫米和分米:讲解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以及他们在测量长度中的应用。
通过展示示范物品,让学生测量物品的长度,并使用毫米和分米来记录和比较。
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毫米和分米单位的差异,为后面的练习做好铺垫。
3.举例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毫米和分米的理解。
教师分发长条纸,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使用毫米和分米记录和比较。
教师让学生在自己的作业中练习使用毫米和分米计算长度,比较长度和消除误差。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几个示例,并让学生自己练习,巩固他们的技能。
4.小结总结:通过问答追溯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了解,让他们总结和理解。
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重点,强化对这个概念的记忆,为下节课的活动做出铺垫。
四、教学方案的评价1.针对本文目标,通过这些步骤对学生进行了教学,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分类、测量和计算技能;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部分,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和区别;3.教师不断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更容易热爱学习,强化了学习的效果。
4.教学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相应的讲解和练习环节有助于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认识和理解,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挑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三篇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点,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协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
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理解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1.发展学生空间观点和培养学生操作水平。
在建立观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和实际的应用水平。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
在估计测量中,因为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水平。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1、理解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
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
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2)分米的理解①分米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师:这也是一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是什么呢。
预计学生能知这是1分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师: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画后要求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让学生去找一找生活中长约1分米的物体,来协助学生建立观点。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案标题:认识毫米和分米教学目标:1.了解毫米和分米的定义及其与米的关系。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毫米和分米进行度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引入问题:同学们是否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呢?我们如何使用毫米和分米进行度量呢?Step 2:导入学习(10分钟)展示一把尺子并解释尺子上的刻度代表的是什么。
然后询问学生刚才提到的长度单位是否有出现在尺子上。
Step 3:引入新知识(15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长度单位的定义并解释:- 毫米是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千分之一,用符号“mm”表示;- 分米是长度单位,它是米的十分之一,用符号“dm”表示。
典型例题1:将250毫米用分米表示,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250毫米=(250÷10)分米=25分米Step 4:练习与讨论(20分钟)1.学生进行有关毫米和分米的计算练习题。
2.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做过的题目并讨论解题方法,教师给予评价。
Step 5:拓展与应用(15分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1.学生围成小组,找到一种物品,估计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进行度量。
2.学生讨论他们度量的结果是否准确,并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
3.学生展示他们的度量结果和推理过程,教师给予评价。
Step 6:系统梳理(10分钟)教师总结毫米和分米的概念,并强调其与米的关系。
学生通过描述、归类等方式回顾所学内容。
Step 7:巩固练习(10分钟)学生们进行一些基础的计算练习,如将一定长度的物体用毫米和分米表示。
Step 8: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做课堂小结,强调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否实现,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作业安排: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毫米和分米表示一些长度,并计算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拓展与延伸:1.调查不同物品的长度,并用毫米和分米进行度量;2.观察身边的物品,寻找可以进行毫米和分米度量的实例;3.探索米的关系,进一步比较毫米、分米和米的大小。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
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
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
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板书)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一)认识分米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
(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
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学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进行长度计量,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学会用毫米、分米进行长度计量。
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尺子、直尺3.学生操作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把直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直尺上的刻度单位(厘米)。
2.老师提问:我们之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1)老师出示一根长度为1分米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并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2)老师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1分米的长度,发现1分米等于10厘米。
2.认识毫米(1)老师出示一张纸,让学生观察并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的长度。
(2)老师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1毫米的长度,发现1厘米等于10毫米。
3.练习测量(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直尺测量并说出它们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为单位)。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4.换算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长度,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
(2)学生独立完成换算,互相检查答案。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用直尺测量并说出它们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为单位)。
2.学生分组进行测量,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用毫米、分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
2.编写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与同学互相练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并学会了用这些单位进行长度计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难点: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
学具、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5角硬币、硬卡、学生尺。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可爱的哆啦A梦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小朋友,你知道它的身高吗?
出示:哆啦A梦的身高是1()30()。
米和厘米是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
你能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吗?1厘米呢?
在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里,装着许多有关长度单位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题: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约5()。
一块橡皮长约4()。
一本书数学书长约2()。
(最后一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呢?)
学生认真思考后,交流想法,发现米和厘米都不合适,必须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出“分米”。
二、引导探索
(一)认识分米
1、教学1分米=10厘米
1分米有多长呢?(小朋友随意说)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
在直尺上1分米有多长?(教师课件演示1分米的长度)
1分米是几厘米?(一个学生带着数一数)板书:1分米=10厘米
(1)找一找:你能在直尺上找到1分米吗?说一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
度是1分米?
小结:不管从哪儿找起,只要找满10厘米就是1分米。
(2)画一画:画1分米长的线段。
现在,你们能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想一想,从刻度几开始画比较方便。
(3)说一说:刚才,我们认识了分米。
用手比划出1分米(举起来),再到直尺
或吸管上比较一下,是不是10厘米,调整好。
仔细看,把1分米的长度记在心里。
小朋友,你能找一找,看一看,我们教室里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2、认识1米=10分米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
那1米又等于多少分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a、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所以1米=10分米。
b、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数,再次体会到1米=10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设疑:我们已经学过了厘米、分米、米。
哆啦A梦喜欢我们的数学书,它想
知道数学书的厚度,你能帮它量一量吗?
(学生动手量,发现问题:数学书厚度不到l厘米)
看来,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2、你想知道有关毫米的那些知识?(请学生说一说)
哆啦A梦想和小朋友一起来研究:
(1)、1毫米有多长?
(2)、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3)、量那些物体的长度用毫米?
3、逐个解决:
(1) l毫米究竟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拿出直尺。
(投影展示一把直尺)介绍:直尺上l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l毫米。
(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1厘米=10毫米。
(组织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验证1厘米里是不是有10个1毫米。
)
观察5毫米线,交流这根刻度线与其他有什么不同之处。
指出:从刻度0到这根刻度线就正好是5毫米,一般把这种较长的线叫做5毫米线。
(3)感知毫米:组织学生量一量磁卡、5角硬币的厚度,发现它们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从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测量一下厚度。
明确: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捏住其中一样物品,另一只手慢慢地抽出物品。
指出:两个手指之间的小缝隙就是1毫米。
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
(4)生活中的“1毫米”。
交流:你知道生活中量哪些物体的也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欣赏:毫米在生活中的部分应用。
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厚度只有1毫米多,2毫米都不到。
世界上最小的手枪:子弹出口的地方,宽度只有2毫米。
全国降雨量的预报图:了解各种雨量的规定。
4、针对性练习。
(1)说出数学书的厚度。
(2)想想做做1: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三、总结拓展。
1、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板书:认识分米和毫米。
2、在长度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四个好兄弟: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
手势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
还知道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长度王国里,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其它的长度单位……
千米、微米、纳米(稍加介绍):千米-1000米,微米-1000微米是1毫米,纳米-1000纳米是1微米
3、哆啦A梦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写了一篇数学小作文。
请你自己轻声读一读,想一想:括号里填什么长度单位?
今天,我来到了城区实验小学。
我沿着操场跑道跑了一圈,好累呀!原来一圈跑道长300()。
有的小朋友在跳绳,我估计一根跳绳长200()。
有的小朋友在踢毽子,毽子大约高1()。
很多小朋友都在贴爱心卡,卡片大约厚1()。
4、聪明的哆啦A梦送给我们一个成语: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简短解释:毫米、厘米短码?短!千里长吗?太长了!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注意小小的细节,就会引起很大的错误。
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米分米厘米毫米……
1 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