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的想像-高登˙玛塔-克拉克的艺术实践

合集下载

让“背景”成为“前景”——T·J·克拉克及其社会艺术史研究方法

让“背景”成为“前景”——T·J·克拉克及其社会艺术史研究方法
尽管克拉克同意格林伯格的观点,即被 称作“形式主义”的批评家和历史学家确实能 从现代主义传统中选出伟大的那一部分作品, 但克拉克认为尽管它们已经接近“伟大”,但这 些艺术品依然是反现实,反社会意识形态的。 克拉克的所谓“别了”直指进步资产阶级所带 来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给艺术强加的转变。现代 主义对于克拉克来说,永远都是改变世界的失 败者。克拉克描述的社会主义学家和现代艺 术家中的无政府主义者是希望他们的艺术可 以改变社会以及本身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准则 的代 言人: 他们在 他们的 作品中 鲜明地 表达出 来,并且他们克的“别了”就是指 告别这种空想主义。
艺文论坛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张 茜
让“ 背 景 ”成 为“ 前 景 ”
——T J 克拉克及其社会艺术史研究方法
[摘要] 二战后欧美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艺术史家T J 克拉克[ T. J. Cl ar k] 在1973年
出版的《人民的形象》[ 1] 和《绝对资产阶级》[ 2] 两书当中建立了他个人的“社会艺术史” 的基本根基。在伦敦大学卡塔尔[ Cour t a ul d] 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的《人民的 形象》就已经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艺术实践的范例; 这本书的兄弟篇《绝对资产阶 级》则更 进一 步地 探讨 了在 1848 年革 命期 间艺 术发 展的 社会 历史 情境 。
2 0世 纪7 0 年代到 80 年代 ,克 拉克的 兴趣 有了转移,尽管 他依旧坚持研 究18 世纪末法国 艺术和社会的“现代性”,但是他的注意力更多 地放 在2 0 世纪 80 年 代中 期到 90 年代 的“ 现代 派”上。现代派,对于克拉克来说,是他定义库 尔贝倍受争议又带有消极抵触情绪的重要作 品的名号,一个社会学家和一个“现实主义”画 家一定与法国的现代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一定受制于当时的艺术主流、社会机制、 政治体系以及学术环境。克拉克对于爱德华 马奈[Edouard Ma ne t]的研究将“现代性”在社 会历史学和日趋成熟的“现代派”艺术家联系 起来,甚至这本书的名称就包含着鼓励的意 味。书名为《现代生活的图景:马奈在巴黎及其 追随者 》[4 ],使克拉 克研 究双重 主题的 目的一 目了然,他不仅分析了马奈的主要作品,更是 将他与批评家之间的对话融入其中。

多尺度可玩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发展——以哥本哈根为例

多尺度可玩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发展——以哥本哈根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1-0015-06 收稿日期 2023-04-18摘 要 城市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于各年龄层中。

作为公共生活的载体,城市环境与居民的日常行为联系紧密,对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玩耍可有效预防和缓解心理健康疾病,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可玩城市空间塑造的意义更加深远。

从建筑到街区,从街区到城市,居民可玩的城市空间应随着空间尺度的进阶而丰富。

哥本哈根从20世纪初开始建设小型儿童游戏场,如今发展到综合性的超级公园,对可玩城市空间的探索有着丰厚的经验。

基于空间理论,梳理哥本哈根可玩城市空间的发展脉络,以尺度进阶的视角归纳不同空间尺度上可玩城市空间的设计要点,从不同维度分析其营造案例,为我国可玩城市空间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 城市空间可玩性 空间尺度 建筑 街区 城市Abstract then we analyze its construction cases from different dimensions,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research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layable urban space in our country.Keywords Playability, Spatial scale, Building, Block, City多尺度可玩城市空间的塑造与发展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Multi-scale Playable Urban Space: A Case Study of Copenhagen《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1]指出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向死而生——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建筑切割

向死而生——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建筑切割

摘要:本文结合戈登·马塔-克拉克的首场中国个展的展览现场,以及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时代环境阐述戈登·马塔-克拉克的艺术。

对生命的物质性、有机性的关照,并以此将艺术与日常生活世界相融合,是克拉克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他通过切割,去除资本、消费、体制对建筑的遮蔽,以此通过这一戏剧性的、夸张的手势实现对建筑和生活的自我批判、自我激活。

关键词:建筑,切割,激活Abstract: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art of Gordon Matta-Clark by combining the exhibition site of his first solo exhibition in China with the artist’s life experience and time environment. The care for the materiality and organ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art with the world of daily life, has been the focus of Clark. By cutting, he removes the shadow of capital, consumption and system on architecture. In this way, the self-criticism and self-activation of architecture and lif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is dramatic and exaggerated gesture.Keywords: architecture, cutting, activation向死而生——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建筑切割Living to Death—The Architectural Cuts of Gordon Matta-Clark 蒋苇 Jiang Wei 穿越建筑:戈登·马塔-克拉克的十年2019年11月7日—2020年3月29日策展人:马克·维格利展陈顾问:李虎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造”,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包含了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庇护我们的栖居,改善生活的状况,让我们更接近生活理想的样子……建筑的诞生担负着我们美好的期待,但这只是建筑的一半——它的另一半是衰败、凋敝、瓦解、死去,而这些,就像是不光彩的事,人们不愿谈起。

构思未来城市科幻绘画

构思未来城市科幻绘画

构思未来城市科幻绘画未来城市科幻绘画,作为一门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形式,激发着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无限遐想。

这些作品不仅是视觉盛宴,还承载了艺术家对技术、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未来城市科幻绘画,包括其历史渊源、主题、技术创新以及对未来社会的启示。

历史渊源:科幻绘画的发展科幻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19世纪末,法国画家雅克-安德烈·贝克尔(Jacques-Antoine Beauce)的作品中就出现了融合了机械和未来主题的元素。

然而,真正让科幻绘画崭露头角的时刻要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风靡一时的科幻小说开始激发了画家们的灵感。

从那时起,艺术家们开始探索未来世界的可能性,创作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科幻绘画作品。

这些作品以飞行汽车、太空站、智能城市等元素为特色,勾勒出一个充满高科技和幻想的未来。

而今,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幻绘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主题多元:未来城市科幻绘画的核心概念未来城市科幻绘画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科技的进步。

这包括了对自动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想象。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展示了这些技术如何改变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幅科幻绘画可以呈现出由无人机交付货物的城市、通过大规模数据分析来提高城市安全性的情景,或者展示智能城市中的自动化交通系统。

另一个常见的主题是环境和可持续性。

科幻绘画中的未来城市通常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这些城市可以是巨大的生态圈,整合了植被、可再生能源和高效废物管理系统,以减少对地球的负面影响。

这种主题在当今世界变暖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尤为重要,因此这些绘画作品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星球。

社会结构和文化融合也是科幻绘画的主题之一。

未来城市中,不同文化、种族和背景的人们共同生活,这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表现空间。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共生,以及不同社会结构的实验性尝试。

线形城市(带形城市)----索里亚·玛塔

线形城市(带形城市)----索里亚·玛塔
牙的工程师索里亚· 玛塔1882年提出 背景:当时大规模发展的铁路交通,将原先 空间距离遥远的城市联系起来,并加速了这些 城市地区的整体发展。 地铁和有轨电车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大城市 内部及其周围地区的交通状况,加强了城市内 部与其腹地的联系。
传统的城市——围绕一个已有得核心以同心圈的 形式进行建造——拥挤 一条宽度有限的“带子”,沿其轴线有一条或多 条铁路,其长度不限 传统的从核心向外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 们只会导致城市拥挤和卫生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 方式的促进下,城市将依赖交通运输线组成城市的 网络。
世界目前面临着的事实是:数十亿人需要在一个受生态规律限制 的地球上居住,线形城市研究的目的是对上述问题找出一解决办法, 利用灵活多变的公共交通工具,混合城郊两种生活模式,有效地 减低私家车带来的噪音和污染。
解决方案: 建成高耸和线形的线形城市。 每个建筑单元模块成阶梯状。 三个交通网络系统建于三层地下层:它们层叠层地相连接。由于是线形 的,这一网络简单而有效率 。同时,它正邻近郊区。 每住户有一个大型私人阳台,可以眺望如国家公园般的景色。它有一个 平台及特别的装配,使邻居们可共享一个更大的阳台、游泳池、桑拿浴室、 小公园和儿童游乐场。
每一座楼宇有336个公寓,可容纳约840名居民,此外还有商业楼层。在楼宇 内有商店及各种服务。在屋顶有社区公园连酒吧、餐厅、游乐场、儿童游泳池、 桑拿室、眺望楼、野餐区、太阳浴区和荫蔽区。把屋顶建成一个阳台,进行各 类活动,在社交优势上就有如生活在一个村庄一样的有归属感,而所有在城市 中的商品仍很容易找到。行人路在各个屋顶上相连,而内堂与走廊则把各建筑 单元模块相连。此外,还有储物室和公共工作坊。一个自然采光的体育中心将 设在地库第一层,有通道直接外出。 建筑物周围的园林设计配合户外活 动的需要,如单车径、公园及行人径、骑马、园艺等不同的运动设施。古迹将 被保留,不能容纳在线形城市内的活动大楼(如体育场馆)也将建于其外围周 边。 一组七幢的楼宇组成一个建筑单元模块,它可以提供相应其人口的服务:一个 地铁站,体育设施,公园,商店等。一群建筑单元模块将需要等同一个小城镇 的服务:这包括列车、地铁车站、教育、文化服务、医院等等。 最后,对每二百万名的居民,将提供城市应有的服务(例如,高速列车站,机 场等)。 货运及客运公共交通工具位于层叠而相通的三层地下层。这三 层运输体系分别为短程(地下铁路)、中程(列车)和长程(高速列车)。 那儿有小型电动车和手推车可供出租,交通跟现在使用轿车一样的便利。这些 电动车和手推车将放置于连环运送车厢和电梯中,可快速便捷地取得。 货物转送点设有暂置货物区,可迅速地传递货品,不妨碍流通。此外,线形城 市提供一个更有趣、更舒适的环境,将解决许多生态问题。

阶级、现代性的视觉图景——评T.J.克拉克的《现代生活的画像》

阶级、现代性的视觉图景——评T.J.克拉克的《现代生活的画像》

阶级、现代性的视觉图景——评T.J.克拉克的《现代生活的画像》陈亚建【摘要】理论的阐述不能替代观看,却能为观看带来更深刻的体验.T.J.克拉克从社会学角度阐释了在19世纪下半叶巴黎的奥斯曼重建计划中,马奈及其追随者的观察视角以及他们各自所持的立场.通过将他们的风景画、肖像画与城市风貌的变革以及人们社交生活的变化交互验证,克拉克向读者展示了印象派绘画严肃的一面.这是克拉克提供给人们观看印象派画作的另一个视角.在对历史背景巨细靡遗的描述中,克拉克将自己对现代性和阶级问题的关注融入其中,使读者在观看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同时,深入了解它们独特构图背后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从而获得一种更为全面、深刻的观看体验.【期刊名称】《艺术探索》【年(卷),期】2019(033)003【总页数】7页(P56-62)【关键词】艺术理论;社会艺术史;现代生活的画像;T.J.克拉克【作者】陈亚建【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南京 21008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5面对放弃文学元素、放弃情节和故事的印象派绘画,除了说它是“绘画反思自身手段” [1]509的体现,艺术史家还能说些什么呢?长久以来,印象派绘画都被视为绘画技术上的革新者,画家是为了色调而不是为了内容对某个题材进行处理。

然而,在印象派画家扩张的感性知觉中,T.J.克拉克敏锐地发现这些离开了宗教主题的风景、静物写生和肖像绘画作品并非只是简单的色彩游戏,看似寥寥几笔的构图,同样透露着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立场。

T.J.克拉克(Timothy J. Clark,1943~),英国艺术史家,最初以新马克思主义美术史家闻名,后来成为社会艺术史研究的代表。

克拉克早年就读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后在伦敦大学考陶尔德艺术研究院获得美术史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现代艺术校级教授。

1973年,克拉克出版了两本以其博士论文为基础的著作《人民的形象:库尔贝与1848年革命》和《绝对的资产阶级:1848至1851年间法国的艺术家与政治》,一举奠定了他作为国际艺术史家的地位,被公认为是英语国家新艺术史①新艺术史是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欧美国家的大学里一批不满传统美术史研究现状的青年美术史家,开始反思学科历史,并引入其他人文学科的方法和视角来研究美术史而出现的一股思潮。

《2024年城市电影的现实空间与文本想象》范文

《2024年城市电影的现实空间与文本想象》范文

《城市电影的现实空间与文本想象》篇一城市电影:现实空间与文本想象一、引言城市电影,作为电影艺术的一种重要类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展现了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复杂多元。

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不仅是现实生活的投影,也是人们想象和幻想的空间。

本文将从现实空间与文本想象两个角度,探讨城市电影的创作特点与价值。

二、城市电影的现实空间1. 城市景观的再现城市电影以城市为背景,通过镜头语言再现了城市的景观。

这些景观包括高楼大厦、街道巷弄、广场公园等,都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表现,让观众感受到城市的繁华与活力。

2. 社会现实的反映城市电影往往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反映城市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如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等,这些都是电影中常见的主题。

通过电影的呈现,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城市生活的真实面貌。

3. 文化传统的传承城市电影还承载着文化传统的传承功能。

电影中的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社会习俗等都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电影的传播,这些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三、城市电影的文本想象1. 虚构世界的构建城市电影中的文本想象为观众构建了一个虚构的世界。

这个世界可能是未来的科幻城市,也可能是过去的怀旧之城。

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视觉效果,让观众沉浸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

2.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文本想象中,城市电影通过塑造各种人物形象,展现了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内涵。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更深入地了解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情感表达的载体城市电影中的文本想象还是情感表达的载体。

电影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达了丰富的情感信息。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和思考。

四、城市电影的价值与意义城市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方式,展现了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它不仅让观众感受到城市的繁华与活力,还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城市生活的真实面貌和文化传统。

50个基于想象的未来巨型建筑艺术

50个基于想象的未来巨型建筑艺术

50个基于想象的未来巨型建筑艺术人类对未来的想象从未停止,有的人着迷于具有科幻感的大型未来派建筑,并将其描绘了下来。

下面就是未来巨型建筑艺术合集。

让-皮埃尔·乌加特的作品帕特里克·奥尔克的古代与未来移动城市 by 汉尼拔·西科诺菲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电气状态”中的一张图片,作者是西蒙·斯泰伦哈格亚历克斯·杰·布雷迪的哈科宁氏独立生态学约翰伯基的画作为乔治卢卡斯提供了死星的灵感山内洞穴保罗·查德松拍摄的动画德国概念插画师 JC Jongwon Park的星城汉尼拔·西科诺菲的作品加尔·巴坎的未来城市景观保罗·查德松的航空运输设施马克·西蒙内蒂的通天塔向内隐藏的城市西科诺尔菲的红色城市|暗物质的概念艺术 - S2 E9 由艺术家 Jeff Bartzis 设计1563 年老彼得勃鲁盖尔的巴别塔米切尔·斯图尔特的维多利亚巨型船爱德华·格罗特的行星防御斯维亚托斯拉夫·格拉西姆丘克-太空云中的城市利奥波德·德安杰洛的《郊区之夜》小鹰海岸第一个月球表面垂直码头设计。

艺术家Tomi Väisänen 的履带车亚历山德罗·巴尔达塞罗尼的北极大院丹尼斯·洛布纳的大厅火星,机械神教的摇篮城市森林艺术家汉尼拔·西科诺菲的作品-洞艺术家朱利安·高蒂尔的《海洋中的洞》艺术家纳纳德普国王的神之登陆亚瑟蓝的西格玛龙殖民地“脐带”艺术家 Mitchell Stuart 的环形乌托邦世界在她的脚下艺术家 Ben Wooten 的帝国访问栖息地 2.0 by汉尼拔·西科诺菲氧气分配系统Yanick Dusseault 的深坑世界智慧之塔转子城山姆丹麦的沙漠城市入口尼尔·布莱文斯的海底栖息地反乌托邦现实埃文罗德斯的内城达芬奇螺丝乌托邦废弃的工业--保罗·查德森遥远国度的回忆门户复仇者联盟:终局之战。

城市建设文艺作品的书籍名称

城市建设文艺作品的书籍名称

城市建设文艺作品的书籍名称城市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艺术性的创作过程。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文艺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方式,展现了城市的美丽与魅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城市建设的文艺作品书籍的介绍。

《城市之美》这本书是关于城市建设美学的经典之作。

作者通过对各个城市的建筑、规划和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城市之美的内涵和特点。

书中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各个城市的建筑景观,让读者感受到城市建设的艺术魅力。

《城市的记忆》这是一本关于城市历史与文化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历史事件、文化传承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探索,还原了城市的记忆。

书中以文字叙述和图片展示的方式,带领读者穿越时间,感受城市的变迁和沧桑,理解城市建设的文化内涵。

《城市的声音》这本书以音乐、诗歌、戏剧等艺术形式,展示了城市的声音与节奏。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音乐文化、文学艺术和表演活动等方面的研究,描绘了城市的音乐风貌和文化底蕴。

书中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奏、诗歌的朗诵和戏剧的表演,让读者感受到城市的音乐与艺术之美。

《城市的色彩》这是一本关于城市色彩与视觉艺术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建筑外观、街道景观和艺术装饰等方面的观察,揭示了城市的色彩之美。

书中以图片和文字的组合形式,展示了城市的色彩斑斓和视觉艺术的精彩。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领略到城市建设中色彩的魅力。

《城市的创意》这本书以创意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城市建设与创意经济的关系。

作者通过对城市的创意空间、创意产业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研究,呈现了城市的创意之美。

书中以案例分析和创意理论的讲解,启发读者对城市建设的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

《城市的灵魂》这是一本关于城市精神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作者通过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观察,描绘了城市的灵魂。

书中以人物故事和心理描写的方式,展示了城市居民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

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深入了解城市建设与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科学与幻想》教案

小学美术《科学与幻想》教案
小学美术《科学与幻想》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科学与幻想》教案,本章节内容基于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奇思妙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科幻美术作品的特点,欣赏和分析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想象力,创作一幅以“未来城市”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3.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结合科学知识和想象力,以及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演示和步骤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未来城市相关的主题,如交通、建筑或环境。
2.创作指导: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绘画创作。我会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线条、色彩和透视技巧来表现自己的未来城市构想。
4.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透视、光影、构图等,提高绘画表现力。
本节课将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发挥科学与幻想的能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美术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与欣赏:通过分析科幻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2.想象与创新: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发挥想象力,创作独特的未来城市美术作品,提升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3.表达与交流:指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如线条、色彩和构图,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增强视觉传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技法与表现:教授绘画技巧,如透视和光影处理,帮助学生提升绘画表现力,培养细致入微的工匠精神和艺术表现力。
5.思维与发展:通过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综合素养。

城市空间书写和黑人情感记忆——日常生活批判视域解读《向苍天呼吁》

城市空间书写和黑人情感记忆——日常生活批判视域解读《向苍天呼吁》
第41卷第3期 2021年6月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文章编号:2095 -4654(2021)03 -0096 -05
Vol. 41, No. 3 Jun. 2021
城市空间书写和黑人情感记忆
——日常生活批判视域解读《向苍天呼吁》
二、日常生活书写——黑人的记忆与创伤
本雅明认为“城市中儿童是在沮丧、扭曲空间中 拥有乌托邦式梦想的人物,孩子是补充记忆中丢失 的事物的寻找者和保持者,孩子是'卓越的城市考古 学家,。”⑻(P174)少年儿童的视角缺少成人视角的理
性和秩序,饱含着非理性、混乱和缺少经验,而正是 儿童视角的天真和纯洁,不仅能触及事物的本质,同 时也是对成人视角的挑战和补充,其异于成人的视 角,正是成人世界和经验的映射,直面了成人不敢面 对的历史和经验。《向苍天呼吁》是一部带有半自 传体的小说,鲍德温在作品中没有进行宏大的历史 书写和叙事,而是把笔墨投入到黑人家族和个体的 生活叙事上,从微观层面书写黑人生活的日常状态。 通过跳跃性的叙事,展现了黑人生活的破碎性和断 裂性,而小说对于黑人家庭生活的书写是通过儿童 观察的视角来呈现,以家庭日常生活为载体,展现代 际创伤影响下黑人的生存境遇和心理意识状态。作 者鲍德温的童年记忆和经验在无意识地通过主人公 的叙事呈现在小说中,形成了文本与现实之间的互 文关系,这种家庭记忆以代际创伤的形式交织在作 品中,黑人祖辈遭遇的创伤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情绪、 思维模式和存在模式影响着并无直接参与创伤事件 的约翰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且代际记忆也时常以幽 灵或者其他的形式影响着作品中其他主人公的日常 生活和人际关系,而这些细节作品都是通过黑人家 庭的日常生活展现在读者面前。

艺术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艺术家与城市空间的关系

本文旨在从艺术家与城市空间之关系的社会学角度,考察艺术家怎样通过展示女性身体而探索城市公共空间里的隐秘之处,尤其是探索女性性从业者的身份问题,从而在当代批评理论的语境中,揭示观念艺术中身体图像和身份问题的意义。

这一考察围绕加拿大新起的年轻女艺术家米雅•当娜凡(Mia Donovan)的摄影作品而展开。

本文在论述中借用了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D.W.Winnicott)和法国心理学家拉康(Jacques Lacan)的一些精神分析概念,也使用了诸如“文本身体”等女性主义的概念。

作者在此专致谢意。

提要:在当代观念艺术中,人体不再是简单的审美对象,而是一个被观念化了的社会文本。

本文旨在从艺术家与城市空间之关系的社会学角度,考察西方当代摄影艺术家怎样通过展示女性身体而探索城市公共空间的隐秘之处,探索其中女性性从业者的身份问题,从而在当代批评理论的语境中,揭示观念艺术中身体图像和身份问题的社会意义。

本文在论述中借用了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和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一些精神分析概念,也使用了诸如“文本身体”等女性主义的批评概念。

关键词: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潜在空间Potential space图片分享凝视Gaze文本身体Textual body身份Identity物化Objectification一、漫游者探索城市空间在当代观念艺术中,“漫游者”一词现在被用来讨论艺术与社会的关系。

这种用法,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前期的德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

一九三九年,也就是本雅明自杀前一年,他完成了一部研究现代文学的专著《查理•波德莱尔:资本主义盛期的抒情诗人》。

书中有《漫游者》一章,谈及艺术家对城市空间的探索。

法语“漫游者”(flaneur)一词描述闲逛于城市的“漫游—探索者”,就象波德莱尔所言,他们是“居于世界中心,却又躲着这个世界”1)的人。

按照本雅明的观点,充斥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芸芸众生,庇护了这些被社会弃绝的落魄之人,“漫游者被弃于芸芸众生之中,于是与芸芸众生一样分享着商品社会的生存方式”。

《克拉克世界》的科幻国际化实践

《克拉克世界》的科幻国际化实践

《克拉克世界》的科幻国际化实践作者:王雪明李卓芸来源:《科普创作》2020年第01期尼尔·克拉克( Neil Clarke),美国知名科幻电子杂志《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总编。

2006年,克拉克創办了《克拉克世界》,并担任总编至今。

《克拉克世界》是享誉全球的科幻与奇幻月刊,至今已有14年的历史,曾获世界奇幻奖、英国奇幻奖,三次荣获雨果奖最佳科幻、奇幻杂志殊荣,所刊载的小说在世界各大科幻、奇幻奖项中均有斩获,包括雨果奖(Hugo Award)、星云奖(NebulaAward)、轨迹奖(Locus Award)、世界奇幻奖(World Fantasy Award)等。

杂志曾四次获得雨果奖最佳半专业杂志奖(Semiprozine),尼尔·克拉克本人也六次被提名为雨果奖最佳短篇作品编辑。

白2015年与微像文化合作开设“中国作家专栏”以来,《克拉克世界》已刊登20多位中国优秀科幻作家的五十余篇短篇作品,成为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科普创作》策划了2019年中国科幻大会期间针对国外科幻大师的访谈系列,其中,尼尔·克拉克也在访谈计划之中。

但克拉克因故未能参加大会,我们通过邮件对其进行了采访,就美国的科幻短篇作品市场、主编经验、中国科幻走出去及科幻产业等话题与克拉克先生进行了交流。

记者:2019年中国科幻大会您没能到场,真的非常遗憾。

根据安排,您原本要在大会的一个论坛上做主旨发言。

既然您未能到场,能否简短地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发言的主要内容?克拉克:好的。

我一直都期待着参加这次大会,但是我当天的航班被取消了,我也感到非常遗憾。

我准备了一场20分钟的演讲,主题是“科幻小说的未来是国际化的”,主要围绕短篇科幻小说和科幻领域当前的发展动态,涉及发展历史、我个人的经历及我的一些观察。

我一直都很关注美国科幻市场在国际上的影响,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互动及对它们的影响。

都市画像的叛逆之思——T·J·克拉克艺术社会史视域下的基希纳街景系列解读

都市画像的叛逆之思——T·J·克拉克艺术社会史视域下的基希纳街景系列解读
“景观”和“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来探
究街景系列与时代的联系,
以图像和史实的交互验证呈现不同于以往艺术自律论的其他视角。
【关键词】基希纳;艺术社会史;资产阶级;景观;现代道德
高峰时期。梳理街景系列,较为重要的作品有
《德累斯顿的街道》创作于 1908 年,当时的
自律的,而是与一些社会因素有着复杂的关联; 《街道》
童时期就表现出了想象力和视觉接收能力方面
级仇恨。他极力想要巩固古典艺术在德国的地
社会背景下的经济、文化和生活状况来构建城
的天赋,因此家中为其高额聘请了英国的水彩
位,扶持官方保守艺术,希望艺术为其政治统治
市景观,并将其与表现城市景观的画作进行比
画老师进行授课。早期的资产阶级生活环境没
而服务。作为最高表态,威廉二世的言论反而
创造力。同时他们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
“桥”
叛道,其创作紧密关联着社会、政治、经济背
活的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变。基希纳街景系
的象征意义便来自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
景。可以说,克拉克研究现代美术史的方法在
列的开端《德累斯顿的街道》便展现了 20 世纪
说》,表明他们将自己设想为一种推动社会变迁
基希纳那里也同样适用。
化而开始酗酒。⑨而在哈根和耶拿的个展之后, 黄绿、深蓝和浅粉并置在一起,使人的形象变得
女性美的评判标准也充满色情意味。在这样的
许多赞助人对基希纳产生强烈兴趣,这些资产
扭曲,场景变得迷幻,嘈杂纷乱的都市街道加深
标准下,尽管保守的道德说教愈演愈烈,服饰依
阶级精英着迷于基希纳放弃个人阶级背景的选
了个体的孤独感。德累斯顿时期,人们的娱乐
《德累斯顿的街道》中红衣和绿
而当时位列欧洲第三大城市的柏林更是都市素

库哈斯基于“方盒子”的都市理论与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库哈斯基于“方盒子”的都市理论与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库哈斯基于“方盒子”的都市理论与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白菲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24()2
【摘要】通过对库哈斯不同时期三个建成作品,即康索艺术中心、麦克考米克论坛学生活动中心和康奈尔大学米尔斯坦堂的比较分析,探讨库哈斯的都市理论与建筑实践之间的关系。

其三个建成作品均为方盒子。

方盒子作为现代建筑的经典原型,在库哈斯有关功能与形式、反密斯、大与巨构的批判性思考中,加之极具挑战性的结构实现,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空间状态。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白菲
【作者单位】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
【相关文献】
1.欧洲里尔——映射库哈斯都市理论的新城中心区规划
2.基于TND理论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改造策略研究——以成都市八二信箱为例
3.论雷姆·库哈斯早期的都市理论——以“逃亡”为例
4.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建筑空间艺术特征研究——以成都市文化建筑设计为例
5.基于集体记忆和场景理论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营造策略研究——以成都市“新二村-庆宪村”片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电影的现实空间与文本想象

城市电影的现实空间与文本想象

城市电影的现实空间与文本想象
凯丽比努尔·色提尼牙孜;冯超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22()17
【摘要】“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工厂的大门》,于1895年首映于法国巴黎。

事实正好说明,电影诞生之日,也即是城市电影问世之时。

”[1]当然,城市电影并不等于以城市为背景的电影。

譬如,各种风靡市场的动作片和灾难片都往往将城市作为影片的叙事场所,并通过各种拍摄技巧和特效技术赋予城市一种奇观化、刺激眼球的观感,但很显然其本身不能称之为城市电影。

城市在其中只是起到表征某些想象的作用,要么是过度浪漫化的,要么是过度危机化的,真实的城市被这些表象所掩盖。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凯丽比努尔·色提尼牙孜;冯超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基础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想象的“枪火”与“看不见”的城市——杜琪峰电影《三人行》中的叙事空间
2.论新世纪以来日本现实主义电影的叙事空间转向——从城市空间到乡村空间的文化表达
3.好莱坞电影对香港城市消费空间的想象
4.传统内嵌、想象力平民化与现
实空间逃逸--中国电影“想象力消费”的当代社会文化心理与症候5.前瞻未来与指涉现实:科幻电影中的太空城市想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再度想象的空间

再度想象的空间

再度想象的空间
高小燕
【期刊名称】《齐鲁艺苑》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想象力的充分表现促成当代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数字化再度想象的空间艺术形式是当代艺术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环境的张力对现代艺术主体想象力的揭示,论述音乐、造型艺术中的空间结构与艺术家的情感想象力之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当代艺术家主动在艺术融合创造过程,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多媒体信息实现想象空间结构与空间律动的再度发现.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高小燕
【作者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系,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02
【相关文献】
1.再度空间极化与珠三角空间结构和模式的重构 [J], 姚立
2.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J], 黄朝刚;
3.上海都市空间的现代性想象——论新感觉派作家的上海空间想象 [J], 张文诺
4.想象空间与空间想象:电影中虚拟空间的文化意义和美学内涵 [J], 邓雯超
5.空间想象与构造图形交替思维——几则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到了极致的关于球的立几题 [J], 武增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空間的想像-高登˙瑪塔-克拉克的藝術實踐Imagination of City Space-Gordon Matta-C l a r k’s A r t P r a c t i c e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生林依依Lin Yi-Yi摘要1970年代的藝術家高登˙瑪塔克拉克(Gordon Matta-Clark,1943-1978),由於其學習建築和文學的背景,特別關注於人類生存空間、城市和建築環境之間的思考。

因此本文試從空間、社會理論作為切入點,針對討論兩件他在城市空間中的藝術實踐。

分別是1973-4年的「實體所有權:不動產贗品」(Reality Properties:Fake Estates)和1974年的「分裂」(Splitting),及最後以攝影、照片拼貼、觀念文件形式記錄保存的呈現作品,檢視他銘刻在城市紋理下的創作意圖,並分別從空間的邊緣性、再現、感知、藝術介入的思考角度提出詮釋觀點。

空間充滿權力與知識的佈署與限制,瀰漫著人所建構的社會關係,瑪塔克拉克以行動介入日常生活空間的藝術實踐,並且經過轉化、再現的紀錄文件,顛覆一般對空間制式化的認知,點出了空間是人類心靈感知的體現,充滿能動性和創造性,並且空間可能是壓迫的所在,也是抵抗和批判的最佳位置。

【關鍵字】列斐伏爾、城市空間、日常生活。

一、前言城市是我們和他人相遇的地方……城市中心被認為是社會活動交換的地方,而且……城市中心總是被認為是顛覆性力量、決裂的力量,以及遊戲的力量作用與會遇的空間。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1970年代藝術家高登˙瑪塔克拉克(Gordon Matta-Clark,1943-1978),他學1羅蘭巴特,王志弘譯,<符號學與都市>,收入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書局,1994),537頁。

152城市空間的想像-高登˙瑪塔-克拉克的藝術實踐習建築和文學的背景,使得他對於人類生存空間、城市和建築環境之間的問題特別敏感,因此他的藝術作品大多是針對城市生活裡的空間問題著手作思考。

2本文嘗試從空間社會、文化理論作為切入點,針對討論兩件其在城市空間中的藝術實踐,分別是1973-4年的「實體所有權:不動產贗品」(Reality Properties:Fake Estates)和1974年的「分裂」(Splitting)及最後以攝影、拼貼、觀念文件形式記錄保存呈現的作品,檢視他銘刻在城市紋理下的創作意圖,並分別從空間的邊緣性、再現、感知、藝術介入的思考角度提出詮釋觀點。

二、邊緣空間首先,從「實體所有權:不動產贗品」這件作品的解讀思考開始,觀看瑪塔克拉克如何從邊緣的地點,提出對城市空間規劃制度的顛覆和批判性思考。

1970年代初期,紐約市經歷一場非常嚴重的財政危機,當時藝術家高登˙瑪塔克拉克發現市政府為了增加財政稅收,會有定期拍賣市內的畸零地(gutterspace),這些地通常是不當規劃之後剩下的零碎,例如車道和人行道之間的一條水泥路緣、小巷裡面的狹長地皮,或是好幾戶人家後院交界的無主空地,有些土地根本無法進出,所以幾乎沒有經濟實用價值。

於是藝術家在1973-4年開始,展開名為「實體所有權:不動產贗品」(Reality Properties:Fake Estates)的標購計畫,他一共買下15塊地,14塊位於皇后區(Queens),一塊位於史泰登島(Staten Island),每塊地的金額在美金25元到75元之間。

接著他收集這些畸零地的地圖、官方證明文件等,並且逐一造訪這些土地,用攝影和錄像把它們紀錄下來,他計畫將這些大量的照片、契約、平面規劃圖和紀錄影片收集在一起,成為一件集合觀念藝術和城市地景藝術的作品。

這件作品預計包括三部分:詳細記載土地的地點、規格大小、地上物的清單文件;利用攝影拼貼成長條狀的土地實景相片;還有土地本身。

前面兩項將會在藝廊中展出,任何一件藝術品的買主也可以同時購買土地契約。

但在1978年35歲過世的他,生前並未完成這件作品,因積欠稅金2高登˙瑪塔-克拉克(Gordon Matta-Clark,1943-1978),二十世紀晚期重要藝術家,Anarchitecture 藝術團體成員。

1943年出生於美國紐約,1978年死於胰腺癌。

他是智利籍超現實主義畫家羅伯特˙馬塔(Roberto Matta)和美國藝術家安娜˙克拉克(Anne Clark)之子,也是杜象(Marcel Duchamp)的教子。

1962-1963年在法國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修習一年的法國文學,1963-1968年在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接受建築訓練。

在康乃爾時結識歐本漢(Dennis Oppenheim)、史密生(Robert Smithson),1971年在他居住的蘇活區(SoHo)創立了FOOD餐廳以及112格林街畫廊,成為當時藝術家們的聚集地,他的作品總是站在社會批判的立場,充滿政治信念,例如最著名的建築物切割(building cuts)系列作品,在未經官方許可的情況下將廢棄的建築物切割成為幾何形狀,突顯藝術與權力之間的微妙關係,宛如地景藝術的都市版本。

本文所探討的作品之一是他標購紐約市拍賣不能使用的零碎土地計畫(Reality Properties:Fake Estates),利用價值與權力交易,來觀看社會體系的矛盾和短暫性。

他的作品常以攝影、錄像、電影、文件拼貼等方式表現,打破了雕塑和建築、攝影和影片、表演和裝置的疆界。

1532007造形藝術學刊這些土地的所有權也歸復紐約市政府,直到1990年代初期,瑪塔克拉克的紀錄文件才被重新發現,並且被視為是他的重要創作(圖1-1、1-2)。

3瑪塔克拉克選擇都市裡被遺棄的邊緣空間做為批判、發聲的基地,聯想到非裔美籍的文化學者貝兒˙胡克斯(bell hooks)4。

她從個人成長經歷中所面臨的挫敗中得到領悟,她回憶童年時社區裏的鐵道線,就像依照階級、種族劃分成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她認為鐵道的存在提醒了她置身的邊緣性,這樣區隔的經歷使她思索空間中邊緣位置的能動性,能帶來改變與顛覆現實的力量,因此她體認到邊緣同時是壓迫的所在,也是抵抗的位置。

我們同時從外面向內看,以及從裏面朝外看。

我們的注意力既擺在邊緣,也放在核心。

…這種觀看模式提醒我們整個宇宙的存在,一個由邊緣和核心組成的全體。

這種全體的感受藉由我們日常生活的結構,烙印於我們的意識上,提供我們一種對抗性的世界觀……一種我們大部分的壓迫者不知道的觀看模式,在我們超脫了貧窮與絕望的鬥爭裏,支持與幫助我們,鞏固了自我感與我們的凝聚力5。

使用「邊緣抵抗點」的概念來推演「實體所有權:不動產贗品」,空間權力網絡中到處皆存在的抵抗點就不再只是一個論述觀點,而是延伸運用成一種可操作的概念,並在其中滋養抵抗的能力,提供創造和想像的力量。

藝術家在特定的情境脈絡中選擇與介入、行動,並反轉情勢,「買賣」行為成為他創作的策略重點,藝術家成為一名買家,但並非藉由投資獲利,而是去重新定義市場機制,當邊緣的土地變成交易市場中的主角,突顯出紐約市土地規劃的行政程序,對紐約地誌造成的衝擊,這些畸零地的存在,更說明了都市生活空間中現實權力運作的荒謬。

6藝術家用攝影、錄影、地圖和文件紀錄呈現,說出「所有權」的概念,在人類社會所建構「思想認知」裡存在的狀況,遠比「現實生活」中的存在更加真實。

當馬塔克拉克以實際行動去探訪他所購買土地的真實情況,在這些隙縫、難以進入,更別說使用的土地上,當藝術家試圖走進時,還必須經過別人的後院,為此還遭受鄰居的白眼謾罵。

當藝術家介入私人空間的行為同時,也突顯權力之間的衝突和公私領域之間、有用與無用的空間定義,以及對空間分配觀念狹隘,32005年重新整理高登當年的文件、攝影、紀錄影片,並邀請19位藝術家一起發想創作,在紐約皇后美術館及白柱畫廊舉行名為「奇怪地皮:重新拜訪高登˙瑪塔-克拉克的不動產贗品」(Odd Lot:Revisiting Gordon Matta-Clark’s Fake Estates)的展覽,回顧並呈現當年高登的創作脈絡和實際經歷。

4貝兒胡克斯(bell hooks),她堅持她的姓名小寫。

5貝兒胡克斯,王志弘譯,<選擇邊緣作為基進開放的空間>,收入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1999),360-361頁。

6Walker,Stephen.”Gordon Matta-Clark:Drawing on Architecture.”In Grey Room18,(Winter2005), p113.154城市空間的想像-高登˙瑪塔-克拉克的藝術實踐因此這件作品不只反映了現實的荒謬與矛盾,藉由藝術家觀念性文件的再現,也巧妙轉化一般對空間的僵化思考。

三、再現空間空間裡瀰漫著社會關係;它不僅被社會關係支持,也生產社會關係和被社會關係所生產。

-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7在此段落中嘗試從法國空間理論學者列斐伏爾8(Henri Lefebvre)在《空間的生產》(The Production of Space)一書中,提出(社會)空間是(社會)產物的論題,分析瑪塔克拉克的「實體所有權:不動產贗品」這件包含複雜社會網絡的作品。

《空間的生產》一書強調每種生產方式,都會生產自己的空間,並從「空間的實踐」、「空間的再現」、「再現的空間」三個聯合分析路徑去理解社會空間。

因而在此筆者也援用此空間分析理論,解讀「實體所有權:不動產贗品」這件創作,揭露鑲嵌其中的社會關係。

首先,在這空間生產的三角概念架構裡,空間的再現(Representations of Space)代表一個抽象空間,是指計劃、法令、技術、政府機構等規劃設計出來的空間,因此它的「生產關係緊密聯繫著這些機制所安置的『秩序』,緊繫於知識、符號、符碼」。

9空間的再現象徵支配性知識和符碼的生產,因此雖然是抽象的空間,卻交織著知識與權力,往往藉由一種符號或意識型態建構的方式嵌入空間織理脈絡中,具有實質且強大的作用。

10這就如紐約市政府的土地拍賣政策,在資本主義高度發展、寸土寸金的紐約,土地空間的所有權意義早已超越了它的利用價值。

其次,空間的實踐(Spatial Practices)指的是一個具體的空間,是生活中的日常行為與實踐所形成的空間,「包含生產與再生產,以及作為每個社會形構之特徵的特殊區位和空間組合」。

11因此空間的實踐聯繫著人的感知和行動力,就7Lefebvre,Henri.”Space:Social Product and Use Value”,in Freiberg,J.W.(ed),CriticalSociology:European Perspective,pp.285-295.New York:Irvingt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