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优秀教案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优秀教案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优秀教案

5.3分式的加减法(2)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法则.

2.分式的通分.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通过实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提高学生“用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2.理解通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2.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异分母的分式如何进行加减?理由?

二.出示目标,心中有数

1.掌握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能解决一些与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课本,探究新知

认真阅读教材P119的“议一议”,独立完成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你能说出小明和小亮每一步的依据吗?

2.说出这两种做法的异同之处,你怎样评价这两种做法?

3.类比异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得出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学生自学3分钟,师友交流。

四.师友合作,成果展示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化为同分母的分式 ,这一过程叫做分式的通分。

为了计算方便,异分母的分式通分时,通常取最简单的公分母 (简称最简公分母),作为它们的共同分母。

找出下列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并通分:

(1) 与2

31x x ax 2

(2)与51+x 51-x (3)与412-x 421-x (4)与922-a 9

612++-a a a 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

(1)分母是单项式的,最简公分母是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和所有不同字母及其指数的乘积;

(2)分母是多项式的,要先把它们分解因式,再按照分母都是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确定最简公分母。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五.师友合作,再探新知

认真看教材P120的例3,明确每一步的算理,总结解题的基本步骤及易错点。

总结步骤:①通分;②运用法则;③分子化简;④约分。

六.趁热打铁,检验新知

计算小刚家和小丽家到学校的路程都是3km ,其中小丽走的是平路,骑车速度是2v km/h 。小刚需要走1km 的上坡路、2km 的下坡路,在上坡

ac ad ac bc c d a b ±=±ac ad bc ±=()2211ab b b a -()bc c b ab b a +-+2()x

x x x x --+-396332

路上的骑车速度为v km/h,在下坡路的骑车速度为3v km/h,那么

(1)小刚从家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

(2)小刚和小丽谁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少?少用多长时间?

七.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八.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P121 习题5.5 第1、2题

●板书设计

5.3分式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谢传定 教学内容:教科书110—1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引导、归纳等 教具准备;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教师提问: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什么?(通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分方法是什么?(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分别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什么?(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出示一组数: (1)自己任选两个数组成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2)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 (3)引导学生把上面算式分成两类: 一类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类为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教师引入: 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这节 课同学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好不好?(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任选一个分母不同的加法算式)1.教师提示:你学过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学过了通分,请你用学过的知识把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法计算出来,能行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汇报结果:你怎么做的?把思路说出来. 引导学生明确:以为例,与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用通分的方法使他们分母相同,找分母2和3的最小公倍数,用最小公倍数6做公分母,就是,就是,加就等于加.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计算. 板书: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doc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田明芳 一、教学内容 课本 80 页的例题 1,“试一试”和“练一练” “练习十四”第 1~4 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 的加减法。 2、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 学“转化” 的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㈠、复习 1、口算: 10 米+8 米 5 吨+10 米 2、计算下面各题 7 1 3 + 2 2 + 3 5 1 8 8 7 7 9 9 12 12 指名口算,让学生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 ㈡、教学新课 1、教例题 1. ① 出示例题 1,指名读题。 1 1 指名回答(板书: + ) 2 4 追问:这与复习第 2 题有什么不同? 指出:这是一道分数加法算式, 因为相加的两个数的分母不同, 所以把它叫做 异分母分数。(板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② 提出问题:异分母分数加法怎样计算呢? 指导操作: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这块长方形的试验田,先通过折一折,涂一 涂,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分别表示它的 1 和 1 ,再看看 1 与 1 相加 2 4 2 4 的和是多少。

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能根据操作的情况说出 1 + 1 的的数是多少吗? 2 4 追问:你是怎样看出 1 +1 的得数是 3 的?把涂色部分看作 3 时,原来的 1 被看 2 4 4 4 2 作了几分之几? 想一想,计算 1 + 1 时,先要做什么? 2 4 学生尝试计算汇报。 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明确:计算 1 + 1 时,先要把 1 和 1 通分,把它们转化成通风坟墓的分数,再进 2 4 2 4 行计算。 2、教学“试一试” ⑴ 提出要求,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⑵ 汇报交流方法 指名反馈。(在已板书的“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后添加“和减法” 。) 追问:① 计算 5 1 时,你是怎么想的,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6 3 ② 你是怎么计算: 1 1 的?你是怎么想到把 1转化成 9 的? 9 9 指出:计算 1 减几分之几时,先要根据减数的分数,把 1 转化成与减 数同分母的分数。 ③ 你会验算吗?你打算怎样验算?不能用同分后的数字。 3、归纳小结 ⑴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在小组说一说。 ⑵ 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 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计算后要进行验算。 4、完成“练一练” ⑴ 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 ⑵ 指名反馈,集体评议。 六、巩固练习。 1、做第 1 题。

异分母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数下册第六单元P93~9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2.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旧知解决新问题及分析、判断、归纳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受到环保的教育。 重点、难点: 理解只要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视频情景导入,出示统计图。 师:张叔叔是一名乡镇环卫工人,他每天除了清理垃圾,还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张叔叔是一个特别精细的人,他每天将垃圾分类后,都要作详细的记录,制成图表,有一天他给了我这张图表。 从图片中你读出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

2、提出问题:根据你读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用已有知识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纸张和食品残渣占垃圾总数的几分之几? 3 10+3 10= 6 10= 3 5 4、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要把分子相加? 5、其他问题,师:能不能给出解决思路?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跟前面刚学的有什么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我们用已学的知识能不能解决?导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自主探究,尝试体验 1、其他几个算式,我们怎样计算出结果? 2、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已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解决?选择一个: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他们在生活垃圾中占几分之几?(这里对垃圾回收的意义说一说) (合作探究,交流思路) (一)初次尝试,体验方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若没有过程,教师应提醒学生把过程写出来)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6810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过程与方法: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一、复习交流、 强调能约分要约分 二、情景引入。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生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揭示课题。 1、师边说边出示情境图: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五一节了?我想你们 一定盼望很久了吧?为了渲染出更欢乐的节日气氛,(课件1)学校手工小组的同学决定做40面彩旗,装扮我们的校园。 2、信息(课件1):已知男同学已经做好了20面,如果用分数来表示,男生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 )女同学做好了10面,那么女同学又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 ) 3、师:(课件2)我们知道男生完成了这批任务的12 、女生完成了这批任务的1 4 ,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用什么算式来解答? — = 73+ 72 52 + 53 4 14 3 — 8 7 — 83

4、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并列式,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4、师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计算,请孩子们给这些算式一个恰当的名称。(逐渐完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感知体验 1、让生初步感知,根据以往做加法的经验,直觉猜测并质疑。 师:(1)猜测:我们来看第一问是一道分数加法1 2+1 4 ,根据以往做 加法的经验,你认为结果可能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回答猜的结果并说出猜算的方法。 (2) 师质疑:科学探究从来不会、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猜想这一步上,它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验证!所有的同学都深入地再想一想,(2 6 )(此结果以学生说的为准)对吗?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它的结果不可能 是2 6 的? 2、深层体验,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如此看来,直接相加的这个经验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新问题了。它究竟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先独立思考,在稿纸上写下自己的解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三、互动交流。 1、学生汇报、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师预设的方案: 画图、通分、化成小数。(生说,师出示课件3,要设计成学生说哪种,我们就能出示哪种方法。) 师:2、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突出“转化”思想,优化算法。虽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第93~94页“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和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和验算。 数学思考: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问题解决: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渗透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通过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和验算方法。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 和2|5 3|4 和7|20 5|12 和3|8 师:通分之后,每组分数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2.直接写得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7+4|7= 1—5|8= 5|6—5|6= 1|8+3|8= 5|9—4|9= 7|10+5|10= 师:现在垃圾对人们生活和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那么为了防止垃圾对我们周围环境的污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怎么做呢? 生:能回收的垃圾要单独回收,重新利用。 师:是呀,如果人人都去努力,从我们自身做起,相信我们周围的环境会越来越美好的!为了便于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呢,有关部门专门对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出示生活垃圾的扇形统计图)谁能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1:生活垃圾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纸张、废金属等、食品残渣和危险品。 生2:纸张、废金属等、食品残渣和危险品这四类垃圾分别占生活垃圾的3/10 ,1/4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10页、111页例1。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 .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师:我们已经学了许多有关分数的知识,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其他知识。请同学看图, 出示张爷爷家后园有一块菜地,种豆角用了总面积的1/4,种黄瓜用了总面积的1/2,种丝瓜用了总面积的1/4。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把下面的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和 1 3 2 5 3 4 7 20 5 12 3 8 和 和 思考:什么是通分?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2、口算 2 7 4 7 6 7 4 5 2 5 2 9 3 9 5 6 1 6 = + + - = = + = 6 5 5 9 思考: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 3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 (1)种豆角和丝瓜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2)种黄瓜比种豆角多几分之几? (3)种黄瓜和丝瓜共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 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 三、新授。 <一>教学例1 ,探讨算法。 1、学生猜想,独立验证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结果会是多少?(指名回答)那么我们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先请同学利用学过的知识独立解决这道题目,再在同桌间交流一下。 教师:指名交流算法(两种:1分数化成小数2分数通分) 比较哪种方法更适用。(指出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不能得出精确值。)再次复习如何通分?(找出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演示 教师: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再从图上看一看计算的过程。(课件出示) 教师:1/2和1/4因为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所以同学们就用通分的方法,把它们转化为分母相同的分数2/4和1/4。这样分数单位就相同了,都是1/4。就可以直接相加减了。 小练笔:题略 <二>例1(2) 1、刚才我们已经用通分的方法解决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那么减法呢? 引导学生用刚才探索出来的方法,独立计算1/2-1/4。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 2、请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 <三>总结计算方法 1、教师:我们已经计算出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了,你们考虑过没有,我们计算这类题的关键是什么呢?(通分)结合以上的计算,同学们能试着总结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吗?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 2、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把这个计算方法写在黑板上。(板书: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计算)齐读一遍。 <四>、阅读课本 教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是课本110页和112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阅读一下这三页,再回顾反思一下新知识,如果有什么疑问还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1、对于小精灵提出的“分数加减法的验算与整数的相同”通过例1引导学生体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通分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师:学的不错,敢接受挑战吗? 师出示口算卡:63+62= 71+72= 113+114= 93-92= 31+4 1= 3、当学生口算31+41=有困难时,质疑:刚才大家算的有对又快,这道题怎么不会了? 生:(1)这道题和刚才那些不一样。(2)刚才那些分母一样,这个分母不一样。 师评价: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刚才那些算式的分母都一样,叫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分母不一样,你们能给起个名吗? 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随生回答板书:同分母 异分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合作探究: 1、师激趣:其实,要知道像31+4 1=这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有两种途径,一是我来告诉你们怎么算,二是你们自己去研究,你们选哪种? 生:自己研究。 师评价:敢于尝试,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现在你们就自己去研究,如果有困难,

可以几个人结成小组,互相探讨。 2、生独立或者几个人合作研究,师巡视收集材料。 3、汇报 (1)师出示学生计算结果31+41=71,问:都谁等于7 1?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31+41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所以分子不变,分子相加,所以是7 1。 师:谁也是这样做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师评价:你们能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得到启示,通过自己的猜想,得出答案,这很不错。不过,数学学习光有猜想还不够,还要我们通过缜密的思考去验证,到底31+41=7 1对不对呢?谁能有办法验证验证? 生验证:①71比31还小,所以31+41不可能等于更小的7 1。 ②31化成小数是0.3多,4 1化成小数是0.25,加起来大约是0.55,而7 1化成小数大约是0.14左右,所以不对。 师评价:你们能用比较分数大小、把分数化成小数两种方法进行验证,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多好的方法呀!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出示课件验证。 师:通过大家的验证,可以看出31+41的确不等于7 1。 师问31+41=7 1的学生:现在你们能说说,你们错在哪了吗? 生:不能把分母相加。 师评价:虽然你们错了,但是正是由于你们的猜想,让大家更清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不能用分母相加,我觉得大家应该感谢他们。 (2)师出示学生计算结果31+41=127,问:都谁等于12 7?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31+4 1分母不相同,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 师:谁也是这样做的?说说你的想法?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教案

分式的加减(二) 教案 ----------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蒲江中学实验学校杨梅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分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 (2)理解通分的意义,会用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方法进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 (3)能够正确的使用分式的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和通分的过程,训练学生的分式运算能力,培养数学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通过实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3)通过知识梳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学生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2)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勤于思考的意识。教学重点: 1、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减运算。 2、理解通分的意义,会找最简公分母。 教学难点: 1、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的过程. 2、符号法则、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学情与教材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分式的约分及分式的乘除等。这节课只是在简单异分母分式相

加减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为复杂的异分母分式相加减,且本节对于第五章分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否则,会面 临许多学生根据实际生活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却得不出正确答案的窘境,有着功亏一篑的遗憾。 教法、学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电子白板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即 =+c b c a 练习:1、;3932m m m -+- 2、x x x x x x -+-----212252 设计说明: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基本知识点,然后用两个简单的例题热身,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好的进入课堂。当然练习也总结一些 计算的基本要求,如最后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者整式等。 二、获取新知: 1、分式的通分: (1)通分的依据:分式的 . (2)通分的目的:异分母 ( ) (3)通分后的分式与原来的分式必须 .(即变形不变值) (4)通分的关键是确定 . (5)通分时,分母是多项式时一般要先对分母进行 . 例1 通分:

人教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110~112页例一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探究过程。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引导分析,合作探究、归纳概括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为什么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突破方法:分析思考,比较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景,引导探究,归纳概括。 学法:合作探究,分析概括。练习反馈。 教学准备 与例一相应的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 2010年5月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计算下列各题 7372+ 8285- 103109- 123125+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2、通分 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5341和 3152和 4183和 10365和 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1)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2)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两个数具有特殊关系的:成倍数关系,成互质关系(公因数只有1) ②无特殊关系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自主探索 (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1出示课文第110页教学例题 ○2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 ○3反馈探索结果 提问学生回答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师一边听学生回答,一边在黑板演示思维过程。(见课本第111页图) 10341+ ——————> 206205+ 列出计算过程 2011206520 620510341=+=+=+ ○4折一折 a 、取出学具——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张。 b 、折出一张纸的21,并剪下来,折出另一张纸的41 ,并剪下来。 c 、将剪下来的部分拼在一起,看占原来的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d 、写出算式表示以上过程 4341424121= +=+ ○5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法和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异同点 (2)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1提出问题: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2学生自主探索 ○ 3反馈探索结果 a 、你如何比较20310 3和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第5单元第2课时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第62-64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比较与分析等活动,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 “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 3. 情感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81+85= 92+94= 65+6 5= 1813-187= 2517-257= 1211-12 7= 二、探究新知 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为改善空气质量状况,某市实施了“蓝天工程”。请看屏幕,出示情境图。下表是该市2012年9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

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 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解决的问题。 (1)空气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天数一共占全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空气质量等级为良的天数比轻微污染的天数多占全月天数的几分之几? 2. 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解决第一个问题。 (1)指多名学生口头列式。 师板书:52+2 1=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特点?能直接计算吗? 谈话:同学们很善于观察,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叫异分母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4)汇报交流: 方法一:先化成小数,再化成分数计算。 52=0.4 2 1=0.5 因为0.4+0.5=0.9=10 9 所以 52+21=10 9 方法二:借助直观图形来计算。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卡片口算 4/5-2/5= 3/4-1/4= 2/7+3/7= 8/9+2/9= 16/18-15/18= 2、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板书同分母分数加、 减法的计算法则) 3、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因为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 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用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 1/4+3/10 3/10-3/20 (板书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课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新课 <一>例1(1)1/4+3/10 1、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1/4+3/10 ,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

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的道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为什么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可以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根据情境提问题并列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

以及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渗透不乱扔垃圾,自觉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用出示例1的垃圾分类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问题:(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板书算式) 2、比较不同,导入新 教师:黑板上这两道题,同学们能直接算出结果吗?(不能)刚才那些题你们算得特别快,为什么这两道不行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吗?(指名回答) 教师:是的,像黑板上这样,由不同分母分数组成的加减法,叫异分母加减法。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同。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新 、理解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教师:我们先看第一道加法题:+,为什么分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呢?(指名回答: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就不同,就不能相加)看扇形图加深理解。 2、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只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和就可以直接相加了?(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

第6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2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93~94页的内容及第95页练习二十四的第1~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下列各题。 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法则。 2.通分 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1)通分的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2)求分母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 1.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同学们都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法则。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自主探索。 (1)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①出示课本第93页例题1(呈现课本例题图)。 ②学生自主探索。 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适时引导学生。 当学生列出算式3 10+1 4 时,教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 ③尝试计算“3 10+1 4 ”。 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2)集体评价这三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1 4和3 10 通分时,没有找10和4

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弄错了。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是不能直接相加的。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①先通分,找出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 ②然后按同分母分数相加的法则进行计算。 ③反馈探索结果。 (4)异分母分数减法计算。 ①你如何比较3 10和3 20 的大小? ②要求3 10比3 20 多多少,怎么计算? 板书:3 10-3 20 =6 20 -3 20 =3 20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师生共同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板书) 4.即时练习。 (1)完成课本第93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抽查。 (2)完成课本第9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①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学之间交流。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0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4题。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转化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每人两张长方形白纸、小黑板若干。 教学流程: 一、先学探究 学生根据先学提纲要求自学例题及相关练习。 先学提纲见导学案。 二、交流共享 1、交流提纲1,回忆旧知。 2、引入新课:读书节前五年级买来三张大彩纸分给三个班用来制作报纸。 第一张大彩纸分给了五(1)班,他们班决定彩纸面积的3/8出名人读书故事,1/8出读书名言。名人读书故事和读书名言的面积一共占这张彩纸面积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这是什么的加法计算?说说计算的方法是什么?结果要注意什么? 板书:结果用最简分数表示。 3、我们已经学会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今天在此基础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4、交流提纲2,探索例1。 (1)出示例1:“第二张彩纸分给了五(2)班,他们班决定报纸面积的1/2出优秀作文,1/4出名人读书故事。优秀作文和名人读书故事的面积共占这张报纸面积的几分之几?” (2)要求“优秀作文和名人读书故事的面积共占这张报纸面积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3)怎样列式呢? (4)这道题的算式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分母不同,异分母分数相加)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5)取出长方形白纸,表示彩纸,你能通过折一折,涂色表示出1/2和1/4吗? 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你能根据折的情况说说1/2与1/4相加的和是多少吗? 你是怎样看出1/2+1/4的得数是3/4的? 把涂色部分看作3/4时,原来的1/2看作了几分之几? (6)想一想,计算1/2+1/4时,我们要先做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通分)通分的目的是什么?(板书:异分母→同分母) 指出:在计算1/2+1/4时,要先把1/2与1/4通分把它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再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同分母分数计算) 出示填空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5、出示:“优秀作文占的面积比名人读书故事多几分之几?”。 (1)要求“优秀作文占的面积比名人读书故事多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运用通分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生: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师:学的不错,敢接受挑战吗?(敢)好,很有自信,我就喜欢有自信的孩子,举手抢答。 师出示口算卡:63+62= 71+72= 113+114= 93-92= 31+4 1= 3、当学生口算31+4 1=有困难时,质疑:刚才大家算的有对又快,这道题怎么不会了? 生:(1)这道题和刚才那些不一样。(2)刚才那些分母一样,这个分母不一样。 师评价: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刚才那些算式的分母都一样,叫做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分母不一样,你们能给起个名吗? 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随生回答板书:同分母 异分母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合作探究: 1、师激趣:其实,要知道像31+4 1=这样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怎么计算,有两种途径,一是我来告诉你们怎么算,二是你们自己去研究,你们选哪种? 生:自己研究。

师评价:敢于尝试,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现在你们就自己去研究,如果有困难,可以几个人结成小组,互相探讨。 2、生独立或者几个人合作研究,师巡视收集材料。 3、汇报 (1)师出示学生计算结果31+41=71,问:都谁等于7 1?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31+41分子相同,分母不同,所以分子不变,分子相加,所以是7 1。 师:谁也是这样做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汇报。 师评价:你们能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得到启示,通过自己的猜想,得出答案,这很不错。不过,数学学习光有猜想还不够,还要我们通过缜密的思考去验证,到底31+41=7 1对不对呢?谁能有办法验证验证? 生验证:①71比31还小,所以31+41不可能等于更小的7 1。 ②31化成小数是0.3多,4 1化成小数是0.25,加起来大约是0.55,而7 1化成小数大约是0.14左右,所以不对。 师评价:你们能用比较分数大小、把分数化成小数两种方法进行验证,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多好的方法呀!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出示课件验证。 师:通过大家的验证,可以看出31+41的确不等于7 1。 师问31+41=7 1的学生:现在你们能说说,你们错在哪了吗? 生:不能把分母相加。 师评价:虽然你们错了,但是正是由于你们的猜想,让大家更清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不能用分母相加,我觉得大家应该感谢他们。 (2)师出示学生计算结果31+41=127,问:都谁等于12 7?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31+4 1分母不相同,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什么叫通分? 口算:1/9+5/9 2/7+3/7 5/8—1/8 5/9—1/9 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上个月,学校食堂对学生最爱吃的菜进行了调查,请看这组数据: 炒肉丝:1/2 鸡蛋:2/5 豆芽:1/5 师:从上面数据,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如: 最爱吃炒肉丝和鸡蛋的一共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1/2 + 2/5) 最爱吃炒肉丝和豆芽的一共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1/2 + 1/5) 最爱吃鸡蛋和豆芽的一共占全校学生的几分之几?(2/5+ 1/5 ) 观察以上算式1/2 + 2/5 1/2 + 1/5 2/5+ 1/5 我们发现其中2/5+1/5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其余两个算式中分数的分母都是不同的,我们把它叫做异分母分数加法。 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加法 三、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1.提出问题 2/5+ 1/5 我们很容易计算,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按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计算) 又怎样来计算1/2 + 1/5呢?也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又该怎样来计算呢? 把1/2 和1/5分别化成小数,1/2 + 1/5=0.5+0.2=0.7, 设置疑问:能把1/3 + 1/7化成小数来计算吗? (2)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挂图出示。 (3)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回忆我们学习过的一篇课文《称象》,课文中的曹冲是怎样解决称象难的问题的?(把称大象的重量转化城称石头的重量),也就是利用了转化的思想,其实转化思想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能把1/2+1/5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我们就可以计算1/2+1/5了,你们说是吗? 那又怎样来转化呢?(先把1/2和1/5通分)1/2=5/10、1/5=2/10 1/2+1/5=5/10+2/10=7/10(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又如: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教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教案 陶志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生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揭示课题。 1、情境:同学们,再过几天就到什么节日了?我想你们一定盼望很久了吧?为了渲染出更欢乐的节日气氛,五(1)同学自由组合参加了各种活动来庆祝节日。 2、信息:51班21的同学参加体育项目比赛。41的同学参加文艺表演。31 的同学参加3小制作活动。41的同学参加绘画比赛。 3、问题:如果用这几条有关分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算式来解答? 4、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计算法则 (1)上面这些算式中,哪个算式是我们已经研究过的(1/4+1/4) (2)这属于哪一类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3)谁会说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因为分数单位相同) (5)那另外3组的分母又有什么特点呢?(异分母分数) 5、揭示课题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计算,给一个恰当的名称。 二、尝试研究

1、我们先来看1/2+1/4这题,请独立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答这道题目,需不需要老师或同桌帮忙?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通过集体的智慧,你们小组可以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使用老师给你们提供的材料) 1、交流、反馈(板书) (1)1/2+1/4=0。5+0。25=0。75 (2)先通分1/2=2/4 1/2+1/4=2/4+1/4=3/4 (3)画图 2、尝试练习,共同探究 师:以上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化成小数,这样计算简便)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化成小数来计算,现在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从1/2+1/3、1/3+1/4中任意选择一题,进行计算。 反馈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重点幻灯演示1/2+1/3=3/6+2/6=5/6,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1/3+1/4=4/12+3/12=7/12 师:咦,刚才不是很多同学喜欢化成小数进行计算吗?为什么现在全部用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方法计算了? (因为1/3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师: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我们可以明白什么呢? (化成小数计算虽然很快,但不是所有的题目都能这样做的,运用通分的方法,把不同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进行计算,可以用在所有的异分母加法题中。师:要解决这类题目关键是什么? 师:每种方法各有优势,就像我们同学一样,每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计算题目选择什么方法,我们可以根据题目特点进行选择,那么书中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方法呢? 3.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讨论下面的思考题: (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 (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怎么办? (3)异分母分数相加与同分母分数相加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看书,交流。 4、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师:(1)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 (2)回忆一下,我们整数加法验算可以用什么方法? (可以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的方法)那么分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写出这几道用减法验算的算式?(板书) 3/4-1/2 7/12-1/4 5/6-1/2 3/4-1/4 7/12-1/3 5/6-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