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中考历史专题速查中国近现代外交历程
年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2008年中国
成功举办第本原因: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②新中国是主权 独立的国家;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 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 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外 国家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国家实力是国家外交
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
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
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
新中国 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 来——走向
世界
成就
际会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 布局。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约》;②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
近 代 晚清时 的期 屈 (1840 辱 —1912 外 年) 交
史实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③1894年,日本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 《马关条约》;④1900年,八国联军发 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 条约》 ①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948年)
斯联盟,成为反法西斯联盟国的主要成员
近
代 的 屈 辱 外
南京国民
民国时期外交,从被动到主动,由屈辱到
政府时期 (1927—
影响
赢得尊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转折点,提 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联合国的
1948年)
创始国
交
外交政策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际 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精选全文
一、建国初期的外交突破 1.背景
(1)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 (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
政策。 2.政策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毛泽东在开国大 典上明确宣布。
(2
①“
(3 ①目的:处理与邻近国家与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 1953年,周恩来 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
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 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 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 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 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2.政策调整 (1 (2)积极开展以 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实行
(3)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与世 界的繁荣发展。
3.具体活动 (1
②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1991年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2年决定成立中国——东 盟自由贸易区
③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2001年正式加 入WTO。 (2 ①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的关系,形成了21世
制中共,将中国变成反共的基地。
现代阶段:中美关系经历了由对峙到和好的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为首的帝国主义阵 营对中国封锁禁运和军事包围。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美:中国国力的提高;遏制 和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战略收缩。 中国: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助于台湾问题 的解决。
国在山东的特权。这一正义要求遭列强无理拒绝。
3)1924年,孙中山北上,提出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势力。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
抗战时期,英美苏等国谴责蒋介石破坏中国抗日大局,英美等国取消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
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企图实现控制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2.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过渡时期:面对两大阵营尖税对立的国际形势,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倒向苏联)等外交方针(还包含“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团结世界各国人民),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记忆:①尊重主权②不侵犯,③不干内政④等⑤和平),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近现代的中国外交PPT课件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后盾
知识 延伸:
1、古代中日交往
史实 (1) 唐朝时期,日本先后13次派
出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 (2)唐朝时期,日本仿效中国隋
唐制度进行改革——大化改新 (3)唐朝时期,鉴真6次东渡日本,
6、阅读材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015年3月12日明确 表示,1955年在印尼召开的万隆会议是历史上首次由 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 是国际关系史上的一 个伟大创举。
2015年3月26日,中国与印尼在北京发表的联合 声明进一步表示,“(万隆)会议倡导……的万隆精神, 至今仍对国际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袁世凯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巴
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 《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
九一八事变后,奉行不抵抗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 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2、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原因
(1)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 建 社会,政治上不独立。 (2)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弱
开始局部侵略中国,并霸占了东北三省, (6)1937-1945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
战争
3、现代时期
材料一:中1日94复9交至前19,两72国年政,治中关日系总对体峙处于冰冷 状国材20态对料世1战二,9其纪7后:成29日2年0因0年本,1主3对代要中年华以在,日外于来中正交:日,两式的建国中建制交意日交约4识关1等,形周系。两态年“国的之一关根际波本几系三对乎正立折所常;有”美化, 计出划现的“庆祝政活冷动经全热部”取的消局,面各方面交流(特别是政
请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万隆会议是一次什么样的会议? 首次由亚非国家自发举行的国际会议
中 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外 交事件
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重要的外交事件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曲折与变革的历史,在这一时期,外交领域发生了众多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也对中国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的外交困境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外交陷入困境的开始。
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割让了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并规定了赔款、协定关税等一系列不平等条款。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交上失去了自主权,被迫卷入了西方列强主导的国际秩序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更多的不平等条约1856 年至 1860 年,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次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给中国的文化和民族尊严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这些条约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还割让了九龙半岛给英国,进一步扩大了列强在中国的权益。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894 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 2 亿两白银。
这一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巨额赔款也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同时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该条约规定中国赔款白银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等。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
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外国列强的侵略,并且出现了对外关系的混乱和外交制度的破产。
因此,中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制定外交制度,以应对外部压力和保护国家利益。
在清朝末年,中国的外交政策主要由皇帝和朝廷决定。
然而,由于内忧外患,清朝政府越来越无力应对外交问题,外交制度的效率和灵活性受到严重影响。
于是,清朝政府开始尝试引进西方外交制度的元素,以和增强外交能力。
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东交民巷事务衙门,负责对外事务。
这一机构的成立被视为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起点。
东交民巷事务衙门的成立标志着清朝政府开始借鉴西方的外交制度,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外交机构,提高了外交的效率和专业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外交制度逐渐完善和发展。
1901年,清政府在北京成立了外务部,标志着中国外交制度进一步加强。
外务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包括派遣外交使节、签订条约和处理国际纠纷等。
此后,中国的外交制度逐渐与西方的外交制度接轨,并且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然而,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由于国家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问题的影响,中国的外交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
1898年,清政府实施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来中国。
这一也涉及外交制度的,推翻了东交民巷事务衙门的统治地位,设立了大清国务部和宪政制度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次最终以失败告终,外交制度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1912年,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新生的中华民国试图建立自己的外交制度,以应对新的国际环境。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外务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这标志着中国建立了新一轮的外交制度,并且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和独立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史中,中国还通过加入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国家利益争取更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同时,中国还通过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和签订条约等方式,保护国家利益并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三个 阶段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
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
第一阶段
20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 容有三点:
1 “另起炉灶”
2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 “一边倒”
建国初期外交的主要实践
1、与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53年,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周恩来
总理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三
国总理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4年4——7月,参加日内瓦会议(瑞士) 5、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印度尼西亚)。
目录
一、小组成员介绍 二、课题的背景、意义及可行性分 析 三、历届政府外交简介 四、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 五、总结
小组成员
周 馨 09150133 白静雅 09150330 朱 薇 09150326 朱倩钰 09150323 毕 虹 09150314 赵欣欣 09150325
课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国际间的 交流合作也日益增多。尤其是目前的国际形势是世界多 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 加深,给我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研究我国的外交,能 更好地了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如何坚持 和平发展的道路。
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小球推动大球 的“乒乓外交”
周恩来总理接见美 国乒乓球代表团
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1年11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 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席位。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②段祺瑞政府等进一步出卖国家主权,充当帝国主义国家的侵华工具,比袁世凯统治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③1919年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的正义要求,遭到英、美等列强的无理拒绝后,北洋政府的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
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
1. 血泪史:中国开国元勋周恩来在中苏关系的谈判中,历经多次失败和漫长时间的挣扎,最终做出艰难决定,放弃了斯大林的援助,选择了和美国合作。
2. "心腹之患"问题: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充分利用国际关系,凭借着政治和军事技巧,成功地摆脱了"心腹之患"问题,率先
在国民党内部取得了领导地位。
3. 导火线:中国和日本爆发全面战争的导火线,是1937年牛
棚事件,这是一起抗日抵抗运动中,学生群体对日本侵略行为的示威行动,却在日本的无情镇压下,引发了中日两国的大规模战争。
4. 朝美争端:1953年,美国直接参加了朝鲜战争,并将战火
扩展到了中国的边界,中国选择了坚决回应,直接对抗美国的侵略行为,使得朝美争端持续了多年。
5. 行长之谈:1972年,中国政府由周恩来主持,和美国发表了"上海公报",使得中国实现了和美国的正式接触和改善,这
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外交突破。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三、中美敌对时期
背景:二战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阵营 对峙,形势严峻,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 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拒不承认新中国, 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 军事上威胁中国。 事件: 1950年 “抗美援朝”
四、中美建交至今
背景:中国建国初创造有利经 济建设的国际环境,综合国力 逐步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 发展以及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事件: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事件: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 央总书记。我方利用派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 领导人葬礼的机会,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恢复称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当然,话说得 比较艺术,以“祝愿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事 业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措辞加以表达。
事件:1989年5月15日至18日,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 巴乔夫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从而实现了两国领 导人的高级会晤。 双方一致认为,中苏关系正常化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 根本利益,而且有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从此,中苏 (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中苏(俄)两国两 党关系正常化的新时期。
—— 萧琴筝《看待中美关系需历史感与稳健心态》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的历史概述
时间 中日甲午战争(1894)前 中日甲午战争(1894)至 七七事变(1937) 抗日战争结束(1945)至 至中日建交(1972) 中日建交(1972)至今 阶段 和平相处
侵华时期 对立时期
友好交往
一、和平相处
中日交流始于汉朝。中国南北朝时期,大和 国统一日本,中日之间形成朝贡关系。到了 唐代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给周围各国 带来了积极影响,形成了东亚文化圈(汉字 文化圈,儒家文化圈)。 事例: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DOC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DOC 中国近代外交大事年表(完整版)
1842年
- 《南京条约》签订,结束了鸦片战争,中国割让香港并开放五个港口。
1898年
- 德国获得胶州湾的租借权,并开始对中国进行掠夺。
1901年
- 北京签订《辛丑条约》,将中国进一步割让给外国势力。
1912年
- 中华民国成立,外交权回归中国。
1919年
- 近东问题国际会议召开,在会议上中国提出领土归还要求。
1920年
- 中国代表出席巴黎和会,与盟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1921年
- 中国成立,开始领导中国的外交事务。
1931年
-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中国向国际社会寻求支持。
1937年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成为二战东方主战场。
1945年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恢复了在东北地区的控制。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外交政策走向独立自主。
197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获得联合国席位。
1972年
- 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开始走向对外开放的道路。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2020年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展一带一路倡议。
该年表列举了中国近代的重要外交事件,涵盖了从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到2020年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合作的历程。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外交与国际关系一直是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在此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国际交往与挑战,不断推进着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依据,梳理近现代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一、晚清时期的外交困局19世纪下半叶,晚清时期,中国逐渐走向危机,国际关系也呈现出不稳定的局势。
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此期间,中国外交陷入了被迫屈从与被动应对的困局。
二、辛亥革命与外交独立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使得清朝统治体制被推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不仅在中国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在此期间努力恢复国家的独立地位,通过领土和主权的争夺,逐渐摆脱了外国势力的控制。
三、中国共产党的外交理念与实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共产党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为基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出了五项原则的和平共处政策。
此外,中国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合作和建立外交关系,逐渐增强了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
四、中美关系的演变中美关系是近现代中国外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2年,中美两国进行了历史性的外交接触,打破了两国长期的敌对状态。
此后,中美关系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中美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争议,如贸易摩擦、台湾问题等。
五、中国的多边外交与国际崛起近年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多边国际组织和倡议,如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倡议等,扩大了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基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全球的和平稳定。
总结: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经历了从弱势到积极参与的转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提升。
然而,中国外交面临着复杂多样的挑战,如邻国纷争、地区冲突等。
历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重要事件
历史中国近代史上的外交重要事件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中国近代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挑战的时期,外交政策在这一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历史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外交重要事件,并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南京条约》签订(1842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部不平等条约,亦标志着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的接触。
这个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政府无法抵抗英国的军事优势,被迫签署了这一条约。
《南京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这一事件直接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并为后来的不平等条约铺平了道路。
二、辛丑条约签订(1895年)辛丑条约,又称《马关条约》,是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重要条约。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清朝败于日本,被迫割让台湾、澎湖群岛和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状态,并导致了社会上的不满情绪和对清朝的质疑。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外交屈辱的开始。
三、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革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翻君主专制政权的成功尝试。
革命的背景是中国被列强欺压,国家危机四伏,民众普遍不满。
通过外交手段,孙中山等革命领导人争取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使辛亥革命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这一事件结束了清朝的统治,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中日联合声明》签订(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是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重要外交事件。
此前,中日两国没有建交,存在着严重的历史和领土争端。
通过中美关系的调解和外交努力,中日两国最终签署了这一声明,恢复了邦交。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开始,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长时间的谈判和外交努力,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世贸组织。
这一事件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一员,并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很详细)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专题一.知识归纳1.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被动开放(1)晚清外交: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领土、贸易、关税、领海、司法等主权受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成立总理衙门专管外交、通商和洋务事宜。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中法新约》第一次使列强取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特权。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马关条约》使众多列强可向中国输出资本,列强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维新派希望列强支持中国变法。
义和团运动以“灭洋”为口号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划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南京临时政府外交:1911年5月,清政府秉承列强旨意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强行收回民间集资自办的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幻想以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来换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3)北洋政府外交: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掌握清政府全部统治大权并最终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最后以基本接受“二十一条”来取得日本对其称帝复辟的支持。
1919年初,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并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一息传到中国,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中国走上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中共的成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都与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有关。
大革命时期,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高潮,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列强开始寻找新的代理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4)南京国民政府外交: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发动政变,篡夺了大革命果实,并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历程
一、跪在地上办外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遭受到打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侵华,中国战败于英法在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重。
(3)、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一步加重。
(4)、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官员和人民的反帝活动,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中国完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外交。
前期重点是袁世凯政府,他出卖盐税,承认外蒙“自治”,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参加西姆拉会议等;后期是段祺瑞政府,他向日本出卖中国主权比前政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3、蒋介石政府以对外卖国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政策。
面对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的侵华战争,蒋介石的对日政策经过了“绝对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自卫抵抗——消极抗日等四个阶段。
抗战胜利后,为了求得美帝国主义帮助打内战,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全面出卖国家主权。
二、敢于站起来说“不”——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1、1919年巴黎和会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国,索回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但英美法却送给日本。
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都准备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
由此引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风雷运动”,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拒绝的合约上签字。
2、孙中山的外交思想。
923年,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中,提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主张。
1924年初,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
1924年发表北上宣言,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课件
第五章
民国时期外交
民国时期外交背景
民国时期外交的国际形势和 国内政治环境
民国时期外交的代表人物及 其思想
民国时期外交的背景和历史 背景
民国时期外交的主要事件和 成果
民国时期外交事件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华盛顿会议:中国外交的胜利,收回山东权益 九国公约:中国外交的困境,列强共同侵略中国 抗日战争:中国外交的转折点,国际地位提高
对国际的影响与意义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对未来的影响与意义
推动中国外交战 略的转型
促进国际关系的 民主化
推动全球治理体 系的完善
增强中国的国际 话语权和影响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近现代外交的作用:维 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 合作与发展、推动世界 和平与稳定。
中国近现代外交发展历程
清朝时期的外 交政策:闭关 锁国,被动外
交
民国时期的外 交政策:独立 自主,维护国
家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 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 的外交政策: 积极融入世界, 推动全球治理
中国近现代外交特点
领导人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领导人决策开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民间外交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间外交活动频繁,为外交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 立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世界和平
2、中国积极发展与各国关系的原因:为我国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我国发展;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顺应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积极发展与各国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和平和经济发展。
3、影响各国外交关系变化的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国际形势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Leabharlann 和平外交政策成就建国初
国际形势
冷战时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包围
成就
①建国第一年同17个国家建交,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史实
1)清政府:四次侵略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使中国民族危机加剧,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2)北洋军阀政府: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华盛顿会议签署《九国公约》再一次损害中国的主权。再就是袁世凯同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
③日内瓦会议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
④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大会圆满成功。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影响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理解和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70年代
国际形势
美苏争霸,苏攻美守;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1、强权与公理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的运用?怎样保证公理不被强权蹂躏?
2、在华盛顿会议中中国外交做出了哪些努力?
3、国共合作的原因与失败的原因?
4、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和北洋政府分别是怎样面对列强干涉的?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6、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国民政府进行的会战的意义是什么?
7、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抗战策略是什么?
8、为什么日本政府选择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9、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前期,美、苏、英的对华政策分别是什么?
10、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外交活动?
11、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2、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13、重庆谈判期间,美、苏、国、共这几方的利益各是什么?
14、论述苏联在解放战争期间的骑墙政策。
15、美国对新中国内政外交政策的一系列试探。
16、阐述新中国三大外交政策的内容。
17、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四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18、朝鲜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