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山中避雨》阅读理解
山中避雨——丰子恺-赏析
【作品原文】前天同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
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
我们趋之如归。
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
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
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
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
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
“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
“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
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
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
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
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
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
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
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
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
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
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
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
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初中语文山中避雨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山中避雨练习题及答案初中语文山中避雨练习题及答案第3课《山中避雨》夯基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山中避雨》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现代家_________、家、_________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
答案:丰子恺画家文学家2.“山色空蒙雨亦奇”出自_________写的《_________》。
请你查阅资料写出这首诗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给加点字注音。
(1)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
()(2)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3)又请对面弄里一个裁缝。
()()(4)两女孩和着歌来唱。
()提示:(2)中“嘈”不要读成“zāo”;(3)中“弄”在这里读“lònɡ”,不要读成“nònɡ”;(4)中“和”为多音字,在这里读“hè”,“应和”的意思。
答案:(1)liáo (2)cáo rǒnɡ (3)lònɡ cái (4)hè4.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提示:(1)“闹”字用得非常妙,写出了当时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我拉着胡琴,两个女孩和唱着,三家村的青年们齐唱着,气氛热烈,人们无拘无束尽情歌唱。
(2)音乐使两个女孩转忧为喜;音乐使素不相识的青年人聚拢在一起,共同唱出和谐、悦耳的歌声;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距离,使人与人的心更贴近。
而这种和谐之美、真挚之美、氛围之美,作者在平时是无法感受到的。
参考答案:(1)“闹”字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
“温暖”既写出了环境的温暖,又表现出作者的温暖,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2)“没有尝过”,这里是以前没有经历过,没有感受到。
2012年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制卷人:付铁亲爱的同学:你们迎着金色的秋天来到了蒸阳中学,开始了崭新的语文学习之旅。
一段时间以来,你的许多方面在学校里都得到了发展。
现在,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我们这张试卷,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舞台。
在此,你尽可以全面展示自己的学识与才华,提起笔赶快行动起来吧!——你们的语文老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粹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辍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伶.()和.()②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改为;改为2.古诗文默写。
(9分,每空1分)①孤帆远影碧空尽,。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
③莫等闲,,。
④水光潋滟晴方好,。
⑤横眉冷对千夫指,。
⑥,要留清白在人间。
⑦请写出名人论读书的名言:“,。
”3.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诗人、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
B.马克·吐温,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作家,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是他的代表作。
C.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D.丰子恺,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山中避雨》选自《丰子恺随笔精编》。
4.名著阅读。
(4分)①“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是长篇章回小说《》中的回目,对联中说的人物是。
②“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对联中称赞的是;“义释”的是。
5.根据语境回答问题。
(4分)张军同学到学校图书室还书,管理员接过书翻了一下说:“呀,张军同学看书可真认真,书上划了那么多杠杠,有的还作了旁批呢!”张军听了,怪不好意思。
丰子恺散文《山中避雨》
丰子恺散文《山中避雨》丰子恺散文《山中避雨》「篇一」《敬礼》中体现出来。
文章写的是丰子恺在译稿时不小心压伤一只蚂蚁,它企图爬走,一步一瘸,终于倒下,绝望地挣扎。
丰子恺感到很对不住它,但又不能把它送去医治,也不忍把它捻死,以解除痛苦,所以就不理睬它,继续译稿。
后来,另一只蚂蚁来救助伤者,不惜劳苦,不惜冒险,丰子恺感到非常抱歉,非常惭愧。
丰子恺忽然觉得这两只蚂蚁突然大起来,变得高不可仰了,而自己却变得向蚂蚁那么小,最后,他站起身来,对着这两只蚂蚁,行了一个敬礼。
这样藐小的动物,竟有这样深挚的友爱之情、这样慷慨的牺牲精神、这样伟大的互助精神,真使我大吃一惊!当有人侵略了蜂巢或伤害了某些蜜蜂,许多蜜蜂竟不惜生命代价用叮咬来报仇,好像这是自己的职责、荣耀。
然而,蜜蜂的刺是“一次性”的,叮完便会死去,就这样,无数只蜜蜂为此丧命,最后,人在草地上痛苦地挣扎,身旁是一位位蜜蜂烈士。
动物尚有这样的精神,人有时竟没有。
我看过一则新闻:一名女子在露天银行取钱,一名男子持刀抢劫,女子不肯给钱,男子刺了女子一刀,拿钱离去。
女子痛苦地挣扎,可一旁来来往往的行人竟无动于衷,还避而远之,没有人来送她去医院,好像怕被掺和进去似的。
最后,女子因失血过多而死去。
动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也懂得体贴,懂得关爱,对人的关爱继而对动物、对世间的一切的关爱,我希望人世幸福快乐、没有冷酷!丰子恺散文《山中避雨》「篇二」茫茫宇宙,芸芸众生,从何而来,向何处去,我不知道,但读了丰子恺的散文,我想他是知道的。
丰子恺的第一篇散文,已向我鲜明的揭示了万物运行的第一基本,那就是“渐”。
是啊——不论春到夏,秋到冬,无论芳华落尽,红颜老去,无不是在淡淡的渐变中运行的。
或许,真正这样淡淡的渐变着运行着的,还有时间。
“时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和空间差不多么,不是一字之差么?不,至少我们能看见空间,能摸到它,能切身的感受它,但时间呢,她看不见,摸不着,几乎是虚幻的,但又令人感觉无处不在。
2023上海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3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2.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4.周日,小雨同学来到大修后的和平公园,看见老人小孩在园中开心地锻炼、嬉戏的情景,不禁用《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两句话来赞叹。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丙】唐才子杨炯杨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
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①。
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履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
”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
【注】①麒麟“楦”读xuàn,唐朝人称演戏时装假麒麟的驴子叫麒麟拉,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人物。
5.【甲】诗和【乙】文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①或异二者之为()②故为时所忌()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杨炯恃才傲物,常常讥笑朝廷官员把自己打扮成麒麟,故称他们是“麒麟楦”。
B.杨炯恃才傲物,常常讥笑朝廷官员虚伪造作,拖盖真相,称他们是“麒麟楦”。
C.杨炯恃才傲物,每天讥笑朝廷官员把自己打扮成麒麟,故称他们是“麒麟楦”。
D.杨炯恃才傲物,每天讥笑朝廷官员过分打扮,掩盖真容,称他们是“麒麟楦”。
《山中避雨》
2、三家村前后的气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情感变化:
我: 觉得扫兴 拉琴得趣 两女孩: 怨天尤人 喜极而歌 反觉趣味 借琴安慰
依依惜别 转忧为喜 难舍难分
三家村气氛发生的变化:
雨越落越大,寂寥深沉 引来众人,青年齐唱 苦雨荒山闹得温暧 依依惜别
原因
乐 以 教 和
整体感知
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复述一遍吗?
(提示: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课文)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事件 经过: 结果:
时间: 前天 地点: 西湖山中小茶店
人物:“我”、两个小女孩
事件起因:游山遇雨,到小茶店避雨。 经过: 女孩怨天尤人,我却觉雨中山景更 美,并兴趣盎然地拉起胡琴。琴声 感染了女孩和村民,引得大家和乐 而唱,歌声让山村变得十分温暖。 结果: 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
听音乐
谈感受
其实,不只是音乐能带 给我们美的感受。丰子恺先 生的《山中避雨》充满着美。 你能感受到吗?
音乐美 绘画美 和谐美 真挚美 氛围美 自然美
《梅花三弄》、琴声等
雨中小店、拉琴者、歌者 本不相识,却因歌声结识
歌唱发自内心,感情真挚
苦雨荒山十分温暖 雨窗下拉琴,别有韵味
作业:
1、以“叙事”为主题,做相关摘 抄。(强调:注意格式) 2、以“第一次 ”为题写一 篇作文。
★琴声、歌声把素不相识的人结合在了一起, 有一种和谐之美。 ★大家的歌唱都是发自内的,感情十分真挚。 有一种真挚之美。
★大家一起歌唱,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氛热烈, 把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有一种氛围之美。
※最主要的是作者感受到这次拉琴与歌唱十分 自然真挚,是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大 家相处得如此和谐。
【2018最新】猴子避雨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猴子避雨阅读答案篇一:山中避雨阅读答案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
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
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
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
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
虽然音色没有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
A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
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
B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
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7、乐以教和的含义同下列哪句话类似?( )(2分)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 B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御寇)C心中若无忧苦,唇上就无歌声。
(巴斯) D音乐是心灵的良药。
(西谚)8、作者将胡琴和钢琴、小提琴作比较,想说明什么?(2分)9、文中有两处划线的A、B两处语句,语言表达富有特色,请任选其中一句分析。
(3分)10、有人说钢琴笨重如棺材一句比喻欠妥,你认为呢?(3分)参考答案:7. D8. 作者将胡琴与钢琴、小提琴作比较,突出了胡琴的优势,旨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大众化。
9. A:以排比的形式让我们具体感受到了胡琴便于普及。
阅读题及答案B:音乐的宣泄和沟通作用。
10.不会欠妥,用棺材作比喻钢琴的笨重,更能突显出胡琴的轻巧。
或欠妥,有伤风雅,缺乏自然和谐的美感。
《山中避雨》阅读答案
《山中避雨》阅读答案《山中避雨》课堂练习1、文中第二节有哪几次提到“趣味”?有什么作用?明确:第2节四次,第一、二次写作者感到的雨中之趣,山野境界之趣;第三次写女孩感不到“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趣味,第四次写作者也不愿强人所难地使她们有这种趣味。
这些叙述,不仅为下文说明胡琴(音乐)的作用作铺垫,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童心的尊重和自己的一种平和的心态。
2、“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是为什么?一把胡琴,一首乐曲,不仅让两个女孩转忧为喜,纵情歌唱,而且让村里的人都来了,村里的青年也都齐声歌唱,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可见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的。
在这种感染力的驱动下,人们真挚纯然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得以抒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得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和谐和睦,这真正让作者感到了纯真和谐的人情美,感到了音乐的巨大作用。
所以,他说“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3、为什么把胡琴与其他乐器反复对比?“这种乐器很有意思”,指的是什么?明确:突出其“有意思”。
“有意思”一词,不仅通俗易懂,自然亲切,而且照应了前文的“趣味”,使文章意脉一贯而下。
“有意思”包括三方面内容:胡琴价廉,可演寻常小曲,发音还可听,更重要的是在民间流行。
这里叙述的语言,如数家珍,款款道来,亲切平和。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乐以教和)2.“乐以教和”是什么意思?(音乐可以调节心绪、陶冶情操,还有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人们和谐相处。
)3.两个女孩为什么说:“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若改为“你会拉吗?你会拉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解析:“你会拉的?你会拉的?”能充分表现出两女孩想听“我”拉琴的急切和兴奋的心情,若改了,表达效果就减弱了。
4.作者在写自己拉琴时,为什么要插入自己以前学拉琴的经过呢?解析:为后面“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做了铺垫,也说明了“我”拉琴拉得特别好的原因。
3.“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句中“闹”能否换为“变”?“温暖”有何妙处?解析:“闹”点明了音乐的魅力,写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烈气氛。
3、山中避雨
qū 望洋兴叹 jìliáo 和着歌 yóu 陶冶 cáo 依依惜别 rǒng 萍水相逢 lòng 乐以教和 chě 仓皇
wàng xīng hè táo yě yī yī pí ng yuè hé cānghuáng
事情线索: 山中遇雨---各人反应---作者借琴---作者拉 琴---乐以教和---依依惜别。 感情线索: 作者:扫兴---反觉趣味---借琴安慰---拉 琴得趣---欣然惜别。 两女孩:怨天尤人---转忧为喜---喜极而 歌---难舍难分。
本文记叙线索:
(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找出
时间 前天
地点 西湖山中小茶店 人物 “我”和两个小女孩 : 事件 起因 山中遇雨,到小茶店 避雨
听琴——借琴——为安 慰两个女孩拉琴——女 孩唱和——与山村青年 齐声歌唱。 结果 与山村青年依依惜别,以 这天的经历和感受实证了 “乐以教和”。 经过
研读课文,深入理解(讨论):
第四自然段的 第一、二次写作者 感到的雨中之趣, “有生以来,没 山野境界之趣;第 有尝过今日般的 三次写女孩感不到 “山色空蒙雨亦奇” 音乐的趣味”, 的趣味;第四次写 写的是避雨山中 作者也不愿强人所 难地使她们有这种 的琴韵之趣。 趣味。
4、文章中哪一个段落能具体地体现 “乐以教和”这一主题的?
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拉琴、众人齐唱这部
分。 ①“荒山”“苦雨”直接写出了当时的 客观环境,更从反面显出了“温暖”的 可贵。 ②“温暖”二字,既是写环境的温暖, 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他的 欣喜之情。
③这一“闹”字更加写活了当时的环境,
也学出了当时无拘无束的热闹气氛,更 写出了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充满 了喜悦。 ④“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是不同于以 前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气 氛热烈的趣味,因为音乐拉进了人与人 自之间的距离,使大家相处得如此和谐。
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初三中考一模语文及答案
2023虹口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古诗文(35分)(一)默写(13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2.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4.周日,小雨同学来到大修后的和平公园,看见老人小孩在园中开心地锻炼、嬉戏的情景,不禁用《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两句话来赞叹。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丙】唐才子杨炯杨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
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①。
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履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
”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
【注】①麒麟“楦”读xuàn,唐朝人称演戏时装假麒麟的驴子叫麒麟拉,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人物。
5.【甲】诗和【乙】文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①或异二者之为()②故为时所忌()7.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杨炯恃才傲物,常常讥笑朝廷官员把自己打扮成麒麟,故称他们是“麒麟楦”。
B.杨炯恃才傲物,常常讥笑朝廷官员虚伪造作,拖盖真相,称他们是“麒麟楦”。
C.杨炯恃才傲物,每天讥笑朝廷官员把自己打扮成麒麟,故称他们是“麒麟楦”。
D.杨炯恃才傲物,每天讥笑朝廷官员过分打扮,掩盖真容,称他们是“麒麟楦”。
2020高职高考语文复习教材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
二、答题宗旨与要求 1.宗旨——答案在文中找。直接摘取或加工整合原文词句作
答;掌握各类题目的答题策略,准确按照答题环节作答。 2.要求——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顺(语句通顺)。
三、答题的技巧 1.筛选提取类 形式: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原因?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作者
【例题2】 (2017年广东高职高考题)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
成19~21题。 醉黄昏
姚秦川
全文见书本248页~249页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四季中,最喜欢的,莫过于秋天的黄昏”直接表达了“我” 的情感。 B.“母亲的身影被夕阳拉得细长,像一个大大的惊叹号”,表 明“我”对母亲一生的无限感慨。 C.夕阳下等待收获的庄稼果实饱满、色彩绚烂,呈现出一派丰 收景象。 D.鱼儿湖中悠游,垂柳岸边轻拂,鸟儿在余晖里盘旋,表现了 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
【考情分析】
年份
题目及题型
2013年
《两千年前的“蝉鸣”》雷抒雁,两道选择题,一 道主观题
2014年 《山中避雨》丰子恺,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2015年 《卢沟晓月》王统照,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2016年
《汲泉者的背影》洪治纲,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 题
2017年 《醉黄昏》姚秦川,两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2018年
《生活就是一碗羊杂汤》纪东方,两道选择题,一 道主观题
分值 10分 10分 10分 11分 11分 11分
《高职高考.语文》含复习教材、同步练习、语文复习点要,另有冲刺模拟卷 /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在近七年的广东高职高考语文试题 中,考査分值稳定,但2016年分值增加了1分,考査形式略有变 化,2017年以后分值稳定在11分。
山中避雨丰子恺阅读理解
山中避雨丰子恺阅读理解一、引言本文是一篇由著名画家丰子恺所写的散文,通过回忆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展现了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们需要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主题、情感等因素,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
二、文章内容解读1. 背景介绍:作者在山中避雨时,偶然遇到了一群小孩子和一位弹三弦的老人,由此引发了对音乐的思考。
这一背景为文章奠定了情感基调,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 主题分析:文章主题围绕着音乐与人生的关系展开,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强调了音乐对人们心灵的触动和人生感悟的重要性。
3. 情感表达: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些情感贯穿全文,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波动。
4. 艺术手法:文章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三、重点段落理解1. 段落一:作者描述了避雨时遇到的音乐场景,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和老人的沉静,为后续主题的展开做了铺垫。
2. 段落二:作者表达了对音乐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比不同的音乐场景,强调了音乐对人生的影响。
3. 段落三: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学琴的经历,进一步强调了音乐对人生的意义,并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期望。
四、个人观点及阅读感受我认为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散文,通过作者自身的经历,向我们传达了音乐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这些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
同时,文章中的艺术手法也让我印象深刻,如生动的细节描写、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五、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山中避雨丰子恺阅读理解》这篇散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文章通过回忆避雨时遇到的音乐场景,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同时,文章中的艺术手法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以及音乐对心灵的触动和人生感悟的重要性。
散文评论丰子恺山中避雨
散文评论丰子恺《山中避雨》丰子恺是中国近现代知名的文学评论家、画家、作家,他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触角使他成为了文坛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
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既有思辨深邃的文论,也有细腻感人的散文作品。
其中,《山中避雨》是他的一篇佳作。
《山中避雨》以丰子恺独到的敏感和细腻之笔描绘了一个风雨霏霏的山中之景。
作品一开始就给人以一种凄凉的感觉,他用大自然的景色来展示人生百态。
整篇散文透露出一种沧桑与孤寂的氛围,这也是文学作品经常出现的主题,而且丰子恺对此非常擅长。
在作品的开头,丰子恺描绘了雨中的山间景色。
他以大自然的描写激起读者的感受,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林之中,感受到了雨滴的清凉和山林的静谧。
他在文中写道:“暴雨像银针,彩线一条一条地扎进树冠交还给地。
”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真实地将读者带进了雨中的世界,使人不禁为那些被雨水“洗礼”的树木们感到一份敬意。
丰子恺通过《山中避雨》这篇散文,把大自然的景色与人性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勾勒出一幅诗意而富有哲理的画面。
他以寓言的形式将雨之寂静与山之孤独进行了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他抒发了自己对世间人情冷漠的思考。
丰子恺在文中写道:“人类的性格有时是如雨,雨几乎是容易准备的。
有时便是这样的一个人的群众浩浩荡荡地铺满了山郊。
”这个寓言让人不禁深思,人类的性格是多变而又复杂的,有时像雨水一样,容易准备,可以看到一种自然的变化过程;而有时,却能引发无尽的纷争和狂热,如群众涌动般拥进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丰子恺以精准的笔触,把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结合在了一起。
他通过写自然来映射出人类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他的描写让人产生了共鸣,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现代化的社会,人们常常沉迷于表面的繁华,忽略了内心的寂寞与渴望。
丰子恺在《山中避雨》中,以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通过雨水与山林的碰撞,向读者传达出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
他用他那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思考方式,让读者看到了生活中的一种可能性。
〖2021年整理〗《拓展阅读山中避雨丰子恺》优秀教案
山中避雨丰子恺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
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
我们趋之如归。
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
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
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
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
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
“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
“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
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
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
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
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
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
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
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
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
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
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
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
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山中避雨》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确凿(záo)祈祷(qídǎo)犀利(xī)B.绚丽(xuàn)诧异(chà)心扉(fēi)C.侵略(lüè)懊悔(huǐ)乘凉(liáng)D.缠络(luò)撷取(jié)蓦然(mò)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
(1)趋之如归(2)怨天尤人(3)望洋兴叹(4)依依不舍5)萍水相逢(6)乐以教和3.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应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反问) B.古语云:“乐以教和。
”(引用)C.钢琴笨重如棺材。
(比喻)D.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反复)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B.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时候,就会看见无数点的红火光。
C.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D.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
5.下列各句关联词使用正确的是( )。
①张明因为生了病,因此没有来上学。
②即使风雨再大,也要上学去。
③只有充分发动群众,才能搞好改革。
④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有刻苦的精神。
⑤无论天晴下雨,他都能准时到校。
⑥他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仅不灰心,而是迎着困难上。
A.②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⑥6.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A.树也缥缈,山也虚无,淡如烟,淡如雾B.淡如雾,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C.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淡如雾D.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7.第2段中“山色空蒙雨亦奇”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诗句。
丰子恺散文欣赏:山中避雨
丰子恺散文欣赏:山中避雨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
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
我们趋之如归。
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
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
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
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
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
“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
“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
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
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
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
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
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
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
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
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 violin(1)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
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
两女孩和着了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
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
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课文全解-word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山中避雨》课文全解内容预览:3.山中避雨【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趋之如归:很快地走过去,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
趋,小步急走。
寂寥li o:寂静空旷。
怨天尤人:埋怨天,责怪人,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尤,责怪。
嘈c o杂:声音杂乱,喧闹。
冗长:(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
这里是持续不断的意思。
工尺: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仰望的样子。
兴,发出。
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惜别:舍不得离别。
依依:留恋,不忍分离。
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乐以教和:音乐是用来教育感化人,使人和谐相处的。
二、相关背景:关于作者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江苏省桐乡县石门镇)人,生于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十一月九日,在家排行第七,上有六个姊姊,下有一妹二弟,二弟后皆早夭。
先祖在故乡开了一家染坊,父亲丰璜,长于诗文,是中国史上最后一年及第的举人(光绪八年,1902年),科举废除后,仕途随之断绝,只得在家设立私塾,教几个小小蒙童。
丰子恺五岁起,即由父亲启蒙教授。
可惜父亲庇荫的日子并不长久,八岁的时候,父亲因肺疾病故,享年只有四十多岁,只得由母亲茹苦含莘地和姊姊们相依为命。
父亲病逝后,九岁时又进私塾读书,十二岁进石门湾溪西小学(县立第三高等小学)。
毕业时成绩为全校第一,母亲为减轻家中生计,鼓励丰子恺投考公费的浙江第一师范。
当年报考人多,丰子恺怕考不上,多报名了省立一中和甲种商业两所学校。
结果,连中三元。
丰子恺就是在读师范时期,因为两位恩师的带领,培育了丰子恺的艺术心灵和认真苦学的精神,也启发他的文学才华和悲天悯人的胸襟,奠定一生事业、理想的基础。
这两位恩师,一位是赫赫有名的艺术家李叔同先生,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先生。
李叔同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文学、书法与金石,而在其它方面的知识,诸如国文、英文、历史、博物等科目,常是专业科目老师望尘莫及,所以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丰子恺更是如此。
山中避雨练习题及答案
《山中避雨》知识点拨及同步训练【疑难解析】1.通读全文,本文叙事环环相扣,层层推动。
试理清全文的脉络,看看文章是如何推动情节的?·第一段写作者山中避雨。
·第二段引出作者和两个女孩因遇雨而产生的两种不同的心境。
·第三段写作者向茶博士借琴安慰两个女孩。
·第四段写作者拉琴,大伙儿齐声歌唱,尝到有生以来从何尝过的“音乐的趣味”。
·第五段写与山村青年难舍难分,依依惜别。
2.人物思想情感的转变是本文的主线,品读全文,说说本文通过音乐引发了人们情绪上的哪些转变?甲生:作者最初因游山遇雨而感觉扫兴,感受到“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后来和大伙儿齐声歌唱,品尝到音乐的趣味;最后与山村青年难舍难分。
乙生:两个女孩因遇雨而“怨天尤人,苦闷万状”,继而因作者借琴而转忧为喜,最后随琴声歌唱而非常兴奋。
3.本文运用对照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试从文中将对照的地址找出来,说说它对表现主旨的作用。
思路:对照手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抑此而扬彼,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本文中的对照及作用要紧表现为:·作者把平常与这次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对照,突出“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突出音乐能够令人和谐相处。
·将两个女孩前后两种不同的心境作比较,突出女孩后来和大伙儿融合在一路同声歌唱的欢乐心情。
·将胡琴和其他乐器比较,意在说明音乐应走向公共化,使“乐以教和”这一古语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
【重点品析】1.“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温暖”和“闹”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温暖”既是写环境的温暖,其实也是写作者内心的温暖,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闹”字那么写出了那时无拘无束的烈火气氛和作者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
2.“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作者用排比的句式产生了如何的表达到效?)作者用排比的句式,点出了具体的地址,让咱们具体感受到了胡琴的确处处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子恺《山中避雨》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中避雨
丰子恺
①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
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
我们趋之如归。
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②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
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
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
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
③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
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
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
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
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
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
“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
④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
“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
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
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
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
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
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
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
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
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
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
两女孩子和着歌来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
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
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
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贝多芬的奏鸣曲。
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
⑤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
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
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
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忌。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
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
我也觉得有些几依依。
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
”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1935年秋日作(选自《丰子恺散文集》)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始便勾勒了一幅由山雨、小庙、荒村、茶店组成的烟雨中的画卷。
B.两个女孩本来由于下雨“苦闷万状”,但因为作者拉琴而由忧转喜,并随着琴声唱和。
C.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突出胡琴外形轻便、发音尚可的特点。
D.文章叙写了作者和两个女孩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受,是一篇叙事散文。
2.本文语言“淡雅质朴,不事雕琢”,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
3.请结合全文,简析第⑤段“乐以教和”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C
2.⑤本文语言不赋色彩,不事渲染,开篇运用白描,寥寥几笔,便简洁地勾勒了一幅淡雅质朴的山雨谷庙荒村茶店图。
⑤引用诗文,间用文言词语,使文章语言清淡雅致,如“山色空蒙雨亦奇”,“乐以教和”“剃头店里有之”,“有些儿依依”等。
⑤文章用词干净洗练,朴素自然,不做过多修饰,便能清晰地把婉转曲折的事情叙述清楚。
⑤文章语言清淡,多用散句娓娓道来,把“乐以教和”的道理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任答三点即可)
3.⑤总结前文内容,表明我用胡琴拉奏的乐曲,和着两位女孩子的歌声,引得三家村里的青年跟着一”起唱和,让我们在这荒山苦雨里相处得非常愉快和谐。
⑤引用古语,简洁凝练,典雅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⑤卒章显志,深化主旨: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温暖,体现了作者对人民、对青年的深沉的爱和“乐以教和”的艺术追求。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细读原文,梳理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及主旨,然后逐项分析。
C项,“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错误,分析“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句话可知,其中运用的手法为比喻和对比,将“小提琴”比作“棺材”,将“小提琴”和“胡琴”进行对比,没有夸张的手法。
故选C。
2.本题考查鉴赏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考生应首先明确这是一篇散文,分析语言特色可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言的整体风格等方面入手,第一步先概括特点,第二步,结合文本举例分析,分析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分析主旨情感,然后运用术语指出效果。
本文语言“淡雅质朴,不事雕琢”,开头段“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
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
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
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从语言风格和修辞的角度来看,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荒村茶店图,清新雅致,很有意境。
从修辞手法上还引用诗文,如“山色空濛雨亦奇”,“乐以教和”,间用文言词语“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有些儿依依”等。
,使文章语言清淡雅致,不失生动。
从句式特点来看,整散结合,散句为主,如,“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为整句,“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
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为散句,句式灵活多变,结构参差错落。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
考生解答时,先找到该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意进行分析。
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等方面综合分析,另外还要考虑到有没有修辞手法。
本题中,“乐以教和”在文中指的是“我用胡琴拉奏的乐曲,和着两位女孩子的歌声,引得三家村里的青年跟着一起唱和”,“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却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琴声让我们在这荒山苦雨里相处得非常愉快和谐;从结构方面,“乐以教和”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总结上文,收束全篇;从主旨情感方面,“三家村
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
”我和三家村青年依依不舍的情景,可见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彼此和谐温暖,这是作者山中避雨,此次之行的最大收获。
“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作者的满足感体现了作者对人民、对青年的深沉的爱,和“乐以教和”的艺术追求;从修辞方面,“乐以教和”为引用,简洁凝练,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点睛】
散文语言特色(风格):含蓄与明快、文雅与通俗、生动与朴实、富丽与素淡、简洁与繁复等。
语言精炼、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