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广东省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 B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 C .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 .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答案】B
【解析】本题作答时应注意把人和各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分清楚,再对照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小于20Hz ),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大于20000Hz )即可找出答案。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年”是时间单位 B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在原子、中子和原子核中,尺度最小的是中子
D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答案】C
【解析】“光年”表示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所以A 错误;宇宙是不断膨胀的,其中心无法确定,所以B 错误;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电子,而原子核可分为质子和中子,按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有:原子、原子核、中子,所以C 正确;根据摩擦起电的实质,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负电荷过量的缘故从而带上负电,而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所以D 错误。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答案】C
【解析】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所以A 的说法正确;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B 的说法正确;平面镜成像特点是正立、等大、虚像,所以C 的说法错误;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
4
3
,所以D 的说法正确。 4.如图所示,小花想搬起一块石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石头没有被搬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B .若石头没被搬起,是因为石头受到的惯性力较大 C .若石头被搬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石头惯性的大小
D .若石头没被搬起,此时石头受到的重力和石头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频率/Hz
丙
=m 丙g ,得m 甲g>m 丙g>m 乙g ,则有m 甲>m 丙>m 乙,所以A 错误;根据液体压强公式gh P 液ρ=,由于烧杯相同,且
装满水,所以放入三个小球之后,水的深度仍然相同,故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 甲=P
乙
=P 丙,即C 错误;设烧杯与原来装有水的总质量为m ,放入三个球后,三个烧杯分别溢出水的重力为F 浮甲、F 浮丙、F 浮乙,则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 甲=mg+m 甲g-F 浮甲>mg ,F 乙=mg+m 乙g-F 浮乙=mg ,F 丙=mg+m 丙g-F 浮丙=mg ,可见有F 甲>F 乙=F 丙,又三个烧杯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相同,由S
F
p =得p 甲>p 乙=p 丙,故D 正确。 二、填空题(本大题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 、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这一现象说明分子 ;通常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比气体的 (选填“大”或“小”)。 【答案】分子 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小
【解析】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炒菜时闻到香味是一种扩散现象,这种现象是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固体分子排列最紧密,液体分子排列较紧密,气体分子排列最稀疏,所以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要比气体的小。
9.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对于火箭搭载的卫星来说,动能 ,重力势能 ,卫星的机械能是由火箭燃料的 能转化而来的。 【答案】增大 增大 内
【解析】卫星随火箭加速上升,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也增大;卫星的机械能是由火箭燃料的内能转化而来的。
10.电磁波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 m/s ;当导线中通过电流时,放在旁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 ;丹麦物理学家 (选填“法拉第”、“奥斯特”或“欧姆”)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
【答案】3×108
磁场 奥斯特
【解析】电磁波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于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
m/s ;通有电流的导线能使放在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这个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所以他是第一个发现电与磁之间有联系的人。
11.“可燃冰”是一种新型能源,主要成分是甲烷,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所以“可燃冰”是一种 能源(选填“清洁”或“污染”);1m 3甲烷完全燃烧能产生 J 热量,这些热量可以使
kg 的水从20℃加热至100℃。[设甲烷的热值3
7J/m 10×4.2=甲烷q ;)℃J/(kg 10×4.23•=水c ]
【答案】清洁 4.2×107
125
【解析】题中已说明“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即对环境污染较少,所以它是一种清洁能源;根据Q=qV 可求出1m 3
甲烷完全燃烧能产生的热量为Q=qV=4.2×107
J/m 3
×1m 3
=4.2×107
J ,又根据Q=cm △t 得
t
c Q
=m Δ,求得这些热量可以使质量为125kg =)℃20-℃(100×)℃•J/(kg 10×4.2J 10×4.2=t c Q =
m 37Δ的水从20℃加热至100℃。
12.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当导体棒AB竖直向上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
转,让导体棒AB水平向右运动,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以上两空均选填“会”
或“不会”)。(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答案】不会会发电机
【解析】当导体棒AB竖直向上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运动,所以闭合回路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偏转;当导体棒AB水平向右运动时,由于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所以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制成的,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13.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而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不会不能断续吸热液化
【解析】加热至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试管中的水的温度达到100℃后,由于两者不再存在温度差,所以试管中的水无法继续向烧杯中的水吸热,因而试管中的水温度虽达到沸点,但缺少继续吸热的条件,故不会沸腾;“白气”实质是水珠,属于液体,烧杯口的水蒸气遇冷放热,从而由气态变成液态,符合这个特点的显然是液化了。
14.“3V 0.75W”的L1灯泡和“3V 1.5W”的L2灯泡,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L1和L2正常发光,则电路总电阻R= Ω;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L1灯正常发光,则电源2的电压U= V,此时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P= W。(假设灯丝电阻不变)
【答案】4 4.5 0.375
【解析】根据
R
U
=
P
2
得12Ω
=
0.75W
(3V)
=
P
U
=
R
2
额
2
额
1
,6Ω
=
1.5W
(3V)
=
P
U
=
R
2
额
2
额
2
;由图甲知,L1与L2并联,则4Ω
=
6Ω
+
12Ω
6Ω
×
12Ω
=
R
+
R
R
R
=
R
2
1
2
1;由图乙知,L
1与L2串联,L1灯正常发光得U1=3V,根据
2
1
2
1
R
R
U
U
=得L2灯两端的电压 1.5V
=
3V
×
12Ω
6Ω
=
U
R
R
=
U
1
1
2
2
,则电源2的电压U=U1+U2=3V+1.5V=4.5V;根据
R
U
=
P
2
知,由
于L2灯的电阻R2一定,L2灯两端电压比正常发光的电压减半,则它消耗的功率只有正常发光时的功率的
4
1
,故此时它消耗的实际功率75W
3.0
W
5.1
4
1
P
4
1
=
P
额
=
×
=。
三、作图题(共7分)
15.(1)如图所示,请你根据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完成光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