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生态学名词解释与填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地生态学课程知识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

1.草原: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及其着生的土地,亦即被草覆盖的地方叫做草原。

2.草地:受到人为干扰利用(刈割、烧荒、放牧)的草原叫做草地。

3、草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生产、动态、生态调控,并探索其实现高效、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科学。

4、草地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是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于其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转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整体。

5、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采食、捕食与被捕食的食物关系,相互间结成一个整体,就像一环扣一环的链条,这叫做食物链。

6、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营养级.

每一种生物种群都处在一定的营养级上,只有少数种兼具两个营养级。如杂食动物。

7、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纵横交错,紧紧连接在一起,形成复杂的多方向的食物网。

8、Odum(1983)提出了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能量流动的基本模式充分反映了生态系统中任何生命层次和生态层次能量流动的共同特点,它不仅可用来表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能流,也可用来表示个体、种群、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能流,因而Odum称之为“能量的通用模式”。

9、能量流动的金字塔: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沿着食物链营养级逐级流动,后一级的生命有机体由于不能全部利用前一级贮藏的能量,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利用,每经一个营养级,能量流都要减少,如果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量流,按前后顺序绘制成图,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称为“能量金字塔”。

10、物质循环的概念:草地生态系统是由运动的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地球供给的,而进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由太阳供给的。任何一个草地生态系统都从大气、水体或土壤中获取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生物反复利用,最后又归还给环境,这就是物质循环。

11、水循环:草地植物每生产1㎏干物质,平均要蒸腾掉100㎏水。

12、碳循环:碳循环是所有养分循环中最简单的一种循环,草地生物体中45-50%左右的干物质是由碳素组成。碳循环是从大气二氧化碳蓄库到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再回到大气蓄库里

13、草地生态平衡的概念:草地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系统的相对平衡,是把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物理、化学的环境条件,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以及信息传递等过程联系起来的一个整体。一个草地生态系统是其结构和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结构是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功能又依赖结构来完成。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相互完善,从而使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各组分通过制约、转化、补偿、反馈等处于最优化的协调状态,表现出高的生产力,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接近相等,物质的贮存量相对稳定,信息的控制自如,且传递畅通,在外来因素的一定程度的干扰下,通过自我调节可以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

14、草地生态系统的恒定性constancy:指一个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不易变化的特性,具体说是指系统的某些参数的不变化性;

草地生态系统的复原性resiliency:指生态系统受干扰后恢复和延续其功能的能力;

草地生态系统的抗性resistance:指一个生态系统忍受和抵抗干扰的能力;

草地生态系统的弹性elasticity:是指生态系统经干扰后返回原来状态速度的一个度量。

15、生态阈值:草地生态系统虽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有一定的生态范围和条件,如果干扰过大,超过了生态系统本身调节能力的限度,草地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这个临界限度,称为“生态阈限”。

16、生物群落(biotic community):是指一定地段或生境上各种生物种群构成的结构单元。

17、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环境条件比较复杂,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也往往更加丰富多样,从而也能为更多的动物提供栖息、隐蔽和摄食的条件。群落交错区中生物种类和种群密度增加的现象,叫做“边缘效应”(edge effect)。

18、生态位:1958年,Hutchinson在利用数学上的点集理论,将生态位定义为一个生物单位(个体、种群或物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他认为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上最大空间,称为基础生态位,但实际上很少有一个物种能全部占据基础生态位。也就是说当种间有竞争时,必须使该物种只占据这个基础生态位的一部分。物种对这一部分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就称为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

19、群落演替:是指群落经过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类型之间转变的顺序过程;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群落在空间上的替代过程。总之,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20、第一性生产:是草地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碳水化合物,进行有机物物质生产的过程。第一性生产有时又被称为“初级生产”。

21、总生产量:指草地绿色植物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的总量(或固定的总能量),用Pg表示。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这段时间内植物形成(积累或贮存)的物质,另一部分为形成上述物质时,通过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质,即呼吸消耗量,用R表示。

22、净生产量:指总生产量减去植物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R而剩余下来的物质量。用Pn 表示。

23、生物量(biomass):特定时刻单位面积上存在着的有机物质总量。生物量包括这一面积上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现存的有机物质量。

通常以单位面积上的干物质量来表示,也可以用个体数量、重量或能量表示。由于动物、微生物的生物量很少,故生物量主要由植物构成,单位以g/㎡或t/hm2表示。

24、生长量(growth weight):指两个时期之间生物量(包括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变化,用干重g/㎡表示,但需指明时间(如从5月10日到6月10日的生长量,草地年生长量等)。

25、生产力(productivity):指单位面积草地在单位时间内(通常以年或日计算)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量。生产力又分为总生产力和净生产力。

26、总生产力(gross productivity ):指单位面积草地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27、净生产力(net productivity ):即总生产力减去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植物呼吸消耗所剩余的有机物质量。

生产力表示的方法和单位:g/㎡/d,t/hm2/yr,或g/㎡/年

28、草地生态系统的第二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初级消费者)利用第一性生产的产品,形成动物有机物(包括动物产品及动物本身)的过程。

第二性生产过程相当复杂,分为两个部分,即农业第二性生产和非农业第二性生产。农业第二性生产是农业动物利用第一性产品形成动物有机物质的过程;非农业第二性生产指野生食草动物利用第一性产品形成动物有机物的过程。

29、理论载畜量:一定面积草场,在一定利用时间内,在保障草场可持续生产并满足牲畜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所承载的牲畜数量。

30、标准羊单位:1只体重50kg,哺育1只半岁以内羔羊,日食干草1.8kg的成年母绵羊为1个标准羊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