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术准则(NY 1109-200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肥料使用菌种安全性分级目录、不同菌种及产品选择毒理学试验的原则、程序、试验方法和结果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微生物肥料。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193.3-2003 急性毒性试验

GB/T 4789.28-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LD50

是经口给予受试物后,预期能够引起动物死亡率为50%的单一受试物剂量,该剂量为经过统计得出的估计值。其单位是每千克体重所摄入受试物质的毫克数、克数或毫升数,即mg/kg体重、g/kg体重或mL/kg 体重。

4 选择毒理学试验的原则

4.1 生产用菌种

微生物肥料生产用菌种分为四级管理,其安全分级目录见附录A。未列入附录A中的菌种,除根瘤菌和乳杆菌(Lactobacillus)外,其余均需做毒理学试验。

4.1.1第一级(A.1)为免作毒理学试验的菌种。

4.1.2 第二级(A.2)为需做急性毒性试验的菌种。

4.1.3 第三级(A.3)为需做致病性试验的菌种。

4.1.4 第四级(A.4)为禁用菌种。

4.2产品

4.2.1 除有机物料腐熟剂以外的固体微生物接种剂类产品均免做毒理学试验。

4.2.2 复合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和液体剂型微生物接种剂等需做急性毒性试验。

5 毒理学试验程序

5.1 菌种毒理学试验程序

5.1.1 应提供微生物肥料生产用菌种的鉴定资料,包括属及种的拉丁文学名和中文译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鉴定依据、功能评价等资料。

5.1.2 根据产品所含菌种的鉴定资料,依据附录A之规定,确定菌种安全级别、是否做毒理学试验及毒理学检测项目。

5.1.3 对于需要做毒理学试验的菌种,生产者需提供试验用纯菌种斜面,经复核确认与该菌种鉴定资料相符且无杂菌污染后,进行毒理学试验。

5.2产品毒理学程序

需对送检产品进行菌种和载体物料的真实性确认后,进行毒理学试验。

6 试验方法

6.1受试物的准备

6.1.1菌种受试物

将试验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用生理盐水调整菌液浓度至2.0×108~2.0×109cfu/mL,该溶液为菌种受试物。

6.1.2产品受试物

固体产品根据试验要求,配制所需浓度,溶剂首选去离子水,也可选用羧甲基纤维素、明胶、淀粉等。液体产品不可稀释,直接使用。6.2急性毒性试验

按GB 15193.3-2003执行。

6.3致病性试验

致病性试验包括以下项目。

6.3.1急性毒性试验

方法同5.2。

6.3.2 一次破损皮肤刺激试验

6.3.2.1目的

检测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皮肤的刺激/腐蚀作用和强度。

6.3.2.2实验动物

每次实验至少需要3只皮肤完好的白色健康家兔或豚鼠。

6.3.2.3操作程序

a)涂受试物前,将家兔或豚鼠背部脊柱两侧的毛去掉,去毛范围约

2.5cm×2.5cm,用75%酒精清洁、消毒暴露皮肤,待酒精挥发后,用灭菌刀片或注射针头分别在两块皮区内划一个“#”形的破损伤口。注意皮肤破损仅达表皮,不要伤及真皮。

b)将受试物0.5mL直接滴于破损皮肤上,或滴于同样大小的2层~4层纱布上并敷贴于破损皮肤表面,然后用一层无刺激塑料膜或油纸覆盖,再用无刺激胶布固定。另一侧去毛破损皮肤作为空白对照(或溶剂对照),敷贴时间为4h。试验结束后,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除去残留受试物。

c)分别于去除受试物后1h、24h和48h观察皮肤局部反应,并按表1进行刺激反应评分。注意鉴别感染和原发性刺激反应的区别,若有感染可疑,应进行重复测试。

6.3.2.4评价规定

在各个观察时间点,按照表1对动物的皮肤红斑与水肿形成情况进行评分,并按时间点将3只动物的评分相加,除以动物数,获得不同时间点的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均值(刺激指数)。取其中最高皮肤刺激指数,按表2评定该受试物对动物皮肤刺激强度的级别。

表1皮肤刺激反应的评分标准

表2皮肤刺激强度分级

6.3.3溶血试验

6.3.3.1目的

检测受试物是否具有溶血特性。

6.3.3.2操作程序

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种受试物, 以蛇形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按GB/T4789.28-2003中4.6规定),置36℃±1℃培养箱中培养, 24h后观察有无溶血环产生。同时用已知阳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作为对照。

6.3.3.3试验结果

菌落周围有溶血环的,则溶血试验阳性;否则为阴性。

6.3.4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质控菌株可选用大肠杆菌ATCC25922等标准菌株。

6.3.4.1目的

检测受试物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强度。

6.3.4.2试验用抗生素

可选用头孢哌酮(CFP)、四环素(TE)、头孢唑啉(CZ)、链霉素(S)、俐特灵(FR)、环丙沙星(CIP)、复方新诺明(SXT)、氯霉素(C)、氨苄青霉素(AM)、庆大霉素(GM)、强力霉素(DO)、丁胺卡那霉素(AN)、甲氟哌酸(PEF)、氟啶酸(ENO)、多西环素(DO)、依诺沙星(ENO)、阿米卡星(AN)等中的几种。

6.3.4.3操作程序

a) 用无菌棉拭子将受试物均匀涂抹于营养琼脂平板表面,共涂抹3次。每涂抹1次,平板应转动

60º,最后将棉拭子绕平板边缘涂抹一周。盖好平皿,置室温干燥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