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研究

产业链研究
产业链研究

摘要

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管理理论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有关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研究偏重于核心企业的影响、能力业绩评价、建模技术、信息共享、风险规避等领域,忽略了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研究。产业链管理的实践表明,核心企业常常发生改变,核心企业的改变给产业链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研究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生成机理,是产业链管理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河南省产业链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综合运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全面探讨。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约束理论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链的实证分析,对核心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最后研究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维度和轨迹。

研究在国内外产业链有核心企业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在对河南成熟的产业链实证分析基础上基于约束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重新界定,为解释产业链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基于约束理论,对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两条典型产业链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核心企业必须共同具备一定的条件,据此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决定产业链运行节拍,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2)全面探讨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动因。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因素主要有产业链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链内部因素(稳定发展、效益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和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不停的动态博弈竞合,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核心企业得以形成。(3)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新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结构更加虚拟化和动态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发生演化漂移,诞生出双核心企业

型、网络直销型、零售业主导型、资源商主导型和物流商主导型等各种新型产业链,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总趋势为核心企业由产业链中间逐渐向两端位置漂移,形成以资源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的“哑铃型双核心企业产业链”。

关键词: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机理概念界定演化漂移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绪论

1.1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I) 1.2课题的研究方法................................................................................... (III) 1.3研究的基本框架内容与技术线路....................................................... (III)

1.4研究主要贡献与创新 ................................... (III

2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

2.1产业链的瓶颈约束............................................................................ (XIII) 2.2平煤姚电产业链................................................................................. (VII) 2.3双汇猪肉加工产业链............................................................................ (X) 2.4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 (XIII)

2.5本章小结............................................................................................ (XVI)

3 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驱动诠释

3.1产业链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XVIII) 3.2产业链内部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本章小结............................................ (XXI)

4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演化漂移

4.1零售业主导型产业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原始资源商主导型产业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双核心型产业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物流商主导型产业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网络直销商产业链核心企业漂移的轨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本章小结.......................................................................................... (XXVI)

5 总结与展望

5.1研究总结........................................................................................ (XXVII) 5.2研究展望........................................................................................ (XXVII) 参考文献................................................................................................. (XXIX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促使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理论已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相关学者也越来越关注产业链的关键角色核心企业。在传统的产业链研究中,往往将某一企业(如制造厂商)既定为核心企业,但却往往缺乏对其为什么能成为核心企业原因的解释。产业链的实践向我们提出了理论挑战,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什么会发生转移,是什么力量驱使核心企业角色的转换?在新型产业链演变中,核心企业怎样生成又怎样进行识别?这些问题亟待管理理论工作者进行解答。核心企业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供应链实践,已经成为制约产业链理论发展和实践运作的关键因素。

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产业链的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随着技术的发展,迂回生产程度的提高,生产过程划分为一系列有关联的生产环节。分工与交易的复杂化对使得在经济中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联结不同的分工与交易活动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随分工的发展而呈递增式增加。因此,搜寻一种企业组织结构以节省交易费用并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潜力,相对于生产中的潜力会大大增加(姚小涛,席酉民,2002年)。企业难以应付越来越复杂的分工与交易活动,不得不依靠企业间的相互关联,这种搜寻最佳企业组织结构

的动力与实践就成为产业链形成的条件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汪寿阳对产业链核心企业防范产业链风险进行了研究。(汪寿阳,2006)。

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评价问题,韩英等认为主要考虑六个主要因素:影响力、扩展力、可参与度、信任度、协调运作力、吸纳力。(韩英,2003)。

曹文琴,胥兵对核心制造企业产业链整合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产业链实际运作过程,提出了系统的整合方案,建立了产业链整合模型。(曹文琴,2005)。

林英晖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协调的激励进行了研究。(林英晖,2004)。

朱恒民对核心企业产业链伙伴优选决策研究中认为,核心企业对产业链伙伴优选各因素的评价标准客观上影响着对合作伙伴的评价结果。(朱恒民,2004)。

王学群对产业链核心企业供应商评价进行了研究。(王学群,2007)。

周斌基于动态联盟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系统进行了研究(周斌,2005)。

刘云枫对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也进行了研究(刘云枫,2005)。

莫尔(Moore,1999)重视竞争论与合作论的有机结合,认为企业不应把自己看作是单个的企业或扩展的企业,而应把自己当作一个企业生态系统的成员,所以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在成功的企业生态系统中取得核心地位。

以普拉哈拉德(Prahalad,1998)和哈默(Hamel,1996)等为代表的企业“核心能力”论,强调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之中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重视产业链中的个别关键优势的塑造。认为具有个别明显关键优势的企业,在产业链中举足轻重。

以Jayashankar(1989)和斯拉特(1992)为代表的“整体能力观”,则要求关注“组织成员的集体技能和知识以及员工相互交往方式的组织程序”。也就是说企业的整体能力优势,决定了其与组织成员的关系与交往方式,由此形成一定的组织程序和角色定位。

上述学者的论著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属性,丰富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运作有一定现实的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很少涉及核心企业定位问题,其研究视角是直接将产业链某一节点企业直接设定核心企

业后来展开研究的,而忽视了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和生成运动机理的探讨。

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行,离不开核心企业作用的发挥,核心企业的改变,会造成产业链的震荡,使整条产业链的运作和绩效都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形成机理,把握其演化规律,对核心企业生成及运动轨迹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索,就显得非常必要与迫切。

1.2 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对产业链核心企业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综合运用如下四种主要方法。

(1)实证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大量事实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对理论研究所得出的假说进行检验,为了充分地验证某些观点,本研究将采用典型性调查方法。

(2)比较分析法。只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择优。因为比较分析法所具有的严密逻辑论证的优势,在研究过程中将较多地采用这种研究方法。

(3)逻辑推理和图形表达相结合法。这种方式具有的可观性、数理论证的严密性和清晰性,能够显示出比文字表达更优越的优势,能够给人以非常清晰的感觉。

(4)数理分析法。本研究借助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的知识建立起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演变机理与飘移的相关理论模型。

1.3 研究的基本框架内容与技术线路

本研究试图在国内外产业链核心企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生成运动机理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项目在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研究理论综述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约束理论对相关河南省典型产业链实证分析从而对核心企业进行重新界定;最后研究产业链核心企业自组织演化漂移的维度和轨迹,指出本研究对产业链理论的贡献与研究的不足,展望产业链核心企业理论的发展趋势。

1.4 研究主要贡献与创新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自2000

年到2007年全国核心期刊中涉及核心企业的论文只有12篇,优秀硕士论文3篇,至今没有博士论文或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对核心企业进行系统研究。核心企业生成机理的研究检索显示从2000年到2007年全国核心期刊和优秀硕博论文中均无人涉及此类相关研究。本论文将针对前人在核心企业研究中留下的空白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尝试有新的发现,因此研究的选题是新颖的。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果和创新:

(1)在实证分析基础上对核心企业进行界定。基于约束理论,对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两条典型产业链实证研究,发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行,核心企业必须共同具备一定的条件,据此得出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决定产业链运行节拍,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

(2)全面探讨河南省核心企业生成动因。产业链核心企业形成因素主要有产业链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产业链竞争恶性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链内部因素(稳定发展、效益需求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压力)和产业链核心企业自身素质(行业影响力、产品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结构、商业信誉、控制协调能力和财务状况)。在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不停的动态博弈竞合,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提升,核心企业得以形成。

图1.1 研究基本思路结构图

(3)研究发现河南省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新模式。随着产业链的结构更加虚拟化和动态化,产业链核心企业发生演化漂移,诞生出双核心企业型、网络直销型、零售业主导型、资源商主导型和物流商主导型等各种新型产业链,产业链核心企业演化漂移的总趋势为核心企业由产业链中间逐渐向两端位置漂移,形成以资源商和零售商同为核心企业的“哑铃型双核心企业产业链”。

2. 平煤姚电产业链核心企业

2.1 平煤姚电产业链运行状况

一般煤电生产产业链主要包括煤炭资源、煤炭开采设备商、平煤等煤矿生产企业、水陆运输线、姚电等火电生产商、输配电公司、用电客户等节点企业,如图2.1所示,煤电产业链的主要节点为煤炭生产企业和火电发电企业。。

平煤集团是地处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是一家以煤为主业跨行业经营的特大型煤炭基地,拥有井田面积3740平方公里,煤炭总储量150亿吨,生产矿井19个,选煤厂3座,在2007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31位。姚电公司是我国第一座全部由亚临界参数机组装备起来的百万级火力发电企业,是华中电网最大的火电厂之一,目前公司资产总额约89亿元人民币。

图2.1 平煤姚电产业链

平煤姚电产销产业链有其独有的行业特点:(1)链条物理距离长、节点多且各链节的归属权不同的行业产业主体,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各节点间管理协作的难度和复杂性。(2)煤炭价格由国家计划调节和市场供求关系双重决定,电能上网电价格

信息流

物流

资金流

由国家行政刚性控制,两者缺乏市场化调节功能的联动机制和制度安排,导致在煤价上涨之时,电价调整严重滞后,煤电价格机制错位运行,不利于煤电产业链的运行。(3)煤炭生产与销售可以短暂库存,而电能生产与销售同步运行,无法存储。客观上产业链存在煤炭与电力生产销售节拍的矛盾。2003年下半年出现全国电煤紧张问题,2006年呈现加剧蔓延趋势,电煤议价煤已超400元/吨,远高于271元/吨的国家计划内指导价格,发电企业在承受成本增加巨大压力的同时,甚至直接面临断煤停机的威胁。发电企业已处在电力供需矛盾持续紧张、煤炭供应总量减少、用电需求量大增的各种挤压的漩涡中心。据国资委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煤炭消费量约为20亿吨,其中电煤消费量14亿吨,2005煤炭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是18亿吨。2006年全国煤炭总需求达到22亿吨,电煤消费量为16亿吨,而相对于煤炭企业18亿吨的正常生产能力,煤炭的供需缺口非常明显。

表2.1 平煤姚电产业链相关业务往来表

(资料来源:姚电公司采购中心)

姚电公司和平煤集团是近邻,两家企业相距不过几分钟的车程,平煤和姚电的关系可谓一往情深,五味俱全。姚电公司使用平煤集团煤炭最多时一年高达810万吨,占其煤炭用量的75%,一直稳坐平煤集团几百家用户的第一把交椅。平煤和姚电的合作是市场经济中富有人情味和戏剧性的一幕,双方历经风雨,同舟共济,竞争合作,恩恩怨怨,携手前行。当煤炭市场疲软时,重点合同要执行国家指导价,平煤对姚电执行的合同指导供货价格为271元/吨,高于地方小煤矿的250元/吨价格,姚电公司执行合同量往往只有80%以下,并且压低质量、拖延货款严重,在运费和损耗扣杂方面也对平煤施加压力,在双方充满矛盾但还算融洽的合作中,姚电公司

一直扮演着主角。2001年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张,煤炭市场呈恢复性增长、价格一路抬升超过350元,平煤集团对姚电公司的供煤价格始终如一保持在271元左右,姚电公司开始放下架子,对平煤热情倍加,先后借款8000万元供平煤集团无息使用,主动承担运煤专用线的2000万修缮费用。按时足额结算货款,在不影响平煤控制权的条件下,姚电集团做出牺牲对平煤投资2亿元,共同建设新矿山。平煤遇到安全灾情,对方马上捐钱捐物,表示慰问。两家企业的业务合作详见表2.1,从表2.1可以看出姚电使用平煤的煤炭量逐年增加,平煤集团近三分之一的煤炭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也保证了姚电不会因为煤炭短缺而影响生产,他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平煤为核心的中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

2.2 平煤姚电产业链核心企业分析

纵观平煤姚电产业链的运行轨迹,在计划经济时,双方均按国家计划进行产销衔接,双方之间地位不平等,存在主角与配角的关系,真正的主角是国家计委。进入市场经济后,双方一致为产业链的主导支配权的主角地位明争暗斗,从平煤姚电产业链相关业务往来表(表2.1)可以看出,在煤炭市场疲软的2001年,姚电公司生产用煤中平煤公司供货量一直在50%以下,并且千方百计挤压平煤集团的利润空间,产业链的主导权牢牢的掌握在姚电公司手中,按照约束理论分析,此产业链的瓶颈资源是姚电公司发电用煤量,姚电公司成了该产业链的运行的“鼓点”,决定了包括平煤集团和各节点企业的产销率和库存,也决定了产业链的运作节拍,此阶段姚电公司是产业链理所当然的核心企业。

2001年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张,煤炭渐渐供不应求,姚电公司生产用煤中平煤公司供货量逐年上升,到了2005年,姚电用煤中平煤供货量占到75%以上,姚电公司并不断调整战略向平煤示好,以保证其供应源的畅通,正是“皇帝轮流坐,今日到我家”。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链独占性原始资源—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逐渐减少,产业链的核心技术采矿工艺难度的不断增加,原始资源煤炭的开采量成了该产业链瓶颈约束,由就是产业链运作的“鼓点”,产业链中姚电公司等节点企业产销率和库存取决于煤炭的供应量,平煤集团的运行状况也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节

拍快慢,平煤集团理所当然的取代姚电公司成为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

2.3.本章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平煤姚电产业链竞争合作促使其核心企业位置的动荡转移,其本质原因不仅仅是煤炭的自由市场和国家计划体制的矛盾,更是因为产业链各节点企业自身资源的变化促使产业链的约束瓶颈转移。该产业链煤炭资源逐渐减少和采矿难度的不断增加,产业链的“鼓点”,由姚电公司的用煤量转移为平煤集团的供煤量,表3.1更能直观地看到,平煤集团成为该产业链瓶颈约束资源,开始决定产业链节拍和产销率。平煤集团开始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拉动“绳子”,协调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节拍,决定“缓冲器”的设置,使产业链高效统一安全协调运行。

3 双汇猪肉产业链核心企业实证研究

3.1 肉猪加工产业链状况

我国猪肉加工产业链(如双汇)主要有原材料生产部门、养猪户、双汇等加工企业、销售部门、零售商和消费者等节点企业组成,图2.2展示了目前猪肉行业产业链的结构状况。

猪肉加工行业产业链在农产品产业链中相对比较成熟的,与制造业产业链相比有自己相对独特的一面。目前我国猪肉加工产业链主要有以下特点:(1)地域性强。我国目前的猪肉加工产业链主要围绕着处于主导地位的加工龙头企业来运作,一般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就拥有一条这样的产业链。(2)产业链规模大小不等。大的产业链如河南双汇、江苏雨润等大型集团公司,河南双汇则有周边近十个县的一百五十个养猪专业村提供支持,江苏雨润在全国许多省份都有完全控股的屠宰厂,并在江苏、安徽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小的产业链则由农户、屠宰厂、市场、消费者组成。(3)一个地区可能存在多条产业链。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可能有多条产业链重叠。(4)产业链不稳定,内部连接不够紧密,产业链的各个成员一般以市场合约关系维持联系,产业链组织关系比较松散。(5)进入猪肉加工产业链的生猪数量比较少,使高附加

值产品开发能力减弱,行业整体的质量安全水平得不到保障。

物流

资金流

图2.2 双汇猪肉加工产业链

2.3.2 双汇猪肉产业链运作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3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100多万吨,协议种养殖基地200个,直销店400家,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是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双汇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双汇冷鲜肉及肉制品是“国家安全食品”。

产业链成员企业之间的联合或联盟对成功的产业链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猪肉产业链从上下游的联结方式看,大部分屠宰企业与农户间的组织方式上,仍然以市场为联系纽带,这种联系方式需要的投入不多,但产业链管理风险和代价很大,加工配送企业得不到稳定的生猪供应与质量方面的保障,调查显示,由于越来越多的加工配送企业意识到食品安全与质量对企业绩效的重要影响,与上游农户进行纵向整合形成战略联盟,已经成为猪肉加工产业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双汇集团面对猪肉产业链的矛盾,早在2003年就开始着力打造稳定的产业链,对其产业链上游种植户、养殖企业采取注入资金、输出技术、供给良种、回收产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产业链的下游零售环节和最终客户,双汇集团采取了连锁店、直销店门到门配送安全快捷服务的方式,来满足最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双汇集团未雨绸缪,2005年在新的生猪生产线投产的同时,加大了和舞阳等周边县的养殖基地的联盟关系,同时双汇冷鲜肉连锁店也增加一倍,超市和连锁经营成为主要的猪肉零售环节。双汇集团将产业链上下游节点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把分散的农户和肉类零售网点纳入统一的产业链系统中,延长农业产业链,压缩流通环节,提高物流效率,提高了分散农户和零售商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流通的能力,产业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最终形成了猪肉产品产业链的一体化模式,详情见表2.2。

在全国猪肉产业链备受打击的大环境下,2006年双汇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30亿元,再次成为食品行业第一家、在中国大型企业500强中列138位,列食品行业第一位,2007年上半年销售收入突破130亿元,依托双汇集团的产业链上游30万种养殖户也安全度过了难关,双汇产业链各节点企业均达到了理想效益,双汇冷鲜肉连锁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2.3.3双汇猪肉产业链核心企业分析

近期国内出现猪肉价格猛涨,生猪供应紧张的现象,使大多数猪肉加工产业链出现运行障碍甚至产业链断链危机,表面原因是其产业链上游的成本提高造成的供需失衡,实质上是该产业链各节点企业资源突然变化,出现产业链约束瓶颈,造成产业链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失灵造成的,充分暴露出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整合资源、管理瓶颈约束综合协调的力度不够。

笔者奔赴河南省漯河市畜牧局和双汇集团计划部进行调查,得到了双汇猪肉产业链有关业务资料(表 2.2),发现近几年双汇集团紧紧抓住产业链的上下游容易出现瓶颈的关键节点,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控制。从2003年到2006年四年间,双汇连锁店销售量由100万头猪年净增到260万头,增加130%,双汇协议供猪量也由80

万头净增到250万头,占其生猪采购总量的比例也由53%增加到83%,其主要上游节点企业舞阳养猪基地的供双汇的生猪量也由5万头净增为40万头,占其总出栏量的80%。

表2.2 双汇猪肉产业链有关业务资料表

(资料来源:河南省漯河市畜牧局和双汇集团计划部)

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双汇集团通过协议联盟基本控制了各个关键环节,使其免受产业链外部因素影响,牢牢地把产业链的约束瓶颈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保证约束瓶颈不至于转移到产业链的生猪生产、猪肉零售等其他产业链节点企业,由自身的产销率来决定产业链的产销率库存,充当产业链的“鼓点”,对产业链中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拉动“绳子”,使各种运作进行同步化、集成化管理,加强组织协调力度,协调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节拍,决定“缓冲器”的设置。在全行业市场低迷,同类产业链矛盾重重、纷纷断链的大气候下,双汇生猪加工产业链仍然一路凯歌,高效统一安全协调运行,保证了整体产业链和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战略利益。

2.4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

2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界定

2.1 产业链的瓶颈约束

约束理论(TOC)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Eliyahu M. Goldratt博士于1984年在《目

标(TheGoal)》一书中提出的,以此为基础,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管理优化方法即企业瓶颈管理法。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最紧要的环节,投入到物流效率最低的瓶颈环节上去,强调决策沟通与团体协作,体现了“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的管理思想。它把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现存的或者潜伏的制约因素称为“约束”或瓶颈,通过逐个识别和消除这些“约束”,使企业的改进方向与策略明确化,从而达到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其目标。

按照TOC的观点,在产业链系统中,值得特别重视的作业指标有三个:产销率、库存和运行费。在通常情况下,库存的降低可以导致运行费开支的减少,提高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还能缩短制造周期,缩短顾客的订货提前期,提高产业链对最终顾客订货的响应性以及争取较高的价格都有很大的作用,增加市场占有率,提高未来的产销率。供应产业链的产销率决定着产业链的节拍和效率,产业链节点库存总量愈少,产销率愈高,产业链运行费用越低。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对企业库存大小和产销率高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物料在各个环节的通过能力,虽然产业链在设计和实施都尽力层层优化,总是以各节点企业的生产能力平衡为标准,但由于产业链本身所具有的结构功能特征,使得在纷繁复杂的不确定的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事实上很难实现各节点企业实际负荷与其生产能力的完全统一,必然会出现有的资源负荷过重,不可避免地产生瓶颈问题,极端的情况会导致断链、解体,给产业链正带来巨大损失。瓶颈资源决定了产业链的运行安全和效率,成为产业链管理的重点,这就需要一个力量充当“鼓点”(Drum)来协调产业链的节拍,克服瓶颈,拉动“绳子”(Rope)信息使产业链高效协调运行。

笔者以下将基于约束理论对两个典型产业链的运作进行实证探讨。

按照TOC的观点,产业链系统中各节点企业效率最低的瓶颈环节制约了产业链的运作效率。上述实证研究表明:平煤姚电产业链由于煤炭资源减少和采矿难度的增加,促使该产业链的瓶颈资源由姚电公司转移到平煤集团,平煤集团取代姚电公司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协调产业链各节点企业的节拍,使产业链高效统一安全协调运行;双汇生猪加工产业链中,双汇集团通过协议联盟方式,控制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关键环节,使其免受产业链外部因素影响成为产业链的瓶颈。牢牢地把产

业链的约束瓶颈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承担其核心企业的重任,由自身的产销率来决定产业链的产销率和节拍,在全行业市场低迷,同类产业链纷纷崩链的大气候下,双汇生猪加工产业链仍然高效运行,保证了产业链和其各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战略利益。研究结果表明,平煤集团、双汇集团作为核心企业,在其各自不同类型的产业链中,充分发挥产业链瓶颈约束的效率,对产业链中的各种竞争能力和资源进行集成,合理协调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生产服务流的运行节拍,使产业链高效统一安全协调运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产业链整体和其各节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优势。

通过对平煤姚电煤电生产产业链、双汇猪肉加工产业链两条典型产业链的研究发现,保证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行,核心企业作用至关重要。胜任产业链核心企业一般应该具备如下条件:(1)掌握产业链的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信息其中若干项)。(2)决定产业链的运行节拍与效率。(3)能够实现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并能够为产业链成员带来更多利益。(4)能够有效胜任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生产服务流的组织协调工作。

据此笔者给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信息),决定产业链的运行节拍与效率,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产业链就是核心企业与原始资源供应商、供应商、需求商和最终需求客户按照核心企业瓶颈资源的节拍运行所形成的网链组织结构。如图2.3所示,非瓶颈资源的利用率取决于瓶颈资源的通过量,产业链的运作节拍同步于产业链核心企业瓶颈约束的节拍。

笔者给出的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研究与国内外学者对核心企业属性研究相比,明显存在以下区别:一是首次运用约束理论对产业链核心企业研究,二是用实证研究作依托支撑使研究更有事实论据,三是研究结论首次强调了核心企业对产业链的瓶颈约束特征和对产业链的运行节拍与效率的决定作用。

在产业链竞争中,核心企业掌握着产业链的核心瓶颈资源,以自身瓶颈的产销率决定产业链的节拍,承担产业链组织者与协调者的功能,协调产业链网络中各个

节点企业的运作,挖掘产业链潜力并实现优势集成,是产业链的物流集散中心、运作调度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

图2.3 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2.5 本章小结

本章论文基于约束理论,通过对双汇猪肉加工、平煤姚电煤电两条典型产业链的实证研究,发现保证产业链安全高效运行,核心企业作用至关重要。产业链核心企业一般应该具备如下条件:(1)掌握产业链的核心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信息)。(2)决定产业链的运行节拍。(3)能够为产业链成员带来更多利益并能够实现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4)能够有效胜任产业链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生产服务流的组织协调工作。

据此笔者给出基于约束理论的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定义:核心企业是指产业链上拥有该产业链的瓶颈约束资源(技术、市场、原始资源、信息),决定产业链的运行节拍与效率,在物流、信息流、工作流等资源配置方面胜任组织协调工作,能够实现并提升整体产业链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产业链就是核心企业与原始资源供应商、供应商、需求商和最终需求客户按照核心企业瓶颈资源的节拍运行所形成的网链组信息流、资源配置流

物流、产业链运作流 资金流、逆向物流

原始供应N 层供应商 N 层需求终端商

当下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d6041846.html, 当下公司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张伟力 来源:《价值工程》2012年第29期 摘要:对于目前一些大的中国公司来说,除了“上市”,最热的一个词汇莫过于“全产业链”了。全产业链布局,无疑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谋求全产业链布局,已成为当下国内有一定实力的公司的集体选择。本文对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做出了重点的论述。 Abstract: For some big Chinese companies, in addition to the "listed", the hottest vocabulary is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The layou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is the produc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stage. To seek the layout of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has become the choice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companies who have certain strength. This paper made a focused discuss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关键词:产业链;经营模式;问题与对策 Key words: industrial chain;business model;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149-02 0 引言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经营思想和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过程,最终会形成一种企业文化;这种模式可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率,交易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可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全产业链造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企业实力,由于历史积累不够,资产规模不大,布局较小,一般的企业不容易建立这种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布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资产,使得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都能体现企业价值,这样我们可以把资源更多地放在价值高的环节上;全产业链可以将之前企业内部上下游买卖协同关系由合作和交易角度提升到战略高度的模式,他可以使企业的发展从整体上得到改善;是一个资产布局的链,是运营协同的链,是组织架构和人的链。这一模式规定每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不得有误,要发扬团队一致的精神。近来,一些中国企业在发展模式上陷入了僵局,因为碰到低成本制造的天花板,不少企业积极打通产业链,似乎链条越长越安全,然而“全产业链”并非全能。 1 当下公司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 所谓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指国内公司围绕产业链布局经营业务的方式和特点。 我国公司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具体呈现出如下特点: ①主要在传统产业链范围内布局。

生猪产业链发展理念分析探讨

生猪产业链发展理念分析探讨 生猪产业链的普通概念及其形成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进展,都市化进程的加快,收入和日子水平别断提高,人们对猪肉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经济的快速进展也带来了现代零售行业的进展,特别是连锁超市的进展,终端销售的妨碍力越来越大,消费者对猪肉质量的高要求经过零售终端转化为对供应商所提供的猪肉质量和数量的更高要求。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未来,国际化趋势越来越强,猪肉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促使企业别断找求新方法增强其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满脚市场和消费者要求,为应对市场竞争,猪肉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增强其竞争力,有效的办法算是开始运行“产业链”模式。 经过“产业链”的进展模式,企业可达到以下目标:首先,更好地保证其生产的产品质量满脚市场要求;其次,在其生产的产品满脚市场要求的并且,价格比竞争对手高或成本比竞争对手低;最后,该模式保证为市场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数量保持相对一致和稳定。 生猪产业链算是企业为了更好地满脚市场要求,保证其竞争力,对产品生产相关的各环节进行有效操纵,并充分发挥各环节的价值,从而为市场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普通事情下,一具比较完整的生猪产业链包括:养猪体系(即原材料的操纵体系,其中包括种猪和商品猪生产);屠宰加工体系以及销售渠道体系。 生猪产业链进展模式 生猪产业链的具体组织形式或模式,依照一具地区或国家当地的养殖业和屠宰业及加工业的进展状况别同,其表现形式也有所别同:有由企业彻底投资操纵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有由分散的各环节合作形成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有结合部分彻底投资操纵和部分合作的产业链运作模式即混合型产业链运作模式。 各模式有其利弊点。企业彻底投资操纵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大、可控性强;由分散的各环节合作形成的产业链运作模式,投资较小、成本较低、风险小、可控性弱;混合型产业链运作模式介于两者之间。 产业链规避风险的模式要紧是经过各环节可控性和产品价值最大化来实现的。在激烈的别可控的市场竞争中,产业链可以有效地增强竞争力,要紧经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产业链能把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有效地反馈到各个环节,即能把市场对猪肉的要求,很快地并有效地反馈到屠宰加工和养猪生产环节,使各环节能有效沟通配合并快速进行优化调整,落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第二,基于有效的沟通和配合,产业链能帮助各环节快速采纳合理有效的新技术和治理办法,提高效率。 思考各环节的特点,其进展模式中规避风险的模式也各别相同。比如,养殖体系中可采取别同的生产治理技术来规避风险,也可经过别同的组织形式来规避风险。 为了更好地确保终端产业顺利进展,猪源的进展战略必须同屠宰分割品和猪肉制品的进展战略相结合,把市场走势及要求经过加工和屠宰分割环节及时详细有效地反馈到养殖体系,从而保障生猪产业链的有效进展和价值最大化。 生猪产业链模式的实施 生猪产业链由三个体系组成:养猪体系、屠宰加工体系、销售渠道体系。其中销售渠道体系好比火车轨道,具有引导作用,经过了解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把信息反馈到其他两个体系,起到承接市场并引导生产的作用;屠宰体系依照市场要求生产出所需产品并把需求反馈到养猪体系,使其能更好地提供所需的原材料猪源;养猪体系综合市场和屠宰体系

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27 《华商》B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日、韩运营商产业链发展与建设模式,给出了在3G时代下,中国电信运营商应如何协调和管理产业链上下游关系以达到产业效益最大化的建议。 【关键词】3G;产业链;运营商3G产业链的发展,牵动着设备制造商、SP/CP商和运营商等各个环节。3G的发展如同互联网的发展一样,经历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历程。因此基于3G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相关模式的研究,对于未来我国3G的理性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是通过分析研究已经开展3G业务的国外运营商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以此为基础,在竞争环境、产业链情况,管理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对中国移动3G业务发展,产业链模式与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在3G时代的产业链管理、渠道建设和客户服务等方面的经营策略思想观点,建议中国移动,应该如何处理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才是最有效益和效率的。 一、3G业务产业链概述 (一)3G业务产业链模型产业价值链,指在一个产业内部的不同企业承担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产业上下游多个企业共同向最终消费者提供服务(产品)时形成的分工合作关系。产业价值链又称为产业链。 不同于2G时代产业链中的有关企业有明确的分工,3G时代的业务更复杂,技术和市场充满了不确定性。3G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产业链的延伸,不但出现了新的环节,而且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合作要求也更高(如下图所示)。因此,很多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需要3G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来共同解决,企业间需要进行紧密的合作,而且这种紧密的合作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经常的。 (二)3G业务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 整个产业链大概可以分成五部分: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管制机构、用户。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可以细划成为: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和SP/CP。而设备提供商有可以分成两类:网络设备提供商和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 3G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营商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着比2G时代更加重要的角色。可以说3G产业能否成功跟运营商的主导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从运营商入手,讨论产业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 NTT DoCoMo、SKT作为3G业务发展的亚洲运营商先锋, 其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与历程可为我国发展3G产业提供有益的经验。 二、NTT DoCoMo产业链模式分析 (一)“家长式”的运营商 在整个3G产业链中,NTT DoCoMo不仅是作为运营商出现,更重要的是充当了一个调控者的角色,具有非常显著的产业影响力和控制力。通过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NTT DoCoMo增强了在3G价值链中的影响和地位,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使整个产业链得以健康发展。 ? 终端设备整合化 作为日本移动电话市场中的主导运营商,DoCoMo基于其制式存在个性化的考虑,不仅较早就主动介入了手机定制,而且目前已经实现对终端发展的全面控制,具体体现为: 1.DoCoMo不仅制定包括软硬件规格在内严格的终端规范,把遵守规范作为终端入网的条件,还根据自身需求直接给出手机型号让终端厂商进行排他性的生产; 2.手机产品大规模上市前还需要与DoCoMo进行网络及业务方面的严格IOT测试 3.在渠道策略方面,DoCoMo只利用各种排他性的合作渠道把手机或手机+业务包销售给用户,而且手机上主要突出DoCoMo的品牌,终端厂商的品牌往往被淡化 ? 网络设备本地化 在3G网络建设上,NTT DoCoMo更多地选择了本国制造商为战略合作伙伴。在3G核心网建设上采用国产化策略,使其在移动数据领域获得巨大成功。这种选择,一方面可扶持本国制造业,实现本地化;另一方面,可得到更多、更实际、更方便的技术及服务支持,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 ?与芯片制造商和CP/SP双赢合作 在与CP / SP的合作方面,NTT DoCoMo负责提供服务与支持,确立技术规范,然后将这个规范公开给所有的服务提供商。在众多的SP中,NTT DoCoMo只选出一部分作为核心战略合作伙伴,提供各种最有优势的内容并且收费,而其他SP只能提供免费服务。这在相当程度上保护了核心战略合作伙伴的利益,真正实现了双赢。 (二)产业链模式形成原因分析 目前,全球市场中仅有日本的NTT DoCoMo在与终端厂商合作上采取完全控制的“家长式”模式,这种唯一性是由DoCoMo采用的技术制式特点、市场地位等因素所共同决定的。 1.DoCoMo的3G业务所采用的WCDMA制式与3GPP的WCDMA版本不相兼容,客观上决定了DoCoMo只有主动全面定制手机, 2.日本人的合作精神非常好,社会对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地位也比较认,DoCoMo对手机厂商及渠道商等环节有较强的影响力。 日韩3G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王文倩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6)

阴极铜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阴极铜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学号:1231050531 班级:12大宗2 姓名:沈佳培 摘要 研究报告介绍阴极铜的基本定义和种类,同时报告中还提到了相关的成产加工环节,以及行业的基本概况和阴极铜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水平。报告中列举出了具体阴极铜进出口、产量、消费等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上海有色金属网、有色金属协会、渤海交易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等网站以及百度文库等。

第一章电解铜行业概况 第一节电解铜定义 阴极铜又称电解铜。将粗铜(含铜99%)预先制成厚板作为阳极,纯铜制成薄片作阴极,以硫酸(H2SO4)和硫酸铜(CuSO4)的混和液作为电解液。通电后,铜从阳极溶解成铜离子(Cu)向阴极移动,到达阴极后获得电子而在阴极析出纯铜(亦称电解铜)。粗铜中杂质如比铜活泼的铁和锌等会随铜一起溶解为离子(Zn和Fe)。由于这些离子与铜离子相比不易析出,所以电解时只要适当调节电位差即可避免这些离子在阳极上析出。比铜不活泼的杂质如金和银等沉积在电解槽的底部。这样生产出来的铜板,称为“电解铜”,质量极高,可以用来制作电气产品。沉淀在电解槽底部的称为“阳极泥”,里面富含金银,是十分贵重的,取出再加工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第二节电解铜标准

第三节阴极铜的加工方法

量仍满足不了工业用铜的要求,必须精炼后得到的精铜要求含铜99.95%以上。在硫化铜精矿冶炼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回收硫、金、银、锑、铋、镍、硒等有价元素在中国,从铜精矿中提取金属铜,主要采用火法冶金的方法,比较先进的就是闪速熔炼,其产量占全国产铜量的30%以上。由于能耗低,规模大,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优点。这一冶炼技术正在炼铜工业上得到日益发展。闪速熔炼根据不同炉型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Outokumpu闪速熔炼、InCo闪速熔炼。以下介绍Outokumpu熔炼的工艺流程。 ⑵湿法冶金 Outokumpu熔炼的工艺流程 湿法冶金在许多情况下与火法相配合的。其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铜(锌)矿物预先通过氧化或硫酸焙烧,转变可溶状态,然后再进行浸出、净化电积、以提取电解铜。通常有RLE法、常压氨浸出法(阿比特法)、高压氨浸出法、细菌浸出法等。从焙烧→浸出→净化→电积,简称RLE法。其生产流程,湿法冶金主要适用从低品位氧化矿、废矿堆及浮选尾矿中提取金属铜。 第四节铜产业链的结构

中国纪录片经济产业链的发展

Industrial Economy 产业经济 https://www.360docs.net/doc/8d6041846.html, 2012年10月 225 中国纪录片经济产业链的发展研究 东北电力大学媒体技术与传播系 李伟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张莹 摘 要:2011年1月1日,每年投资6个亿的央视纪录片频道CCTV-9上星开播,这是中国第一家覆盖全国的纪录片频道,这是我国纪录片市场发展里程碑式的开拓,也体现国家对这一“文化活化石”的重视。这也引发了对中国纪录片产业经济的发展关注,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等适合我国纪录片产业未来发展的策略,以期完善纪录片经济产业链。关键词:纪录片频道 产业链 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225-02CCTV-9的开播引起更多人对中国纪录片产业经济发展的关注。今年上海电视节个别纪录片卖到了每分钟上万元 “天价”。《舌尖上的中国》这部7集纪录片,不仅刺激了观众的味觉,更带来巨大的商机。先是地方特产热卖,接着 “美食之旅”的旅游大热,后来连地产商都争相跟进。这种大热刺激了人们对纪录片产业价值的分析,但若形成产业,必须建立完整产业链。 1 纪录片频道CCTV-9的产业价值分析 纪录片收视率持续低迷,以经济创收为衡量的压力让纪录片 的展播平台越来越窄,迫使纪录片创作人才流失。2010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播出纪录片的专业频道、栏目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励,积极稳妥推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重点培育一批电视纪录片制作经营主体等一系列建设性意见。而早在2005年国家广电总局就已经对纪录片频道开始了重视,进行了关于开办纪录片频道的调研。 CCTV-9的受众群体主要针对两类:一个是科教记录固有的文化素质较高的中高端受众;另外是有待开发和提升青少年的群体。CCTV-9每天24小时全天候播放纪录片,每天保证4个小时的新片,需 要大量的优秀记录片源,据央视相关人士介绍,频道实行购买、委托制作和联合制作等方式,调动全社会多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期形成合力,尽快将中国纪录片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2 中国纪录片产业现状及战略措施 2.1 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轨迹与现状 2000年,阳光卫视开播;2001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成立;2001年,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开播;2004年,央视“世界地理”开播;同年上海“全纪实”和原深圳电视台纪实频道开播;2007年,“先锋记录”频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三频道改版开播;2008年,重庆电视台新科教频道改版,湖南金鹰纪实频道正式播出;2011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播出的国家级纪录片频道上星开播。随着中国电视数字化的推进,数字付费纪录片频道从2004年开始兴起,相对地面的纪录片频道,这些付费频道的纪录片节目所占的节目比例更高,节目质量更高。 2.2 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本文对现今中国纪录片频道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归纳如下: 2.2.1 运营主体定位模糊 记录片频道作为一个运营主体的地位不够清晰明确,“多数纪录片频道既是电视台的一个部门,又是运营公司,并且没有相应的法人资格,无法有效地参与市场运作”。纪录片创作时间跨度大,需 作者简介:李伟(1982-),山东日照人,东北电力大学媒体技术与 传播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传媒经济,影视制片管理研究; 张莹(1988-),女,黑龙江拜泉人,长春电视台编导,硕士, 主要从事纪录片研究与创作研究。要政府制定一些有利于创新的长期政策,同时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第二,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资金是技术创新的关键,扩展融资渠道,合理利用民间资本,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担保,同时还可以借鉴台湾等地的经验,为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科技进步设立专项基金,对战略性企业的设备更新、新产品研发实施贷款优惠和补贴优惠。以资金优势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完善要素市场,实现要素自由流动。要素市场的完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然而,产业升级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要素流动方向和使用效率, 二者又都取决于要素市场的完善程度。完善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和良好的市场调节功能来帮助企业有效的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要素市场的完善可以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率,有助于知识、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产权的市场化,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从而推动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中国 工业经济,2008(9). [2] 杨绍政.如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J].经济学家,2003(1).[3] 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郎咸平.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复苏的背后和萧条 的亮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141. [5] 郎咸平.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复苏的背后和萧条 的亮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139~140.[6] 郎咸平.跳离产业链的最差位置[J].评论,2008(3). [7] 朱翔.基于要素禀赋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J].黑龙 江对外经贸,2010(9). [8] 宋巍,顾国章.关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路径的考察[J].商业时 代,2009(18).

光电显示产业链分析与产业发展前景探析研究报告

光电显示产业链分析与产业发展前景探 析研究报告

一、简述 随着全球步入“后危机”时代,寻找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新一轮战略制高点的最重要手段。发展以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 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光电子产业核心关键,随着技术、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千亿美元级产业,在未来将发展成为与汽车产业相当量级的产业。国内外政府、企业、研发机构和资本通过官、产、学、研、资高效联动方式积极推进产业化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应用、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根据当前国内外产业、技术、产品和市场趋势,高新区结合《新一轮战略发展规划》适时提出进行有关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链课题分析,通过文献收集、咨询专家和考察调研等多种方式,首先分析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外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发展趋势;重点提出高新区发展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最后提出高新区发展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产业的推进措施。

二、光电显示产业链分析与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概述 光电显示产业居于信息产业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是IT 终端产品“人机互动”的界面,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技术含量高,覆盖微电子、光电子、电子材料、专用设备仪器等高技术领域;二是广泛应用于信息、医疗、航空航天等各种电子终端产品;三是在IT 终端产品的成本比重高,价值量大。其中TFT-LCD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模块占平板电视成本的80%、计算机的20%、手机的5%~10%;四是具有高成长性好。未来5~10年,年均增速在20%以上;五是产业拉动系数可达4~5,经济带动效果显著。因此,发展光电显示产业对提升我省和高新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技术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向更高附加值的上游延伸,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光电显示技术的发展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产品种类繁多,应用比较广泛的显示技术达到十多种。目前市场份额最大、最具发展前景的是平板显示。平板显示可以划分为液晶显示(LCD)、等离子显示(PDP)、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和发光二极管显示(LED)等多种类型。 LCD是目前的主导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是笔记本电脑、手机和电视等,2005年市场达到500亿美元,2009年仅显示模组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 OLED目前已被业内外公认为是继CRT,LCD和PDP后第三代显示技术的

资源型产业链的整合途径探析

资源型产业链的整合途径探析 摘要:资源型产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是国家经济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伴随资源型产业的发展,现今是我国资源型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实现资源型产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对于产业链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整体地认识产业发展的过程,掌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对于我国当前资源型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链整合 一、资源型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链条的低端化。按照产业链是由各产业相互之间存在着广泛、复杂和密切的供给与需求的价值关系的企业集合的要求,资源型产业之间存在广泛、复杂、密切供求的关系,存在着前向、后向、双向、多向的关联,但目前大多数资源型产业这种关联多数表现为产业内部的关联性,多数产业链表现为低端的、产业内部的产品链,并未形成产业之间的企业集合所带来的产品种类的增加、质量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价值的增值的产业链。 2.产业链条的产品化。资源型产业中,部分产业的关联度与链条仅仅表现为产业内部产品之间的关联和链条。这些链条仅仅是产业内部形成的产品链条,均未向前向、后向或上游、下游相关联产业,如机械、电子、能源等产业延伸,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之间的链条,仅处于产业链条较低端的程度,即产品链条。 3.产业链条的初始性。资源型产业中,部分产业还只处于产业内部企业生产过程中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或零部件的生产与组装的关联性所引起的产品形成的最初始的链条,成为产业链条的最初始阶段,是产业链条的最底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条。 二、资源产业链的整合方式 1.横向整合方式 资源型产业链的水平整合可以由两种方式,一是进行水平合并,另一种是建立横向联盟,典型是价格联盟。水平合并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市场集中度,提高市场势力,从而增加对市场价格的控制力,增加垄断利润。同样,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也有助于在位厂商自行构建进入壁垒,阻止潜在的进入者进入。横向联盟意在保持各企业独立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联合充分利用市场势力,达到上述目的,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和囚徒博弈困境,这种联盟很难稳定。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案例研究

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之道 研究背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 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出现。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品质。当前 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小型企业众多,技术水平低,竞争激烈,价格低廉,利润空间 狭窄,质量不一。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及多样化的饮食结构是中国食品行业发展的 基石,所以整合食品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迫在眉睫。而中粮集团作为我国国 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生产的国有企业 , 致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且安全放心 的食品。 中粮集团在 2009 年首次提出“全产业链”战略,对产业链上下游环节进行 整合,将市场交易行为转化为管理协调,可以提高价值的增值效率和企业对产业 链的掌控能力。整合产业链的方式有很多,例如:三井物产通过交叉持股,网状 辐射,渗透中国钢铁产业链关键环节。中国企业通常采用的纵向并购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 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 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中粮全产业链战略模式通过对原料获取、物 流加工、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有效管控,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贯 通。企业采用全产业链模式可以给企业带来以下竞争优势: 首先,“全产业链”模式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行业内竞争激烈。仅靠企业内部发展,快速提高竞争力并不现实,但可以通过兼 并收购迅速扩大规模。 第二,“全产业链”模式能够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大型跨国企业专注于核心 技术的发展,而国内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从而导致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通 过收购上下游的公司,企业能够学习到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

中国房地产产业链的变革与发展10页

中国房地产产业链的变革与发展 房地产产业链可以定义为围绕房地产商品从土地获得到市场流通所涉及的相关部 门之间的连接关系。实际上,任何一个产业的成熟与强大,无不以其产业链的形成和 完整为标志,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也是得益于整个产业的成熟。因此,随着中国房地 产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它的关注已不仅止于市场,对产业链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也正 日益增强。 一、中国房地产产业链发展现状 中国房地产产业链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 步走向市场化,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房地产业已基本形成了一条多个行业相互依存 的产业链。 首先,房地产产业链基本形成,各环节依存度逐渐增强。中国的房地产产业链已 涉及到市场研究、产品定位、土地获得、规划及设计、金融、建筑施工、市场营销、 销售、物业管理、法律咨询等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环节,即资金、土地、设计、

开发、施工、销售和最后的物业管理。在整个链条中,资金贯穿于整个开发过程的始 末,各大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涉及到了包括金融机构、政府、 开发企业、规划设计部门、建筑企业、中介代理企业、物业管理公司等众多机构,它 们之间的依存度正逐步增强,其中任何一个单位或机构的工作出现纰漏,都可能对整 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带来阻碍。 其次,开发企业完成职能转变,产业链专业化程度逐步加强。在房地产业发展初 期,最早被我国内地接受并效仿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是从买地、建造、卖房、管理几乎 都由一家开发商独立完成的“香港模式”,许多房地产开发商都是在这种“一条龙” 模式下完成在房地产业的原始积累并实现了全国性的大规模扩张。因此,在房地产业 发展之初,开发企业承担了房地产开发的大部分环节,开发企业几乎是整个链条的单 独缔造者。但是,随着代理销售、设计以及顾问等专业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市场细 分和专业分工逐步兴起,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角色定位越来越清晰,而开

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

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 刘贵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52) 摘要: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可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一个是理论视角,即借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 生态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另一个是影响因素视角,主要是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追溯引发产业链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总结、提高,得出产业链形成的动因。从企业的个体角度出发,企业加盟产业链的目的不妨可以概括为价值创造最大化,经营风险最小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从两个方面进行管理:一是产业链创造的价值,包括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收益;二是降低风 险或不确定性(外界风险)。因此不同的理论实际上就从这两个根本点出发, 从不同角度考察了企业构建产业链的动因。 关键词:产业链;形成机理;理论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 (2009)01-0049-04 收稿日期:2008-11-01基金项目: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05060)作者简介:刘贵富(1961—),男,吉林德惠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研究。 2009年1月第17卷第1期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OCIAL SCIENCES Jan.,2009Vo1.17No.1 图1产业链形成原因分析框架 一、产业链形成动因的理论分析框架 关于产业链形成的动因,目前尚未见报道。笔者认为: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可从两个视角进行研究。 一个是理论视角,即借用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生态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分析产业链形成的动因;另一个是影响因素视角,主要是从静态视角和动态视角追溯引发产业链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总结、提高,得出产业链形成的动因。两个视角分析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1]。 二、产业链形成机理的经济学视角分析(一)交易费用理论对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 科斯于1937年在其著名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研究了企业存在和扩张的根本原因,提出了交易费用这一概念,从而创立了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的提出对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它适用于所有涉及契约安排的研究领域。而产业链是以契约关系为纽带的, 它属于交易费用理论研究的范围。交易费用理论对于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在组织制度谱系中,市场与企业位于这个谱系的两极,中间存在一系列市场与组织相混合的准市场组织,产业链正是这种准市场组织中的一种。因此,产业链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链降低交易成本主要是通过稳固的伙伴关系,减少签约交易成本,降低履约风险,降低因有限理性而产生的种种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降低是产业链存在的前提条件。其次, 产业链的不同形式是交易费用影响的结果。不同形式的产业链实质上就是不同的契约安排。 (二)价值链理论对产业链形成机理的解释 迈克尔 ·波特在其1985年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价值链理论。波特认为,企业的价值活动包括研究开发、原料采购、生产、分销、营销和销售、售后服务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 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条,每项价值活动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

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29T11:25:08.5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9期作者:孙春建[导读] 摘要:根据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证实,造成城乡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的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城乡发展未能够达到联动效果,经济形态与产业结构间缺乏密切的关联性。 菏泽市牡丹区何楼办事处 274000 摘要:根据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证实,造成城乡间的差距不断扩大的本质原因还是由于城乡发展未能够达到联动效果,经济形态与产业结构间缺乏密切的关联性。而统筹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实现城乡之间一体化的发展。明确产业链构建的内在本质以及相关的运作模式方可由更加深刻且专业的角度来解析产业链和统筹城乡具体目标间的互动性,能够促使人们更加明确的认识到产业链构建对统筹城乡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价值作用。另外,要实现产业链构建的科学化还必须要在教育、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开展好统筹工作,同时予以相应的政策指引以及财政扶持。 关键词:产业链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产业关联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越来越快,但与此同时也应当认识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具备有两面性的特点,一方面能够实现区域内的农村经济转向至城市,另一方面较快的城市发展也使得城乡二元化被无限放大,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城乡隔离,城乡间原本的关联性已经逐渐丧失。基于这一背景现状之下,若想凭借某一单方面的因素来推动城市化以及带动周边乡村发展,非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城乡间的差距愈发扩大,据此下文将重点就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一、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想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久、稳定发展,就必须将城乡发展统筹起来,这同时也是对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种突破,是确保城镇化能够得以顺利施行的必要策略。虽然当前的城乡统筹发展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其中依然还存在有许多的现实问题,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本质原因即为忽略了城乡间的关联性。 第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城市对于周边各项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源的吸引力急剧增强,极化效应凸显,然而城市化的快速扩张所带来的“涓滴效应”并不显著。大量的城市将发展建设的重点放在了对于基础设施与高新技术方面,而针对一些加工制造业却明显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城乡发展缺乏有效的互动性。第二,由政府出资直接对农村居民予以补贴无异于“授之以鱼”,仅能够解决眼前问题,无法从本质上改变农村地区的贫困现状,尽管目前国家所大力推行的新农村建设使得农村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主动性,然而实际情况确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整体规划,从而导致在农村的新兴产业建设方面往往较为主观,“盲目从众”的情况十分严重。第三,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小城镇,纯粹凭借乡镇企业来推动城镇发展,难免会出现规划滞后的情况,其最终所带来的结果必将是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区域间的恶性竞争与资源浪费。 二、产业链构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影响 (一)打通城乡产业关联 将城乡间的产业打通其主要的作用价值即为以工业的现代化来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促使传统农村经济长期滞后的局面能够得以改善,而产业链的构建将会在此过程当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由统筹城乡产业的角度而言,借助于工业来带动农业是实现农村经济较快提升的主要途径,然而农业现代化建设目前依然存在有大量的现实问题,例如,对于农产品的有效需求较低、输出渠道有限,农业生产地区的资金投入有限、技术水平滞后等。而通过产业链的构建则能够实现农产品的价格被导向至市场,由此便可打破地方政府及大企业的垄断,进而引导农民生产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由此也便实现了城乡产业的关联。 (二)提升城乡就业水平 通过对产业链的构建有助于促进产业迂回,使得各产业发展能够实现良性的互动,同时再加上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必将会带动物流、金融、餐饮、教育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发展,而由此产业链所衍生出的服务业必将会成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 (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通过产业链构建,不仅能够促使城市当中的非核心产业由原产业当中被分离出来,并转向经济水平更低的地区来缩减生产成本、推动产业升级,而被分离出的部分往往是劳动较为密集的产业,借助于同城市发展产业的关联性,可使之保持稳定的市场导向;此外对于经济水平较低地区来说,接受产业转移不但能够弥补自身所存在的技术、资金不足,还可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及财政收入带来重大利好,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能够从本质上实现“授之以渔”的效果。 三、菏泽市牡丹区城市建设新思路 目前菏泽市牡丹区以建设畅通、宜居、幸福城市为目标,重点开展了提升城市形象、发展城市建设、落实民生工程,通过以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为平台,促使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城乡统筹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自牡丹区开展“1446”工程以来,牢牢环绕着构建科学发展与邻边经济高地核心区为目标,以建设开发、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特色农贸产品等四大部分为核心,重点着力于“四区六园”开发建设,不断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拼搏进取,奋勇争先,使得整体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城市的综合开发是第二、三产业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将会在加快城市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以及推动城镇化发展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价值。牡丹区位于菏泽市的中心城区,综合开发是其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与关键。积极开展城镇建设,牡丹区实行了“产城一体”式的发展,通过产业发展来带动城市发展,通过对城镇实施综合开发来推动产业发展。在城区当中积极开展了“三大片区”的建设工作,打造出了千亿级的万福河商贸物流区,搭建起了南部新城的发展架构;重点加强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行牡丹园片区建设、大学城片区建设等,实现了对北部新城的高效发展;积极推动对老城区的整体规划,将现代与传统有机的融合起来,打造出了多个商业步行街、商住综合体以及金融中心等,实现了对老城区的转型与审计。而在乡镇发展方面则以“镇园合一”为原则,重点实施对工贸型、商贸型城镇以及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当中,依然还存在有城乡发展缺乏密切的关联性等现实问题,对此本文重点阐述了产业链构建将会对统筹城乡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其中包括有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打通城乡产业关联、提升城乡就业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等,并提出了一些产业链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探讨,能够引起更为广泛的讨论与交流,并给予相关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参考文献: [1] 黄小晶,骆浩文,黄丽芸等.基于循环经济的城乡旅游产业链构建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2). [2] 张妮妮,宋徽,蔡雪洁等.产业链视角下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路径与机制思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 迟梦筠,龚勤林.构建区域产业链统筹城乡发展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15,(21).

在产业链发展会议上的发言

在产业链发展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 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市发改委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参谋部门,作为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定将尽心尽责发挥牵头作用,不遗余力搞好统筹协调,协同作战争取早出成效,具体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立足大局,整体把握明方向。十大产业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作为牵头单位,我们责无旁贷,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有序行动、高效开展,不以任何理由延误工作,不以任何借口服务缺位,努力做到“三个到位”:整体谋划到位,在前期大量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将牵头组织各成员单位制定详细的目标分解和考核意见,建立完善的统计体系,并做好各产业链的专项工作方案,使十大产业链工作的推进有实、有序、有效。安排部署到位,前期我们主动承担大量的基础工作,摸清产业情况,排出重点项目,明确发展方向;下一步,我们将联合各成员单位和辖市区,确定各区域的特色产业,优先引导,重点扶持;同时制定详细的管理和督查制度,使产业链工作的推进规范化、常规化。统筹协调到位,主动协调成员单位、配合部门、辖市区以及各园区,在十大产业链建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组织沟通、交流、会商,以项目和产业的推进发展为中心,全面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二、明确举措,牵头产业谋发展。十个产业链中,轨道交通、太阳能光伏和通用航空三大产业链由我们发改委负责牵头实施,具体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理清思路、专项规划,在产业链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制定牵头负责产业的专项工作方案,了解产业基础,熟悉产业链条,作出专项规划,为招商提供便利,为补链、增链、强链提供依据。因地制宜、培育产业,根据目前的产业集聚情况,一方面依靠现有的龙头企业和区域定位,带动产品和产业链发展,以企引企,形成效应,如轨道交通、太阳能光伏;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氛围,“筑巢引凤”,吸引行业巨头或者有终端产品的项目落地生根,助推整个产业链发展,如通用航空。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制定符合产业链发展实际的措施,并依据项目推进的要求,随时改进和调整,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同时,措施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发展效益,我们一定做到有措施可依,依措施而行,行必有其果,将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全力推进产业链建设。

产业链整合 相关多元化 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整合论文: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 【中文摘要】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点的竞争,而是围绕企业本身及其上下游延伸出的价值链条,以及由价值 链织成的价值网之间的整体比拼。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由所有价值增值成员构成的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2009年中粮集团提出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自此,这家向来以农产品和食品进出口贸易为核心业务的大型贸易企业,开始向农产品领域的源头和终端两头进军,并以此构筑起一条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物流再到贸易、研发直至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随着中粮集团并购步伐的加快,全产业链建设初见成效,初步形成了围绕大米、小麦、大麦、糖和番茄、肉食、生物质能源、饲料、酒水饮料8条农业产业链。但是伴随着中粮集团的迅猛扩张,面临的风险也逐步提高,风险主要包 括两大类: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中粮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较高,突破了60%的红线,高负债率带来的是资金流的断裂风险;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产业链整合失败的风险,容易产生大企业病,产业链条的一个环节出问题,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本文在产业链整合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寻找降低风险,提高产业链一体化运营效率的 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战略。全产业链战略的实施... 【英文摘要】Competition among modern enterprises, not only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but also the overall

competition focus on the enterprise itself and its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value chain. Therefore,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competition of business ecosystem consisting of all value added members. COFCO in 2009 proposed to build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strategy which is described as from farm to fork. Since then, this large trading company, which core business was agriculture an... 【关键词】产业链整合相关多元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英文关键词】industry chain integration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corporation core competition 【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目录】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致谢5-6中文摘要6-7ABSTRACT7 1 引言10-11 1.1 本文 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0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0-11 2 产业链理论及跨国粮商的产业链实践 11-19 2.1 产业链的界定11 2.2 产业链整合的理论基础11-19 2.2.1 产业链整合理论11-14 2.2.2 国内外 产业链整合理论发展14-15 2.2.3 产业链整合的意义 15-16 2.2.4 产业链纵向关系与分工制度安排16-19 3 中粮集团发展现状19-24 3.1 中粮集团概况19 3.2 中粮集团四大主业分析19-21 3.2.1 粮油贸易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