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 PPT
合集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ppt课件全篇
17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罗卜、红薯、南瓜、玉 米、西红柿。
“绿”是指绿茶,绿茶含茶多酚最多,有较 强的抗氧自由基、动脉粥样硬化和防癌作用。
“白”是指燕麦粉和燕麦片,据北京心肺血 管医疗研究中心证实每日50克燕麦片煮粥, 能使血胆固醇平均下降39mg%,甘油三脂下 降mg76%。
便秘 大便秘结排便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 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 以保持大便通畅。
14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
合理饮食 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概括为两句
话:第一句话是 1、2、3、4、5。第二句 话是红、黄、绿、百、黑。 (一)、1、2、3、4、5
– “1” 是指每日一袋牛奶,宜长期坚持饮用。 可补钙、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及动脉粥 样硬化。
项 目 建议控制水平
警惕水平
冠心病危险水平
总胆固醇 <5.18 mmol/L
5.18-6.21 mmol/L >=6.22 mmol/L
甘油三酯 男:0.45-1.81mmol/L 女:0.40-1.53mmol/L
高密度脂蛋 >0.25mmol/L
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 <3.37mmol/L
白胆固醇
心脑血管疾病 的预防保健
1
2
引言
• 中年以后的主要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 脑卒中。 •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死亡 率在人口总死亡中占40%。每年全国死于心脑血管 病者约200余万人。 •
3
•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 一、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头号原因。要知道自己的血 压,每年至少测量2次,如果有高血压务必咨询医师, 使其得到控制。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 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罗卜、红薯、南瓜、玉 米、西红柿。
“绿”是指绿茶,绿茶含茶多酚最多,有较 强的抗氧自由基、动脉粥样硬化和防癌作用。
“白”是指燕麦粉和燕麦片,据北京心肺血 管医疗研究中心证实每日50克燕麦片煮粥, 能使血胆固醇平均下降39mg%,甘油三脂下 降mg76%。
便秘 大便秘结排便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 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 以保持大便通畅。
14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
合理饮食 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概括为两句
话:第一句话是 1、2、3、4、5。第二句 话是红、黄、绿、百、黑。 (一)、1、2、3、4、5
– “1” 是指每日一袋牛奶,宜长期坚持饮用。 可补钙、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及动脉粥 样硬化。
项 目 建议控制水平
警惕水平
冠心病危险水平
总胆固醇 <5.18 mmol/L
5.18-6.21 mmol/L >=6.22 mmol/L
甘油三酯 男:0.45-1.81mmol/L 女:0.40-1.53mmol/L
高密度脂蛋 >0.25mmol/L
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 <3.37mmol/L
白胆固醇
心脑血管疾病 的预防保健
1
2
引言
• 中年以后的主要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 脑卒中。 •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死亡 率在人口总死亡中占40%。每年全国死于心脑血管 病者约200余万人。 •
3
•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 一、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头号原因。要知道自己的血 压,每年至少测量2次,如果有高血压务必咨询医师, 使其得到控制。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 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脑血管疾病的诊疗PPT课件
03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疾病治疗的基 础手段,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控
制病情进展。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 抗凝药、溶栓药等,需根据患者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需长期坚持,并密切监 测药物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脑血管疾病,如动脉 瘤、脑血管畸形等,手术治疗 是必要的。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03
研究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在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患者带
来新的治疗希望。
谢谢观看
障碍等症状。
诊断方法
神经影像学检查
脑电图
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脑血管病 变的部位和程度,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重 要手段。
脑电图可以检测脑电活动的变化,对于某 些类型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 价值。
血液检查
脑血管造影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血脂、血糖、血压等指 标,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脑血管 疾病的风险。
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可以清 晰地显示脑血管的形态和血流情况,对于 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很高的价值。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查数据, 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可以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
诊断流程
对于疑似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 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进行逐一排查,最终确诊。在诊断过 程中,医生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 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因 之一。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脑血管疾病血压管理PPT课件
02
选择长效制剂,以减少 血压波动,提高患者依 从性。
03
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 压控制情况逐渐调整剂 量。
04
优先选择对心脑肾等重 要脏器有保护作用的降 压药物。
联合用药注意事项及禁忌
01
02
03
04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协同增效、 减少副作用的原则。
避免使用影响降压效果的药物 ,如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
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降低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舒张血管 平滑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ACEI和ARB
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和血管 紧张素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
生成和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原则
01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 年龄、性别、病程、并 发症等,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
脑血管疾病血压管理ppt课件
目 录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血压管理在脑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 • 药物治疗策略及选择原则 •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 患者教育与自我监测能力培养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脑部血管病变,引发局部或 全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言语不清、肢体麻木或无力、视力障碍 等。
诊断方法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如CT、MRI、DSA等)进行综合诊断。
02 血压管理在脑血管疾病中 的重要性
血压与脑血管疾病关系
高血压是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血管壁损伤,引发脑动脉硬化、狭窄甚至闭塞,从而增加脑 卒中等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等。
脑梗塞
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 致缺血、缺氧而坏死,出现相
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出血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压 迫脑组织并引起颅内压增高,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脑血管痉挛
因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持续性 收缩,加重局部脑组织缺血、
缺氧。
03 常见脑血管疾病介绍
缺血性卒中
01
动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
预后评估方法
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
卒中复发风险评估
结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等,评估卒中复发风险。
生存质量评估
综合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了解患者生存质量。
05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急性期救治原则
迅速识别并评估病情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判断病情 严重程度。
生化检查
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病因。
凝血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指导抗凝、 溶栓等治疗。
临床表现评估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01
评估患者意识、语言、运动等神经功能状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02
了解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并发症评估
03
监测并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06 预防措施及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
一级预防策略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整、增加 运动等)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戒烟限酒
戒除吸烟习惯,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脑血管疾 病的风险。
脑梗塞
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导 致缺血、缺氧而坏死,出现相
应神经功能缺损。
脑出血
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压 迫脑组织并引起颅内压增高,
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脑血管痉挛
因各种原因导致脑血管持续性 收缩,加重局部脑组织缺血、
缺氧。
03 常见脑血管疾病介绍
缺血性卒中
01
动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
预后评估方法
改良Rankin量表(mRS)
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预后。
卒中复发风险评估
结合患者病史、检查结果等,评估卒中复发风险。
生存质量评估
综合评估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了解患者生存质量。
05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策略
急性期救治原则
迅速识别并评估病情
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准确判断病情 严重程度。
生化检查
包括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病因。
凝血功能检查
评估患者凝血状态,指导抗凝、 溶栓等治疗。
临床表现评估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01
评估患者意识、语言、运动等神经功能状况。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02
了解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并发症评估
03
监测并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06 预防措施及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
一级预防策略
控制高血压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饮食调整、增加 运动等)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戒烟限酒
戒除吸烟习惯,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脑血管疾 病的风险。
脑血管疾病护理教育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的心理支持
康复心理辅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 复心态。
预防脑血管疾 病的注意事项
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注意事 项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 长时间坐卧不动。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预防脑血管疾病的注意事 项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脑血管疾病的类型:包括缺血 性脑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脑血管 疾病。
介绍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的危害:脑血管疾病可以导 致脑损伤、瘫痪、失语等严重后果。
脑血管疾病的 预防和控制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保持 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的运动 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控制危险因素:戒烟、限制饮 酒、控制高血压、控制高血脂 、控制糖尿病等。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措施:包括安静休息、保持通畅呼 吸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协助日常生 活活动等。 康复训练:针对不同症状进行物理治疗 、语言康复、认知康复等。
脑血管疾病的 药物治疗
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抗凝来自疗:使用抗凝药物预防 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治疗:使用抗血小板 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脂和血糖 的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潜在风险。
脑血管疾病的 症状和诊断
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和诊断
常见症状:头痛、头晕、恶心 、呕吐、肢体无力、言语困难 等。
诊断方法:包括神经系统检查 、脑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 )和血液检查。
脑血管疾病的 护理与康复
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降压治疗: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水平 。
脑血管疾病的 饮食调理
脑血管疾病的饮食调理
低盐饮食:限制盐的摄入,控 制血压。 低脂饮食:限制脂肪的摄入, 控制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介绍PPT课件
物理治疗
心理治疗
通过理疗、按摩、运动等方法,改善患者 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和心肺功能。
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心 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心。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 菜水果,控制总热量摄入。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车 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素质。
危险因素与预防
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 素之一,控制血压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
调节血脂
高血脂可以导致血管硬化和血栓形成 ,调节血脂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 发生。
控制血糖
糖尿病可以导致血管病变和血栓形成 ,控制血糖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 发病风险。
戒烟限酒
吸烟和饮酒都可以增加心脑血管疾病 的发病风险,戒烟限酒可以降低发病 概率。
冠心病的症状及诊断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或心脏CT等,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脑卒中的症状及诊断
症状 突然出现的面部、手臂或腿部麻木或无力
突然出现的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
脑卒中的症状及诊断
突然出现行走困难、头晕、平衡或协调障碍
突然出现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
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心脑血管疾病可分为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多 种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心脑血管疾病在全世界范 围内发病率较高,是导致 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死亡率
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较 高,每年有大量患者因此 病去世。
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吸烟等是心脑血管疾病 的主要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05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案例一:急性脑梗塞患者成功救治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
一位中年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 无力、言语不清被诊断为急性脑
梗塞。
治疗过程
经过紧急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明 显缓解。随后进行康复治疗,包 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经验总结
急性脑梗塞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 ,早期溶栓治疗是关键。同时, 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功能恢复也非
脑血管疾病ppt课 件
目录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 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与康复护理 •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脑血管病变,包括破裂、阻 塞或狭窄等,进而引起脑组织缺 血、缺氧或出血性损伤。
康复护理与日常生活指导
康复训练
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包括肢 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 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 畅等。
心理支持与家庭护理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诊断方法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如CT、MRI等)进行诊断。同时 ,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 诊断。
02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 预防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 低脑卒中风险。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 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的形成。
脑血管疾病 PPT课件
抗凝: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 中药:川芎、丹参、红花
适应证: 颈动脉 狭窄>70%
方法: 动脉血管成形术 (PTA),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概述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一、概述——重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颅内动 脉病变致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 碍,表现为供血区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检查(CT、MRI)无责任病灶,但可 反复发作。
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一、病因
脑动脉硬化
脑梗死
真红、血小 板增多、 DIC
脑动脉炎
颅内外夹层 动脉瘤、脑 淀粉样血管
瘤
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基础
斑块内血 管破裂
斑块破裂
斑块脱落 内皮损伤
形成血肿 狭窄血管闭塞
坏死物质及脂质流出
形成胆固醇栓子 管腔闭塞
血小板粘附、聚集 管腔闭塞
心衰、心律失常、失水、血压下降、血流缓慢等,均可促进血栓形成
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
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 能障碍。
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
钙拮抗剂:尼莫地平 中药:川芎、丹参、红花
适应证: 颈动脉 狭窄>70%
方法: 动脉血管成形术 (PTA),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I)
概述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
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指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
一、概述——重点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颅内动 脉病变致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的短暂性、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 碍,表现为供血区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影像学检查(CT、MRI)无责任病灶,但可 反复发作。
最常见,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
一、病因
脑动脉硬化
脑梗死
真红、血小 板增多、 DIC
脑动脉炎
颅内外夹层 动脉瘤、脑 淀粉样血管
瘤
二、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基础
斑块内血 管破裂
斑块破裂
斑块脱落 内皮损伤
形成血肿 狭窄血管闭塞
坏死物质及脂质流出
形成胆固醇栓子 管腔闭塞
血小板粘附、聚集 管腔闭塞
心衰、心律失常、失水、血压下降、血流缓慢等,均可促进血栓形成
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脑血管疾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s,CVD)
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 能障碍。
心脑血管病讲座 ppt课件
黄色瘤 冠心病 脑中风 胆石症
高血脂的表现 黄色瘤
高血脂治疗原则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饮食调节 运动锻炼和戒烟 在降压药物治疗中注意: 噻嗪类利尿药可能增高 TC与LDL-C或TG β阻滞剂可能增高TG和降低HDL-C 钙拮抗剂和ACEI对血脂影响少
非药物治疗
调节饮食结构
后遗症, 患者与家人痛苦的深渊
高血脂与脑梗死
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于脑血管就会引起脑梗死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可治疗脑梗死,还能预防脑梗死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是最积极的治疗!
根本在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发展
血脂是什么?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 主要包括: 胆固醇 (Cholesterol T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 还有: 磷脂 、脂肪酸等其他多种物质。
血脂的来源
甘油三பைடு நூலகம் 大部分由食物摄取,少部分由机体合成 胆固醇 绝大部分(60-80%)由机体合成,食物来源仅占少数
内源性
外源性
血脂不溶于水, 在血液中必须形成脂蛋白
脂质 + 蛋白质 水溶性脂蛋白
血液
--乳糜微粒 ----VLDL ----IDL ----LDL ----HDL
估计中国已超过一亿人患有高脂血症
容易患高血脂的人
有高血脂家族史 体型肥胖者 中老年人 长期高糖饮食 绝经后妇女
长期吸烟、酗酒 习惯于静坐的人 精神紧张 患肝肾疾病、糖 尿病、高血压
高血脂的危害
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 的重要因素
血脂增多, 形成“血稠”
110
松花蛋
690
肥猪肉
109
对虾
327
带鱼
高血脂的表现 黄色瘤
高血脂治疗原则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饮食调节 运动锻炼和戒烟 在降压药物治疗中注意: 噻嗪类利尿药可能增高 TC与LDL-C或TG β阻滞剂可能增高TG和降低HDL-C 钙拮抗剂和ACEI对血脂影响少
非药物治疗
调节饮食结构
后遗症, 患者与家人痛苦的深渊
高血脂与脑梗死
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于脑血管就会引起脑梗死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可治疗脑梗死,还能预防脑梗死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是最积极的治疗!
根本在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发展
血脂是什么?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 主要包括: 胆固醇 (Cholesterol T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 还有: 磷脂 、脂肪酸等其他多种物质。
血脂的来源
甘油三பைடு நூலகம் 大部分由食物摄取,少部分由机体合成 胆固醇 绝大部分(60-80%)由机体合成,食物来源仅占少数
内源性
外源性
血脂不溶于水, 在血液中必须形成脂蛋白
脂质 + 蛋白质 水溶性脂蛋白
血液
--乳糜微粒 ----VLDL ----IDL ----LDL ----HDL
估计中国已超过一亿人患有高脂血症
容易患高血脂的人
有高血脂家族史 体型肥胖者 中老年人 长期高糖饮食 绝经后妇女
长期吸烟、酗酒 习惯于静坐的人 精神紧张 患肝肾疾病、糖 尿病、高血压
高血脂的危害
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 的重要因素
血脂增多, 形成“血稠”
110
松花蛋
690
肥猪肉
109
对虾
327
带鱼
脑血管疾病 PPT课件
治疗建议
降纤药物的治疗建议
TIA患者有时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 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或频繁发作 患者可考虑选用巴曲酶或降纤酶治疗
预后:
约1/3发展为脑梗死, 1/3继续发作,1/3可自行缓解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 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包括 神经细胞、胶细胞质和血管)。是 脑血管病中常见者,约占 75 %.临 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及脑腔隙性梗死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陈蓉
概 述
脑血管疾病(CVD)是由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导致 的脑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按起病时间分为:TIA 和 脑卒中 按病理性质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小卒中 大卒中 静息卒 中
颈内动脉系统TIA的表现:
(1)常见症状:对侧偏瘫,可伴面部轻瘫 (2)特征性症状: ①眼动脉交叉瘫和 Honer征交叉瘫 ②可出现失语症 (3)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对侧单肢或半身感觉异常,如偏身 麻木或感觉减迟 ②对侧同向性偏盲,较少见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表现
(1)常见症状:眩晕、平衡失调 (2)特征性症状: ①跌倒发作 ②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 ③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3)可能出现的症状: ①吞咽障碍、构音不清 ②共济失调 ③意识障碍 ④一侧或双侧面、口周麻木 ⑤眼外肌麻痹和复视 ⑥交叉性瘫痪
(五)辅助检查
1.应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心电图等 2 . CT 检查:发病当天,特别是 6 小时以内多正 常。 24~48 小时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灶。对脑 干梗死 CT 显示不佳,有条件时可做 MRI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 检查、脑 局部血流量测定均可发现异常 3.在无CT时,为了明确诊断,只要病人无明显 颅高压时可行腰穿,脑脊液多正常。大面积梗 死时压力可增高
脑血管病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
1
概述
脑血管疾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 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 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临床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颅内动脉
破裂或闭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
8
脑卒中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
高龄 性别 种族 气候 卒中家族史
-
9
脑卒中危险因素
有效防治危险因素显著降低脑卒中事件发病率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hypertention)\高脂血症\ 糖尿病(diabetes)\心脏病 体力活动减少\高盐\动物油高摄入性颈动 脉杂音\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吸烟(smoking)&酗酒(alcohol) TIA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2
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资料
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的疾病原因之一 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217/10万
年新发约200万 男:女=1.3~1.7:1
患病率719~745.6/10万 死亡率116~141.8/10万(年死亡约100万)
血压的急剧波动 风湿性或非风湿性 瓣膜病 心律失常(房颤) 心功能异常、传导 阻滞 大动脉的狭窄
高粘血症 脱水 红细胞增多症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白血病
凝血机制异常 DIC 应用抗凝药物 口服避孕药
-
20
侧枝循环的建立
Willis’s动脉环 血管之间 颅内-颅外 缺血
缺血半暗带
Penumbra
半暗带(可挽 救的组织)
-
1
概述
脑血管疾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 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 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 临床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
颅内动脉
破裂或闭塞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死
8
脑卒中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
高龄 性别 种族 气候 卒中家族史
-
9
脑卒中危险因素
有效防治危险因素显著降低脑卒中事件发病率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hypertention)\高脂血症\ 糖尿病(diabetes)\心脏病 体力活动减少\高盐\动物油高摄入性颈动 脉杂音\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 吸烟(smoking)&酗酒(alcohol) TIA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2
流行病学
我国1986~1990年大规模人群调查资料
中老年人最主要和常见的疾病原因之一 与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成为三大主要死因 脑卒中年发病率109.7~217/10万
年新发约200万 男:女=1.3~1.7:1
患病率719~745.6/10万 死亡率116~141.8/10万(年死亡约100万)
血压的急剧波动 风湿性或非风湿性 瓣膜病 心律失常(房颤) 心功能异常、传导 阻滞 大动脉的狭窄
高粘血症 脱水 红细胞增多症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白血病
凝血机制异常 DIC 应用抗凝药物 口服避孕药
-
20
侧枝循环的建立
Willis’s动脉环 血管之间 颅内-颅外 缺血
缺血半暗带
Penumbra
半暗带(可挽 救的组织)
心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心肌梗塞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心 肌缺血性损伤,进而引起 心肌梗塞。
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血管 破裂,进而引起脑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
04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家族史、个人生活习惯、症状等, 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血脂、血糖等检查,以了解患 者基本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21
•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
01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 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冠心病、 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等。
非药物治疗
包括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整、运动 等,有助于控制病情和促进康复。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 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
治疗等。
定期随访患者,监测病情变化和 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常见症状
01
02
03
04
胸痛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 胸痛症状,通常表现为压迫、
紧缩或胸闷的感觉。
呼吸困难
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或呼 吸困难,尤其是在运动或情绪
激动时。
头晕或眩晕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脑部供 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或眩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管疾病
概述
脑血管疾病(CVD):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
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stroke) 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 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 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概 述—流行病学
发病率: 1脑09血.管7~病、21心7脏/病1,0万恶性肿瘤 患病率: 719~74三5大.6致/死l疾0病万 死亡率: 1l6~141.8/10万 存活者: 50%-70% 遗留严重残疾
眼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前3/5
部分间脑
大脑前动脉
皮层支-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额叶底面的 一部分、额顶两叶外侧面上部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大脑中动脉
皮层支-供应大脑半球 上背外侧面大部分和 岛叶
中央支(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豆状核、 内囊膝部和后肢前部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前动脉受累 2.皮质支
①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 ②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
3.深穿支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四)大脑后动脉受累 1.主干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及偏盲
我国城乡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1985年)
/10万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219 185
100
0
发病率
116 142 死亡率
城市
农村
719 394
患病率
预测中国脑卒中死亡病例增加数,1990~2030
6000000 5000000
1%/年增加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丘脑综合征 优势半球病变可失读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受累
2.皮质支
①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黄斑回避现象; 双侧病变→皮质盲
②优势侧颞下动脉受累→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 顶枕动脉受累→对侧偏盲,视幻觉痫性发作, 优势侧病损→命名性失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受累
3.深穿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病例2:张XX,女性,65岁,既往有高血
压史。昨晚因血压高达190/120 mmHg,服 用北京降压零3片,卡托普利3片,心痛定1 片。早晨起床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恶心, 呕吐2次,站立不稳。7天来上述症状反复出 现2次。当时测血压110/70 mmHg。查体未 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未见异常。
挽救生命 降低残疾 预防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措施: 维持生命功能 防治并发症
卒中单元、溶栓、抗血小板 聚集、细胞保护、血管内、 外科手术和康复治疗
诊断与治疗原则
对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减少复发的关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首先介绍2个病例
病例1:王XX,男性,56岁,既往有高血
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1周 前吃早饭时突然感到右侧上肢无力,不能握 拳,约20分钟后恢复正常,7天来上述症状反 复出现3次,来诊时血压170/100mmHg,查体 未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未见异常。
大脑中动脉
椎动脉(后循环)
•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后1/3 及部分间脑、脑干和 小脑
大脑后动脉
皮层支-供应颞叶内侧面和底面及枕叶 中央支- 供应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和
底丘脑
大脑后动脉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端 两侧大脑后动脉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㈡大脑中动脉受累
1.主干 ① 三偏症状: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象限盲 ②优势半球受累-失语症 非优势半球受累-体象障碍 ③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继续保持安静
概述—脑部的血液供应 P24
颈内动脉系统 (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 (后循环)
脑动脉的两个系统来源
➢颈内动脉系
大脑半球前2/3 间脑前部
➢椎基底动脉系
大脑半球后1/3 间脑后部 脑干、小脑
脑的动脉
皮质支-供应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 中央支-供应基底节、内囊及间脑
颈内动脉 (前循环)
①丘脑穿通动脉受累→红核丘脑综合征 ②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丘脑综合征 ③中脑支受累→Weber综合征或Benedikt综合征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基底动脉受累
2.基底动脉尖部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
①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 ②对侧偏盲或皮质盲 ③严重记忆障碍 ④少数可有脑干幻觉(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 ⑤可有意识障碍
无变化
2%/年减少
1000000
0 1990 95 2000 5 2010 15 2020 25 2030
(摘自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文件)
概 述—分类
依据神经功能 缺失持续时间
依据病情 严重程度
依据病理性质
TIA 脑卒中
小卒中 大卒中 静息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内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Ⅱ.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出血 3.脑梗死 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Ⅳ.脑血管性痴呆 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 Ⅶ.颅内血管畸形 Ⅷ.脑动脉炎 Ⅸ.其他动脉疾病 Ⅹ. 颅内静脉病、静脉窦
及脑部静脉血栓形成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血管壁病变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其他
基本要素 血管壁、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三大因素
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原则
突然发病 局部或全脑损害的症状及体征
颅脑CT MRl/MlRA、DSA CSF
脑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吸烟和高脂血症
诊断
诊断与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六)椎动脉受累
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
Wallenberg综合征
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 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
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血液循环丰富,无能量储备 分布不均 不同部位对缺血、缺氧损害
的敏感性不同
病因
概述
脑血管疾病(CVD): 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
脑血管病变
脑卒中(stroke) 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 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 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概 述—流行病学
发病率: 1脑09血.管7~病、21心7脏/病1,0万恶性肿瘤 患病率: 719~74三5大.6致/死l疾0病万 死亡率: 1l6~141.8/10万 存活者: 50%-70% 遗留严重残疾
眼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 后交通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前3/5
部分间脑
大脑前动脉
皮层支-大脑半球内侧面前3/4、额叶底面的 一部分、额顶两叶外侧面上部
中央支-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和内囊前肢
大脑中动脉
皮层支-供应大脑半球 上背外侧面大部分和 岛叶
中央支(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豆状核、 内囊膝部和后肢前部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前动脉受累 2.皮质支
①对侧下肢远端为主的中枢性瘫,可伴感觉障碍 ②对侧下肢短暂性共济失调、强握反射及精神症状
3.深穿支
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近端轻瘫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四)大脑后动脉受累 1.主干
对侧偏瘫、偏身感觉 障碍及偏盲
我国城乡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1985年)
/10万人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219 185
100
0
发病率
116 142 死亡率
城市
农村
719 394
患病率
预测中国脑卒中死亡病例增加数,1990~2030
6000000 5000000
1%/年增加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丘脑综合征 优势半球病变可失读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受累
2.皮质支
①对侧同向性偏盲或象限盲,黄斑回避现象; 双侧病变→皮质盲
②优势侧颞下动脉受累→视觉失认及颜色失认 顶枕动脉受累→对侧偏盲,视幻觉痫性发作, 优势侧病损→命名性失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大脑后动脉受累
3.深穿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病例2:张XX,女性,65岁,既往有高血
压史。昨晚因血压高达190/120 mmHg,服 用北京降压零3片,卡托普利3片,心痛定1 片。早晨起床时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恶心, 呕吐2次,站立不稳。7天来上述症状反复出 现2次。当时测血压110/70 mmHg。查体未 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未见异常。
挽救生命 降低残疾 预防复发 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措施: 维持生命功能 防治并发症
卒中单元、溶栓、抗血小板 聚集、细胞保护、血管内、 外科手术和康复治疗
诊断与治疗原则
对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减少复发的关键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首先介绍2个病例
病例1:王XX,男性,56岁,既往有高血
压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史。1周 前吃早饭时突然感到右侧上肢无力,不能握 拳,约20分钟后恢复正常,7天来上述症状反 复出现3次,来诊时血压170/100mmHg,查体 未见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CT未见异常。
大脑中动脉
椎动脉(后循环)
•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 小脑后下动脉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半球后1/3 及部分间脑、脑干和 小脑
大脑后动脉
皮层支-供应颞叶内侧面和底面及枕叶 中央支- 供应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和
底丘脑
大脑后动脉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 两侧颈内动脉末端 两侧大脑后动脉 前交通动脉 后交通动脉
使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㈡大脑中动脉受累
1.主干 ① 三偏症状: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
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或象限盲 ②优势半球受累-失语症 非优势半球受累-体象障碍 ③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继续保持安静
概述—脑部的血液供应 P24
颈内动脉系统 (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 (后循环)
脑动脉的两个系统来源
➢颈内动脉系
大脑半球前2/3 间脑前部
➢椎基底动脉系
大脑半球后1/3 间脑后部 脑干、小脑
脑的动脉
皮质支-供应大脑皮质及其深面的髓质 中央支-供应基底节、内囊及间脑
颈内动脉 (前循环)
①丘脑穿通动脉受累→红核丘脑综合征 ②丘脑膝状体动脉受累→丘脑综合征 ③中脑支受累→Weber综合征或Benedikt综合征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基底动脉受累
2.基底动脉尖部 →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
①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 ②对侧偏盲或皮质盲 ③严重记忆障碍 ④少数可有脑干幻觉(大脑脚幻觉及脑桥幻觉) ⑤可有意识障碍
无变化
2%/年减少
1000000
0 1990 95 2000 5 2010 15 2020 25 2030
(摘自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文件)
概 述—分类
依据神经功能 缺失持续时间
依据病情 严重程度
依据病理性质
TIA 脑卒中
小卒中 大卒中 静息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 出血性卒中
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
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内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Ⅱ.脑卒中 1.蛛网膜下腔出血 2.脑出血 3.脑梗死 Ⅲ.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Ⅳ.脑血管性痴呆 Ⅴ.高血压脑病 Ⅵ.颅内动脉瘤 Ⅶ.颅内血管畸形 Ⅷ.脑动脉炎 Ⅸ.其他动脉疾病 Ⅹ. 颅内静脉病、静脉窦
及脑部静脉血栓形成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血管壁病变 心脏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份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其他
基本要素 血管壁、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三大因素
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原则
突然发病 局部或全脑损害的症状及体征
颅脑CT MRl/MlRA、DSA CSF
脑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吸烟和高脂血症
诊断
诊断与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六)椎动脉受累
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
Wallenberg综合征
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 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
脑血液循环调节及病理生理
血液循环丰富,无能量储备 分布不均 不同部位对缺血、缺氧损害
的敏感性不同
病因